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PD-L1抑制剂治疗dMMR/MSI-H直肠癌疗效的预测模型
1
作者 张岚 周彦汝 +3 位作者 韩鼎盛 张嘉诚 何旭 刘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1/PD-L1抑制剂联合TNT治疗的80例...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1/PD-L1抑制剂联合TNT治疗的80例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基因型中低位LAR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入组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从中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描绘影像组学模型的Rad-score与病理金标准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计算风险阈值的范围,并评估临床获益情况。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5例dMMR/MSI-H基因型LARC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外部验证集。结果: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三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降维处理、t检验及一致性检验以及LASSO交叉验证后,筛选出一阶偏度特征和体积2个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20、97.1%、85.7%、91.9%、94.7%;0.885、80.0%、88.9%、92.3%、72.7%;0.875、87.5%、88.9%、93.3%、80.0%。DCA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范围为0%~82%时,采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ARC患者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的获益大于将所有患者都视为pCR或者无病理完全缓解(npCR)。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dMMR/MSI-H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PD-1/PD-L1抑制剂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模型,有较大潜力为不同基因分型的直肠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全程新辅助放化疗
下载PDF
末期病患善终权之真实意思表达及其认定
2
作者 罗钢 马振东 《医学与法学》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近年德、日等地善终权研究重点转向病患的意思真实及其表达。意思真实表达需要满足有效告知、具备同意能力、不存在意思瑕疵三个要件。刑法视域下善终权不适用代理规则。死亡直接阶段病患真实意思容易认定;非死亡直接阶段病患处于丧失... 近年德、日等地善终权研究重点转向病患的意思真实及其表达。意思真实表达需要满足有效告知、具备同意能力、不存在意思瑕疵三个要件。刑法视域下善终权不适用代理规则。死亡直接阶段病患真实意思容易认定;非死亡直接阶段病患处于丧失意识状态,在无生前预嘱的情形下,需特定法益主体进行事前判断,以恢复可能性和存活时间作为实体容许要件,并适用推定同意确定病患真实意思表示。我国在建立生前预嘱制度时,可建构意思真实表达的体系化结构,对于无预立医疗决定+无意思表示病患,允许有限制地适用推定同意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终权 意思真实 非死亡直接阶段 生前预嘱 推定同意
下载PDF
血清PD-1、PD-L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前后的变化
3
作者 王进隆 刘扬帆 +2 位作者 张茹 任中海 屈中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目的 探讨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治疗结束时的血清PD-1、PD-L1水平,3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评估疗效,记录患者主要一般资料,重点分析血清PD-1、PD-L1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治疗结束时患者的血清PD-1、PD-L1均下降,治疗结束时水平相较于治疗1个周期下降(P<0.05)。50例患者经过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3个周期,有效率为42.00%(21/50)。治疗有效、无效组PD-1、PD-L1水平组间、时点、交互对比均有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各时点的PD-1、PD-L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结束时较治疗1个周期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效组化疗各时点的血清PD-1、PD-L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不同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PD-1、PD-L1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效果可能与治疗前PD-1、PD-L1水平异常过表达有关(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D-1、PD-L1对晚期NSCLC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无效存在正向交互作用,治疗前PD-1、PD-L1均过表达导致无效风险可能是均低表达时的320倍,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3.39倍(SI=3.39)。结论 晚期NSCLC患者血清PD-1、PD-L1水平呈过表达,随着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铂类治疗的开展,患者PD-1、PD-L1水平整体有所降低,但对于治疗前PD-1、PD-L1水平异常过表达的患者,可能有治疗无效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替雷利珠单抗 铂类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的拓展研究
4
作者 来小彬 付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0-116,121,共8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3年3月之前的描述家庭成员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采用主题扩展法和理论生成Meta整合法对... 目的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3年3月之前的描述家庭成员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采用主题扩展法和理论生成Meta整合法对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整合。结果对前期研究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雏形中的8个核心元素进行了调整,对核心元素内涵进行了扩展。最终形成了包括动机与动力、临终意识、伴行、情绪体验、生活改变、需求、结局和目标7个核心元素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中的多个核心元素受到照顾者自身、患者、家庭、医疗体系以及其他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可根据构建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给予患者家属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协助家庭照顾者从认知、精神、行为等多个层面应对临终照顾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顾者 临终患者 生命末期 临终照护 照顾体验 家庭支持 优逝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PD-L1、Ki-67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吴龙云 李冰洁 曾长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EC患者癌组织,根据TNM分期为A组(Ⅰ期,n=25)、B组(Ⅱ期,n=41)、C组...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例EC患者癌组织,根据TNM分期为A组(Ⅰ期,n=25)、B组(Ⅱ期,n=41)、C组(Ⅲ期,n=31)、D组(Ⅳ期,n=1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组癌组织中PD-L1、Ki-67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4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CA125、CA199水平,PD-L1、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B、C组,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C患者组织中PD-L1、Ki-67表达、CA125、CA199水平与临床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54、0.306、0.39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Ⅰ期为参照,PD-L1、Ki-67阳性率降低时,EC患者临床分期高的可能性分别为0.145倍、0.320倍(P<0.05),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EC患者临床分期有关(OR>0.05,P<0.05)。结论EC患者组织中PD-L1、Ki-67的阳性表达率存在异常变化,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临床分期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增殖细胞核抗原-67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徐芸 张鸿博 +1 位作者 王代勇 郑文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依托泊苷+铂类(EP)方案一线治疗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ES-SCLC患者维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PFS和OS,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安罗替尼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下载PDF
Natural cour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s characterized by changing patterns of programmed death type-1 of CD8-positive T cells 被引量:16
7
作者 Liang, Xue-Song Zhou, Ying +1 位作者 Li, Chen-Zhong Wan, Mo-B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18-624,共7页
AIM:To investigate if and how programmed death type-1(PD-1)expression affects the natural course of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METHODS:Sixty-four patients in different natural stages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wer... AIM:To investigate if and how programmed death type-1(PD-1)expression affects the natural course of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METHODS:Sixty-four patients in different natural stages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PD-1 expression in total T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Levels of total CD8+T cell responses and proliferation in relation to PD-1 expression levels were analyzed with intracellular staining and PD-1/ PD-L1 blockage. RESULTS:The PD-1 expression in T cells was dynamically changed during the natural course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the immune tolerance phase,and returned to normal in the inactive virus carrier stage.Blockage of the PD-1/PD-L1 pathway could not affect the T-cell response in the immune tolerance and inactive virus carrier stages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However,it could significantly restore the T-cell response in the immune clearance stage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Furthermore,the PD-1 expression level in T cell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during the immune clearance stage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CONCLUSION:The PD-l/PD-L1 pathway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T-cell response during the natural course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ammed death type-1 Hepatitis B virus Chronic hepatitis B Natural stage CD8+T cell Serum viral loa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T cell respons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updated definition of 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in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and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liver allografts 被引量:15
8
作者 Kris P Croome William Wall +4 位作者 Douglas Quan Sai Vangala Vivian McAlister Paul Marotta Roberto Hernandez-Alejandro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BACKGROUND:An updated definition of 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 was recently validated in a multicenter study of 300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This analysis did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donation... BACKGROUND:An updated definition of 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 was recently validated in a multicenter study of 300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This analysis did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 and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 allograft recipients.METHODS:We reviewed our prospectively entered database for all DBD(n=377) and DCD(n=38) liver transplantations between January 1,2006 and October 30,2011.The incidence of EAD as well as its ability to predict graft failure and survival was compared between DBD and DCD groups.RESULTS:EAD was a valid predictor of both graft and patient survival at six months in DBD allograft recipients,but in DCD allograft recip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graft failure in those with EAD(11.5%)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EAD(16.7%)(P=0.664) or in the rate of death in recipients with EAD(3.8%)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EAD(8.3%)(P=0.565).The graft failure rate in the first 6 months in thos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1.6 on day 7 who received a DCD allograft was 37.5% compared with 6.7% for thos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1.6 on day 7(P=0.022).CONCLUSIONS:The recently validated definition of EAD is a valid predictor of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in recipients of DBD allografts.On initial assessment,it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useful predictor of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in recipients of DCD allografts,however a study with a larger sample size of DCD allografts is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The high ALT/AST levels in most recipients of DCD livers as well as the predisposition to biliary complications and early cholestasis make these parameters as poor predictors of graft failure.An alternative definition of EAD that gives greater weight to the INR on day 7 may be more relevant in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or risk index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下载PDF
On Hemingway's Sense of Death
9
作者 施丽娜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2X期224-224,228,共2页
During the 20th century,Ernest Hemingway was very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writers.His style,his "hero",his manner and attitude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ll over the world.On the other ha... During the 20th century,Ernest Hemingway was very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writers.His style,his "hero",his manner and attitude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ll over the world.On the other hand,he is severely criticized by critics who doggedly insist that Hemingway is too limited,his theme is too narrow,and,his characters are mute,insensitive and uncomplicated.As for those who devoutly adore him and those who strongly disparage him,some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evaluation of Hemingway seem to have been overlooked.Therefore,this thesis proposes to take a new perspective in researching Hemingway's contribution to the novel writing by means of the sense of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NGWAY the SENSE of death CAUSE stageS of DEVELOPMENT
下载PDF
Deep diving in the PACIFIC:Practical issues in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o avoid shipwreck
10
作者 Xabier Mielgo-Rubio Federico Rojo +7 位作者 Laura Mezquita-Pérez Francesc Casas Amadeo Wals Manel Juan Carlos Aguado Javier Garde-Noguera David Vicente Felipe Couñag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20年第11期898-917,I0003,共21页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PACIFIC trial result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based immunotherapy was included in the treatment algorithm of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he PACIFIC trial demonstrat...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PACIFIC trial result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based immunotherapy was included in the treatment algorithm of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he PACIFIC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12 mo of durvalumab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radical-intent platinum doublet chemo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radiotherapy improved both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SCLC.This is the first treatment in decades to successfully improve survival in this clinical setting,with manageable toxicity and without deterioration in quality of life.The integration of durvalumab in the manage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NSCLC accentuates the need for multidisciplinary,coordinated decision-making among lung cancer specialists,bringing new challenges and controversies as well as important changes in clinical work routines.The aim of the present article is to review—from a practical,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the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ACIFIC trial.We evaluate the immunobiological basis of durvalumab as well as practical aspects related to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determination.In addition,we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data from the PACIFIC trial and discuss the controversies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incorporating durvalumab into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Finally,we discuss unresolved ques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In short,the present document aims to provide clinicians with a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CIFIC regimen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rvalumab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CIFIC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Consolidation therapy Unresectable stage III lung cancer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 张丹凤 +1 位作者 冯晓娜 张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10-321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8例宫颈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 目的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8例宫颈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CD5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ROC曲线分析PDCD5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升高,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98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和病灶组织中PDCD5预测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1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D5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基于急诊实验室指标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霞 陆娟 +2 位作者 王晓东 谈定玉 陆明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37-42,共6页
目的基于急诊实验室指标建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早期死亡的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路径收治的249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急诊实验室指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 目的基于急诊实验室指标建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早期死亡的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急诊路径收治的249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急诊实验室指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sTBI早期死亡的最大相关特征,并进一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个体化急诊指标列线图。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判断急诊实验室指标及其所构建的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果LASSO算法所保留的急诊实验室预测指标的预测价值为:碱剩余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血红蛋白的AUC为0.718,凝血酶原时间的AUC为0.754,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AUC为0.804,纤维蛋白原的AUC为0.656,D-二聚体的AUC为0.804,输注浓缩红细胞的AUC为0.796。由上述7个实验室指标构建的列线图的预测能力高(AUC为0.975)。结论传统急诊实验室指标可实现对sTBI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由7个急诊实验室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sTBI患者早期死亡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急诊实验室指标 早期死亡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离世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宁晓红 王友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是否接触到缓和医...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是否接触到缓和医疗及临终前诊治细节,如是否接受有创抢救措施、是否进行症状控制及是否进行心理、社会、灵性照顾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9年住院总死亡人数244例,其中,男135例,女109例,平均年龄(65.9±16.4)岁(1 d~105岁)。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12例(45.9%),非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32例(54.1%)。有61例(25.0%)患者死亡前接触到缓和医疗,大多数分布于内科科室,以肾内科(100.0%)、消化内科(80.0%)、老年医学科(72.7%)为主;29例患者得到完善的缓和医疗照护,症状均得到控制,死亡前均未采用有创救治措施,有26例接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与未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相比,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的死亡患者心肺复苏(0比20.2%;χ^(2)=13.009,P<0.001)、气管插管(3.3%比48.6%;χ^(2)=38.327,P<0.001)、有创机械通气比例(4.9%比47.5%;χ^(2)=33.895,P<0.001)明显下降,心理、社会及灵性照顾比例明显提高(54.1%比2.4%;χ^(2)=91.486,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对终末期患者的死亡有正向影响,缓和医疗服务可以使终末期患者更能获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有创救治的使用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死亡 终末期 症状 灵性照顾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与亲属活体捐献供肾的移植效果
14
作者 高云浩 邵志强 +1 位作者 郭丰富 张振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亲属活体捐献(livingdonor,LD)供肾移植术后短期效果的差异,评估DCD供肾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利用DCD来源供肾。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临沂...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亲属活体捐献(livingdonor,LD)供肾移植术后短期效果的差异,评估DCD供肾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利用DCD来源供肾。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肾脏移植术后患者,根据供者的来源分为DCD组和LD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血肌酐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DCD为50例,LD为20例。两组均恢复顺利,术后2周内血肌酐均降至200μmol/L以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CD组术后2周内血肌酐水平要高于LD组,其中第1~7天及第9天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CD肾移植效果确切,但在术后短期肾功能恢复与LD供肾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亲属活体捐献 移植效果
下载PDF
D-二聚体、CA125、PD-L1表达与卵巢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细云 申昌梅 +4 位作者 李荣 周茂华 余瑛 廖振蓉 黄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112-114,119,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糖类抗原125(CA125)、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与卵巢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另...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糖类抗原125(CA125)、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与卵巢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来赣州市肿瘤医院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的D-D、CA125水平、卵巢癌组、良性组的PD-L1表达差异、卵巢癌组不同分期的D-D、CA125、PD-L1表达,分析D-D、CA125、PD-L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的D-D、CA125水平高于良性组、对照组,且良性组的D-D、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的PD-L1表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卵巢癌患者的D-D、CA125、PD-L1表达高于Ⅰ、Ⅱ、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卵巢癌患者的D-D、CA125、PD-L1表达高于Ⅰ、Ⅱ期,Ⅱ期卵巢癌患者的D-D、CA125、PD-L1表达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的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CA125、PD-L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D-D、CA125、PD-L1表达升高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二聚体 糖类抗原125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分期
下载PDF
不同分期梅毒患者血清PD-1、Tim-3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松 程晓旭 +2 位作者 汪红云 姜敏 刘国俊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梅毒患者血清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检验的100例梅毒患者为梅毒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梅毒患者血清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检验的100例梅毒患者为梅毒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D-1、Tim-3水平,以及梅毒组不同分期患者血清PD-1、Tim-3水平,分析血清PD-1、Tim-3水平与梅毒患者分期的关系及PD-1、Tim-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梅毒组血清PD-1、Tim-3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D-1、Tim-3水平组间比较,三期梅毒患者>二期梅毒患者>一期梅毒患者>隐性梅毒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D-1、Tim-3水平均与梅毒患者分期呈正相关(r=0.627、0.706,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梅毒患者血清PD-1、Tim-3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01)。结论梅毒患者血清PD-1、Tim-3水平显著升高,且其表达与梅毒分期有关,可能协同参与了梅毒病情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程序性死亡分子1 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 分期
下载PDF
MTA1、PTEN、PD⁃L1检测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赵曦雯 张玉梅 刘慧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检测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三亚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肺癌患者217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检测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三亚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肺癌患者217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62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TA1、PTEN、PD⁃L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术前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老年肺癌患者MTA1、PTEN、PD⁃L1水平差异,评估其在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TA1、PD⁃L1表达水平均升高,PTEN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7例老年肺癌患者中,Ⅰ期34例,Ⅱ期67例,Ⅲa期116例,不同术前分期老年肺癌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PD⁃L1表达水平随术前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PTEN表达水平随随术前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217例老年肺癌患者中淋巴转移患者114例,与非淋巴转移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患者MTA1、PD⁃L1表达水平升高,PTEN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TA1、PTEN、PD⁃L1单一及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972、0.737、0.806和0.934,其中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904和0.884(P<0.05)。结论不同术前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老年肺癌患者MTA1、PTEN、PD⁃L1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三指标联合诊断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术前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医生协助自杀问题的法律回应--以美国Washington v.Glucksberg和Vacco v.Quill案为例
18
作者 李培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0-65,共6页
美国Washington v.Glucksberg案和Vacco v.Quill案确立了以自杀权为核心的医生协助自杀不受宪法保护。法院在梳理成文法历史和国际共识的基础上,运用吸纳检验、仔细描述、利益衡量和对比否认的实体性正当程序标准以解释宪法,并借助刑法... 美国Washington v.Glucksberg案和Vacco v.Quill案确立了以自杀权为核心的医生协助自杀不受宪法保护。法院在梳理成文法历史和国际共识的基础上,运用吸纳检验、仔细描述、利益衡量和对比否认的实体性正当程序标准以解释宪法,并借助刑法理论区别了拒绝治疗和医生协助自杀。认定标准的选择表明保守派法官更关注未列举权利的风险。两案对中国立法的启示在于:贯彻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于具体制度,以公权力保障生命至上转为生命质量论,协同各部门法在明确概念和共识的基础上提供法律解释,当前先在司法上对医生协助自杀行为予以出罪,后由基层通过案例反复衡量最终以立法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标准 尊严死 安乐死 姑息治疗 终末期医疗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早晚与抗寒性的关系
19
作者 曾瑞 马骊 +9 位作者 武军艳 杨刚 张娜 徐佳 朱明川 马敏 陶肖蕾 李学才 刘丽君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6-775,共10页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强抗寒的陇油7号与弱抗寒的陇油99两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对低温胁迫下(5叶期5℃~19℃、7叶期-8℃~0℃、7叶期-14℃~-4℃)表型、细胞活性...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强抗寒的陇油7号与弱抗寒的陇油99两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对低温胁迫下(5叶期5℃~19℃、7叶期-8℃~0℃、7叶期-14℃~-4℃)表型、细胞活性、活性氧代谢及活性氧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冬前低温胁迫后,强抗寒的陇油7号较早进入枯叶期,而弱抗寒的陇油99的枯叶期较晚;低温胁迫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叶片中细胞死亡数目逐渐增加,且陇油7号叶片中细胞死亡数目显著多于陇油99;未受低温胁迫前,陇油99叶片中H_(2)O_(2)和O_(2)^(⋅-)含量显著高于陇油7号,而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陇油7号,随陇油7号叶片开始黄化,其叶片中H_(2)O_(2)和O_(2)^(⋅-)-含量均迅速升高,叶片中H_(2)O_(2)和O_(2)^(⋅-)含量显著高于陇油99,而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陇油99。qRTPCR分析表明,枯叶期早,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低,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量高;枯叶期晚,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高,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低。结合上述结果推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早晚与活性氧(H_(2)O_(2)和O_(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高低有关,该结果为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枯叶的调控机理及枯叶期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枯叶期 细胞死亡 活性氧代谢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梁砚薷 杨逸成 +8 位作者 杨倍蓝 曾绮娴 刘冰洋 赵青 罗勤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分(≥9.94分)组(n=113)和低评分(<9.94分)组(n=61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MELD-XI评分与P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1例PAH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 334例(45.7%),特发性PAH 287例(39.3%),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PAH 75例(10.3%),遗传性PAH 19例(2.6%),肺静脉闭塞病13例(1.8%),药物和毒物相关性PAH 3例(0.4%)。平均年龄(37.3±14.2)岁,女性547例(74.8%)。患者出院后随访中位时间18(9,28)个月,53例发生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率为7.2%。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9%(18/113)和5.7%(35/6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评分组生存率低于低评分组(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XI评分是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30,95%CI:1.527~8.631,P=0.004)。结论:MELD-XI评分是评估PAH患者预后的简易且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全因死亡 危险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