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lot Test for Nitrogen Foam Flooding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1
作者 Xinyu Zhou Jia Huang +5 位作者 Yuchen Qian Wenli Luo Lisha Qi Jie Wang Zhibin Jiang Hao Kang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3年第3期763-774,共12页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ormation,the producing level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relatively very low.It is hard to obtain high recovery through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chemes.Considering the ti...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ormation,the producing level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relatively very low.It is hard to obtain high recovery through 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chemes.Considering the tight matrix,complex fracture system,low production level of producers,and low recovery factor ofMblock in Xinjiang oilfield,it is selected for on-site pilot test of nitrogen foam flooding.Detailed flooding scheme is made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both for producers and injectors.The pressure index,filling degree,and fluid injection profile are found to be all improved in injectors after injection of nitrogen foam.The oil production,water cut and liquid production file are also improved in most of the producers,with the natural decline rate in the test area become slow.Results show that nitrogen foam flooding technology can be good technical storage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nitrogen foam low permeability pilot test
下载PDF
Ni foam/Cu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睿 秦侠 +2 位作者 郭城睿 李明然 吕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03-2111,共9页
采用恒流电沉积法制备了泡沫镍/铜(Ni foam/Cu)电极.以Ni foam/Cu电极为阴极、Ti/RuO_(2)-Ir_(2)O_(3)电极为阳极构建电解体系,对水中硝酸盐氮进行电催化还原处理.并研究了电解质对总氮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和电极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 采用恒流电沉积法制备了泡沫镍/铜(Ni foam/Cu)电极.以Ni foam/Cu电极为阴极、Ti/RuO_(2)-Ir_(2)O_(3)电极为阳极构建电解体系,对水中硝酸盐氮进行电催化还原处理.并研究了电解质对总氮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和电极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电解质NaCl的浓度可以提高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当NaCl浓度为0.5 g·L^(-1)时,在电解电流密度为8 mA·cm^(-2)的条件下对100 mg·L^(-1) NO_(3)^(-)-N溶液进行6次重复电解实验,2.5 h后硝酸盐氮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4.5%以上.当NaCl浓度为1.25 g·L^(-1)时,在电解电流密度为8 mA·cm^(-2)的条件下对100 mg·L^(-1) NO_(3)^(-)-N溶液电解2.5 h,出水中氨氮浓度只有2.90 mg·L^(-1),总氮去除率达到79.47%.实验结果表明,Nifoam/Cu阴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还原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电催化还原 泡沫镍/铜
下载PDF
A Molecular Foaming and Activation Strategy to Porous N-Doped Carbon Foams for Supercapacitors and CO2 Cap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Mengyuan Zhou Yaqian Lin +4 位作者 Huayao Xia Xiangru Wei Yan Yao Xiaoning Wang Zhangxiong W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19,共19页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are promising for energy storage,separation and catalysis.It is desirable but fairly challenging to simultaneously create ultrahigh surface areas,large pore volumes and high N co...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are promising for energy storage,separation and catalysis.It is desirable but fairly challenging to simultaneously create ultrahigh surface areas,large pore volumes and high N contents in these materials.Herein,we demonstrate a facile acid-base enabled in situ molecular foaming and activation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microporous N-doped carbon foams(HPNCFs).The key design for the synthesis is the selection of histidine(His)and potassium bicarbonate(PBC)to allow the formation of 3D foam structures by in situ foaming,the PBC/His acid-base reaction to enable a molecular mixing and subsequent a uniform chemical activation,and the stable imidazole moiety in His to sustain high N contents after carbonization.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PNCFs is studied in detail.The prepared HPNCFs possess 3D macroporous frameworks with thin well-graphitized carbon walls,ultrahigh surface areas(up to 3200 m^2 g^-1),large pore volumes(up to 2.0 cm^3 g^-1),high micropore volumes(up to 0.67 cm^3 g^-1),narrowly distributed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and high N contents(up to 14.6 wt%)with pyrrolic N as the predominant N site.The HPNCFs are promising for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s(185-240 F g^-1),good rate capability and excellent stability.They are also excellent for CO2 capture with a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4.13 mmol g^-1),a large isosteric heat of adsorption(26.5 kJ mol^-1)and an excellent CO2/N2 selectivity(~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carbon foamS Hierarchical pore structure nitrogen doping SUPERCAPACITORS CO2 CAPTURE
下载PDF
氮气泡沫压裂优化设计与应用实践
4
作者 江智强 王治国 +4 位作者 李紫莉 韩巧荣 李在顺 何淼 周少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2,共7页
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部分区块水敏、水锁问题突出,常规水基压裂用水量大、压后排液困难,进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发挥,采用氮气泡沫压裂是该类气藏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手段之一。为提升氮气泡沫压裂液整体性能、评价泡沫压裂液体系,应... 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部分区块水敏、水锁问题突出,常规水基压裂用水量大、压后排液困难,进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发挥,采用氮气泡沫压裂是该类气藏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手段之一。为提升氮气泡沫压裂液整体性能、评价泡沫压裂液体系,应用闭式混砂车和微泡沫发生器等辅助设备、优选?88.9 mm施工管柱和“变冻胶液浓度+变泡沫质量+变粒径陶粒”的施工参数。在苏X井进行了氮气泡沫压裂现场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泡沫压裂液稳泡性能、造缝效率、携砂能力明显提升,与同区块常规胍胶压裂相比,地面最高砂浓度达1452 kg/m^(3),用水量减少62%,排液周期缩短47%,测试无阻42.9×10^(4)m^(3)/d,实现了用水少、携砂高、见气早的改造目的,在低压致密气藏的储层改造中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氮气泡沫压裂 微泡沫发生器 变泡沫质量
下载PDF
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婧宁 邓跃全 +5 位作者 叶刚 谢金凤 程琳惠 成静 高川林 李恒 《非金属矿》 2024年第4期49-52,64,共5页
本试验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保钢结构防火涂料,探究了改性淀粉加入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能显著增强涂层黏结性能,对其余基本性能无影响,符合GB 14907—2018的规定... 本试验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保钢结构防火涂料,探究了改性淀粉加入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能显著增强涂层黏结性能,对其余基本性能无影响,符合GB 14907—2018的规定;改性淀粉能显著提高涂层发泡性能和耐火性能,改性淀粉加入量为2%~6%时,涂层发泡厚度大于3.0 cm,涂层背面温度小于183.6℃;改性淀粉在受热时形成熔融状态钠醚盐,具有较好传质传热作用,有利于气源物质同步气化,与碳源炭化协调一致,改性淀粉在289.1℃左右时开始分解,相变结束后残碳量约为36.5%,在涂层中主要起碳源和小部分气源作用,且能改善涂层的成膜性能,降低成本,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碳氮硫硅环钢结构防火涂料 发泡性能 耐火性能
下载PDF
用超临界氮气发泡技术制备复合纳米粒子填充聚氨酯弹性体发泡材料及其性能
6
作者 仉震 朱桐玉 +1 位作者 李琳 张振秀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301-308,共8页
在热塑性聚氨酯(TPU)基体中添加了由石墨烯、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复配而成的三元复合纳米填料(GFT),并采用超临界氮气发泡技术制备了TPU/纳米填料复合泡沫材料,研究了GFT含量对复合泡沫的泡孔密度、流变行为、热性能、微观形貌及导电... 在热塑性聚氨酯(TPU)基体中添加了由石墨烯、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复配而成的三元复合纳米填料(GFT),并采用超临界氮气发泡技术制备了TPU/纳米填料复合泡沫材料,研究了GFT含量对复合泡沫的泡孔密度、流变行为、热性能、微观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FT含量的增加,TPU复合泡沫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有所增大、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少量的GFT可以作为异相成核剂助力发泡,但其含量过多阻碍泡孔的增长,降低了发泡性能。GFT质量分数增加到2%以上时形成了填料网络,降低了TPU复合泡沫材料的结晶度,改善了其热稳定性和导热、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泡沫 超临界氮气 复合纳米填料 泡沫密度 流变行为 热性能 导电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材料发泡性能研究——硬段含量及发泡气体的影响
7
作者 王凯 赵宝艳 张利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和N_(2)发泡制备了一系列合成单体相同、硬段含量不同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发泡材料,探究了硬段含量和发泡气体种类对发泡倍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段含量越低,初始发泡倍率越高.发泡倍率基本随着温度升... 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和N_(2)发泡制备了一系列合成单体相同、硬段含量不同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发泡材料,探究了硬段含量和发泡气体种类对发泡倍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段含量越低,初始发泡倍率越高.发泡倍率基本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并且与发泡剂种类无关.当TPU的硬段含量、饱和压力不变且N_(2)作为发泡剂时,塑化效应较弱,使得最佳发泡温度显著提高.以Elastollan TPU 1175A为例,保持压力13 MPa不变,CO_(2)作为发泡剂时,140℃下初始发泡倍率达到最大.然而N_(2)作为发泡剂时,155℃下初始发泡倍率达到最大.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发泡剂下相同发泡倍率材料的力学性能,循环压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_(2)制备的泡沫材料最大压缩应力提高25%,损耗能量和百分比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超临界发泡 二氧化碳 氮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模板和发泡双策略制备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王鸿志 白雪 +2 位作者 苏文君 高源 王卓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1-35,I0002,共6页
以尿素作为氮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碳源,同时利用硬模板法和发泡双策略在不同预活化温度(90℃、140℃、180℃和250℃)下探究前驱体缩合反应程度。通过SEM对其形貌分析,通过BET分析不同的发泡温度对孔径的影响,进而探究其作为电极材料的... 以尿素作为氮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碳源,同时利用硬模板法和发泡双策略在不同预活化温度(90℃、140℃、180℃和250℃)下探究前驱体缩合反应程度。通过SEM对其形貌分析,通过BET分析不同的发泡温度对孔径的影响,进而探究其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预活化温度为180℃的条件下煅烧的NPCNs样品呈三维网状形貌,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且伴随着丰富的分级多孔结构。同时,NPCNs的导电性高,电化学性能良好,在1 mV/s的扫速下比电容高达382 F/g,即使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仍保持近100%的容量保持率,放电比容量能达到302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氮掺杂 介孔碳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极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稠油L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汽窜通道表征及治理
9
作者 马良宇 彭业伟 +3 位作者 王俊 高云林 蒲超 文联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53-57,63,共6页
稠油L油藏经历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出现井间汽窜频繁、剩余油分散、周期油气比低等问题,油田稳产难度大。通过总结L油藏的汽窜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数值模拟分析L油藏各小层不同含油饱和度范围内的油藏温度和对应的孔隙体积倍数,定量表征... 稠油L油藏经历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出现井间汽窜频繁、剩余油分散、周期油气比低等问题,油田稳产难度大。通过总结L油藏的汽窜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数值模拟分析L油藏各小层不同含油饱和度范围内的油藏温度和对应的孔隙体积倍数,定量表征了地下窜流程度。基于定量化的井组汽窜程度研究3种汽窜治理技术的开采效果,包括小区域多井组合吞吐、汽窜通道控制下的变形井网蒸汽驱、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辅助变形井网蒸汽驱可有效治理汽窜,当油汽比降至0.1以下时,全区累计产油量为24.87×10^(4)t,采收率为50.76%,研究结果对改善油藏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汽窜表征 组合吞吐 变形井网蒸汽驱 氮气泡沫 热复合驱
下载PDF
SK扰流器液氮泡沫发生装置混合换热性能研究
10
作者 路頔 王丽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为提高液氮泡沫发生装置混合发泡性能、缓解冰堵,探究SK扰流器混合换热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锥形、SK扰流器对不同液氮流速、间距、形状参数的数值仿真对比分析出口氮气体积分数、变异系数以及沿程温度,并通过因子效... 为提高液氮泡沫发生装置混合发泡性能、缓解冰堵,探究SK扰流器混合换热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锥形、SK扰流器对不同液氮流速、间距、形状参数的数值仿真对比分析出口氮气体积分数、变异系数以及沿程温度,并通过因子效应极差分析对比长径比、单元数、间距对混合均匀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SK扰流器相比于锥形扰流器,通过引入旋流破坏流动分层,变异系数下降83%,气液混合和换热性能大幅提高。此外,随着液氮流量增大,管内局部低于冰点容易形成冰堵,建议最大流量比位于1∶33~1∶50之间。随着液氮射流与扰流器间距增大,液氮汽化率下降,出口氮气体积分数和速度相应降低,10 mm间距效果更优。在300 mm扰流器长度下,随着扰流器长径比减小,混合均匀性先提高后下降,压力损失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压力损失和混合均匀度,最优长径比约为0.75;长径比因子对变异系数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液氮泡沫发生装置设计提供指导,提高泡沫发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泡沫 SK扰流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吡咯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活化过二硫酸钠去除双酚A
11
作者 左怡丹 龙俊宏 +6 位作者 宋洁 和丽金 金华蕾 夏丽红 石苗 罗利军 戴建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以吡咯为氮源,通过水热-冷冻干燥法制备易回收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nitrogen 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oam,N-RGF),并用于活化过二硫酸盐(peroxodisulfate,PDS)去除双酚A(bisphenol A,BP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 以吡咯为氮源,通过水热-冷冻干燥法制备易回收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nitrogen 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oam,N-RGF),并用于活化过二硫酸盐(peroxodisulfate,PDS)去除双酚A(bisphenol A,BP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BET比表面积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探究溶解性有机质和无机离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吡咯为氮源制备的N-RGF材料具有孔道较小且分布均匀(2~3.5μm)、比表面积大(90.029 m^(2)/g)、孔体积大(0.5417 cm^(3)/g)、石墨相氮含量高(4.3%)和弹性好等优点。N-RGF活化PDS降解BPA的动力学速率常数(0.00835 min^(-1))是RGF(0.00142 min^(-1))的5.88倍,且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和无机离子对N-RGF活化PDS降解BPA基本没有影响。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结果显示单线态氧(^(1)O_(2))是N-RGF活化PDS降解BPA的主要活性物种。SPE-UHPLC-MS(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中间体检测结果显示有10个中间体,提出了可能的降解途径,且通过MCF-7细胞活力测试发现降解过程产物的雌激素活性基本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吡咯 石墨相氮 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 过二硫酸盐活化
下载PDF
一种低渗透油田化学复合驱油体系
12
作者 孟晨光 王科莉 +3 位作者 陈国星 林建伟 王大军 魏欣玉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040-2044,共5页
随着低渗透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采用有效的提油技术以提高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方法评估了氮气泡沫复合驱油体系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泡沫稳定性、流变特性以及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在25℃和101.325... 随着低渗透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采用有效的提油技术以提高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方法评估了氮气泡沫复合驱油体系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泡沫稳定性、流变特性以及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在25℃和101.325 kPa下的半衰期为88.5 min,而在100℃和1013.25 kPa下显著减少至19.9 min,显示出明显的温度和压力依赖性。泡沫的黏度在剪切速率从0.1 s^(-1)增至10 s^(-1)时,从1.58 Pa·s降至0.82 Pa·s,表明其良好的剪切稀化行为。在驱油效率方面,随着注入压力从101.325 kPa增至1 013.25 kPa,驱油效率从45.5%提升至75.8%。此外,泡沫成分的生物降解速率和毒性测试表明其环境友好性,为油田应用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氮气泡沫驱油技术 流变特性 驱油效率 环境友好性
下载PDF
煤层气L型水平井氮气泡沫洗井解堵技术
13
作者 张聪 王琪 +3 位作者 何珊 张永琪 郭晶 范秀波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3-753,782,共12页
(目的意义)煤层气L型套管压裂水平井排采过程中,储层出砂、煤颗粒和煤粉等导致有效产气通道被堵塞,制约气井产能释放。为提升洗井效果,解决洗井不充分的问题,(方法过程)通过理论计算、参数优化及工艺技术设备改进对常规氮气泡沫洗井工... (目的意义)煤层气L型套管压裂水平井排采过程中,储层出砂、煤颗粒和煤粉等导致有效产气通道被堵塞,制约气井产能释放。为提升洗井效果,解决洗井不充分的问题,(方法过程)通过理论计算、参数优化及工艺技术设备改进对常规氮气泡沫洗井工艺进行了优化。旋转破煤笔尖和管柱加压装置,可扩大工艺清理井筒堵塞物粒径范围,降低洗井管柱堵塞风险,解决洗井过程中托压现象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监测氮气泡沫密度以控制泡沫质量的氮气泡沫调节器,可实现氮气泡沫质量的实时控制。(结果现象)优化后的氮气泡沫洗井工艺洗井液漏失率降低9.2%,携砂能力提高100%,洗井完成程度(洗井进尺/水平进尺)提升35.6%,洗井见效率由早期的53.0%上升至84.0%以上。(结论建议)研究成果对煤层气水平井清砂解堵作业具有指导意义,在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L型套管压裂水平井应用中取得较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氮气泡沫 L型水平井 洗井 解堵 工艺 装置
下载PDF
连续管氮气泡沫冲砂技术在新疆油田的应用
14
作者 于龙 谢翔 +2 位作者 张志伟 李洋 刘家炜 《焊管》 2024年第7期45-49,共5页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的地层压力系数普遍较低,连续管在水平井水力冲砂作业过程中经常面临漏失、井口失返等复杂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低密度氮气泡沫液进行连续管冲砂作业,并设计了泡沫冲砂工艺、检测了低密度泡沫液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 新疆油田部分区块的地层压力系数普遍较低,连续管在水平井水力冲砂作业过程中经常面临漏失、井口失返等复杂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低密度氮气泡沫液进行连续管冲砂作业,并设计了泡沫冲砂工艺、检测了低密度泡沫液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冲砂液相比,泡沫具有低密度,可实现低压或负压循环,减少漏失;氮气泡沫冲砂技术可以满足连续管冲砂的施工以及有效的井筒疏通,保障了连续管冲砂作业的安全高效运行,符合现场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氮气泡沫冲砂 低压漏失水平井 井筒
下载PDF
氮气泡沫吞吐的控水增油机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凤兰 付忠凤 +4 位作者 郝宏达 侯吉瑞 张蒙 鲁国用 王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对于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泡沫堵水调剖,而泡沫吞吐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明确吞吐井的泡沫控水增油作用机理,在评价泡沫体系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封堵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比氮气体系、起泡剂+稳... 对于存在边水的复杂断块油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泡沫堵水调剖,而泡沫吞吐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明确吞吐井的泡沫控水增油作用机理,在评价泡沫体系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封堵性能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比氮气体系、起泡剂+稳泡剂体系及氮气泡沫吞吐的实施效果,分析氮气、起泡剂及稳泡剂各自在氮气泡沫吞吐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确氮气泡沫吞吐控水增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氮气泡沫体系与目标地层适应性良好,在矿化度4176 mg/L、温度85℃下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97 mN/m,泡沫综合指数为14750 mL·min,阻力因子在地层渗透率500×10-3数1500×10-3μm2情况下为26数103。氮气泡沫吞吐的作用机理如下:氮气的保压增能作用贯穿始终,并且占主导地位;起泡剂+稳泡剂能控制氮气的气窜,与氮气形成泡沫扩大波及体积;泡沫的形成发挥了独有的选择性封堵作用,良好的控抑了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封堵性能 氮气泡沫吞吐 边水锥进 复杂断块油藏 动态吸附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高温复合泡沫体系提高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效果 被引量:73
16
作者 宫俊峰 曹嫣镔 +1 位作者 唐培忠 刘冬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地层非均质性使得稠油油藏注蒸汽多轮次吞吐开采后期开发效果变差。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有效提高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改善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复合泡沫剂FCY(该泡沫剂在310℃... 地层非均质性使得稠油油藏注蒸汽多轮次吞吐开采后期开发效果变差。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有效提高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改善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复合泡沫剂FCY(该泡沫剂在310℃、气液比1∶1条件下阻力因子达到20以上),并研究了温度、矿化度、剩余油饱和度对其封堵效率的影响。FCY体系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表明:FCY泡沫剂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替效率;伴蒸汽注入FCY体系可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降低含水率;氮气和泡沫剂合注为最佳注入方式。胜利油田现场应用证明,高温复合泡沫体系FCY可有效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封堵大孔道,防止汽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稠油 热采 泡沫剂 氮气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厚油层注氮气泡沫控水增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波 王鑫 +1 位作者 刘向斌 李胜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挖潜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是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的主攻方向之一。由于氮气泡沫具有对高含水层和高渗透带的选择性封堵及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向厚油层中注氮气泡沫的方法来控制厚油层水窜,挖潜厚油层中的剩余油。通过室内... 挖潜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是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的主攻方向之一。由于氮气泡沫具有对高含水层和高渗透带的选择性封堵及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向厚油层中注氮气泡沫的方法来控制厚油层水窜,挖潜厚油层中的剩余油。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与试验区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泡沫剂,并开展了1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增油2286t,含水下降1.6个百分点的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选择性封堵 泡沫剂
下载PDF
氮气泡沫压裂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0
18
作者 许卫 李勇明 +2 位作者 郭建春 赵金洲 杨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氮气泡沫压裂是 70年代以来研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压裂工艺技术 ,它特别适用于低压、低渗和水敏性地层的压裂改造。对氮气泡沫压裂液的基本配方和流变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研究。研究了泡沫质量、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剪切速率、温度... 氮气泡沫压裂是 70年代以来研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压裂工艺技术 ,它特别适用于低压、低渗和水敏性地层的压裂改造。对氮气泡沫压裂液的基本配方和流变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研究。研究了泡沫质量、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剪切速率、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泡沫压裂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辽河油田的泡沫压裂液配方体系 ,采用该压裂液在辽河油田先后成功地对 8口井实施了氮气泡沫压裂施工 ,施工成功率 10 0 % ,累积增产原油 1.2 4× 10 4t,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压裂 氮气 流变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孤岛中二区28-8井注强化氮气泡沫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贤松 王其伟 +3 位作者 宋新旺 周国华 郭平 李向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6-369,384,共5页
从11种商品中筛选出的起泡剂DP-4为阴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与矿化度8.38 g/L的油藏地层水完全配伍,抗油性能好.在渗透率1.5 μm2的填石英砂模型上,气液比1∶1~2∶1时,注入0.5%DP-4溶液产生的阻力因子最高,超过1500.加入1.8 g/L HPAM(3... 从11种商品中筛选出的起泡剂DP-4为阴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与矿化度8.38 g/L的油藏地层水完全配伍,抗油性能好.在渗透率1.5 μm2的填石英砂模型上,气液比1∶1~2∶1时,注入0.5%DP-4溶液产生的阻力因子最高,超过1500.加入1.8 g/L HPAM(3530S)的0.5% DP-4溶液形成的泡沫半衰期长而泡沫体积最大.在室内实验中聚合物强化起泡液由0.5% DP-4和1.8 g/L聚合物组成,气液比1∶1,氮气纯度99.95%.将模型水驱至残余油,注入强化泡沫,注入压力由0.05 MPa上升至2.8 MPa,采出程度由54%增至79%.孤岛油砂填充的2.7和0.9 μm2双管模型并联,污水配液,在60℃、6 MPa压力下水驱至残余油(采出程度34.6%),注入0.1 PV强化起泡液前置段塞,0.3 PV强化泡沫主段塞,转水驱,最终采出程度71.1%.现场试验从2003年5月开始,原设计以150 m3/d流量注1.5% DP-4强化起泡液10天,再按气液比1∶1注0.75% DP-4的强化泡沫170天,以后恢复注聚.在现场实施气液混合注入时注入压力过分升高,改为气液交替注入,又由于所用氮气含氧5%,致使注入压力较低,但截至12月5日,仍收到注入井吸液剖面改善,一部分生产井增油减水的效果.图3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阴/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 氮气泡沫 聚合物强化泡沫 应用性能 泡沫驱 孤岛GD2-28-8井组
下载PDF
可循环氮气泡沫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景利 薛玉志 +3 位作者 张斌 施德友 王萍 乔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1,共5页
针对现有钻井液技术在钻压力系数低于0.8的地层时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可循环氮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对发泡剂及配套处理剂进行了优选,确定了低压条件下的可循环氮气泡沫钻井液配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抗温及耐油... 针对现有钻井液技术在钻压力系数低于0.8的地层时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可循环氮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对发泡剂及配套处理剂进行了优选,确定了低压条件下的可循环氮气泡沫钻井液配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抗温及耐油性能,可循环次数在10次以上。根据欠平衡钻井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可循环氮气泡沫钻井液的现场施工工艺。该技术在史3-3-斜91井和樊142-8井的欠平衡钻进中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密度低,有利于提高钻速,可以作为解决超低压地层的井漏及油层保护难题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循环泡沫钻井液 氮气泡沫 低压地层 欠平衡钻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