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in perception and its genesis in the human brain 被引量:5
1
作者 Andrew CN CHEN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685,共9页
In the past two decades,pain perception in the human brain has been studied with EEG/MEG brain topography and PET/fMRI neuroimaging techniques.A host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loci can be activated by various nocic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pain perception in the human brain has been studied with EEG/MEG brain topography and PET/fMRI neuroimaging techniques.A host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loci can be activated by various nociceptive conditions.The activation in pain perception can be induced by physical(electrical,thermal,mechanical),chemical(capsacin,ascoric acid),psychological(anxiety,stress,nocebo) means,and pathological(e.g.migraine,neuropathic) diseases.This article deals mainly on the activation,but not modulation,of human pain in the brain.The brain areas identified are named pain representation,matrix,neuraxis,or signature.The sites are not uniformly isolated across various studies,but largely include a set of cores sites:thalamus and primary somatic area(SI),second somatic area(SII),insular cortex(IC),prefrontal cortex(PFC),cingulate,and parietal cortices.Other areas less reported and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pain perception include brainstem,hippocampus,amygdala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The issues of pain perception basically encompass both the site and the mode of brain function.Although the site issue is delineared to a large degree,the mode issue has been much less explored.From the temporal dynamics,IC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stage in genesis of pain perception as conscious suffering,the unique aversion in the human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基因 人类 大脑
下载PDF
采用生理响度感知机制的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
2
作者 刘后广 赵禹 +3 位作者 饶柱石 贺志恒 杨建华 刘送永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3,共8页
现有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的响度计算中没有考虑真实人耳生理解剖结构的传声特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理响度感知模型的车内噪声声品质预估方法。首先,采集两款轿车的车内噪声样本,并通过主观评价试验得到车内噪声的主观评价烦恼度。之后... 现有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的响度计算中没有考虑真实人耳生理解剖结构的传声特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理响度感知模型的车内噪声声品质预估方法。首先,采集两款轿车的车内噪声样本,并通过主观评价试验得到车内噪声的主观评价烦恼度。之后,整合中耳集总参数模型与耳蜗传输线模型,构建生理响度模型。然后,以生理响度模型的响度计算值为主要参数,结合尖锐度、粗糙度与车内噪声的主观评价值,通过TabNet模型构建了车辆声品质预测模型。最终,对比分析了所构建声品质模型与基于现有标准响度模型所构建的声品质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生理响度模型的声品质预测平均误差百分比仅有4.73%,优于采用Moore响度(6.13%)与Zwicker响度(6.94%)的声品质预测结果。此外,所构建的TabNet声品质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百分比也低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误差百分比(7.60%)。采用生理响度模型的TabNet声品质预测能够提高车内噪声声品质客观评价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声品质 生理响度感知 TabNet网络 听觉外周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基于生理试验
3
作者 李乃文 房小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6-1043,共8页
为探究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效果,将72名矿工被试分为控制组和睡眠剥夺组,通过2种睡眠状况(正常、睡眠剥夺)×2种任务片段(基线段、逃生任务片段)的试验设计,分别记录分析不同任务片段下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为探究睡眠剥夺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效果,将72名矿工被试分为控制组和睡眠剥夺组,通过2种睡眠状况(正常、睡眠剥夺)×2种任务片段(基线段、逃生任务片段)的试验设计,分别记录分析不同任务片段下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部分指标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逃生任务可以有效激活矿工的风险感知,在执行逃生任务时,矿工的C_(S)、L_(SC)和F_(L)/F_(H)显著上升,I_(BI)和P_(NN20)显著下降;睡眠剥夺会损害矿工的风险感知能力,研究发现,控制组被试逃生任务片段唤醒情绪和打破交感神经平衡的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睡眠剥夺相关的生理研究提供证据和参考,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睡眠剥夺 风险感知 生理参数 皮肤电活动(EDA) 心率变异性(HRV)
下载PDF
用户界面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
作者 张雪 彭莉 《工业设计》 2024年第9期92-96,共5页
文章对用户界面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以WOS和CNKI数据库中用户界面评价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用户界面评价所采用生理感知技术和评价方法阐述界... 文章对用户界面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以WOS和CNKI数据库中用户界面评价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用户界面评价所采用生理感知技术和评价方法阐述界面设计评价的研究现状。归纳整理了用户界面评价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梳理了发展趋势。用户界面评价研究推动界面设计效率提高,尽管当前的研究存在不足,但随新方法提出和应用,未来将突破挑战,对用户界面评价和设计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界面 Cite Space 生理感知技术
下载PDF
街道景观中建筑视觉占比对行人情绪的影响
5
作者 聂玮 谢林将 +1 位作者 王倩 李罡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视觉要素是公众感知街景的主要信息来源,公众感知评价和情绪价值对街景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分割图片并量化街景要素,结合眼动与生理指标评估行人情绪表征,探究建筑视觉占比对行人情绪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老旧街景环境... 视觉要素是公众感知街景的主要信息来源,公众感知评价和情绪价值对街景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度学习网络分割图片并量化街景要素,结合眼动与生理指标评估行人情绪表征,探究建筑视觉占比对行人情绪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老旧街景环境中空间丰富度的变化对行人愉悦度无显著影响;街景空间中行人视觉搜索过程与街道建筑视觉占比显著相关,行人在不同建筑视觉占比的街景中视觉偏好差异显著;随建筑视觉占比变化,行人情绪唤醒度呈不同的变化规律,提供心理愉悦感的建筑视觉占比存在一定的范围阈值。通过主客观结合探求街景建筑对行人心理的潜在影响,可为城市街道更新提供人本视角下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视觉占比 街景设计 公众感知 情绪价值 生理指标 眼动追踪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婧萱 王雯婧 +1 位作者 闻亮 李贞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类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AD分类方法。方法:选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中AD患者... 目的:为了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类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AD分类方法。方法:选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中AD患者、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arly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EMCI)患者、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at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LMCI)患者和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受试者的多模态数据,利用改进的New_ResNet50网络提取受试者大脑MRI图像特征进行分类,利用3D-Unet-Attention网络对海马体图像进行分割后通过残差网络进行分类,利用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网络基于患者的生理数据与海马体体积进行分类,并对3个网络给出的分类结果采用投票法确定最终分类结果。比较改进的New_ResNet50网络、3D-Unet-Attention网络分类模型与传统网络分类模型对AD的分类效果,以及融合New_ResNet50网络、3D-Unet-Attention网络、MLP网络的分类模型和单一网络分类模型对AD的分类效果。结果:改进的New_ResNet50网络、3D-Unet-Attention网络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较传统网络分类模型均有提高,而融合网络分类模型对AD患者与NC受试者的分类准确率(97.99%)相较New_ResNet50网络、3D-Unet-Attention网络、MLP网络分类模型分别提高了1.51%、1.51%和14.62%。结论:提出的分类方法对AD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模态生理数据 阿尔茨海默病 New_ResNet50网络 3D-Unet-Attention网络 MLP网络
下载PDF
1-MCP对采后果蔬生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魏好程 潘永贵 仇厚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7-312,共6页
从生理、品质和病理 3个方面概述了 1 甲基环丙烯 (1 MCP)对采后果蔬的影响 ,并对 1 MCP抑制乙烯作用、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延缓果蔬成熟衰老、保持果实硬度、减缓色泽转变、减轻部分生理病变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1—MCP 采摘后期 水果 蔬菜 生理性状 品质 乙烯受体抑制剂
下载PDF
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智 方常丽 +1 位作者 刘三(女牙) 孙建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4,共12页
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态势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交互环境正面临深刻变革,物理学习空间内的学习支持服务亟待重塑。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采用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生理行为数据,结合学习分析技术推测其情绪状态,并以... 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态势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交互环境正面临深刻变革,物理学习空间内的学习支持服务亟待重塑。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采用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生理行为数据,结合学习分析技术推测其情绪状态,并以适当的干预机制来提高积极情绪唤醒度,进而助力于个体学业成功。当前,在物理学习空间中,针对学习者情绪感知的主要手段有人工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基于生理信号、语音信号、面部表情信号以及眼动信号的感知方法;应用研究案例包含智能导师系统、虚拟学习同伴、情绪互动支持、自我调节能力评估、学情分析监控等主题。对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的研究,可为未来学习空间的重塑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感知 传感器 可穿戴技术 生理信号 学习分析 智能教育
下载PDF
时距知觉中的情绪效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谐 陶云 胡文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6,共8页
情绪极易影响时距知觉,致使主观时距偏离客观时距。新近研究者们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并通过采用标准化情绪诱发材料的实验研究,较为系统地解释了情绪的生理唤醒和注意唤醒两种成分各自对内部计时机制造成的干... 情绪极易影响时距知觉,致使主观时距偏离客观时距。新近研究者们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并通过采用标准化情绪诱发材料的实验研究,较为系统地解释了情绪的生理唤醒和注意唤醒两种成分各自对内部计时机制造成的干扰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效应中前者会加长主观时距而后者会使其缩短,且分别有不同的发生特点。该文在介绍国内外关于时距知觉中的情绪效应的新近研究基础上,提出应从探索两种效应的分离方法、考虑记忆效应因素以及增加实验自变量的数目和取值水平三个方面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时距知觉 生理唤醒效应 注意唤醒效应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体皮肤摩擦不舒适度感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炜 蒋玉石 +2 位作者 庞强 翟正绘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利用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反馈信号研究了不同性别人体前臂掌侧皮肤在不同法向加载摩擦条件下的不舒适度感知能力.试验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生理反应信号:皮肤温度、电容以及脑电波利用NeXus-10生理反馈仪进行同步... 利用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反馈信号研究了不同性别人体前臂掌侧皮肤在不同法向加载摩擦条件下的不舒适度感知能力.试验在UMT-II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相应的生理反应信号:皮肤温度、电容以及脑电波利用NeXus-10生理反馈仪进行同步采集及定量分析;皮肤感知的心理信号借助于摩擦过程中受试者对疼痛、牵扯和灼热的感觉程度进行量化记分.结果表明:皮肤的摩擦系数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皮肤的温度及电容普遍高于男性,但温度及电容在摩擦开始及结束时的差值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脑电波幅值及高幅值波峰数大于男性;相应的女性在摩擦过程中不舒适的心理反应强于男性;所有受试者在摩擦过程中的不舒适感均随时间的延长及载荷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皮肤 性别 摩擦 不舒适度感知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下载PDF
上海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冬季微气候感受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梅欹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7,共6页
住区风景园林空间是城市人群出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使用者对微气候的感受直接影响其空间使用的频次和整体体验。以3个上海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为实验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广场、滨水、亭廊和庭园4类风景园林空间内进行了为期9天... 住区风景园林空间是城市人群出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使用者对微气候的感受直接影响其空间使用的频次和整体体验。以3个上海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为实验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广场、滨水、亭廊和庭园4类风景园林空间内进行了为期9天的冬季测试。研究运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进行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的量化计算,对人体在微气候(即热、风、湿因子)环境内的理论感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因子是影响冬季人体感受的最关键因子,其中微气候子因子太阳辐射是影响人体舒适感受的根源。各实验空间中,广场区的理论体感最佳,亭廊区其次,这2类空间共有的微气候特征为:太阳辐射强、空气温度高、相对湿度较低、风力微弱且不持续。实验证明大面积开敞硬地形成的热量场、匀质的立面围合形式和开敞的顶面可满足上海冬季体感舒适要求。结论中对风景园林空间顶面、立面、底面的建议可作为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冬季微气候适宜性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微气候 住区 人体感受 生理等效温度 上海
下载PDF
面孔情绪下3~8岁儿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云 马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32,共8页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面孔情绪 时距知觉 生理唤醒效应
下载PDF
单眼深度知觉对调节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茹茹 吕帆 +2 位作者 王瑞珺 保金华 乐融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9-524,共6页
背景平面画面中有多种视觉线索构成深度或距离感知信息,但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些深度线索对人眼的调节起主要作用,以及注视距离的不同是否使这种影响存在差异。目的研究不同距离的单眼空间深度感知对人眼调节反应的影响,分析线性透... 背景平面画面中有多种视觉线索构成深度或距离感知信息,但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些深度线索对人眼的调节起主要作用,以及注视距离的不同是否使这种影响存在差异。目的研究不同距离的单眼空间深度感知对人眼调节反应的影响,分析线性透视和大小知觉恒常性深度线索对调节反应水平及波动幅度所起的作用。方法运用FLASH软件设计4组视标,视标1为静止环形图案;视标2包含大小知觉恒常性深度线索,动态表现从远至近或从近至远的环形图案;视标3包含线性透视和大小知觉恒常性2种深度线索,动态表现从远至近及从近至远的连续变化的车行轨迹;视标4去除线性透视深度线索,仅表现视标3中车的大小的动态变化。纳入26名22~26岁的受试者,球镜度数平均为(一4.06±1.99)D,柱镜度数平均为(-0.38±0.41)D,在矫正视力下单眼分别注视50cm和33.3cm的视标,采用Grand Seiko WAM-5500近红外开放视野自动验光仪,以5次/s的调节反应记录方式,全程记录受试者在注视变化过程中的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结果在50cm的注视距离下,由大小知觉恒常性和线性透视共同作用时(注视视标3),由近处的距离感知引起的调节反应值为(1.52±0.46)D,远处为(1.37±0.46)D,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由大小知觉恒常性独立作用时(注视视标4),大车的调节反应值为(1.43±O.35)D,小车为(1.43±O.3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在33.3cm的注视距离下,由大小知觉恒常性和线性透视共同作用时(注视视表3),由近处的距离感知引起的调节反应均值为(2.40±0.53)D,远处为(2.35±0.5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由大小知觉恒常性独立作用时(注视视标4),大车的调节反应均值为(2.38±0.48)D,小车为(2.39±0.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只有线性透视深度线索(注视视标3)参与的由远近距离的心理感知所引起的总调节微波动曲线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结论单眼的空间深度知觉在一定距离可以影响调节反应。构成空间知觉的深度线索中,线性透视提供了高层次的深度知觉,对调节反应水平及波动幅度起主要作用,而大小知觉恒常性依赖于线性透视等其他深度线索的辅助,其本身对调节反应水平及波动幅度的作用微小,甚至起反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调节/生理 线索 空间深度知觉/生理 心理物理学 视觉识别模式/生理
下载PDF
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淑华 吴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190,共5页
为凝练安全生理学方面的具体安全科学原理,拓展安全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基于对安全科学原理体系的认识,分析了安全生理学原理之下的三级原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通过总结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内涵,给出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4个特性... 为凝练安全生理学方面的具体安全科学原理,拓展安全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基于对安全科学原理体系的认识,分析了安全生理学原理之下的三级原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通过总结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内涵,给出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的4个特性,即一元性、适应性、阈限性和相对性,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证实了其科学性与严谨性;从安全法律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安全人机设计、安全管理的角度,拓展了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科学性,对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安全生理感知原理充实了安全科学原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 安全生理学 安全原理 感知 应用
下载PDF
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响度感知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后广 贺志恒 +2 位作者 饶柱石 杨建华 赵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4-960,共7页
为便于研究人体听觉系统生理结构及生理响应与响度感知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响度感知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整合外耳滤波器、中耳等效电路模型及耳蜗传输线模型,构建了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听觉外周传声模块,将外部的声... 为便于研究人体听觉系统生理结构及生理响应与响度感知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响度感知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整合外耳滤波器、中耳等效电路模型及耳蜗传输线模型,构建了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听觉外周传声模块,将外部的声输入转变为耳蜗内基底膜响应;其次,通过兴奋模式、特定响度、响度的计算,构建了模型的后端处理模块,将基底膜响应该物理响应转变为与神经发放相关的响度感知;再次,通过对比中耳压强增益、基底膜特征频率及品质因子,验证模型生理传声特性模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响度增长曲线、等响曲线、响度临界带宽的对比,证明模型在响度感知预测上的可信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响度感知预测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模拟人耳生理结构的传声特性,还能够有效预测响度感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度感知 生理结构 传声特性 听觉外周 神经发放
下载PDF
智能家居场景下的非接触式生理感知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江涛 初梦迪 +5 位作者 李金 郭凯敏 宗柯宇 舒心 周谷越 聂再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0-26,I0007,I0008,共19页
目的 通过对智能家居中非接触式生理感知计算技术和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生理计算与智能家居的结合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支撑。方法 遵循3阶段综述方法论:第1阶段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对家居环境中交互的智能性出发,确定了综述的研... 目的 通过对智能家居中非接触式生理感知计算技术和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生理计算与智能家居的结合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支撑。方法 遵循3阶段综述方法论:第1阶段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对家居环境中交互的智能性出发,确定了综述的研究计划;第2阶段从中国知网CNKI、Webof Science、IEEE、ACM、ScienceDirect等核心文献库中检索智能家居、生理计算相关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并通过相关文献引用网络进一步扩展综述的文献集合;第3阶段通过文献研读与主题归纳总结了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场景的常见生理信号与非接触式感知技术。结论 非接触生理感知计算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非接触生理感知计算技术与智能家居结合能够扩展家居系统的人机交互维度,对智能家居的舒适度、交互体验、健康管理、安全隐私等方面带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生理感知 生理计算 智能家居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感受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化侠 沈宁 《齐鲁护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的感受。方法 :以应激与适应为概念框架 ,采用定势访谈法调查了 5 9例机械通气患者。结果 :气管插管是主要内在应激源 ,与气管插管有关的不适和疼痛、活动受限、睡眠障碍、体位不适等属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的感受。方法 :以应激与适应为概念框架 ,采用定势访谈法调查了 5 9例机械通气患者。结果 :气管插管是主要内在应激源 ,与气管插管有关的不适和疼痛、活动受限、睡眠障碍、体位不适等属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激反应。吸痰、物理约束、ICU环境、抽血等是外在应激源。交流障碍、缺乏信息、医护人员及其医护活动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应激源。结论 :要努力减少或控制机械通气患者的应激源 ,并要教会患者使用有效的应对方法 ,以减轻焦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知觉 应激 适应 生理学
下载PDF
论诗歌节奏的心理感知与生理机制——以中国现代诗歌节奏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雪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诗歌节奏与心理节奏、生理节奏如何联动和互动?这牵涉诗歌节奏的心理感知与生理机制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节奏乃是一种心理体验,即物理事实节奏经感知而生成心理事实,二者存在不对等现象。人的生理特质也影响了诗歌节奏的构型,诸如呼... 诗歌节奏与心理节奏、生理节奏如何联动和互动?这牵涉诗歌节奏的心理感知与生理机制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节奏乃是一种心理体验,即物理事实节奏经感知而生成心理事实,二者存在不对等现象。人的生理特质也影响了诗歌节奏的构型,诸如呼吸节奏、视觉机制等一方面随诗歌节奏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也制约着诗歌节奏的表现辖域,同时也带来诗歌节奏审美方式和观念的变异。对中国现代诗歌来说,节奏的生理与心理机制为现代诗歌节奏的创作、传播、接受提供了公共生理与心理基础,同时,现代诗歌节奏又丰富了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心理与生理感受。现代诗歌节奏研究亟盼引入实证实验研究,方能有助于诗歌节奏诗学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节奏 中国现代诗歌 心理感知 呼吸节奏 视觉生理 视觉化
下载PDF
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综合评价探讨
19
作者 唐优华 张桐 喻晴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针对机车司机感知特性进行分析,从视觉感知能力、听觉感知能力及体位平衡感知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09位机车司机进行了11项相关指标测试,引入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等级进行了有效识... 针对机车司机感知特性进行分析,从视觉感知能力、听觉感知能力及体位平衡感知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09位机车司机进行了11项相关指标测试,引入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等级进行了有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识别出待评价机车司机的综合感知能力,为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的测评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司机 感知能力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实践自由、审美自由与美的本质解答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天忠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2-67,共6页
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实践自由是产生形成审美自由的前提和基础 ,审美自由是在实践自由上的延伸和放大。美感不同于生理快感是超越生理快感的精神升华。以制造工具为前提的劳动实践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物... 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实践自由是产生形成审美自由的前提和基础 ,审美自由是在实践自由上的延伸和放大。美感不同于生理快感是超越生理快感的精神升华。以制造工具为前提的劳动实践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物质基础 ,人由动物的生理心态结构转化为人的生理心态结构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而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则是产生、形成、创造美和美感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自由 审美自由 生理快感 本质 美感 实践派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