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2年我国非煤矿山行业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及对策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垚萱 崔益源 +3 位作者 卢尧 楚一帆 谢旭阳 李坤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我国非煤矿山行业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遏制我国非煤矿山行业重特大事故发生,需对长周期下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及对策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运用数据调研、统计分析及现行有效的政策法规适用... 目的:我国非煤矿山行业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遏制我国非煤矿山行业重特大事故发生,需对长周期下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及对策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运用数据调研、统计分析及现行有效的政策法规适用性分析方法,对我国非煤矿山2001-2022年近22年的重特大事故规律展开研究,重点从开采方式、矿种、事故类型、生产状态、违法行为、发生时段等六个维度分析了我国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的基本特征。结果:经分析明确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应重点监管和管理的对象、重大灾害类型及时段。结论:从强化准入许可、源头管控、过程聚焦等5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特别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重特大事故 事故防控 安全监管 对策措施
下载PDF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for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operation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at ultra-thick coal seams 被引量:61
2
作者 Jinhua Wang Bin Yu +4 位作者 Hongpu Kang Guofa Wang Debing Mao Yuntao Liang Pengfei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2期97-162,共66页
Thick and ultra-thick coal seams are main coal seams for high production 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in Chinese coal mines, which accounts for 44 % of the total minable coal reserve.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mi... Thick and ultra-thick coal seams are main coal seams for high production 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in Chinese coal mines, which accounts for 44 % of the total minable coal reserve.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mining method is a main underground coal extraction method for ultra-thick coal seams. The coal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for coal seams less than 14 m thick were extensively used in China. However, for coal seams with thickness greater than 14 m,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ed cases in the world for underground mechanical extraction with safe performance,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coal recovery ratio. To deal with this case,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Datong Coal Mine Group, and other 15 organizations in China launched a fundamental and big project to develop coal mining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for coal seams with thicknesses greater than 14 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a coal extrac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op-coal caving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as well as a ground control theory for ultra-thick coal seams. In addition, the mining technology for top-coal caving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the ground support technology for roadway in coal seams with a large cross-section,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gas and fire hazards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Furthermore, a hydraulic support with a mining height of 5.2 m, a shearer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were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Practical implication on the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developed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t the No. 8105 coal face in the Tashan coal mine, Datong, China.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 top-coal caving method for ultra-thick coal seams is proposed with a cutting height of 5 m and a top-coal caving height of 15 m. A structural mechanical model of overlying strata called cantilever beam-articulated rock bea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del, the load resistance of the hydraulic support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for top-coal caving method is determined. With the analysis,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 coal and above strata are evaluated during top-coal caving operation at the coal face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Furthermore, there is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technologi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spalling of the coal wall, and the top-coal caving technology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recovery at the top-coal caving face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This means that the technologies developed have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strata control, top-coal caving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coal recovery, and enabled to achieve a production rate of more than 10 Mtpa at a single top-coal caving face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in ultra-thick coal seams; 2. A hydraulic support with 5.2 m supporting height and anti-rockburst capacity, a shearer with high reliability, a scraper conveyor with a large power at the back of face, and a large load and long distance headgate belt conveyor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a top-coal caving face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The study has developed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equipment at the coal face and has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in equipping the top-coal caving face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in ultra-thick coal seams; 3.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cross-section roadway in ultra-thick coal seams are discover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a series of bolt materials with a high yielding strength of 500-830 MPa and a high extension ratio, and cable bolt material with a 1 × 19 structure, large tonnage and high extension ratio are developed.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a safe roadway and a fast face advance, installation equipment for high pre-tension bolt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the support of roadway in coal seams for top-coal caving operation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distribution and uneven emission at top-coal caving face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in ultra-thick coal seams are evalu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 of gas drainage in the roof, the difficulties in gas control for high intensive top-coal caving mining operations, known as "low gas content, high gas emission", are solved. In addition, large flow-rate underground mobile equipment for making nitrogen are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fire prevention and safe mining at a top-coal caving face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and production rate of more than 10 Mtpa. A case study to apply the developed technologies has been conducted at the No. 8105 face, the Tashan coal mine in Datong, China. The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three units of equipment, i.e., the support, shearer and scraper conveyor, are rationally equipped. Average equipment usage at the coal face is 92.1%. The coal recovery ratio at the coal face is up to 88.9 %. In 2011, the coal production at the No. 8105 face reached 10.849 Mtpa, exceeding the target of 10 Mtpa for a topcoal caving operation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performed by Chinese-made mining equipment. The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developed provide a way for extracting ultra-thick coal seams. Currently, the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are used in 13 mining areas in China including Datong, Pingshuo, Shendong and Xinjiang.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Western China,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ck coal seams Top-coal caving mining Large mining height Mining method - Mining equipment Roadway support Safety guarantee
下载PDF
采矿工程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非煤矿床开采课案例-模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马振乾 周浪 左少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9期23-26,共4页
通过对贵州省非煤矿床开采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吸引性,教学方法手段传统,学生主动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不足;考核形式单一,学习效果有限。基于此,融合教学相... 通过对贵州省非煤矿床开采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吸引性,教学方法手段传统,学生主动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不足;考核形式单一,学习效果有限。基于此,融合教学相长、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能理解、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知识为出发点,该文提出案例-模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案例驱动式教学改革;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实体模型-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将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为贵州省非煤矿床开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床开采 案例-模型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非煤矿山双重预防建设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夏施 李学锋 +3 位作者 段善达 黄绪兴 杨一豪 肖武宁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55,共7页
为了提高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结合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来评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度的评价模型:先通过建立双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随后引入云模型理论,利用MATLAB构建评价指... 为了提高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结合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来评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度的评价模型:先通过建立双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随后引入云模型理论,利用MATLAB构建评价指标隶属函数,构建非煤矿山双重预防建设成效评价模型。选取桂平市锡基坑铅锌矿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果进行实例应用,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非煤矿山双重预防建设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解决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观性与随机性等问题,提高了对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评价结果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双重预防机制 建设成效 云模型 组合赋权法
下载PDF
阳泉市石灰岩矿整合成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常艳 尚贵福 +1 位作者 李铭 李丽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阳泉市石灰岩分布广泛,开采时间长,矿山分布多、规模小。结合阳泉市石灰岩矿产资源分布,本文分析非煤矿山整合前后的石灰岩矿采矿权设置,提出整合后矿山建设建议。随着非煤矿山的整合,石灰岩矿数量压减近50%,生产规模大幅提升,基本实现... 阳泉市石灰岩分布广泛,开采时间长,矿山分布多、规模小。结合阳泉市石灰岩矿产资源分布,本文分析非煤矿山整合前后的石灰岩矿采矿权设置,提出整合后矿山建设建议。随着非煤矿山的整合,石灰岩矿数量压减近50%,生产规模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开采规范化、管理流程化与产业集群化。阳泉市石灰岩矿业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矿 整合 非煤矿山 阳泉市
下载PDF
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局部充填无煤柱开采理论与技术
6
作者 伍永平 皇甫靖宇 +2 位作者 王红伟 胡博胜 罗生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97,共18页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场围岩结构及应力环境异化,工作面不同位置“支架-围岩”系统的构成因素及灾变模式不同,导致工作面安全事故频发、煤炭采出率较低、巷道掘进率高。通过对大倾角采场围岩采动力学行为的分析,提出了大倾角走向长壁工...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场围岩结构及应力环境异化,工作面不同位置“支架-围岩”系统的构成因素及灾变模式不同,导致工作面安全事故频发、煤炭采出率较低、巷道掘进率高。通过对大倾角采场围岩采动力学行为的分析,提出了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局部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构想,工作面走向推进过程中沿倾向对采空区下部进行局部充填,充填体既与巷旁支护作用形成沿空巷道,取消区段保护煤柱,实现大倾角煤层无煤柱开采,又增大了工作面倾向下部充填压实区长度,加强了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根据大倾角走向长壁采场特点,优选确定了大倾角膏体局部充填工艺,设计了大倾角局部充填回采系统、采充工艺。并采用理论分析、模拟实验、数值计算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局部充填对大倾角走向长壁采场围岩采动力学行为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充填体影响基本顶岩梁的变形破坏及采场倾向下侧煤岩体承载特征,基本顶、运输巷顶板变形量及运输巷倾向下侧煤岩体所受约束均随充填长度的增大而减小;为防止采空区未充填区悬顶灾害,充填长度不应超过工作面长度的1/3。局部充填体限制了工作面下部区域顶板破断,降低覆岩关键域形成层位,形成稳定的巷帮,减小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同时工作面倾向下部充填区长度增大,中、上部围岩结构不稳定区域的长度缩小,“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提升。充填体改变了采场围岩应力传递路径,承担了部分覆岩载荷,工作面下侧支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均随充填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工作面倾向下部充填区域的超前支承压力降幅最大,沿空巷道及工作面应力状态得到改善。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局部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具有提高资源采出率、降低掘进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加强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无煤柱开采 局部充填 沿空留巷 采动应力
下载PDF
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健康防控技术研究现状、挑战及展望
7
作者 王运敏 李刚 +1 位作者 刘建国 金龙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矿业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采矿过程伴随众多职业危害因素,给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访谈交流等方法,并基于团队已有研究积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煤矿山职... 矿业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采矿过程伴随众多职业危害因素,给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访谈交流等方法,并基于团队已有研究积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健康防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结果表明: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危害主要涉及粉尘、噪声、高温等7类因素,存在“点多、面广、源强”的显著特点,防治难度大;在7类职业危害因素中,粉尘危害最为突出,且爆破粉尘、强疏水性微细粉尘、井下喷浆粉尘与高寒、低气压、超大规模开采粉尘防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非煤矿山职业健康防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为健全非煤矿山职业危害监管体系、强化职业危害控制科技创新与实践、推行职业危害防控专业化社会服务、坚持职业危害个性化与综合防治、探索职业危害智能化防治技术,逐步形成以监管落实为驱动、科技创新为抓手、社会服务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模式,切实提高非煤矿山职业危害因素防治效果,保障工人职业健康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职业健康 尘肺病 粉尘防治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于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的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
8
作者 杨艺 Aimen Malik +1 位作者 袁瑞甫 王科平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是回采工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围岩稳定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液压支架立柱压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却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且在回采过程中,支架不接顶、顶板破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带来大量的随... 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预测是回采工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围岩稳定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液压支架立柱压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却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且在回采过程中,支架不接顶、顶板破碎、传感器检测误差等带来大量的随机噪声,使得压力数据劣化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给压力的预测带来的很大的困难。本文在Transformer基础上,提出一种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模型,在Transformer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中分别引入差分归一化和反归一化操作,以提升序列的平稳性。同时,在Transformer中采用去平稳注意力机制,计算序列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增强模型的预测能力。在真实的煤矿支架立柱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差分非平稳Transformer的预测效果达到0.674,表现明显优于LSTM、Transformer和非平稳Transforme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工作面 液压支架 压力预测 非平稳Transformer 差分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情况及未来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卢欣奇 张传亮 +2 位作者 苏军 李欣 金凯明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非煤矿山的开采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非煤矿山行业也产生了较多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为探讨我国非煤矿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搜... 非煤矿山的开采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非煤矿山行业也产生了较多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为探讨我国非煤矿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搜集了我国“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数据,分别从事故发生区域、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开采方式、矿种类型、所属行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非煤矿山中小型矿山以40%左右的产能酿成了超过90%的事故,安全生产基础总体薄弱;2)如内蒙古、湖南、广西等重点区域安全生产形势仍严峻;3)地下矿山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非煤矿山事故总量的50%以上,以冒顶坍塌为主的10类事故死亡人数较大。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仍然较弱、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仍需提升、我国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事故重灾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程度总体较低。只有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及监管监察部门装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从矿山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生产流程及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才能实现“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安全生产现状 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问题 对策措施 地下矿山 露天矿山 金属矿山 非金属矿矿山
下载PDF
煤矿机械用690MPa级高强钢不预热焊接技术
10
作者 董贵斌 潘高祥 +4 位作者 顾晔 刘硕 林轩艺 赵小婷 王红鸿 《宝钢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Q690是煤矿机械装备向着高强和大规格发展所必需的高性能钢铁材料,为解决高强钢需要焊前预热以防止产生冷裂纹的技术难题,也为解决焊前预热带来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困难,宝钢研制生产了煤矿机械用不预热焊接钢Q690HP,采用超低碳... Q690是煤矿机械装备向着高强和大规格发展所必需的高性能钢铁材料,为解决高强钢需要焊前预热以防止产生冷裂纹的技术难题,也为解决焊前预热带来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困难,宝钢研制生产了煤矿机械用不预热焊接钢Q690HP,采用超低碳当量设计,使其具备了优良的焊接性、实现不预热焊接。通过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评价了特定温度环境下冷裂纹敏感性与不预热焊接工艺可行性;通过不预热焊接接头试验,系统评价不预热焊接条件下接头使用性能,得到Q690HP不预热焊接技术匹配的焊丝和焊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环境温度5℃不预热条件下,采用不同焊丝焊接的小铁研试样焊缝均无裂纹,Q690HP钢板具有优异的抗裂纹敏感性;环境温度5℃不预热条件下,线能量为7~12 kJ/cm且层间温度控制在100~150℃时,选用2#和5#焊丝进行不预热气保焊焊接,得到的焊接接头性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械用钢 Q690HP 冷裂纹 不预热焊接技术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非煤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中的应用
11
作者 廖鑫 黄惠勇 +2 位作者 杨百顺 黄泽 王东升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3期232-234,共3页
我国非煤地下矿山数量大、类型多、工艺复杂,部分矿山开采历史久远,基础资料缺乏,存在矿山隐蔽致灾因素辨识不清、各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具有施工便捷、低阻敏感、探测距离较深等技术特点,... 我国非煤地下矿山数量大、类型多、工艺复杂,部分矿山开采历史久远,基础资料缺乏,存在矿山隐蔽致灾因素辨识不清、各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具有施工便捷、低阻敏感、探测距离较深等技术特点,可以查明地下矿山历史采空区位置、范围、边界和含水性等信息,科学高效支撑非煤地下矿山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非煤地下矿山 隐蔽致灾因素
下载PDF
浅埋极薄煤层无煤柱开采覆岩运移与地表损伤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斌 陈金拴 +1 位作者 贺炳伟 皮国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1,共8页
为了探究浅埋极薄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与常规留煤柱开采覆岩运移与地表损伤区别,以子长矿区浅埋极薄煤层为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得到了硬岩破断距及覆岩的垮落高度临界值的计算公式,结合3DEC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无煤柱开... 为了探究浅埋极薄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与常规留煤柱开采覆岩运移与地表损伤区别,以子长矿区浅埋极薄煤层为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得到了硬岩破断距及覆岩的垮落高度临界值的计算公式,结合3DEC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无煤柱开采与留煤柱开采条件下浅埋极薄煤层覆岩运移破断及地表损伤特征,确定了极薄煤层覆岩两带高度。结果表明:当工作面回采达到60 m时,两带发育高度基本稳定,当大于60 m时,工作面后方覆岩裂隙由开裂逐渐闭合,裂隙区随工作面回采向前方移动,两带高度稳定在24.6~27.7 m;相较于常规留煤柱开采,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方式下覆岩呈连续移动变形,可有效修复煤层开采工作面两侧非连续移动变形导致的覆岩裂隙及地表损伤裂缝,消除了常规留煤柱开采方式下相邻工作面间区段煤柱两侧覆岩裂隙,现场观测较好地验证了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极薄煤层 无煤柱开采 覆岩运移 地表损伤
下载PDF
非煤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夏德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非煤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环境和经济挑战,传统技术的局限性亟需解决。新技术如GIS、3D建模、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的应用,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创新方案。技术整合模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影响,并增强了经济效... 非煤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环境和经济挑战,传统技术的局限性亟需解决。新技术如GIS、3D建模、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的应用,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创新方案。技术整合模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影响,并增强了经济效益。南坪钽铌矿尾矿利用案例,证明了新技术在提升非煤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资源 环境挑战 经济挑战
下载PDF
微动探测方法在煤矿废渣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牛广天 闫海涛 陈迪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68-172,192,共6页
在废弃煤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堆弃矿渣及煤矸石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急需解决。针对煤矸石堆积体调查中遇到的基岩埋深问题,首次提出利用微动探测方法进行探查,并在中国东南部某矿区进行了场地实验,实验中将微动探测方法与钻探相... 在废弃煤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堆弃矿渣及煤矸石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急需解决。针对煤矸石堆积体调查中遇到的基岩埋深问题,首次提出利用微动探测方法进行探查,并在中国东南部某矿区进行了场地实验,实验中将微动探测方法与钻探相结合,采用标定-推断-验证的工作流程,进行煤矸石-基岩分界面探查工作。研究发现微动探测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探测煤矸石堆积体与基岩分界面位置,相较于钻探方法,微动探测方法具有灵活、经济、高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矿渣 堆积体 微动探测方法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基于USB-Key的非煤矿山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云波 范建华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2期70-74,共5页
在分析传统非煤矿山管理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非煤矿山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平台、角色DC和权限分配等。该系统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技术、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技术,有效地防止... 在分析传统非煤矿山管理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非煤矿山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平台、角色DC和权限分配等。该系统基于USB-Key的身份认证技术、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数据篡改、机密泄露、身份冒用、越权操作、操作抵赖等安全问题,解决了传统监管模式下效率低、监管不力和滞后等弊端,实现了安监部门与企业上下互通、实时在线业务办理、科学监管、动态监管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管理信息系统 MIS USB-KEY DC 电子签名 电子签章 身份认证
下载PDF
非浸没式超滤技术净化处理煤矿矿井水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兰莹 耿安朝 +2 位作者 耿策 单以停 李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6,共8页
采用非浸没式超滤(NSUF)技术净化处理煤矿矿井水,从NSUF陶瓷膜的操作参数与性能、膜污染清除、超滤浓水加药絮凝以及污泥压滤脱水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控制超滤产水率在70%条件下,NSUF“膜面流”操作方式与在线物理清洗相结合... 采用非浸没式超滤(NSUF)技术净化处理煤矿矿井水,从NSUF陶瓷膜的操作参数与性能、膜污染清除、超滤浓水加药絮凝以及污泥压滤脱水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控制超滤产水率在70%条件下,NSUF“膜面流”操作方式与在线物理清洗相结合,可以清除滤层堵塞和膜污染,使膜通量与跨膜压差得到恢复,NSUF装置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超滤浓缩产生的30%浓水在添加PAC和PAM后,沉降比达到4.3%,澄清液返回到超滤单元。絮凝污泥通过板框压滤进行脱水处理,滤饼含水率约75%。采用三级NSUF—絮凝沉淀—污泥压滤组合工艺,系统总产水率可以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浸没式超滤 陶瓷膜 煤矿矿井水 超滤净化 絮凝沉淀
下载PDF
煤矿主通风机不停风倒机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静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7期80-82,86,共4页
针对煤矿通风系统主备风机传统倒机方式供风稳定性与连续性差、备用风机启动失败率高、存在通风失稳风险等问题,研究了煤矿主通风机稳风倒机技术,从煤矿通风系统大滞后、非线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不停风... 针对煤矿通风系统主备风机传统倒机方式供风稳定性与连续性差、备用风机启动失败率高、存在通风失稳风险等问题,研究了煤矿主通风机稳风倒机技术,从煤矿通风系统大滞后、非线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不停风倒机控制方案,并设计了相应系统。该系统通过优化算法自适应调节风门开合角度,可有效缩短倒机时间,提高备用风机启动成功率,实现倒机过程井下通风不中断,确保通风系统全过程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主通风机 粒子群算法 不停风倒机
下载PDF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宏观模型研究
18
作者 李垚萱 楚一帆 +4 位作者 何斌斌 卢尧 崔益源 谢旭阳 李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63,66,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安全系统管理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的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全生命周期基本要素,运用系统科学建模方法,构建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架构和PDCA动态循环运行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我国非煤矿... 本文通过研究安全系统管理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的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全生命周期基本要素,运用系统科学建模方法,构建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架构和PDCA动态循环运行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特别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安全风险 PDCA动态循环 运行模式 双重预防
下载PDF
非煤矿山机械连续采矿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9
作者 杨小聪 黄丹 +1 位作者 岳小磊 王想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6期1-24,共24页
机械连续采矿技术是非煤矿山采掘技术的发展趋势与重大变革,是破岩方式、破岩装备、采掘方法、采掘工艺的系统性集成创新。根据目前非煤矿山机械连续采矿技术发展现状,首先梳理机械采矿的技术特征,并凝练了拟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机械连续采矿技术是非煤矿山采掘技术的发展趋势与重大变革,是破岩方式、破岩装备、采掘方法、采掘工艺的系统性集成创新。根据目前非煤矿山机械连续采矿技术发展现状,首先梳理机械采矿的技术特征,并凝练了拟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综述了各类机械刀具破岩方式、岩体可切割性、机械连续采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针对目前非煤矿山机械连续采矿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工艺需求-技术突破-装备研发-工程应用”四个层次的技术攻关方向,从破岩理论、关键技术、采矿装备、采矿方法与成套工艺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以期推动我国非煤矿山非爆破机械安全、高效、绿色、连续智能开采技术及装备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机械破岩 机械连续采掘 关键技术体系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非煤采矿专业背景下的“采煤概论”教学实践
20
作者 刘建庄 刘鑫明 +1 位作者 王盛川 孙光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4期17-20,共4页
围绕采矿工程(非煤)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工程能力、道德责任、沟通合作、终身学习四项要求,通过研判学生在矿山地质、井巷工程和采矿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以采煤背景知识架构、煤矿开采基本概念理解、矿井开拓及工作面回采等重点基础知识掌... 围绕采矿工程(非煤)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工程能力、道德责任、沟通合作、终身学习四项要求,通过研判学生在矿山地质、井巷工程和采矿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以采煤背景知识架构、煤矿开采基本概念理解、矿井开拓及工作面回采等重点基础知识掌握为目标,通过对教师科研项目中金属矿山开采案例的要点剖析,对比分析煤矿开采的特点,总结提炼已有课程资源,融合流程动画演示、物理模型声光电演示系统、案例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工程能力,拓宽学生的采矿视野,树立安全保障、绿色与科学高效开采的理念,以大采矿的思维应对专业学习、工程设计和管理、科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三轮的小班教学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度逐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 非煤专业 案例剖析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