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eionization on Activated Sludge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Activated Sludge Culture with Tap Water and Distilled Water
1
作者 Pascaline Sanga Xiuqing Kong Kai Zh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12期116-125,共10页
Activated sludge dewaterability and settleability properties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in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Herein, we have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deionization on activated sludge characteris... Activated sludge dewaterability and settleability properties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in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Herein, we have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deionization on activated sludg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a case study of activated sludge inoculated in tap water and distilled water. The quality of the effluent, both distilled water and tap water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sludge. Results indicated the increasing of the sludge volume index from 51.67 ml/g to 146.9 ml/g leading to the sludge bulking for sludge inoculated in distilled water. The 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 of sludge cultivated in distilled water varied from 23.1 to 38.4 s, which suggests poor dewaterability. These are due to the growth of some filamentous bacteria in distilled water system. These have further confirmed by light microscope images that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ludge systems cultivated in tap water and those grown in distilled water. The present work indeed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and would serve as a handy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or scholars who want to deal with sewage 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sludge Sequential BATCH Reactor sludge Volume Index sludge bulking FILAMENTOUS bacteria
下载PDF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n bulking sludge using culture-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approaches 被引量:11
2
作者 Decai Jin Ping Wang +5 位作者 Zhihui Bai Xinxin Wang Hong Peng Rong Qi Zhisheng Yu Guoqiang Zhu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880-1887,共8页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of a bulking sludge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 anoxic-anaerobic-oxic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ation of cultivation and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analysis for u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of a bulking sludge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 anoxic-anaerobic-oxic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ation of cultivation and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bulking.A total of 28 species were obtained from 63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six culture media.The most cultivable species belonged to γ-Proteobacteria including Klebsiella sp.,Pseudomonas sp.,Aeromonas sp.and Acinetobacter sp.Further analysis of these strains by repetitive sequence based 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p-PCR) technology showed that rep-PCR yielded discriminatory banding patterns within the same genus using REP and BOX primer sets.While the culture-independent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β-Proteobacteria was the dominant group in the bulking sample.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proportion (14.7%) of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was 98% similar to 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is,which is used to remove phosphorous from wastewater.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bin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can produce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thus generate a more accurate view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bulking slu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king sludge cultivable bacteria REP-PCR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原文传递
群体感应与群体淬灭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涛 陈炳坚 +3 位作者 郭胜军 赖锡敏 殷旭东 谢文玉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5期13-19,共7页
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过程中,丝状菌的过度生长导致污泥膨胀。利用微生物群体感应机制是控制丝状菌膨胀的一种新兴策略。介绍了丝状菌膨胀的控制策略及微生物群体感应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群体感应与群体淬灭控制丝状菌膨胀的研究进展,分析... 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过程中,丝状菌的过度生长导致污泥膨胀。利用微生物群体感应机制是控制丝状菌膨胀的一种新兴策略。介绍了丝状菌膨胀的控制策略及微生物群体感应的作用机制,综述了群体感应与群体淬灭控制丝状菌膨胀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微生物 污泥膨胀 丝状菌膨胀 群体感应 群体淬灭
下载PDF
A^(2)/O工艺Microthrix parvicella型微膨胀污泥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春娣 程丽阳 +4 位作者 韩颖璐 杨箫阳 邢一言 毕豪华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6-915,共10页
为探究Microthrix parvicella引发的污泥膨胀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A^(2)/O工艺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污泥膨胀中微生物群落整体、硝化菌群和丝状菌群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温度由24℃降低为14℃并运行21 d后诱发了M.parvic... 为探究Microthrix parvicella引发的污泥膨胀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A^(2)/O工艺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污泥膨胀中微生物群落整体、硝化菌群和丝状菌群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系统运行温度由24℃降低为14℃并运行21 d后诱发了M.parvicella污泥膨胀,污泥体积指数由81 mL/g升高至197 mL/g,系统中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和98%。污泥膨胀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Actinobacteria门相对丰度由8%增大到20%,优势地位明显提升,Proteobacteria门和Nitrospirae门相对丰度降低。低温下AOB、Nitrospira丰度降低,Nitrobacter丰度升高,但系统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硝化菌群,这维持了良好的硝化效果。丝状菌群中M.parvicella、Thiothrix和Flavobacterium相对丰度升高,其余8种丝状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升高温度后,污泥膨胀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低温 污泥膨胀 微丝菌 微生物群落 硝化菌
下载PDF
造纸废水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硕 李长波 +3 位作者 许洪祝 赵国峥 梁慧 李东彧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探究造纸废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在处理造纸废水过程中,同一运行阶段两个并联氧化沟内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与多样性组成。结果表明,系统中处理造纸... 为探究造纸废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在处理造纸废水过程中,同一运行阶段两个并联氧化沟内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与多样性组成。结果表明,系统中处理造纸废水的活性污泥在同一废水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总体稳定,优势细菌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Myxococc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最重要的优势细菌类群为Chloroflexi,相对丰度占比为47.67%~48.22%,远远高于其他废水中Chloroflexi的占比,其中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是其主要成员,占比84.39%~88.34%,可针对性地去除造纸废水中的污染物。造纸废水活性污泥样品中存在大量特殊功能菌群,其在废水中污染物尤其是木质素的去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结构 造纸废水 活性污泥 高通量测序 污泥膨胀 丝状菌
下载PDF
膨胀污泥中主要丝状菌及生物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阔 林慧敏 +2 位作者 陈坦 杨婷 张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65-3370,共6页
通过总结文献发现,不同地区造成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类似,包括Ca.M.parvicella、Thiothrix、H.hydrossis、Ca.Amarolinea等,其中以Ca.M.parvicella为主。温度过低、pH过低、溶解氧浓度不足、污泥负荷过低、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等均可能... 通过总结文献发现,不同地区造成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类似,包括Ca.M.parvicella、Thiothrix、H.hydrossis、Ca.Amarolinea等,其中以Ca.M.parvicella为主。温度过低、pH过低、溶解氧浓度不足、污泥负荷过低、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等均可能导致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并引发污泥膨胀。结合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利用群体感应相关技术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并提出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活性污泥法稳定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丝状菌 污泥膨胀 影响因素 群体感应
下载PDF
A^(2)O工艺系统丝状菌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王烨 陈悦 +2 位作者 李向阳 刘陈鸿 覃思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1期37-41,79,共6页
构建A^(2)O工艺系统以探究生活污水处理中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缺氧池(A2池)由于池水搅拌不均,底部污泥腐化严重导致贝日阿托氏细菌(Beggiatoa)膨胀;好氧池(O池)由于低温条件下的高浓度进水负荷导致微丝菌(... 构建A^(2)O工艺系统以探究生活污水处理中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缺氧池(A2池)由于池水搅拌不均,底部污泥腐化严重导致贝日阿托氏细菌(Beggiatoa)膨胀;好氧池(O池)由于低温条件下的高浓度进水负荷导致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膨胀;采用传统停水闷曝、添加NaClO试剂等措施并不能实现迅速有效控制丝状菌膨胀的目标。通过采用空床饥饿调试、提高氧传质效率、改变污泥絮体结构等措施,能够快速有效抑制丝状菌膨胀,并恢复菌胶团生长优势,重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 污泥膨胀 A2O工艺 生活污水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低溶解氧SBR除磷工艺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滢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杨向平 曾薇 刘秀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0-42,共3页
 试验研究了低溶解氧条件下SBR的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在全程低氧曝气的SBR系统内聚磷菌可得到富集,并出现了明显的放磷、过量吸磷现象。污泥负荷对COD去除率和除磷效率影响较大,除磷最佳的污泥负荷为0.26kgBOD/(kgMLSS·d),其时CO...  试验研究了低溶解氧条件下SBR的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在全程低氧曝气的SBR系统内聚磷菌可得到富集,并出现了明显的放磷、过量吸磷现象。污泥负荷对COD去除率和除磷效率影响较大,除磷最佳的污泥负荷为0.26kgBOD/(kgMLSS·d),其时COD去除率为85%,除磷效率为96%,出水PO3-4-P<1.0mg/L;最佳污泥负荷下的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负荷过高会导致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低溶解氧 除磷 污泥负荷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下载PDF
SBR法处理工业废水中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淑莹 高春娣 +2 位作者 彭永臻 周利 丁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状菌的竞争生长使污泥的性状发生变化.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一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我们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溶解氧(DO)充足时,低有机负荷易引起污泥膨胀,提高有机负荷能有效的控制膨...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状菌的竞争生长使污泥的性状发生变化.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一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我们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溶解氧(DO)充足时,低有机负荷易引起污泥膨胀,提高有机负荷能有效的控制膨胀;高负荷下,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往往是DO浓度不足,而提高DO浓度则能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这一结果也解释了高有机负荷发生污泥膨胀的实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负荷 污泥膨胀 SBR 工业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低溶解氧条件下活性污泥沉降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白璐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高守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6,共3页
采用连续流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污泥沉降性,同时考察了系统除磷脱氮功能对于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从2 mg/L逐渐降低至1、0.5、0.4 mg/L的过程中,系统的硝化效果逐渐恶化,氨氮去除率... 采用连续流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污泥沉降性,同时考察了系统除磷脱氮功能对于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从2 mg/L逐渐降低至1、0.5、0.4 mg/L的过程中,系统的硝化效果逐渐恶化,氨氮去除率从100%降低到15%左右,长期低DO条件运行导致系统基本丧失脱氮功能,逐渐转化为单纯去除有机物的系统。期间污泥容积指数(SVI)有小幅波动,维持在145 mL/g以下,污泥沉降性良好。将DO继续降至0.2 ̄0.3 mg/L,在缺氧段和好氧段分别有了一定的放磷和吸磷效果,SVI从130 mL/g降低到99 mL/g。说明系统除磷功能的增强有利于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对比实验中,将DO从2 mg/L直接降低到0.5 mg/L,氨氮去除率下降到54%,脱氮良好,总氮去除率稳定在50%左右;SVI从110 mL/g上升至160 mL/g左右,显微镜检发现丝状菌增殖。分析认为,脱氮系统比单纯去除有机物的系统容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丝状菌 污泥膨胀 脱氮 除磷
下载PDF
进水中碳水化合物分子大小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雄 彭永臻 +2 位作者 宋姬晨 王淑莹 王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8-456,共9页
为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分子大小和污泥沉降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在3个序批式系统中,分别以颗粒型淀粉、溶解型淀粉和葡萄糖为碳源,考察了长期运行中系统的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能力.结果证明:碳水化合物分子越小,活性污泥对环境的变化越敏感,... 为弄清楚碳水化合物分子大小和污泥沉降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在3个序批式系统中,分别以颗粒型淀粉、溶解型淀粉和葡萄糖为碳源,考察了长期运行中系统的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能力.结果证明:碳水化合物分子越小,活性污泥对环境的变化越敏感,当运行条件不利时越容易引发污泥膨胀问题;大分子碳源吸附于絮体内部能够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糖类作碳源时,活性污泥的PHA贮存量约为0.6mmol C/L,但系统SVI仍然能够维持在150m L/g以下;胞外聚合物中多糖与蛋白质(C/P)的比值与污泥的SVI呈正相关性,SVI从100m L/g增长到600m L/g,C/P比从0.248增长到1.201;以颗粒型淀粉、溶解型淀粉和葡萄糖为碳源时,系统的优势丝状菌分别为Type 0041、M.parvicella和S.natans;进水以葡萄糖作单一碳源时,系统的除磷能力能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淀粉 葡萄糖 污泥沉降性能 污泥膨胀 丝状菌
下载PDF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左金龙 王淑莹 +4 位作者 彭赵旭 姜安玺 刘洋 彭永臻 孙治荣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 mg/L^0.9 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下降。污泥微膨胀前后的氧消耗速率曲线显示,微膨胀前活性污泥总活性为67.72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43.12mgO2/g VSS.h,占其总活性的63.67%;而微膨胀后活性污泥总活性为90.49 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23.98 mgO2/gVSS.h,占其总活性的26.51%。低DO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基质,污泥微膨胀的状态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硝化细菌成为非优势菌种,污泥的总硝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污泥微膨胀 硝化 硝化菌 丝状菌
下载PDF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左金龙 王淑莹 +4 位作者 彭永臻 彭赵旭 姜安玺 刘洋 孙治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5-1349,共5页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5—0.9mg/L,通过好氧/缺氧(O/A)的运行方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SVI可稳定控制在200mL/g...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5—0.9mg/L,通过好氧/缺氧(O/A)的运行方式,对污染物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SVI可稳定控制在200mL/g左右,出水SS含量很低,COD去除率在80%以上,氨氮去除率90%以上,除磷效率在90%之上,出水水质良好,同时可以节约曝气量约46.7%。低溶解氧微膨胀状态下,可保证出水处理效果,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小,同时可以节约动力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丝状菌 污泥微膨胀 污染物 去除效果 节能
下载PDF
污泥膨胀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郝晓地 朱景义 曹秀芹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共9页
污泥膨胀现象在全球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已成为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丝状细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机理;说明了基于这些机理的选择器控制理论;给出了主要的选择器类型。对当前关于污泥... 污泥膨胀现象在全球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已成为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丝状细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机理;说明了基于这些机理的选择器控制理论;给出了主要的选择器类型。对当前关于污泥膨胀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分别从微生物和数学模型2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丝状细菌 形态学 一氧化氮假设 选择器
下载PDF
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控制与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雪莹 付昆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3,共5页
为研究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分别对丝状菌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认为,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丝状菌不一定会导致活性污泥膨胀,但在丝状菌非常多的情况下,会导致污泥膨胀,并严重影响污... 为研究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分别对丝状菌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认为,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丝状菌不一定会导致活性污泥膨胀,但在丝状菌非常多的情况下,会导致污泥膨胀,并严重影响污泥沉降的性能。在生物膜法中,一般认为丝状菌有益无害,但曝气生物滤池除外,应尽量予以避免;在颗粒污泥反应器中,适当数量的丝状菌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但是丝状菌过量会造成出水水质恶化,颗粒污泥解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同时提出了不同情况下控制丝状菌膨胀的方法,建议加大对于污泥膨胀尤其是微膨胀的研究,以进一步优化丝状菌的功能,提高污水出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 活性污泥 污泥膨胀 生物膜 颗粒污泥
下载PDF
丝状菌污泥膨胀机理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利 彭永臻 +2 位作者 徐晓军 徐慧 王伟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5年第2期43-47,共5页
分析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引起膨胀的丝状菌种类、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污泥膨胀的机理及控制方法,并展望了该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 污泥膨胀 丝状菌 控制方法
下载PDF
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凤祥 龙腾锐 郭劲松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系统介绍了活性污泥膨胀的概念、类型和相关理论。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废水、陈腐或腐化的废水、含有毒物质的废水、N、P含量不平衡的废水、低PH值的废水等方面论述进水水质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从水流流态及运转方式、流量和水质变化、... 系统介绍了活性污泥膨胀的概念、类型和相关理论。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废水、陈腐或腐化的废水、含有毒物质的废水、N、P含量不平衡的废水、低PH值的废水等方面论述进水水质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从水流流态及运转方式、流量和水质变化、其他环境因子(PH,温度,营养成分)等环境条件论述其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和从负荷、溶解氧、污泥龄等运转条件来论述其对污泥膨胀的影响。提出了应急调控措施、环境调控措施和工艺运行调控措施来控制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膨胀 丝状菌 非丝状菌 调控措施
下载PDF
污泥膨胀特性及控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8
作者 艾胜书 王子恒 +4 位作者 杜林竹 康华 曲红 王帆 边德军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
文章通过总结大量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污泥膨胀的特性研究现状,并根据特性研究,分析污泥膨胀主要产生因素和控制措施。其次,结合丝状菌膨胀机理及形态结构特征,阐述了3种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和其他可持续性控制措施。最后从微生物... 文章通过总结大量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污泥膨胀的特性研究现状,并根据特性研究,分析污泥膨胀主要产生因素和控制措施。其次,结合丝状菌膨胀机理及形态结构特征,阐述了3种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和其他可持续性控制措施。最后从微生物方向对未来污泥膨胀控制及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丝状菌 形态学
下载PDF
A/O生物除磷工艺丝状菌膨胀的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宏 姚乾 +3 位作者 黄春雷 邓建诚 张静慧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63-1669,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A/O生物除磷工艺处理化粪池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膨胀,先后采取改变系统的COD污泥负荷(NCOD)、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和降低S2-的质量浓度等措施,最终使A/O除磷工艺丝状菌膨胀得到了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研究结果... 为了有效控制A/O生物除磷工艺处理化粪池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膨胀,先后采取改变系统的COD污泥负荷(NCOD)、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和降低S2-的质量浓度等措施,最终使A/O除磷工艺丝状菌膨胀得到了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研究结果表明:A/O除磷工艺在高NCOD条件下运行时,容易发生严重的丝状菌膨胀现象,原因是COD在厌氧区降解后仍有较高的剩余量进入好氧区,导致聚磷菌在和丝状菌的竞争中优势变弱;在低NCOD条件下运行时,由于原水中硫化物含量过高导致丝状硫细菌增殖,因此仍然存在轻度的丝状菌膨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A/O工艺 污泥膨胀 化学需氧量 溶解氧 丝状硫细菌
下载PDF
缺乏营养物质(N、P等)引起的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丁峰 王淑莹 +2 位作者 李秀玮 彭峰 杨庆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63,共5页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分枝球衣菌Sphaerotiusnatans,丝硫细菌Thiothrixsp,贝氏硫细菌Beggiatoa等丝状菌的细胞干重中营养物质含量较少,对营养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吸收率和累积能力,且可适合较宽的营养物含量范围,使其在进水底物中...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分枝球衣菌Sphaerotiusnatans,丝硫细菌Thiothrixsp,贝氏硫细菌Beggiatoa等丝状菌的细胞干重中营养物质含量较少,对营养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吸收率和累积能力,且可适合较宽的营养物含量范围,使其在进水底物中缺乏营养物质时能占优势而过量增殖,这也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结合抑制丝状菌膨胀的选择器技术,并适量在底物中补加营养物质是控制缺营养型丝状菌膨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丝状菌 絮状菌 污泥膨胀 营养平衡 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