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1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gut microorganisms and non-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breeding Scylla paramamosain
1
作者 Gao GAO Xing LI +7 位作者 Kangxiang QIN Yun HU Xiaosong JIANG Chenxi CHE Yuntao LI Changkao MU Chunlin WANG Huan W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4期1336-1347,共12页
The farming of Scylla paramamosain with specific flavors has a higher commercial value,and the flavors are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farming environment and non-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while the survival environmen... The farming of Scylla paramamosain with specific flavors has a higher commercial value,and the flavors are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farming environment and non-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while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source gut microorganisms in the organism.In this study,the levels of dominant taxa in the gut flora of S.paramamosain from Mong Cai,Vietnam(VN),Taish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TS)of China,and Ninghai County,Ningbo City(NB)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converged with those of S.paramamosain from Sanmen County,Ningbo City(CK 1,CK 2,and CK 3)at 28 d of domestication.The top 15 genera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VN,TS,and NB gut flora were the same as CK 1,CK 2,and CK 3,but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and gradually converged to CK 1,CK 2,and CK 3,respectively,at 28 d of domestication.Correlation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non-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in the hepatopancreas at the percentage level of relative abundance of bacterial genera found that above 28 d of domestication,Muribaculaceae,Psychrilyobacter,Clostridia_vadinBB 60_group,Halarcobacter Carboxylicivirga,Sediminispirochaeta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genera affecting flavor amino acids of VN.Sediminispirochaeta,Carboxylicivirga,Halarcobacter,Photobacterium,ZOR 0006,Psychrilyobacter,and Pseudomonas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genera affecting flavor amino acids of NB.Sediminispirochaeta,Carboxylicivirga,Halarcobacter,Photobacterium,ZOR 0006,Vibrio,and Sphingomonas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genera affecting flavor amino acids of TS.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stinal flora structure of crabs from different areas were domesticated in the same area for at least 28 d before they converged to that of the domesticated crab,and the most important genera affecting the flavor amino acids of TS,VN,and NB were also identifi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technique of directional cultivation of the flavor quality of the cr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al environment Scylla paramamosain intestinal flora structure non-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 directional breeding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Volatile Substances Analysi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of Soymilk
2
作者 Xu Qiongyuan Li Ka +7 位作者 Huang Meina Liang Yuxin Tao Bingjie Zhang Tingting Song Nannan Ji Yazhou Zhang Huajiang Xia N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Soybe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rops in China. Soymilk, a traditional neutral plant-based protein drink, is rich in high quality proteins. Although soybean milk is rich in nutrients, its marketing among consumers, es... Soybe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rops in China. Soymilk, a traditional neutral plant-based protein drink, is rich in high quality proteins. Although soybean milk is rich in nutrients, its marketing among consumers, especially those in Western countries who are used to peaceful flavor, has been limited due to the adverse flavor impact brought by its special com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oymilk, the flavor of soymilk has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object for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lavor components of soymilk are mainly volatile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produced by enzymatic reactions catalyzed by lipoxygenase(LOX). After formation, they interact with protein macromolecules to form the overall flavor of soymilk.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control the off-odor of soymilk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physical heating methods, chemical methods, biological enzymatic digestion methods, mask methods, and a variety of breeding methods. These method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ff-odor of soymilk, but all of them have shortcomings. Currently, 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ny odor in soymilk are evaluated mainly by traditional human sensory scoring along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odern instrument analysis of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using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mass spectrometry(GC-M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in soymilk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s of soymilk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es and reference detection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oymilk flavo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MILK off-odor volatile substance flavor sensory evalu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lavor Substances in Dried Shrimp Products Processed by Litopenaeus Vannamei from Two Aquaculture Patterns 被引量:1
3
作者 HU Mengyue XUE Yong +2 位作者 ZHAO Ling LIU Qi CAO R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682-1690,共9页
Dried shrimp is a popular aquatic food worldwide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However,its flavor qualities on the market remain uneven.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flavor substances in dried shrimp processed by Litopenaeus... Dried shrimp is a popular aquatic food worldwide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However,its flavor qualities on the market remain uneven.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flavor substances in dried shrimp processed by Litopenaeus vannamei from two aquaculture patterns(earthen pond and greenhouse)using amino acid automatic analyzer,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gas chromatography(GC)-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and GC-mass spectrometry(GC-M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ried shrimp from earthen po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e amino acids and 5’-nucleotides than those from greenhouse(P<0.05),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s(EUCs)were 23.45 g MSG(100 g)^(−1)and 14.86 g MSG(100 g)^(−1),respectively.For volatile compounds,GC-IMS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olatile compounds between dried shrimp from different aquaculture patterns.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C-MS,11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aroma-active compounds(AACs),of which six AACs(1-octen-3-ol,3-methylbutanal,nonanal,trimethylamine,2,5-dimethylpyrazine,and 2,3,5-trimethylpyrazine)were found in all dried shrimp samples.Although dried shrimp from greenhouse possesses higher OAVs,OAVs of(E,E)-2,4-nonadienal(fishy smell),and 3,5-diethyl-2-methylpyrazine(burnt smell)reached 171.2 and 333 respectively,imparting negative effects on flavor.In general,dried shrimp from earthen pond had a better flavor profile than those from greenh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ed shrimp earthen pond greenhouse free amino acids flavor substances 5’-nucleotides GC-IMS GC-MS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复配对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风味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美琴 龚瑶 孙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4,共9页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NJ201作为复配发酵剂制作发酵羊肉香肠,以不接菌自然发酵香肠为空白对照。通过测定两组pH值、色差、质构等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NJ201作为复配发酵剂制作发酵羊肉香肠,以不接菌自然发酵香肠为空白对照。通过测定两组pH值、色差、质构等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与含量,测定从香肠中提取的多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究复配发酵剂对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风味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NJ201复配发酵能够迅速降低羊肉香肠在发酵期间的pH值,提高香肠的安全性;提高羊肉香肠的亮度与色泽、硬度和咀嚼性,改善其品质;增加游离氨基酸总量、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提升羊肉香肠的风味;显著提高羊肉香肠多肽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提升香肠多肽抗氧化活性。综上,接种发酵能对发酵羊肉香肠理化性质、风味及多肽的抗氧化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本研究能够为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发酵 发酵羊肉香肠 理化性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风味物质和活性成分研究
5
作者 徐颖 王洋 +2 位作者 徐瑶 魏丽娜 蒋国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为了评价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风味和活性成分,研究了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和液态发酵鹰嘴豆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游离氨基酸及其他活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鹰嘴豆(L-SD1)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甲基丁酸... 为了评价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鹰嘴豆风味和活性成分,研究了富硒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和液态发酵鹰嘴豆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游离氨基酸及其他活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鹰嘴豆(L-SD1)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甲基丁酸和3-甲基丁酸,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鹰嘴豆(G-SD1)、富硒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L-Se-SD1)及固态发酵鹰嘴豆(G-Se-SD1)的最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2,5-二甲基吡嗪。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富硒对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影响较大(P<0.05)。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检测出L-SD1、L-Se-SD1、G-SD1和G-Se-SD1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9种其他氨基酸,且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最高。不同发酵方式对氨基酸种类影响无差异;液态发酵比固态发酵产生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富硒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鹰嘴豆总黄酮含量为(1.91±0.02)mg/mL,维生素K 2含量为(755.70±0.11)μg/100 g,卵磷脂质量分数为(2.41±0.03)%,相比于未富硒组,分别提高了80.2%、81.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富硒 鹰嘴豆 风味物质 活性物质
下载PDF
小尾寒羊不同部位风味物质与风味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宇 淑英 +4 位作者 王慧婷 张旭 梁孙硕 焦颖雪 张志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77,共15页
以6~7月龄、体质量为50 kg的小尾寒羊为实验对象,选取颈肉(NM)、里脊(LLDM)和腿肉(RG),对小尾寒羊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部位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 以6~7月龄、体质量为50 kg的小尾寒羊为实验对象,选取颈肉(NM)、里脊(LLDM)和腿肉(RG),对小尾寒羊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部位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50%左右。经主成分分析得知,庚醛、壬醛、苯甲醛等24种风味物质是导致不同部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LLDM中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脂肪酸比例更符合人体对羊肉脂肪酸营养价值的需求,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氨基酸中以谷氨酸(Glu)和赖氨酸(Lys)为主,约占总氨基酸的17%和10%,其中RG除蛋氨酸(Met)、酪氨酸(Tyr)、赖氨酸(Lys)外含量均为最高,且除谷氨酸(Glu)和脯氨酸(Pro)外与LLDM差异不显著,与NM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大多数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正相关,且与醛类、醇类和芳香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生成醛类、醇类和芳香类等物质。氨基酸与大多数醛类和醇类都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氨基酸通过转氨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醛类和醇类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不同部位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氨基酸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焙炒工艺对芝麻酱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邱祥国 赵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焙炒是芝麻酱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工艺,对芝麻酱的风味有重要影响,若焙炒温度过低,美拉德反应程度也相对较低,使得芝麻酱风味物质不足;若焙炒温度过高,会产生焦糊气味,使得芝麻酱中风味物质损失。该研究基于此,对比不同焙炒方式下芝麻酱... 焙炒是芝麻酱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工艺,对芝麻酱的风味有重要影响,若焙炒温度过低,美拉德反应程度也相对较低,使得芝麻酱风味物质不足;若焙炒温度过高,会产生焦糊气味,使得芝麻酱中风味物质损失。该研究基于此,对比不同焙炒方式下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焙炒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差异显著,当出料温度为170,180℃时,芝麻酱的析油率大小是电磁转锅>微波炉>油浴锅。3种焙炒方式的芝麻酱中共有风味物质有11类,其中烃类、醇类、醛类和吡嗪类为主要的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焙炒工艺 风味物质 感官评分
下载PDF
在红枣汁中乳酸菌、酵母菌单一及偶联发酵特征物质差异分析
8
作者 张江宁 叶峥 杨春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2,共9页
该试验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单一及偶联发酵对枣汁总糖、总酸、总酚、黄酮和酒精含量的影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技术进行游离型酚酸差异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该试验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单一及偶联发酵对枣汁总糖、总酸、总酚、黄酮和酒精含量的影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技术进行游离型酚酸差异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um,GC-IMS)技术进行挥发性有机物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原枣汁无论是单一菌种发酵还是混合菌种发酵,总糖、黄酮含量降低,总酸、总酚含量、酒精度均增加,反式阿魏酸、4-羟基苯甲酸、氢化肉桂酸、香草酸、苯甲酸、丁香酸增加;酵母菌发酵枣汁总酚、黄酮、酒精度、苯丙氨酸、儿茶素、表儿茶素、丁香酸、芥子酸含量均高于乳酸菌发酵枣汁,总酸含量低于乳酸菌发酵枣汁;经混菌偶联发酵,糖类物质降解效率、产酸效率、总酚生成率、黄酮留存率以及产酒精效率更高;游离型酚酸反式阿魏酸、反式肉桂酸、香草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苯甲酸、原儿茶酸、咖啡酸、丁香酸较单菌发酵样品高;挥发性成分53种,包括11种醇类化合物、9种酯类化合物、8种酮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2种吡嗪吡嗪类化合物,混菌发酵样品中风味物质酯类、醇类、醛类分别占17.2%、58.2%、和1.3%,酯类和醛类显著高于乳酸菌发酵样品、酵母菌发酵样品及原枣汁,香味浓烈,因此采用酵母菌、乳酸菌混合发酵,可以有效地增强发酵枣汁的品质,丰富口感,该研究为推动混菌发酵在红枣酵素发酵生产行业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混菌发酵 游离型酚酸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核桃油风味品质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野 苏开 +2 位作者 徐莹 代晹鑫 毕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核桃具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和良好的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接近1∶4),是优质的植物油来源。核桃油中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在调节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传统压榨法(热榨法和冷榨法)商... 核桃具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和良好的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接近1∶4),是优质的植物油来源。核桃油中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在调节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传统压榨法(热榨法和冷榨法)商业化制取核桃油的工艺流程,总结了基于不同风味提取方法的核桃油关键风味物质。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冷榨核桃油风味寡淡的瓶颈问题,探讨了现阶段从原料预处理、浸出法和酶解法角度出发的油脂增香技术,从分子水平阐明脂质氧化和美拉德反应途径及增香原理机制,在保留冷榨核桃油原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冷榨核桃油的制取工艺进行优化,显著提升冷榨核桃油的香味。通过阐明增香技术的原理与机制,希望为冷榨核桃油风味品质提升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以期获得风味品质更佳的冷榨核桃油,同时提高核桃油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冷榨核桃油的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冷榨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美拉德反应 关键风味物质 风味品质提升技术
下载PDF
布拉迪酵母发酵麸皮对饼干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10
作者 丁长河 魏书音 +2 位作者 刘倩倩 高军 樊俊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研究添加布拉迪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发酵麸皮对面团和饼干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益生菌发酵麸皮在食品中的应用价值。对发酵麸皮与低筋粉复配的面团质构及饼干的质构、比容、抗氧化特性、感官品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研... 研究添加布拉迪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发酵麸皮对面团和饼干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益生菌发酵麸皮在食品中的应用价值。对发酵麸皮与低筋粉复配的面团质构及饼干的质构、比容、抗氧化特性、感官品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原麸皮(RWB)组相比,布拉迪酵母发酵麸皮(SBWB)组面团的弹性及黏聚性有所提升,其饼干的脆性、弹性、回复性及咀嚼性均有所提升,比容无显著差异;SBWB组饼干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P<0.05);SBWB组饼干的感官评分较RWB组有所提高;GC-MS检测出饼干中有4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SBWB组饼干中醇类、酯类的相对含量是RWB组的3.31、2.33倍,其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提升较多的主要是苯乙醇、苯甲醛、己二酸二甲酯、2-乙基-5-甲基吡嗪等,这些风味物质呈现玫瑰花香、水果香及坚果焙烤香气,赋予饼干浓郁风味。发酵麸皮的添加对麸皮面制品的品质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迪酵母 发酵麸皮 饼干 质构特性 抗氧化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食用菌呈味物质及其检测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梓芃 李宁阳 +6 位作者 弓志青 王文亮 贾凤娟 崔文甲 徐宗海 宋莎莎 李永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79,共7页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作为一种健康营养类食品,食用菌越来越受欢迎。食用菌富含丰富的风味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是构成其风味体系的主要呈味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主要呈鲜甜风味的非挥发性...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作为一种健康营养类食品,食用菌越来越受欢迎。食用菌富含丰富的风味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是构成其风味体系的主要呈味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主要呈鲜甜风味的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包括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呈味核苷酸等,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呈蘑菇风味的含硫化合物及醇、酮类化合物,呈清香风味的醛类、酯类等的研究现状,并对电子鼻、电子舌、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等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综述了食用菌在风味物质方向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好的研究食用菌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呈味物质 风味特性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豪 任飞 +5 位作者 陈虹 杨国星 孙利琼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白酒感官品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酒样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38种、醇类13种、酸类8种、酚类2种、醛酮类7种、烷烃类6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硫化物2种和其他类1种。高直链大米和高粱混合酿造的清香型白酒可提高酯类相对含量(60.52%),其杂醇油降低比例(50.01%)高于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大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白酒香气类别与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香气、口感口味特征与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大米 直链淀粉 感官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预制烤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源渊 尚珊 +3 位作者 丁若松 姜鹏飞 傅宝尚 祁立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5,共8页
为探究预制菜产品复热后的品质差异,以预制烤鱼为原料,采用3种复热方式(微波复热、蒸汽复热、烘烤复热)进行热加工,通过分析剪切力、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水分含量及分布,以... 为探究预制菜产品复热后的品质差异,以预制烤鱼为原料,采用3种复热方式(微波复热、蒸汽复热、烘烤复热)进行热加工,通过分析剪切力、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水分含量及分布,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预制烤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蒸汽复热和烘烤复热,微波复热后烤鱼剪切力最小,嫩度最高;烘烤复热后鱼的剪切力约为微波复热3.16倍;微波复热后水分含量最高,约为烘烤复热后水分含量的1.04倍;TBARS值最高,约为蒸汽复热的1.52倍;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且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微波复热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在复热时长方面,微波加热时间最短。综合各项指标,微波复热是预制烤鱼较为合适的复热方式。该研究为预制菜的复热加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鱼 预制菜 微波复热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慢 熊晓筱 +3 位作者 刘俊 阚娟 千春录 金昌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340,共8页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本文主要综述了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加工条件和方式的改变对肉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指出适宜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能提高肉制品风味和嫩度、促进营养物质的保留,且低温长时间加热有助于提高肉类的安全性。同时本文还阐述了真空低温烹调与其他技术联用对产品嫩度和安全性的显著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在肉制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和实现真空低温烹饪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烹调 肉制品加工 风味 营养成分 嫩度 安全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慧芹 徐友强 +4 位作者 李微微 张成楠 朱华 王红安 李秀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酱香型白酒具有典型酱香味,口感细腻,其发酵过程共有七个生产轮次,每轮次产生一种基酒,其中第四轮次酒风味物质丰富、品质极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处于动态变化,风味物质各有差异,本文对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变化及其对风味物质的影... 酱香型白酒具有典型酱香味,口感细腻,其发酵过程共有七个生产轮次,每轮次产生一种基酒,其中第四轮次酒风味物质丰富、品质极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处于动态变化,风味物质各有差异,本文对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微生物变化及其对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第四轮次发酵酒醅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样品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第四轮次入窖酒醅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Virgibacillus(枝芽孢杆菌属)和Kroppenstedtia(克罗彭斯特菌属),优势真菌属为Thermoascus(嗜热子囊菌属)、Aspergillus(曲霉属)和Issatchenkia(伊萨酵母属),在发酵中后期酒醅微生物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入窖酒醅中的醇类、酯类物质种类最为丰富,醇类、酯类、酸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入窖发酵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本文对属水平真菌和细菌分别与风味物质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Monascus(红曲霉属)、Lactobacillus和Wickerhamomyces(维克汉姆酵母)分别与白酒中关键风味物质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呈正相关,为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以及风味物质与其他轮次的比较提供数据基础,为白酒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第四轮次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6款市售狮子头的品质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还传明 李华 +7 位作者 王恒鹏 吴鹏 许志诚 高苏敏 徐安琪 吴丹璇 张桓 孟祥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254,共10页
为明确现有市售狮子头产品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6款不同品牌(A1-口缘、A2-五亭桥、A3-琪津、A4-老扬城、A5-三珍斋、A6-黄珏)市售狮子头的感官、色泽、质构特性、失水率、脂肪氧化等理化指标综合分析市售狮子头的品质性状,结合游离脂... 为明确现有市售狮子头产品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6款不同品牌(A1-口缘、A2-五亭桥、A3-琪津、A4-老扬城、A5-三珍斋、A6-黄珏)市售狮子头的感官、色泽、质构特性、失水率、脂肪氧化等理化指标综合分析市售狮子头的品质性状,结合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1狮子头感官评分高达34分,6款市售狮子头中A4的红度值高达3.46±0.08,而A1的脂肪氧化值最低为0.44 mg MDA/kg,其中A5、A6的咀嚼性较低为0.21±0.02、0.32±0.11 mJ;6款市售狮子头以油酸为主,其次以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构成,狮子头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大量氧化反应分解为醛类等物质,同时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提升。γ-松油烯、己醛、芳樟醇、壬醛等为其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除此之外,A1主要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戊基呋喃,A2主要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巴伦西亚橘烯、甲基庚烯酮、异戊醛,而A4主要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A5为4-萜烯醇、十一醇、甲硫醇、糠醇、糠醛、硬脂酸甲酯、茴香脑,A6则是十一醇、苯丙醛。因此烃类、醛类与醇类、酮类可能是影响不同市售狮子头产品风味品质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市售狮子头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风味统一与产品开发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头 品质分析 脂肪氧化 游离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霉鱼源清酒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霉鱼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金秀 尹红梅 +5 位作者 张权 尹紫冉 宁舒娴 张露 温庆辉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2,I0003,I0004,共9页
从传统霉鱼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清酒乳杆菌,并命名为1-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8,温度25℃。该菌可耐受0.10 g/mL NaCl,对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霉鱼的可行性... 从传统霉鱼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清酒乳杆菌,并命名为1-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8,温度25℃。该菌可耐受0.10 g/mL NaCl,对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霉鱼的可行性,将该菌株应用于接种发酵霉鱼,其色泽和质构与自然发酵霉鱼无显著性差异。电子鼻结果表明,接种发酵比自然发酵霉鱼对硫化物响应度高,对甲基类的响应度低。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霉鱼中分别检出41种和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自然发酵霉鱼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接种发酵霉鱼;接种发酵霉鱼中挥发性物质以芳香类为主,为(35.23±0.98)%;其酯类物质更为丰富。菌株1-3接种发酵霉鱼各类风味物质较为均衡,造就霉鱼酯香、甜香等多层次风味特征,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工业化生产纯种发酵霉鱼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鱼 清酒乳杆菌 分离鉴定 接种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枸杞酸奶的制备、质构品质和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叶名 傅虹飞 +1 位作者 索朗嘉措 周元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61,共13页
该研究以枸杞浆、纯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枸杞酸奶的配方和发酵条件,同时采用物性测定仪测定其质构参数,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枸杞酸奶配方为... 该研究以枸杞浆、纯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枸杞酸奶的配方和发酵条件,同时采用物性测定仪测定其质构参数,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枸杞酸奶配方为:以纯牛奶为基准(质量分数),枸杞浆添加量5%,奶粉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10%,发酵剂添加量0.1%,42℃条件下发酵8 h,其感官评分为85.2分,硬度28.32 g,稠度379.31 g·sec,粘聚性-18.35 g,粘度指数-16.98 g·sec,酸度值100.20°T。相关性分析表明,枸杞酸奶的硬度与色泽和组织状态呈极显著负相关(r<0.001),稠度与口感呈极显著正相关(r<0.01),色泽和组织状态呈极显著正相关(r<0.001),组织状态和风味呈显著正相关(r<0.05),以及风味与口感呈极显著正相关(r<0.001)。枸杞酸奶含有3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为1417.09μg/kg。枸杞浆中的醛类等是枸杞酸奶中枸杞风味主要来源。研发的枸杞酸奶色泽柔和,质地均匀,稠度适中,口感细腻,酸甜适宜,兼顾营养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酸奶 工艺优化 质构品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炒制时间对燕麦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峥 孙冰华 +2 位作者 钱晓洁 杨舒婷 王晓曦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时间的燕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初步建立脂肪氧化程度与燕麦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炒制过程中,燕麦中烃类、醛类、醇类物质的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增加呈先增...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炒制时间的燕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初步建立脂肪氧化程度与燕麦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炒制过程中,燕麦中烃类、醛类、醇类物质的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吡嗪类物质含量在炒制25 min后显著增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炒制前期(≤15 min)与炒制中后期(≥25 min)的燕麦风味区分明显。相对香气活度值、主成分分析表明,炒制前期的特征风味物质以醛类为主,包括癸醛、(E)-2-壬烯醛、壬醛、苯甲醛等,呈果香、甜香、花香、弱油脂香;而炒制中后期的特征风味物质以吡嗪类、醛类为主,呈焦香味、果香味。炒制初期燕麦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由84.41%降至81.72%,炒制中后期脂质氧化产物逐渐增多、氧化程度逐渐加深,茴香胺值从0.73升高到4.49后开始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从0.023 mg/kg升高到0.039 mg/kg后保持不变,炒制前中期(<35 min)脂肪氧化程度与醛类等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炒制 炒制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氧化
下载PDF
不同食用油制备酥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兆华 李洪军 +3 位作者 王琴 韩薇 柴利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9-268,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分析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5种食用油炸制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炸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分析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5种食用油炸制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炸制的酥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较大,5种食用油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9种,其中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组中分别检测到49、42、54、43、45种。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5种样品中风味贡献最大的化合物是醛类,且使用不同食用油制备的酥肉中风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菜籽油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芳樟醇、壬醛、异戊醛和3-乙基-2,5-甲基吡嗪,葵花籽油组和大豆油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癸醛和(E,E)-2,4-癸二烯醛,花生油组则为(E)-2-壬醛和(E)-2-辛烯醛,而玉米油组的风味物质为2-乙基-3-甲基吡嗪、苯乙醛和(+)-柠檬烯。此外,电子鼻也可有效区分不同食用油制备的酥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该研究探究了炸制用油与酥肉风味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和开发酥肉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酥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