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治理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主体协同整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萍 凌茗 宋婧馨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整合面临资源异构、数量庞大、保存分散的问题。以多元治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参与主体协同整合模式,解决主体分散割裂问题。对参与多元治理的主体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了政府部门主导模式、文化机构主导模式、社会...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整合面临资源异构、数量庞大、保存分散的问题。以多元治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参与主体协同整合模式,解决主体分散割裂问题。对参与多元治理的主体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了政府部门主导模式、文化机构主导模式、社会组织主导模式、社会公众参与模式四种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主体整合模式,在深入分析和比较四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后,构建了动态性、场景化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整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档案 多元治理 主体协同整合模式
下载PDF
边疆自觉、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中国观
2
作者 刘大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主动与被动的迁徙与流动中,地理、政治、社会与价值观念得以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包容不同类型的文化于国家一体的内部,兼顾共同性与特殊性,促成了新中国多民族共同主体的再造。这个主体再造的过程,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意志体现与文化表达的当代属性。少数民族文学从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新体系与格局的建构,成为总体性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美学风格。在经由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后学”思潮的洗礼之后,如今需要重申社会主义早期文化实践的遗产,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文学 主体 共同体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
3
作者 吴本健 张迪展 张鹏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5,共11页
基于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本文实证分析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通过提升经济地位... 基于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本文实证分析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感知、增强社会阶层认同、强化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进而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在民族地区年龄越小的居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推广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交往交流交融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域下提升少数民族居民的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冯嘉华 刘华强 +1 位作者 陈世海 徐向峰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3期41-48,56,共9页
提高少数民族幸福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也是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升少数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少数民族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行... 提高少数民族幸福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也是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升少数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举措。本研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少数民族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居民幸福感受人口学特征、经济社会生活状况与个人社会资本的显著影响。根据回归结果,增进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应着眼于营造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与培育多元社会组织,完善民族地区社会参与渠道和提升参与层次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少数民族居民 社会资本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现实掣肘、发展逻辑与战略选择
5
作者 李修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现阶段,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村落民族文化特色弱化、治理力量离散化和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变迁等现实问题。推动乡村...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现阶段,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村落民族文化特色弱化、治理力量离散化和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变迁等现实问题。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核心在于发挥文化的主体性作用,依照特色产业发展与民族品牌构建、城乡文化交融与生态优化、凝聚村落内源性动力赋能发展的原则,增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性,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 主体性 文化产业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概说及其问题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应华 许启雪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6,86,共9页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所展开的以少数民族音乐为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其目标指向为"文化的纵向传承"。在对我国西南地区四所高校近30年来教学实践的调查中了解到,目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存在...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所展开的以少数民族音乐为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其目标指向为"文化的纵向传承"。在对我国西南地区四所高校近30年来教学实践的调查中了解到,目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悬浮的专业主课、封闭的认知心理、现代性的民族化教学、教学转化的缺失、外在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性的主体观和元素观。在当代主体性哲学的语境中来考量和检视上述问题缘由,结论是:在当下的少数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中,其文化的主体性处于"缺位"的状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高校教育 传承策略 主体性缺失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内容分析及展望——基于1979-2018年《民族教育研究》期刊的K-means主题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康翠萍 徐巧云 马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7,共7页
民族教育是国家关注和支持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教育研究》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民族教育研究在研究机构分布、研究区域分布、少数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是国家关注和支持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教育研究》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民族教育研究在研究机构分布、研究区域分布、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分布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与不均衡。民族教育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民族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教育、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和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等。基于当前民族教育研究的现状,未来民族教育研究应加强科学定位,均衡民族教育研究主题;提升问题意识,加强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消除研究藩篱,融合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研究》 K-MEANS聚类算法 主题分析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提出40年:回顾及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长 李育儒 《财经理论研究》 2019年第5期1-10,共10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作为一新学科领域的提出迄今40年,1980年代借时代之风,播下学科种子,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学术平台上演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发展逻辑,"四为两向"方针铸就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的理论品格和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作为一新学科领域的提出迄今40年,1980年代借时代之风,播下学科种子,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学术平台上演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发展逻辑,"四为两向"方针铸就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的理论品格和研究导向,服务现实的应用性研究成为40年来学科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并在发展差距问题、双向开放理念、生态源生态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上获得颇具前瞻性的成果,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科发展40年的历程阐释着一个重要道理:现实生活是学科发展的源头,理论回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才能获得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民族经济学 学科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重构 被引量:42
9
作者 丁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贫困户由原来分散居住的村落汇聚到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转变,“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特征。易地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贫困户由原来分散居住的村落汇聚到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转变,“新主体陌生人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特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贫困户在新的空间环境中,贫困户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关系空间进行再造,具体表现生产空间产业化、生活空间现代化和关系空间认同感的营造,贫困户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转变是从空间解构、空间断裂到空间重构。“新主体陌生人社区”的空间适应,应积极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能和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贫困户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内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 新主体陌生人社区 空间重构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制约因素——基于主体间性的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春霞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0-54,共5页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各类人群。从马克思主体间性的视角看,文化旅游的所有环节体现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但是从整体性的角度看,在旅游所有环节中涉及到的人都是主体,而几乎所有主...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各类人群。从马克思主体间性的视角看,文化旅游的所有环节体现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但是从整体性的角度看,在旅游所有环节中涉及到的人都是主体,而几乎所有主体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客体———少数民族文化。本文分析了游客、导游、政府与文化企业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这些主要主体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并从游客的文化品位、导游的文化素质、唤起少数民族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旅游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研究——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龙妹 田川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当前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呈现公法"纵横交错"的格局,但却存在私法保护严重不足、知识产权法律无法全面覆盖传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等缺憾与不足。新...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当前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呈现公法"纵横交错"的格局,但却存在私法保护严重不足、知识产权法律无法全面覆盖传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等缺憾与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应坚持依法治国,以科学立法为目标,总结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有问题。据此提出建立完善以民法为主结合其他特别法的私法保护体系,提高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增强权利主体意识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间文学艺术 法律保护 权利主体 利益分配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荣 李宏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 当代民族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同时,致力于帮助公民养成其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进而在保留民族文化差异与族群归属感的基础之上,使全体公民获得广泛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公民主体意识培育与民族国家认同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必须从以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以公民身份意识为核心的公民主体意识教育,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个向度加以展开。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强化公民教育的机制保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公民教育外部环境,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公民教育 价值内涵 国家认同意识 公民主体意识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3
作者 周末 毛荆利 +1 位作者 杨鑫辉 王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贵州省5所大学的128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中等程度的主观幸...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贵州省5所大学的128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中等程度的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及较高的负性情感;女生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负性情感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农村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低于普通家庭学生;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外向性、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可不同程度的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方差变异的19.7%,19.9%,22.4%,36.8%。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中等程度的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以及较高的负性情感;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满意度存在城乡差异,家庭经济收入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神经质、外向性、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国家形象构建的艺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4,共8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在探讨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国家形象构建的基础上,尝试着从美术发展历史的角度,从民族学、社会学及...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在探讨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国家形象构建的基础上,尝试着从美术发展历史的角度,从民族学、社会学及传播学等切入进而研究国家艺术机制。国家艺术机制是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国家形象塑造的有效实施途径,是制度与文艺引领、树立国家观念的民族认同感和学院派写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的培育与保障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进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艺术机制,为少数民族题材艺术提供良性循环的机制保障,寻求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振兴之策,为国家凝聚力的塑造贡献艺术层面的力量,为我们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 油画 国家形象 建构 艺术机制
下载PDF
谁是西部发展的主体——论少数民族在西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钱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2-97,共6页
怎样看待少数民族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保证西部大开发对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发挥作用,使他们的文化在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发展中获得新生?这是西部大开发应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即试图通过探讨少数民族在西部发展的主体地... 怎样看待少数民族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保证西部大开发对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发挥作用,使他们的文化在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发展中获得新生?这是西部大开发应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即试图通过探讨少数民族在西部发展的主体地位,来说明西部的发展必须是少数民族的发展,必须通过少数民族的发展才能实现西部的发展这一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发展 少数民族 主体地位
下载PDF
哭泣的新娘:土家族哭嫁的女性意义及当代变迁——基于埃山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旦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20,共6页
土家族哭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功能。在土家族传统社会,哭嫁是女性的一种生存智慧,在祈求幸福婚姻生活、帮助新娘实现身份转换、传递女性婚姻经验和密切人际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得以代代相传。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女性逐渐解... 土家族哭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功能。在土家族传统社会,哭嫁是女性的一种生存智慧,在祈求幸福婚姻生活、帮助新娘实现身份转换、传递女性婚姻经验和密切人际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得以代代相传。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女性逐渐解构了哭嫁文化的原初内涵,哭嫁淡出婚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哭嫁 新娘 生存智慧 主体性
下载PDF
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昌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水平是少数民族艺术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是全面推动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是时代对少数民族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题... 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水平是少数民族艺术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是全面推动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是时代对少数民族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题材歌剧的灵魂,是衡量少数民族题材歌剧成败的关键。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 歌剧艺术 民族特色 发展思考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果的品位认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书宝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作家身份认同与其创作成果品位认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活动往往全景折射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整个过程:作家族属的认同应当从主体融合的视角观照,而族属认同的价值定位,则应当从民族文化... 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作家身份认同与其创作成果品位认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活动往往全景折射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整个过程:作家族属的认同应当从主体融合的视角观照,而族属认同的价值定位,则应当从民族文化融合的整个发展曲线中寻绎轨迹。否则,这种认同就没有操作意义。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对民族文学创作主体及其成果的品位予以认定时,必须首先走出三种误区:淹没趋向、淡化趋向、过度强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融合 创作主体融合 族属认同 成果品位认定
下载PDF
依托区域发展,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清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3期72-75,84,共5页
民族地区高校应抓住区域发展契机,应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资源,努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输送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 民族地区高校应抓住区域发展契机,应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资源,努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输送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问题,激发研究兴趣,以课题形式培养独立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促进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 本科生培养 创新能力 科研选题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客互动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基于贵州黎平肇兴侗寨的扎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6-62,共7页
基于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扎根分析,研究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客体参与方式上与主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扶贫短期、中期和长期扶贫措施制定方面,构建了合理的战略发展体系,以解决贫困个体获得均等扶贫... 基于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扎根分析,研究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客体参与方式上与主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扶贫短期、中期和长期扶贫措施制定方面,构建了合理的战略发展体系,以解决贫困个体获得均等扶贫机会问题,体现了贵州旅游精准扶贫包容性发展特征。借鉴于此,提出从旅游精准扶贫对象的确定、主体参与方式、客体参与方式、主客互动激发贫困者脱贫内生动力四个方面,打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客互动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精准扶贫 主客互动 扎根分析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