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mechanism, delivery and therapeutics of canonical and Dicer-substrate siRNA 被引量:2
1
作者 Maria Abdul Ghafoor Raja Haliza Katas Muhammad Wahab Amjad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9年第5期497-510,共14页
Upon the discovery of RNA interference(RNAi),canonical 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 has been recognized to trigger sequence-specific gene silencing. Despite the benefits of si RNAs as potential new drugs,there are ob... Upon the discovery of RNA interference(RNAi),canonical 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 has been recognized to trigger sequence-specific gene silencing. Despite the benefits of si RNAs as potential new drugs,there are obstacles still to be overcome,including off-target effects and immune stimulation. More recently,Dicer substrate si RNA(Dsi RNA) has been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to si RNA. Similarly,it also is proving to be potent and target-specific,while rendering less immune stimulation. Dsi RNA is 25–30 nucleotides in length,and is further cleaved and processed by the Dicer enzyme. As with si RNA,it is crucial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stable,safe,and efficient system for the delivery of Dsi RNA into the cytoplasm of targeted cells. Several polymeric nanoparticle systems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to load Dsi RNA for in vitro and in vivo delivery,thereby overcoming a major hurdle in the therapeutic uses of Dsi RNA. The present review focuses on a comparison of si RNA and Dsi RNA on the basis of their design,mechanism,in vitro and in vivo delivery,and 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interference Drug delivery system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GENE SILENCING GENE carrier non-viral vector
下载PDF
基于非病毒载体递送核酸药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静静 郑宇钊 殷婷婕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133-135,共3页
基于核酸药物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疾病治疗策略,通过引入信使RNA(mRNA)、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或反义寡核苷酸(ASO)等外源核酸来调节特定细胞中靶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然而,由于它们的负电荷和相当大的尺寸,需要有效地... 基于核酸药物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疾病治疗策略,通过引入信使RNA(mRNA)、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或反义寡核苷酸(ASO)等外源核酸来调节特定细胞中靶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然而,由于它们的负电荷和相当大的尺寸,需要有效地跨膜递送载体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递送,将使核酸分子到达其作用位点,提高递送效率。作为有前景的递送系统,非病毒载体由于其低细胞毒性和非免疫原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篇综述中,详细介绍了非病毒递送系统的最新进展,如基于脂质的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无机纳米颗粒、外泌体和核酸偶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药物 非病毒载体 基于脂质的纳米粒 聚合物纳米粒 核酸偶联物
下载PDF
用于基因治疗的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颜忠 黄艳艳 +5 位作者 陈玉祥 朱晒红 王国慧 周建大 黄东 周科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883,共5页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易修饰的氨基化硅纳米颗粒和荧光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仪对纳米颗粒进行分析,并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中的相关标准,对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一系列体内及体外实验,包括细胞毒性实...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易修饰的氨基化硅纳米颗粒和荧光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仪对纳米颗粒进行分析,并参照ISO7406技术报告中的相关标准,对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一系列体内及体外实验,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动物生殖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0 nm左右;在中性条件下,氨基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净正电荷约为16 mV;纳米颗粒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实验动物无生长和生殖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纳米颗粒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PEG-b-(PG-g-PEI)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宁 孙贺春 +2 位作者 徐欢喜 董晓曼 邵张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载体及其与DN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与转染效率。结果我们成功合成出窄分布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当N/P比大于5时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为120 nm,zeta电位25 mV;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很高的转染效率。结论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有望作为非病毒基因传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聚谷氨酸 基因转染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结合DNA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昕 潘仕荣 +3 位作者 冯敏 张璇 张未 温玉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7-300,304,共5页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当PEG接枝量为50%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二醇 聚乙烯亚胺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下载PDF
多臂星形聚乙烯亚胺的设计合成及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宁 孙贺春 +1 位作者 董晓曼 徐欢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39,共5页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结构不可控,同时最优结构未知,因此文中采用Core-First的方法,以三氟甲磺酸酯作为引发剂,通过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二臂、四臂、六臂和八臂星形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仪...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结构不可控,同时最优结构未知,因此文中采用Core-First的方法,以三氟甲磺酸酯作为引发剂,通过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二臂、四臂、六臂和八臂星形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合成的星形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2-乙基-2-恶唑啉的开环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得到了结构明确、窄分散的多臂星形聚乙烯亚胺,且该聚合反应符合活性聚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三氟甲磺酸酯 聚合动力学 2-乙基-2-恶唑啉
下载PDF
基因治疗中的核酸药物及非病毒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健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期41-50,共10页
基因治疗是针对基因异常相关疾病的终极治疗技术,各种具有不同机制的核酸药物的出现为基因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存在体内稳定性差、难以高效进入靶细胞等问题,核酸药物需要载体的帮助而进入目标细胞并到达特定的胞内位置,... 基因治疗是针对基因异常相关疾病的终极治疗技术,各种具有不同机制的核酸药物的出现为基因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存在体内稳定性差、难以高效进入靶细胞等问题,核酸药物需要载体的帮助而进入目标细胞并到达特定的胞内位置,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核酸递送系统是基因治疗的基石。与病毒载体相比,非病毒载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转染效率较低。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非病毒载体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入临床研究的数量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基因治疗中的核酸药物及其递送载体,对非病毒核酸药物递送技术的瓶颈及进展做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核酸药物 非病毒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基因治疗导入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巍杰 杨永强 徐长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1,50,共5页
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癌症、遗传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中开始应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基因治疗中的关键技术是选用合适的载体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受体靶细胞,综述了基因治疗中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导入载体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肝细胞靶向性Gal-Bu对大鼠肝细胞的转染效率检测
9
作者 王玉强 盛净 +1 位作者 陈书艳 苏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靶向性半乳糖基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Gal-Bu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转染效率。方法对PEI-Bu化学修饰以半乳糖基团制备Gal-Bu,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Gal-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 目的检测肝细胞靶向性半乳糖基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Gal-Bu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转染效率。方法对PEI-Bu化学修饰以半乳糖基团制备Gal-Bu,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Gal-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Gal-Bu在BRL-3A细胞的转染效率;半乳糖竞争抑制实验观察Gal-Bu对肝细胞的靶向性。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在质量比>15时,Gal-Bu具有复合DNA的能力。在5~100μg/mL浓度范围内,Gal-Bu和PEI 25 000的细胞毒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浓度下,Gal-Bu的细胞毒性小于PEI 25 000(P<0.01)。Gal-Bu/DNA在质量比为50时达到最高转染活性,其数值为PEI 25 000的5.6倍(P<0.01),且接近Lipofectamine 2000。半乳糖竞争抑制实验表明,100 mmol/L的半乳糖可显著降低Gal-Bu的转染效率(P<0.01),但是并不影响PEI-Bu的转染效率(P>0.05)。结论 Gal-Bu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活性的非病毒肝细胞靶向基因载体,在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靶向 非病毒基因载体 半乳糖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信号响应性基因载体及其应用研究
10
作者 王晶 刘健 许海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获得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们致力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但其递送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改善其靶向性及特异性,并调控其在体内及细胞内的动态,研发具有响应... 获得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们致力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但其递送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改善其靶向性及特异性,并调控其在体内及细胞内的动态,研发具有响应机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信号功能的非病毒载体,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信号的性质及来源上,将非病毒基因载体分为响应外部物理信号和响应内部化学与生物信号;从响应模式上,将其分为响应单一信号和响应多种信号。系统阐述了此类载体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并对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应答 刺激响应性 非病毒基因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浩 何东升 涂家生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663-666,670,共5页
聚乙烯亚胺(PEI)作为最经典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之一,由于其高转染效率,在基因递送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但其毒性限制了聚乙烯亚胺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对聚乙烯亚胺进行不同的结构修饰,如多糖修饰、聚乙二醇(PEG)修饰和低分子聚乙烯亚胺衍生... 聚乙烯亚胺(PEI)作为最经典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之一,由于其高转染效率,在基因递送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但其毒性限制了聚乙烯亚胺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对聚乙烯亚胺进行不同的结构修饰,如多糖修饰、聚乙二醇(PEG)修饰和低分子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等,以实现在不显著降低转染效率的前提下减少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非病毒基因载体 结构修饰 基因转染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小干扰RNA非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建勇 《药品评价》 CAS 2013年第24期6-9,19,共5页
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载体技术的发展,对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将siRNA非病毒纳米载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 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载体技术的发展,对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将siRNA非病毒纳米载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非病毒递送载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因药物肺部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月 孙景鑫 +3 位作者 金光玉 金勇 孙丹丹 全姬善 《药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哮喘、肺气肿、囊性纤维化、肺部病毒感染和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基因治疗为肺部疾病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但因裸露的治疗基因易被降解、靶向能力差,因此需要安全有效的传递系统。本文将对基因药物在体内递... 哮喘、肺气肿、囊性纤维化、肺部病毒感染和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基因治疗为肺部疾病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但因裸露的治疗基因易被降解、靶向能力差,因此需要安全有效的传递系统。本文将对基因药物在体内递送至肺部的给药屏障及可行性方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非病毒基因载体 肺部给药屏障 肺部给药
下载PDF
胍基化非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婧 李丛丛 祝德秋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1期80-84,共5页
非病毒载体具有质量可控、携带能力高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理想的非病毒载体在递送基因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多重生物学屏障,包括血液屏障、细胞屏障和胞内转运屏障。胍基来自于精氨酸,可以与磷酸基团形成双齿氢键,在DNA... 非病毒载体具有质量可控、携带能力高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理想的非病毒载体在递送基因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多重生物学屏障,包括血液屏障、细胞屏障和胞内转运屏障。胍基来自于精氨酸,可以与磷酸基团形成双齿氢键,在DNA压缩、细胞膜跨越和入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非病毒载体进行胍基化基团的修饰,有利于克服非病毒载体在递送基因的过程中面临的生理屏障,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本文综述了非病毒载体的胍基化修饰对于提高基因递送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构建新的高效非病毒载体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胍基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四种诊断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海义 陈建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4因子模型(FIB-4)、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2015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4因子模型(FIB-4)、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2015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3例慢性HBV携带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使用FS行肝硬度测定(LSM),并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获得FIB-4、APRI和AAR计算结果。常规行肝活检,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将≥S2定义为显著肝纤维化。应用ROC曲线分析4种指标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203例慢性HBV携带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0期24例(11.8%),S1期143例(70.4%),S2期32例(15.8%),S3期3例(1.48%),S4期l例(0.5%),其中≥S2期者36例(17.7%);36例≥S2期患者FIB-4为(2.2±1.6),显著大于167例<S2期的(1.3±0.9),显著肝纤维化人群LSM、AAR和APRI均显著大于无显著肝纤维化人群【分别为(15.3±5.1)对(6.3±4.2)、(0.8±0.4)对(0.5±0.1)、(1.0±0.6)对(0.5±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SM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67(95%CI 0.945~0.990),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6.0%,AAR诊断的AUC为0.8(95%CI 0.821~0.966),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4%,APRI诊断的AUC为0.884(95%CI 0.810~0.958),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8%,FIB4诊断的AUC为0.792(95%CI 0.689~0.895),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0.1%。结论应用无创诊断模型诊断HBV携带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帮助,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效能
下载PDF
基于PLGA纳米粒的SARS-CoV-2 DNA疫苗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雅琦 李蒙 +2 位作者 邢昊楠 陈大全 郑爱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7-1684,共8页
本研究构建并优化编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刺突(spike protein, S)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DNA (plasmid DNA, pDNA) Opt-S,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本研究构建并优化编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刺突(spike protein, S)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DNA (plasmid DNA, pDNA) Opt-S,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纳米粒(nanoparticles, NPs)作为pDNA的递送载体,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pDNA NPs,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LGA-pDNA NPs形态规整,边缘清晰,平均粒径为(184.2±2.4)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e index, PDI)为0.093±0.013, zeta电位为(-68.10±0.36) mV,包封率为(98.92±0.22)%,于-20℃储存7个月粒径和PDI变化幅度均较小,稳定性较好,能保护pDNA免受核酸酶降解,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细胞毒性低,安全性高,体外转染实验表明SARS-CoV-2 S基因可以进入细胞并表达。以上结果表明PLGA-pDNA NPs非病毒基因载体制备工艺简单、性能良好,有望为SARS-CoV-2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DNA疫苗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沉淀法 非病毒基因载体
原文传递
介导siRNA传递的非病毒载体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泽豪 任小元 +1 位作者 王世兵 孔祥东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RNA干扰(RNAi)是一种疾病治疗的新途径,其中小干扰RNA(siRNA)可破坏mRNA的完整性,抑制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开发安全有效的siRNA传递载体仍面临巨大挑战。相较于病毒载体系统,非病毒载体系统安全性高、负载量大、生物相容性好,更适用... RNA干扰(RNAi)是一种疾病治疗的新途径,其中小干扰RNA(siRNA)可破坏mRNA的完整性,抑制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开发安全有效的siRNA传递载体仍面临巨大挑战。相较于病毒载体系统,非病毒载体系统安全性高、负载量大、生物相容性好,更适用于疾病治疗。综述了可用于siRNA传递的一些非病毒载体(包括脂质体、细胞穿膜肽、水凝胶、树枝状大分子、磷酸钙、碳纳米管等),阐述了载体与siRNA的结合,靶向疾病组织或细胞并诱导特异基因沉默的机制、瓶颈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非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交联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的构建及其转染COS-7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玉强 臧怡 +4 位作者 蔡文玮 陈谊 金拓 苏靖 盛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0期1805-1807,1804,共4页
目的:优化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7)的转染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 目的:优化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7)的转染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检测PEI-Bu对COS-7的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DNA复合物在COS-7细胞的转染活性。结果:凝胶电泳表明PEI-Bu/DNA在质量比大于1时即具有复合DNA的能力,PEI-Bu的细胞毒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毒性小于PEI 25kDa,(P<0.05),PEI-Bu/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活性,高于PEI 25kDa(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相当(P>0.05)。结论:PEI-Bu在COS-7细胞中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活性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与商业化的PEI 25kDa比较),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非病毒基因载体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金属配合物作为核酸释放的载体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延杰 黄晓苹 +1 位作者 章丹 刘长林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505,共11页
基因治疗是指利用一种载体将健康的基因载入细胞替换致病的基因.由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疾病达1200多种,最合理的选择是采用基因替换的方法进行治疗.基因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使用何种载体才能安全有效地将治疗基因载入靶细胞"... 基因治疗是指利用一种载体将健康的基因载入细胞替换致病的基因.由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疾病达1200多种,最合理的选择是采用基因替换的方法进行治疗.基因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使用何种载体才能安全有效地将治疗基因载入靶细胞".非病毒基因载体主要是一些有机阳离子物种,一直受到极大重视;近年来,磷酸钙、纳米粒子和金属配合物释放核酸的功能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金属配合物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使用的研究进展,希望由此理解配合物释放核酸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金属配合物 DNA凝聚 细胞转染
原文传递
可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丽娜 罗聪 +2 位作者 王昌绚 陈韬 毕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68-2671,共4页
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合适的基因载体应该具备较高转染效率,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病毒基因载体,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易于制备以及载药量大等特点,是较为理想... 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合适的基因载体应该具备较高转染效率,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病毒基因载体,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易于制备以及载药量大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基因载体。而寻求可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可使其更为安全深入的应用到体内以及临床,意义重大。本研究就对常见的几种可降解的基因载体的转染效果及相关改性做一综述,为研究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新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传递 可降解 非病毒基因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