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respond differently to Helicobacter pylorieradication treatments from those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2
1
作者 Jia-QingHuang Ge-FanZheng +4 位作者 RichardHHunt Wai-ManWong Shiu-KumLam JohanKadberg BenjaminChun-YuW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8期2726-2732,共7页
AIM: It is controversial whether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NUD) respond differently to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 than those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PUD). To review the evidence f... AIM: It is controversial whether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NUD) respond differently to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 than those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PUD). To review the evidence for any difference in H pylorieradication rates between PUD and NUD patients. 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for full articles and meeting abstracts to July 2004 was conducted. We included studies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 proton pump inhibitor (P) or 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 (RBC) plus two antibiotics of clarithromycin (C), amoxicillin (A), metronidazole (M), or P-based quadruple therapies for eradicating the infection. RESULTS: Twenty-two studies met the criteria.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radication rates was found between PUD and NUD patients when treated with 7-d RBCCA, 10-d PCA or P-based quadruple therapies. When the 7-d PCA was used, the pooled H pylori eradication rate was 82.1% (431/525) and 72.6% (448/617) for PUD and NUD patients, respectively, yielding a RR of 1.15 (95%CI 1.01-1.29). However,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only in meeting abstracts, but not in full publications. 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nvincing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NUD patients respond to H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s differently from those with PUD, although a trend exists with the 7-d PCA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pylorieradication non-ulcer dyspepsia Peptic ulcer disease META-ANALYSIS
下载PDF
非侵入性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2
作者 关小明 陈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例U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压... 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6例U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66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压积比值(NP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粪便指标[粪钙卫蛋白(FC)、粪乳铁蛋白(FL)]。结果 研究组NLR(3.54±1.02)、PLR(223.39±45.27)、NPR(15.01±4.28)、SAA(22.60±5.08)mg/L、TBIL(19.03±7.56)μmol/L、IBIL(10.39±3.09)μmol/L、FC(177.24±21.27)μg/g、FL(201.72±32.11)μg/g均高于对照组的(1.54±0.68)、(75.35±22.21)、(8.11±2.99)、(3.89±1.32)mg/L、(15.01±7.31)μmol/L、(7.43±2.81)μmol/L、(32.42±13.71)μg/g、(55.00±17.50)μg/g(P<0.05);研究组MLR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中度组的NLR(3.99±1.13)、PLR(247.56±80.39)、SAA(33.76±11.04)mg/L、FC(279.48±104.63)μg/g、FL(278.05±47.36)μg/g均高于轻度组的(3.08±1.02)、(199.21±78.25)、(11.43±5.30)mg/L、(75.00±23.14)μg/g、(125.39±31.77)μg/g(P<0.05);中度组NPR、MLR、TBIL、IBIL与轻度组相比无差异(P>0.05)。NLR、PLR、NPR、SAA、TBIL、IBIL、FC、FL是UC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 NLR、SAA、FC是U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诊断UC时使用非侵入性指标,对随时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非侵入性指标 诊断
下载PDF
磁控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吴晓倩 崔子瑾 +2 位作者 孟翠巧 刘学欣 聂倩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551-3555,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磁控胶囊内镜联合电子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对胃部及小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筛查。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10例,分析磁控胶囊内镜诊断的准确性,另对此910例患者进... 目的 回顾性分析磁控胶囊内镜联合电子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对胃部及小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筛查。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10例,分析磁控胶囊内镜诊断的准确性,另对此9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年龄组方面;以季节分为春夏秋冬4组,分析不同疾病的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910例患者中465例患者3个月内进行过电子胃镜检查,磁控胶囊内镜对于食管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部及十二指肠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此9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年龄组方面,部分疾病的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老年组最多见;以性别分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胃息肉两种疾病男性检出率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女性检出率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910例患者的小肠的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小肠肿物的检出率为3/910,小肠出血的检出率为2/910,小肠多发淋巴管扩张289/910,回肠多发淋巴滤泡增生的检出率为216/910,小肠炎的检出率为26/910,小肠多发血管扩张检出率为1/910。结论 磁控胶囊内镜应用于胃部检查及十二指肠检查的结果与电子胃镜的检出率相似,食管的诊断较电子胃镜检查有差异,对910例患者进行胃部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中老年人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男性胃病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可用于胃部疾病的筛查,磁控胶囊内镜检查亦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胶囊内镜 电子胃镜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电子胃镜 小肠肿物
下载PDF
拉萨地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的调研分析
4
作者 魏红涛 普布仓决 +3 位作者 格桑央宗 益西旺扎 黎燕 李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92-9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拉萨地区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7例PUD患者,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该地区PUD患者男性180例(占75.9%)多... 目的:调查分析拉萨地区消化性溃疡(PU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7例PUD患者,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该地区PUD患者男性180例(占75.9%)多于女性57例(占24.1%),且长期吸烟89例(占37.6%)和大量饮酒70例(占29.5%)占一定的比例。常见的伴发疾病中慢性肝病39例(占16.5%),高血压24例(占10.1%),关节炎(痛风)8例(占3.4%)。234例(占98.7%)PUD患者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分别为腹痛200例(占84.4%),呕血或便血122例(占51.5%),烧心90例(占38.0%)和腹胀84例(占35.4%);多发溃疡131例(占55.3%)多于单个溃疡106例(占44.7%);发病部位由高向低依次是胃角124例(占52.3%)>胃体72例(占30.4%)>胃窦69例(占29.1%)>幽门48例(占20.3%)>十二指肠球部29例(占12.2%)>胃底14例(占5.9%)。能够追踪到治疗方案的235例患者中229例(占97.4%)接受了规范的抑酸治疗和胃黏膜保护剂。237例PUD患者中对166例进行了随访,161例提供症状反馈,其结果显示,158例(占98.1%)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166例受访患者中49例复查胃镜,其中11例(占22.4%)显示溃疡复发。研究期间166例受访患者中分别有7例(占4.2%)患者因PUD再次入院,7例(占4.2%)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涉及消化道出血、胃癌、胃相关疾病、肝癌和冠心病。结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拉萨地区PUD的临床特征的重要信息,其预后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PUD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管理现状,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和进一步研究来确认和扩展其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出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溃后期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孙琳 戈文心 +2 位作者 郑蒙蒙 杨桦 李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究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窦道深度及垂体泌乳素即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选取NMP溃后期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并统计渗液量,采... 目的 探究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窦道深度及垂体泌乳素即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选取NMP溃后期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并统计渗液量,采用银质探针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窦道深度,采用化学电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RL水平;比较2组疗效、创面面积、渗液量、窦道深度、PRL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和渗液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窦道深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PRL均降低,且观察组的PRL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劳木外洗液可以有效改善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窦道深度及PR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劳木外洗液 非哺乳期乳腺炎 溃后期 创面愈合 窦道深度 垂体泌乳素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NXU0011发酵枸杞产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代谢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王燕红 聂明霞 +5 位作者 翟茹 张海燕 冀权 霍龙璇 乔晨 潘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4-133,共10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XU0011发酵枸杞产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代谢物质的影响,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DSS组)、空白组(Con组)、药物组(MS组)、植物乳植杆菌NXU0...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XU0011发酵枸杞产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代谢物质的影响,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DSS组)、空白组(Con组)、药物组(MS组)、植物乳植杆菌NXU0011发酵枸杞产物冻干粉干预组(LP+Ly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差异代谢物质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4组样本间共有38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MS、DSS比较组样本间差异代谢物有56种,LP+Ly、DSS比较组样本间差异代谢物有87种。对Con组和LP+Ly组与DSS组显著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筛选出精氨酸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两条富集率较高的代谢途径。本研究可为乳酸菌发酵枸杞产物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宁夏枸杞 溃疡性结肠炎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杨伟林 王奇 +1 位作者 吴玲云 张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性,明确两者的因果效应。方法选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统计数据库进行两样本双向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分析(IVW)、加权中位数、加权众数、MR-Egger回... 目的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性,明确两者的因果效应。方法选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统计数据库进行两样本双向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分析(IVW)、加权中位数、加权众数、MR-Egger回归以及MR多效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N)等方法。结果NAFLD对UC具备因果效应(OR=1.06,95%CI:1.01~1.11,P=0.01);逆向的因果关系分析未发现UC对NAFLD的因果效应。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水平性多效性对因果估计值不会产生影响。结论NAFLD与UC间存在因果关系,包括逆向因果关系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溃疡性结肠炎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环环 唐莉莉 +1 位作者 刘倩倩 朱蓓蓓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DFU)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8例DFU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下...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DFU)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8例DFU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流量(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溃疡面积及溃疡深度均低于干预前,踝肱指数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溃疡面积及深度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两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可促进DFU病情恢复,维持下肢动脉血流,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中医综合护理 下肢非负重运动 溃疡面积 下肢动脉血流量 护理
下载PDF
非负重运动对糖尿病足溃疡病人踝肱指数及伤口愈合的影响
9
作者 舒倩倩 骆圆圆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2期4163-4166,共4页
目的:探讨非负重运动对糖尿病足溃疡病人踝肱指数及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足溃疡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 目的:探讨非负重运动对糖尿病足溃疡病人踝肱指数及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足溃疡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负重运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值及溃疡面积。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ABI、TcPO_(2)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负重运动能提高糖尿病足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足部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重运动 糖尿病足 溃疡 踝肱指数 伤口愈合 护理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建辉 时华云 杨珊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60,164,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P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溃疡长径、溃疡病程、溃疡部位、职业、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P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溃疡长径、溃疡病程、溃疡部位、职业、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入院时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入院时CD4+水平、入院时CD8+水平、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糖尿病病史、是否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否合并UGH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UGH将其分为并发UGH组和未并发UGH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U患者并发UGH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PU患者中22例(24.44%)患者合并UGH,设为并发UGH组;68例(75.56%)患者未合并UGH,设为未并发UGH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UGH组有饮酒史、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UGH组(χ^(2)=17.113、10.399,P<0.001、P=0.001),血清MCP-1水平、CD4+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UGH组(t=18.595、4.757,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血清MCP-1高水平、CD4+高水平是PU患者并发UGH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3.386~30.422、1.805~14.281、1.047~1.131、1.098~1.349,P<0.001、P=0.002、P<0.001、P<0.001)。结论PU患者并发UGH与饮酒史、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以及MCP-1与CD4+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UG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饮酒 非甾体抗炎药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芩连愈疡汤联合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彦肃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芩连愈疡汤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蛋白酶Ⅰ(PGⅠ)、人β2防御素2(HBD-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芩连愈疡汤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蛋白酶Ⅰ(PGⅠ)、人β2防御素2(HBD-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5月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并应用布洛芬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芩连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PGⅠ、HBD-2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腕腹疼痛或痞满、恶心、纳呆、小便短黄、口干不欲饮、口苦相关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腕腹疼痛或痞满、恶心、纳呆、小便短黄、口干不欲饮、口苦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GⅠ、HBD-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Ⅰ、HBD-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芩连愈疡汤联合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肠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连愈疡汤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十二指肠溃疡 胃蛋白酶Ⅰ 人β2防御素2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与胃肠动力学的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谷成明 何绮娜 +4 位作者 宋巧云 冯子坛 甘久菊 王玉瑾 刁林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8-260,共3页
对1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检测及血浆胃动素测定。采用气道式测压法连续记录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IDMC)120min,其间每隔15min采血2ml行胃动素放免测定。结果表明:NUD组血浆胃动... 对1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检测及血浆胃动素测定。采用气道式测压法连续记录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IDMC)120min,其间每隔15min采血2ml行胃动素放免测定。结果表明:NUD组血浆胃动素高峰明显减低的同时伴有IDMCⅢ期缺乏;NUD组胃窦部收缩力明显低于正常组。提示:NUD患者胃动素高峰和IDMCⅢ期的缺乏以及胃窦部收缩力的减低可能是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动泰 胃肠动力学
下载PDF
情志舒与多潘立酮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国成 官纯寿 +1 位作者 邱绮玉 曹振华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采用中药情志舒和双咪哌酮(多潘立酮)对88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情志舒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1.0%(P<0.01)。作者认为NUD的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情志内伤... 采用中药情志舒和双咪哌酮(多潘立酮)对88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情志舒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1.0%(P<0.01)。作者认为NUD的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情志内伤是起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后果。情志舒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组成的疏肝和胃、调畅气机之方剂,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引起的NUD均可调节,尤其适用于“怒伤肝”、“思伤脾”的双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情志舒 双咪派酮 消化不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抗炎药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熊瑛 陈嘉熠 +1 位作者 吴丽虹 张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744-274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消化内科的非消化性溃疡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消化内科的非消化性溃疡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两种暴露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比数比并估计相对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Hp感染者患胃溃疡(GU)的危险性增加2.308倍,患十二指肠溃疡(DU)的危险性增加8.186倍;服用NSAIDs者患GU的危险性增加6.072倍,患DU的危险性增加2.823倍;Hp感染同时服用NSAIDs者患GU的危险性增加14.972倍,患DU的危险性增加28.873倍。结论 Hp感染和同时服用NSAIDs者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危险性,二者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可协同作用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消炎药 非甾类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电灼术治疗难治性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伊庆同 吕坚伟 +5 位作者 傅琦博 蒋晨 李佳怡 吕婷婷 冷静 黄翼然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灼术治疗难治性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难治性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21)。试验组先行麻醉下水扩张,再对...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灼术治疗难治性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难治性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21)。试验组先行麻醉下水扩张,再对膀胱黏膜丝球样出血点密集处行经尿道膀胱电灼术。对照组单纯行麻醉下水扩张1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1周及1、3、6月的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ICSI)及问题指数评分(ICPI)、盆腔疼痛和尿急/尿频患者症状评分(PUF)、24h排尿次数及平均每次排尿量,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 56例患者治疗后均随访6月以上,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月的ICSI评分、ICPI评分、PUF评分、24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平均每次排尿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1、3、6月的各项评分及24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平均每次排尿量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3、6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6%(31/35)、82.9%(29/35)、80%(28/35)和71.4%(25/3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经尿道膀胱电灼术能有效缓解难治性非溃疡型IC/PBS患者的临床症状,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电灼术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难治性 非溃疡型
下载PDF
H pylori: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only or the whole family? 被引量:9
16
作者 Yavuz Selim Sari Didem Can +3 位作者 Vahit Tunali Orhan Sahin Oguz Koc Omer Bend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AIM: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H pyloriinfected individuals with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as well as all Hpylori-infected family members.METHODS: H pylori-positive patients with similar d... AIM: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H pyloriinfected individuals with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as well as all Hpylori-infected family members.METHODS: H pylori-positive patients with similar demographic specifications wer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with respect to treatment, with a triple regimen of either patients and all Hpylori-positive family members living together (group Ⅰ ) or patients only (group Ⅱ). Nin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for H pylori positivity.RESULTS: There were 70 H pylori-positiv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groups Ⅰ and Ⅱ lived with 175 and 190 Hpylori-positive relatives, respectively. Age, sex and Hpylori positivity rate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of relatives. Nine months after 14 d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Hpylori positivity was 7.1% in group I patients and 38.6% in group 11 patients [P 〈 0.01, OR = 8.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91-22.84].CONCLUSION: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bad environmental hygienic conditions and close intra-familial relationships are important in H pylori contamina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all family members of H pyloripositive individuals should be assessed for H pylori positivity,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H pylori prevalence is high; they also suggest patients, their spouses and all H pyloN-positive family members of H pylori-positive individuals should be treated for H pylori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pylori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ntrafamilial infections Gastric lymphoma Peptic ulcerdisease non-ulcer dyspepsia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及消化不良症状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跃 侯晓华 +1 位作者 熊汉华 刘永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液体排空及消化不良症状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用实时B超法测定35例NUD患者(Hp阳性患者24例,Hp阴性患者11例)的胃液体排空,并对消化不良症...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液体排空及消化不良症状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用实时B超法测定35例NUD患者(Hp阳性患者24例,Hp阴性患者11例)的胃液体排空,并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积分(如上腹痛、腹胀、早饱等),以8例健康人(HS)作为对照组,记录他们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1/2)。通过胃镜活检胃窦粘膜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Giemsa检查以判定Hp感染状况。也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及消化不良症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进行了评价。结果:Hp阳性和Hp阴性NU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中位数分别为75分和85分,二者症状积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和Hp阴性NU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1/2)无统计学意义(2950±1167分钟vs359±1610分钟,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964±614分钟,P<005)。NU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NUD患者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但Hp感染对NUD患者胃液排空及消化不良症状没有影响,Hp感染似乎在NUD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 消化不良 胃排空 幽门螺杆菌 病理
下载PDF
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伊庆同 吕坚伟 +2 位作者 蒋晨 吕婷婷 傅琦博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6-8,17,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6月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30例,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每天1次,每次20~30 min,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6月非溃疡型女性IC/PBS患者30例,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电刺激,每天1次,每次20~30 min,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患者治疗前后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评分、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ICPI)评分、盆腔疼痛和尿急/尿频症状(PUF)评分、24 h排尿次数和平均每次排尿量。结果: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6.7%(23/30)、66.7%(20/30)、53.3%(16/30)和23.3%(7/30);ICSI评分、ICPI评分、PUF评分、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IC/PBS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非溃疡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4年前后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斯锞 廖文 杨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AG)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纳入经胃镜检查确诊为NUD及NAG患者共2 403例,其中2008年1 042例,2012年1 361例。将NAG患者分为非糜烂性胃炎(NEG)、...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AG)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纳入经胃镜检查确诊为NUD及NAG患者共2 403例,其中2008年1 042例,2012年1 361例。将NAG患者分为非糜烂性胃炎(NEG)、平坦糜烂性胃炎(FEG)及隆起糜烂性胃炎(REG)三组。所有患者以ASSURE快速血清学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状态。结果 4年后H.pylori现症感染总体检出率显著下降(35.1%vs 24.8%,P<0.01),在NUD、所有NAG患者及FEG患者中均显著下降(P<0.05)。H.pylori现症感染检出率FEG患者明显高于同期REG、NEG、NUD患者(P<0.05)。REG患者与同期NEG、NU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后FEG、REG患者H.pylori既往感染率明显升高(FEG:3.5%vs 10.8%,REG:5.2%vs 12.9%,P<0.05)。结论 2008年至2012年成都地区NUD及NAG患者H.pylori现症感染率显著下降,FEG、REG H.pylori既往感染率明显升高。NAG患者中可能FEG与H.pylori感染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士葆 李桂生 沈云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19-321,共3页
本文对179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经胃粘膜活检证实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者作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1分钟尿素酶法),以了解HP感染与慢性糜烂性胃炎之间的关系。另以3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为对照组。179例NUD伴慢性糜烂性胃炎者... 本文对179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经胃粘膜活检证实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者作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1分钟尿素酶法),以了解HP感染与慢性糜烂性胃炎之间的关系。另以3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为对照组。179例NUD伴慢性糜烂性胃炎者有75例(41.89%)HP阳性,对照组仅3例(10%)HP阳性(P<0.05),说明NUD伴HP感染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有关,但与胃粘膜有无萎缩、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幽门螺旋杆菌 胃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