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本体论的对象性介质缺失及其完构
1
作者 曾永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康德把“物自身”视为现象存在的本体根基,然而它凭什么能够“空”而有“灵”,以至成为所有现象得以生成的根基,尚缺少必要的形而下基元作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介质。马克思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启示并提供了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超越差异的普... 康德把“物自身”视为现象存在的本体根基,然而它凭什么能够“空”而有“灵”,以至成为所有现象得以生成的根基,尚缺少必要的形而下基元作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介质。马克思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启示并提供了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超越差异的普遍性对象性关系和必要介质的思路。怀特海有机宇宙论以宇观和缈观两极的结合实现了对存在本体的完整建构。中国古代“道”论不仅与康德“物自身”说高度会通,而且其“道气合一”论对本体存在的完构与怀特海异曲同工,还以“气物二相”说与“波粒二象”说相呼应,使本体论的完整结构得以圆融。这样完整圆融的本体论为建构“世界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本体论 物自身 对象性介质 怀特海 道气合一
下载PDF
论物极必反非老子自然之道的本旨——以《道德经·三十六章》为契入的“反者道之动”实义之省察
2
作者 朱光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5,共8页
自然之道的本旨仅仅为返本复初,而不是相反对立。无为无执者返本复初可以有长久的效用;有为有执者错失了自然之道,从而产生相反对立的错误格局和物极必反的变化趋势。《道德经·三十六章》物极必反的事例历来以阴谋论与自然论解之... 自然之道的本旨仅仅为返本复初,而不是相反对立。无为无执者返本复初可以有长久的效用;有为有执者错失了自然之道,从而产生相反对立的错误格局和物极必反的变化趋势。《道德经·三十六章》物极必反的事例历来以阴谋论与自然论解之。自然论虽较阴谋论为佳,但却是阴谋论的基础,且与《道德经》上下文不符,并非老子自然之道的本旨。只有从违道而行的反例来理解,才能真正领会《道德经·三十六章》的实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者道之动 物极必反 阴谋论 自然论
下载PDF
“道通为一”:论张岂之学术思想的精神特质
3
作者 郑建钟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人的一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身份角色,学术人的一生也会从事多种类型的研究,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以其九十余年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集教育、管理和研究于一身的“求道者”的生动形象。综合梳理张先生各阶段学术思想中的五个维度:... 人的一生需要承担不同的身份角色,学术人的一生也会从事多种类型的研究,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以其九十余年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集教育、管理和研究于一身的“求道者”的生动形象。综合梳理张先生各阶段学术思想中的五个维度:“真假孔子观”“伦理两重观”“儒学人学观”“文明历史观”“会通文化观”,清晰地展现了其学术“殊途而同归”的思想轴心在于“人”,在于求索一个整全而完善的“人”,这是张岂之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与学术的“求道之思”而通达“道通为一”的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岂之 学术思想 精神特质 道通为一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之路:《大理学院学报》办刊实践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明 张焕 +2 位作者 蒋康 董杰 袁登学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1期89-92,共4页
结合《大理学院学报》的办刊实践,阐述突出学校优势学科,挖掘优秀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办好特色栏目,探索创新管理之路,逐步形成边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学报地方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高校学报 特色栏目 生物医药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
下载PDF
庄子道物关系的一种诠释进路——以“物物而不物于物”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立文 高晓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物”之本义的考察,“物”指向一个差别、对待的生存世界,人作为生活于其中的一个“物”,难逃被“物”分解整体完备之性的命运。因此,庄子针对万物本性常然惨遭破坏的“不物物”和...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物”之本义的考察,“物”指向一个差别、对待的生存世界,人作为生活于其中的一个“物”,难逃被“物”分解整体完备之性的命运。因此,庄子针对万物本性常然惨遭破坏的“不物物”和人沉沦物中丧失真我本性的“物于物”的二重困境,发出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呼吁。“物物”即顺从万物之本性而不害物,任物自然;“不物于物”即超越万物之殊性而保养人之全性,逍遥以游。“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庄子道物关系的高度凝练,道赋形万物以分殊与不齐,以道观物而任物自然,这是“物物”,体现了“道在物中”;超越万物之分殊与不齐,以道齐物而逍遥以游,这是“不物于物”,体现了“道物无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物物而不物于物 道在物中 道物无际
下载PDF
海量物联网差异数据定位识别建模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代恩华 喻学涛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在物联网下的差异数据进行定位识别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大型物联网结构下的数据量很大,形成海量的差异数据。上述数据特征很难用统一标准进行衡量,使得定位识别需要的特征分区过多,导致传统的定位识别过程需要进行多次分类校验,效率较低... 在物联网下的差异数据进行定位识别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大型物联网结构下的数据量很大,形成海量的差异数据。上述数据特征很难用统一标准进行衡量,使得定位识别需要的特征分区过多,导致传统的定位识别过程需要进行多次分类校验,效率较低。提出采用不一致率的海量物联网差异数据识别模型,首先统计样本数据在每个特征子集划分下的频数表并计算物联网数据不一致率,再根据特征子集对应的物联网数据不一致率差异最小化原则完成特征个数最小化的最优特征子集筛选;然后由模糊优选模型得到有序综合指标特征数据集,最后采用聚类分析将有序综合指标数据集聚类为几个簇进而完成物联网差异数据的定位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识别定位速度和精度比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差异数据 特定区分 不一致率
下载PDF
格物与涵泳——论朱熹思想对中国美学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旭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5,共6页
中国美学之气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先秦到康末司空图的道体论阶段,二是宋以后的体道论阶段,朱熹恰恰处在这两个阶段的结合点上。他的“格物”范畴为道体论向体道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从形而下的“物”中把握形而上的“道”开辟了... 中国美学之气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先秦到康末司空图的道体论阶段,二是宋以后的体道论阶段,朱熹恰恰处在这两个阶段的结合点上。他的“格物”范畴为道体论向体道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从形而下的“物”中把握形而上的“道”开辟了一条道路,从而使得“物”成为中国美学关注的核心之一。他的“涵泳”范畴奠定了宋以后审美认识论的基本内涵,把道体论落到了实处,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生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涵泳 体道感性学
下载PDF
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科技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洪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1,共5页
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古老智慧与创造的精神源泉,缘于以早期农耕文化为典型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在特定的农业文明阶段能够与科学技术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囿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某些局限性,中国近代科技在长时期内难以做出显著成就。因此,... 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古老智慧与创造的精神源泉,缘于以早期农耕文化为典型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在特定的农业文明阶段能够与科学技术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囿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某些局限性,中国近代科技在长时期内难以做出显著成就。因此,中国文化要发展自己的优秀传统,并走向现代化,必然要从纯哲学的角度考察自己的思维定势,并剔除原始的迷信因素和宗法影响,从神秘主义哲学走向完全科学化,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道德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易经 古代科技 道器之辨 思维模式
下载PDF
道在物中:再论《老子》的道物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光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5,共8页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的法则,老子又用"道纪"来表示;道通物,即道是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用"门"来比喻。这四层关系的核心是:道在物中。道既是万物展开其本性的原动力,也是万物自行展开的整体状态。这是《老子》潜在的思想,经由庄子、王弼的诠释而大开其境。对中国哲学真实性之建立的启示在于:避免套用西方哲学的范畴,避免掉进历史的还原论中,"诠释的还元"是一条可尝试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家 道在物中
下载PDF
庄子道境中的物--以庄书中的两段对话为切入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83,共5页
庄子与惠子有关大树的一段对话,呈现了对于物的两种态度。惠子代表的是世俗的实用功利主义态度:物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独立意义;而庄子则代表道的态度:物存在本身就是其意义。孔子与吕梁丈夫有关蹈水之道的一段对话,同样呈现了对人物关系... 庄子与惠子有关大树的一段对话,呈现了对于物的两种态度。惠子代表的是世俗的实用功利主义态度:物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独立意义;而庄子则代表道的态度:物存在本身就是其意义。孔子与吕梁丈夫有关蹈水之道的一段对话,同样呈现了对人物关系的两种认识。孔子代表的是知性立场:人与物是驾驭与被驾驭的主客分化的关系;而吕梁丈夫则代表道的立场:人与物是浑然一体的亲缘关系。庄子的物论,深远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生存态度与艺术理念,直至今日,对于构筑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仍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下载PDF
物联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全胜跃 《创新》 2011年第5期71-73,127-128,共3页
特色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物联网是近几年信息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其应用研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引入与应用,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生产、运输和销售产生深远... 特色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物联网是近几年信息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其应用研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引入与应用,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生产、运输和销售产生深远影响,它将确保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解决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从而引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特色农业 应用
下载PDF
《道德经》对建立现代生态型园林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繁茂 季孔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包含的朴素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园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在解析《道德经》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中违反生态,过分强调"有为"的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包含的朴素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园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在解析《道德经》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中违反生态,过分强调"有为"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从而在生态型园林、节约型园林、当代园林新思潮、园林保健功能区四个方面,给出了《道德经》对建立现代生态型园林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现代园林 生态 节约 无为
下载PDF
论庄子的“以明”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齐物论》中庄子三次提出"以明",以此作为解决纷争的手段。通过研究庄子为何提出"以明",辨析郭象、成玄英、王夫之的阐释是否接近《庄子》的本意,庄子如何从实践层面落实"以明",厘清老庄"以明"... 《齐物论》中庄子三次提出"以明",以此作为解决纷争的手段。通过研究庄子为何提出"以明",辨析郭象、成玄英、王夫之的阐释是否接近《庄子》的本意,庄子如何从实践层面落实"以明",厘清老庄"以明"的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明"源出于日月、水、镜所体现出的德行,它是"见道"的途径,是齐物的方法之一,目的是超越表象的差别,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落实在行动层面,则表现为"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以明 无为
下载PDF
老庄道家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新说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1,共7页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来规范老庄道家存在论思想,从而得出其消极倒退的结论。其实,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一种迥异于西方认识论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依据"天人之际"、&qu...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来规范老庄道家存在论思想,从而得出其消极倒退的结论。其实,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一种迥异于西方认识论的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依据"天人之际"、"冲气以和"的理论,从"道法自然"的基本观点出发,论述了"道"作为宇宙万物诞育、人类生存发展之本原,人与自然万物共源齐一以及"无为无欲"、"无用之用"、"可道常道"、"大美无言"等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理论范畴,主张一种无欲与不争的、超越普通功利与物欲的审美的态度。同时,老庄还论述了带有"生物链"思想的"天倪"观与自我修养的"心斋"、"坐忘"之道以及建立"至德之世"的生态社会理想。老庄的这些思想已经是具有比较严密体系的中国古代生态存在论审美理论形态,成为同当时生产与社会发展不完全平衡的理论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存在论 道法自然 冲气以和 万物齐一 天倪 坐忘 至德之世
下载PDF
在“求是”中“求道”——“后戴震时代”与段玉裁的学术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根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7,共8页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段玉裁在语言哲学方面深化并细化了戴震的思想,将戴震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一般语言哲学思想,细化为"由字音通字义,由字义再通道",以及通过"寻求本字"而实现对经典原意...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段玉裁在语言哲学方面深化并细化了戴震的思想,将戴震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一般语言哲学思想,细化为"由字音通字义,由字义再通道",以及通过"寻求本字"而实现对经典原意把握的语言哲学思想。通过对汉代经学训诂原则的发掘,即对语言学规则的总结,为正确地解经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文学新工具。对《春秋》《左传》中"弑"、"杀"二字的反复研究,对《春秋》及"三传"中君母弑君案例的分析,对《左传》中"人尽夫也"一语的文本考订,以及对明代继统大礼问题的系统论述,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现了他通过"求是"活动以"求道"的学术理想。由戴震开创的新哲学"范式"在其后学段玉裁那里得到了继承与部分的深化,体现了乾嘉学术的内在发展脉络及其精神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是 求道 段玉裁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庄子“物化”三论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刁生虎 《学术探索》 2004年第8期1-5,共5页
庄子"物化"论具有三重内涵。一是自然层面上的"物理之变";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心与物化";三是实践层面上的"指与物化"。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庄子超越生命困境、达致心灵自由的路径,体现了真、善、... 庄子"物化"论具有三重内涵。一是自然层面上的"物理之变";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心与物化";三是实践层面上的"指与物化"。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庄子超越生命困境、达致心灵自由的路径,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物化” “物理之变” “心与物化” “指与物化” “道通为一”
下载PDF
《齐物论》“道通为一”的境界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高学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道通为一"的精神境界,并指出了到达这种境界的方式。首先,庄子通过自然的"天籁"之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无差别的自然存在样态;其次,他用对自然存在样态的感知来观照人,把人看成是与物一样...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道通为一"的精神境界,并指出了到达这种境界的方式。首先,庄子通过自然的"天籁"之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无差别的自然存在样态;其次,他用对自然存在样态的感知来观照人,把人看成是与物一样完全禀受自然之理自然而生的存在,从而否定了个体的主体性;再次,他从否定人的主体性来否定人认知的客观性,进而否定知识存在的意义,也否定了文化,并指出实现这种认知的方法——"莫若以明";最后,庄子通过"莫若以明"到达了"玄同彼我"、"道通为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道通为一 境界 天籁 莫若以明
下载PDF
“以道观之”与“以物观之”——论老庄道家道性思维方式的思想蕴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春华 《保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在老庄道家思想视野中,"以物观之"以道、物相互割裂为前提,是一种隔绝天地万物玄同关系、滞留于世界表相的思维方式;"以道观之"则以道、物融贯合一为基点,是一种提升到大道高度看待宇宙世界和天地万物的道性思维方... 在老庄道家思想视野中,"以物观之"以道、物相互割裂为前提,是一种隔绝天地万物玄同关系、滞留于世界表相的思维方式;"以道观之"则以道、物融贯合一为基点,是一种提升到大道高度看待宇宙世界和天地万物的道性思维方式。"以道观之"思维方式从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本体与表相、人性与物性四个向度超越了"以物观之"思维方式,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哲学、美学、艺术、文学等学科领域思维方式的坚实思想基础,更将成为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哲学智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性 智慧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保宁 《唐都学刊》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哲人的观点;二是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 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哲人的观点;二是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三是对陶渊明生平系年及陶集校注的考证研究成果卓著;四是在陶诗源流问题上辨清了钟嵘《诗品》"源出于应璩"的疑案。袁先生的陶渊明研究特色鲜明,如扎实的考证功底和详实可信的资料积累,对文本的悉心研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人品研究和作品研究结合、艺术鉴赏和哲学思考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将对后学者以深刻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 成果丰硕 特色鲜明 启迪后学
下载PDF
《淮南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内涵三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险峰 聂民玉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2-34,共3页
《淮南子》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维视角,从道生万物、自然无为和清静无为三方面内容入手,透视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人与自然是同根同源、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因顺自然、积极事功的思想和少私寡欲、... 《淮南子》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维视角,从道生万物、自然无为和清静无为三方面内容入手,透视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人与自然是同根同源、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因顺自然、积极事功的思想和少私寡欲、功约事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道生万物 自然无为 清静无为 积极事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