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ubble morphology and behavior on power consumption in non-Newtonian fluids’aeration process 被引量:1
1
作者 Xiemin Liu Jing Wan +5 位作者 Jinnan Sun Lin Zhang Feng Zhang Zhibing Zhang Xinyao Li Zheng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Due to a prolonged operation time and low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primary challenge in the aeration proces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is th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 and rate o... Due to a prolonged operation time and low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primary challenge in the aeration proces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is th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 and rate of impeller, ventilati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bubble morphology in the reactor. In this perspective, through optim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s and experi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consumption,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rate(kLa) and initial bubble size(d0) was constructed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operation mode for the aeration proces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It was found that reducing the d0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oxygen mass transfer rate, resulting in an obvious decrease in the ventilation volume and impeller speed. When d0was regulated within 2-5 mm,an optimal kLa could be achieved, and 21% of power consumption could be saved, compared to the case of bubbles with a diameter of 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newtonian fluids aeration process Power consumption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rate Bubble size
下载PDF
Prediction and Output Estimation of Pattern Moving in Non-Newtonian Mechanical Systems Based on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2
作者 Cheng Han Zhengguang Xu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4期515-536,共22页
A predic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pattern mo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is proposed for the output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problem of non-Newtonian mechanical systems,assuming that the system satisfies t... A predic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pattern mo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is proposed for the output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problem of non-Newtonian mechanical systems,assuming that the system satisfies the generalized Lipschitz condition.As a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 primarily governed by statistical laws rather than Newtonian mechanics,the output of non-Newtonian mechanics systems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rough deterministic variables such as state variables,which poses difficulties in predicting and estimating the system’s output.In this article,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ystem is described by constructing pattern category variables,which are non-deterministic variables.Since pattern category variables have statistical attributes but not operational attributes,operational attributes are assigned to them by posterior probability density,and a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ir motion laws using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is proposed.Furthermore,a data-driven form of pattern motion probabilistic density evolution prediction method is designed by combining pseudo partial derivative(PPD),achieving prediction of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satisfying the system’s output uncertainty.Based on this,the final prediction estimation of the system’s output value is realized by minimum variance unbiased estimation.Finally,a corresponding PPD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designed using an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to be estimated in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ethod.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and prediction method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and the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two numerical simulation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newtonian mechanical systems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pattern moving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pseudo partial derivative
下载PDF
Unsteady Hydromagnetic Non-Newtonian Nanofluid Flow Past a Porous Stretching Sheet in the Presence of Variable Magnetic Field and Chemical Reaction
3
作者 Kafunda Tuesday Mathew N. Kinyanjui Kang’ethe Giterere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9期2545-2567,共2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unsteady hydromagnetic flow of non-Newtonian nanofluid past a stretching sheet in the presence of variable magnetic field and chemical reaction. The system of non-linear parti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unsteady hydromagnetic flow of non-Newtonian nanofluid past a stretching sheet in the presence of variable magnetic field and chemical reaction. The system of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flow was solved using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approx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ing numerical schemes were simulated in MATLAB software. Furthermore, the skin-friction coefficient, Sherwood number, and Nusselt number have been presented in tabular form and discussed.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 velocity profiles while increasing permeability parameter, suction parameter and angle of inclination for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reduces the velocity profiles of the fluid flow. Temperature of the fluid increases as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magnetic number, Reynolds number and Eckert number increase but decreases as Prandtl number increases. Induced magnetic field profiles decrease as magnetic Prandtl number and suction parameter increas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decrease as the chemical reaction parameter and Schmidt number increase but increase as the Soret number increases.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because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with the variable magnetic consider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gnetohydrodynamic generator or dynamo and magnetohydrodynamic pumps, nuclear reactors, vehicle thermal control, heat exchangers, cancer therapy, wound treatment and hyperther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AGNETIC non-newtonian NANOFLUID POROUS Variable Magnetic Field Chemical Reactio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nisotropic Permeability and Soret Effect on the Convectiv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hrough a Porous Cavity Saturated by a Non-Newtonian Fluid
4
作者 Dieudonné Kouke Julien Yovogan 《Engineering(科研)》 2023年第12期843-866,共24页
In this work, an analyt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double-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through a horizontal anisotropic porous layer saturated with a non-Newtonian fluid by using the Darcy model with the Boussinesq a... In this work, an analyt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double-diffusive natural convection through a horizontal anisotropic porous layer saturated with a non-Newtonian fluid by using the Darcy model with the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s. The horizontal walls of the system are subject to vertical uniform fluxes of heat and mass, whereas the vertical walls are assumed to be adiabatic and impermeable. The Soret effect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parallel flow approximation theory, the problem is solved in the limit of a thin layer and documented the effects of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is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et Numbe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non-newtonian Fluid ISOTROPY Ani-sotropy Supercritical Rayleigh Number
下载PDF
分形粗糙面的主轴承弹流脂润滑分析
5
作者 李玲 魏高帅 +3 位作者 王晶晶 林红 李丽霞 解妙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9,157,共11页
为探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弹流润滑)状态下RV减速器主轴承接触表面之间的润滑特性,基于润滑脂的非牛顿特性以及粗糙表面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主轴承的点接触弹流脂润滑数值模型。首先,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脂膜压力、脂膜厚度的分布规... 为探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弹流润滑)状态下RV减速器主轴承接触表面之间的润滑特性,基于润滑脂的非牛顿特性以及粗糙表面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主轴承的点接触弹流脂润滑数值模型。首先,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脂膜压力、脂膜厚度的分布规律;然后,将其分别与其他点接触弹流润滑模型的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主轴承表面光滑和粗糙状态下流变指数、分形维数、卷吸速度、载荷和润滑脂黏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脂的非牛顿性越明显,脂膜厚度越小且颈缩现象愈加不明显,接触区附近脂膜压力越符合赫兹压力分布,二次压力峰逐渐消失;考虑主轴承分形粗糙表面的弹流润滑特征更切合实际,增大分形维数,接触区真实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降低脂膜压力,增加脂膜厚度;卷吸速度、载荷和润滑脂黏度对脂膜厚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对脂膜压力分布的影响较小;脂膜厚度以及最小膜厚越大,主轴承接触区脂膜不易破坏且越容易形成动压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粗糙度 非牛顿流体 脂膜厚度 分形维数
下载PDF
T型微通道入口角度对剪切变稀流体微液滴制备影响
6
作者 邢雷 綦航 +3 位作者 蒋明虎 张爽 韩国鑫 关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1,共10页
为了研究T型微通道入口角度对非牛顿微液滴制备影响,采用流体体积(VOF)模型对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微液滴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开展高速数码显微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非牛顿微液滴生成频率随着分散相入... 为了研究T型微通道入口角度对非牛顿微液滴制备影响,采用流体体积(VOF)模型对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微液滴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开展高速数码显微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非牛顿微液滴生成频率随着分散相入口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对长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入口角度小于90°时,随着入口角度的增加,微通道内两相平均压差、液滴断裂时刻两相压差最低值随之升高,在入口角度大于90°时,上述压差则随着入口角度的增加而降低。考虑两相体积流量比与连续相毛细数并引入关于分散相入口角度的修正系数,提出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微液滴相对长度预测公式,为剪切变稀流体微液滴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非牛顿流体 入口角度 毛细数 微液滴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在叶片式静态混合器中的传热强化特性
7
作者 禹言芳 丁鹏程 +2 位作者 孟辉波 石博文 姚云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5-1156,共12页
非牛顿流体在化学、食品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关键作用,但高表观黏度使其通常具有低传热特性。叶片式静态混合器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强化设备,在化工过程强化中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本文针对非牛顿流体在Kenics静态混合器(KSM)和Lightnin静... 非牛顿流体在化学、食品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关键作用,但高表观黏度使其通常具有低传热特性。叶片式静态混合器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强化设备,在化工过程强化中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本文针对非牛顿流体在Kenics静态混合器(KSM)和Lightnin静态混合器(LSM)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分析了体积流量、元件长径比及流体浓度等参数对羧甲基纤维素(CMC)幂律流体的流动及传热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随着CMC溶液的体积流量增大,管道内的换热系数和压降均增大。静态混合元件的插入使得换热系数和压降显著提高且Lightnin元件产生的影响更明显。元件长径比和CMC溶液浓度影响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和换热。随着长径比的减小,传热性能得到提高,但其增大的阻力系数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综合换热性能系数(PEC)降低。溶液浓度的增大使得管道换热能力逐步削弱,并对管道内压降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综合换热性能降低。总结得出,在体积流量为4.5×10^(-4)m^(3)/s,质量分数为0.374%、长径比为3.0时,KSM的PEC最大为2.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静态混合器 传热 综合换热性能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高渗储层乳状液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8
作者 姜涛 孟庆标 +1 位作者 隋清国 滕学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乳状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驱体系,可以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贾敏效应发挥流度控制作用,抑制驱油体系的窜进。在实施乳状液调驱时,不但要考虑体系的调堵能力,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注入性能。乳状液渗流不同于传统的牛顿流体渗流,其在多... 乳状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驱体系,可以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贾敏效应发挥流度控制作用,抑制驱油体系的窜进。在实施乳状液调驱时,不但要考虑体系的调堵能力,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注入性能。乳状液渗流不同于传统的牛顿流体渗流,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压力不但受到自身黏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吸附、滞留等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乳状液的等效流动黏度建立了注入压力预测模型,采用Matlab编程软件定量计算了不同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下的流动阻力,该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现场注采设备的基本性能,优选出复合体系的注入速度与注入量,在保证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调驱能力下还有良好的注入性,本研究为现场乳状液调驱施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非牛顿流体 渗流 调剖设计
下载PDF
钢板桩围堰结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袁淑霞 裴龙瑶 +3 位作者 齐文娇 吴松 张宇鹏 段育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5-3163,共9页
钢板桩围堰适用于深水、滩涂等复杂地质,对钢板桩围堰打桩及工作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况下打桩过程进行流体动力学研究并计算其动载荷。并对钢板桩稳定性进行了校核。提出流体动力学和固体力学相结合的打桩过... 钢板桩围堰适用于深水、滩涂等复杂地质,对钢板桩围堰打桩及工作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况下打桩过程进行流体动力学研究并计算其动载荷。并对钢板桩稳定性进行了校核。提出流体动力学和固体力学相结合的打桩过程稳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NSYS屈曲分析外压载荷作用下围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动载荷受幂律指数、稠度系数及静载荷的综合影响,稠度系数与流体黏度呈线性关系,幂律指数体现了流体的非牛顿性,而不同载荷作用下流体黏度也会发生变化,需结合屈曲分析结果、打桩时间等综合选择适宜打桩力。采用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的围堰临界失稳应力较为接近,非线性屈曲分析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包含塑性变形成分,因此临界失稳应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堰 非牛顿流体 幂律指数 稠度系数 屈曲分析
下载PDF
200 m^(3)透明质酸生物反应器的流场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婷婷 韩鸿宇 +3 位作者 刘元涛 冯世红 张永刚 董学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0,共5页
随着透明质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酵生产透明质酸产量日益增多,为了对大型透明质酸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将透明质酸发酵液视为非牛顿流体,使用剪切应力输运模型对200 m^(3)生物反应器中不同搅拌器组合下的流场进行模... 随着透明质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酵生产透明质酸产量日益增多,为了对大型透明质酸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将透明质酸发酵液视为非牛顿流体,使用剪切应力输运模型对200 m^(3)生物反应器中不同搅拌器组合下的流场进行模拟建模。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斜叶桨式搅拌器流速最低,功耗最低,三折叶桨式搅拌器流速最高,流体流动性增强效果最好,功耗最高;弧叶圆盘涡轮搅拌器流体流速分布好于直叶圆盘涡轮搅拌器,功耗更低,更适合作为发酵罐底桨。综合流场分布,表观黏度分布以及轴功率数据考虑,选定最佳桨叶组合为三层三折叶桨式搅拌器+弧叶圆盘涡轮搅拌器进行发酵试生产,经过24 h发酵,透明质酸产率达到12.53 g/L。为工业高黏物料生物反应器放大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非牛顿流体 黏度 生物反应器 桨叶组合
下载PDF
“牛角管”式组合桨釜内中药膏剂的流动传热特性
11
作者 李春江 王开宝 +3 位作者 王明旭 李建永 曹霖霖 刘孟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249-7259,共11页
为解决高黏度中药膏剂在搅拌釜内受热不均、混合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了新型“牛角管”式组合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中的瞬态滑移网格法,对内盘管加热下搅拌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中一种工... 为解决高黏度中药膏剂在搅拌釜内受热不均、混合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了新型“牛角管”式组合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中的瞬态滑移网格法,对内盘管加热下搅拌釜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中一种工况进行了普适性的实验验证,探究搅拌釜内中药膏剂的流场情况及温度分布规律,分析了同一组合桨不同转速下以及同一转速下不同组合桨对流场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组合桨在转速300 r/min时釜内温度以及流场混合效率最高,在该转速下,将新型组合桨与传统组合桨进行对比,“涡轮叶片”式组合桨对釜内温度分布影响能力弱,不适用于工业生产,“大叶片”式组合桨机械搅拌功耗和釜内温差均大于新型组合桨,使得新型组合桨在多方面优于传统组合桨。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管”式组合桨 热对流 数值模拟 非牛顿流体 滑移网格
下载PDF
磷素对含沙水流流体变异特性影响
12
作者 张元元 高建恩 +3 位作者 李文证 高哲 王照润 王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39,共10页
[目的]为探明磷素对含沙水流流体变异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双竖管流变仪,研究了磷素对不同浓度含沙水流流体类型、流变参数及流体发生变异的临界阈值的影响。[结果](1)磷素浓度、泥沙浓度及泥沙理化性质是影响含沙水流发生流体变... [目的]为探明磷素对含沙水流流体变异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双竖管流变仪,研究了磷素对不同浓度含沙水流流体类型、流变参数及流体发生变异的临界阈值的影响。[结果](1)磷素浓度、泥沙浓度及泥沙理化性质是影响含沙水流发生流体变异的主要因素。在25℃下,过磷酸钙浓度每增加0.1 g/cm^(3),黏滞系数和宾汉极限剪切力分别增加0.48~1.47 mPa·s和3.49~6.84 N/m^(2)。(2)随着磷素和泥沙含量的增大,含磷素的含沙水流由牛顿流体变异为宾汉流体。构建并验证了磷-泥沙水流黏滞系数和宾汉极限剪切力等流变参数的计算模型。(3)给出了磷-泥沙水流流体变异的临界浓度阈值。当磷素浓度从0增加至0.45 g/cm^(3)时,含沙水流的流体变异临界浓度阈值降低49%,说明磷素的存在加速了含沙水流的流体变异。[结论]磷素的增加使得侵蚀水流更容易由牛顿流体变异为宾汉流体,从而影响侵蚀流内部的能量耗散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侵蚀污染水流的输移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变异 流变模型 非牛顿流体 磷素污染 含沙水流
下载PDF
基于非牛顿微液滴的粒子封装及检测
13
作者 梁定新 吕鑫钰 +1 位作者 覃开蓉 薛春东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微流控液滴封装技术可将单个或者多个颗粒物封装到微尺度液滴,具有细胞培养、药物可控释放和微量成分分析等重要生物医学应用,而这些应用往往涉及多相混合的复杂非牛顿流体.目前制备尺寸均匀的非牛顿微液滴并实现高效率单粒子封装仍较... 微流控液滴封装技术可将单个或者多个颗粒物封装到微尺度液滴,具有细胞培养、药物可控释放和微量成分分析等重要生物医学应用,而这些应用往往涉及多相混合的复杂非牛顿流体.目前制备尺寸均匀的非牛顿微液滴并实现高效率单粒子封装仍较难实现.针对该问题,首先基于流动聚焦微通道和聚合物溶液开展非牛顿液滴生成实验,系统探究不同非牛顿性质对液滴生成模态的影响,指出兼具剪切稀化与弹性效应的聚合物溶液可在射流模态下实现高单分散性液滴的稳定生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惯性-黏弹性粒子排序,实现了封装率超过58%的单粒子封装,突破了传统单粒子封装的泊松限制.最后,进一步构建了粒子封装率自动检测模型,验证了其在单液滴与多液滴场景下粒子封装率高精度检测的有效性.综上,研究结果不仅一定程度上拓展对于液滴微流控基础理论的认识,还充分验证了射流模态下非牛顿液滴稳定生成用于单粒子封装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可为优化基于非牛顿微液滴的粒子封装技术及开发一体化装置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微液滴 粒子封装 流动聚焦微通道 液滴生成模态 高精度检测
下载PDF
土体颗粒物流动物质点法模拟的弹塑性和非牛顿流体本构模型比较研究
14
作者 王晶磊 孙政 +1 位作者 杨宇杰 周晓敏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57,共6页
土体颗粒物流动是一种典型的大变形破坏,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准确模拟土体颗粒物的流动及冲击过程,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物质点法是一种无网格粒子类方法,已在各类大变形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往土... 土体颗粒物流动是一种典型的大变形破坏,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准确模拟土体颗粒物的流动及冲击过程,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物质点法是一种无网格粒子类方法,已在各类大变形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往土体颗粒物流动的模拟,通常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但缺乏对非牛顿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本文引入非牛顿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旨在为土体颗粒物流动模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非牛顿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是将非牛顿广义Cross模型引入三维物质点法,通过人工阻尼力模拟颗粒间的摩擦力,对土体颗粒物的坍塌、沿斜面滑动以及冲击障碍物等问题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了其运动全过程,并与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非牛顿流体本构模型的物质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土体颗粒物加速、减速到再次稳定的流动全过程及其对障碍物的冲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模型 颗粒物流动 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机械搅拌对非牛顿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王志刚 居来提·买提肉孜 艾则孜·艾合买提尼亚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1,共10页
热沙浴所用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表观黏度使其传热特性较低,对其均匀加热带来不便。该文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了不同转速下三根螺旋搅拌轴对沙体产生的流动特征,研究了搅拌轴转速、离底高度、轴间距等结构参数对搅拌过程中速度场、... 热沙浴所用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表观黏度使其传热特性较低,对其均匀加热带来不便。该文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了不同转速下三根螺旋搅拌轴对沙体产生的流动特征,研究了搅拌轴转速、离底高度、轴间距等结构参数对搅拌过程中速度场、温度场、有效搅拌体积分数、加热时间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体有效搅拌体积分数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未搅拌时沙体受热后的最大温差为10℃,而当有效搅拌体积分数最高时沙体受热最大温差为3℃;螺旋搅拌轴在初始安装位置转速为40r/min时,将Z=23cm平面加热到42~45℃所需时间为10 h,与静态加热相比,加热速率提高了120%,调整安装位置后加热时间缩短至8 h,加热速率提高了175%,缩短了加热时间,消除了热量分布不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数值模拟 传热 搅拌特性 有效混合
下载PDF
单颗粒和双颗粒在聚丙烯酰胺溶液中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耿明亮 王艳萍 +2 位作者 邓晓烽 祖也航 李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74-680,共7页
针对钻井过程中停钻工况下岩屑在钻井液中的沉降问题,以球形颗粒代替岩屑,以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溶液代替钻井液,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分别模拟了单... 针对钻井过程中停钻工况下岩屑在钻井液中的沉降问题,以球形颗粒代替岩屑,以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溶液代替钻井液,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分别模拟了单颗粒和双颗粒在PAM溶液中的沉降过程,探究颗粒粒径和PAM溶液浓度对单颗粒沉降过程的影响,考察颗粒粒径和颗粒初始间距对水平排列的双颗粒沉降过程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颗粒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单颗粒在PAM溶液中的沉降速度比在水中小,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PAM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平排列的双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受Magnus力和Saffman力的显著影响,颗粒间距越小,粒径越大,Magnus力的作用越明显;在沉降过程中,水平排列的双颗粒垂直下落速度大于单颗粒的沉降速度,且呈波动增长。研究结果可为钻井现场工艺实施、颗粒在黏性流体中的沉降机理及相关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颗粒 颗粒间距 沉降速度 非牛顿流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剪切增稠流体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17
作者 陈宇祺 武俊文 +2 位作者 殷俊荣 鲜成钢 贾文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剪切增稠流体是一种黏度随着剪切速率或外加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的非牛顿流体,因其独特性质在诸多领域有所应用。介绍了纳米粒子/聚合物悬浮体系和高分子溶液体系的剪切增稠机理和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综述了剪切增稠流体的实际应用情况,对... 剪切增稠流体是一种黏度随着剪切速率或外加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的非牛顿流体,因其独特性质在诸多领域有所应用。介绍了纳米粒子/聚合物悬浮体系和高分子溶液体系的剪切增稠机理和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综述了剪切增稠流体的实际应用情况,对现阶段剪切增稠流体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 非牛顿流体 流变学 黏度
下载PDF
考虑油液流变时变特性和深度特征尺寸的静压转台流动分析
18
作者 金玉峰 段鸾芳 吴伟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转台用液压油的非牛顿特性及随时间推移流变特性的变化,将影响油液在转台内的流动以及承载能力。以双环形静压转台为研究对象,针对油液的流变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虚外力项LBM方法,并利用泊肃叶流的理论解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发现,... 转台用液压油的非牛顿特性及随时间推移流变特性的变化,将影响油液在转台内的流动以及承载能力。以双环形静压转台为研究对象,针对油液的流变时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虚外力项LBM方法,并利用泊肃叶流的理论解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双环形转台侧边入油口可有效增加中心凹槽的压力,改善承载能力。油液流变时变特性和转台深度特征尺寸是两个重要因素。相对于速度分布,封油边深度及油腔深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随时间推移,油液黏度增大,使油液的流动减缓,速度减小,承载能力变弱,因此建议定期更换液压油,以保证转台的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时变特性 非牛顿特性 承载能力 深度特征尺寸
下载PDF
不同类型流体圆管内流动的广义雷诺数分析
19
作者 谢俊辉 易敏 +5 位作者 刘俊 杨富好 訾红策 鲁炜 刘思汝 孙杰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雷诺数是表征流体管流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基于同时包含屈服应力、时间常数和幂律指数的Carreau-Extended(简称Carreau-E)非牛顿流体复杂流变模型及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圆管内充分发展的Carreau-E流体层流管流的广义雷诺数表达式,并进一... 雷诺数是表征流体管流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基于同时包含屈服应力、时间常数和幂律指数的Carreau-Extended(简称Carreau-E)非牛顿流体复杂流变模型及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圆管内充分发展的Carreau-E流体层流管流的广义雷诺数表达式,并进一步拓展至Carreau、Herschel-Bulkley、Powerlaw、Bingham 4种常见非牛顿流体及牛顿流体。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达西阻力系数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良好,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该研究可为不同非牛顿或牛顿流体管流流态判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流变特性 广义雷诺数 达西阻力系数
下载PDF
复杂流体力学在化工装置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超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化工装置设计中复杂流体力学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复杂流体力学主要研究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行为,其具备一定的复杂流变特性,将其应用在化工装置中,对改善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效率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复杂流体力学对于优化装置设计具有... 化工装置设计中复杂流体力学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复杂流体力学主要研究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行为,其具备一定的复杂流变特性,将其应用在化工装置中,对改善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效率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复杂流体力学对于优化装置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探究了在化工装置设计中应用复杂液体力学的措施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流体力学 非牛顿流体 化工装置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