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s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被引量:4
1
作者 Chunxu Li Dario Pisignano +1 位作者 Yu Zhao Jiajia Xue 《Engineering》 SCIE EI 2020年第11期1222-1231,共10页
In the past few decades,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as a cost-effective and versatile techniqu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geometrically complex objects in the medical industry.In this review,... In the past few decades,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as a cost-effective and versatile techniqu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geometrically complex objects in the medical industry.In this review,we discuss current advances of AM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medical implants,and medical devices.Oral and transdermal drugs can be fabricated by a variety of AM technologies.Different types of hard and soft clinical implants have also been realized by AM,with the goal of producing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s.In addition,medical devices used for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The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AM reveals its great potential in medical applications.The goal of this review is to highlight the usefulness and elucidate the current limitations of AM applications in the medica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dical applications PHARMACEUTICS medical implants medical devices
下载PDF
Secure Method for Software Upgrades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洋 胡春华 +3 位作者 马伯志 郝红伟 李路明 王伟明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517-525,共9页
A non-invasive software upgrade method for permanent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was developed to alleviate patients' suffering due to malfunctions because of software faults,which may cause serious adverse health co... A non-invasive software upgrade method for permanent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was developed to alleviate patients' suffering due to malfunctions because of software faults,which may cause serious adverse health consequences or require enhancements with new software.The programs distributed to the internal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IPG) from the external programmer have been developed so that the upgrade service program in the IPG is simplified with most complex functions executed by the external programmer.A bidirectional protocol including frame defini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e was designed to insure secure upgrades.A neuro-stimulator was used to verify the upgrade solution with no additional elements,to maintain the hardware reliability.This study emphasizes how to insure a secure and stable upgrade process and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for special wireless and life safety-critical applications.Tests on rhesus monkey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for an IPG used for brain stimulation evaluation show that the software upgrade can be implemented stably with good tolerance to the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upgrade secure upgrade NON-INVAS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原文传递
A high-efficiency charge pump in BCD process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3
作者 Jie Zhang Hong Zhang Ruizhi Zhang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82-89,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gh-efficiency charge pump circuit composed of cascaded cross-coupled voltage doublers implemented in an isolated bipolar-CMOS-DMOS(BCD) technolog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Taking advan...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gh-efficiency charge pump circuit composed of cascaded cross-coupled voltage doublers implemented in an isolated bipolar-CMOS-DMOS(BCD) technology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ransistor structures in the isolated BCD process, the leakage currents caused by the parasitic PNP transistors in the cross-coupled PMOS serial switches are eliminated by simply connecting the inside substrate terminal to the isolation terminal of each PMOS transistor. The simple circuit structure leads to small parasitic capacitance in the voltage doubler, which in turn ensures high efficiency of the overall charge pump. The proposed charge pump with 5 cascaded voltage doublers is fabricated in a 0.35-μm isolated BCD process.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 2-V power supply, 1-MHz driving clock frequency and 40-μA current load show that an efficiency of 72.6% is achieved, and the output voltage can be pumped to about 11.5 V at zero load current. The chip area of the charge pump is 1.6 × 0.35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tage doubler charge pump high-efficiency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on animalderived regenera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4
作者 Hongman Wang Chunying Li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SCIE 2016年第1期25-32,共8页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issu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volved in animal-derived regenerative,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ADRIMD)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global trends in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di...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issu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volved in animal-derived regenerative,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ADRIMD)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global trends in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disclosures,the legal status of patent families(i.e.sets of patents filed in various countries to protect a single invention),and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topics such as main assignee and core expertise.Analysis of research trends will enhance and inform the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of researchers,investors,government regulato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as they undertake to develop,deploy,invest in or regulate ADRI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analysis animal-derived medical device tissue engineering regenera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原文传递
A 16-channel high-voltage reconfigurable and flexible-controlled implantable wireless closed-loop system for SCI repair
5
作者 闫寒冰 Zhang Xu +3 位作者 Liu Ming Yuan Fang Wang Sikai Chen Hongda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20年第1期79-84,共6页
An adaptive closed-loop system for spinal cord injury(SCI) repair is designed. It integrates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on 16 pairs of electrodes. Two switches(SAS3 T16/SAS1 T16 X2) fabricated in high-voltage 0.8 μm p... An adaptive closed-loop system for spinal cord injury(SCI) repair is designed. It integrates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on 16 pairs of electrodes. Two switches(SAS3 T16/SAS1 T16 X2) fabricated in high-voltage 0.8 μm process with online re-configurable function are proposed. These two switches are combined with 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 electronics to implement the closed-loop implantable system in compact module. The system includes amplifier for recording neural signals, high-voltage stimula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and flexible implantable electrodes. Two customized switches route any electrode to amplifier or stimulator, and nerve stimulation and signal recording are performed through lead wire-driven channels. The entire system is able to operate at up to 28 V, and is a biocompatible package with a volume of 42 mm×35 mm×8 mm. This system solves sever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implantable devices: low flexibility, negative influence of stimulus artifacts on neural detection and low integration of 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SCI)repai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NFIGURABLE system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下载PDF
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现状调研及临床建议
6
作者 梁蝴蝶 袁宪顺 +3 位作者 崔馨元 李慧华 李雪 庄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目的了解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临床建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依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于2023年2月至3月通过问卷星对从事影像... 目的了解植入性医疗器械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临床建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依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于2023年2月至3月通过问卷星对从事影像护理工作的护士发放电子调查问卷。本研究对可兼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MRI检查临床应用情况、植入物材料、磁场场强、植入时长以及扫描时间的限定条件进行现状调查。数据收集完成后输入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27家医院影像科护士填写有效问卷。对9类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调查显示,75.00%以上的医院检查前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81.01%的医院要求植入可兼容起搏器的临床医师签字,77.85%的医院要求携带说明书。其中人工关节、心脏支架、骨科内固定物行MRI检查的允许或部分允许医院数最多,分别占比为87.22%、86.79%和81.05%。电子人工耳蜗行MRI检查的允许或部分允许医院数最少,占比为31.28%。除输液港外,其他8类植入性医疗器械医院要求扫描磁场≤1.5 T的占比在64.71%~83.15%之间。限制植入时间>3周的占比在63.01%~92.96%之间。限制扫描时间≤15 min的占比为28.32%~39.44%。结论目前国内各医院对9类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及临床适应条件存在不同。建立全国统一性、同质性的临床安全评估及临床应用标准对影像科护士的临床安全筛查和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医疗器械 磁共振成像 调查研究 安全评估 临床建议
下载PDF
可降解心血管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思考
7
作者 许耘 程茂波 赵鹏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208-211,共4页
近年来,新型可降解材料应用于心血管植入物。针对具有不同理化性质和降解特性的心血管植入物,其生物学评价具有特殊的终点。该研究以血管支架和封堵器系列产品为例,综述了可降解心血管植入物生物学评价要点。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医疗器械 心血管植入物 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可靠性标准YY/T1837—2022在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研制中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盛宙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在医疗器械领域,长期缺乏高风险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研制中可应用的可靠性通用技术要求框架,该研究结合YY/T 1837—2022的要求,全面阐释探讨了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在研制各阶段可进行的可靠性工作的要求,为行业内产品可靠性工作提供... 在医疗器械领域,长期缺乏高风险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研制中可应用的可靠性通用技术要求框架,该研究结合YY/T 1837—2022的要求,全面阐释探讨了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产品在研制各阶段可进行的可靠性工作的要求,为行业内产品可靠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可靠性 标准应用
下载PDF
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策略
9
作者 张晓燕 刘雨田 +3 位作者 王学军 朱丹丹 朱永丽 李艳娜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Non-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NAIMDs)临床使用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风险防范措施。方法以“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use safety”为英文检索关键词,以“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 目的探讨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Non-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NAIMDs)临床使用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风险防范措施。方法以“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use safety”为英文检索关键词,以“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为中文检索关键词,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及分析,整理归纳NAIMDs临床使用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筛选得到51篇NAIMDs临床使用安全相关文献,确定了医护人员、患者、植入物、环境及管理是NAIMDs临床使用安全中的5个风险因素。结论NAIMDs临床使用安全的保障工作需要生产厂家、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多方齐心协力,共同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 临床使用安全 患者安全 风险因素 风险防范措施
下载PDF
感应无线供电系统的线圈自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砚玲 蒋旭 +1 位作者 应杨江 谢开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67-4376,共10页
感应无线供电技术是解决植入式医疗器械等移动设备灵活用电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实际应用中发射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难以精确对准,导致系统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下降,给系统的高效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感参数... 感应无线供电技术是解决植入式医疗器械等移动设备灵活用电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实际应用中发射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难以精确对准,导致系统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下降,给系统的高效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感参数辨识的感应无线供电系统线圈自定位方法。该方法无需借助额外的辅助线圈和定位传感器,通过推导互感与线圈位置之间的数学解析式,并结合位置扰动下的互感变化,求解出发射线圈的三维空间坐标,实现感应无线供电系统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自主定位。以S-S拓扑的感应无线供电系统搭建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有效准确定位且定位精度和耦合线圈尺寸(直径)无关,定位精度达到1mm以内,可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无线供电 植入式医疗器械 线圈定位 互感辨识 位置扰动
下载PDF
基于Delphi法的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作者 王维 钱蒨健 +1 位作者 钱文静 陈沅 《上海护理》 2023年第9期31-35,共5页
目的 构建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规范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方法和流程。方法 2022年2-4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理论为框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 目的 构建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规范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方法和流程。方法 2022年2-4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理论为框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护理、院感、医疗器械领域的2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采用优序图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2.0%和91.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9和0.925,变异系数(CV)均<0.25,Kendall’s W值分别为0.354和0.376(均P<0.001),信度值为0.967。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5项三级指标的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有利于临床开展科学、规范、统一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植入性医疗器械 管理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有色金属基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12
作者 欧阳瑞镯 张伟伦 缪煜清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3年第2期16-24,共9页
人类使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利用棉花纤维缝合伤口。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繁多,有色金属基材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近些年来,有色金属基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光热转换性等特点... 人类使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利用棉花纤维缝合伤口。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繁多,有色金属基材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近些年来,有色金属基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光热转换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在推进患者护理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归纳了有色金属基材料在介入类耗材、癌症治疗、精确诊断及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钛、镁、钽、金、铋、铜、铂等一些元素及其合金的应用形式,总结了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特点与当前的研究重心。最后展望了有色金属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未来发展的几个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基 生物医用材料 植入医疗器械 癌症诊疗
下载PDF
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之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涛 邓春山 李骁健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3期304-308,316,共6页
植入式脑机接口(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iBCI)通过植入大脑内的神经电极实现脑和计算机/机器的直接通信。它作为一种极具功能扩展性的神经科学研究技术,正在快速向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转化。该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神经植入医... 植入式脑机接口(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iBCI)通过植入大脑内的神经电极实现脑和计算机/机器的直接通信。它作为一种极具功能扩展性的神经科学研究技术,正在快速向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转化。该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神经植入医疗技术的器械产品化历史,提出了植入式脑机接口向医疗器械转化的方式和路径,阐述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把植入式脑机接口作为突破性医疗器械推动的相关政策,并简单介绍和比较了目前正在申请临床试验的几款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方案。由于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复杂,以及没有类似的临床医疗器械先例,医械监管部门和产学研医用各方的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推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医疗器械产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脑机接口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政策和指南
下载PDF
携带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患者对医源性干扰的预防处理和临床结局
14
作者 王玉玲 夏驭龙 +6 位作者 金汉 陈尔冬 贺鹏康 蒋捷 盛琴慧 褚松筠 周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携带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患者对医源性干扰的预防处理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MRI、外科手术以及放射治疗的CIED患者219例。调查具有潜在干扰的医疗操作... 目的:探讨携带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患者对医源性干扰的预防处理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MRI、外科手术以及放射治疗的CIED患者219例。调查具有潜在干扰的医疗操作前后的处置与最近欧洲心律学会发表的关于预防和管理CIED患者医疗程序引起干扰的共识建议的依从度,并分析与CIED相关终点事件和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CIED相关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导线功能异常需更换,起搏失夺获或误治疗;次要终点事件包括阈值、感知和电极阻抗改变达到预设值;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包括院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平均年龄(74.4±11.2)岁,男性137例(62.6%)。医疗操作类型包括MRI检查84例(38.4%)、外科手术127例(58.0%)、放射治疗8例(3.6%)。总体操作前CIED评估、准备和操作后管理与最新国际共识规范处理的依从度分别为44.7%、95.9%和95.9%。CIED相关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0.9%,CIED相关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达17.8%,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史(OR=6.4,95%CI:2.0~20.2,P=0.002)、进行外科手术(OR=84.5,95%CI:5.2~1367.1,P=0.002)以及发生CIED相关终点事件(OR=19.1,95%CI:1.7~215.7,P=0.020)均是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的医疗操作前评估和准备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保护因素(OR=0.1,95%CI:0.1~0.4,P<0.001)。结论:医源性干扰影响CIED功能,本研究医疗操作前后的处理较最新国际共识规范处理存在差距。规范的操作前评估和准备有助于确保CIED安全有效运作,改善患者心血管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 医源性干扰 医疗操作 心血管终点事件
下载PDF
一种有效抑制可植入无线能量传输中EMI的方法
15
作者 柴东林 吉彦平 +2 位作者 李嘉伟 王文思 师瑞峰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20期69-75,共7页
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尤其是脑机接口火爆一时,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凭借在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距离上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磁耦合将发射侧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磁场,其中产... 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尤其是脑机接口火爆一时,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凭借在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距离上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磁耦合将发射侧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磁场,其中产生的电磁辐射EMI问题将无法满足YY9706.102.2021等相关医用电磁兼容的标准。为此,文中通过对频率为13.56 MHz下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和抑制EMI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研究,深入阐述植入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中EMI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扩频技术,显著抑制EMI的增益。其次,对抑制基频高次谐波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深入讨论如何使用小体积的共模电感替代大体积磁环来抑制EMI。文中创新性地将扩频技术和谐波抑制配合使用解决无线能量传输中的EMI问题,且不影响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电磁干扰(EMI) 植入式医疗器械 磁谐振 磁耦合 电能转换 谐波抑制
下载PDF
植入式医疗器件通信与充电场景的电磁辐射安全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迪威 陈志英 +1 位作者 唐丹枫 张莹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8,共16页
植入式医疗器件常采用无线方式与外界通信或进行电源补给,一方面,它的存在将改变体外辐射源在人体组织内的电磁场分布,从而可能加剧电磁辐射水平;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辐射源,将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电磁辐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比吸收率... 植入式医疗器件常采用无线方式与外界通信或进行电源补给,一方面,它的存在将改变体外辐射源在人体组织内的电磁场分布,从而可能加剧电磁辐射水平;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辐射源,将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电磁辐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比吸收率来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大小,并以此制定了电磁辐射的安全限值。本文就植入式医疗器件通信与充电场景的电磁辐射安全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电磁辐射比吸收率研究的电磁场计量学方法、相关模型和影响因素等。最后,对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分析影响比吸收率的重要因素,为含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人体组织电磁辐射比吸收率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植入式医疗器件的最优工作频率、功率限值等参数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植入式医疗器件 比吸收率 安全性
下载PDF
植入式医疗设备暴露于低频磁场的安全性仿真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殿元 邹方竹 赵竞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介绍了人体暴露在低频磁场中可能产生的几种健康效应以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人体内感生效应的限值。建立了由无线充电系统和人体模型组成的数值模型,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暴露于低频磁场中佩戴植入式医疗设... 介绍了人体暴露在低频磁场中可能产生的几种健康效应以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人体内感生效应的限值。建立了由无线充电系统和人体模型组成的数值模型,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暴露于低频磁场中佩戴植入式医疗设备的人体模型进行了电磁辐射的安全性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低频磁场对金属植入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均在ICNIRP限值以内。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佩戴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患者暴露于低频磁场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磁场暴露 植入式医疗设备 无线功率传输 电磁辐射
下载PDF
生物材料为植入性医疗器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8
作者 邵蕊娜 《塑料助剂》 CAS 2023年第2期62-64,74,共4页
生物材料类型丰富,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常用的植入性生物材料包括聚氨酯弹性体、硅橡胶、聚四氟乙烯等,这些材料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具备环保性能,为植入性医疗器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物材料未来发展中... 生物材料类型丰富,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常用的植入性生物材料包括聚氨酯弹性体、硅橡胶、聚四氟乙烯等,这些材料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具备环保性能,为植入性医疗器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物材料未来发展中,应当进一步提升对生物材料的监督管理水平,加大生物材料科研创新力度,形成完整的产业集权,以充分发挥生物材料在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植入体 医疗器械
下载PDF
镍钛合金材料体内植入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戴政宁 王蕊 +3 位作者 管博 李华 毛永建 贺学英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2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材料体内植入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植入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植入组皮下植入镍钛合金材料,对照组剪开皮肤后直接缝合。术后第14、21天两组各取5只小鼠测量体质量、脏器质量并计算...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材料体内植入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植入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植入组皮下植入镍钛合金材料,对照组剪开皮肤后直接缝合。术后第14、21天两组各取5只小鼠测量体质量、脏器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和IgG,采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结果植入组术后第14天的脾脏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A水平升高,术后第21天恢复正常;两组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未观察到镍钛合金材料体内植入对小鼠免疫功能产生不可逆影响,但需予关注部分免疫学参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医疗器械 植入 免疫反应
下载PDF
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远林 李涵 陈海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设计一种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采用条形码技术录入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和信息监管。结果:系统以其产品编码化、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监管全程化和信... 目的:设计一种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采用条形码技术录入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和信息监管。结果:系统以其产品编码化、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监管全程化和信息透明化的特点,建立了可追溯的长效监管机制。结论:该系统的应用确保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溯性,不仅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而且为患者提供了更佳的服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医疗器械 数据库 医疗器械追溯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