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基在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1
作者 冯荣芳 袁强 +2 位作者 张晓 李淑琴 孙晓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9-607,共9页
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能够诱导大鼠的脑缺血耐受,并且p38 MAPK和ER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由基是否参与LIP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和p38 MAPK和ERK表... 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能够诱导大鼠的脑缺血耐受,并且p38 MAPK和ER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由基是否参与LIP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和p38 MAPK和ERK表达的上调。方法:128只永久凝闭双侧椎动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6)、全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CI)组(n=16)、LIP+CI组(n=16)、DMTU(自由基清除剂)+LIP+CI组(n=64)和DMTU+sham组(n=16)。各组6只大鼠于末次手术后7 d取材,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情况;另外10只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海马CA1区p38 MAPK和ERK的表达。结果:致死性全脑缺血引起大鼠海马CA1区出现明显的DND。然而,LIP明显逆转了上述损伤性变化:与CI组比较,CA1区组织学分级降低、神经元密度增加(P<0.01);此外,与CI组比较,海马CA1区p38 MAPK和ERK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LIP+CI组相比,LIP前经股静脉给予自由基清除剂DMTU,可部分逆转LIP的脑保护作用,也可部分阻断LIP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p38 MAPK和ERK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结论:自由基参与了LIP诱导的大鼠脑保护作用和p38 MAPK和ERK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p38 MAPK信号通路 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
2
作者 陈艳洁 赵紫烨 朱丽霞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9期3988-3992,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药物...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共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两组患者6个月内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脑血容量、脑血流量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37±0.27)ml/100 g比(1.97±0.28)ml/100 g、(22.9±1.9)ml/(100 g·min)比(19.5±1.8)ml/(100 g·min)](P<0.05)。治疗前后NIHSS、MoC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NIHSS、MoCA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0.21±2.9)分比(14.56±3.2)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7.1±2.3)分比(23.9±3.6)分](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低于对照组[10.42%(5/48)比27.08%(13/48)](χ^(2)=4.376,P=0.036)。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且可预防脑梗死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 脑血流灌注 再发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凋亡(英文) 被引量:36
3
作者 赵红岗 李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君 陈晓玲 刘慧卿 冯荣芳 艾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探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4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分为假手术组、肢体缺血组、脑缺血组、LIP组。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作... 探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4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分为假手术组、肢体缺血组、脑缺血组、LIP组。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作为LIP,之后立即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进行全脑缺血8min后再灌注。DNA凝胶电泳、TUNEL和吖啶橙/溴乙锭(AO/EB)双染技术从生化和形态学方面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凝胶电泳显示,脑缺血组出现了凋亡特征性DNA梯状条带,而LIP组无上述条带出现。与脑缺血组比较,LIP可明显减少海马CAI区TUNEL阳性神经元数(17.8±5.8vs 69.8±12,P<0.01)。AO/EB染色也显示LIP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以上结果提示,LIP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凋亡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血预适应组(IP)、NLIP组。再灌末取心肌组织,以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AAR×100%);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基因的表达;分离心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基因表达率。结果与I/R组(47.6%±7.5%)比较,IP和NLIP能明显降低梗死面积(24.6%±8.7%和23.1%±7.4%,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在I/R组,细胞凋亡率高(16.21%±2.12%),Bcl-2/Bax比值低(0.66±0.03),IP和NLIP能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5.30%±0.81%,4.82%±1.15%,P<0.01),提高Bcl-2/Bax的比值(1.44±0.08,1.51±0.09,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其一致。结论N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 肢体 远端缺血预适应 凋亡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红岗 李文斌 +5 位作者 刘惠卿 冯荣芳 李清君 陈晓玲 周爱民 艾洁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3,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随机分为假手术 (Control)组、脑缺血组、肢体缺血组、LIP 0d组 (LIP后即刻行脑缺血 )、LIP 1d组 (LIP后 1d行脑缺血 )和LIP 2d组 (LIP后...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随机分为假手术 (Control)组、脑缺血组、肢体缺血组、LIP 0d组 (LIP后即刻行脑缺血 )、LIP 1d组 (LIP后 1d行脑缺血 )和LIP 2d组 (LIP后 2d行脑缺血 )。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 3次 (每次 10min ,间隔 10min)作为LIP ,夹闭颈总动脉进行全脑缺血 8min后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以判断海马损伤程度。结果 :脑缺血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严重 ,与Control组比较 ,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 ,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 (P <0 .0 1)。LIP 0d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较脑缺血组明显减轻 ,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 ,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 (P <0 .0 1)。而LIP 1d组和LIP 2d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缺失较多 ,仍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 :LIP可减轻随后立即发生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但对间隔 1d后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无显著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学慧 李玉梅 +7 位作者 袁恒杰 罗琼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3组。N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与I/R组比较,N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NLIP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抗氧 化能力
下载PDF
大鼠肢体预缺血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 被引量:13
7
作者 董京辉 刘宜先 +1 位作者 吉恩生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上观察肢体预缺血(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影响,旨在探讨LIP对IR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腺苷和神经通路是否参与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缺血...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上观察肢体预缺血(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影响,旨在探讨LIP对IR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腺苷和神经通路是否参与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过程中,梗塞心肌占缺血心肌的51.48±0.82%。(2)L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35.14±0.88%,较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显著减小(P<0.01),表明LI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3)事先切断股神经可取消LIP的保护效应。(4)股动脉内局部给予腺苷(10nmol/kg),可模拟L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心肌梗塞范围是37.28±1.68%,而股静脉内注射同等剂量腺苷则无保护作用。(5)股动脉内预先应用腺苷A.受体拈抗剂8-环戊-1,3-二丙基嘌呤(DPCPX)(32 nmol/kg)可部分阻断LIP诱发的心肌保护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肢体短暂预缺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而局部释放的腺苷和由此所激活的相关的神经通路在LIP的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肢体预缺血 腺苷 心肌梗塞范围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艳娜 朱学慧 +7 位作者 袁恒杰 于惠 李淑娟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LIP具有与CIP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方针强 叶钢 +2 位作者 刘永亮 贾维胜 肖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用右肾切除、左肾动静脉阻断1h开放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动静脉但不阻断。(2)肢体缺血预处理方法:LIP组在阻断前,先以止血带在双下肢根部绑扎,阻断血流5min,完全开放10min,反复4次。(3)评估指标:对比各组兔在再灌注后8、24h和3、7d时肾功能、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LIP组再灌注后血清Scr和BUN升高幅度要明显低于IR组(P<0.05),在再灌注后3d内血Scr和BUN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再灌注后24h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P<0.05),且在各时间点SOD活性均明显高于IR组(P<0.05),MDA含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光镜下病理改变轻于IR组。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并增加SOD活性,改善肾功能,对急性肾脏IRI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无创性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换气功能损伤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良荣 郑浏璞 +4 位作者 蒋柳明 王万铁 赵喜越 熊响清 林丽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止血带是否导致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失衡和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功能损伤以及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IPC)的干预效果。方法:2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Ⅰ-Ⅱ级择期单侧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和缺... 目的:探讨常规应用止血带是否导致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失衡和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功能损伤以及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IPC)的干预效果。方法:2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Ⅰ-Ⅱ级择期单侧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13),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1h(T1)和止血带松开后0.5h(T2)、2h(T3)、6h(T4)及24h(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肺内分流率(Qs/Qt),测定血NO、ET-1、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C组患者T4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PA-aDO2和Qs/Qt显著升高(P<0.01);NO水平及NO/ET-1比值在T3始明显降低,T4时达到最低值(P<0.01),T5恢复至基础值(P>0.05);ET-1、MDA和IL-6水平至T3始升高(P<0.01),T4达到高峰后T5稍下降。与C组比较,IPC组T4时ET-1和MDA、T4-5时IL-6水平明显降低,T3-4时NO水平和NO/ET-1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T4时PA-aDO2和Qs/Qt较C组降低(P<0.05),PaO2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常规应用止血带(1.0-1.5h)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换气功能损伤,IPC能缓解该过程中的NO/ET-1失衡,从而部分改善患者肺换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再灌注 肺换气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司小毛 仇鹏 +4 位作者 朱化刚 余康敏 查斌山 谢文涛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D、E组:分别阻断腹主动脉1、5和10 min,再灌注1、5和10 min,重复3个循环后进行2 h缺血2 h再灌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各组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D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改变更明显,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IL-6、TNF-α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缺血时间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窗内呈平行关系,预缺血并无明显抗炎作用,过长时间预缺血甚至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5 min/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方案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肢体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保护机制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后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永辉 汪永新 +4 位作者 刘辉 杜郭佳 汪庆森 李大志 更.党木仁加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92-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观察LIP后不同时段的脑梗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数量的变化。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观察LIP后不同时段的脑梗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数量的变化。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n=12),假预处理+脑梗死;(2)LIP+脑梗死,根据LIP与脑梗死间隔时间不同,分为12、24、48h组。所有大鼠在脑梗死后24h,断头取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高倍镜下观察梗死侧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随机3个视野,取其平均数。结果:对照组Nestin阳性细胞数为(27.33±3.38);LIP12、24、48h组分别为(32.94±6.12)、(50.61±6.11)和(52.17±6.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LIP后使脑梗死大鼠海马的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且在12~48h内持续增加。结论:LIP后12~48h可以激活脑梗死大鼠海马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可能对脑梗死后机体自我修复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神经干细胞 增殖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干预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3 位作者 刘江波 赵晓宁 刘飞 李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626-5632,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尿激酶原具有较好的溶解血凝块和血栓的作用,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机体在反复短暂缺血预适应后重新出现保护作用。目的:分析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 背景:研究发现,尿激酶原具有较好的溶解血凝块和血栓的作用,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机体在反复短暂缺血预适应后重新出现保护作用。目的:分析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1811034)。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原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各10只。造模前,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进行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3d,尿激酶原组和联合干预组给予尾静脉注射尿激酶原。各组大鼠采用手术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前后,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和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造模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Western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JAK2、p-JAK2、信号传导转录启动因子3(STAT3)、p-STAT3、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尿激酶原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联合干预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少于其他组(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活性明显降低(P<0.05),联合干预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④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心肌组织Caspase-3、Bax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联合干预组2项指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⑤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Bcl-2、p-JAK2、p-STAT3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联合干预组3项指标明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⑥结果说明,尿激酶原联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尿激酶原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 JAK2/STAT3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金歌 张阳 +5 位作者 王思谦 陈长英 王俊平 姜正明 桑海强 陈魁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9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缺血预适应48h组(预适应1组)及缺血预适应72h组(预适应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9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缺血预适应48h组(预适应1组)及缺血预适应72h组(预适应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前宣教及术后护理,缺血预适应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分别实施缺血预适应训练48h、72h,术后(拔鞘管后)6h观察患者肢体掌腕部肿胀度及疼痛度。结果缺血预适应72h患者在术后6h术侧上肢掌腕部疼痛评分、术侧肿胀值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者术前实施72h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降低患者术侧肢体掌腕部的肿胀度和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训练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肢体肿胀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鲁慧 王彬成 +2 位作者 崔宁宁 张艳春 吕建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9-61,65,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影像学表现(MRI、SPEC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新发梗死率观察组(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SPECT检查改善率观察组(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水平,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抑制缺血性脑卒中的MRDWI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鼎泰 陈秋雁 +2 位作者 吴富淋 缪绍维 张云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P)后大鼠脑缺血模型在DWI图像上的改变。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LRP组,大鼠在行脑缺血诱导前经3个循环的右侧股动脉夹闭(15min)-恢复再灌(15min)的缺... 目的探讨经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P)后大鼠脑缺血模型在DWI图像上的改变。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LRP组,大鼠在行脑缺血诱导前经3个循环的右侧股动脉夹闭(15min)-恢复再灌(15min)的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对照组,暴露右侧股动脉90min后线栓法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1h,恢复再灌。分别在恢复再灌后1、3、12、24h行MRI检查采集T2WI/DWI图像;并结合神经学评分、TTC染色从行为学和形态学上进行辅助评价。结果 LRP组行为学评分为2.333±0.5164(n=20),较脑缺血组(1.333±0.5164,n=20)明显增加(P<0.01);LRP组大脑梗死面积为35.67±5.06%(n=5),脑缺血组的梗死面积为45.75±3.70%(n=5),经过预处理后脑缺血所致的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与MRI检测结果一致。此外,连续性的DWI检测显示脑缺血组的病灶出现在恢复再灌后1h,而LRP组多出现在3h以后。结论单侧的LRP能够改善缺血所致的行为学缺陷,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并且还能够延迟病灶的出现,意味着LRP能够延长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霞 龙小菊 +1 位作者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min(T0)、再灌注后1 h(T1)、6 h (T2)、24 h(T3)、48 h(T4)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血样测定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 T0比较,T1~T4时两组血清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 C 组比较,T1~T4时 R 组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血清 TNF-α、HMGB1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p38 MAPK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阻断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晓彩 李文斌 +5 位作者 李清君 张敏 羡晓辉 李淑琴 齐杰 刘会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p38MAPK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DN)对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48只永久凝闭双侧椎动脉的Wistar大鼠分为8组(n=6):sham组、LIP组、脑缺血损伤组、LIP+脑缺血损伤组、双蒸水+LIP+脑缺血损伤组、p38MAP... 目的:观察p38MAPK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DN)对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48只永久凝闭双侧椎动脉的Wistar大鼠分为8组(n=6):sham组、LIP组、脑缺血损伤组、LIP+脑缺血损伤组、双蒸水+LIP+脑缺血损伤组、p38MAPKAs-ODN组和p38MAPKAs-ODN+LIP+脑缺血损伤组,p38MAPKAs-ODN的剂量又分为5nmol/5μl和10nmol/5μl。所有动物均在sham手术后或末次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天断头取脑,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情况。结果:sham组和LIP组均未见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ND)。与sham、LIP组相比,脑缺血损伤组出现了明显的DND,表现为组织学分级(HG)升高和锥体神经元密度(ND)下降(P<0.05)。LIP可显著抑制脑缺血损伤引起的DND。与LIP+脑缺血损伤组相比,p38MAPKAs-ODN+LIP+脑缺血损伤组出现了显著的DND,表现为HG升高、ND降低(P<0.05),且此种变化与p38MAPKAs-ODN的注射剂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38MAPKAs-ODN可阻断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进一步证实了p38MAPK表达上调参与了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p38MAPKAs-ODN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海马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小军 易善永 +3 位作者 廖斌 邓明彬 陈圣杰 王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IPC)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IPC组和对照组。IPC组在主动脉阻断前10min内,用气压止血带绑于右上臂上部,给于300mmHg的压力,阻断右上肢血流,持...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IPC)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IPC组和对照组。IPC组在主动脉阻断前10min内,用气压止血带绑于右上臂上部,给于300mmHg的压力,阻断右上肢血流,持续3min,开放2min后,再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对照组不给缺血预处理。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及心肌电生理指标;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开放后3h、6h、12h、24h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心肌酶肌酸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开放后辅助循环时间I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需重复除颤率明显高于IPC组(P均<0.01);主动脉开放后12h心肌酶CK-MB及cTnI对照组明显高于IPC组,分别为[(141.9±21.2)U/L∶(98.9±17.3)U/L,(5.157±1.207)ng/ml∶(2.113±0.984)ng/ml,P<0.05,<0.01]。IPC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肢体IPC可减少心肌酶漏出,降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肢体 心脏瓣膜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洋 李淑娟 +3 位作者 吴艳娜 焦建杰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在提高小鼠抗应激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预适应组和药物组,进行常压耐缺氧、耐疲劳负重游泳、耐高、低温实验,分别记录各种应激状态下小鼠的耐受时间,测定常压缺氧耐受后小鼠血清... 目的: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在提高小鼠抗应激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预适应组和药物组,进行常压耐缺氧、耐疲劳负重游泳、耐高、低温实验,分别记录各种应激状态下小鼠的耐受时间,测定常压缺氧耐受后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负重游泳后血清中乳酸的含量。结果:预适应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且SOD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均低于普萘洛尔组。预适应组平均游泳时间显著延长,且程度与咖啡因组相当。预适应能明显延长高温下小鼠的存活时间,且延长程度与氯丙嗪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比较,预适应组能显著延长小鼠的耐低温时间。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能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耐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 肢体缺血预适应 应激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