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ion of KU70 and KU80 by CRISPR interference,not NgAgo interference,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pig fetal fibroblast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Guo-ling QUAN Rong +10 位作者 WANG Hao-qiang RUAN Xiao-fang MO Jian-xin ZHONG Cui-li YANG Huaqiang LI Zi-cong GU Ting LIU De-wu WU Zhen-fang CAI Geng-yuan ZHANG Xian-w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 is a predominant pathway for the repair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 It inhibits the efficiency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 by competing for DSB targets. To improve the effici...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 is a predominant pathway for the repair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 It inhibits the efficiency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 by competing for DSB targe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R, multiple CRISPR interference(CRISPRi) and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NgAgo) interference(NgAgoi) system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the knockdown of NHEJ key molecules, KU70, KU80, polynucleotide kinase/phosphatase(PNKP), DNA ligase IV(LIG4), and NHEJ1. Suppression of KU70 and KU80 by CRISPRi dramatically promoted(P<0.05) the efficiency of HR to 1.85-and 1.58-fold, respectively, whereas knockdown of PNKP, LIG4, and NHEJ1 repair factors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P>0.05) HR efficiency. Interestingly, although the NgAgoi system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P<0.05) KU70, KU80, PNKP, LIG4, and NHEJ1 expression, it did not improve(P>0.05) HR efficiency in primary fetal fibroblasts. Our result showed that both NgAgo and catalytically inactive Cas9(dCas9) could interfere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s, but the downstream factors appear to be more active following CRISPR-mediated interference than that of NgA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CRISPRi NgAgoi KU70 KU80
下载PDF
植物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及其在重离子诱变和基因编辑中的作用
2
作者 隆静 陈婧敏 +3 位作者 刘霄 张一凡 周利斌 杜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7,共13页
在自然界中,植物会遭受各种环境或内源因素导致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的影响最为严重,如果修复不当,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突变甚至细胞死亡。一方面,植物进化出了强大且有序的损伤修复机制,以确保... 在自然界中,植物会遭受各种环境或内源因素导致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的影响最为严重,如果修复不当,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突变甚至细胞死亡。一方面,植物进化出了强大且有序的损伤修复机制,以确保其存活及正常繁衍;另一方面,基于修复过程的容错性及致突变性,T-DNA插入、基因编辑、物理诱变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品种改良。相较于哺乳动物,植物DSBs修复通路及其分子机制报道较为有限。本文综述了植物对DSBs损伤的响应、主要修复途径及关键因子,介绍了通路机制尚未完全解析的替代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 joining,Alt-EJ)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探讨了重离子束引起的植物DSBs修复特征和多途径选择,以及基于不同DSBs修复途径的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了解植物DSBs损伤响应及修复的分子机制和研发高效生物育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DSBs损伤修复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重离子束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缺陷构建拟轮枝镰孢菌的高效基因敲除方法
3
作者 席凯飞 李成杰 +1 位作者 丁艺 郭维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引起玉米茎基腐病和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研究拟轮枝镰孢菌致病基因的功能,对该菌中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中的2个关... 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引起玉米茎基腐病和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研究拟轮枝镰孢菌致病基因的功能,对该菌中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中的2个关键基因FvKu70和FvKu80分别进行了基因敲除以创制高效的基因敲除菌株,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在营养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对玉米的致病力和基因敲除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FvKu70和FvKu80的基因缺失突变体与野生型FvLNF15-11相比,在PDA平板上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形态、生长速率、菌落直径、产孢量)没有明显差异,对玉米茎秆的致病力也类似。此外,选择尿嘧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FvpyrG作为敲除的靶基因,分析了FvKu70或FvKu80缺失突变体菌株的同源重组效率,结果显示突变体菌株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中ΔFvKu70的同源重组效率最高。综上所述,FvKu70或FvKu80基因缺失突变体可以快速又高效地实现拟轮枝镰孢菌的基因敲除,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功能基因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轮枝镰孢菌 基因敲除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下载PDF
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敏 缪泽鸿 丁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多种内源或外源因素都能造成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细胞内建立了复杂的修复系统来应对不同形式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作为最严重的损伤形式,主要激活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和非... 多种内源或外源因素都能造成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细胞内建立了复杂的修复系统来应对不同形式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作为最严重的损伤形式,主要激活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通路。这两条通路都是由多个修复元件参与、经过多步反应的复杂过程。两者各具特点、协同作用,共同维护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对其分子机制的阐明为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修复通路 同源重组修复 非同源末端连接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LIG4、XRCC4、XRCC5、XRCC6、XRCC7的mRNA表达及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宇卉 折虹 +3 位作者 王艳阳 何剑莉 海平 刘长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链接(NHEJ)修复通路中DNA连接酶IV(LIG4)、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5、6、7(XRCC4、XRCC5、XRCC6、XRCC7)的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61例宫颈癌...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链接(NHEJ)修复通路中DNA连接酶IV(LIG4)、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5、6、7(XRCC4、XRCC5、XRCC6、XRCC7)的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中的LIG4、XRCC4、XRCC5、XRCC6和XRCC7的mRNA表达量,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将放疗后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放疗高敏感组和放疗低敏感组,对比两组间以上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61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60.7%(37/61),部分缓解及无变化(PR+NC):39.3%(24/61)。据此分为宫颈癌放疗高敏感组(CR)与放疗低敏感组(PR+NC)。放疗高敏感组LIG4mRNA、XRCC4mRNA、XRCC5mRNA、XRCC6mRNA、XRCC7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84±0.60、1.46±0.58、2.07±1.09、0.54±0.23和0.60±0.34;放疗低敏感组为1.30±0.50、2.08±0.75、2.96±1.07、0.72±0.17和0.90±0.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3.24、2.70、2.73、2.97,P=0.014、0.002、0.009、0.008、0.004)。结论患者宫颈癌组织中LIG4、XRCC4、XRCC5、XRCC6和XRCC7的mRNA高表达者,其对放疗抗拒,低表达则放疗高度敏感,上述基因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指标和放疗增敏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链接 MRNA 宫颈癌 放疗敏感性
下载PDF
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通路DNA-PKcs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庄志祥 沈丽琴 +1 位作者 张舒羽 邱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通路主要成员Ku70、Ku80、ERCC4、Lig4和DNA-PKcs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6例人原发脑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Ku70、Ku80、ER...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通路主要成员Ku70、Ku80、ERCC4、Lig4和DNA-PKcs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6例人原发脑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Ku70、Ku80、ERCC4、Lig4和DNA-PKcs的mRNA水平。用亚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后,采用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DNA-PKcs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Ku70、Ku80、ERCC4、Lig4基因表达量在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DNA-PKcs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显性著上调(P=0.002)。DNA-PKcs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DNA-PKc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在正常组织中高于肿瘤组织,表明甲基化程度的减少是引起胶质瘤中DNA-PKcs基因表达增高的原因。结论:DNA-PKcs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较正常脑组织表达显著上调,并且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DNA-PKcs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降低是引起胶质瘤中DNA-PKcs基因表达增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DNA—PKcs基因 甲基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通过缺失大丽轮枝菌Vdku80构建其高效基因敲除受体菌株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李 刘娜 +2 位作者 徐荣旗 曲志才 刘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42-2150,共9页
【目的】验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关键基因Vdku80的功能,构建高效的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受体菌株。【方法】利用常规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ku80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菌株ΔVdku80。即将Vdku80的同... 【目的】验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关键基因Vdku80的功能,构建高效的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受体菌株。【方法】利用常规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ku80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菌株ΔVdku80。即将Vdku80的同源重组DNA片段(Vdku80的基因组上下游DNA片段之间连接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转入大丽轮枝菌,通过同源区段的重组,潮霉素抗性基因便会替换掉野生型Vdku80,从而获得突变体菌株ΔVdku80。对突变体菌株ΔVdku80的生物学表型,即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对棉花的致病性进行测试。分别以大丽轮枝菌野生型菌株和ΔVdku80作为受体菌株,采用上述基因敲除方法测试2个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ChsV和ChsVI的基因敲除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Vdku80缺失突变体ΔVdku80。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ΔVdku80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相似,且培养8 d后菌落直径无明显差别。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ΔVdku80产孢高峰均出现在摇瓶培养后第5天,且该时期产孢量亦无明显的变化。浓度为0.02%的MMS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ΔVdku80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相同。接种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ΔVdku80 4周后,棉株真叶均开始表现出萎蔫、褪绿等发病症状,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ΔVdku80对棉花造成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4.2±4.9和53.6±5.4,亦无明显变化。因此,突变体菌株ΔVdku80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性相对于野生型菌株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使用野生型菌株作为基因敲除的受体菌株,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ChsV和ChsVI的基因敲除转化子在总转化子中的比例分别为44%和31%;而使用ΔVdku80作为基因敲除的受体菌株,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ChsV和ChsVI基因敲除转化子在总转化子中的比例分别为94%和87%。【结论】Vdku80缺失的菌株ΔVdku80作为受体菌株可以提高其他基因的基因敲除效率,且Vdku80的缺失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性均无影响,因此不会干扰其他基因的敲除所带来的表型变化。Vdku80缺失的菌株ΔVdku80可作为高效的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受体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基因敲除效率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下载PDF
用于临床标本的无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傅琤琤 王之敏 +4 位作者 岑建农 胡绍燕 何军 邱桥成 陈子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临床标本的体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检测体系。方法 从白血病细胞株和正常骨髓及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核蛋白在体外与线性质粒pUC18DNA一起作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SYBRgreenⅠ染色观察其连接能力。结果 白血病细...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临床标本的体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检测体系。方法 从白血病细胞株和正常骨髓及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核蛋白在体外与线性质粒pUC18DNA一起作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SYBRgreenⅠ染色观察其连接能力。结果 白血病细胞株NB4、U937、K5 6 2、SHI 1、Jurkat的连接能力为10 .6 %~32 .9%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连接能力为5 .2 %~2 0 .0 %。结论 无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是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DNA修复机制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连接 检测 白血病细胞株
下载PDF
DNA双链断裂与同源重组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隽 张天 文碧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最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最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会后期,以姐妹染色单体为模板,进行无错误修复,是保护基因组完整性的主要机制。对IR导致的DSB HR和NHEJ具有互补关系,G2和S期HR是主要修复方式。HR是肿瘤发病风险、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合成致死是HR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对DSB修复过程中所涉及HR修复通路中的分子机制、合成致死概念及其与NHEJ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其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合成致死 转化医学研究
下载PDF
植物基因打靶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瑞仪 曾庆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9-73,共5页
基因打靶是反向遗传学的基础工具 ,它通过同源重组置换染色体内的基因用于复杂基因组的基因功能分析。但是 ,在植物中 ,外源DNA的插入主要是非序列依赖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方式 ,基因打靶频率很低 ,只有 1 0 -5~ 1 0 -4 的水平。综述了近... 基因打靶是反向遗传学的基础工具 ,它通过同源重组置换染色体内的基因用于复杂基因组的基因功能分析。但是 ,在植物中 ,外源DNA的插入主要是非序列依赖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方式 ,基因打靶频率很低 ,只有 1 0 -5~ 1 0 -4 的水平。综述了近年来为了提高植物基因打靶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基因打靶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下载PDF
影响动物细胞同源重组发生与基因打靶效率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兰 沈伟 +1 位作者 邓继先 潘庆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真核细胞的基因打靶是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也是可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具有潜力的工具。有2个限制因素束缚真核细胞基因打靶的发展,即同源重组(HR)率非常低而随机整合率非常高。通过特定基因的过表达或表达干涉,使一... 真核细胞的基因打靶是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也是可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具有潜力的工具。有2个限制因素束缚真核细胞基因打靶的发展,即同源重组(HR)率非常低而随机整合率非常高。通过特定基因的过表达或表达干涉,使一些参与DNA重组的蛋白表达水平瞬间改变,可能会增加HR率,降低随机整合率。本文列举了一些与HR相关的候选基因,详细介绍了其中的Rad52上位簇基因,还讨论了打靶载体的设计与修饰、DNA转染方法的有效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基因打靶 双链断裂修复 非同源末端结合
下载PDF
小分子化合物靶向DNA连接酶Ⅳ提高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红卫 毕延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13-19,共7页
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在DNA链上制造特定位点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细胞内具有修复DSB的2种不同途径,即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HEJ与HDR之间相互竞争,互为替代DNA修复途径。DNA连接酶Ⅳ参与NHEJ途径并发挥... 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在DNA链上制造特定位点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细胞内具有修复DSB的2种不同途径,即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HEJ与HDR之间相互竞争,互为替代DNA修复途径。DNA连接酶Ⅳ参与NHEJ途径并发挥重要作用。DNA连接酶Ⅳ抑制剂可以抑制DNA修复通路中NHEJ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HDR的效率。为了优选小分子化合物实现更有效的基因定点插入,综述了SCR7、NU7026、白藜芦醇、L755507这4种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在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上的研究,归纳了这4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模拟所用小分子化合物与DNA连接酶Ⅳ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对这4种小分子化合物提高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连接酶Ⅳ 小分子化合物
下载PDF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芹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对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基因功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DNA损伤修复过程和遗传不稳定性致癌机制的理解。通过观察XRCC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的这一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均参与几种重要的DNA修复途... 对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基因功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DNA损伤修复过程和遗传不稳定性致癌机制的理解。通过观察XRCC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的这一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均参与几种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重接。XRCC基因的鉴定及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遗传稳定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碱基切除修复 同源重组修复 非同源末端重接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及其对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4
作者 戎玉兰 史成梅 郭向阳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4期675-678,共4页
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平衡是保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DNA双链断裂损伤(DSB),主要存在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种修复方式。NHEJ是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神经元DSB的主要修复途径。通过研究NHEJ分子机制和围术期认... 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平衡是保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DNA双链断裂损伤(DSB),主要存在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种修复方式。NHEJ是中枢神经系统成熟神经元DSB的主要修复途径。通过研究NHEJ分子机制和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现围术期因素会影响NHEJ修复通路。NHEJ有可能成为干预和改善POCD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非同源末端连接 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G_1和G_2期细胞对X射线引起双链DNA断裂修复的影响
15
作者 吴伟忠 George Iliakis 刘康达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X射线对G_1和G_2期细胞双链DNA断裂损伤修复的动力学影响。方法:采用3%多聚甲醛或70%乙醇固定受X射线放射细胞的M059J、M059K和Hela,用流式细胞仪分选G_1和G_2期Hela细胞,以脉冲场电泳分析双链DNA断裂修复动力学。结果:乙醇固... 目的:探讨X射线对G_1和G_2期细胞双链DNA断裂损伤修复的动力学影响。方法:采用3%多聚甲醛或70%乙醇固定受X射线放射细胞的M059J、M059K和Hela,用流式细胞仪分选G_1和G_2期Hela细胞,以脉冲场电泳分析双链DNA断裂修复动力学。结果:乙醇固定不影响X射线放射引起的双链DNA断裂修复动力学,可用于固定Hela细胞G_1和G_2期的分选,且G_2期细胞双链DNA断裂修复速率显著慢于G_1期细胞。结论:G_1和G_2期细胞中的双链DNA断裂可能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G_1期细胞主要采用快速的末端连接修复方式,而G_2期细胞主要采用相对较慢的同源性重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性末端连接 同源性重组 双链DNA断裂 细胞周期 X射线放射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病毒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殷利眷 胡斯奇 郭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基于细菌或古细菌CRISPR介导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衍生而来,由一段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DNA,指导Cas9核酸酶切割识别的双链DNA,诱发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端链接,进而实现在目的 DNA上进行编辑。病毒通过特异的受...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基于细菌或古细菌CRISPR介导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衍生而来,由一段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DNA,指导Cas9核酸酶切割识别的双链DNA,诱发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端链接,进而实现在目的 DNA上进行编辑。病毒通过特异的受体侵染细胞,其基因组在细胞内发生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完成其生活周期,某些DNA病毒或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基因治疗是病毒感染疾病治疗的新趋势。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持续感染的病毒或潜伏感染病毒疾病治疗中具有重大的潜在意义。文章主要从CRISPR-Cas9作用机制以及在病毒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链接 基因编辑 病毒
下载PDF
与真核生物DSBs修复有关的NHEJ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虞海燕 梁锋 杨志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9,共5页
DNA双链断裂是真核生物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如果断裂的DNA双链无法及时修复,将可能导致细胞死亡。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在真核生物DSBs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真核生物NHEJ途径中核心蛋白质Ku、DNA-PKcs、DNA连接酶IV、XRCC4、ARTEMIS... DNA双链断裂是真核生物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如果断裂的DNA双链无法及时修复,将可能导致细胞死亡。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在真核生物DSBs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真核生物NHEJ途径中核心蛋白质Ku、DNA-PKcs、DNA连接酶IV、XRCC4、ARTEMIS和XIF等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并简要介绍了NHEJ修复途径的分子机制,其中涉及到DSBs位点蛋白复合体组装的两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DSBs) 非同源重组连接 KU蛋白
下载PDF
MEN1缺失通过诱导DNA损伤累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黎 杨云巧 +8 位作者 朱佳美 潘婷 周润蕾 邓英蕾 陈腾祥 郭兵 李海洋 金帮明 毛大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625,共10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编码基因MEN1在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n=1097)和正常乳腺组织(n=114)中MEN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编码基因MEN1在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n=1097)和正常乳腺组织(n=114)中MEN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临床乳腺癌组织标本(n=13)和癌旁组织(n=4),采用RT-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MEN1基因的mRNA水平和menin蛋白的表达;CRISPR/Cas9技术构建MEN1基因敲除的MDA-MB-231(MDA-MB-231/KO)细胞,细胞经menin-MLL抑制剂MI-3单独或联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阿霉素(doxorubicin,DOX)、紫杉醇(paclitaxel,TAX)、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作用后运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EdU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γH2AX和53BP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γH2AX、RAD51、BRCA1、53BP1、KU70和KU80的蛋白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MEN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免疫组化和RT-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menin的蛋白水平和MEN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MEN1基因敲除或MI-3作用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乳腺癌细胞对MNNG的敏感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EN1基因敲除显著增强MDA-MB-231细胞核中γH2AX的染色强度而降低53BP1的染色强度(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EN1基因敲除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中RAD51、BRCA1及53BP1的蛋白表达,而促进KU70和KU80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MEN1基因是乳腺癌诱导因子,MEN1缺失可抑制同源重组修复而代偿性激活非同源末端连接,引起乳腺癌细胞中DNA损伤累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DNA损伤诱导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1基因 乳腺癌 DNA损伤 同源重组修复 非同源末端连接
下载PDF
RNA干扰猪NHEJ通路修复因子对HR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全绒 李国玲 +8 位作者 莫健新 钟翠丽 李紫聪 顾婷 郑恩琴 刘德武 蔡更元 吴珍芳 张献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9-757,共9页
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动物基因组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修复的优选途径,通过与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竞争DSB靶点,进而抑制HR的效率。为提高HR效率,本研究针对猪NHEJ通路... 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动物基因组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修复的优选途径,通过与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竞争DSB靶点,进而抑制HR的效率。为提高HR效率,本研究针对猪NHEJ通路修复关键因子PNKP、LIG4和NHEJ1的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靶向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组成若干对RNAi(RNA interference)系统,将RNAi系统与报告质粒SSA-GFP reporter、HDR-GFP system和ss ODN-GFP system共转染至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PFFs),检测敲低上述NHEJ关键修复因子后对HR的影响。RNAi结果显示,针对PNKP、LIG4和NHEJ1设计的si RNA均可显著敲低PNKP、LIG4和NHEJ1基因的表达(P<0.05)。选择干扰效果最好的si RNA与报告载体共转染PFFs,结果表明干扰PNKP基因表达后可显著提高单链退火(single strand annealing,SSA)修复效率、双链或单链DNA介导的同源重组定向修复(homology-directed repair,HDR)效率分别为55.7%、37.4%和73.1%(P<0.05),而干扰LIG4和NHEJ1分别提高双链和单链介导的HDR效率为37.5%和76.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RNA干扰 非同源末端连接 PNKP NHEJ1 LIG4
下载PDF
基于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ALEs)的基因组定点操控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美威 段承俐 刘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9-518,共10页
基于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s)的基因组定点操控技术能够对基因组功能体系的反向遗传操作于基因及转录水平进行精确操控。TALEs是来源于植物病原菌—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p.)的DNA结合... 基于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s)的基因组定点操控技术能够对基因组功能体系的反向遗传操作于基因及转录水平进行精确操控。TALEs是来源于植物病原菌—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p.)的DNA结合蛋白,其结合域通常由包含34个氨基酸残基的重复模块串联而成。根据编码规则,可人为重新编排重复模块顺序使其能够识别新的DNA序列。该人工设计TALEs对基因组的定点操控(包括转录调控和基因组编辑)已在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和多种模式生物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模式生物基因功能研究,农作物性状改善及人类遗传性疾病治疗等开辟了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 转录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