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9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and non-tumor necrosis factor-α-targeted therapies effects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psoriatic arthriti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被引量:2
1
作者 Chrong-Reen Wang Hung-Wen Tsa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1年第3期238-260,共23页
In addition toβ-cell failure with inadequate insulin secretion,the crucial mechanism leading to establish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DM)is the resistance of target cells to insulin,i.e.insulin resistance(IR),indicating... In addition toβ-cell failure with inadequate insulin secretion,the crucial mechanism leading to establish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DM)is the resistance of target cells to insulin,i.e.insulin resistance(IR),indicating a requirement of beyond-normal insulin concentrations to maintain euglycemic status and an ineffective strength of transduction signaling from the receptor,downstream to the substrates of insulin action.IR is a common feature of most metabolic disorders,particularly type II DM as well as some cases of type I DM.A variety of human inammatory disorders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inclu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nterleukin(IL)-6 and IL-1β,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R.Autoimmunemediated arthritis conditions,including rheumatoid arthritis(RA),psoriatic arthritis(PsA)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with the involvement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s their central pathogenesis,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IR,especially during the active disease state.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towards using biologic agents and small molecule-targeted drugs to treat such disorders.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anti-TNF-α-and non-TNF-α-targeted therapies on IR in patients with RA,PsA and AS.Anti-TNF-αtherapy,IL-1 blockade,IL-6 antagonist,Janus kinase inhibitor and phosphodiesterase type 4 blocker can reduce IR and improve diabetic hyper-glycemia in autoimmune-mediated 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 resistance Diabetes mellitu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argeted therapy non-tumor necrosis factor-α-targeted therapy Rheumatoid arthritis Psoriatic arthritis
下载PDF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for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in Children under Two Years of Age
2
作者 Aurélien Ndoumbé Mathieu Motah Samuel Takongmo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5年第3期100-105,共6页
The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report on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 for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in children aged two years and below. In the period between June 2007 and December 2... The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report on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 for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in children aged two years and below. In the period between June 2007 and December 2014, we had performed ETV in 30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from diverse etiologies. Among them were eight children aged two years or below.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outcome data of these childre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assess ETV efficiency in this age group. Eight children (6 boys, 2 girls) with age range from 6 to 24 months (mean 12.5 months, median 15 months) suffering from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underwent ETV as primary treatment. Seven patients (87.5%) were under two years and 3 had less than one year of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Macro crania, suture diastasis, scalp vein bulging and sunset gaze were the most common findings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was done in all patients but none ha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ydrocephalus was due to primary (congenital) aqueductal stenosis in all cas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myelomeningocele in one. ETV was successful in 7 (87.50%) cases but failed in one. Operation time varied from 28 to 35 minutes (mean 31.12 minutes, median 31.5 minutes). No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 occurred. The child in whom ETV failed had postoperative CSF leak. No death related to procedure occurred. Hospital stay ranged from 2 to 4 days (mean, 2.87 days, median, 3 days). Follow up range was 5.5 to 86 months (0.46 to 7.16 years);mean, 59.14 months (4.92 years);median, 45.75 months (3.81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Aqueductal Stenosis CHILDREN under TWO YEARS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Cameroon
下载PDF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in Cameroon
3
作者 Aurélien Ndoumbe Chantal Simeu Mathieu Motah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Objective: In Sub-Saharan Africa, shunt dependence is a real threat for patients. For this reason, any method allowing shunt independence such as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should be promoted. The goal of this s... Objective: In Sub-Saharan Africa, shunt dependence is a real threat for patients. For this reason, any method allowing shunt independence such as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should be promoted.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show the advantages of neuroendoscopy in treating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in Cameroon.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ases of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Twenty patients (15 males, 5 females) underwent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as first choice treatment for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Their ages ranged from six months to 41 years (mean 11.96 years, median 20.75 years). Fourteen patients (70%) were children (≤18 years old), 6 were adults, 7 were under age of two years and 3 were below on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was the radiological tool used in all cases. None did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 Etiology of hydrocephalus was aqueductal stenosis in 18 cases and stenosis of the foramina of Luschka & Magendie in two. Aqueductal sten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myelomeningocele in one case and shunt failure in another one.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was successful in alleviating clinical symptoms with shunt independence in 19 cases (95%), but failed in one case. ETV success was not related to patient ag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occurred in two patients a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10%). Overall, ETV diminished treatment cost by 600 USD. Conclusion: Even in areas with limited medical equipment like in Sub-Saharan Africa where shunt dependence is a real danger, ETV can be routinely used to successfully treat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umor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Sub-Saharan Africa Cameroon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康议心 张殿宝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某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某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水平;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卡诺夫斯凯计分(KPS)];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05%和95.23%,高于对照组的47.62%和76.19%,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的血清CEA和TA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和T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的骨髓抑制率(30.95%)低于对照组(80.95%,P<0.05),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也低于对照组(92.86%,P<0.05)。结论:与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相比,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佳,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安全性更高,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肿瘤 化疗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玉洁 魏兰懿 +4 位作者 陈君君 周阳云 杨姣 胡九东 韩永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癌基因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癌症患者治疗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些过度活化的致癌基因多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众多的PTK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的主要...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癌基因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癌症患者治疗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些过度活化的致癌基因多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众多的PTK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的主要驱动者,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等过程。以NRTK为靶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中药以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低毒等特性,在肿瘤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优势,至今已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可抑制NRTK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对NRTK主要成员Src、Jak、Abl和Fak家族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归纳总结了作用于这些成员的中药单体,旨在为靶向NRTK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寻找NRTK的中药单体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肿瘤治疗
下载PDF
ERCC1、K-ras、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王亚飞 张振军 +1 位作者 宋长亮 杨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K-ras)、肿瘤蛋白P73(TP73)在替雷利珠单抗结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NSCLC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CLC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以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增加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组间临床疗效、肿瘤标记蛋白、免疫指标、生存周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9.84%(44/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52.38%(33/6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54%(52/6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66.67%(42/63)(P<0.05)。化疗1周期、化疗3周期、化疗6周期时,观察组ERCC1、K-ras、TP-7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CD40细胞低于对照组,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TP、PFS、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12/63),对照组为12.70%(8/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治疗安全性较好,且ERCC1、K-ras、TP-73水平变化可反映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在综合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紫杉醇 顺铂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蛋白 肿瘤蛋白P73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华蟾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黄锦宏 陈虹 +2 位作者 程易 由振华 周秀芬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联合华蟾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4)、研究组(n=55)。对...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联合华蟾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4)、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注射液化疗,研究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华蟾素片化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5)。结论安罗替尼和华蟾素联合治疗NSCLC效果显著,能够促进疾病缓解,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为NSCLC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华蟾素 化疗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文青 何迎春(综述) 王贤文(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 nt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正被广泛研究。lncRNA Linc00467是一种新发现的lncRNA,且已被证实在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其...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 nt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正被广泛研究。lncRNA Linc00467是一种新发现的lncRNA,且已被证实在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其可调节肿瘤细胞的恶性进程,并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是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的癌基因。笔者结合目前已有报道,对Linc00467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Linc00467更全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467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邓国棋 徐敬轩 +2 位作者 杨岩 张勖 邵云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O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lncRNA;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体内抑瘤实验以及免疫组化来检测GBM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数据库LncACTdb预测lncRN...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O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lncRNA;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体内抑瘤实验以及免疫组化来检测GBM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数据库LncACTdb预测lncRNA的亚细胞定位,利用数据库NPInter及catRAPID预测lncRNA与其潜在结合对象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ZBTB18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分析显示LINC02447在GBM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构建了过表达LINC02447的细胞系,结果显示过表达细胞较对照细胞增殖能力(P<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显著降低,体内肿瘤生长减慢(P<0.01),瘤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降低(P<0.01);数据库结果显示LINC02447定位于细胞核,与ZBTB18具有潜在的结合能力,并且它们在GBM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LINC02447过表达细胞系中ZBTB18的表达降低(P <0.01),同时构建的ZBTB18敲低细胞系较对照细胞增殖能力(P <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 <0.01)也显著降低。结论 上调LINC02447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LINC02447通过抑制ZBTB18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lncRNA 抑癌基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肿瘤检测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探索与思考——评早期肺癌头对头对比MRD检测策略的MEDAL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松涛 陈椿 张嘉涛 《循证医学》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1文献来源Chen K,Yang F,Shen H,et al.Individualized tumor⁃informed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alysis for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ancer Cell,2023,41(10):1749-1762.e6.
关键词 分子残留病灶 循环肿瘤DNA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监测 辅助治疗
下载PDF
中医肿瘤康复中“神不使”病机探析及治则
11
作者 蔡柳 熊宏泰 +1 位作者 马苏苏 郑红刚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神”是中医哲学思维的核心及精髓,在指导人体生命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神不使”理论来源于《素问·汤液醪醴论》,其含义是人身之神无法支撑形体的生命活动。情志失调、营卫不收、余毒未消是肿瘤康复过程中“神不使”的重要病... “神”是中医哲学思维的核心及精髓,在指导人体生命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神不使”理论来源于《素问·汤液醪醴论》,其含义是人身之神无法支撑形体的生命活动。情志失调、营卫不收、余毒未消是肿瘤康复过程中“神不使”的重要病机。精神不进则形体衰敝,神机涣散则痼疾难医,是影响恶性肿瘤转归及预后的重要原因。中医肿瘤康复从整体观念出发,在诊疗过程中注重整体机能的调节及情志的恢复,即“调神”。本文基于“神不使”的核心内涵,探讨中医康复管理新模式,提出调畅情志以安神,调和营卫以养神,清肃余毒以敛神。从不同角度看待、认知造成“神不使”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诊疗方式,探索肿瘤康复学的本质,构建中医“神不使”理论指导下肿瘤康复的认知体系,以期为肿瘤康复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不使 肿瘤康复 调神 《黄帝内经》 病机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分析
12
作者 程世德 吴海峰 +2 位作者 钱超鹏 潘鑫 赵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5例,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评估两组表观...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5例,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评估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早期强化率、肿块边界清晰、增强平台类型,病灶大小、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T分期、N分期结果。结果观察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9±0.20)×10^(-3) mm^(2)/s,高于对照组(0.89±0.18)×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块边界不清晰发生率为80.52%,高于对照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为(25.50±4.21)cm^(3),高于对照组(16.65±3.92)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ER-2阳性率为76.19%,高于对照组26.47%,两组T分期、N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通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进行鉴别,非肿块强化病灶ADC值、边界不清晰发生率及ER、HER-2阳性率表现为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肿块 非肿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卢晓诗 王薪祺 +1 位作者 杜英男 张继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4-978,共5页
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发挥促癌作用的lnc RNA主要有HOTAIR、UCA1、H19、ITGB2-AS1和SNHG家族的部分基因,而起抑癌作用的lnc RNA主要有H22954、NEAT1、SNHG4、LINC01... 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发挥促癌作用的lnc RNA主要有HOTAIR、UCA1、H19、ITGB2-AS1和SNHG家族的部分基因,而起抑癌作用的lnc RNA主要有H22954、NEAT1、SNHG4、LINC01128等。本文就lnc RNA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AML耐药和预后判断相关的lncRNA进行综述,以期为AML的诊断和预后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 促癌 抑癌 耐药 预后
下载PDF
肿瘤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的表达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14
作者 沙湘钧 刘斯迪 +1 位作者 张鑫淼 姜兴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74-179,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染色体修饰、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加工等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探究lncRNA在肿瘤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是近几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证实LINC01503...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染色体修饰、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加工等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探究lncRNA在肿瘤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是近几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证实LINC01503是一种在鳞状细胞癌研究中新近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在结直肠癌、卵巢癌、肺癌及胶质瘤等诸多人类肿瘤中呈现显著高表达,其异常表达常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并且能够通过ceRNA机制、上皮间质转化、参与多种相关信号通路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抗凋亡等;对LINC01503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相关肿瘤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本文就LINC01503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 肿瘤 分子调控
下载PDF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建立胰腺癌新的预后特征并预测免疫治疗反应
15
作者 唐明政 李晓凤 +4 位作者 荣耀 吴志航 马国榕 刘松华 蔡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筛选与双硫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研究其在胰腺癌中的免疫景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基于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鉴定双硫死亡相关lncRNA... 目的筛选与双硫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研究其在胰腺癌中的免疫景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基于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鉴定双硫死亡相关lncRNA。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通过综合方法验证其预测性能。构建精确的列线图,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通过基因本体(GO)、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分析研究生物学差异。通过肿瘤突变负荷(TMB)估计免疫治疗反应。结果成功鉴定出251个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筛选出3组lncRNA作为风险评分模型的参考。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相关通路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风险评分模型相关。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ESTIMATE评分显著相关。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TMB升高,表明高风险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结论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胰腺癌中的作用,为胰腺癌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双硫死亡 肿瘤突变负荷
下载PDF
肺瘤消积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痰瘀互结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晶晶 王振强 +6 位作者 张庆江 赵阳 赵芳 董雪珊 赵怡然 张瑞 李莹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肺瘤消积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痰瘀互结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痰瘀互结型晚期NSCLC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 目的探讨肺瘤消积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痰瘀互结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痰瘀互结型晚期NSCLC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0)。对照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肺瘤消积方,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期。对比分析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中医症状分级、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分级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68.00%、84.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00%、62.00%)(P<0.05);治疗组皮肤反应、腹泻总发生率(22.00%、5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00%、74.00%)(P<0.05)。结论肺瘤消积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痰瘀互结型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YFRA21-1、CA19-9、CEA、IL-1、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瘤消积方 吉非替尼 痰瘀互结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17
作者 张红巧 索丹风 王亚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研究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其中45例接受单纯一线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纳入观... 目的研究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资料,其中45例接受单纯一线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化疗周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YFRA21-1、NSE、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NSE、CEA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以进一步提高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安罗替尼 一线化疗 肿瘤标志物 安全性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梦梦 明道靖 +8 位作者 任一鸣 钱信行 杨室淞 王聪聪 陆沛文 张晋辉 袁帅 习舒 曾宪涛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非蛋白质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通过多种分子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LI...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非蛋白质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通过多种分子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LINC00641是lncRNA的一种,位于染色体14q11.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LINC00641的表达变化可导致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因此,LINC00641在临床上有望成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LINC00641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1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李泞甫 陈旭澜 +1 位作者 曾蓓蕾 皈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组(54例)和靶向治疗(简称靶向)组(59例)。化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组(54例)和靶向治疗(简称靶向)组(59例)。化疗组患者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顺铂静脉滴注,靶向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结果靶向组疾病控制率为93.22%,显著高于化疗组的74.0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靶向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化疗组(P<0.05)。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4)^(+)水平显著升高,CD_(8)^(+)水平显著降低,CD_(4)^(+)/CD_(8)^(+)显著升高(P<0.05)。靶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显著低于化疗组的29.63%(P<0.05)。结论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可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细胞因子水平,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尼 靶向治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阮鹏飞 吴生保 +1 位作者 刁忆 冯天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外周血Th17/Treg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肿瘤二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化疗的对照组(30例... 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外周血Th17/Treg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肿瘤二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化疗的对照组(30例)与接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6,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CEA、CA125及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2、25.734、7.842,P<0.05)。治疗后两组Th17、Tre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Th17、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6、4.426,P<0.05)。观察组各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其中骨髓抑制、发热、肝功能异常以及腹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9、0.884、1.832、0.480,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0,P<0.05)。结论 采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确切,可调节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T淋巴细胞功能,但其毒副反应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信迪利单抗 肿瘤标志物 TH17/TREG 毒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