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写作的经验、方法与其他——丁燕访谈
1
作者 佘飞 丁燕 《写作》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丁燕是中国当代“70后”代表作家之一。在访谈中,她从自己的文学之路开始谈起。丁燕早期主要创作诗歌和小说,2010年离开新疆,迁到广东生活,创作了《工厂女孩》《工厂男孩》等有代表性的非虚构作品。她认为作家不应自我设限,虚构与非虚... 丁燕是中国当代“70后”代表作家之一。在访谈中,她从自己的文学之路开始谈起。丁燕早期主要创作诗歌和小说,2010年离开新疆,迁到广东生活,创作了《工厂女孩》《工厂男孩》等有代表性的非虚构作品。她认为作家不应自我设限,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虽有界限,但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领域。从访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丁燕的成长之路、写作习惯、写作经验,以及她对非虚构写作的理解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燕 非虚构 作家访谈
下载PDF
“自传”与“回忆录”之辨——基于词源、译介及文化史的考察
2
作者 张欣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长期以来,学者对“自传”与“回忆录”两个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词源上,“回忆录”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更早,范畴更广。出于对个人主体的尊崇,西方学界早期迅速将“自传”诗学化,将“回忆录”贬斥为次等话语。从译介的角度看,西方学者对这... 长期以来,学者对“自传”与“回忆录”两个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词源上,“回忆录”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更早,范畴更广。出于对个人主体的尊崇,西方学界早期迅速将“自传”诗学化,将“回忆录”贬斥为次等话语。从译介的角度看,西方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的褒贬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学者对二者的认识。在20世纪初的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学者对自传的认识高度西化,强调自传中主体人格的建构性。20世纪中后期,随着“后”学的发展,人们打破传统单一的自我观,追求自我的多元表达以及与公共领域的互动。这带来回忆录书写与研究的复兴。梳理“自传”与“回忆录”的中西方文化史,可以厘清这两个概念,系统地审视自我观在中西方公私领域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同时可更深入地挖掘中国独特的传记文学书写经验与理论话语,形成更具有跨文化对话性的诗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回忆录 自我 非虚构
下载PDF
李娟的“羊道”系列:边地生活的日常书写
3
作者 刘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李娟的“羊道”系列是新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品。她表现了边地牧民的人物性格与风俗习惯,以及边地动物的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拉近了边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距离,打破了读者与边地之间的隔阂,也代... 李娟的“羊道”系列是新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品。她表现了边地牧民的人物性格与风俗习惯,以及边地动物的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拉近了边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距离,打破了读者与边地之间的隔阂,也代表着一种谦虚、真诚的写作态度,是抵达真实的一种途径。李娟在描写边地日常生活的背后,对现代化进程中边地人与自然的命运进行了深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娟 “羊道”系列 边地 日常生活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试论李育善散文及其非虚构写作
4
作者 张文诺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陕南农民的生活变迁与思想情绪,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鲜明的现实感。李育善的散文视角独到、观察细致、笔触优美、富于哲理,拓宽、丰富了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与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育善 散文 非虚构 《走过丹江》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非虚构”:非虚构写作理念在创意写作中的应用
5
作者 宋学清 郭茜跃 《写作》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当下写作愈发强调求真与创新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文化环境。非虚构写作理念注重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兼顾,即求真与文学叙事、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创造性结合。创意写作则是以文字表达为形式的创意活动,强调“人人皆可创作”,... 当下写作愈发强调求真与创新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文化环境。非虚构写作理念注重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兼顾,即求真与文学叙事、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创造性结合。创意写作则是以文字表达为形式的创意活动,强调“人人皆可创作”,具有跨界性。因此,将“非虚构”作为一种方法,把非虚构写作理念应用到创意写作中,分析非虚构写作理念对创意写作的跨学科驱动与跨学科实验,提出非虚构写作理念在创意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并以此为创意写作中国化、本土化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非虚构写作理念 创意写作
下载PDF
被书写的外卖骑手:社会景观与传播效应
6
作者 李保森 李苑硕 《写作》 2024年第3期42-49,73,共9页
近年来,外卖骑手深度参与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于外卖骑手的写作日益增多,并多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围绕外卖骑手的写作,一方面呈现了外卖骑手的现实遭际,展示了他们特定的工作方式及其困境和创伤,另一方面也具体而微地展示了非虚构... 近年来,外卖骑手深度参与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于外卖骑手的写作日益增多,并多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围绕外卖骑手的写作,一方面呈现了外卖骑手的现实遭际,展示了他们特定的工作方式及其困境和创伤,另一方面也具体而微地展示了非虚构写作的传播效应。通过体验式的感受和参与,写作者不仅获取了言说与创作的素材,也获得了自我反思的契机。对外卖骑手群体的参与和讲述,是写作者与现实生活重建关联的一次有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卖骑手 非虚构写作 社会景观 传播效应
下载PDF
水仙花的边境历史书写与文学叙事
7
作者 龙亚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40-146,共7页
21世纪以来,大量新发现的北美华裔作家水仙花的作品表明水仙花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知。新发现的非虚构类作品以及小说极大地拓展了对水仙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通过细读水仙花新闻报道和小说中的边境主题,揭示作... 21世纪以来,大量新发现的北美华裔作家水仙花的作品表明水仙花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知。新发现的非虚构类作品以及小说极大地拓展了对水仙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通过细读水仙花新闻报道和小说中的边境主题,揭示作者对北美早期华人跨境移民史的书写和呈现,以及其超越地理、族裔、性别的人类共同体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边境小说 非虚构作品 越界
下载PDF
吴越文化与21世纪以来的浙江非虚构文学
8
作者 齐童巍 尹丹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浙江作家在非虚构文学创作中,通过西湖叙事、良渚叙事等途径,深入地体察绵延于浙江历史之中的吴越文脉。作家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追寻、思考历史当事人的人生轨迹时,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浙江社会的脉动,感知到历史发展的步伐,感觉到身处... 浙江作家在非虚构文学创作中,通过西湖叙事、良渚叙事等途径,深入地体察绵延于浙江历史之中的吴越文脉。作家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追寻、思考历史当事人的人生轨迹时,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浙江社会的脉动,感知到历史发展的步伐,感觉到身处历史进程中的人们的情感指向。浙江的非虚构影视、非虚构文学与浙江经济社会生活的密切互动,恰恰体现了非虚构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在内容和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媒介 地域文学 信息化
下载PDF
“议题牵引”与“向内开掘”——论《张医生与王医生》对于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的意义
9
作者 金鑫 毛敏 《写作》 2023年第5期43-50,共8页
《张医生与王医生》是近年出版的较有影响和个性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子弟的阶层跃升,以两个个体的生活经历展现沈阳的社会变革与精神裂变,这样的题材内容无疑很容易引起关注、产生影响。如果转换视角,站在21世纪... 《张医生与王医生》是近年出版的较有影响和个性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人子弟的阶层跃升,以两个个体的生活经历展现沈阳的社会变革与精神裂变,这样的题材内容无疑很容易引起关注、产生影响。如果转换视角,站在21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发展角度审视《张医生与王医生》,其“议题牵引”的结构方式和“向内开掘”的写作指向,都明显针对当下非虚构写作遭遇的困境,前者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个体经验与群体公共经验之间的裂隙,后者则对非虚构写作走向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做出了有益探索。《张医生与王医生》对于非虚构写作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书中所做的尝试值得非虚构写作者、读者和研究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医生与王医生》 议题牵引 向内开掘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叙事类型探析——以“谷雨奖”与“真实故事计划”获奖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烨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4期130-147,共18页
在数字媒体时代,读者对于新闻叙事的兴趣显著增加,原因在于叙事具有吸引读者并维持读者兴趣的强大能力。非虚构写作具备叙事性特点,成为连接个体与时代、真实与叙事之间的重要形式。数字媒体平台则在推动非虚构写作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 在数字媒体时代,读者对于新闻叙事的兴趣显著增加,原因在于叙事具有吸引读者并维持读者兴趣的强大能力。非虚构写作具备叙事性特点,成为连接个体与时代、真实与叙事之间的重要形式。数字媒体平台则在推动非虚构写作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以腾讯“谷雨奖”和“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写作大赛的获奖作品为例,对非虚构写作的叙事类型、风格和边界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索了非虚构写作在不同类型数字媒体平台上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通过对这些获奖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平台上非虚构写作的叙事模式、写作风格以及其创作边界的演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叙事类型 数字媒体 客观性
下载PDF
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伦理与阅读伦理
11
作者 温华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针对学界围绕“非虚构文学”的特征和价值产生的争论,对非虚构文学的文体特征做出明确界定。指出非虚构文学的文体特征在于历史事实与文学诗性的融合;写作主体、内容、写作与传播方式上的跨界。这种特征决定了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伦理原则... 针对学界围绕“非虚构文学”的特征和价值产生的争论,对非虚构文学的文体特征做出明确界定。指出非虚构文学的文体特征在于历史事实与文学诗性的融合;写作主体、内容、写作与传播方式上的跨界。这种特征决定了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伦理原则:尊重事实;写作主体与写作对象之间平等对话;以深度思考为价值诉求;尊重文学性。同时,非虚构文学特别需要批评家和阅读者尊重文本;践行一种面向外部世界的、指向行动的、创造性的、伦理的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写作伦理 阅读伦理
下载PDF
经验变革、文体差异与“非虚构文学”的命名
12
作者 全帅双 王海燕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非虚构文学”作为当下文坛热点,学者们对其命名的理解各执己见。但在文学的内外部视野的观照之下,不难发现,“非虚构文学”的命名首先来源于时代经验变革的推动,其次,其跨文体的特征又赋予其写作者独特的叙事姿态。与此同时,“非虚构... “非虚构文学”作为当下文坛热点,学者们对其命名的理解各执己见。但在文学的内外部视野的观照之下,不难发现,“非虚构文学”的命名首先来源于时代经验变革的推动,其次,其跨文体的特征又赋予其写作者独特的叙事姿态。与此同时,“非虚构文学”在搭乘网络平台使自身走向繁荣的同时,又面临概念的滥用这一困境。故此,在理清“非虚构文学”相关概念之时,对于其未来面向的思考要立足于创作与理论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经验变革 文体差异 未来面向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的视域:从城乡中国到日常中国
13
作者 李保森 《写作》 2023年第2期52-61,共10页
随着非虚构写作的日益繁盛,越来越多的题材成为写作者的处理对象,更多的非虚构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作品呈现了更丰富的文学景观和社会景观,有力地拓展了非虚构写作的视域。简而言之,这一视域可以概括为从“城乡中国”到“日常中... 随着非虚构写作的日益繁盛,越来越多的题材成为写作者的处理对象,更多的非虚构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作品呈现了更丰富的文学景观和社会景观,有力地拓展了非虚构写作的视域。简而言之,这一视域可以概括为从“城乡中国”到“日常中国”。在早期的非虚构作品中,“城乡中国”不仅是主要的写作题材,也构成了这类写作的言说框架和逻辑支撑,并因此引起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在近期的非虚构作品中,日常中国社会中的某一空间、某一人群相继成为被观照和写作的对象。这种转变,既表明了非虚构写作的活力和在展示社会内容方面的广度,又因此让更多的人群与社会景观借助文学通道进入公众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写作视域 城乡中国 日常中国
下载PDF
界限的消失:论希利斯·米勒解构视域下的非虚构与虚构
14
作者 张丽瑶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6-102,共7页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作品《辛德勒名单》《黑犬》《鼠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及《无命运的人生》都归在虚构小说这一类别之中,有意忽视这两种体裁的对立,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受德里达的影响,米勒解构界限的原因在于:非虚构创作对象的不可再现性及作者主观性的存在会使非虚构内部存在巨大的悖论,读者的“非认知性”阅读行为也会使文学作品难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物质世界的映像。但米勒没有否认文学作品见证大屠杀的可能性,他虽拒绝记述性的再现行为,但鼓励创作者以运用文学技巧的施行性作品进行见证,从而瓦解读者不愿直接面对大屠杀的心理,化解使用陈述话语描述集中营时所遭遇的质询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利斯·米勒 解构主义 非虚构 虚构
下载PDF
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凯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在生态批评崛起 ,世人对梭罗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 ,本文从审美对象、象征意义、自然之子、科学观察和环境保护等几方面评析梭罗《瓦尔登湖》等四部散文著作中的自然观。梭罗的著作既是文学作品 ,又是传播绿色观念的教科书。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梭罗 散文 文学作品 《瓦尔登湖》 著作 四部 自然观 审美对象 传播
下载PDF
创意写作:课程模式与训练方法 被引量:46
16
作者 许道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18,125,共6页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是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的科学。目前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该学科的建设对国家文化创新力的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国高校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意写作学科的创建提升高校人文创造力及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力。与传统写作学重点研究"作文学"不同,创意写作学着重研究"创意"心理及其写作规律,创意写作学科需要对文学创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等进行系统区分,对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创作进行分类研究,分别探讨其内部规律;同时,创意写作学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研究"创意写作"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工坊制教学)及其教育教学规律,借鉴美国等先发国家的先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文化产业 写作学科 训练方法 课程模式 美国文学 教学与训练 多萝西娅 发展经验
下载PDF
虚构与叙事——创意写作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鸣 刘艳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2,125,共4页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是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的科学。目前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该学科的建设对国家文化创新力的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国高校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意写作学科的创建提升高校人文创造力及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力。与传统写作学重点研究"作文学"不同,创意写作学着重研究"创意"心理及其写作规律,创意写作学科需要对文学创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等进行系统区分,对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创作进行分类研究,分别探讨其内部规律;同时,创意写作学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研究"创意写作"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工坊制教学)及其教育教学规律,借鉴美国等先发国家的先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写作 叙事 创意 虚构 方法论 小说写作 方法问题 写作理论
下载PDF
创意写作理念与实践:中国非虚构文学发展的新契机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建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新媒体与文化产业勃兴的今天,以报告文学为代表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已不复80年代的辉煌,存在逐步边缘化的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实现非虚构写作的创新,推动中国非虚构写作进一步发展,英语国家创意写作理念与方法的引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在新媒体与文化产业勃兴的今天,以报告文学为代表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已不复80年代的辉煌,存在逐步边缘化的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实现非虚构写作的创新,推动中国非虚构写作进一步发展,英语国家创意写作理念与方法的引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具体来说,在作者层面,建议推广创意写作的工作坊模式与全民写作理念;在形式层面,倡导坚持真实性与创意性两个核心;在内容层面,弘扬本土意识与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报告文学 创意写作 学科创新
下载PDF
虚构与非虚构:论余华的《第七天》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1,共6页
继续了在《活着》中展现得非常充分的才华,余华《第七天》成功的地方在于,尝试着以新的方式处理新的现实,并再次率先表现了对小说和现实之间关系的特殊敏感;失败的地方在于,余华还没真正找到支配社会新闻这种新材料的恰切技艺。在虚构... 继续了在《活着》中展现得非常充分的才华,余华《第七天》成功的地方在于,尝试着以新的方式处理新的现实,并再次率先表现了对小说和现实之间关系的特殊敏感;失败的地方在于,余华还没真正找到支配社会新闻这种新材料的恰切技艺。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余华尝试着跨界写作以追求现实与艺术之真,但最后还是不幸滑落到了虚构一边。如何艺术地把捉两者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余华以及所有当代中国小说家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第七天》 余华 虚构 非虚构 现实
下载PDF
应用写作的创意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仁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1,125,共3页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是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的科学。目前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该学科的建设对国家文化创新力的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国高校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意写作学科的创建提升高校人文创造力及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力。与传统写作学重点研究"作文学"不同,创意写作学着重研究"创意"心理及其写作规律,创意写作学科需要对文学创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等进行系统区分,对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创作进行分类研究,分别探讨其内部规律;同时,创意写作学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研究"创意写作"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工坊制教学)及其教育教学规律,借鉴美国等先发国家的先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写作 创意性 现代科学技术 电子通信技术 电脑写作 数字化信息 传媒网络化 组织化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