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ector output,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 Cyprus
1
作者 Behiye Cavusoglu Saifullahi Sani Ibrahim Huseyin Ozdeser 《Financial Innovation》 2019年第1期619-629,共11页
Sound and efficient functioning of financial systems is critical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any econom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ector output,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 Sound and efficient functioning of financial systems is critical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any econom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ector output,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 Cyprus.Using relevant time series data analysis(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tructural breaks and VECM),we found that financial sector output in North Cyprus is sensitive to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hocks in that its economy is well linked with the global economy,in spite of the political isolation sustained since the bifurcation of Cyprus into North and South.The study further documents evidence of the neutrality hypothesis in the finance-growth nexus.The underlying variables were weakly connected in the short-run.However,economic growth responded to the short-run shocks and handled the equilibrating process of reverting to the long-run trend and thus,the demand following hypothesis is confirmed in the long-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ancial sector output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Structural breaks
下载PD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2005-200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Spanish and Foreign Working Population
2
作者 Ma Olga Gonzalez Morales Flora Ma Diaz Perez Jose Antonio Alvarez Gonzalez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2年第4期411-423,共13页
Spain became a net receiver country of a high number of foreigners entering the labour market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 st century. The ensuing economic crisis, beginning in 2007,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a large... Spain became a net receiver country of a high number of foreigners entering the labour market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 st century. The ensuing economic crisis, beginning in 2007,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ompanies and job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level,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Spanish and foreign working population in the Spanish labour market and the impact that the economic crisis is having on employment and self-employment. The hypotheses considered have been as followed--HI: The economic crisis mainly affects the less educated working population, both Spanish and foreign; H2: Self-employ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being an initiative of a working population with low educational levels for both population groups (Spanish and foreign); H3: Employment is related to the productive economic structure. Micro-data from the Labour Force Survey 2009 (EPA in Spanish) has been used, compiled by Spains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INE in Spanish), and it has been applied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CA) to detect possible associations among the study variables (nationality, level of education, salaried employment, self-employment and economic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groups: Spanish and foreign working population. The study also shows how the crisis affects employmen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especially foreigners employed in certain econo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ing population NATIONALITY salaried employment SELF-employED level of education activity sector economic crisis
下载PDF
Effects of Minimum Wage Hikes on the Formalization of Employment
3
作者 张军 赵达 周龙飞 《China Economist》 2017年第5期84-98,共15页
Despite the intention of minimum wage policy to maintain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low-income groups in the formal sector, this paper has found that the actual result of this policy produces the "big push" impact on C... Despite the intention of minimum wage policy to maintain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low-income groups in the formal sector, this paper has found that the actual result of this policy produces the "big push"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e. it is conducive to achieving the equilibrium of high wage, high consumption and formaliz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lasticity of income growth from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 is greater for formal sector employees than for informal sector employee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U-shaped pattern in terms of quantiles. Thus, minimum wage hikes have widened wage gaps between and within sectors. Rising minimum wage standards greatly stimulate consumption with each 10% increase expected to bring about an additional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of about 1.167 billion yuan in the surveyed four provinces. With local minimum wage hikes, the formal sector of wholesale and retail, hotel and catering services expands and the informal sector contracts, while the real estate sector experiences a "reverse formalization" trend. Based on the "big push theor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xtensive, frequent and substantial minimum wage hikes, demand and sector TFP growth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sector heterogene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um wage standards employment formalization of informal sectors TFP product demand
下载PDF
江苏省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研究--基于用地权属和行业特征视角
4
作者 齐玉宁 赵小风 +1 位作者 李靖业 蒋海宁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拉动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为了缓解江苏省现今面临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制造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江苏省31.7万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计算了江苏省各地级市、区县和不同行业的制造业地均从业人员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拉动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为了缓解江苏省现今面临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制造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江苏省31.7万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计算了江苏省各地级市、区县和不同行业的制造业地均从业人员数,分析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及行业差异,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用地权属特征、行业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变量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显著,国有用地权属的制造业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明显高于集体用地权属的企业;江苏省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国有权属和集体权属用地的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总体上均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态势,苏南地区的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高于苏中、苏北地区。2)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制造业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较大的优势。3)国有用地权属和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上缴税费、销售收入和容积率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建议优化制造业企业的布局,更好地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地区间合理配置;发挥国有用地权属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的带动作用,缩小全省制造业吸纳就业水平的差距;坚持以创新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支持,助力制造业实体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力吸纳能力 土地权属 行业特征 江苏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张媛媛 连增 李美君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8期124-128,共5页
基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视角,文章从服务业开放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的服务业开放会通过成本机制、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和出口机制三条路径,显著缩小制造业企业中... 基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视角,文章从服务业开放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的服务业开放会通过成本机制、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和出口机制三条路径,显著缩小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性别工资差距。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国家层面应继续扩大服务业开放程度,促进制造业行业内和不同地区均衡发展,并从企业成本和生产率入手继续缩小性别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 性别工资差距 女性就业 服务业
下载PDF
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与真实工资的动态影响
6
作者 李亮亮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4,共19页
构建包含消费和投资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设定了各部门名义粘性,通过标准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考察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波动的动态响应及主要驱动来源。模型结果显示:(1)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能够产生显著的扩张性经... 构建包含消费和投资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设定了各部门名义粘性,通过标准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考察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波动的动态响应及主要驱动来源。模型结果显示:(1)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能够产生显著的扩张性经济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两部门内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消费部门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扩张效应,而投资部门技术冲击则对总量及部门就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部门工资增长。(2)短期内影响就业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而在长期中总技术冲击起了重要作用。部门工资波动的主要驱动来源为总工资加成冲击。金融危机后,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逐步减弱,但对消费部门工资的影响显著增强。(3)模型中投资部门的引入及粘性机制的设定,对模型拟合中国经济数据、解释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及波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投资边际效率 部门技术冲击 工资波动 名义粘性
下载PDF
Analysis on Investment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Sector in China
7
作者 Sun Zhu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has been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 been playing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nves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has been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economic activities have been playing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model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practice. And then, the model presented the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on investment, such as financing cost, wage, and policy factors, etc. Thirdly, this paper in particular used R-studio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fmancing cost and policy factor on investment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sector by gathering the data from 2003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fficial interest rate of loa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uld be the proxy variable as the financing cost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employ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had negative impact on investment. Finally, this paper provided some explana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abov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ector investment behavior financing cost employment level
下载PDF
非学术部门就业对博士生的质量需求——胜任力分类理论视角下基于招聘信息内容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岚 魏庆义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101,共15页
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使博士生在非学术部门就业渐成主流。本研究通过搜集1317条非学术部门博士生招聘信息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较于学术职业,非学术部门就业在知识维度上偏重博士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境应用与转... 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使博士生在非学术部门就业渐成主流。本研究通过搜集1317条非学术部门博士生招聘信息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较于学术职业,非学术部门就业在知识维度上偏重博士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境应用与转化,在能力维度上要求博士生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可迁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在潜力维度上重视博士生“为人”“为事”“为学”的综合品质,期待博士生成为面向应用的高端创新人才与领导型人才。基于胜任力分类理论,本研究建构了领域具体性与任务具体性分类框架。面对非学术就业市场对博士生质量提出的新需求,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应当扩大规模,建立需求导向的培养反馈机制,优化面向实践情境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及评价标准;学术学位博士生教育要强化博士生可迁移能力的“融入式”培养,为其多元化发展创设路径,并通过导师指导提升其非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博士生 非学术部门就业 博士生质量 胜任力分类理论 内容分析
下载PDF
农民工就业选择决策:“盲目跟风”还是“理性选择”
9
作者 李静 王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0-82,共13页
利用2012-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微观数据,整合27个省区市286个城市不同行业宏观层面的数据,分析农民工就业的选择决策问题。在总结农民工行业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标准Logit和混合Logit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民工行业选... 利用2012-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微观数据,整合27个省区市286个城市不同行业宏观层面的数据,分析农民工就业的选择决策问题。在总结农民工行业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标准Logit和混合Logit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民工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就业决策的影响减弱;除了关心工资水平,农民工更倾向选择行业农民工比例较高的行业,即存在农民工择业“盲目跟风”现象;城市经济水平也会影响农民工的行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行业选择 混合Logit模型
下载PDF
工资溢价、阶层代际传递与劳动者国有部门就业
10
作者 喻家驹 徐晔 《数量经济研究》 2023年第1期126-145,共20页
将阶层代际传递引入前景理论,研究国有部门工资溢价和阶层代际传递对劳动者国有部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部门工资溢价对劳动者国有部门就业的总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与阶层代际传递的交互影响;直接影响来自确定性收入和风险收入;交... 将阶层代际传递引入前景理论,研究国有部门工资溢价和阶层代际传递对劳动者国有部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部门工资溢价对劳动者国有部门就业的总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与阶层代际传递的交互影响;直接影响来自确定性收入和风险收入;交互影响来自风险收入。全样本下直接影响为负;交互影响随阶层代际传递水平提高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总影响随阶层代际传递水平提高呈“负—正—负”的三阶段规律。异质性研究表明,国有部门工资溢价对非高学历劳动者国有部门就业的影响与全样本的差异显著:非贫困非高学历劳动者的直接影响、交互影响和总影响均与全样本的表现相反;贫困非高学历劳动者的总影响始终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溢价 阶层代际传递 国有部门就业
下载PDF
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乾 原新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8,共7页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劳动力市场 中国 就业形势 经济增长 劳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实际汇率、工资和就业——对中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丁剑平 鄂永健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1-49,共9页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汇率变动不敏感,而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实际汇率之间则都没有协整关系存在。进一步检验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也没有影响。总的结论认为,即使考虑到非贸易部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整个就业也是不利的,而贬值有利于整个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实际工资 就业 贸易部门 非贸易部门
下载PDF
中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兼论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议题 被引量:28
13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非正规就业研究已引起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广泛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就业模式变化迅速,非正规就业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其研究日趋为学术界所关注。当前我国对非正规就业研究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为主,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的概... 非正规就业研究已引起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广泛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就业模式变化迅速,非正规就业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其研究日趋为学术界所关注。当前我国对非正规就业研究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为主,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的概念,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原因,农民工、下岗工人、妇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非正规就业的特征及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对策。文中系统梳理和评价了国内研究现状,指出从地理学视角出发的3个非正规就业研究议题包括非正规就业与全球化、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以及非正规就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部门 中国城市
下载PDF
大型主题公园发展与城市居民就业——对华侨城主题公园就业分配的考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梁增贤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8期62-69,共8页
传统城市旅游就业研究侧重总体效应评估,忽略了具体的就业分配,也缺乏对就业者生活境况的实际考察,这正是旅游就业研究的"断层"。文章通过对华侨城主题公园这一典型城市大型旅游项目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围绕城市大型旅游项目开... 传统城市旅游就业研究侧重总体效应评估,忽略了具体的就业分配,也缺乏对就业者生活境况的实际考察,这正是旅游就业研究的"断层"。文章通过对华侨城主题公园这一典型城市大型旅游项目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围绕城市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能否为本地居民创造就业,改善就业者生活境况展开讨论。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城市大型主题公园与欧美主题公园在就业分配及就业者生活境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欧美国家的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借鉴到中国。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主题公园这类城市大型旅游项目所创造的就业具有结构性(包括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可等同视之;第二,这类具有结构性就业的分配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在没有其他干预的情况下,这类旅游项目开发所带来的就业将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第三,就业者的实际生活质量并不乐观,旅游就业在改善就业者生活质量的积极效果不宜夸大。该研究为反思传统城市旅游就业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就业 主题公园 非正规部门 华侨城主题公园
下载PDF
体制内工作的代际传递及机制研究——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彦林 马莉萍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7,共8页
职业的代际流动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父或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是否有助于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进而分析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毕业生对... 职业的代际流动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父或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是否有助于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进而分析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的偏好差异不大,但是父或母在体制内工作显著增加了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的可能性。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机制在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学历、就读重点院校、毕业前为党员、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来自父母亲戚的求职信息更多,这些都有助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内 代际传递 代际流动 职业流动 毕业生就业
下载PDF
中国就业弹性的再估算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守海 刘昕 蒋家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鉴于目前流行的点弹性、弧弹性和回归分析方法的缺陷,重新设计一种基于双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算方法,重估中国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果表明,当前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第三产业已下滑至较低;相反,中西部地... 鉴于目前流行的点弹性、弧弹性和回归分析方法的缺陷,重新设计一种基于双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算方法,重估中国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果表明,当前东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第三产业已下滑至较低;相反,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较低,第三产业仍保持较高水平,但低于人们普遍的预期。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分布结构的内在原因及其影响。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评估当前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形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农产业 就业弹性 面板数据 估算
下载PDF
大学生能力发展与就业部门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首都高校大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优良 刘腾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84,共8页
使用2012年度首都高校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探讨学生不同维度能力发展对其到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到公共部门就业的学生比例略高于私营部门,但希望到公共部门就业的学生比例是私营部门的三倍;男性、重点本科... 使用2012年度首都高校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探讨学生不同维度能力发展对其到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到公共部门就业的学生比例略高于私营部门,但希望到公共部门就业的学生比例是私营部门的三倍;男性、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父亲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学生到公共部门就业的可能性较高;学生不同维度的能力发展对其就业领域具有指示性意义,社会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到公共部门就业,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到私营部门就业。因此,应该努力倡导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平等的观念,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指导学生实现能力与就业部门的有效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私营部门 能力发展 就业选择
下载PDF
分行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4个工业行业1980~2011年的数据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金秋 杜育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121,共9页
基于1980~2011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分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等、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家具制造等12个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显著的促进了劳动力就业... 基于1980~2011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分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等、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家具制造等12个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显著的促进了劳动力就业,这种就业"创造效应"在中期逐渐减少,长期几乎无影响。而对于饮料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行业、石油加工这4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则短期内显著地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即产生了"破坏效应",但这种效应到了中期以后开始转为"创造效应",长期几乎无影响。政策启示在于:继续加强对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机械工业、交通运输等技术密集型行业所需的专科劳动力的培养;完善饮料、黑色金属采选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失业保障和再就业的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效应 VAR模型 工业行业 动态效应
下载PDF
旅游非正式部门及其就业——自我就业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丽 郭为 陈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41-48,27,共9页
旅游非正式部门对于缓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正式部门的提出以及概念的定义,然后对旅游非正式部门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及大体的分类,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非正... 旅游非正式部门对于缓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正式部门的提出以及概念的定义,然后对旅游非正式部门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及大体的分类,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非正规旅游就业即自我就业的研究进展,以期得到学者们的认同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部门 旅游 自我就业 非正规就业
下载PDF
财政支出的服务业就业与增长效应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立泰 王鹏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5期41-45,52,共6页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用中国28个省市1990—2010年的数据,检验了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规模上看,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地方支出的作用弹性大于中央支出。从结构上看,中央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具有...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用中国28个省市1990—2010年的数据,检验了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规模上看,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地方支出的作用弹性大于中央支出。从结构上看,中央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具有一定挤出效应,与服务业增长具有微弱的正向关系,地方支出在就业和增长两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但是,地方财政社会保障类支出缺陷,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为调整产业结构适应产业转移新形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央财政应增加社会保障和跨区域协调建设支出;相关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扶持适宜的服务业,来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就业 服务业增长 财政支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