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单层MoS_(2)表面Fe,Ir掺杂对NO吸附与直接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理论计算
2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eV,说明掺杂表面对NO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O分子吸附后,N原子与掺杂原子Fe,Ir的中间出现电荷增加,形成共价键,掺杂原子周围电荷减少;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O在掺杂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主要是N原子的2py,2px与掺杂原子Fe的3d_(xy),3d_(yz),3d_(xz)以及Ir的5d_(xy),5d_(yz),5d_(xz)轨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解离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相对贵金属Ir,掺杂廉价的Fe后,NO在Fe-MoS_(2)比在Ir-MoS_(2)表面解离的活化能小,且在Fe-MoS_(2)表面的吸附能与活化能非常接近,仅相差0.08 eV,表明在该体系中NO的吸附与解离存在相互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ir掺杂 单层MoS_(2) 一氧化氮 吸附与解离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乙酰丙酮铱Ir(acac)_(3)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3
作者 樊依佳 蔚娇娇 +2 位作者 郭家成 陈扬尹 杜恭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乙酰丙酮铱是一种由过渡金属Ir与乙酰丙酮酸(acetylcaetonato)有机部分组成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绿光磷光材料,同时其也是多种铱系发光材料的组成部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Ir(acac)_(3)单体及其二聚物的基态几何结... 乙酰丙酮铱是一种由过渡金属Ir与乙酰丙酮酸(acetylcaetonato)有机部分组成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绿光磷光材料,同时其也是多种铱系发光材料的组成部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Ir(acac)_(3)单体及其二聚物的基态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它们的振动和红外光谱,并使用CIS方法对它们的激发态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得到的单体和二聚物的吸收光谱均在紫外波段,单体的主要吸收峰有260 nm,350 nm,414 nm,二聚物的主要吸收峰有299 nm,353 nm,401 nm.计算得到了二者在乙腈CH_(3)CN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与它们气相情况的结果相比,溶剂极性的影响使得电子吸收谱发生蓝移.计算结果表明Horst Kunkely和Arnd Vogler所得光谱中既含有单体的特征光谱,又含有二聚体的特征光谱,证明实验溶液中同时存在乙酰丙酮铱的低聚物,并且二者的组分比能被合理推算.最后,对多聚体的形成机理作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acac)_(3) 密度泛函理论(DFT) CIS 电子吸收光谱 溶液效应
下载PDF
氟诺哌齐结构和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作者 孙婷婷 王德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氟诺哌齐是一种新型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候选药物,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氟诺哌齐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的性质和功能.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优化氟诺哌齐的分子结构;在相... 氟诺哌齐是一种新型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候选药物,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氟诺哌齐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的性质和功能.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优化氟诺哌齐的分子结构;在相同基组水平下经过谐振频率分析,证实了12种分子构象的稳定结构,并确定了优势构型为DC20-1.根据Marcus理论,对其重组能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氟诺哌齐分子不具备运输性质.通过前线轨道(FMO)分析,发现氟诺哌齐分子具有一定的电子跃迁能力和分子内反应活性,活性反应位点为C15、O28、C23和O26.根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模拟计算结果,对谱图数据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可作为氟诺哌齐表征和鉴别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诺哌齐 密度泛函(DFT) 重组能 前线轨道(FMO)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下载PDF
M_6^(0,±)(M=Os,Ir,Pt)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秀荣 崔彦娜 +1 位作者 洪伶俐 张伟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M06,±(M=Os,Ir,Pt)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各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对其能量、振动频率、热力学性质、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极化率进...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M06,±(M=Os,Ir,Pt)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各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对其能量、振动频率、热力学性质、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极化率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M06,±(M=Os,Ir)团簇的基态都是三棱柱结构,Pt-6团簇的基态是平面三角形结构;M06,±(M=Os,Ir,Pt)团簇生成焓都为负值,热力学上是稳定的;NICS值都为负值,表明M06,±(M=Os,Ir,Pt)团簇都具有芳香性,其中Os-6团簇的芳香性最强;从光谱分析来看,Os6的IR和Raman谱的较强吸收峰的个数最多,Ir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都只有一个,IR最强吸收峰在137.0和143.5 cm-1之间,Raman谱最强的吸收峰位于169.5 cm-1处;Pt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分别位于50.2和194.7 cm-1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06 ±(M=Os ir Pt)团簇 结构与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In-Au(111)和Ir-Au(111)合金表面的性质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军辉 钱梦丹 +3 位作者 薛继龙 夏盛杰 倪哲明 邵蒙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2-2940,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M(M=In,Ir)原子修饰的M-Au(111)合金表面的稳定性,并选其最优模型探讨了合金表面的活性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合金的几何构型、形成能和结合能等性质表明,In-Au(111)面的稳定性随In原子的间距增大而提高,Ir-Au(11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M(M=In,Ir)原子修饰的M-Au(111)合金表面的稳定性,并选其最优模型探讨了合金表面的活性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合金的几何构型、形成能和结合能等性质表明,In-Au(111)面的稳定性随In原子的间距增大而提高,Ir-Au(111)面的稳定性随Ir原子的间距增大而降低。对于巴豆醛在MAu(111)面上的吸附,当其通过C=O吸附于合金表面的TopM位时,吸附能最大,吸附构型最稳定。从巴豆醛的结构变化、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以及Mulliken电荷布居等分析可以看出,稳定吸附构型的巴豆醛分子形变较大,电荷转移明显。其中,位于-7.04 e V至费米能级处的p、d轨道杂化,对体系的吸附具有重要贡献。分析比较In-Au(111)面与Ir-Au(111)面,发现后者的配体效应更佳,不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活性,而且对于巴豆醛具有更强的吸附力。此外,相比于改性前的Au(111)面,M原子的修饰明显提升了金属表面的稳定性及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u(111)面 ir-Au(111)面 修饰 巴豆醛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NO在Ir(110)表面吸附和解离反应的泛函密度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朝政 马质璞 +6 位作者 张帅 周大伟 濮春英 卢成 仲志国 李硕 李根全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性平板模型,考察NO在Ir(110)表面上的吸附、解离及N2生成机理.计算结果表明:NO以N端向下在顶位吸附为最稳定的吸附方式,其次是短桥位,空位吸附最不稳定;顶位吸附的NO在表面存在2条解离通道:1)直接解离通道;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性平板模型,考察NO在Ir(110)表面上的吸附、解离及N2生成机理.计算结果表明:NO以N端向下在顶位吸附为最稳定的吸附方式,其次是短桥位,空位吸附最不稳定;顶位吸附的NO在表面存在2条解离通道:1)直接解离通道;2)由初始态扩散到短桥位,继而发生N—O键断裂生成N原子和O原子,是NO在表面解离的主要通道;解离后的N原子经联短桥位共吸附态发生N—N聚合反应生成N2,在表面共存的O原子促进了N2的生成,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O 解离 N2 生成 ir(1 10)表面 过渡态
下载PDF
联吡啶Ir(Ⅲ)配合物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子章 王贵昌 卜显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93-2397,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Ir(ppy)2(N^N)+[ppy=2-phenylpyrine,N^N=bpy=2,2′-bipyridine(1);N^N=H2dcbpy=4.4′-dicarboxy-2,2′-bipyridine(2),N^N=Hcmbpy=4-carboxy-4′-methyl-2,2′-bipyridine(3)]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构型进...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Ir(ppy)2(N^N)+[ppy=2-phenylpyrine,N^N=bpy=2,2′-bipyridine(1);N^N=H2dcbpy=4.4′-dicarboxy-2,2′-bipyridine(2),N^N=Hcmbpy=4-carboxy-4′-methyl-2,2′-bipyridine(3)]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TDDFT/B3LYP方法得到这些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磷光发射光谱及其跃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84nm),2(433nm)和3(413nm)最低的吸收谱被指认为MLCT/LLCT[dIr+π(ppy)→π*(N^N)]电荷跃迁.化合物1(486nm),2(576nm)和3(567nm)最低的磷光发射可以描述为[dIr+π(ppy)]→[π*(N^N)]跃迁.这是由于联吡啶配体上吸电子基团的引入,稳定了相应的空轨道,导致了化合物2和3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红移.同时,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一阶超极化率(β),联吡啶配体中吸电子基团的增加,使得分子内电子转移增强,导致一阶超极化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金属铱(Ⅲ)配合物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电荷转移 激发态
下载PDF
NH_3在Ir(100)、Ir(111)表面吸附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香珍 杨理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8-61,68,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了NH_3在Ir(100)、Ir(11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在Ir(100)、(111)两个面上,NH_3的优势吸附位均是top位,但在开放表面Ir(100)上,NH_3更容易吸附,吸附能达到1.11eV,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_...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了NH_3在Ir(100)、Ir(11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在Ir(100)、(111)两个面上,NH_3的优势吸附位均是top位,但在开放表面Ir(100)上,NH_3更容易吸附,吸附能达到1.11eV,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_3通过其N原子的2pz轨道与底物金属Ir的5dz2轨道混合吸附于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H3 ir(100) ir(111) 吸附
下载PDF
NH_x(x=1~3)在金属Ir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香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62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了NH_x(x=1~3)在Ir(100)、Ir(111)和Ir(110)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几何构型以及逐步脱氢分解过程,计算了相应的吸附能和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在Ir(100)、Ir(111)面上,NH_3是以C_3轴垂直吸附在顶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了NH_x(x=1~3)在Ir(100)、Ir(111)和Ir(110)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几何构型以及逐步脱氢分解过程,计算了相应的吸附能和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在Ir(100)、Ir(111)面上,NH_3是以C_3轴垂直吸附在顶位,在Ir(110)上,NH_3是以N-Ir键与表面成68.6°吸附在顶位,且吸附能依赖于表面的结构而不同,相比而言,NH_3更容易吸附在开放表面Ir(100)、Ir(110)面上,说明NH_3在这些表面的吸附具有结构敏感性.NH_(x(x=1~3))的分解,在Ir(100),NH_3的吸附与分解存在竞争,在Ir(110)面NH_3最容易分解,在Ir(111)面NH_3是分子性吸附,不能分解.NH_2、NH在三个表面均能够分解,在Ir(110)面活化能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Hx(x=1~3)吸附与分解 ir表面 结构敏感性
下载PDF
DFT和FT-IR相结合研究糠醛与溶剂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施介华 黄书娟 +1 位作者 蒋敏 陈慧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99-503,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相结合方法研究溶剂效应对糠醛红外光谱特性的影响,探究糠醛与溶剂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糠醛以O,O-trans和O,O-cis构型存在,在非极性溶剂中O,O-trans糠醛稳定性大于O,O-...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相结合方法研究溶剂效应对糠醛红外光谱特性的影响,探究糠醛与溶剂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糠醛以O,O-trans和O,O-cis构型存在,在非极性溶剂中O,O-trans糠醛稳定性大于O,O-cis糠醛;在极性溶剂中O,O-cis糠醛的稳定性大于O,O-trans糠醛.而且,两者的稳定性和偶极矩与溶剂的介电常数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溶剂效应对糠醛羰基伸缩振动频率位移能用Swain方程和线性溶剂化自由能关系(LSER)模型来描述.证明了O,O-cis糠醛和O,O-trans糠醛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相同的,O,O-cis糠醛与溶剂间主要相互作用是溶剂接受电子对作用和偶极-偶极作用;O,Otrans糠醛与溶剂间的主要相互作用是偶极-偶极作用和溶剂给电子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傅立叶红外光谱 糠醛、溶剂效应
下载PDF
Ir_n^(0,±)(n=2~4)团簇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2
作者 张秀荣 崔彦娜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的B3LYP杂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泛函GGA(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中的PW91泛函,在双ξ价基组LANL2DZ水平上对Irn0,±(n=2~4)几何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并对基态构型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的B3LYP杂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泛函GGA(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中的PW91泛函,在双ξ价基组LANL2DZ水平上对Irn0,±(n=2~4)几何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并对基态构型的电子结构、振动频率和能量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Irn0,±(n=2~4)团簇的稳定构型都是平面的,基态中性团簇中三聚物Ir3团簇的能隙最大,电子结构最稳定,四聚物Ir4团簇的结合能最大,热力学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团簇 结构与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Me_2InN_3)_n(n=1~3)簇合物的结构,IR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英文)
13
作者 夏其英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4,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Lanl2dz方法,计算研究了(Me_2InN_3)_n(n=1~3)簇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环状多聚体(Me_2InN_3)_n(n=2~3)的优化构型均为由不同子体系的叠氮基α-N和In原子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三聚体的船扭式构象比椅式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Lanl2dz方法,计算研究了(Me_2InN_3)_n(n=1~3)簇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环状多聚体(Me_2InN_3)_n(n=2~3)的优化构型均为由不同子体系的叠氮基α-N和In原子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三聚体的船扭式构象比椅式构象的能量低3.76 kJ/mol.比较分析几何参数后发现N_α-In、N_α-N_β、N_β-N_γ和In-C键键长随聚合度的变化趋势,环状构型中In-N_α-In键角总是较N_α-In-N_α键角大.同时对所有优化构型进行振动频率计算,并对其IR谱进行归属.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三聚体的船扭式构象较椅式构象稳定.由298.2 K焓变和Gibbs自由能变可知,单体形成二聚体和三聚体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而由二聚体形成三聚体的Gibbs自由能则变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2InN3)n(n=1~3)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特色 ir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以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Ir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新 张厚玉 +3 位作者 费腾 段桂花 马於光 刘晓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2-1396,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B3LYP方法对以苯基吡唑ppz为主配体的4种Ir配合物Ir(ppz)3,Ir(ppz)2(acac),Ir(ppz)2(pic)和Ir(ppz)2(dbm)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辅助配体的改变对Ir配合物...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B3LYP方法对以苯基吡唑ppz为主配体的4种Ir配合物Ir(ppz)3,Ir(ppz)2(acac),Ir(ppz)2(pic)和Ir(ppz)2(dbm)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辅助配体的改变对Ir配合物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影响不大,但会显著的降低分子最低空轨道(LUMO)的能级,从而调节Ir配合物的HOMO和LUMO间的能隙.4种配合物对应的发射跃迁分别为Ir(ppz)3:d(Ir)+π(ppz)→π*(ppz);Ir(ppz)2(pic):d(Ir)+(ppz)→π*(pic);Ir(ppz)2(acac),Ir(ppz)2(dbm):d(Ir)+π(acacdbm)→π*(acacdbm).金属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辅助配体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配合物 辅助配体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轨道 电子光谱
下载PDF
Ta掺杂IrO_2活性氧化物电子结构的DFT分析
15
作者 敬熠平 念保峰 +5 位作者 王欣 刘雪华 邱宇 周扬杰 林玮 唐电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0,共6页
Ta掺杂的Ir-Ta-O是电化学工业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电极材料。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投影缀加平面波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对金红石型Ir8O16和Ta掺杂的Ir7Ta1O16复合氧化物的晶体和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Ir O_2的结构数据与文... Ta掺杂的Ir-Ta-O是电化学工业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电极材料。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投影缀加平面波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对金红石型Ir8O16和Ta掺杂的Ir7Ta1O16复合氧化物的晶体和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Ir O_2的结构数据与文献报导相吻合。掺Ta的Ir7Ta1O16存在2种不同结构,二者晶体结构参数、系统总能和电子结构很接近。Ta掺杂可使Ir8O16晶胞体积增大,使体系相对稳定。掺Ta的(Ir,Ta)O2与Ir O_2类似,也体现金属的导电特性。Ta原子比Ir原子失电子能力强,掺杂后Ta原子周围的电子向O原子转移,为体系提供了更多的离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ir Ta)O2 晶体结构 Bader布居 电荷密度
下载PDF
气相中Ir^+与CH_4分子自旋禁阻反应中C—H键活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16
作者 刘会文 王永成 +3 位作者 耿志远 吕玲玲 王强 崔丹丹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6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高级电子相关耦合簇方法,在CCSD(T)/6-311++G(3df,3pd)//B3LYP/6-311+G(d,p)的理论水平下,研究了3个自旋态势能面上自旋禁阻反应Ir+(5F)+CH4(1A1)→IrCH2+(3A″)+H2(1Σg+)的微观机理,通过自旋-轨道耦合的计算,讨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高级电子相关耦合簇方法,在CCSD(T)/6-311++G(3df,3pd)//B3LYP/6-311+G(d,p)的理论水平下,研究了3个自旋态势能面上自旋禁阻反应Ir+(5F)+CH4(1A1)→IrCH2+(3A″)+H2(1Σg+)的微观机理,通过自旋-轨道耦合的计算,讨论了势能面交叉和可能的自旋翻转过程.结果表明,Ir+与CH4的反应中不同势能面之间的"系间窜越"(ISC)将会发生,分子体系通过3次自旋翻转沿着热力学最有利的反应路径进行,最优的反应路径总放热量为44.64 kJ/mol.运用Harvey等的方法优化出最低能量交叉点(MECP),并计算了MECP处相应的自旋-轨道耦合常数(SOC),分别为346.95,2 545.62,2 990.98 cm-1,较大的SOC值说明了自旋翻转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 密度泛函理论(DFT) 最低能量交叉点(MECP) 自旋-轨道耦合(SOC)
下载PDF
NH3在Ir(211)和Ir(22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香珍 杨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945,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H 3在Ir(211)和Ir(22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显示,在Ir(211)、(221)两个面上,NH 3的优势吸附位皆为脊上的top位,吸附能均达到1.0 eV以上,都为化学吸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 3通过...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H 3在Ir(211)和Ir(22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显示,在Ir(211)、(221)两个面上,NH 3的优势吸附位皆为脊上的top位,吸附能均达到1.0 eV以上,都为化学吸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 3通过其N原子的2p z轨道与底物金属Ir的5d z 2轨道混合吸附于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H 3 ir(211) ir(221) 吸附
下载PDF
2-氨基-5-甲硫基-1,3,4-噻二唑的FT-IR,FT-Raman和共振拉曼光谱指认
18
作者 兰娅星 赵彦英 薛佳丹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24-728,共5页
利用共振拉曼光谱技术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2-氨基-5-甲硫基-1,3,4-噻二唑(5-AMTT)在Franck-Condon区域的光诱导激发态短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5-AMTT固体的FT-IR和FTRaman光谱,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确认了5-AMTT的... 利用共振拉曼光谱技术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2-氨基-5-甲硫基-1,3,4-噻二唑(5-AMTT)在Franck-Condon区域的光诱导激发态短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5-AMTT固体的FT-IR和FTRaman光谱,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确认了5-AMTT的稳定构型。获得了5-AMTT在乙腈、甲醇和水溶剂中309.1nm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图。共振拉曼光谱可以被指认为9个Frank-Condon活性振动模的基频、倍频和它们的组合频,其中5-AMTT环上C5N4的伸缩振动、CH3上C—H的振动以及NH2的振动的基频、倍频和组合频占据了其主要吸收带共振拉曼光谱强度的绝大部分,表明5-AMTT激发态结构动力学主要沿着这些反应坐标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5-甲硫基-1 3 4-噻二唑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FT-ir FT-RAMAN 共振拉曼光谱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Islam on Global IR & Prospects for Middle East Stability
19
作者 Ahmed Y. Zohny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9期589-597,共9页
This work tra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political Islam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from the last century to dat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sserts that 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political Is... This work tra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political Islam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from the last century to dat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sserts that 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political Islam at the world's stage and IR generally can be genealogically traced to two interrelated developments: the rise of the Muslim Brotherhood (MB) in Egypt since 1928 as a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 against the growing Western influence in the Islamic Worl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st-World War II I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of the political, military, and security doctrin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 which proved its lack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particularly as related to the Muslim World, and the role of religion within the Muslim states and place of religion in global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Islam Muslim brotherhood EGYPT ir theories Middle East role of religion in politics
下载PDF
双语教育与意识形态指涉:IRs理论的视角
20
作者 徐媛媛 刘玉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4-28,共5页
本文从双语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论述了双语教育中的意识形态资源,旨在改变一直默认的理论假设——语言符号是精神表现的工具和附件。同时提出,在双语教育中,应该以语言和行为作为媒介,从主体间共同关注的焦点、情绪、激情、共鸣... 本文从双语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论述了双语教育中的意识形态资源,旨在改变一直默认的理论假设——语言符号是精神表现的工具和附件。同时提出,在双语教育中,应该以语言和行为作为媒介,从主体间共同关注的焦点、情绪、激情、共鸣和符号互动中实现“意识形态”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意识形态 irs理论 情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