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wave input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bstructure of artificial boundaries 被引量:16
1
作者 Liu Jingbo Tan Hui +2 位作者 Bao Xin Wang Dongyang Li Shut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747-758,共12页
The method of inputting the seismic wave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of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The wave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approach for seismic wave input, which converts the incident... The method of inputting the seismic wave determines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of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The wave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approach for seismic wave input, which converts the incident wave into equivalent loads on the cutoff boundaries. The wave method has high precision, but the implementation is complicated, especially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By deducing another form of equivalent input seismic loads in the fi nite element model, a new seismic wave input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e new method, by imposing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free wave fi eld on the nodes of the substructure composed of elements that contain artifi cial boundaries, the equivalent input seismic loads are obtained through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ubstructure. Subsequently, the equivalent input seismic loads are imposed on the artifi cial boundary nodes to complete the seismic wave input and perform seismic analysis of the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wave method, the new method is simplifi ed by avoiding the complex processes of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input seismic loads. The validity of the new method is verifi ed by the dynamic analysis numerical examples of the homogeneous and layered half space under vertical and oblique incident seismic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seismic wave input wave method EQUIVALENT input seismic loads SUBSTRUCTURE of artifi cial boundaries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of shallow buried underground structure under incident P,SV and Rayleigh waves
2
作者 Xin Bao Jingbo Liu +2 位作者 Hui Tan Shutao Li Fei W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2年第4期72-78,共7页
In this study,A time-domain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 and a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at can realize the input of seismic P,SV and Rayleigh waves a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viscoelastic... In this study,A time-domain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 and a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at can realize the input of seismic P,SV and Rayleigh waves a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elements and the boundary substructure method for seismic wave input.After verifying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a comparative study on seismic response of a shallow-buried,double-deck,double-span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under incident P,SV and Rayleigh waves is conduc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cross-sectional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waves.At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enter pillar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the section bending moments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under the incidences of SV wave and Rayleigh wave are relatively close,and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ion result under the incidence of P wave.At the center of the side wall and the top floor of the structure,the peak value of the cross-sectional internal force under the incident Rayleigh wave is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ion result under SV wave.In addition,the floor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under Rayleigh waves vibrates in both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and the magnification effec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more significant.Considering that the current seismic research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mainly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body waves such as the shear waves,suffici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cidence of Rayleigh waves in the future seismic design of shallow undergroun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structure Rayleigh wave Artificial boundary seismic wave input seismic response
下载PDF
Overview of the seismic input at dam sites in China
3
作者 Houqun Chen 《Earthquake Science》 2022年第5期410-425,共16页
The current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the Standard for Seismic Desig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GB51247),released in 2018,is strictly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am engineering features.A comprehensive an... The current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the Standard for Seismic Desig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GB51247),released in 2018,is strictly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am engineering features.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basis of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requirements,the framework of the fortification criteria,and the mechanisms of seismic input related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dams are presented herein.We first analyzed and clarified several conceptual aspects in traditional seismic design of dams.Then,for the seismic input at the dam site described in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for hydraulic structures,we expounded innovative concepts,ideas,and methods to make relevant provisions more realistic and practical and discussed whether reservoir earthquakes must be included in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framework of dams.This study seeks to incorporate seismic input at the dam site into traditional seismic design practice to promote its improvement from the quasi-static method to the dynamic method and from the closed vibration system to an open wave propagation system,to ensure that the seismic design of dams becomes more reasonable,reliable,scientific,and econo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sistance of dams seismic input at the dam site dynamic dam-foundation interaction closed vibration system open wave propagation system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波动输入研究
4
作者 王飞 宋志强 +4 位作者 刘云贺 李闯 李正贵 胡安奎 田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6,共9页
覆盖层具有土体动力非线性和结构成层特征,地震波斜入射下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计算难度增大、人工边界吸能能力受到限制,制约了地震波动输入精度和应用。以水平成层覆盖层为研究对象,引入势函数理论,构建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顶层幅值矩阵与任... 覆盖层具有土体动力非线性和结构成层特征,地震波斜入射下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计算难度增大、人工边界吸能能力受到限制,制约了地震波动输入精度和应用。以水平成层覆盖层为研究对象,引入势函数理论,构建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顶层幅值矩阵与任意层幅值矩阵之间的动态传递关系,获得土体时域应变;基于二维应变状态理论,采用等效线性化法反映土体动力非线性,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非线性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解析计算方法。利用作者发展的非线性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模拟远域辐射阻尼效应,近场波动分析中边界单元参数随内层土体单元动剪应变变化,边界单元吸能能力达到最优。结合解析自由场转换得到的等效输入荷载,建立了适用于地震波斜入射下非线性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地震波动输入方法。该方法能够依据深部斜入射波和地表地震动实现覆盖层地基波动输入,依据地表地震动实现波动输入是避免了通过基底地震动正演自由场等过程。研究了弹性水平双层和非线性水平多层覆盖层地基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波动输入计算获得位移和应力均与解析解有较高拟合度,计算精度高,可为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上土石坝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成层覆盖层 土体非线性 地震波斜入射 自由场 波动输入
下载PDF
近场波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5
作者 彭丽 高智能 +2 位作者 凌远辉 左志成 谷音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采用一维化时域方法将地震波动转化为等效节点荷载,通过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模拟远场地基辐射阻尼,建立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和考虑近场波动的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比内力和位移动力时程响应。研究表明:考虑近场波动使钢... 采用一维化时域方法将地震波动转化为等效节点荷载,通过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模拟远场地基辐射阻尼,建立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和考虑近场波动的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比内力和位移动力时程响应。研究表明:考虑近场波动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变长;与刚性地基假定相比,在观测点处,梁端弯矩幅值增大,轴力幅值减小,剪力幅值改变;柱端弯矩幅值减小,轴力幅值增大,剪力幅值也存在差异;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均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近场波动 一维化时域方法 地震波动输入 地震响应规律
下载PDF
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非对称大跨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惠迎新 吕佳乐 崔自治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了解非对称悬索桥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的结构地震响应特性,指导该类桥梁的抗震设计,以广东云浮西江特大桥——跨径布置(202+738)m的非对称双塔双跨悬索桥为背景,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选取视波速150~3000 m/s的8个工况,采用大质量法... 为了解非对称悬索桥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的结构地震响应特性,指导该类桥梁的抗震设计,以广东云浮西江特大桥——跨径布置(202+738)m的非对称双塔双跨悬索桥为背景,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选取视波速150~3000 m/s的8个工况,采用大质量法模拟多点激励,对桥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非对称悬索桥在一致激励下和考虑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及不同视波速下的结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非对称悬索桥,一致激励下,桥跨质量大的一侧构件内力、位移响应较大,位移较内力更为显著,应依据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在结构两侧设计不同参数的减隔震装置;行波效应对非对称大跨悬索桥结构关键位置的内力、位移响应影响规律不同,视波速的选取对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结构不同侧构件在相同视波速下的地震响应存在差异;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非对称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不同,同一构件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非对称桥梁设计时,考虑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按最不利方向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非对称结构 行波激励 地震动输入方向 视波速 动力响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大空间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东洋 刘晶波 +2 位作者 宝鑫 王菲 陆喜欢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6-204,共9页
大空间地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地震波传播方向通常不垂直于结构纵轴,沿纵轴方向结构各点在同一时刻的地震反应并不相同;结构的剪切变形随着横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更加显著。然而,现有的大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拟静力... 大空间地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地震波传播方向通常不垂直于结构纵轴,沿纵轴方向结构各点在同一时刻的地震反应并不相同;结构的剪切变形随着横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更加显著。然而,现有的大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拟静力方法多为针对地震动垂直入射条件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分析的二维方法,难以计算隧道等长线型结构的纵向地震反应;而基于弯曲梁理论提出的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虽能完成非一致地震动输入下隧道结构纵向最不利地震反应计算,但无法合理描述结构的剪切变形特点。该文基于大空间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结合铁木辛柯梁理论,确定了通过自由场地震反应获得大空间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最不利时刻的方法,发展了适用于大空间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并通过数值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隧道结构 非一致地震动输入 纵向地震反应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 最不利时刻 惯性力
下载PDF
非一致地震波动输入下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浩 高智能 +1 位作者 胡世丽 谷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7-893,共7页
为探索非一致地震波动输入对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建立二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将El-Centro地震波按P波波形分别以0°、15°、30°和35°角入射该... 为探索非一致地震波动输入对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建立二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将El-Centro地震波按P波波形分别以0°、15°、30°和35°角入射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框架柱内力和楼层层间位移的地震响应。研究发现非一致地震波输入方法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动力响应影响明显,随着地震波入射角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轴力幅值减小,剪力幅值增大,而弯矩幅值变化较小,楼层层间位移幅值也随之增大。研究结果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 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非一致地震波动输入 内力幅值 层间位移
下载PDF
基于波场分离的不规则地形下地震波输入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佳文 李明超 +1 位作者 韩帅 闫文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80,109,共13页
不规则地形条件下斜入射地震波场求解难度较大,以往的方法在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方面仍有不足。该文结合解析推导和有限元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场分离技术的不规则地形条件下地震波输入方法,将地震P波和SV波在不同边界下进行波场分离:... 不规则地形条件下斜入射地震波场求解难度较大,以往的方法在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方面仍有不足。该文结合解析推导和有限元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场分离技术的不规则地形条件下地震波输入方法,将地震P波和SV波在不同边界下进行波场分离:垂直入射时在侧面边界上分离为自由波场和散射波场,底部边界上分离为入射波场和边界外行场;斜入射时将输入侧对面的边界改为分离成入射波场和边界外行场;并充分考虑局部地形条件的影响,还基于改进的波动方法以便捷地输入节点力。同时对比了多组不同地震入射角度下规则场地和不规则场地的振动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类地形条件下计算精度与效率均较高,适用范围广且易于推广至复杂场地条件,并发现地震波入射角度和局部场地条件对地表位移响应影响较大。该研究可为不规则地形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反应 不规则地形 地震波输入 地震波场分离 入射角度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和云粒子网络的大坝基岩地震动输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宏洋 李桐 +3 位作者 杨益格 丁泽霖 张先起 汪顺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61,共13页
在大坝抗震安全评价中基岩地震动输入多采用实测数据或人工生成等方式,而当坝址仪器损坏或历史震害资料不足时,确定基岩地震动就变得尤为困难。本文提出对大坝基岩地震动进行反演的研究思路,并开发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云粒子网络的分... 在大坝抗震安全评价中基岩地震动输入多采用实测数据或人工生成等方式,而当坝址仪器损坏或历史震害资料不足时,确定基岩地震动就变得尤为困难。本文提出对大坝基岩地震动进行反演的研究思路,并开发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云粒子网络的分解—训练—反演混合模型,在不依赖场地历史震害资料的情况下,仅用少量周边测站数据即可确定大坝的基岩地震动。首先,选取坝址周边地表及基岩的地震动实测记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将地震加速度序列分解;其次,通过粒子群算法建立与神经网络连接权值的映射,采用云理论优化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建立反演模型,将分解后的加速度序列作为训练集进行反演训练;然后,选取与大坝处于相似地质情况的地表实测地震动信息,结合反演模型对大坝基岩输入地震动进行反演;最后,以紫坪铺大坝为研究实例,通过对比传统输入方法,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混合模型综合性能稳定,能较好地反演地震加速度序列,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在11%左右;采用本文反演得到的基岩地震动进行计算,较已有研究成果计算误差降低0.79%~17.28%,与工程实际动力响应更为吻合。本文方法可为解决大坝基岩输入地震动的获取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输入 土石坝 反演 径向基神经网络 云理论 粒子群优化 经验模态分解
下载PDF
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成层半空间中斜坡场地地震响应计算模型
11
作者 李艳朋 李志远 +1 位作者 胡志强 林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8-1016,共9页
由于左右侧不对称且不规则的边界条件延伸到远场,斜坡地形场地的地震波动场求解存在一定困难。为得到成层半空间中斜坡地形场地的地震动力响应,基于波场理论提出一种以相似拼接线为缩放中心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法计算模型:首先将待求波动... 由于左右侧不对称且不规则的边界条件延伸到远场,斜坡地形场地的地震波动场求解存在一定困难。为得到成层半空间中斜坡地形场地的地震动力响应,基于波场理论提出一种以相似拼接线为缩放中心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法计算模型:首先将待求波动场分解为具有规则边界条件的已知波场和由已知波场在真实不规则边界处引起的散射波场,然后通过在斜坡场地的不规则边界处施加等效地震荷载将散射波场的求解由外源输入问题转化为内源辐射问题,最后推导了适用于水平及倾斜成层、左右岸不对称等复杂地基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可沿径向解析地求解斜坡场地的内源辐射问题。通过与文献中均质和成层弹性半空间中凹陷地形场地在SH波入射条件下地表动力响应进行对比,表明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分析成层半空间中斜坡地形场地的波动响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提出的计算模型,为复杂地基-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输入波动场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形 成层半空间 地震动输入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地震波动响应
下载PDF
基于不同基岩深度反演地震动的比较
12
作者 张可凡 吴亦恺 +1 位作者 丁海平 于彦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 从KiK-net台阵网中选取了属于Ⅱ类和Ⅲ类场地的39个台站,并收集了相应的钻孔资料。对应于每一个钻孔,假定了2个地震波输入基岩界面,一个为规范规定的基岩面(剪切波速大于等于500 m/s,称为输入面1),另一个为钻孔底部的岩石面(实际剪切波速远大于500 m/s,称为输入面2),分别建立了一维土层模型。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了基岩输入界面1和界面2的地震动,分别计算了界面1和界面2的峰值加速度PGA比值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比值。经比较,在不同的地表地震动强度输入下,无论是Ⅱ类还是Ⅲ类场地,界面1和界面2的PGA比值和EPA比值基本上介于1.0~3.0之间。显然,基岩输入面越深,剪切波速越大,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明显,基岩输入面的选取对地表地震动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强震记录 地表地震动 场地效应 地震波反演 基岩输入面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小型核反应堆楼层反应谱
13
作者 刘浩 李波 周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0-146,共7页
小型核反应堆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研发热点。然而,小型核反应堆通常部分或完全埋入地下,这使得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其地震响应产生深远的影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更为真实反映非基岩场地核电厂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进... 小型核反应堆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研发热点。然而,小型核反应堆通常部分或完全埋入地下,这使得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其地震响应产生深远的影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更为真实反映非基岩场地核电厂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进而有助于评估核电设备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对确保核电站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了3个典型场地和1个代表性的小型核反应堆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不同结构埋深和不同楼层高度等条件下小型核反应堆的楼层反应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小型核反应堆楼层反应谱的峰值频率会向低频偏移。研究还发现场地土层的刚度对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影响显著。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楼层反应谱随结构楼面高度减小,幅值在低频段有减小的趋势,在中高频段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核反应堆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楼层反应谱
下载PDF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对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晶波 王东洋 +1 位作者 谭辉 宝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4-111,132,共9页
针对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采用了纵向反应位移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种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时隧道等... 针对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采用了纵向反应位移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种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时隧道等长线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方法。以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方法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完成了出平面剪切波斜入射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并与动力时程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范方法计算模型中离散的地基弹簧无法反映地基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内力(主要是剪力)计算出现较大的误差;假定沿隧道纵向土层位移分布为正弦波式的规范方法由于正弦波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内力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结果相差过大;而以自由场位移时程作为等效地震作用的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最大弯矩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但最大剪力与动力时程方法相差较大,同时这一方法需完成所有时间步的静力计算才能获得结构最不利地震反应,影响了计算效率。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可以有效模拟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简便的判断结构最不利地震反应时刻,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较高的计算效率,能够反映地震波作用下非一致地震动输入对隧道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构 纵向地震反应 反应位移法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 非一致地震动输入
下载PDF
高面板坝地震动非一致输入响应规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虞 王睿 +1 位作者 刘天云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59-2266,共8页
在多点输入方法和等价黏弹性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半解析的波函数组合法实现了面板堆石坝在非一致输入下的动力计算。从频域散射角度对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对比了非一致输入与一致输入下高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响应,发现在采用基岩自... 在多点输入方法和等价黏弹性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半解析的波函数组合法实现了面板堆石坝在非一致输入下的动力计算。从频域散射角度对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对比了非一致输入与一致输入下高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响应,发现在采用基岩自由表面点的振动过程相同的对比标准下,非一致输入的整体动力响应较小;在面板坝防渗系统相对薄弱的止水结构附近,非一致输入的动拉应力最大值比一致输入的结果更大;非一致输入下大坝动力响应值的分布相比一致性输入呈现出中间小、周边大的特性。并基于波动理论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种类地震波入射角度对高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的影响,揭示了P波、SV波和SH波入射下高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规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SH波入射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基本不变;SV波入射时,存在一个临界角,当入射角在临界角左右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急剧增大和减小,之前基本不变,之后一直减小;P波入射时,存在一个特征角度,在入射角小于特征角度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基本不变,大于特征角度时高面板坝动力响应强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面板堆石坝 非一致输入 动力响应 入射角度 波动理论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晶波 谭辉 +2 位作者 宝鑫 王东洋 李述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3,共12页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于其他地震动输入方法,波动法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从有限元模型入手,推导了采用波动法确定等效输入地震载荷的另一种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新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包含人工边界节点的单元组成的子结构施加自由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载荷,然后将等效输入地震载荷施加在土–结构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从而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带来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确定载荷的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载荷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竖直入射和斜入射地震波动作用下的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半空间地震反应算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波动输入 波动法 等效输入地震载荷 人工边界子结构
下载PDF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晶波 王东洋 +2 位作者 谭辉 宝鑫 王文晖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6,共10页
对于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纵向地震反应问题,采用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根据自由场地震反应确定隧道纵向反应最不利变形和最不利内力发生时刻,即最不利时刻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地下隧道... 对于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纵向地震反应问题,采用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根据自由场地震反应确定隧道纵向反应最不利变形和最不利内力发生时刻,即最不利时刻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该方法通过自由场静力分析模型,根据隧道埋深位置处的自由场最不利变形确定等效地震作用,通过隧道结构-地基整体模型的静力计算获得隧道结构的最不利地震反应。以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了出平面剪切波入射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并将二者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概念明确、过程简便,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下隧道等长线型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构 非一致地震动输入 纵向地震反应 最不利时刻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 出平面剪切波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人工边界条件和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谭辉 刘晶波 +2 位作者 王东洋 宝鑫 李述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12-216,222,共6页
针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现有研究中常采用的计算模型存在较大差异。该文选取竖直入射剪切波作用下的二维土体模型,依据波场分解理论对比了不同边界条件和选择不同波场求解等效输入地震荷载的方法所得的土体反应。为了模拟有地下... 针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现有研究中常采用的计算模型存在较大差异。该文选取竖直入射剪切波作用下的二维土体模型,依据波场分解理论对比了不同边界条件和选择不同波场求解等效输入地震荷载的方法所得的土体反应。为了模拟有地下结构时产生散射波场的情况,建立了土体内部有隧洞的计算模型并计算了采用不同方法时的地震反应。通过与解析解或远置边界解的对比表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所有截断边界均设置人工边界,并且在迎波面边界选择入射波场或者自由波场,非迎波面边界选择自由波场求解等效输入地震荷载时,地震动输入的精度最高,计算结果最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 地震动输入 波动法 人工边界 自由波场
下载PDF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晨光 孔宪京 +2 位作者 邹德高 隋翊 张树茂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2-389,共8页
将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引入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讨论了该方法在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模拟效果.为探讨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从地震波频谱特性、坝体高度和地基模量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将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引入高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讨论了该方法在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模拟效果.为探讨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从地震波频谱特性、坝体高度和地基模量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致输入方法相比,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可以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并合理地反映出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当高频含量较多的地震波作用时,传统一致输入模型与所提出地震波动输入模型的数值结果差异相对较大;两类模型数值结果的差异区域会随坝体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地基模量变化对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一致输入 波动输入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地震动输入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晶波 谭辉 +1 位作者 王东洋 宝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限元模拟,需要在人工边界上完成地震动的有效输入,目前工程和科研中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有两种:波动输入方法和振动输入方法。波动输入方法的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且耗时,而振动输...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限元模拟,需要在人工边界上完成地震动的有效输入,目前工程和科研中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有两种:波动输入方法和振动输入方法。波动输入方法的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且耗时,而振动输入方法处理简单,但模拟精度较低。针对应力型人工边界提出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人工边界节点及相邻节点组成的局部子结构施加自由波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从而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地震荷载,然后在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施加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并完成动力计算,由此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输入方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原方法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引起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的外法线方向确定荷载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荷载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均匀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弹性半空间一维地震反应算例初步验证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输入 波动输入方法 振动输入方法 人工边界 等效输入地震荷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