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n Kazak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1
作者 柯庆梅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7期203-204,共2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f Kazak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based on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Tendencies proposed by the Polish linguist Witold Manczak.Through careful and tho...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f Kazak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based on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Tendencies proposed by the Polish linguist Witold Manczak.Through careful and thorough study,this paper foundthat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ditional lifestyles and different political strategies through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this paper provedthat the Kazaks as the nomads were proficient in observ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nd made full use of them to name pl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IGHT TENDENCY Kazak place names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n Uyghur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2
作者 柯庆梅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199-200,共2页
Because of its peculiar language environment with multi ethnicities and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the studies of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attract many linguists’interests.This paper f... Because of its peculiar language environment with multi ethnicities and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the studies of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attract many linguists’interests.This paper focuses on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f Uyghur place names in 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based on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Tendencies proposed by the Polish linguist Witold Manczak.Through careful and thorough study,this paper found that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ditional lifestyles and different political strategies through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as urban people,the Uyghur place names highlighted the Uyghur people’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rtificial co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YGHUR place names the EIGHT TENDENCY
下载PDF
Spatial Analysis of Rural Landscape Place Names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GIS
3
作者 Chunyu LIU Shanlian YANG +2 位作者 Mengli ZHENG Youhua MA Qiang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3期119-125,共7页
Based on the village-level place names in Anhui Province,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 name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and nature using thematic maps obtained with ... Based on the village-level place names in Anhui Province,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 name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and nature using thematic maps obtai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G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ce names of villages in Anhui Provi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and are the products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y local people.It not only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names and Anhui natural landform and cultural landscapes,but also combines the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reflecting the complexity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formation of place n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e name VILLAGE GIS Landscape culture Spatial analysis ANHUI Province
下载PDF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lace Names in Chinese Classic Poems
4
作者 汪巍 谭苹 +1 位作者 潘秀珍 邹瑷冰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8年第7期123-123,共1页
Chinese classic poems are a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The place names contain lots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Some have special connotations and how to translate these connotations in the poems is an... Chinese classic poems are a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The place names contain lots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Some have special connotations and how to translate these connotations in the poems is another difficulty of poem translation. We should put both keep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derstanding capacity of the target readers into consideration.Guided by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is thesis intend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of place names in Chinese poems,aims to broadcast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 place nam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下载PDF
地名的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一项基于体认地名学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翼 庞陈婧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4-84,112-113,共13页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 为推动体认语言学与地名学的深度融合,文章运用ECM(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转喻机制构建了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该模型以地名命名转喻观为基础,整合了转喻的体认性与ECM的体认性,并以中国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为例加以验证。研究揭示了该模型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并清晰地再现了命名者的心理意图与过程。该模型的提出既推动了体认语言学的跨学科应用研究,也为地名学指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地名学 地名命名 事件域转喻体认模型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林琳 王俊樟 +2 位作者 曾娟 李英杰 刘元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与东南地区,“塆”“湾”“田”等主要地名用字反映红安丘陵岗地的山地环境特征与地方土地利用格局;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各乡镇行政驻地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战乱、起义、革命等动荡时期外来人口的迁入与和平时期的生产发展塑造了红安的地名文化景观。地方军事革命史凝缩于县、乡镇和村落地名中,地名承载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七里坪镇”“列宁市”等地名潜藏的红色历史文化值得挖掘与保护,可以发挥地名在地方实践中对红安县红色血脉的延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格局 红安县
下载PDF
浙江省体育老地名文化特征及保护传承研究
7
作者 应菊英 朱敬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52-56,共5页
体育老地名是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历史文化悠久,地理环境多样,体育老地名资源丰富。文章旨在研究浙江省体育老地名的文化特征及保护传承路径。结果表明:古代浙江体育老地名,铭记了垂钓、龙舟、射击、射箭、击剑、武术、棋... 体育老地名是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历史文化悠久,地理环境多样,体育老地名资源丰富。文章旨在研究浙江省体育老地名的文化特征及保护传承路径。结果表明:古代浙江体育老地名,铭记了垂钓、龙舟、射击、射箭、击剑、武术、棋类、踏青等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回荡着历史的桨声剑影、觞光棋局,吴越遗韵特色明显。近代浙江体育老地名,主要有体育学堂、体育场馆、棋类俱乐部等,中西体育文化交融,彰显着先辈体育救国的梦想和追求。体育老地名由人而名、由地而名或由事而名。在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其保护面临着剧烈冲击。体育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径主要有:挖掘整理体育老地名信息建立数据库,将其纳入各级各类保护名录,体旅融合迭代升级其体育文化功能,创新复活一些消失的体育老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老地名 地名文化保护 浙江省
下载PDF
“川江”地名名实变迁与中国历史地名内涵变化规律
8
作者 蓝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整个长江、长江上中下游,指代范围让人相当意外。明清主要指整个长江上游河道,但到近现代,“川江”所指又有一个泛指整个长江上游干支流到仅指乐山到宜昌、宜宾到宜昌、重庆到宜昌河段一个逐步缩小的过程。宋元以前巴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使巴蜀航运的地位很高,成为“川江”话语强大指代中下游的支撑。而受长江上游特殊的复杂河道、特殊的平底木船通过性能、特殊地域滩师导航的制约,传统时代长江上游木船运输曾一度在整个长江航运中占有通过性上的优势,一度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整个长江航运的运行。近代以来“川江”一词的内涵缩小又与机动船进入川江,木船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形下,热点聚集在机动船运输的话语内有关。研究发现,历史上中国的“地名涵化”可以分成“地名缩放涵化”“地名异地涵化”两种情形,前者较为典型,后者较为复杂。“地名涵化”在时间上又可分成“漫涵化”和“快涵化”两种。一般来说,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地名的“涵化”较快,而文化区域概念地名“涵化”的过程较为漫长,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多元,但受国家相关行政区调整的影响,文化区域概念的“地名涵化”过程也会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 名实变化 历史地名 地名缩放涵化 地名异地涵化
下载PDF
云南省“街”地名文化景观探析
9
作者 武锐 刘鼎 庄立会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赶街是云南省农村地域的集市贸易活动,自元明以来就已形成,文章以《云南地图册》中统计出的709个街通名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云南“街”通名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布广且主要集中在云南中西部的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与云南古代的商贸古... 赶街是云南省农村地域的集市贸易活动,自元明以来就已形成,文章以《云南地图册》中统计出的709个街通名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云南“街”通名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布广且主要集中在云南中西部的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与云南古代的商贸古道有密切相关性。另外,“街”通名命名的类型主要受古代干支纪日影响的生肖地名,农历纪日的数字地名,变迁产生的新老旧地名,或根据赶街的规模、地理位置、赶街时间段命名,反映街场所处地貌部位的地名,反映行政军屯驿道制度、街场的形状、与宗教天文教育活动关系、当地代表性物产与工农业活动、重要的建筑实体和具有美好寓意的地名以及反映当地民族的地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赶街 地名文化
下载PDF
《水经注》中的地名音转现象
10
作者 杨军会 赵婉婷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郦道元对《水经注》中地名音转现象的阐释,既体现了汉语声韵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人对名物命名探源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地名变更的语言学分析,可以弄清楚古今地名变化的成因。文章从《水经注》中的地名音转现象,讨论郦道元对... 郦道元对《水经注》中地名音转现象的阐释,既体现了汉语声韵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人对名物命名探源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地名变更的语言学分析,可以弄清楚古今地名变化的成因。文章从《水经注》中的地名音转现象,讨论郦道元对地名探源的训诂学实践、地名变化所反映的语音关系和地名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地名 音转
下载PDF
《全元诗》诗人小传勘正及补充
11
作者 王静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杨镰主编的《全元诗》诗人小传中,部分诗人籍贯的古今地名对应不当或籍贯不详或简介有误。经考证,元代诗人白华为山西忻州河曲县人,宋远为江西吉安新干县人,张公直为山东邹平长山县人,姚楚山为湖北省广济人,并补充诗人周润祖籍贯为浙江... 杨镰主编的《全元诗》诗人小传中,部分诗人籍贯的古今地名对应不当或籍贯不详或简介有误。经考证,元代诗人白华为山西忻州河曲县人,宋远为江西吉安新干县人,张公直为山东邹平长山县人,姚楚山为湖北省广济人,并补充诗人周润祖籍贯为浙江临海人,黄异为江西九江都昌县人,小传对李淦的简介与元朝史实有一定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诗》 诗人小传 籍贯 古今地名
下载PDF
豫西黄河流域古地名源流及其文化内核
12
作者 朱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9-20,共12页
豫西黄河流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在这一区域,黄河及其支流的自然山水、人文因素,催生了不少古地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一区域的地名源头,从遥远的上古时期延续到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地名作为历... 豫西黄河流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在这一区域,黄河及其支流的自然山水、人文因素,催生了不少古地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一区域的地名源头,从遥远的上古时期延续到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地名作为历史的活化石,记载着这一区域的朝代更迭、历史变迁,记载着风云人物、风物传奇,也同样记载着民间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状态。豫西黄河流域古地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生发于该区域文化内核——仰韶文化、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也得益于黄河这一华夏文明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地区 黄河流域 古地名 源流 文化
下载PDF
地名用字异读现象及其规范化
13
作者 刘波 李佳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6-20,共5页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的一种,其读音往往能够反映出某一地区的历史语音情况。我国一部分地名用字在读音上存在着异读现象,具体表现为地名的用字具有不同于普通话常用读音的特殊读音。该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地名用字及读...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的一种,其读音往往能够反映出某一地区的历史语音情况。我国一部分地名用字在读音上存在着异读现象,具体表现为地名的用字具有不同于普通话常用读音的特殊读音。该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地名用字及读音,就我国目前地名用字异读现象进行考察,发现其与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名用字的异读现象呼吁的是地名定音、定字的规范化,而地名的读音问题受到历史、方言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审定工作需要结合历史读音,并尊重当地读音,同时遵循汉语语音的发展趋势,以制定合适的标准并进行专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地名用字 异读 规范化 方言 古音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更路簿中的渔民习用地名
14
作者 马雪 周文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地名具有丰富的自然内涵和文化内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更路簿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形成、发展、传播和存废等过程,既映射了早期海南渔民群体与自然的博弈,又展示了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从地名的分类构成来看,早期渔民习用... 地名具有丰富的自然内涵和文化内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更路簿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形成、发展、传播和存废等过程,既映射了早期海南渔民群体与自然的博弈,又展示了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从地名的分类构成来看,早期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极大地受制于南海自然环境,同时渔民群体的航海经验、技术、社会文化和观念也在习用地名的形成中留有痕迹。伴随着更路簿的地域扩展、代际传递以及过渡性技术的使用,在其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渔民习用地名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准。而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技术的渗透和国内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又使渔民习用地名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废与变更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更路簿 渔民习用地名
下载PDF
地名用字在语文辞书中的合理呈现问题
15
作者 程荣 《辞书研究》 2024年第2期17-29,I0001,共14页
文章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分析归纳现代语文辞书对地名专用字及地名专用义和专用音择收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当前几个热议地名用字为例,探讨地名用字定形定音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和前提条件,认为不宜单一性... 文章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分析归纳现代语文辞书对地名专用字及地名专用义和专用音择收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当前几个热议地名用字为例,探讨地名用字定形定音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和前提条件,认为不宜单一性理解“名从主人”这一原则;同时还认为《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用字的处理仍有改进完善的可提升空间;对民政部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地名规范字信息库》等措施,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辞书 地名用字 呈现方式 规范化 标准化
下载PDF
香港地区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命名认知规律探究
16
作者 谢毓 揭春雨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目前学界对于地名中的隐喻和转喻在地理命名中的角色和作用尚需给予更多重视。该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映射理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香港地区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在香港地区地名... 目前学界对于地名中的隐喻和转喻在地理命名中的角色和作用尚需给予更多重视。该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概念映射理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香港地区地名中通名的隐喻和转喻进行研究,揭示两者在香港地区地名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及应用规律,归纳出两大命名倾向,即人文地理类通名转喻命名法和自然类通名隐喻命名法。前者以地理环境作为概念映射的源域,通过转喻利用事物的临近性为人文地理实体命名,后者则以人体、地理环境为源域,通过隐喻利用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该研究的结果不仅深化了在认知语言学和术语学上对地理通名的理解,还扩展了概念映射理论的应用范围,为命名和术语生成研究增添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地名 地理通名 认知术语学 隐喻 转喻 概念映射
下载PDF
面向柳州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地名地址全生命周期更新运营管理建设实践
17
作者 廖菊燕 杨绍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0-236,共7页
地名地址是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各类政务数据里面的地址标准不一、地址表述多样、地址运营更新困难,严重制约着时空信息云平台公共服务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据此,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地名地址模型的全生命周期更新... 地名地址是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各类政务数据里面的地址标准不一、地址表述多样、地址运营更新困难,严重制约着时空信息云平台公共服务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据此,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地名地址模型的全生命周期更新运营管理方法,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地名地址大数据运营管理的实践能力,结合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定位,采用人工智能地名地址匹配、深度学习的地址分词、地址语义图谱和归一化地址关联匹配等技术,确保柳州市地名地址数据表述更加标准、语义更加丰富;最终为各部门提供更加准确、翔实的地名地址服务,以满足“智慧城市”多样化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地址模型 地名地址分词 语义图谱 全生命周期管理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周剑云姓名和籍贯考证——兼论其艺术批评观念(1912~1931)
18
作者 王序 陈德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周剑云是早期中国电影界的拓荒者,为回应目前学界关于周剑云姓名和籍贯存在的争议,本文采用微观史的视角对其早期的从艺经历进行考证。周剑云原名周钧,曾用“江潮”和“亚父”为艺名进行演出,其籍贯为安徽省的合肥市,而非歙县。针对过... 周剑云是早期中国电影界的拓荒者,为回应目前学界关于周剑云姓名和籍贯存在的争议,本文采用微观史的视角对其早期的从艺经历进行考证。周剑云原名周钧,曾用“江潮”和“亚父”为艺名进行演出,其籍贯为安徽省的合肥市,而非歙县。针对过去学界对其艺术活动的研究路径相对狭窄的情况,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意在重溯周剑云的艺术批评观,这不仅可以衍思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间的过往纠葛,也能管窥早期民营电影人在艺术实践和理论拓展上为自身定位的尝试与探索。1912年~1931年间,周剑云先后围绕戏剧、新剧和电影等艺术门类著书立说,对这些艺术实绩的回望,既是对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又一次探微钩沉,也是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的内在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剑云 姓名 籍贯 艺术批评观念
下载PDF
名词性“汪”在苏鲁豫皖地名中的运用及其成因
19
作者 谢驰 史艳锋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06,168,共7页
“汪”字地名大量出现在苏鲁豫皖地区,这些地名中“汪”的意义与普通话常见的形容词用法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及方言材料,苏鲁豫皖地区地名中的名词性“汪”作为方言词常被用来指代水体。通过考证“汪”字的来源以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认为... “汪”字地名大量出现在苏鲁豫皖地区,这些地名中“汪”的意义与普通话常见的形容词用法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及方言材料,苏鲁豫皖地区地名中的名词性“汪”作为方言词常被用来指代水体。通过考证“汪”字的来源以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认为该字的词义演变与水文地理的变化、方言音韵的特点密切相关。在与“洼”“湾/弯”等字比较的过程中,尝试探讨该地区宕江摄演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方言 词义演变
下载PDF
论广东山区地名用字“崆”——从广东最高峰“石坑崆”说起
20
作者 苏若阳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
“崆”类地名常见于粤北和粤东山区,如广东最高峰“石坑崆”。作为地名的“崆”在各地也写作“埪”“硿”,都属于方言用字。其本字为“空”,在客家方言中用以表示山间凹陷、坑谷,后来也转指山岳名称。此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广东客家地区,... “崆”类地名常见于粤北和粤东山区,如广东最高峰“石坑崆”。作为地名的“崆”在各地也写作“埪”“硿”,都属于方言用字。其本字为“空”,在客家方言中用以表示山间凹陷、坑谷,后来也转指山岳名称。此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广东客家地区,可视为客家方言特征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客家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