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species in coke and NO_x formation during regener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Teng Li Chaohe Yang +3 位作者 Xiaobo Chen Libo Yao Wei Liang Xuemei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06-611,共6页
Nitrogen oxides (NOx) emission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ofcoke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catalysts is an en- vironmental issue.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nitrogen species in coke and diffe... Nitrogen oxides (NOx) emission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ofcoke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catalysts is an en- vironmental issue.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nitrogen species in coke and different nitrogen- containing products in tail gas, three coked catalysts with multilayer structural coke molecules were prepared in a fixed bed with model compounds (o-xylene and quinoline) at first.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coke, including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XPS, and TG-MS. XPS characterization indicates all coked catalysts present two types of nitrogen species and the type with a higher binding energy is related with the inner part nitrogen atoms interacting with acid sites. Due to the stronger adsorption ability on acid sites for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the multilayer structural coke ha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ni- trogen atoms between the inner part and the outer edge, which strongly affects gas product form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generation, oxidation starts from the outer edge and the product NO can be reduced to N2 in high CO concentration. At the later stage, the inner part rich in nitrogen begins to be exposed to 02. At this period, the formation of CO decreases due to lack of carbon atoms, which 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reduction of NO. There- fore, nitrogen species in the inner part of multilayer structural coke contributes more to NOx formation. Based on the multilayer structure model of coke molecule and its oxidation behavior, a possible strategy to control NOx emission was discussed merely from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FCC catalyst COKING REACTION MULTILAYER
下载PDF
Supercritical Water as a Reaction Medium for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es 被引量:1
2
作者 Wahyudiono Yui Matsunaga +2 位作者 Siti Machmudah Mitsuru Sasaki Motonobu Gotol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0期897-910,共14页
Supercritical water has been focused on as an environmentally attractive reaction media, in which organic materials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maller molecules. The reaction behavior of pyrrole as a simple model compound... Supercritical water has been focused on as an environmentally attractive reaction media, in which organic materials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maller molecules. The reaction behavior of pyrrole as a simple model compound of non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found in petroleum residua was studied in supercritical water with a batch type reactor.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at temperatures of 698-748 K and at various pressures under an argon atmosphere. The chemical species in the aqueous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quantified using GC-FID (gas chromatography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conversion process of pyrrole is presented. Under supercritical water conditions, pyrrole underwent successful decomposition in water into its derived compounds. The conversion of pyrrole could approach 81.12 wt% at 723 K and 40 MPa within 240 min of reaction time.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was accelerated with the existence of water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Ultimate analysis of solid products was also conducted using a CHN analyzer. The proces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may form the basis for an efficient method of nitrogen compound decomposition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water PYRROLE HYDRODEnitrogenATION non-basic aromatic nitrogen compound conversion.
下载PDF
稀酸溶液为脱氮剂脱除页岩油中碱性氮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琦 杨子信 +3 位作者 怀敬龙 刘晓雪 郑延成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40-43,共4页
采用不同种类的无机酸和有机酸为脱氮剂,对页岩油中的碱性氮进行了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稀硫酸溶液是较合适的脱氮剂。采用稀硫酸溶液为脱氮剂,分别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和页岩油/柴油质量比对页岩油脱氮反应... 采用不同种类的无机酸和有机酸为脱氮剂,对页岩油中的碱性氮进行了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稀硫酸溶液是较合适的脱氮剂。采用稀硫酸溶液为脱氮剂,分别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和页岩油/柴油质量比对页岩油脱氮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化的脱氮反应条件。在较优化的脱氮反应条件下,页岩油的脱氮率为90.1%,回收率为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稀硫酸 碱性氮化物 脱氮
下载PDF
页岩油脱氮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广欣 韩冬云 +2 位作者 曹祖宾 翟学研 袁萌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0-52,57,共4页
以酸性试剂为萃取剂,碱为反萃取剂,对抚顺页岩原油中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的脱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剂油质量比、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及沉降时间均有利于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同时油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 以酸性试剂为萃取剂,碱为反萃取剂,对抚顺页岩原油中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的脱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剂油质量比、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及沉降时间均有利于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同时油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当以酸性试剂A为萃取剂,剂油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min,沉降时间为4 h时,页岩油中的碱氮脱除率可达96.04%,总氮脱除率达38.25%,页岩油的收率为9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碱性氮化物 酸碱萃取 脱氮
下载PDF
络合萃取脱除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淑芝 范印帅 +2 位作者 王宝辉 崔宝臣 张学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AlCl3/甲醇作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其对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AlCl3/甲醇作络合萃取剂,可有效脱除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同时柴油的外观色度也得到了改善。甲醇与甲酸组成的复合溶剂可明显提高碱氮的脱除率和... 采用AlCl3/甲醇作络合萃取剂,考察了其对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AlCl3/甲醇作络合萃取剂,可有效脱除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同时柴油的外观色度也得到了改善。甲醇与甲酸组成的复合溶剂可明显提高碱氮的脱除率和柴油收率,同时减少了络合剂的用量。在剂油比为1.0,甲酸与甲醇体积比为1:4,AlCl3用量为1.0 g/L时,反应3 min,静置15 min,柴油的脱氮率达96.6%,收率可达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柴油 碱性氮化物 络合萃取 脱氮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月珠 吴艳萍 +2 位作者 周文勇 劳永新 梁文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9-66,共8页
为了考察含氮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将150SN、150ZN及900ZN脱蜡油用四氯化钛、二氯化铜络合法或磷酸改性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以获得含氮化合物、碱性含氮化合物或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浓缩物。结果表明... 为了考察含氮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将150SN、150ZN及900ZN脱蜡油用四氯化钛、二氯化铜络合法或磷酸改性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以获得含氮化合物、碱性含氮化合物或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浓缩物。结果表明:四氯化钛对总氮的脱除率为80%左右,碱氮的脱除率可达90%以上;二氯化铜对碱性含氮化合物的络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用磷酸改性硅胶色谱法分离碱性含氮化合物,可以达到很高的回收率,但选择性较差。总的来看,用四氯化钛和二氯化铜两步络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碱氮和非碱氮化合物 选择性络合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 被引量:19
7
作者 颜家保 邹雄 夏明桂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8,共4页
在实验室用WH1脱氮剂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考察了剂油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碱性氮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增大剂油质量比、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均可提高催化裂化柴油中碱性氮化... 在实验室用WH1脱氮剂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考察了剂油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碱性氮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增大剂油质量比、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均可提高催化裂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当剂油质量比为1∶200、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20℃时,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高达94.33%。该脱氮反应为2级反应,对脱氮剂和碱性氮化物的反应级数均为1,反应的活化能和阿累尼乌斯指前因子分别为6.07kJ/mol和19996min·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氮化物 催化裂化柴油 脱氮剂 脱除效果 油质 反应温度 质量比 反应时间 指前因子 脱除率
下载PDF
镧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物化性能及抗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袁起民 张兆涛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浸渍和成胶过程中混合引入镧的方式制备了镧改性催化剂,利用比表面测试(BET法)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物化性质和酸性进行了表征;以大庆和大港两种高氮焦化蜡油为原料,在重油微反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抗氮性能进行了评价... 采用浸渍和成胶过程中混合引入镧的方式制备了镧改性催化剂,利用比表面测试(BET法)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物化性质和酸性进行了表征;以大庆和大港两种高氮焦化蜡油为原料,在重油微反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抗氮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镧改性明显提高了催化剂酸性和抗氮性能,且随镧引入方式或位置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镧浸渍催化剂的抗氮性能最优。催化剂物化性能与抗氮性能关联结果显示,催化剂总酸量在抗氮性能中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碱性氮化物 抗氮性能 焦化蜡油
下载PDF
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合物的ESI FT-ICR MS表征及其催化裂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小博 沈本贤 +1 位作者 孙金鹏 山红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7,共6页
利用盐酸-乙醇溶液对焦化蜡油(CGO)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分离,采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ESI FT-ICR MS)对CGO及其盐酸抽提物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碱性氮化合物的... 利用盐酸-乙醇溶液对焦化蜡油(CGO)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分离,采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ESI FT-ICR MS)对CGO及其盐酸抽提物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碱性氮化合物的催化裂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CGO中的碱性氮化合物以N1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是带烷基或环烷基侧链的喹啉类和苯并喹啉类衍生物;在催化裂化条件下,萃取出的碱性氮化合物仍具有一定的催化裂化性能,但转化率较低,主要发生烷基侧链、环烷基侧链以及联苯桥键的断裂反应,较高含量的碱性氮化合物和多环芳烃是导致其转化率低、产物分布差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碱性氮化合物 ESI FT-ICR MS 催化裂化
下载PDF
脱除页岩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袁萌萌 曹祖宾 +2 位作者 韩冬云 李广欣 翟学研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320-322,共3页
采用络合萃取精制-脱氮组合工艺脱除页岩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研究了脱除条件对碱性氮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萃取精制-脱氮组合工艺脱氮效果优于络合萃取精制工艺。在以试剂A为脱氮剂,剂油体积比为0.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 采用络合萃取精制-脱氮组合工艺脱除页岩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研究了脱除条件对碱性氮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萃取精制-脱氮组合工艺脱氮效果优于络合萃取精制工艺。在以试剂A为脱氮剂,剂油体积比为0.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5min,沉降时间为1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使碱性氮化物含量由2670.75μg/g降至76.36μg/g,碱性氮脱除率为97.14%,页岩油收率为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脱氮 碱性氮化物
下载PDF
酸性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22
11
作者 林赛燕 刘丹 +4 位作者 王红 桂建舟 孟祥巍 许敏 张彦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利用酸性离子液体作为脱氮剂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结果表明,在m(原料油)/m(脱氮剂)为25,反应温度25℃,回流搅拌20min,沉降时间为1.5h条件下,焦化柴油的脱氮率可以达到92%以上。脱氮剂经过再生重复使用5次后其脱氮率仍可以达到90%。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焦化柴油 碱性氮化物 萃取
下载PDF
负载型杂多酸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红跃 王雷 +3 位作者 张曼 刘宝玉 王立新 刘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6-830,共5页
以硅胶为载体,利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杂多酸制备3种不同负载型杂多酸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法对吸附剂负载状态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负载型吸附剂用于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考察了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以硅胶为载体,利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杂多酸制备3种不同负载型杂多酸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法对吸附剂负载状态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负载型吸附剂用于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考察了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焦化蜡油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负载质量分数为4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0min、剂油质量比为1∶4的条件下,负载型杂多酸吸附剂能有效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脱氮率达到89.07%,脱氮油收率达9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 杂多酸 吸附 碱性氮化物
下载PDF
汽油中碱性氮的脱除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闫锋 任素华 +2 位作者 蒋林时 廖克俭 魏毅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EI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盐酸抽提法、液-固吸附法、络合法脱除汽油中的碱性氮,并对脱除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对盐酸抽提法,最佳盐酸浓度应控制在0.05~1.0mol·L-1,最佳抽提时间为20min;对液-固吸附法,液固比控制在1... 采用盐酸抽提法、液-固吸附法、络合法脱除汽油中的碱性氮,并对脱除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对盐酸抽提法,最佳盐酸浓度应控制在0.05~1.0mol·L-1,最佳抽提时间为20min;对液-固吸附法,液固比控制在1~5,碱性氮脱除效果最好;对络合法,络合剂浓度控制在15%~20%为最佳。在以上条件下碱性氮脱除率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碱性氮 脱氮 脱氮方法 精制
下载PDF
含氮与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文安 曹萌萌 +1 位作者 李传 李庶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4,共7页
采用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润滑油基础油光照产生的沉淀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在光安定性较好的基础油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喹啉、吲哚和二苯并噻吩,考察了含氮与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结... 采用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润滑油基础油光照产生的沉淀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在光安定性较好的基础油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喹啉、吲哚和二苯并噻吩,考察了含氮与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物中硫、氮含量是光照前油品中硫、氮含量的2 000倍以上,沉淀物主要由高度缩合的含氮、含氧化合物组成;含氮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光安定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影响远大于碱性含氮化合物;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对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的影响较小,且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较低时可使润滑油基础油的光安定性变差,而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时可以延缓润滑油基础油的光安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沉淀物 碱性氮 非碱性氮 含硫化合物 光安定性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颜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世逵 徐柏福 +2 位作者 刘宝生 梁朝林 黄克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62,共4页
通过对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吸光度等性质指标的跟踪测试,分析了影响汽油颜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共轭二烯烃是汽油中不稳定组分氧化反应的引发剂,含氮化合物是主要生色基团,两者是使油品变色的主要物质。汽油中酚类化合物基... 通过对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吸光度等性质指标的跟踪测试,分析了影响汽油颜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共轭二烯烃是汽油中不稳定组分氧化反应的引发剂,含氮化合物是主要生色基团,两者是使油品变色的主要物质。汽油中酚类化合物基本为抗氧剂,其本身不进入胶质生成物,但对汽油生胶变色起酸性催化作用。酚含量、碱氮、二烯值对汽油储存吸光度的影响具有明显规律:酚含量、碱氮、二烯值越大的汽油,储存一定时间后的吸光度越大;酚含量大小主导了油品吸光度的变化,当酚质量分数小于200μg/g时,储存吸光度变化不大,油品颜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吸光度 酚类化合物 碱氮 二烯值
下载PDF
焦化蜡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加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温世昌 周亚松 魏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6-502,共7页
以NiW/CTS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633~693K)、压力(5~8MPa)、停留时间(0.5~2h)和氢/油体积比(400~1200)对辽河焦化蜡油中碱性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加氢脱除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反应数据进行了宏观动力学分析... 以NiW/CTS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633~693K)、压力(5~8MPa)、停留时间(0.5~2h)和氢/油体积比(400~1200)对辽河焦化蜡油中碱性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加氢脱除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反应数据进行了宏观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压力和停留时间都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脱除,其中碱性氮比非碱性氮更容易脱除,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也更大;随着氢/油体积比的增加,含氮化合物的加氢脱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动力学分析表明,原料中的碱性氮和非碱性氮的加氢脱除在实验条件下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非碱性氮的加氢反应速率较小,制约了总氮的脱除,而氮杂环的加氢是非碱性氮加氢脱除反应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碱性氮 非碱性氮 加氢脱氮 动力学
下载PDF
络合法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姣 张爱民 +1 位作者 李东胜 刘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应用酸性复合溶剂络合法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结果表明,络合剂与助剂等体积加入,在剂油体积比为0.01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静置时间为20min时,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能够被有效地脱除,脱除率为90.79%,油品收率... 应用酸性复合溶剂络合法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结果表明,络合剂与助剂等体积加入,在剂油体积比为0.01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静置时间为20min时,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能够被有效地脱除,脱除率为90.79%,油品收率为94.53%。所筛选出的中和剂能够有效地除去残余的溶剂,并且具有破乳功能,最终生成物对环境无污染。精制油经过二次处理后可直接进入催化裂化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过程 蜡油 碱性氮化物 络合反应
下载PDF
我国焦化蜡油的加工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宋荣君 赵德智 +1 位作者 曹祖宾 王峰 《当代化工》 CAS 2003年第3期149-151,171,共4页
我国焦化蜡油与直馏蜡油相比含有较多的氮、绸环芳烃、胶质等组分 ,然而作为催化裂化 (或加氢裂化 )的掺兑原料 ,高含量的氮、稠环芳烃、胶质会使催化裂化 (或加氢裂化 )的轻质油收率降低、生焦率增大、装置的处理能力下降 ,尤其碱性氮... 我国焦化蜡油与直馏蜡油相比含有较多的氮、绸环芳烃、胶质等组分 ,然而作为催化裂化 (或加氢裂化 )的掺兑原料 ,高含量的氮、稠环芳烃、胶质会使催化裂化 (或加氢裂化 )的轻质油收率降低、生焦率增大、装置的处理能力下降 ,尤其碱性氮化物会导致裂化催化剂中毒失活 ,是装置总转化率下降、汽油产率降低的重要原因[1,2 ] 。针对焦化蜡油的特点 ,目前我国在加工中所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优化催化裂化操作条件并采用高效抗氮催化剂来提高焦化蜡油的掺炼比 ;采用分段进料的吸附转化工艺 (简称DNCC工艺 ) ;以及焦化蜡油的加氢处理和溶剂精制等。几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焦化蜡油的掺炼比 ,改善裂化后的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 ,但与实际需要仍存在差距 ,需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碱氮 加氢精制 溶剂精制
下载PDF
碱性氮化物对USY和ZSM-5型催化裂化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小博 孙金鹏 +4 位作者 沈本贤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曾飞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168,174,共6页
以吡啶和喹啉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改变其在原料中的质量分数,考察碱性氮化物对不同类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喹啉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比吡啶严重,而且后者对焦炭产率贡献较小,而喹啉则会造成焦炭产率明显增加;USY型催化剂对吡... 以吡啶和喹啉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改变其在原料中的质量分数,考察碱性氮化物对不同类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喹啉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比吡啶严重,而且后者对焦炭产率贡献较小,而喹啉则会造成焦炭产率明显增加;USY型催化剂对吡啶有更好的耐受性,ZSM-5型催化剂对吡啶含量的增加较为敏感,但二者受喹啉的毒害作用基本相同;在USY型催化剂上,乙烯的生成主要是热裂化反应的结果,而在ZSM-5型催化剂上,乙烯的生成是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氮化物 催化裂化 USY型催化剂 ZSM-5型催化剂
下载PDF
吸附法脱除催化轻汽油中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骏 王海彦 +1 位作者 张少华 张永兴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是生产清洁汽油的有效途径之一 ,轻汽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能与醚化催化剂的酸性中心结合从而使醚化催化剂失活。开发了一种采用吸附法脱除催化裂化轻汽油中碱性氮化物的新工艺。考察了吸附剂改性方法和吸附条件对碱...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是生产清洁汽油的有效途径之一 ,轻汽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能与醚化催化剂的酸性中心结合从而使醚化催化剂失活。开发了一种采用吸附法脱除催化裂化轻汽油中碱性氮化物的新工艺。考察了吸附剂改性方法和吸附条件对碱性氮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吸附法可以高效地脱除催化裂化轻汽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吸附剂改性处理焙烧温度以 2 4 0℃为好 ,改性剂负载量以 3 0 %为最佳。采用该改性吸附剂 ,最佳吸附条件为 :温度 4 0℃ ,空速为 0 .5h- 1,压力为 0 .5MPa ,在该条件下处理轻汽油的能力达到 751 .6g/g。碱性氮的脱出率达 85%以上 ,从而保证催化裂化轻汽油满足醚化催化剂对原料的要求。改性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氮化物 催化裂化 轻汽油 吸附 脱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