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ology of spleen in chickens fed on a diet deficient in methionine 被引量:3
1
作者 Bangyuan Wu Hengmin Cui +3 位作者 Xi Peng Jing Fang Wei Cui Xiaodong Liu 《Health》 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42-day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hionine deficiency on spleen by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weight,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plee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splenocytes, and oxid... The purpose of this 42-day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thionine deficiency on spleen by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weight,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plee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splenocytes, and oxidative markers of serum and spleen. One hundred and twenty one-day-old avian broil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fed on a control diet (starter diet, methionine 0.50%;grower diet, methionine 0.40%) and methionine deficient diet (starter diet, methionine 0.26%;grower diet, methionine 0.28%) for 6 weeks. The relative weight of spleen was lighter in methionine deficiency than control group. Histopathologically, lymphopenia and congestion were observed. Ultrastructurally, there were more apoptosis lymphocytes in spleen and the mitochondria of lymphocytes were swelled in methionine deficiency. By flow cytometry, the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of the spleen was much higher (P < 0.01), and the S, G2+M phases and proliferating index were lower (P < 0.01) in methionine deficiency than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in the splee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ethionine deficiency (P < 0.01).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ies, and abilities to inhibit hydroxyl radicals were greatly decreased while th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s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methionine deficiency. It was concluded that methionine deficiency could restra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leen by cell cycle arrest and increased apoptosis, cause splenic lesions and reduce splenic antioxidant function. The splenic function should be finally impaired and then the immune function could be impacted in chick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IONINE Deficiency spleen lesions Antioxidant Function Flow CYTOMETRY BROILER
下载PDF
从脾论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涵 王萍 +1 位作者 王奕晨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4-639,共6页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是胃粘膜“炎-癌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医以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独特诊疗模式,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逆转病理组织学病变方面显示出良好优势。PLGC病位在脾...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是胃粘膜“炎-癌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医以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独特诊疗模式,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逆转病理组织学病变方面显示出良好优势。PLGC病位在脾胃,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升降异常是症状发生的主要机制,由其演化而生的湿、痰、瘀、毒等胶结积聚久留促发局部病变。脾虚与PLGC发生发展的胃粘膜微环境失衡有关,涉及胃黏膜炎症、胃内菌群、胃黏膜屏障、免疫功能、能量代谢、黏膜分泌等机制。本文从脾入手思考PLGC的病机、治法、用药思路等,对统一认识、开拓临床和科研思路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炎-癌转化 中医药 脾虚
下载PDF
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探讨
3
作者 高思远 顾杨怡 +6 位作者 张笑 沈逸 程鹏 常岑 何东仪 朱琦 李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90-1494,共5页
炎症性肠病常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有肠外病变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该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预后和减少复发。中医学认为该共病发病多为脾肾失司,二者制化失常为其主要病机表现。临床表现或以... 炎症性肠病常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有肠外病变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该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预后和减少复发。中医学认为该共病发病多为脾肾失司,二者制化失常为其主要病机表现。临床表现或以脾胃升降失司为主,或以肾虚温煦不足为主。治疗从脾肾论治出发,在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探讨从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及其肠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外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 脾肾学说 温肾健脾 共病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皮损表现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琳 平瑞月 +2 位作者 刘俊峰 莫秀梅 陈达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及临床横断面研究结合的方式,探讨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皮损表现特征。方法现代文献研究方面,检索建库以来至2021年10月31日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的相关文献,提取并规范皮损特征,对所纳入皮损表现进行频数分析及...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及临床横断面研究结合的方式,探讨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皮损表现特征。方法现代文献研究方面,检索建库以来至2021年10月31日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的相关文献,提取并规范皮损特征,对所纳入皮损表现进行频数分析及关联分析;门诊招募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脾虚湿蕴和非脾虚湿蕴2组,填写人口学资料及《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中医皮损特征采集表》,采用SPSS 27.0软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皮损表现差异。结果文献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88篇,其中丘疹、鳞屑、瘙痒、糜烂及渗出等是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最常见的皮损表现;关联分析提示丘疹、瘙痒、糜烂、渗出、干燥与脾虚湿蕴证的关联性较强。门诊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52例,差异分析提示2组患者在粗糙、鳞屑与潮红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皮损表现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结果提示粗糙、鳞屑与潮红会显著影响患者是否为脾虚湿蕴证(P<0.05),而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仅潮红为非脾虚湿蕴证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皮损表现以干燥、鳞屑、肥厚等干性皮损为主,符合亚急性、慢性期皮损表现;临床脾虚湿蕴证患者较少出现渗出、水疱、糜烂等湿性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证候 皮损特征 脾虚湿蕴证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5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从“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6
作者 刘平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7-1450,1454,共5页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如衡 脾胃虚损 毒瘀损络 升降失衡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与“脾主卫”关系探讨
7
作者 田依冰 李中玉 +4 位作者 温艳东 王萍 王阳 徐晴 闫加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防治胃癌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黄帝内经》“脾主卫”理论认为,脾胃具有保证机体正常运转,不受外来邪气侵害的作用。近年来针对该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免...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防治胃癌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黄帝内经》“脾主卫”理论认为,脾胃具有保证机体正常运转,不受外来邪气侵害的作用。近年来针对该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免疫角度着手,认为脾胃是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即为“脾主卫”。“脾主卫”与胃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关系密切,健脾在延缓胃癌前病变进展、逆转组织病理学改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脾主卫 免疫功能 发病机制 健脾 胃癌防治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芪术化积方治疗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宁麟 孙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2,347,共9页
背景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 背景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新途径。目的观察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海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医且符合中医证型“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HCC癌前病变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后肝硬化史、HCC家族史、10年以上饮酒史],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标志物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影像学指标(病灶类型、病灶性质、病灶长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完成研究的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抗病毒、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芪术化积方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及随访周期中HCC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灶长径、病灶稳定率、病灶改善率)、安全性指标(安全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TBIL、GGT、ALP、AFP-L3均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CP值、病灶长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ST、ALP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63.3%)(P<0.05);观察组病灶改善率(35.3%)和病灶稳定率(50.0%)与对照组(20.0%,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周期结束后观察组HCC发生率(8.8%)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30.0%)(P<0.05)。安全性指标方面,观察组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安全性指标异常,观察组安全率(94.1%)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肝功能、缩小病灶结节、降低远期HCC发生率及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芪术化积方 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近10年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思中 刘嘉琪 +1 位作者 李韵然 赵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219-2224,共6页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研究进行综述。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中间阶段,PLGC的病程较缓慢。中医辨治...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研究进行综述。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中间阶段,PLGC的病程较缓慢。中医辨治PLGC具有一定的优势。PLGC主要可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5种证型。胃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胃病微观辨证的发展,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的结合为PLGC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持。PLGC根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脾胃气机不畅,兼有湿热、瘀毒、痰湿等病理因素蕴结,日久胃阴亏耗。中药治疗PLGC的临床研究开展较多,治疗主要采用以益气健脾为主,兼以疏肝活血、化湿消瘀、化瘀解毒、养阴益胃,从而防止PLGC向胃癌进一步发展。针灸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开展较少。今后需开展更多严格且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深入研究针灸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以期为中医辨治PLGC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微观辨证 益气健脾 疏肝活血 化湿消瘀 化瘀解毒 养阴益胃 针灸
下载PDF
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龙晓东 欧阳晓明 +1 位作者 梁嘉健 张俊康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对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60例病例资料(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统计,均实施常规CT平扫、高分辨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对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60例病例资料(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统计,均实施常规CT平扫、高分辨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个方案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恶性检出率为63.64%、良性检出率为81.58%;高分辨CT检查恶性检出率为90.91%、良性检出率为97.37%。常规CT平扫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75.00%,高分辨CT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9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CT检查敏感度(95.24%)、特异度(94.87%)、准确率(95.00%)、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7.37%)与常规CT平扫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Kappa指数0.612,高分辨CT检查Kappa指数0.897。结论 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进行检查既可明确疾病类型、性质,亦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CT 脾脏占位性病变 脾囊肿 脾血管瘤 脾脏炎性假瘤
下载PDF
芪竹健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临床研究
11
作者 左巧云 傅雨娴 +4 位作者 王倩倩 叶涛 郭涵卿 查天悦 徐陆周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芪竹健胃方治疗脾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作为治疗组,予芪竹健胃方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疗程12 w,对比治疗前... 目的研究芪竹健胃方治疗脾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作为治疗组,予芪竹健胃方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疗程12 w,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胃镜征象、粘膜病理、癌变风险,血清胃功能三项的变化。另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胃粘膜Lgr5、Wnt1、C-myc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该方的作用机制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治疗12 w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胃镜病理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癌变风险,血清G17、PGⅠ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GR有升高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GⅡ方面,结果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2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Lgr5、Wnt1、C-myc蛋白表达情况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芪竹健胃方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降低癌变风险的机制可能与调控Wnt/Lgr5信号通路,抑制Lgr5标记的胃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脾虚湿热血瘀证 芪竹健胃方 临床研究 LGR5 WNT/Β-CATENIN C-MYC
下载PDF
健脾祛湿汤联合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娜 刘美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112-115,12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应用健脾祛湿汤联合川百止痒洗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川百止痒... 目的探讨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应用健脾祛湿汤联合川百止痒洗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川百止痒洗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湿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EASI评分、瘙痒程度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EASI评分、瘙痒程度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及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祛湿汤与川百止痒洗剂联合应用于小儿脾虚湿蕴型湿疹治疗效果确切,可缩小湿疹面积,减轻瘙痒程度及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湿疹 脾虚湿蕴型 健脾祛湿汤 川百止痒洗剂 瘙痒 皮损 复发
下载PDF
基于健脾培元法辨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13
作者 周健 计春燕 +3 位作者 孙俊 柯杰 王庆新 计承承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2期231-234,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难治且易反复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胃癌前病变重要阶段。《素问·举痛论》有言:“百病生于气”,正气邪气相争作用于人体则发病,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正气、卫气、营气、精气的化生之源,关乎人体一身之气的充...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难治且易反复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胃癌前病变重要阶段。《素问·举痛论》有言:“百病生于气”,正气邪气相争作用于人体则发病,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正气、卫气、营气、精气的化生之源,关乎人体一身之气的充盛与抵抗邪气的能力,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虚实夹杂,脾胃之气虚弱是其根本病因,脾胃之气虚弱贯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整个病程。健脾培元法以调补后天脾胃之气,培补人体真元,激发人体活力,激活自我修复能力,基于健脾培元法,从调理“脾胃之气”来论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从顾护脾胃之气以御邪气、充养脾胃之气以助元气、疏理脾胃之气以复气机、挽救脾胃之气以存生气四个方面入手,旨在建本固元、强健脾胃之气、补益机体亏虚、激活修复能力,从而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脾胃虚弱 健脾培元法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对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的疗效
14
作者 张雅雯 周宏鹤 秦骥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应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予以地氯雷他定分散片+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和对照... 目的:探讨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应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予以地氯雷他定分散片+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和对照组(n=45,予以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损情况、瘙痒症状、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免疫球蛋白E(Ig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应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可有效减轻皮损程度及瘙痒症状,降低EOS、IgE水平,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脾虚湿蕴 针刺 中药外洗 皮损 瘙痒症状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益中条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15
作者 朱静怡 蔡嘉惠 姚民武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77-81,共5页
目的:观察益中条达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慢性IC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中条达方口服,2组疗程... 目的:观察益中条达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慢性IC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中条达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水平、肠镜下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结果:治疗后,2组腹痛程度、腹泻次数、便血时间评分及主要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BC、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镜下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肠镜下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中条达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IC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性结肠炎 益中条达方 肝郁脾虚证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C-反应蛋白 肠镜下肠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
下载PDF
脾虚证胃粘膜组织细胞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尹光耀 张武宁 +3 位作者 何雪芬 陈一 尹玉芬 沈小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索脾虚证胃粘膜相、胃粘膜病变的程度与脾虚证型的关系。方法:取经检测排除心、肺、肝、胆、胰、肾及肠等器质性疾病的188例脾虚证患者胃粘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亚细胞超微结... 目的:探索脾虚证胃粘膜相、胃粘膜病变的程度与脾虚证型的关系。方法:取经检测排除心、肺、肝、胆、胰、肾及肠等器质性疾病的188例脾虚证患者胃粘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亚细胞超微结构检测。结果: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胃粘膜既可有器质性病变存在(G型),也可无器质性病变存在(F型);脾阴虚证和脾虚气滞证胃粘膜均有器质性病变存在,且病变程度也较G脾气虚证与G脾阳虚证为重(P<005~001)。结论:脾虚证未必都有胃粘膜病变,病变的程度与脾虚证型的演化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胃粘膜背景病变 上皮细胞核 线粒体
下载PDF
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与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静 赵爱光 +1 位作者 曹妮达 朱晓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654-1657,共4页
分别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证相应等方面探讨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及胃癌与脾虚证的关系,提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基础,存在于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癌前病变 胃癌 脾虚
下载PDF
高铜对雏鸡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损伤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伟 李敏 +2 位作者 彭西 邓俊良 崔恒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8-343,共6页
将36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对照日粮(Cu 10.89 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 100 mg/kg;Ⅱ组:Cu 200 mg/kg;Ⅲ组:Cu 400 mg/kg;Ⅳ组:Cu 600 mg/kg;Ⅴ组:Cu 800 mg/kg)饲喂6周,研究了高铜对雏鸡脾组织结构、抗氧化功能以及... 将36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对照日粮(Cu 10.89 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 100 mg/kg;Ⅱ组:Cu 200 mg/kg;Ⅲ组:Cu 400 mg/kg;Ⅳ组:Cu 600 mg/kg;Ⅴ组:Cu 800 mg/kg)饲喂6周,研究了高铜对雏鸡脾组织结构、抗氧化功能以及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Ⅲ、Ⅳ、Ⅴ组鸡脾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减少;电镜观察,Ⅲ、Ⅳ、Ⅴ组鸡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肿大,嵴断裂甚至消失,核染色质边聚;Ⅳ、Ⅴ组鸡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Ⅲ、Ⅳ和Ⅴ组鸡丙二醛和羟自由基含量显著升高(P<0.01);Ⅲ、Ⅳ和Ⅴ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表明,日粮铜含量超过400~800 mg/kg可引起雏鸡脾的组织结构损伤和抗氧化功能降低,淋巴细胞分化受阻,凋亡率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铜 病变 抗氧化功能 凋亡 细胞周期 雏鸡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爱云 喻沁 +2 位作者 朱皖 罗礼云 刘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046-4048,405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对32个脾脏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32个病灶中,超声造影提示脾血管瘤9个,脾梗死3个,脾淋巴瘤14个,脾囊肿2个。误诊3例,均为血管瘤。所有病例均得到CT、MRI或...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对32个脾脏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32个病灶中,超声造影提示脾血管瘤9个,脾梗死3个,脾淋巴瘤14个,脾囊肿2个。误诊3例,均为血管瘤。所有病例均得到CT、MRI或临床确诊证实。结论超声造影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技术 声诺维 脾脏病变
下载PDF
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MRI表现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辉 陈晓曦 文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54-257,262,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脾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中脾戈谢病1例,间皮囊肿1例,隐球菌病1例,脾结核5例,淋巴瘤4例,脾脉管瘤5例... 目的探讨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脾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中脾戈谢病1例,间皮囊肿1例,隐球菌病1例,脾结核5例,淋巴瘤4例,脾脉管瘤5例。14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2例行CT、MRI检查。CT和MRI可以很好的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脾脏不同多发占位病变各有一定的CT及MRI特点。结论 CT、MRI是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MRI对某些脾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优于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占位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