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和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对比
1
作者 冷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123-126,共4页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和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3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30例分到双号者...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和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3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30例分到双号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达比加群酯行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TT、APTT、D-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T、APTT长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高于达比加群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安全性
下载PDF
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罗雯慧 陶玲玲 程静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7期76-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行血液透析的高危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两段法枸橼酸抗凝组,n=35)和对照组(无肝素抗凝组,n=30)。观察组采用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行血液透析治疗... 目的探讨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行血液透析的高危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两段法枸橼酸抗凝组,n=35)和对照组(无肝素抗凝组,n=30)。观察组采用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无肝素体外抗凝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透析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和观察组透析前后pH值、血清钠(Na^+)、钙(Ca^2+)、碳酸氢根(HCO-3)等血气分析、电解质指标的变化,2组透析管路、透析器总凝血率及透析过程中出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管路和透析器总凝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透析后PT、APTT、TT和FIB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pH、血清Na^+、HCO3^-水平均高于透析前(均P<0.05),但未超过正常范围。透析过程中2组均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均未出现低血压、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对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采用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具有操作简单、抗凝效果好、安全及出血风险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危出血 两段法枸橼酸钠抗凝 无肝素体外抗凝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抗栓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建建 张爱萍 +3 位作者 施建生 成亚琴 张元媛 樊兴娟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分析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行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分析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行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120例,根据是否予以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n=56)和对照组(n=64),分析入组患者急性期的临床资料,随访30 d,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减分值、30 d改良Rankin(mRs)评分、30 d良好预后(mRs 2分)、再发脑梗死、其他栓塞事件、颅内外出血事件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抗凝组和对照组在NIHSS减分值、再发脑梗死(1.79%vs 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 mRs评分、30 d良好预后、颅内外出血事件及其他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抗凝治疗)分析显示,NIHSS减分值(OR=2.41,95%CI 1.30~3.51)、再发脑梗死(OR=0.10,95%CI 0.0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减分值(OR=39.87,95%CI 21.98~57.77)、再发脑梗死(OR=0.10,95%CI 0.0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患者行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再发脑梗死风险,且不增加颅内外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脑梗死 出血转化 抗凝 低剂量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巴曲亭在NSCLC手术低分子肝素抗凝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宏锦 胡昕 +1 位作者 綦欣竹 刘庆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中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时加用巴曲亭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7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注射巴曲亭,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两组患...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中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时加用巴曲亭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7例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注射巴曲亭,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2小时内开始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血液凝固水平及下肢静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354.32±75.20)mL、(211.52±72.16)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液凝固水平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5天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观察组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回流速度和回流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术中应用巴曲亭能够明显减少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肺癌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且不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外科学 肺肿瘤 外科学 巴曲酶 治疗应用 止血药 治疗应用 肝素 低分子量 治疗应用 抗凝药 治疗应用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比伐卢定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力鹏 姜宇 +4 位作者 雷光涛 游志刚 姜醒华 吴延庆 吴清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0期3-6,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比伐卢定联合普通肝素、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 目的比较国产比伐卢定联合普通肝素、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急性NSTEM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比伐卢定(A)组61例,在急诊PTCA术前给予注射用比伐卢定0.75mg·kg-1静脉注射,再以1.75mg·kg-1·h-1静脉泵泵注,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肝素联合替罗非班(B)组60例,在急诊PTCA术前给予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注射,再以0.075μg·kg-1·min-1静脉泵泵注,同时给予普通肝素100U·kg-1静脉注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90%的狭窄、100%的闭塞、扩张性病变及2级以上侧支循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心力衰竭、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90%的狭窄、100%的闭塞、扩张性病变及2级以上侧支循环所占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术后随访30d,2组均无死亡、支架内血栓及再发心肌梗死。结论对急性NSTEMI患者在急诊PTCA术前应用国产比伐卢定可获得较好的抗凝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 比伐卢定 替罗非班 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抗凝
全文增补中
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梁明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抗凝标志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62.71±6.12)分高于对照组的(53.38±6.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bg)为(3.50±0.59)g/L、D-二聚体(D-D)为(0.30±0.04)μg/L、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为(0.59±0.32)AU/ml低于对照组的(4.81±0.59)g/L、(2.66±0.37)μg/L、(1.72±0.53)AU/ml,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为(0.66±0.15)U/ml高于对照组的(0.31±0.14)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抗凝标志物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低分子肝素 预防性抗凝治疗 生存预后 抗凝标志物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颜亚岚(综述) 温隽珉 陈伟新(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311-315,共5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由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HIT发病率低、诊断结果时效长以及诊断技术要求高,大大降低了HIT的诊出率.治疗上非肝素抗凝剂种类繁多且适用阶段不同,...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由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HIT发病率低、诊断结果时效长以及诊断技术要求高,大大降低了HIT的诊出率.治疗上非肝素抗凝剂种类繁多且适用阶段不同,临床上并无规范诊疗策略.部分研究已涉及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血浆置换及免疫抑制治疗,但未得到临床上广泛应用.心脏手术后HIT发病率较其他手术或内科疾病高,其围术期治疗也有特殊性.本文就近几年心脏手术围术期HIT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索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抗血小板因子4/肝索复合物抗体 非肝素抗凝剂
下载PDF
PCI术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两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燕姣 王翠平 李雪莉 《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881-883,共3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在肝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少数可出现急性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呼吸困难)或出血等,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达20%~30%。该文报道了2例HIT患者...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在肝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少数可出现急性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呼吸困难)或出血等,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达20%~30%。该文报道了2例HIT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肝素时应监测血小板水平,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血小板减少 非肝素抗凝
下载PDF
非肝素类天然抗凝血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卞春 王振宇 +2 位作者 John Shi 季澜洋 董世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00-308,共9页
血液凝固和血小板凝集是局部缺血性疾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原因,诱发心血管和脑血管甚至全身各处的相关疾病。肝素类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效果显著但副作用较大。本文介绍了非肝素类具有抗凝血功能的天然多糖类物质,其单... 血液凝固和血小板凝集是局部缺血性疾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原因,诱发心血管和脑血管甚至全身各处的相关疾病。肝素类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效果显著但副作用较大。本文介绍了非肝素类具有抗凝血功能的天然多糖类物质,其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等,其中源于海洋的多糖均含有硫酸根,与多糖形成多糖硫酸酯类物质;而源于陆地的,一般不含硫酸根,含己糖醛酸或尿酸等酸性成分。不同来源的多糖其分子组成和结构差异较大,抗凝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本文着重阐述了海藻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植物及其果实、可食用菌等来源的抗凝血多糖结构特点、抗凝作用机理,希望能为高抗凝活性、低毒副作用的天然多糖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素类天然抗凝血多糖 来源 结构特点 抗凝血机理
下载PDF
肝素及血液放置时间对血气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顺英 陈玉瑛 +1 位作者 王蓓 陶建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将20. 0、50. 0、100. 0 IU/m L肝素钠抗凝血液放置5 min内、1 h的血气检测结果与无抗凝血标本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新生儿科96例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检测3组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目的将20. 0、50. 0、100. 0 IU/m L肝素钠抗凝血液放置5 min内、1 h的血气检测结果与无抗凝血标本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新生儿科96例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检测3组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钾(K+)、血钠(Na+)、血钙(Ca2+)、血糖(Glu)、乳酸(Lac)、红细胞压积(HCT)、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结果 20. 0 IU/m L肝素钠的抗凝血标本5 min内所做检测结果与无抗凝血最接近。结论 20. 0 IU/m L注射用抗凝血标本放置5 min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小,并可避免患儿反复接受穿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血气分析 无抗凝 抗凝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凝治疗中对生存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雪华 肖克安 +1 位作者 林四发 张瑞清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8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防性抗凝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2018年4月-2019年2月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防性抗凝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2018年4月-2019年2月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抗凝标志物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对相关标志物有明显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抗凝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影响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抗凝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传春 杜秀平 韩正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20例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20例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抗凝治疗。检测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结束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略微升高,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6%,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治疗组27例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化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可提高化疗疗效,改善NSCLC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液高凝状态 D-二聚体 低分子肝素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抗凝药物联合化疗对高凝状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兰胜 李彩红 +3 位作者 谢彦 张衍民 朱园园 韩正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6期29-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化疗对高凝状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治高凝状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化疗对高凝状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治高凝状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D-D、FIB、APTT及PT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APTT、PT显著延长,且长于对照组(P<0.01);D-D、FIB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凝药物联合化疗治疗高凝状态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发生率,且出血风险未增加,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钠 化疗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肝素药理作用和药物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红玉 崔慧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31-1839,共9页
肝素作为一线抗凝剂在临床上已经有着80年的应用。肝素抗凝特性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的相互作用来发挥。现已发现与肝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功能蛋白有百余种,表明肝素有众多非抗凝活性具有研发为新药的潜能,如抗肿... 肝素作为一线抗凝剂在临床上已经有着80年的应用。肝素抗凝特性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的相互作用来发挥。现已发现与肝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功能蛋白有百余种,表明肝素有众多非抗凝活性具有研发为新药的潜能,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疟疾、抗贫血。此外,肝素还有望用于载药工具以及功能化植入材料;肝素寡糖还有望通过生物工程、化学/酶法合成途径获取。笔者综述肝素的这些新应用和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非抗凝活性 抗肿瘤 抗炎 抗疟疾 化学/酶法合成
原文传递
非抗凝肝素衍生物ROH对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嘉茜 赵晓禹 +1 位作者 梁洋 崔慧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非抗凝肝素衍生物--RO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按数表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 mg·kg^-1建立脓毒症急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非抗凝肝素衍生物--RO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按数表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 mg·kg^-1建立脓毒症急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造模前15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肝素2. 5mg·kg^-1、ROH 7. 5 mg·kg^-1进行干预,正常组注射等体积0. 9%Na Cl。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乙酰肝素酶(HPA)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TBA法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HPA表达水平(光密度值)分别为(8. 0±8. 0)×10^-5,(3. 0±1. 8)×10^-3,(2. 3±1. 1)×10^-4和(5. 4±3. 3)×10^-4;上述这4组的MMP-9表达水平(光密度值)分别为(8. 0±8. 0)×10^-5,(3. 6±1. 8)×10^-3,(3. 9±1. 4)×10^-4和(4. 9±3. 3)×10^-4;上述这4组的脑内伊文思蓝的含量分别为(4. 36±1. 58),(78. 60±14. 75),(36. 28±9. 16)和(44. 09±8. 95)μg·g^-1;上述这4组的MDA含量分别为(6. 91±1. 73),(10. 88±2. 08),(6. 68±1. 58)和(5. 41±1. 50)nmol·mL^-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结论 ROH与肝素一样,通过抑制脓毒症时LPS所致的HPA和MMP-9高表达,保护内皮糖萼的完整性,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并提高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脑屏障 内皮糖萼 非抗凝肝素
原文传递
非抗凝肝素衍生物对脓毒症小鼠高凝状态改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莹欣 铁诗瑒 +1 位作者 杨雪 崔慧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87-2191,共5页
目的研究非抗凝肝素衍生物(ROH)对脓毒症小鼠高凝状态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生色底物法检测ROH通过抗凝血酶Ⅲ(ATⅢ)及肝素辅因子Ⅱ(HCⅡ)对凝血酶(Ⅱa)活性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肝... 目的研究非抗凝肝素衍生物(ROH)对脓毒症小鼠高凝状态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生色底物法检测ROH通过抗凝血酶Ⅲ(ATⅢ)及肝素辅因子Ⅱ(HCⅡ)对凝血酶(Ⅱa)活性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肝素组、ROH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溶液(15 mg·kg^(-1))复制脓毒症模型。肝素组和ROH组分别于造模前15 min尾静脉注射400 U·kg^(-1)肝素溶液和30 mg·kg^(-1)ROH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则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建模5 h后,采用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含量。结果体外检测发现ROH不依赖ATⅢ抑制Ⅱa活性,但能通过激活HCⅡ发挥拮抗Ⅱa的活性。正常组、模型组、肝素组、ROH组小鼠尾出血时间分别为(6.56±2.72),(1.68±0.62),(13.93±2.39)和(13.08±2.65)min;这4组小鼠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为(1.16±0.19),(1.46±0.18),(1.26±0.13)和(1.23±0.19)ng·mL^(-1)。造模11 h后,这4组的TFPI含量分别为(38.97±1.49),(39.25±3.73),(42.51±2.66)和(42.83±4.75)μg·L^(-1);这4组的TF含量分别为(153.07±15.49),(172.84±3.31),(147.26±22.45)和(161.60±16.07)ng·L^(-1);这4组的sTM含量分别为(5.87±0.75),(6.58±0.39),(6.39±0.64)和(5.66±0.63)ng·mL^(-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尾部出血时间显著缩短(P<0.05),肝素组和ROH组相较于模型组小鼠的尾出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各组TFPI、TF及sTM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升高或呈升高趋势,在11 h,ROH组sTM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体外非抗凝的ROH可以通过抑制凝血激活和改善生理抗凝作用,发挥改善脓毒症导致小鼠高凝状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 肝素衍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