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亚热带浅水湖群藻类浊度与非藻类浊度的变异规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海军 王洪铸 +1 位作者 潘保柱 梁小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419,共6页
浊度的上升是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沉水植物消失、由草向藻发生稳态转换的根本原因。研究利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群区域数据对藻类浊度(Turb _(Alg))和非藻类浊度(Turb _(NonAlg))及其对总浊度(Turb _(Tot))的贡献率(Turb _(Alg)%,Turb _(No... 浊度的上升是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沉水植物消失、由草向藻发生稳态转换的根本原因。研究利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群区域数据对藻类浊度(Turb _(Alg))和非藻类浊度(Turb _(NonAlg))及其对总浊度(Turb _(Tot))的贡献率(Turb _(Alg)%,Turb _(NonAlg)%)进行了推算。结果显示,在该区域非藻类浊度绝对值及其贡献率均普遍高于藻类浊度;Turb _(Alg)主要受限于总磷(TP),而Turb _(NonAlg)受水深(ZM)、TP和沉水植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Turb _(Alg)和Turb _(NonAlg)呈现出随着TP浓度的升高而持续上升的趋势,表明尽管稳态转换存在特定的阈值,但整个富营养化过程中均需加强对营养物浓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转换 藻类浊度 非藻类浊度 湖盆形态 富营养化 长江浅水湖群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区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桂芬 曹文熙 +1 位作者 许大志 杨顶田 《海洋技术》 2007年第1期45-49,53,共6页
在2003年10月广东沿岸航次和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水体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NAP(λ))的变化。结果显示,沿岸水体的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斜率(SNAP)平均值为0.010 3nm-1(标准偏差=0.000 7 nm-1),随叶... 在2003年10月广东沿岸航次和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水体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NAP(λ))的变化。结果显示,沿岸水体的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斜率(SNAP)平均值为0.010 3nm-1(标准偏差=0.000 7 nm-1),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南海北部开阔海域水体SNAP的平均值为0.009 0 nm-1(标准偏差=0.001 3 nm-1);沿岸水体受陆源性输入的影响较大,表层水体aNAP(440)随盐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总悬浮颗粒物(SP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aNAP(440)/SPM平均为0.045 m2.g-1;南海北部开阔海域水体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明显偏小,表层水体的aNAP(440)与盐度存在较弱的线性相关,与SPM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aNAP(440)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幂指数关系,表明外海水体浮游植物的降解是非藻类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 光谱斜率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南海北部
下载PDF
The proportions and variations of the light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major ocean color compon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3
3
作者 LEI Hui PAN Delu +4 位作者 BAI Yan TAO Bangyi SUN Jun ZHANG Lin ZHANG Xu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5-61,共17页
The East China Sea (ECS), one of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seas, has dynamic hydrology and complex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ocean color remote-sensing retrieval difficult. The distributions and proportions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one of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seas, has dynamic hydrology and complex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ocean color remote-sensing retrieval difficult. The distributions and proportions of the light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major ocean color components based on two large-scale investigations in the ECS are presented, showing these features in typical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CDOM, aNAp and aphy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non-algal particle, and pigment of phytoplankton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coast to the outer shelf. According to the aeDOM distribution at 440 nm, the Changjiang River plume shows an abnormal southeastward transport. An extremely high aNaP value patch at 440 nm is present in the middle coast. The chlorophyll-a-specific phytoplankton pigment absorption (a^hy) is much high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which may cause serious underestimated results when applying the averaged aphy into remote-sensing algorithms for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retrieval. The importance of phytoplankton size was evident in outer shelf waters. The absorption of aCDOM (440) is a dominant component accounting for over half of the total seawater absorption in summer. The aNAP(440) accounts for 64% of the absorption of the ECS coastal area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coefficient East China Sea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non-algal particle
下载PDF
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丹彤 张静 +4 位作者 陈国栋 邢殿楼 余根英 宁凯 吴振海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为了研究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给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注射了2.3 mg/尾裙带菜凝集素,并于注射后第24、48、72、96、120 h抽血取样,测定对虾体内8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本对虾血清中的... 为了研究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给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注射了2.3 mg/尾裙带菜凝集素,并于注射后第24、48、72、96、120 h抽血取样,测定对虾体内8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本对虾血清中的凝集活性、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凝集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在24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8倍、64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48 h时最大,是对照组的2.6倍;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在72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2.6倍、4.2倍;抗菌活性在24、72-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24 h时最大,是对照组的1.3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在24-72 h、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72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1.2倍、1.4倍。研究表明,注射裙带菜凝集素后可以明显提高日本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凝集素 日本对虾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下载PDF
养分资源脉冲供给对几种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0-2296,共7页
以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5种微藻为研究对象,通过稳态条件下单一培养的方式获取各微藻在氮素或磷素缺乏条件下对应的生长特征参数和R*值,同时将5种微藻在养分资源脉冲供给的方式下进行混合培养,进而检测养分资源脉冲供给对几种微藻种间竞... 以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5种微藻为研究对象,通过稳态条件下单一培养的方式获取各微藻在氮素或磷素缺乏条件下对应的生长特征参数和R*值,同时将5种微藻在养分资源脉冲供给的方式下进行混合培养,进而检测养分资源脉冲供给对几种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作用,并与基于稳态条件下所预测的微藻种间竞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稳态条件下具有最小R*值的纤细角星鼓藻在与其它微藻的种间竞争过程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而其余4种微藻在混合培养状态下的相对比重亦与其稳态条件下的R*值紧密相关。然而,资源脉冲供给条件下的竞争优势种纤细角星鼓藻能与其它种群数量较小的微藻共存。此外,在氮素和磷素的不同供给比例情况下,对应微藻群落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实验养分资源脉冲作用下多种微藻的共存现象与自然水体中的观测现象相一致,显示了资源脉冲可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脉冲 非稳态条件 资源竞争理论 R* 藻类群落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藻类浊度与非藻类浊度的变异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马雨 李艳 +2 位作者 卞世俊 崔永德 王海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9-616,共8页
为探究大型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对浊度的影响,对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有草区和无草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调查,将浊度分为藻类浊度(Turb_(Alg))和非藻类浊度(Turb_(NonAlg)),分析其变异规律及其对总浊度(Turb_(Tot))贡献率的差异。结... 为探究大型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对浊度的影响,对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有草区和无草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调查,将浊度分为藻类浊度(Turb_(Alg))和非藻类浊度(Turb_(NonAlg)),分析其变异规律及其对总浊度(Turb_(Tot))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太湖水体中Turb_(NonAlg)(年均值为2.45/m)为主要的浊度组分,占总浊度(2.88/m)的83%,春季时高达89%;(2)有草区Turb_(NonAlg)(2.52/m)和无草区的(2.37/m)差异不显著(P>0.05);(3)在相同TP范围内,有草区Turb_(Alg)(0.21/m)和无草区的(0.32/m)无明显差异(P>0.05),在夏季时甚至略高于后者。研究表明,在大型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对水体浊度的抑制效果有限,对非藻类浊度和藻类浊度均未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因此,在相同营养条件下,大型浅水湖泊更易发生稳态转换,且发生转换后恢复原始状态的难度也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浅水湖泊 太湖 沉水植物 藻类浊度 非藻类浊度
下载PDF
暴雨事件对千岛湖CDOM及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石亮亮 毛志华 +1 位作者 刘明亮 张艺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8-374,共17页
为了研究暴雨事件对千岛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和颗粒物吸收光谱的影响,利用2016年暴雨前(3月1-6日)和暴雨后(4月6-11日)采集的水样,对暴雨前、后千岛湖水体CDOM、浮游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暴雨事件对其造... 为了研究暴雨事件对千岛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和颗粒物吸收光谱的影响,利用2016年暴雨前(3月1-6日)和暴雨后(4月6-11日)采集的水样,对暴雨前、后千岛湖水体CDOM、浮游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暴雨事件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千岛湖作为典型的深水型内陆湖泊,其CDOM、浮游藻类颗粒物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强度较太湖等浅水型湖泊弱.暴雨前,CDOM光谱吸收系数aCDOM(λ)值在0~0.6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CDOM的均值为0.0158±0.00145 nm-1.暴雨前浮游藻类光谱吸收在总颗粒物中占主导,aph(λ)在0~0.35m-1范围内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aNAP(λ)在0~0.15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NAP均值为5.62±0.57μm-1;暴雨后CDOM光谱吸收系数aCDOM(λ)值在0~1.6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CDOM的均值为0.0157±0.00101 nm-1.暴雨后浮游藻类光谱吸收系数aph(λ)在0~2.5 m-1范围内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光谱吸收在部分区域已占据主导地位,aNAP(λ)在0~0.8 m-1范围内变化,其光谱拟合系数SNAP均值为5.72±0.68μm-1.由CDOM吸收特征值相对分子质量M值得出,暴雨前、后千岛湖不同区域CDOM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且暴雨前M值分布较均匀,暴雨后M值呈现从新安江向缓冲区、东南区递增的趋势,这说明西北区随暴雨输入的腐殖酸增加了CDOM的相对分子质量.暴雨对SNAP值影响较大的区域为西北区、西南区、东北区,对西南区影响最小.本研究为使用光学手段深入探讨暴雨事件对千岛湖水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暴雨事件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浮游藻类颗粒物 非藻类颗粒物 吸收光谱
下载PDF
藻类生物质非等比混燃NO_x排放及N转化特性
8
作者 孙进 赵兵涛 苏亚欣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3-1018,共6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非等质量配比的藻类生物质混合燃烧后NO_x排放及N转化特性,将条浒苔、马尾藻和小球藻以不同质量配比混合,并在一维管式炉中燃烧。结果表明:与藻类生物质单独燃烧后NO_x的排放特性不同,在600~800℃下藻类生物质非等质量...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非等质量配比的藻类生物质混合燃烧后NO_x排放及N转化特性,将条浒苔、马尾藻和小球藻以不同质量配比混合,并在一维管式炉中燃烧。结果表明:与藻类生物质单独燃烧后NO_x的排放特性不同,在600~800℃下藻类生物质非等质量配比混合燃烧后NO_x质量浓度均呈单峰分布,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峰值逐渐增大;由于3种藻类生物质之间具有耦合作用,导致NO_x的转化率和NO_x单位排放量均降低;在600~800℃下,3种藻类生物质质量配比为50%∶25%∶25%、25%∶50%∶25%和25%∶25%∶50%时,NO_x削减率分别为22.1%~53.7%、22.6%~45.8%和21.1%~48.6%,且NO_x削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生物质 非等比混合 燃烧 NO_X排放 N转化
下载PDF
罗非鱼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于永霞 罗国芝 +4 位作者 刘文畅 谭洪新 张南南 黎爽 付贤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5,92,共7页
为建立高效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设置藻菌共处型(实验组)和全菌型(对照组)生物絮团系统。实验组提供光照度为(9 056.67±89.63)lx,昼夜节律为12L∶12D,对照组无光照。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114 d,对比生物絮团... 为建立高效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设置藻菌共处型(实验组)和全菌型(对照组)生物絮团系统。实验组提供光照度为(9 056.67±89.63)lx,昼夜节律为12L∶12D,对照组无光照。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114 d,对比生物絮团系统的水质、鱼体生长和非特异免疫酶活性。结果发现:实验组叶绿素a(Chl a)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氨氮和NO-2-N浓度均在罗非鱼可以耐受的范围;NO-3-N前期低于对照组,后期高于对照组;磷酸盐低于对照组,总悬浮固体颗粒物(TSS)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罗非鱼的成活率、饵料系数、末均质量、终末密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有利于控制NO-3-N和PO 3-4-P,减少饲料成本,适合罗非鱼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 水质 生长性能 非特异免疫
下载PDF
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比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参数化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德勇 李云梅 +4 位作者 王桥 吕恒 乐成峰 黄昌春 施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0-1829,共10页
通过对太湖水体的野外采样,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系数(aph(λ))和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NAP(λ)),进而推算比吸收系数.同时,对浮游植物色素和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太湖水体的野外采样,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系数(aph(λ))和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NAP(λ)),进而推算比吸收系数.同时,对浮游植物色素和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系数(ap*h)在蓝光44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268m2·mg-1,在红光670nm的变化范围为0.004~0.098m·2mg-1;;通过K-Mean算法将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分成3种具有不同光谱特征的类型,类别1、2和3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1.0%、12.2%和26.8%,表明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是以类别1为主;;色素包裹效应因子Qa*(675)在Chla浓度<50mg·m-3时,随Chla浓度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在Chla浓度>50mg·m-3时,其减小的趋势趋于缓慢,Qa*(675)与Chla浓度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aN*AP)在蓝光440nm处的变化范围为0.012×10-3~0.143×10-3m2·mg-1,利用此处的比吸收系数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比吸收光谱的参数化模型,光谱曲线斜率S的变化范围为0.0049~0.0133nm-1,平均值为(0.0091±0.0029)nm-1.同时,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与其浓度的指数函数模型,R2达到0.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吸收系数 浮游植物色素 非色素颗粒物 太湖
原文传递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面源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家君 马莉 +2 位作者 李海翔 林华 姜彬慧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104,共6页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96%的村庄未建设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以模拟农村面源生活污水(简称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藻类塘小试装置对污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96%的村庄未建设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以模拟农村面源生活污水(简称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藻类塘小试装置对污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机理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藻类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藻类塘脱氮除磷的最佳条件为全曝气、温度为24~35℃、光照强度为4 000 Lux、p H为7.5,藻类浓度为8×105个/m L,此时藻类塘对污水中NH+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TP去除率达60%以上,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水 高效藻类塘 氨氮
原文传递
神农架地区大型水库库湾夏季藻类-营养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王岚 袁沅 蔡庆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80-1487,共8页
对大神农架地区大型水库库湾-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藻类的营养吸收生长构建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并可模拟藻类生物量峰值。通过改变初始磷浓度,系统均可达到两种藻消亡的平衡态,且模型可在一定... 对大神农架地区大型水库库湾-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藻类的营养吸收生长构建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并可模拟藻类生物量峰值。通过改变初始磷浓度,系统均可达到两种藻消亡的平衡态,且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不同营养水平水体中水华暴发的可能性和强度。展示了动力学系统内部的变化可在一定范围内反映真实世界,通过系统内参数的调节,系统可达到或远离平衡态,以朝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水华 营养吸收 非线性动力系统 平衡态 香溪河库湾 三峡水库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ng the coagulation of non-proteinaceous algal organic matter: Optimizing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moval mechanisms 被引量:1
13
作者 Jana Naceradska Katerina Novotna +2 位作者 Lenka Cermakova Tomas Cajthaml Martin Pivokonsk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25-34,共10页
The removal of algal organic matter(AOM)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the 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worldwide.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coagulation of non-proteinaceous AOM(AOM after protein separation), which has be... The removal of algal organic matter(AOM)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the 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worldwide.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coagulation of non-proteinaceous AOM(AOM after protein separation), which has been minimally explored compared with proteinaceous fractions. Jar tests with either aluminum sulphate(alum) or 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l) were performed at doses of 0.2–3.0 mg Al per 1 mg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the p H range 3.0–10.5. Additionally, non-proteinaceous matter was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charge, molecular weight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 to assess the treatability of its different frac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up to 25% of non-proteinaceous AOM can be removed by coagulation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optimal coagulation p H(6.6–8.0 for alum and 7.5–9.0 for PACl) and low surface charge of the removed fra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prevailing coagulation mechanism was adsorption of non-proteinaceous matter onto aluminum hydroxide precipitates. The lowest residual Al concentrations were achieved in very narrow p H ranges,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PACl. High-molecular weight saccharidelike organics were amenable to coagulation compared to low-molecular weight(< 3 k Da)substances. Their high content in non-proteinaceous matter(about 67%) was the reason for its low removal. Comparison with our previous studies implies that proteinaceous and nonproteinaceous matter is coagula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due to the employment of diverse coagulation mechanism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removal of low-molecular weight AOM, reluctant to coagulate, with other treatment processes to minimize its detrimental effect on water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L organic MATTER CHLORELLA VULGARIS Coagulation Flocculation Non-proteinaceous MATTER Water treat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