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ive effects of some treatments on the browning rate during the in vitro culture of Acacia karroo Hayne
1
作者 Zhu Hong-lang Janusz Zwolinski +2 位作者 Yin Wei-lun Liu Yu-jun Wang Hua-f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Acacia karroo Hayne is an arbor 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Afric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growth and drought resistance. The species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recently. In vitro culture is an effective... Acacia karroo Hayne is an arbor 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Afric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growth and drought resistance. The species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recently. In vitro cult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apidly produce plants and a strategy to minimize somaclonal variation among regenerated plants. Browning, however, is a problem in establishing the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The present study diminished the problem by selecting explants, using different browning inhibitors and chilling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embryos as explants reduced the browning ratio to 46.7%, whilst stem segment explants were browned up to 56.7%. The adventitious buds were successfully induced in the modified tissue cultur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0 mg·L^-1 6-BA and 0.1 mg·L^-1 NAA. The proliferation coefficient of adventitious buds is 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cia karroo Hayne browning inhibition PROLIFERATION
下载PDF
褪黑素对鲜切山药酶促褐变的作用效果
2
作者 胡燕 李长滨 +2 位作者 许美娟 袁晓晴 邹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分别采用1、2、3 mmol/L的褪黑素溶液处理鲜切铁棍山药,以蒸馏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室温(25℃)下存放4 d,测定鲜切山药颜色参数(L^(*)、a^(*)、b^(*)、总色差值(ΔE))、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分别采用1、2、3 mmol/L的褪黑素溶液处理鲜切铁棍山药,以蒸馏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室温(25℃)下存放4 d,测定鲜切山药颜色参数(L^(*)、a^(*)、b^(*)、总色差值(ΔE))、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探究褪黑素对鲜切山药酶促褐变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能抑制鲜切山药中PPO、POD、PAL和LOX活性,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PPO、POD、PAL和LOX活性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小51.6%、65.6%、27.1%、24.6%;褪黑素处理能降低山药中H2O2和MDA含量,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H2O2和MDA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降低了84.8%和21.0%;褪黑素处理能提高山药中CAT活性,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CAT活性为空白对照组的1.96倍;褪黑素处理能提高山药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样品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20.6%、18.7%;褪黑素处理也能有效延缓鲜切山药表面褐变,且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3 mmol/L的褪黑素护色效果最好,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L^(*)值比空白对照组大32.5%,a^(*)、b^(*)、ΔE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小74.0%、50.7%、67.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鲜切山药的ΔE与L^(*)、a^(*)、b^(*)、PPO活性、POD活性、PAL活性、H2O2含量和MDA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山药 褪黑素 保鲜剂 酶促褐变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苏铁羽叶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3
作者 覃茜 丁丽琼 +5 位作者 池昭锦 陆祖正 单彬 谢振兴 黄歆怡 许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7-168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再应用SSU、LSU、GAPDH、tef1、rpb2、Alt、OPA10-2、ITS 8个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进化树进一步鉴定病原真菌。最后,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7种化学药剂中筛选出高效的抗菌药剂。本研究发现,形态学鉴定与多基因联合进化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的巴斯基链格孢(Alternariaburnsii);在7种化学药剂平板抑菌试验中,氟酰羟·苯甲唑效果最佳,其浓度在0.67 mg/L时抑菌率达到7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褐斑病 病原鉴定 巴斯基链格孢 平板抑菌试验
下载PDF
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4
作者 刘珩 蒋腾 +1 位作者 罗青红 白剑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明确沙枣果实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室内筛选防治药剂,可为沙枣果实褐斑病的科学研究和化学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测定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病菌在不同碳源种类、温度、pH值和... 明确沙枣果实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室内筛选防治药剂,可为沙枣果实褐斑病的科学研究和化学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测定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病菌在不同碳源种类、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试验,根据毒力回归方程求得的各杀菌剂抑菌中浓度(EC50),筛选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结果表明:除光照条件外,其他3种因素均对病原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适培养基为以葡萄糖为碳源的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6±1)℃,最适pH值为7左右,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不同药剂对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原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5%吡唑嘧菌酯(23.099 mg/L)、43%戊唑醇(24.060 mg/L)、40%氟硅唑(36.454 mg/L)和80%代森锰锌的EC50(97.207 mg/L)均低于100 mg/L,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毒力。对沙枣果实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菌的最佳生长环境,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室内筛选的4种杀菌剂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试验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枣 果实褐斑病 杀菌剂 抑菌圈试验 室内毒力
下载PDF
牛油果酶促褐变复合抑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莉莎 刘金晶 +2 位作者 李卓霞 牟黠 方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08-613,共6页
以牛油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果肉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进行探究,预测不同理化因素(pH值、超声、化学抑制剂等)对牛油果酶促褐变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不同pH值、超声时长、化学抑制剂浓度对牛油果果... 以牛油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果肉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进行探究,预测不同理化因素(pH值、超声、化学抑制剂等)对牛油果酶促褐变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不同pH值、超声时长、化学抑制剂浓度对牛油果果肉PPO活性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复合酶促褐变抑制措施.结果表明,最佳复合抑制方案为:pH7.0,超声处理时长40 min,抗坏血酸添加浓度0.1%,L-半胱氨酸添加浓度0.0375%,7 d内储存的酶促褐变抑制率为93.9%.研究为牛油果及其副产品的储存与加工提供了有效的保鲜方法,有利于提高牛油果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果 酶促褐变 多酚氧化酶 正交试验 复合抑制措施
下载PDF
牛尾山药茎尖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6
作者 程园 徐升胜 +3 位作者 苏樱楠 王仕玉 郭凤根 龙雯虹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8-33,共6页
为建立牛尾山药脱毒培养和快繁体系,采用培养技术,筛选茎尖培培养、茎段扩繁和生根培养适宜的培养基,并研究适宜的炼苗条件。结果表明:在MS+0.5 mg·L^(-1)6-BA+1.5 mg·L^(-1)NAA培养基中,茎尖的膨大率和成活率较高;对茎尖的... 为建立牛尾山药脱毒培养和快繁体系,采用培养技术,筛选茎尖培培养、茎段扩繁和生根培养适宜的培养基,并研究适宜的炼苗条件。结果表明:在MS+0.5 mg·L^(-1)6-BA+1.5 mg·L^(-1)NAA培养基中,茎尖的膨大率和成活率较高;对茎尖的褐变现象抑制效果最佳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为0.01%,其褐变率仅为11.67%;培养基MS+1 mg·L^(-1)6-BA+0.3 mg·L^(-1)NAA诱导节茎段萌芽的效果较好;在生根培养中,MS+0.5 mg·L^(-1)6BA+1 mg·L^(-1)NAA培养基最合适;混合基质(珍珠岩∶秸秆腐殖物=1∶1)、温度20℃、遮光率75%、相对湿度80%是山药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条件。综上,本研究为牛尾山药脱毒培养和快繁奠定基础,对山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茎尖培养 茎段培养 褐变抑制 炼苗
下载PDF
五汁饮褐变抑制工艺优化
7
作者 周玮玲 李燕燕 +4 位作者 邱菁 赵淋仙 徐纯艺 胡慧玲 游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17,共8页
目的 优化五汁饮褐变抑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基础上,以植酸、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为影响因素,褐变抑制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褐变抑制剂配比。以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果胶酶用量... 目的 优化五汁饮褐变抑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基础上,以植酸、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为影响因素,褐变抑制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褐变抑制剂配比。以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果胶酶用量为影响因素,多酚含量、澄清度、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澄清工艺。结果 最优条件为添加0.015%植酸、0.75%柠檬酸、0.34%D-异抗坏血酸钠至提取液中,搅拌至充分溶解,再加入0.23%果胶酶,在54℃下酶解135 min,取上清液,褐变抑制率为89.54%,综合评分为91.42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后续五汁饮相关产品开发及其质量标准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汁饮 褐变抑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AHP-CRITIC复合加权法
下载PDF
核黄素介导下光动力技术对鲜切梨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蔡名媛 殷诚 +2 位作者 冯文一铭 钱静 王利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9-305,共7页
鲜切水果产品方便新鲜,近年来其市场份额急剧增加,但与新鲜水果相比存在微生物滋生和褐变等问题。该研究旨在探讨核黄素介导下光动力技术对鲜切梨的保鲜效果,采用浓度为10、20、30μmol/L的核黄素溶液结合LED蓝光灯处理鲜切梨,每隔2 d... 鲜切水果产品方便新鲜,近年来其市场份额急剧增加,但与新鲜水果相比存在微生物滋生和褐变等问题。该研究旨在探讨核黄素介导下光动力技术对鲜切梨的保鲜效果,采用浓度为10、20、30μmol/L的核黄素溶液结合LED蓝光灯处理鲜切梨,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色泽与褐变指标、抗氧化物质含量和褐变相关酶等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采用20μmol/L核黄素溶液结合LED蓝光灯处理鲜切梨15 min后,贮藏8 d后,鲜切梨的菌落总数减少了1.43 lg CFU/g,抑制了微生物生长,提高了总酚、类黄酮、抗坏血酸等物质的含量;使得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00%和50.71%,有效抑制了鲜切梨的褐变。因此,核黄素介导下的光动力技术作为一种鲜切果蔬的抗菌保鲜方法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光动力技术 鲜切梨 褐变 抗菌
下载PDF
鲜切甘薯褐变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程丽林 高建菲 李宗芸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甘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易发生褐变,严重制约着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影响褐变的相关酶、酚类物质、膜脂过氧化等因素进行了梳理,综述了甘薯褐变机理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物理和化学等褐变抑制技术.研究甘薯褐变机理并... 甘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易发生褐变,严重制约着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影响褐变的相关酶、酚类物质、膜脂过氧化等因素进行了梳理,综述了甘薯褐变机理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物理和化学等褐变抑制技术.研究甘薯褐变机理并开展鲜切甘薯褐变抑制技术开发,对有效缓解甘薯褐变的发生,延长其货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褐变抑制技术也为甘薯加工中酶促褐变的调控提供参考,促进甘薯鲜食及加工制品的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褐变机理 抑制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的合成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10
作者 罗亚园 刘进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4,共9页
本研究基于蘑菇酪氨酸酶晶体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1个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发现,所有化合物均能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7j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为1.584μM,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 本研究基于蘑菇酪氨酸酶晶体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1个曲酸三氮唑氨基硫脲席夫碱衍生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发现,所有化合物均能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7j抑制效果最好,其IC_(50)为1.584μM,优于阳性对照曲酸(IC_(50)为22.230μM);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混合型抑制剂,不仅能与游离酶结合,还能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其K_(I)和K_(IS)分别为0.059 3μM和0.100 6μM;进一步的荧光猝灭和实际抗褐变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不仅对酪氨酸酶有很好的动态猝灭作用,其实际抗褐变效果也优于曲酸和抗坏血酸;上述研究结果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酸衍生物 生物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机理 抗褐变
下载PDF
枸杞子的变色及其抑制方法
11
作者 周宇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枸杞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是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但枸杞采摘后易变色,导致枸杞在贮藏和运输等方面受到限制。该研究综述了枸杞变色的原因和抑制枸杞变色的方法,以期对后续枸杞的贮藏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枸杞 变色 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 抑制方法
下载PDF
氧化白藜芦醇协同抗坏血酸抑制余甘子酶促褐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军 陈洪彬 +3 位作者 郭凤仙 郑瑞生 林河通 郑宗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通过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协同抗坏血酸对余甘子酶促褐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多酚氧化酶的酶抑制动力学研究,探明氧化白藜芦醇联合抗坏血酸协同抑制褐变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0.02%氧化白藜芦醇+0.15%... 通过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协同抗坏血酸对余甘子酶促褐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多酚氧化酶的酶抑制动力学研究,探明氧化白藜芦醇联合抗坏血酸协同抑制褐变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均能减缓余甘子的酶促褐变,对3种褐变酶即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0.02%氧化白藜芦醇+0.15%抗坏血酸联合处理对余甘子的酶促褐变及对PPO、POD、PAL的抑制活性强于单独使用。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对PPO的IC_(50)为(3.300±0.010)μmol/L,抑制机理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而氧化白藜芦醇+抗坏血酸(1∶7)的IC_(50)为(1.600±0.020)μmol/L,抑制机理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协同使用导致抑制方式也发生改变。氧化白藜芦醇对PPO的抑制常数KI为0.904μmol/L,对PPO-底物形成的复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14.285μmol/L,而氧化白藜芦醇+抗坏血酸(1∶7)对PPO的抑制常数KI为0.840μmol/L,联合处理对PPO的抑制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酶促褐变 氧化白黎芦醇 抗坏血酸 酶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混浊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及其防止的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赵光远 王璋 许时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7-61,共5页
将几种可用于食品的防褐变剂在苹果破碎时加入,考察了它们对苹果浆和苹果鲜榨汁的防褐变效果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曲酸、氯化钠和氯化钙都是较好的防褐变剂。在所测试条件下,抗褐变的能力(褐变抑制率)为:0.1%的... 将几种可用于食品的防褐变剂在苹果破碎时加入,考察了它们对苹果浆和苹果鲜榨汁的防褐变效果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曲酸、氯化钠和氯化钙都是较好的防褐变剂。在所测试条件下,抗褐变的能力(褐变抑制率)为:0.1%的抗坏血酸>0.1%的偏重亚硫酸钠>0.1%的曲酸>0.1%的氯化钙>0.005%半胱氨酸>0.1%氯化钠。它们抗褐变能力都表现为浓度依赖型,特别是抗坏血酸。柠檬酸在所测试条件下没有抗褐变效果。0.044%NaCl+0.0125%Vc的组合较经济且可使果汁40min不变色。果浆脱气可减缓其褐变;减小果汁及果浆与空气的接触面也可防止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浊苹果汁 酶促褐变 防褐变剂 褐变抑制率 苹果浆 苹果鲜榨汁
下载PDF
果蔬酶褐变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4
作者 程建军 任运宏 +2 位作者 杨咏丽 李梅 高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6-410,共5页
探讨了酶褐变的原理 ,以典型易褐变的果蔬为例 ,说明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控制酶褐变的方法 ,加热、调节 p H值、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驱除氧气、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基质络合法、新型抗氧化剂的使用。
关键词 酶褐变 控制方法 水果 蔬菜
下载PDF
不同品种苹果汁的褐变及其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会玲 段长青 +1 位作者 周存田 冯瑞瑞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3,共3页
对 3个不同品种苹果汁褐变能力及其不同抑制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苹果汁的 OD值和褐变能力不同 ,其中黄元帅和乔纳金苹果汁的 OD值和褐变能力较低 ;不同处理对 3个品种苹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 ,制汁时对黄元帅、乔纳金和新红... 对 3个不同品种苹果汁褐变能力及其不同抑制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苹果汁的 OD值和褐变能力不同 ,其中黄元帅和乔纳金苹果汁的 OD值和褐变能力较低 ;不同处理对 3个品种苹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 ,制汁时对黄元帅、乔纳金和新红星苹果分别用添加 0 .32 g/ L和 0 .48g/ L的 Vc以及 9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褐变 抑制方法 品种
下载PDF
果蔬褐变抑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曾朝珍 张永茂 +3 位作者 康三江 张芳 张霁红 张俊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6-190,共5页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加工中的褐变导致的色泽、香味的变化均会降低产品的感官特性,因此,控制褐变对保持果蔬品质是十分必要的。现着重对抑制褐变的物理方法和利用有机酸、络合剂、亚硫酸盐或硫酸盐、己基间苯二酚、巯...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加工中的褐变导致的色泽、香味的变化均会降低产品的感官特性,因此,控制褐变对保持果蔬品质是十分必要的。现着重对抑制褐变的物理方法和利用有机酸、络合剂、亚硫酸盐或硫酸盐、己基间苯二酚、巯基化合物、蜂蜜等化学试剂进行的化学方法作以综述,以期为果蔬褐变机理的更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和蔬菜 褐变 抑制
下载PDF
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7
作者 沈金玉 黄家音 李晓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0-156,共7页
酶促褐变是果蔬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且很严重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酶促褐变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并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一些酶促褐变的抑制方法。
关键词 酶促褐变 抑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铁棍山药POD特性及褐变抑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喜亭 赵月丽 +4 位作者 王苗 王会珍 鲁梦娇 王天亮 李明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以铁棍山药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其褐变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以及抑制剂对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棍山药POD对愈创木酚的最适反应pH为5.0,温度为50℃,在80℃下温育5 min基本失活,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且... 以铁棍山药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其褐变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以及抑制剂对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棍山药POD对愈创木酚的最适反应pH为5.0,温度为50℃,在80℃下温育5 min基本失活,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且最适浓度为0.04 mol/L,Km值为0.012 mol/L;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抗坏血酸对POD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对POD的抑制作用次之,植酸对POD的抑制作用再次之,而氯化钠、EDTA-2Na对POD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为抑制由POD引起的鲜切铁棍山药片的褐变,应在较低(<20℃)或较高温度(>70℃)下进行操作,鲜切片的无硫护色剂首选L-半胱氨酸盐酸盐或抗坏血酸,其次是柠檬酸,第三是植酸,护色剂溶液pH值应低于5.0或高于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过氧化物酶 特性 褐变抑制
下载PDF
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康明丽 牟德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72-76,共5页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状况。引起板栗褐变的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从酶促褐变的机理、氧化酶性质及其与底物的分布,分析了引起板栗酶促褐变的原因;而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酚类物质的自动...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状况。引起板栗褐变的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从酶促褐变的机理、氧化酶性质及其与底物的分布,分析了引起板栗酶促褐变的原因;而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酚类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导致板栗非酶褐变,但焦糖化反应不是引起板栗非酶褐变的原因。分别从加热处理、降低pH值、加入化学物质等方面对抑制板栗加工褐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加工褐变机理 酶促褐变 非酶褐变 褐变控制方法 氧化酶 抗坏血酸 焦糖化反应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料的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雯君 林启训 +3 位作者 陈汇川 钟建业 陈强 王则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94-97,348,共5页
为解决双孢蘑菇保鲜和加工中的褐变问题,以邻苯二酚(C6H6O2)为底物,分析了不同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蘑菇PPO活力最低的条件为:pH2.0,温度40℃,褐变抑制剂VC浓度0.09%。用均匀设计回归分析程序... 为解决双孢蘑菇保鲜和加工中的褐变问题,以邻苯二酚(C6H6O2)为底物,分析了不同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蘑菇PPO活力最低的条件为:pH2.0,温度40℃,褐变抑制剂VC浓度0.09%。用均匀设计回归分析程序拟合的不同培养料蘑菇PPO活力与pH值、温度和褐变抑制剂VC浓度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置信水平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 酶活性抑制 褐变抑制剂 动力学特性 多酚氧化酶 邻苯二酚 分析程序 均匀设计 数学方程 置信水平 PPO pH2 pH值 活力 温度 浓度 V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