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anicl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and Grain Filling in Indica Rice 被引量:9
1
作者 ZHENG Yong-mei, DING Yan-feng, LIU Zheng-hui and WANG Shao-hua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rowth Regul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 095,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11期1630-1640,共11页
Grain filling, a crucial stage of grain yield formation in rice, is usually affected by the panicle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Field and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 Grain filling, a crucial stage of grain yield formation in rice, is usually affected by the panicle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Field and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N effect. Two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grown in the field and pot. Four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06 and repeated in 2007.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edium level of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NM) enhance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in the stem and sheath. Compared with non-nitrogen treatment (NO), NM promoted the translocation of labeled ^13C from stem and sheath to grain. But, low level of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NL) and high level of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NH) showed the negative effect. The endosperm cell, grain length, and grain width of NM increased more quickly than that of NO from 4 to 10 d after anthesi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grain filling,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EC 2.4.1.14, SPS)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NM treatment than those of the NL and NH treatments. Sucrose synthase (EC 2.4.1.13, SuSase) activity in the grains was substantially enhanced by NM, with the duration of higher activity being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reatments. At maturing stage, N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illed grain number, the seed-setting rate, and the grain weight compared with NL and N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M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of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grain size and promoting grain f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panicl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grain filling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sink capacity sucrose-phosphatesynthase sucrose synthase
下载PD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levels of three co-occurring understory plant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forest thinning by gap creation in a dense pine plantation
2
作者 Zhe Wang Weikai Bao Xiaoli Y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91-396,共6页
We investigated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 levels and components(starch,glucose,fructose and sucrose) in the leaves of three typical co-occurring forestfloor plants,moss Eurhynchium savatieri(ES),fern Par... We investigated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 levels and components(starch,glucose,fructose and sucrose) in the leaves of three typical co-occurring forestfloor plants,moss Eurhynchium savatieri(ES),fern 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PN) and forb Aruncus sylvester(AS) in a 30-year-old Chinese pine(Pinus tabulaeformis)plantation forest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We also explored their responses to three gap creation treatments(control and two gap creations of 80 and 110 m2) based on NSC levels.PN had the highest leaf NSC level of the three plants,with AS second and ES lowest.Starch was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 of NSC and the contents of glucos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ructose or sucrose for all three species.The NSC level of ES in intermediate ga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t control sites.PN also had higher NSC levels in both small and intermediate gaps than in control sites.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were not obvious for A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S and PN benefit from gap formation while the two species have different NSC response sensitivities to gap size,but the leaf NSC level of AS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floor plant Gap thinning Light radiation MOSS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3
作者 车子强 蒋桂英 +2 位作者 王海琪 王荣荣 尹豪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9,129,共12页
在新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滴灌春小麦不同茎鞘节位果聚糖和NSC向籽粒转运提高产量的氮素响应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主区,分别以施氮量300、255、210、0 kg·hm^(-2)为副区... 在新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滴灌春小麦不同茎鞘节位果聚糖和NSC向籽粒转运提高产量的氮素响应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主区,分别以施氮量300、255、210、0 kg·hm^(-2)为副区,研究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茎鞘不同节位(穗下节间、倒二节间、其余节间)果聚糖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转运及其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春小麦茎鞘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活性、果聚糖含量、NSC含量及茎鞘干物质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则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各指标均以施氮量255 kg·hm^(-2)处理表现最优;各节位相比,其余节果聚糖代谢酶活性、果聚糖含量、NSC含量以及茎鞘干物质量最大,其果聚糖、NSC以及茎鞘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比倒二节高11.18%~35.77%、14.77%~45.65%和25.81%~33.83%;两品种比较,XC37茎鞘中贮藏物质积累运转效率高于XC6,其果聚糖、NSC以及茎鞘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比XC6高32.53%~116.74%、26.06%~35.26%和6.32%~21.73%;施氮量与品种互作效应对果聚糖、NSC花前转运率和贡献率及其穗下节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果聚糖和NSC代谢及产量在施氮量为255 kg·hm^(-2)时表现最佳,该施氮量是新疆滴灌春小麦适宜的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施氮量 茎鞘节位 果聚糖 nsc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连翘幼苗非结构性碳分配和水力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云霞 刘莹 +5 位作者 付雨辰 李欣诺 刘青 马辉珍 何俐蓉 王国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98-4707,共10页
为了探究长期干旱胁迫下连翘不同器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与水力特性的协调及响应机制。以连续3年不同水分条件处理后的连翘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分处理(适宜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研究长期干旱胁迫后连翘... 为了探究长期干旱胁迫下连翘不同器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与水力特性的协调及响应机制。以连续3年不同水分条件处理后的连翘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分处理(适宜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研究长期干旱胁迫后连翘幼苗的光合特性、生物量的分配、NSC各组分含量、水力特性的变化及其碳水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适宜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胁迫下,枝条的栓塞程度分别为30.7%、41.8%和42.3%,枝条导水率分别为0.95、0.71、0.65 kg m^(-1)s-1MPa^(-1)。(2)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3)重度干旱胁迫导致地上和粗根生物量显著降低,细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增加。此外,各器官的NSC含量显著降低,其根系NSC消耗量最高,根系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枝条的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了12.9%、31.1%和45.7%,而淀粉含量降低了40.7%。(4)枝条栓塞程度和导水率与可溶性总糖、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相关,其栓塞程度与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和蔗糖呈正相关,而与淀粉呈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干旱导致连翘枝条木质部的栓塞程度增加,导水率、光合作用和水分运输效率均显著降低,但连翘通过提高枝条内可溶性总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降低淀粉、NSC含量以提高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存活机率及旱后水分恢复能力,研究为半干旱区连翘培育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渗透调节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水力特性
下载PDF
剪顶对红松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及不定芽发生的影响
5
作者 王静 黄河 +2 位作者 于雪 董博文 张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9,共7页
在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以6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裸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剪顶时间(高生长速生期、高生长结束后)、不同留干高度(低留干40 cm、高留干70 cm)的剪顶处理,以不剪顶为... 在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以6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裸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剪顶时间(高生长速生期、高生长结束后)、不同留干高度(低留干40 cm、高留干70 cm)的剪顶处理,以不剪顶为对照,试验设置5种处理(2剪顶时间×2留干高度+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40株苗木;每种处理随机选取60株苗木,剪顶后每20 d调查不定芽数量和萌芽株数,测定不定芽长度和基径;选取不定芽发生效果最佳处理(高生长速生期低留干40 cm)的苗木、对照苗木,测定苗木针叶和茎干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细胞分裂素质量分数、生长素质量分数、赤霉素质量分数、脱落酸质量分数;以红松苗木不定芽萌发和生长、红松苗木针叶和茎干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为评价指标,以剪顶时间、留干高度为影响因素,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邓肯(Duncan)多重比较法,从生理角度分析剪顶时间和留干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红松苗木不定芽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剪顶时间、留干高度对红松苗木不定芽生长指标的影响显著。高生长速生期剪顶更有利于不定芽发生,低留干苗木的不定芽数量更多,而高留干苗木的不定芽长度更长。剪顶后,红松苗木针叶和茎干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均无显著规律。不定芽萌发前,苗木针叶和茎干内,细胞分裂素质量分数、生长素质量分数显著上升,脱落酸质量分数显著下降;针叶的赤霉素质量分数显著上升,茎干的赤霉素质量分数变化不显著。剪顶促进红松苗木不定芽发生,最优剪顶时间为高生长速生期;低留干促进不定芽萌发数量增加,高留干促进不定芽长度增加。剪顶后,红松苗木不定芽发生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关系不大,但与内源激素变化有关;针叶和茎干内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质量分数上升,脱落酸质量分数下降,在红松苗木不定芽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剪顶 不定芽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内源激素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李帆 于嘉俐 +3 位作者 贾忠奎 郝国宝 李岩 王利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L 9(34),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 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L 9(34),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分析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月份呈显著变化,基本均在10月达到峰值,且3个器官中NSC均以可溶性糖为主。2)各施肥处理对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含量的表现不同,其中针叶和细根的NSC含量分别在处理T4和T8较CK平均增幅最大,为29.65%、23%;而枝条的NS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的平均增幅相比表现为减少。3)相关性分析显示: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含量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根NSC含量与针叶和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4)N、P、K肥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均有一定影响;N肥对细根NSC及组分含量均产生显著增加影响,P肥和K肥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有所不同;改善华北落叶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的最佳施肥方案为N 3P 3K 2(N 528.78 g·株^(-1)、P 1621.58 g·株^(-1)、K 172.98 g·株^(-1))。施用适宜的N、P、K配方能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含量,且各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相互平衡和动态调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华北落叶松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缓释肥对檫木容器苗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7
作者 黄逢龙 刘泽茂 +3 位作者 许樊蓉 喻方圆 周日巍 雷海年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20,53,共5页
为探究不同含氮量的缓释肥对檫木容器苗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当年生檫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每隔60 d测定其苗高和地径,并于生长停止后,测定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状况。结果显示:缓释肥... 为探究不同含氮量的缓释肥对檫木容器苗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当年生檫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期每隔60 d测定其苗高和地径,并于生长停止后,测定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状况。结果显示:缓释肥处理的檫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施用缓释肥对檫木容器苗的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每株施用0.1 g缓释肥处理的檫木容器苗的淀粉含量最高,为9.51 mg·g^(-1);而平均苗高(85.33 cm)、地径(8.74 mm)、地上生物量(10.61 g)和地下生物量(7.92 g)、可溶性糖含量(52.62 mg·g^(-1))等均略低于每株施用0.2 g缓释肥的处理。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生产上檫木容器育苗缓释肥施用量为每株0.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檫木 缓释肥 容器苗 生长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天赐 马天封 +6 位作者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d的干物质积累和LAD及NSC转运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保持较高的抽穗-抽穗后15 d LAD(100.4 m^(2)·m^(-2)·d)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灌浆期茎鞘NSC的转运率(79.9%)促进灌浆启动,增加抽穗-抽穗后15 d干物质积累(3.6 t·hm^(-2)),提高水稻结实率(95.4%)和口感(9.6),是该区域味优高产协同水稻品种的共性特征。此外,研发以提高灌浆期NSC转运量和抽穗期植株茎鞘NSC积累为目标的水肥管理技术,有望进一步发挥上述味优高产协同品种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粳稻 味优高产 结实率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麻竹幼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9
作者 江瑞熠 朱梦恬 +5 位作者 杨靖 韩永振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l·L^(-1)磷溶液,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保持相同。【结果】麻竹幼苗叶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磷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淀粉、纤维素、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随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相比于缺磷处理(0 mmol·L^(-1)),磷浓度为1.6 mmol·L^(-1)时麻竹幼苗叶片的各个生理指标均呈显著差异,还原糖及纤维素含量分别上升了56.45%和67.08%,淀粉、可溶性糖、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分别下降了34.86%、14.61%、73.89%、64.19%、89.99%和65.34%;在不同浓度磷胁迫下MDA含量均呈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最小,而POD酶活性差异最大。【结论】麻竹幼苗对低磷胁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苗期能适应低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低磷胁迫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对闽楠和木荷苗木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10
作者 张子雷 余海霞 +7 位作者 曲鲁平 汤行昊 王浩 王朝昭 刘南 王艺璇 邵长亮 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1263,共13页
近年来亚热带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热浪发生频率增加,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的变化使热浪发生的模式及其对植物的胁迫方式更加多样化。高频热浪不仅通过热胁迫影响植物的碳固持速率,还会间接形成水分胁迫造成植物水力结构发生障碍,影响碳水化... 近年来亚热带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热浪发生频率增加,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的变化使热浪发生的模式及其对植物的胁迫方式更加多样化。高频热浪不仅通过热胁迫影响植物的碳固持速率,还会间接形成水分胁迫造成植物水力结构发生障碍,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然而,目前亚热带树木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复杂热浪的模式的响应仍不明确。以亚热带主要阔叶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和木荷(Schima superba)苗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浪模拟试验,关注不同热浪频次(单次,两次)及重复热浪间隔时间(短间隔、中间隔、长间隔)对苗木茎部水力结构特征及NSC的影响,使用冲洗法测定水力结构中的导水率(Kh)、最大导水率(K_(max))、比导率(K_(s))、木质部栓塞百分数(PLC),使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茎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1)闽楠和木荷的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热浪频次对闽楠和木荷的K_(max)和PLC影响存在显著差异;(3)重复热浪间隔时间变长,木荷茎栓塞减轻,而闽楠茎栓塞增加,且植株栓塞越严重,茎NSC含量越少。总体上,闽楠的水力传输系统对热浪抗性较弱,在热浪后栓塞严重,导水率下降且无法完全恢复,且NSC含量与栓塞程度相关性较弱;而木荷水力传输系统抗性较强,在热浪后导水能力可能恢复至未受干扰水平,且其恢复程度与NSC含量紧密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热浪的发生会显著影响闽楠和木荷苗木茎部的导水能力,且不同间隔时间的重复热浪事件对植物水力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并且两个亚热带阔叶树种对热浪伴随的高温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和耐受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频次 间隔时间 闽楠 木荷 水力结构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应用^(13)C示踪技术研究红花石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及转运模式
11
作者 杨玉 张芸 +4 位作者 魏绪英 吴靖 萨日娜 温婷 蔡军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目的】解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体内的合成、运输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研究新同化碳在不同器官(叶、根系、内层鳞片、中层鳞片以及外层鳞片)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各组分(蔗糖、果... 【目的】解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体内的合成、运输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研究新同化碳在不同器官(叶、根系、内层鳞片、中层鳞片以及外层鳞片)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各组分(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中的分配规律及转运路径。【结果】①生物量和含碳总量均以内层鳞片最大;各器官的库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叶、内层鳞片、根、中层鳞片、外层鳞片。②叶片在吸收^(13)CO_(2)后,在不同器官中光合固定的^(13)C的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在鳞茎中的分配从内到外逐渐减少。^(13)C标记的蔗糖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层鳞片、叶、中层鳞片、根、外层鳞片;^(13)C标记的果糖和葡萄糖的分配比例从高到低均依次为叶、内层鳞片、根、中层鳞片、外层鳞片;^(13)C标记的淀粉的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内层鳞片、中层鳞片、根、外层鳞片。③^(13)CO_(2)在红花石蒜中的运输主要存在横向和纵向运输两大途径,其中在纵向运输上^(13)C转运更多。④^(13)C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各组分中的分配以蔗糖中最多,其次为^(13)C标记的果糖,而各部位中^(13)C标记的葡萄糖甚微,低于其他糖类。⑤在糖转化过程与代谢过程中,叶、根、内层鳞片中果糖的^(13)C分配率依次为葡萄糖^(13)C分配率的9.6、41.5、118.1倍,短时间内新合成的果糖远多于葡萄糖。【结论】新同化的碳的分配在石蒜体内纵向与横向运输上均逐渐减少,石蒜叶片中光合产物形成后先被转运至内层鳞片,一部分先运输至根中,另一部分由内层鳞片向外层运输。此时,中层鳞片与外层主要发挥临时营养“库”的功能。蔗糖既是石蒜叶片光合的主要产物,也是石蒜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输的主要形式;石蒜体内大量^(13)C标记果糖的产生与蔗糖水解过程优先采用蔗糖合成酶途径有关,也阐明了果糖对石蒜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配 代谢物示踪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光合产物 糖代谢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杨桦次生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牛鉴祺 吕彦飞 王树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林木现场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木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碳、氮、磷生态... 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林木现场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木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杨林木枝、干、根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及w(可溶性糖)∶w(淀粉)显著高于白桦的。山杨枝的P质量分数、根的C及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白桦的,叶的N及P质量分数、枝的N质量分数、干的C及N质量分数显著低于白桦的。抚育间伐对山杨林木叶、枝、根及白桦林木叶、枝的NSC及其组分质量分数影响显著。间伐后,山杨林木叶、枝的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1.64%、9.72%,根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0.30%、20.33%、20.24%;白桦林木叶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2.03%、41.50%、15.91%,枝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3.20%、12.21%、16.03%。抚育间伐可显著改变山杨及白桦林木的N、P质量分数。间伐后,山杨林木枝的N及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53%、12.91%;白桦林木叶的N及P质量分数分别降低8.62%、12.28%。抚育间伐改变了山杨林木的NSC质量分数及白桦林木的NSC及C质量分数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资源分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氮添加对稀土尾砂地猴樟幼苗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13
作者 陈志琪 张海娜 +2 位作者 刘佳丽 鲁向晖 杨宝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为探究氮添加对稀土矿尾砂地猴樟(Cinnamomun bodinieri)幼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猴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硝酸铵钙作为氮肥(含N 15%),设置3种氮肥水平(CK(0)、N1(1.8 g·株^(-1))、N2(3.6 g·株... 为探究氮添加对稀土矿尾砂地猴樟(Cinnamomun bodinieri)幼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猴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硝酸铵钙作为氮肥(含N 15%),设置3种氮肥水平(CK(0)、N1(1.8 g·株^(-1))、N2(3.6 g·株^(-1))),分析不同氮添加水平下猴樟幼苗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和NSC等指标的差异,探讨稀土尾砂地猴樟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发现:稀土尾砂地氮添加均增加了猴樟幼苗不同组织的生物量积累,其中N1处理下叶生物量、冠层生物量分别较N2处理下显著提升了44.75%、57.43%(P<0.05);N2处理下叶比重分别较CK、N1处理显著提升了123.53%、15.85%(P<0.05)。不论是粗根(直径>2 mm),还是细根(直径≤2 mm),氮添加均显著增加了植物的根长和根表面积(P<0.05),其中N1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P<0.05);N2处理下的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高于CK与N1,且与CK显著差异(P<0.05)。对NSC来说,N1处理提升了叶、茎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而N2处理下细根NSC质量分数分别比CK、N1显著降低了46.49%、28.61%。综上,在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宜选用1.8 g·株^(-1)硝酸铵钙氮肥对猴樟幼苗进行施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氮添加 猴樟 根系生长 生物量分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防护措施对早熟朱柿抽条的防护效果及其生理机制
14
作者 刘格格 侯锐 +4 位作者 王宁宁 黄军保 张拥兵 王林 吕英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选取定植1 a的早熟朱柿幼树为研究对象,设置树干缠防寒布+反光膜、树干培土、树干涂白、树干缠防寒布、枝条喷涂水果保鲜剂、枝条喷涂高脂膜、枝条喷涂石蜡乳化剂共7个防抽条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抽条率以及一年生枝的水分状况、细胞活... 选取定植1 a的早熟朱柿幼树为研究对象,设置树干缠防寒布+反光膜、树干培土、树干涂白、树干缠防寒布、枝条喷涂水果保鲜剂、枝条喷涂高脂膜、枝条喷涂石蜡乳化剂共7个防抽条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抽条率以及一年生枝的水分状况、细胞活力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结果表明:防寒布+反光膜处理和培土处理抽条率为0,水果保鲜剂、高脂膜、石蜡乳化剂处理抽条率介于30%~60%之间,涂白、防寒布处理及对照的抽条率为100%。石蜡乳化剂、防寒布+反光膜处理和培土处理的凌晨水势显著高于水果保鲜剂处理和高脂膜处理(P<0.05),两组差值为0.5 MPa左右。培土处理的枝条导水损失率(PLC)较水果保鲜剂处理和高脂膜处理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0.95%和11.24%(P<0.05);韧皮部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为13.53%~34.87%(P<0.05)。培土处理的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NS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提高13.79%~28.80%、9.15%~39.65%和14.87%~29.61%(P<0.05),培土处理的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NS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提高20.59%~35.27%、14.19%~37.90%和17.40%~37.0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防抽条技术措施下的抽条率与枝条P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枝条凌晨水势、木质部相对含水量、韧皮部细胞活力、木质部淀粉含量、木质部NS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可见,防寒布+反光膜处理和培土处理对柿树冬春季抽条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能维持枝条水分状况和韧皮部细胞活力,并促进NSC向枝条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防抽条措施 抽条率 水分状况 细胞活力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下载PDF
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激素调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元玺 王丽娜 +5 位作者 吴俊文 李世民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谭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目的】探究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CK)、60%~70%(轻度干旱)、45%~... 【目的】探究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CK)、60%~70%(轻度干旱)、45%~55%(中度干旱)和30%~40%(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云南松幼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随干旱程度的加重,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先降低后升高,淀粉分配比例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先减后增。②各干旱胁迫处理云南松幼苗针叶ABA含量较CK显著升高,而ZR、GA及IAA含量随干旱胁迫加重均呈下降趋势,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较CK显著下降。③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与AB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IAA、GA、ZR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IA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4230,P<0.05);针叶淀粉含量与ABA、IAA、GA、ZR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G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3924,P<0.05);针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IAA/ABA、GA/ABA、ZR/ABA比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IAA/ABA比值显著相关(R^(2)=0.3943,P<0.05)。【结论】云南松幼苗可通过调整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与分配,同时通过积累抑制生长的ABA和降低促进生长的GA、IAA、ZR,进而调整针叶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来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干旱胁迫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水杉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
16
作者 韩冬青 张露月 刘艳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以国家植物园中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为研究对象,对比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中水杉的叶片形态特征、化学计量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及非结构性糖类的差异,分析水杉对2种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水杉根部淹水和... 以国家植物园中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为研究对象,对比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中水杉的叶片形态特征、化学计量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及非结构性糖类的差异,分析水杉对2种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水杉根部淹水和非淹水生境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中除C/N比外均具有显著差异。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显著大于根部非淹水生境,但叶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非淹水生境,这主要通过叶长的增加实现。同一径级内,根部淹水生境仅Ⅰ〔20 cm≤胸径(DBH)<30 cm〕径级水杉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非淹水生境;3个径级水杉叶片胞间CO_(2)浓度在2种生境间无显著差异;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2种生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除Ⅰ径级的蒸腾速率外均为根部淹水生境显著高于根部非淹水生境。同一生境内,水杉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着径级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同一径级内,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根部非淹水生境,且除有机碳含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片N/P比、C/N比和C/P比总体小于根部非淹水生境,其中,Ⅰ径级水杉叶片N/P比和C/N比在2种生境间差异显著,Ⅰ和Ⅱ(30 cm≤DBH<40 cm)径级水杉叶片C/P比在2种生境间差异显著。根部淹水生境水杉叶片非结构性糖类含量显著高于非淹水生境,主要表现为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综上所述,水杉对淹水胁迫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改变叶片形态、可溶性糖含量及气孔开放程度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今后的迁地保护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帮助水杉适应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淹水 净光合速率 化学计量 非结构性糖类
下载PDF
高州油茶果实膨大期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春晖 陈锐帆 +1 位作者 刘祯 奚如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研究高州油茶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特征,进一步掌握南方特色油茶品种果实品质与光合产物分配的相关性,为华南地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高州油茶饲喂^(13)CO_... 【目的】研究高州油茶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特征,进一步掌握南方特色油茶品种果实品质与光合产物分配的相关性,为华南地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高州油茶饲喂^(13)CO_(2)气体2 h,在标记后0、6、24、48、72 h分别测定叶、枝、果皮和种仁的^(13)C含量,同时测定其叶片、种仁和果皮中的糖组分特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结果】1)^(13)C光合产物在叶中合成后,在标记结束后0~6 h向各库器官的运输速率最大,6~48 h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2)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后,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种仁>果皮>枝。高州油茶光合作用固定的^(13)C光合产物在标记结束后0~72 h消耗了95.07%。3)光合产物主要以果糖的形式在各器官存储,叶与果实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蔗糖质量浓度梯度。4)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量为果皮>叶>种仁。可溶性糖/淀粉比值为种仁最大,果皮次之,叶最小。【结论】果实膨大期高州油茶叶中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合成后的24 h内向各库器官快速运输,大多光合产物被植物呼吸消耗。近期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分配比以叶最高,不利于高州油茶果实发育。叶与果皮中较高的蔗糖质量浓度是高州油茶果皮较厚的原因之一。果实快速膨大期果皮发育、脂肪酸合成和油脂积累是种仁与果皮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 ^(13)C脉冲标记 糖组分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高州油茶
下载PDF
小兴安岭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NSC变异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晨 李耀翔 +1 位作者 王子纯 孟永斌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共8页
为探究小兴安岭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优势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随树种、器官和间伐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而了解林带间伐后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分配格局、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和恢复潜力,在小兴... 为探究小兴安岭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优势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随树种、器官和间伐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而了解林带间伐后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分配格局、生长状况、适应策略和恢复潜力,在小兴安岭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6种间伐强度(0%,15%,20%,25%,30%,35%)的林带中,选取5个主要树种,采集树木枝条、树干和树叶,测定其可溶性糖类及淀粉质量分数,分析其NSC各组分随树种、器官和间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NSC组分在不同树种中变异均较高,云杉、色木槭、青楷槭、红松NSC各组分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最高达88%。不同器官间NSC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质量分数最低,淀粉和总NSC质量分数在树干中最高,树枝中最低。NSC各组分在不同器官中变异较低,均低于35%。间伐强度对各NSC组分影响亦显著。所有NSC组分在不同间伐强度中变异均较高,可溶性糖变动范围为67.07%~80.99%,淀粉为44.77%~53.55%,总NSC质量分数为35.14%~42.08%。变异来源分析显示,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质量分数主要受器官影响,树种、器官和其交互作用对NSC不同组分影响均达到极为显著水平(P<0.01),间伐强度对NSC不同组分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树种、器官和间伐强度是影响小兴安岭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树木NSC各组分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其中器官是影响各NSC组分质量分数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抚育间伐 天然次生林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糖 淀粉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孟祥凤 杨蕾 +6 位作者 韩缤莹 吴晨悦 帅鑫阳 顾洋帆 徐一凡 周蓉 曹云英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种植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粳稻日本晴为材料,采用人工直播和人工移栽等密度的两种种植方式,分析其对产量形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稻的产量显著高于人工直播稻,产量增加了23.7%~23.9%;整精米... 种植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粳稻日本晴为材料,采用人工直播和人工移栽等密度的两种种植方式,分析其对产量形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稻的产量显著高于人工直播稻,产量增加了23.7%~23.9%;整精米率显著高于人工直播稻,垩白米率和垩白大小两种种植方式各有优势。生物量和生理指标测定发现,植株上三叶的叶面积从拔节期到抽穗后25 d间均显著高于人工直播方式,增加了15%~35%。人工移栽稻的光合荧光参数与人工直播稻差异不显著,但株高显著高于人工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量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显著高于人工直播稻。在不同生长阶段人工移栽稻积累更多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在抽穗后15 d茎和穗中更多,增加了10%左右。表明干物质积累、上三张叶片的叶面积、抽穗后15 d茎和穗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量及抽穗后叶片对产量和籽粒的贡献是移栽稻与直播稻在产量和稻米品质方面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直播 人工移栽 产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咖啡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0
作者 韩泽邦 吕玉兰 +4 位作者 邵忠思 喻好好 张佳欣 董相书 何飞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为明确在干旱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对咖啡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正常水分处理(W1: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不施用生物炭;W2: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施用相当于烘干土质量5%的生物炭)为对照,设置不同... 为明确在干旱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对咖啡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正常水分处理(W1: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不施用生物炭;W2: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施用相当于烘干土质量5%的生物炭)为对照,设置不同生物炭处理(D1:不施生物炭;D2:施用量为干土质量的5%)下进行持续干旱与复水的盆栽试验,干旱与复水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持续干旱9 d(DL)、持续干旱13 d(DS)、持续干旱9 d+复水后3 d(DL+R)、持续干旱13 d+复水后3 d(DS+R),分析各器官(根、茎、叶)干物质量、NSC组分含量及其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W1)相比,持续干旱9 d时(DL),D1处理咖啡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NSC比率分别下降22.5%、21.1%和21.1%,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和NSC比率分别显著提高8.7%和62.8%,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和NSC比率分别显著提高22.0%和28.2%。持续干旱13 d时(DS),D1处理较W1处理的根、茎、叶干质量和总干物质量分别下降30.6%、22.2%、34.8%和30.8%,叶的NSC含量和NSC比率分别下降23.7%和16.4%,根的NSC含量和NSC比率分别增加33.8%和57.9%;生物炭处理(D2)较不施生物炭的处理(D1)总干质量增加16.7%,根的NSC含量和茎的NSC比率分别下降18.0%和24.1%,叶的NSC含量和NSC比率分别增加22.8%和15.0%。持续干旱9 d复水后3 d时(DL+R),生物炭处理(D2)对各器官NSC含量恢复作用显著,且与正常水分处理(W1)间无显著差异;干旱13 d复水后3 d时(DS+R),不施生物炭处理(D1)的咖啡苗生长未恢复,而生物炭处理(D2)对咖啡苗恢复作用显著,D2较D1处理的总干质量增加20.3%,叶的NSC含量增加22.7%,根和茎的NSC含量分别下降11.8%和15.3%。可见,施用生物炭是增强咖啡抗旱性和减缓咖啡NSC组分剧烈变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生物炭 咖啡 生长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