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farmers’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ffects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WANG Jiayue XIN Liangjie WANG Yahu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378-400,共23页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China,we built logit models using the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2013 dataset,which includes 18,948 household samples over 15 pro...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China,we built logit models using the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2013 dataset,which includes 18,948 household samples over 15 provinces,126 cities and 234 counties of China in 2013.We use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laborers and non-agricultural fixed operating assets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the households’dependence on agriculture,the degree of the households’laborers committed to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farmers to transfer out their land,and an increase in non-agricultural income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assets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decision to transfer land,followed by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Per unit increase in the non-agricultural income ratio has a stronger effect on the transfer-out decision than it does on the transfer-in decision,which is a 0.09 increase of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fer-out the land and a 0.07 decrease of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fer-in the land.In term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when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n the land transfer-out decision,the impacts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labor force are the greatest in the Central region.The impact of non-agricultural assets is the greatest in the Eastern region.For the Eastern region,the decision to transfer out land is mainly affected by non-agricultural assets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and the decision to transfer in land is mainly affected by non-agricultural assets.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e decision to transfer out land is mainly affected by non-agricultural assets,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in that order.The decision to transfer in land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The decision to transfer in land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non-agricultural assets,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nd non-agricultural income,in that order.We note that non-agricultural assets have a prominent impact on land transfer,which shows that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and transfer decision-making.Vocational training for rural labor forces may be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stabl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simultaneously facilitate rural land circulation,especiall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s’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rural land circulation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China CHIP2013 dataset
原文传递
宗族文化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2
作者 杨志海 陈芝芝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8,共17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宗族文化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宗族文化强度越大和宗族多样性越高都显著不利于农村女性参与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宗族文化对未婚女性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宗族文化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宗族文化强度越大和宗族多样性越高都显著不利于农村女性参与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宗族文化对未婚女性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对已婚女性非农就业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生育阶段女性的影响显著强于非生育阶段女性。此外,宗族文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南方地区的宗族文化显著降低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概率,而北方地区的宗族文化无显著影响。在作用机制方面,证明了宗族文化通过影响生育行为、教育投资以及家庭分工进而制约农村女性参与非农就业。还进一步探究了宗族文化是否影响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地点。结果显示,宗族文化虽然不利于农村女性非农就业,但对于已实现非农就业的女性而言,宗族文化有利于其跨县就业和跨省就业。促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文化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宗族文化 非农就业 家庭分工模式
下载PDF
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齐河县的调查
3
作者 李祺 匡延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241-244,266,共5页
农村妇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角色。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建立一个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政策扶持、社会环境4个方面对当地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身... 农村妇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角色。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建立一个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政策扶持、社会环境4个方面对当地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老幼病残数量、政策了解度、技能培训以及期望薪资对当地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提升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提出提高农村妇女的教育文化水平、缓解农村妇女家庭照料压力、加强农村妇女就业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妇女技能培训意见、建立劳动基准账户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新业态 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4
作者 郭江月 成喜玲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女性非农自雇和非农受雇的概率;第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女性非农自雇和非农受雇的概率;第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仅能够促进农村女性的非农受雇,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对农村女性的非农自雇和非农受雇均有促进作用;第三,互联网使用对中东部地区农村女性的非农自雇促进作用更突出,对西部地区农村女性的非农受雇促进作用更大;同时相较于农村高学历女性,农村低学历女性更能在使用互联网中获益。基于此,提出了政府应完善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女性互联网使用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女性就业机会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互联网使用 非农自雇 非农受雇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挤入”抑或“挤出”:互联网使用、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5
作者 黄燕 梁丽霞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5期14-27,共14页
我国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呈现出较大的性别鸿沟,有序推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究互联网使用、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 我国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呈现出较大的性别鸿沟,有序推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究互联网使用、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参与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其中,信息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能够促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参与;且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挤入”作用越明显。(2)现代化的性别角色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亦呈现出显著的“挤入”效应,在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女性非农就业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于互联网使用频率,性别角色观念在信息型互联网使用对非农就业的“挤入”效应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村女性 非农就业 性别角色观念
下载PD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RuralUrban Migration──A Report on an Inquiry Conducted Among Rural Women Employed in the Service,Retail and Other Trades in Beijing
6
作者 冯小双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7年第4期52-65,194,共15页
关键词 A Report on an Inquiry Conducted Among rural women employed in the Service Retail and Other Trades in Beij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原文传递
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和就业对策研究-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茂英 郭正模 +1 位作者 高九云 袁建设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4期37-42,共6页
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女性在劳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就业弱势地位十分明显,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是社会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个区(市、县)2000份调查问卷表的分析,结合座谈和实地调查感悟,对成都市在城乡综合配套... 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女性在劳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就业弱势地位十分明显,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是社会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个区(市、县)2000份调查问卷表的分析,结合座谈和实地调查感悟,对成都市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农村妇女的就业现状、就业障碍和就业意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都市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三大政策、制度和工作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就业现状 就业意愿 就业政策制度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被引量:38
8
作者 冯淑华 沙润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重构了农村妇女与乡村资源的关系,在权利与责任上出现了社会性别再分配,农村妇女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 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重构了农村妇女与乡村资源的关系,在权利与责任上出现了社会性别再分配,农村妇女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劳动分工结构的变化,为农村妇女创造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增强了她们的独立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妇女就业 农村妇女发展
下载PDF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 被引量:17
9
作者 邱红 许鸣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妇女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无论是转移规模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都低于男性。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农村妇女的就业状况,分析不平等及性别歧视是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妇女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无论是转移规模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都低于男性。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农村妇女的就业状况,分析不平等及性别歧视是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建议政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男女两性平等,从而促进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的顺利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农村妇女 就业 非农产业
下载PDF
农村已婚女性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越 姚顺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利用全国7省区2 118个农村已婚女性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集群效应下的二元Logit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内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家庭中孩子个数和配偶工作地点进行了分类探讨。研究发现... 利用全国7省区2 118个农村已婚女性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集群效应下的二元Logit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内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家庭中孩子个数和配偶工作地点进行了分类探讨。研究发现:个人资本变量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非农劳动依旧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育阶段的孩子个数对已婚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和就业地点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于抚养阶段的孩子仍是女性放弃非农就业的重要原因;配偶工作地点与已婚女性工作地点的选择具有高度匹配性。最后从促进已婚女性非农就业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已婚女性 非农就业
下载PDF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状况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东平 彭建强 闫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874-13877,共4页
利用官方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总体现状,并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分析指出,农村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中老年妇女大量滞留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社会化服务... 利用官方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总体现状,并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分析指出,农村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中老年妇女大量滞留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①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②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国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 就业 转移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妇女生计发展的要素测度及政策支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健 吴惠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7,共9页
农村妇女生计发展所面临的阻力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全国12个连片特困地区2282名农村妇女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妇女生计发展的政策需求意愿,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农村妇女生计发展所面临的阻力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全国12个连片特困地区2282名农村妇女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妇女生计发展的政策需求意愿,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妇女所需要的政策支持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小额贷款项目、提供创业与就业信息、提供实用技术培训,而影响政策需求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此,相关政策优化需要将性别意识纳入扶贫决策主流,并加强对农村妇女生计发展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同时要给予农村女性老人的特殊帮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生计资本 技术培训 就业信息 小额信贷
下载PDF
子女处于不同受教育阶段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叙 夏显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7,共10页
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开展的2015年陕西省681份入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地区特征4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子女处于不同受教育阶段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影... 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开展的2015年陕西省681份入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地区特征4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子女处于不同受教育阶段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处于不同受教育阶段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影响不同,当子女处于幼儿、学前班(幼儿园)、小学阶段时,会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产生阻碍作用;当子女进入中学阶段后,会对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产生正向影响。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子女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个阶段,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概率增加6.11%。基于以上发现,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保障水平、引入弹性工作制、实施就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农村已婚女性职业技能培训等角度,提出提高农村家庭收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处于不同受教育阶段 农村已婚女性 非农就业 影响程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转包 被引量:8
14
作者 商春荣 王曾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0,共9页
本文基于广东、江苏两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农户家庭土地转包。研究发现,农民工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男工女也工"的劳动力迁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滞后的局面。家庭中男性成员的非农就业并不必然导... 本文基于广东、江苏两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农户家庭土地转包。研究发现,农民工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男工女也工"的劳动力迁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滞后的局面。家庭中男性成员的非农就业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发生土地转出,农户土地转出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提高而上升。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男工女耕"家庭分工演变为"男工女工、老人耕种"的代际分工,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是农户兼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年老无力、缺乏劳动力将成为农户土地转出的重要原因。兼业经营农户、农业女性化程度将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促进女性的非农就业将进一步促进农户的分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村已婚女性 非农就业 土地转包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顺平县农村妇女就业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园 朱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223-226,共4页
以河北省顺平县的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制约顺平县农村妇女就业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模型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经验及就... 以河北省顺平县的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制约顺平县农村妇女就业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模型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经验及就业培训等是制约顺平县的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因素;年龄、婚姻状况与农村妇女就业呈负相关,教育程度、就业经验及就业培训与农村妇女就业呈正相关;由其制约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对策建议:①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②注重优生优育政策的提倡;③大力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自身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妇女 就业 影响因素 顺平县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理论逻辑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齐文浩 齐秀琳 马维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数字经济兴起的双重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关键。一是对囿于家庭因素而在择业中受时空约束极其严重的农村女性而言,互联网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而且增加了非农工作的自主性,因... 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数字经济兴起的双重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关键。一是对囿于家庭因素而在择业中受时空约束极其严重的农村女性而言,互联网不仅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而且增加了非农工作的自主性,因此有效促进了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二是从就业形式来看,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女性在非农就业时被他人雇佣的概率,但对其创业行为没有影响;三是在促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场景中,互联网同时提高了不同技能群体非农就业的概率,因此并不是一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有鉴于此,为提高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水平,需要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网络使用能力,提供更多的有助于农村女性实现非农就业的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赋能 农村女性 非农就业
下载PDF
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幼儿照料对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姮 董晓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8,共9页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非农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然而,男性和女性对非农经济活动的参与机会存在不平等。考察了农村女性的家庭幼儿照料责任对此所产生的影响。在农村贫困地区,缺乏稳定可靠的幼儿看护机构是...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非农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然而,男性和女性对非农经济活动的参与机会存在不平等。考察了农村女性的家庭幼儿照料责任对此所产生的影响。在农村贫困地区,缺乏稳定可靠的幼儿看护机构是母亲非农就业的主要障碍。2001年四个国定贫困县592户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拥有6岁以下幼儿使女性农业生产的参与率增加1.94个百分点,而非农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的参与率分别下降1.22和0.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非农就业 幼儿照料 中国农村
下载PDF
农村已婚女性的流动与留守 被引量:8
18
作者 苑会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2,19,共6页
通过关注农村已婚女性是否存在"转移滞后"现象和流动与留守的已婚女性就业状况,发现在有成员流动的农村家庭中,总体上并不存在已婚女性流动滞后现象;从就业状况来看,绝大部分留守女性从事农业,而流动女性约2/3参与城市的劳动... 通过关注农村已婚女性是否存在"转移滞后"现象和流动与留守的已婚女性就业状况,发现在有成员流动的农村家庭中,总体上并不存在已婚女性流动滞后现象;从就业状况来看,绝大部分留守女性从事农业,而流动女性约2/3参与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且收入可观;当地的非正式制度和支持外出的社会网络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已婚女性 流动 留守 就业状况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小星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5-20,共6页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的相对变化作纵向考察与分析,旨在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寻求良策。研究发现,转型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就业领域扩大,职业...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的相对变化作纵向考察与分析,旨在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寻求良策。研究发现,转型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就业领域扩大,职业结构优化,这一变化形成了女性群体不同方向的社会流动,一部分城乡女性实现了向上的职业流动,而另一部分则因就业难等被边缘化。同时,转型期的就业困难对20~44岁城镇女性的影响更严重,农村女性的发展机会明显不足。据此,在促进公平就业中,社会不仅应关注女大学生就业,还应充分注意生育期女性和子女年幼女性的就业以及农村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就业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农村女性
下载PDF
就业与培训: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村妇女——基于上海浦东、浙江温州、四川广元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楼培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5,共9页
城市化意味着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变以及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农民大量、集中地从农业转移出来,给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失地农妇"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遭遇更大的就业困境。虽然... 城市化意味着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变以及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农民大量、集中地从农业转移出来,给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失地农妇"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遭遇更大的就业困境。虽然在土地征用和补偿安置的政策安排及政策执行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歧视,但是,与男性农民相比,农村妇女在接受教育与技能培训方面更处于弱势,也正是因此,她们求职的成功率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也比较弱,自主创业比例很低,在征地后她们的就业更加困难。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为她们提供接受再教育与培训机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妇 就业 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