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ght Simplified Foxtail Mille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dopting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1
作者 夏雪岩 程汝宏 +6 位作者 宋世佳 刘猛 赵宇 任晓利 刘斐 南春梅 李顺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4期869-871,876,共4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dry-land foxtail millet production completely relies on rainwa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stable yield, manual thinning and weeding,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abor and ti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dry-land foxtail millet production completely relies on rainwa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instable yield, manual thinning and weeding,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abor and time saving, Mille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integrated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simplified cultivation and mechanized production, forming the simplified foxtail mille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dopting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technique points of the simplified foxtail millet cultivation technique adopting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including preparation before sowing,sowing, attached agricultural machines, field management, harvest and residual film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tail millet Integration of furrow sowing beside plastic film covering micro-ridges fertilization and simplified cultivation SIMPLIFIC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Yield of No-tillage Direct-seeding Rapeseed
2
作者 徐绳武 余安安 +5 位作者 郑丽 夏文娟 魏霞 徐丹 徐振强 陈卫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2期294-297,共4页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plant densities and nitrogen applica- tion amounts on yield of no-tillage direct seeding rapeseed were studied. Th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sowing date was from Octob...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plant densities and nitrogen applica- tion amounts on yield of no-tillage direct seeding rapeseed were studied. Th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sowing date was from October 1 to 15, the opti- mum plant density was 450 000-750 000 plant/hm2, the optimum nitrogen applica- tion amount was 270 kg/hm2 in the southeast of Hubei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no-tillage di- rect-seeding
下载PDF
侧深施肥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赵淑红 刘佳明 +2 位作者 赵国鹏 田哲名 杨悦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37,共12页
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肥铲作业后播种带两侧土壤高度不一致,易加剧播种机横向偏摆,进而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该开沟器主要由切土斜刃、挡土定位板、偏置... 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肥铲作业后播种带两侧土壤高度不一致,易加剧播种机横向偏摆,进而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该开沟器主要由切土斜刃、挡土定位板、偏置推土板等组成,作业时滑切土壤并将其推移至肥沟一侧拓宽种沟,避免种子落至肥沟后位置过深,提高播种质量。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以前进阻力、肥沟回土深度、种沟回土深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斜刃滑切角为37°、偏置角为15°时开沟器作业性能最好。在最优参数下与双圆盘式、尖角式开沟器进行田间作业性能对比试验,相对于双圆盘式和尖角式开沟器,直斜偏置式开沟器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降低41.12%、19.41%;播种横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39.00%、28.41%;前进阻力分别降低7.26%、28.20%;作业后肥沟与种沟回土深度分别提高9.47%、13.68%和33.33%、7.14%。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可以减小前进阻力,增加肥沟与种沟回土,提高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可为播种开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离散元 免耕播种 开沟器 直斜偏置
下载PDF
深沟覆膜对甜糯玉米采收期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杜如珊 卢保红 +1 位作者 王志虹 马海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延长鲜穗消费周期和甜糯玉米企业加工期,结合山西忻州当地种植习惯,试验集覆膜、沟垄作、宽窄行为一体的深沟覆膜播种方式,通过与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膜侧播种、膜上播种和裸地平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深沟覆膜形成了小温室,4月可提高土... 为延长鲜穗消费周期和甜糯玉米企业加工期,结合山西忻州当地种植习惯,试验集覆膜、沟垄作、宽窄行为一体的深沟覆膜播种方式,通过与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膜侧播种、膜上播种和裸地平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深沟覆膜形成了小温室,4月可提高土壤温度13.7%~22.4%,促进玉米早发快长,在玉米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最终产量与其他播种方式无显著差异,但明显缩短了生育期,甜糯玉米采收时间可提前4~19 d,实现早播早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深沟覆膜 生育期 早播早收
下载PDF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Availability Fertilizers to Seeding Furrows with Seeding Increases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of No-Till Cultivated Common Wheat in Japan 被引量:1
5
作者 Toshio Tani Motoki Hayashi +4 位作者 Kaku Hiraiwa Ikumi Ochia Shiro Mitsuya Roel R. Suralta Akira Yamauch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In Japan, common wheat is cultivated in upland fields converted from paddy fields, where poor drainage and high precipitation cause delay of sowing, lodging at the jointing stage, difficulty in topdressing at the ripe... In Japan, common wheat is cultivated in upland fields converted from paddy fields, where poor drainage and high precipitation cause delay of sowing, lodging at the jointing stage, difficulty in topdressing at the ripening stage, and low yield. No-till cultivation has been promoted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but the yield is still low due to the lack of prop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rotocols.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whether an additional application of two kinds of Sigmoid coated urea as controlled availability fertilizers (CAFs) to the standard fertilization protocol for tillage cultivation can increase the yield and lodging resistance in no-till cultivated common wheat. Also, additional fertiliz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eeding furrow simultaneously with seeding using a V-furrow no-till direct sowing (VFDS) machine. No-till cultivated plants had more tillers than tillage cultivated ones and consequently higher number of panicles and yield, caused by increas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point-injected CAFs to the seeding furrow, which eluted at the jointing and ripening stages greatly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broadcast topdressing of ammonium sulfate at each stage. The simultaneous sowing and fertilization of additional CAFs using VFDS method in multi-year tests in farmers’ fiel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yield of no-till cultivated common wheat, and can be adopted by Japanese local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ED AVAILABILITY Fertilizer NO-TILL Cultivation Triticum aestivum V-furrow NO-TILL Direct sowing Method
下载PDF
减穴增株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燕 孙多鑫 +4 位作者 王昭 李锦成 牛芬菊 李胜克 许小珍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23-726,共4页
为进一步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技术,2020—2022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玉米减穴增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设每穴留苗1株(对照)、留苗2株、留苗3株、留苗4株4个处理,观察各处理下玉米经济性状... 为进一步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技术,2020—2022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玉米减穴增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设每穴留苗1株(对照)、留苗2株、留苗3株、留苗4株4个处理,观察各处理下玉米经济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每穴留苗3株、4株主要性状明显优于每穴留苗1株。每穴苗4株玉米折合产量为7 723.48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723.48 kg/hm^(2),增产率10.34%;每穴留苗3株为7 549.24 kg/hm^(2),较每穴留苗1株增产549.24kg/hm^(2),增产率7.85%,增产效果明显。该种植模式适宜在海拔2 000 m以下、年降水量350~500 mm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减穴增株 产量 全膜双垄沟播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垄作沟播喷灌对油葵土壤水热调控及高效利用机理
7
作者 丁林 王福霞 +1 位作者 吴婕 王文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7,159,共8页
垄作沟播喷灌技术对降水及灌溉水叠加利用效果明显,适用于北方井灌农业区。通过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变化、土壤温度变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效益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油葵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调控... 垄作沟播喷灌技术对降水及灌溉水叠加利用效果明显,适用于北方井灌农业区。通过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变化、土壤温度变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效益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油葵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调控、水热高效利用机理与效应。研究表明,垄作沟播处理可减少棵间蒸发,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冬季灌溉储水量和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其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CK(覆膜平作喷灌)小,且较为平缓,对土壤水热的调控效果明显,提高了水热利用效率,对油葵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垄沟处理T3(垄作沟播喷灌,灌水定额36mm)、T4(垄作沟播喷灌,灌水定额42 mm)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垄沟处理和CK处理,在提高总体光合产物的同时提高了经济产品的积累量。在适宜灌水定额(T3)条件下,两年油葵产量较CK分别高6.1%和8.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34 kg/m^(3)和0.54 kg/m^(3),净产值分别提高6.7%和10.2%。在实际油葵种植生产中若采取垄作沟播喷灌技术,建议灌水定额以36mm为宜,灌水频率依据气候条件保持在3~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沟播 喷灌 土壤水热调控 高效利用
下载PDF
垄作沟播喷灌对农田小气候及油葵光合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丁林 王福霞 吴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通过对比试验区内外气象数据及作物生长阶段冠层温度、光合及蒸腾指标,分析垄作沟播喷灌系统农田小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喷灌处理对光合、蒸腾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播喷灌可以降低作物生育期环境温度,试验区内环境湿度明显高于... 通过对比试验区内外气象数据及作物生长阶段冠层温度、光合及蒸腾指标,分析垄作沟播喷灌系统农田小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喷灌处理对光合、蒸腾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播喷灌可以降低作物生育期环境温度,试验区内环境湿度明显高于试验区外。油葵冠层温度随灌水定额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垄沟处理对于调节叶面温度、改善作物呼吸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垄作沟播喷灌对灌溉水可叠加利用,无论是全天还是各生育期,其光合速率均相对较高,对作物产量形成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具有积极作用,而T_(3)、T_(4)处理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对照(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沟播 喷灌 农田小气候 光合特性 油葵
下载PDF
播期与开沟深度对春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向午燕 白伟 +4 位作者 冯良山 蔡倩 张哲 孙占祥 冯晨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6-928,共13页
2020-2021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不同播期和3个不同开沟深度处理。2020年分别于4月11日(T1)、4月18日(T2)、4月25日(T3)、5月2日(T4)和5月9日(T5)播种,2021年分别于4月18日(... 2020-2021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不同播期和3个不同开沟深度处理。2020年分别于4月11日(T1)、4月18日(T2)、4月25日(T3)、5月2日(T4)和5月9日(T5)播种,2021年分别于4月18日(T2)、4月25日(T3)、5月2日(T4)、5月9日(T5)和5月16日(T6)播种;开沟深度分别为5cm(D0,平作对照)、10cm(D1)和20cm(D2)。玉米收获后测定地上部干重、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并于播种日和收获日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蓄水量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探寻播期和开沟深度共同影响下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规律,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以期筛选区域适宜播期和开沟深度,优化半干旱区春玉米耕作栽培技术。结果表明,4月18日-5月2日播期处理有利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其他播期平均值相比,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含量提高8.0%,同时促进干物质向穗重分配,平均产量高于其他播期9.9%,水分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沟深处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穗重表现为D2>D1>D0,D2、D1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D0处理(平均11.1%),且2020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综合产量、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产量变异系数认为,适期播种(4月25日-5月2日)和深沟20cm最利于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开沟深度 水分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播种方式对陕西小麦群体构建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建阁 王倩 +1 位作者 王蕊 刘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40-42,85,共4页
[目的]探明提升陕西小麦播种质量的播种技术及其增产效果,为集成陕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12 cm带状苗带+23 cm空带(BS12+E23)、12 cm双行线状苗带+20 cm空带(DLS12+E20)、10 cm带状苗带+20 cm空带(BS10+E... [目的]探明提升陕西小麦播种质量的播种技术及其增产效果,为集成陕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12 cm带状苗带+23 cm空带(BS12+E23)、12 cm双行线状苗带+20 cm空带(DLS12+E20)、10 cm带状苗带+20 cm空带(BS10+E20)、15 cm双行线状苗带+23 cm空带(DLS15+E23)共4种宽幅沟播处理与传统普通条播(DS3)处理进行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对比。[结果]与DS3处理相比,宽幅沟播处理无效分蘖明显减少,群体大穗显著增加。在旱地、水浇地上,4种宽幅沟播处理大穗率较高,分别增加了24和21百分点,DLS12+E20处理下大穗率最高;产量平均增加714.42、617.10 kg/hm^(2),DLS12+E20和DLS15+E23处理产量较高。[结论]4种宽幅沟播处理较DS3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缓解群体与个体的生长矛盾。综合考量旱地以DLS12+E20宽幅沟播处理表现最佳,水浇地以DLS15+E23宽幅沟播处理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沟播 群体构建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1
11
作者 赵武云 戴飞 +3 位作者 杨杰 史增录 杨正 石林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7,共7页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需求,解决传统膜上播种机具作业存在挑膜、撕膜、种穴与幼苗错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该机采用凸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放大机构实现了成穴器的投种控制与定点强制开启。仿真分析与田间验证试验表明,直插式精量穴播机在覆膜垄沟播种作业时,成穴器位于播种段与出土段的水平分速为零,播种株距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穴孔布置、成穴器运动轨迹均合理,满足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穴播机 全膜双垄沟播 直插式
下载PDF
渭北旱原冬小麦深施肥沟播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方日尧 赵惠青 同延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 ,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 ,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 ,可借墒播种 ,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 ,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 ,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 ,可借墒播种 ,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盐巧种 ,提高出苗率 ,易遭冻害地区的冬小麦 ,可降低分蘖节在土壤中的位置 ,减轻因分蘖节受冻害而造成的死苗 ,死蘖。故在渭北旱原的旱、薄和盐碱地推广此项技术 ,是经济有效的增产、稳产、增收、低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播 综合效应 产量 生长 施肥 深施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改善干旱冷凉区盐渍土水盐状况提高玉米产量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磊 张强 +5 位作者 冯悦晨 聂督 孙捷 闫敏 王斌 黄高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机制,在山西省大同市,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半膜覆盖垄播(LB)、半膜平铺穴播(CK)为对照,研究全膜双垄沟播(QM)技术对盐渍土水盐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QM处理0~30 cm土壤含水率比LB和CK高3.6%和2.9%,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高27.8%和7.0%,能大幅优化耕层土壤水盐环境,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成苗率;QM处理各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大喇叭口期比LB和CK低28.3%、36.3%,在收获前期比LB和CK低31.2%、30.5%;对比1 m土体脱盐率,QM处理脱盐作用最强,比LB和CK高16.9%、30.7%,能大幅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QM处理比LB、CK玉米提早成熟4 d,增产69.7%和125.3%。总之,采用QM处理可以优化土壤耕层水盐分布,提高出苗率,缩短玉米生育进程,大幅提高产量。研究可为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土壤水分 盐分 全膜双垄沟播 生育进程 玉米
下载PDF
播种方式对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飞 闫秋艳 +4 位作者 杨峰 贾亚琴 李峰 鲁晋秀 张建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4,共8页
为探讨适宜山西省晋南地区冬小麦节水旱作的播种方式及配套灌水模式,通过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探墒沟播(T)和常规条播(L)]对不同灌溉条件下[雨养旱地无灌水(W0)和拔节期浇一水(W1)]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土壤含水量... 为探讨适宜山西省晋南地区冬小麦节水旱作的播种方式及配套灌水模式,通过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探墒沟播(T)和常规条播(L)]对不同灌溉条件下[雨养旱地无灌水(W0)和拔节期浇一水(W1)]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试验点,与常规条播处理相比,探墒沟播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质量、有效穗数、株高显著提高;旱地条件下,千粒质量也显著提高,但穗长和穗粒数显著降低;沟播处理冬小麦产量显著提高2.4%~16.9%。灌水促进沟播条件下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沟播处理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8.9~19.9 mm;除2月份沟播处理土壤温度降低1.43~3.12℃外,其余月份整体增高0.15~1.66℃。综上,探墒沟播对晋南地区麦田土壤起到蓄水保墒、增加地温的作用,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产量,可作为冬小麦节水旱作的一项播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探墒沟播 条播 灌溉 产量 土壤水热条件
下载PDF
大豆播种机双V型筑沟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贾洪雷 郑嘉鑫 +3 位作者 袁洪方 郭明卓 王文君 于路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331,共9页
为了提高种沟质量、播种深度一致性,保证大豆垄上双行精密播种作业效果,设计了一种双V型筑沟器,可单独使用进行开沟作业,亦可与圆盘开沟器配合作业。在开沟深度分别为40、50、60mm,行走速度分别为1.9、2.2、2.5m/s作业工况下,以播种后... 为了提高种沟质量、播种深度一致性,保证大豆垄上双行精密播种作业效果,设计了一种双V型筑沟器,可单独使用进行开沟作业,亦可与圆盘开沟器配合作业。在开沟深度分别为40、50、60mm,行走速度分别为1.9、2.2、2.5m/s作业工况下,以播种后的播深变异系数和播种横向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设计的双V型筑沟器与圆盘开沟器进行大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圆盘开沟器,双V型筑沟器开沟深度均匀,开出种沟较窄,沟形稳定,有利于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性、种子分布直线性,提高播种质量。单独使用双V型筑沟器,在开沟速度为1.9m/s、开沟深度为40mm时,播深变异系数最小(0.086);在开沟速度为1.9m/s、开沟深度为60mm时,播种横向变异最小(1.356)。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优化分析得到,圆盘开沟器与双V型筑沟器组合作业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双V型筑沟器,开沟深度57mm、行走速度1.9m/s为最优作业工况,此时播深变异系数为0.15,播种横向变异系数为1.25,重复性田间试验证明了模型的最优作业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双V型筑沟器 开沟器 播深变异系数 播种横向变异系数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起垄施肥铺膜机的研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史增录 赵武云 +2 位作者 马海军 蒋五洋 柴守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起垄施肥铺膜机,可完成起垄、施肥、喷药、铺膜和覆土压膜联合作业。用旋耕方式整地起垄,覆土装置实现地膜纵向两边均匀覆土和地膜横向间隔覆土。采用旋耕前喷药和铺膜前施肥的作业方式,保证... 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起垄施肥铺膜机,可完成起垄、施肥、喷药、铺膜和覆土压膜联合作业。用旋耕方式整地起垄,覆土装置实现地膜纵向两边均匀覆土和地膜横向间隔覆土。采用旋耕前喷药和铺膜前施肥的作业方式,保证药效和肥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试验表明,垄面光滑,无明显缺陷且覆土后的地膜无机械破膜现象。膜横向覆土距离的平均值为102 cm,纵向覆土厚度和宽度的平均值为5.1 cm和11.4 cm,大垄的垄宽和垄高的平均值分别为69.3 cm和14.9 cm,小垄的垄宽和垄高的平均值为40.5 cm和15.2 cm,满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农艺要求。覆土的厚度、宽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3%和7.52%,大垄宽度、高度的变异系数为1.22%和2.14%,小垄宽度、高度的变异系数为2.26%和1.58%,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起垄 施肥 铺膜机
下载PDF
垄作覆盖条件下灌溉方式与灌溉量对夏玉米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同朝 杜园园 +3 位作者 常晓 张慧琴 邵扬 卫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在垄作覆盖条件下,研究了夏玉米生长季中常规灌溉(沟沟灌溉)和隔沟交替灌溉2种灌溉方式对土壤呼吸作用昼夜变化、阶段变化规律及不同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土壤呼吸速率最小,抽雄期最大,... 在垄作覆盖条件下,研究了夏玉米生长季中常规灌溉(沟沟灌溉)和隔沟交替灌溉2种灌溉方式对土壤呼吸作用昼夜变化、阶段变化规律及不同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土壤呼吸速率最小,抽雄期最大,之后缓慢回落;昼夜动态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高峰、低谷分别在14:00和6:00左右;在同一水分条件下,交替灌溉方式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常规灌溉,处理间最大差异平均可达3.46μmol.m-2.s-1,交替灌溉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幅度小于常规灌溉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出轻度亏缺处理>中度亏缺处理>重度亏缺处理;玉米生长期较高土壤含水量促使土壤呼吸增强,尤其在玉米生长中期土壤呼吸速率与耕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覆盖 交替灌溉 常规灌溉 土壤呼吸
下载PDF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5 位作者 洪坚平 刘丽萍 孟会生 邓树元 单杰 孙丞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0-1308,共9页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占到最大累积量的20%~46%和29%~57%。追施氮的利用率高于基施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为硝态氮积累的峰值区,垄膜沟播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但增加了氮的表观损失量;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氮输出以表观损失为主,氮肥表观损失率在40.87%~76.29%之间,且主要发生在播前至返青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素吸收累积、土壤残留、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等因素,旱地冬小麦应采取氮肥后移顶凌追施和垄膜沟播相配套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追氮 垄膜沟播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2 位作者 吕军峰 张绪成 郭贤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7,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马铃薯产量及水分...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前茬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N肥的后效增产作用非常明显;秸秆覆盖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秸秆覆盖提高25.5%~59.5%、30.8%~67.3%、8.8%~155.6%,前茬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300、120、60kg/hm2时(F1N5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可达16 737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马铃薯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模式下,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秸秆覆盖 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播量对探墒沟播旱地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爱霞 任婕 +6 位作者 仝锦 秦基伟 王会文 赵杰 林文 孙敏 高志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791-1795,1800,共6页
为明确黄土高原东部旱塬适宜的播种方式及配套播量,于2017-2018年在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探墒沟播和普通条播2种播种方式为主区,以75、150、225 kg/hm^2等3个播量为副区,研究旱地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组分及其含量、籽... 为明确黄土高原东部旱塬适宜的播种方式及配套播量,于2017-2018年在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探墒沟播和普通条播2种播种方式为主区,以75、150、225 kg/hm^2等3个播量为副区,研究旱地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组分及其含量、籽粒淀粉特性及加工品质对不同播种方式及播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探墒沟播较普通条播提高了旱地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提高了除醇溶蛋白外其他籽粒蛋白组分和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的含量,提高了籽粒淀粉黏度特性和加工品质;采用探墒沟播,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以播量150 kg/hm^2最高,分别较其他播量高14.56%~16.49%、2.75%~22.45%和17.73%~42.62%;籽粒蛋白组分含量以播量150 kg/hm^2最高,其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达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播量150 kg/hm^2最高,且与其他播量间差异显著,以播量75 kg/hm^2最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以播量150 kg/hm^2最高,以播量75 kg/hm^2最低,且不同播量间差异显著;淀粉含量以播量150 kg/hm^2最高,与播量225 kg/hm^2间无显著差异;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弱化度以播量150 kg/hm^2最高,不同处理间吸水率无明显变化。总之,与普通条播相比,探墒沟播在提高旱地小麦籽粒产量的同时,通过提高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来增加蛋白质含量,还通过优化面粉的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弱化度提升加工品质,且以播量150 kg/hm^2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探墒沟播 播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