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lemma of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s: Are they unique? 被引量:126
1
作者 Richard J.Goldfarb M.Santosh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The ca. 126e120 Ma Au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define the country's largest gold province with an overall endowment estimated as&gt;3000 t Au. The vein and disseminated ores are hosted by N... The ca. 126e120 Ma Au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define the country's largest gold province with an overall endowment estimated as&gt;3000 t Au. The vein and disseminated ores are hosted by NE-to NNE-trending brittle normal faults that parallel the margins of ca. 165e150 Ma, deeply emplaced, lower crustal melt granites. The deposits are sited along the faults for many tens of kilometers and the larger orebodi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latational jogs. Country rocks to the granites are Pre-cambrian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a Triassic sutur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During early Mesozoic convergent deformation, the ore-hosting structures developed as ductile thrust faults that were subsequently reactivated during Early Cretaceous "Yan-shanian"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al deformation and associated gold formation. 〈br〉 Classification of the gold deposits remains problematic. Many features resemble those typical of orogenic Au including the linear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posits, mineralization style, ore and alteration assemblages, and ore fluid chemistry. However, Phanerozoic orogenic Au deposits are formed by prograde metamorphism of accreted oceanic rocks in Cordilleran-style orogens. The Jiaodong de-posits, in contrast, formed within two Precambrian blocks approximately 2 billion years after devolati-lization of the country rocks, and thus require a model that involves alternative fluid and metal sources for the ores. A widespread suite of ca. 130e123 Ma granodiorites overlaps temporally with the ores, but shows a poor spatial association with the deposits. Furthermore, the deposit distrib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style is atypical of ores formed from nearby magmas. The ore concentration requires fluid focusing during some type of sub-crustal thermal event, which could be broadly related to a combination of coeval lithospheric thinning,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and seismicity along the continental-scale Tan-Lu fault. Possible ore genesis scenarios include those where ore fluids were produced directly by the metamorphism of oceanic lithosphere and overlying sediment on the subducting paleo-Pacific slab, or by devolatilization of an enriched mantle wedge above the slab. Both the sulfur and gold could be sourced from either the oceanic sediments or the serpentinized mantl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paleo-Pacific slab during Early Cretaceous below the eastern margin of China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possibl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jiaodong north China block Tectonics Mineral deposit mode
下载PDF
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系石榴石扩散环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喜文 魏春景 +1 位作者 董永胜 卢良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2-760,共9页
通过详细的微区成分测定,发现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系中石榴石普遍发育扩散环带,但扩散环带的发育程度及样式很不均匀,明显受与其相邻矿物的控制。与黑云母接触时,石榴石晶体边部的镬含量最低,环带最为发育,与堇青石接触时次之,与长英质矿... 通过详细的微区成分测定,发现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系中石榴石普遍发育扩散环带,但扩散环带的发育程度及样式很不均匀,明显受与其相邻矿物的控制。与黑云母接触时,石榴石晶体边部的镬含量最低,环带最为发育,与堇青石接触时次之,与长英质矿物接触时则环带发育较弱或不发育。这种特征的石榴石扩散环带样式与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异,反映降温过程中石榴石与黑云母等镁铁矿物之间的Fe-Mg交换作用主要是通过彼此接触的界面来实现,粒间流体对组分的传输作用有限。但是当岩石中黑云母大量存在而石榴石含量又较低时,由于体系水活度增高,粒间流体也会传输一定的Fe、Mg组分,导致与长英质矿物相邻的石榴石晶体边部发育微弱的扩散环带。通过分析,确定粒径大于1500μm的石榴石晶体核部可以保存变质峰期的平衡成分,基质中远离石榴石等镁铁矿物处于长英质矿物之间的大颗粒黑云母颗粒核部也基本可以保存变质峰期的平衡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扩散环带 粒间流体 变质峰期成分 富铝岩系 胶北荆山群
下载PDF
高温变泥质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的应用——以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石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喜文 魏春景 卢良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3-363,共11页
在对胶北荆山群麻粒岩相富铝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的成分环带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选取不同粒径、与不同矿物相邻的石榴石、黑云母各微区点成分,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分别进行了温度估算。确定在黑云母含量较高的岩石(V_(Grt)/V_(Bt)... 在对胶北荆山群麻粒岩相富铝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的成分环带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选取不同粒径、与不同矿物相邻的石榴石、黑云母各微区点成分,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分别进行了温度估算。确定在黑云母含量较高的岩石(V_(Grt)/V_(Bt)≤1)中,利用大颗粒石榴石(d≥1500μm)晶体核部(或靠近长英质矿物一侧的晶体幔部)成分与基质中远离石榴石等镁铁矿物处于长英质矿物之间的黑云母核部成分配合。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可以获得相当可信的变质峰期温度。但是对于黑云母含量极低的岩石(V_(Grt)/V_(Bt)≥6),由于黑云母的成分普遍遭到了强烈改造。使得温度估算结果异常偏低,因此不适合采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估算峰期温度。同一岩石中,采用不同的相邻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晶体边缘成分获得的温度值差异较大,反映它们在峰期后发生Fe-Mg交换反应并达到封闭温度平衡状态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难以获得准确的封闭温度。通过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一个新的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公式。确定胶北荆山群所经历的变质峰期温度为720~770℃,峰期后最低相对封闭温度为480~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 微区成分 高温变泥质岩石 荆山群 胶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东地区~2.7Ga TTG岩石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谢士稳 王世进 +5 位作者 颉颃强 刘守偈 董春艳 马铭株 任鹏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74-2990,共17页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保存~2.7Ga岩石的主要地区之一。通过地质调查和锆石SHRIMP测年,我们在胶东5个地方识别出2.7Ga的岩石,这些岩石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以及片麻状高硅奥长花岗岩。SHRIMP测年结果显示,除样品QX12126外...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保存~2.7Ga岩石的主要地区之一。通过地质调查和锆石SHRIMP测年,我们在胶东5个地方识别出2.7Ga的岩石,这些岩石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以及片麻状高硅奥长花岗岩。SHRIMP测年结果显示,除样品QX12126外,其他样品中的锆石大多具有清晰的岩浆环带,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18~2743Ma,指示这些样品的原岩结晶年龄为~2.7Ga。样品QX12126中锆石大多遭受后期改造,核部获得的最老的207Pb/206Pb年龄(2710±11Ma)应最接近原岩的结晶年龄。根据地球化学结果,胶东~2.7Ga岩石可以分为两组。组1以高的(La/Yb)N、Sr/Y,低的Yb、Y为特征,并表现出无Eu异常或正Eu异常;组2则具有低的(La/Yb)N和Sr/Y,高Yb、Y的特征,并具有负的Eu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组1可能来自以榴辉岩或斜长石很少的石榴角闪岩为残留的源区,而组2源区残留可能为几乎不含石榴石的角闪岩。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组1可能起源于加厚的中太古代玄武质下地壳,榴辉岩下地壳发生拆沉作用,上涌的热的软流圈加热浅部残留的地壳物质,形成高HREE(组2)的TTG岩石。胶东与霍邱地区新太古代早期岩石成因、更早期地质记录存在相似性,两者可能为同一古老陆块。出露~2.7Ga岩石的地区在华北分布分散,不同地区~2.7Ga岩石的成因可能存在差异,在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构造演化过程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 ~2.7Ga 岩石成因 SHRIMP锆石测年 胶东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初论胶东福山北部地区斑岩成矿系统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丰月 丁正江 +2 位作者 刘殿浩 张丕建 于晓飞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福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中生代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幸福山单元和雨山超单元王家庄单元、水夼单元斑岩出露广泛,形成一套完整的斑岩多金属成矿系统。与该成... 福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中生代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幸福山单元和雨山超单元王家庄单元、水夼单元斑岩出露广泛,形成一套完整的斑岩多金属成矿系统。与该成矿系统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包括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银)和隆口(金铜)等矿床式。从现有研究成果看,该区具有较大找矿潜力,中—低温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应作为找矿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胶东 福山北部
下载PDF
胶东青山群基性火山岩的Ar-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42
6
作者 匡永生 庞崇进 +4 位作者 罗震宇 洪路兵 钟玉婷 邱华宁 徐义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3-1091,共19页
青山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地幔或地壳熔融产物,记录了华北深部地质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胶东青山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40Ar/39Ar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报道的胶东青山群酸性火山岩资料,发现:(1)基性火山... 青山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地幔或地壳熔融产物,记录了华北深部地质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胶东青山群基性火山岩进行了40Ar/39Ar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报道的胶东青山群酸性火山岩资料,发现:(1)基性火山岩喷发年龄为122~113Ma,早于青山群酸性火山岩(110~98Ma);(2)基性和酸性火山岩显示了不同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基性火山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酸性火山岩为古老下地壳和中生代底侵岩浆的熔融产物(Ling et al.,2009)。因此,胶东地区青山群火山岩记录了岩浆熔融源区从地幔向下地壳的转变。这与长时间尺度的岩石圈减薄过程中热能由地幔向地壳传递过程相吻合,而不同于地壳拆沉作用所预测的岩浆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青山群 AR-AR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富集岩石圈地幔 岩浆底侵作用 胶东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丁正江 孙丰月 +2 位作者 刘殿浩 张丕建 杨国福 《上海地质》 2010年第B11期192-195,共4页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一完整的热液成矿系统。对区内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等典型矿床(式)研究发现,该区金属...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一完整的热液成矿系统。对区内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等典型矿床(式)研究发现,该区金属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晚期斑岩体具有密切关系,由高温至低温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展布规律明显,共同构成了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低温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应作为该区找矿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北部 金及多金属 成矿系列 找矿方向 胶东
下载PDF
胶东北部大柳行金矿田成矿构造的广域电磁法勘查及对深部找矿的指示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鑫 王勇军 +5 位作者 宋倩 崔凯 徐昌 邵玉宝 李泗龙 朱裕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7-1120,共14页
大柳行金矿田位于胶东金矿集区三大成矿带之一的栖霞-蓬莱金矿带内,成矿构造研究一直是找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施8条广域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一维反演和水平方向导数的求取,推断解释了大柳行金矿田的深部地质结构和断裂空间分布,并... 大柳行金矿田位于胶东金矿集区三大成矿带之一的栖霞-蓬莱金矿带内,成矿构造研究一直是找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施8条广域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一维反演和水平方向导数的求取,推断解释了大柳行金矿田的深部地质结构和断裂空间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断裂控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在视电阻率剖面上,浅部出现大面积的低阻异常区,深部高阻异常较明显,水平方向一阶导数图显示NE—NNE向的带状视电阻率异常出现错断或扭折现象。推断解译表明,研究区浅表部主要为晚白垩世花岗岩,深部主要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推断解译的虎路线断裂倾角较陡,断裂南段和北段延深约在-2000 m标高以上,中段延深至少可达-3000 m标高;NNE走向的4条主要控矿断裂倾角均较陡,并在标高-600 m左右和-1600 m左右均有明显变缓表现,断裂延深均超过-2000 m标高,最深处超过-3000 m;推断了5条NW向成矿后断裂,其中2条是新发现的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区内控矿断裂为虎路线断裂的次级断裂,而且前者可能是金成矿的导矿断裂;研究区南部4条主要控矿断裂2000~3000 m深度范围、虎路线断裂深部倾角波状变化部位和主要控矿断裂旁侧与其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小规模断裂、裂隙是今后找矿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断裂构造 胶东北部 大柳行金矿田 控矿规律
下载PDF
胶东西北部重熔型磁铁矿花岗岩与金矿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连登 姚凤良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集中区,金矿的同源岩为滦家河花岗岩,属中深侵入体。根据它富含磁铁矿及副矿物组合,高铁低镁的黑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锶、氧、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属磁铁矿花岗岩,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用K、Rb、Sr、岩石化学成...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集中区,金矿的同源岩为滦家河花岗岩,属中深侵入体。根据它富含磁铁矿及副矿物组合,高铁低镁的黑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锶、氧、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属磁铁矿花岗岩,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用K、Rb、Sr、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判别,确认其为壳源(相当于胶东群变质岩的成分)重熔型。我国脉状金矿的容矿围岩时代老,成矿时代新,空间受构造—岩浆带制约,成矿过程脉岩活动频繁,对其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花岗岩 金矿 重熔型 壳源
全文增补中
胶北地区内生金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宏骥 《山东地质》 2002年第3期72-77,共6页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 ,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 ,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 ,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 ;矿...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 ,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 ,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 ,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 ;矿带内矿床沿走向等距分布、沿横向对应出现 ,矿床类型横向具分带、走向有变化、倾向相对稳定。矿体在控矿构造引张扩容段和构造叠加段赋存 ,并具斜立、侧伏、尖灭再现、斜列、瓦叠等产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内生金矿床 胶北地区 控矿构造 矿源岩 成矿地质条件
下载PDF
胶北地区内生金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宏骥 《山东国土资源》 2002年第4期72-77,共6页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矿带内...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矿带内矿床沿走向等距分布、沿横向对应出现,矿床类型横向具分带、走向有变化、倾向相对稳定.矿体在控矿构造引张扩容段和构造叠加段赋存,并具斜立、侧伏、尖灭再现、斜列、瓦叠等产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内生金矿 胶北地区
下载PDF
研究山东半岛的地体构造及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敬南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6期161-162,共2页
针对目前山东半岛金矿资源开发建设过程存在的局限问题,文章分析了该地区的地体构造,并提出了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体构造与金矿成矿区域地质研究,应结合原有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 针对目前山东半岛金矿资源开发建设过程存在的局限问题,文章分析了该地区的地体构造,并提出了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体构造与金矿成矿区域地质研究,应结合原有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金矿成矿条件分析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地体构造 金矿成矿 胶北隆起区域
下载PDF
多源汇流条件下小清河分洪道子槽输水段水质风险研究
13
作者 刘志峰 孙静 +2 位作者 赵婷婷 张游 杨艳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3期184-189,共6页
长距离调配的水源缓和了凸显的水体短缺,但面临着多样的潜在风险,筛查水质安全风险有助于消除输水隐患,保障输水安全。文章以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分洪道子槽输水段水质敏感区为例,基于调水期月度例行监测数据,识别子槽输水段短期及长期水... 长距离调配的水源缓和了凸显的水体短缺,但面临着多样的潜在风险,筛查水质安全风险有助于消除输水隐患,保障输水安全。文章以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分洪道子槽输水段水质敏感区为例,基于调水期月度例行监测数据,识别子槽输水段短期及长期水质关键控制因子(KCFs),明确污染原因。结果表明渠道内长期存在有机物污染,受沿线村庄及基本农田集中区的影响,从上游至下游水质恶化;长江水与黄河水混合后能够增强水体净化作用,缓解水质风险。分析结果能够为水质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保障调水工程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风险 关键控制因子 影响贡献率 南水北调 胶东调水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金成矿作用:来自龙泉站金矿床黄铁矿Rb-S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文杰 魏俊浩 +5 位作者 谭俊 李艳军 付乐兵 李欢 赵少卿 田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40,共16页
龙泉站金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内中段,为沂沭断裂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沂沭断裂带内发现的唯一一个碎裂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产于沂水一汤头断裂内的破碎带以及下盘变质岩系中.应用Rb-S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 龙泉站金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内中段,为沂沭断裂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沂沭断裂带内发现的唯一一个碎裂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产于沂水一汤头断裂内的破碎带以及下盘变质岩系中.应用Rb-S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10件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黄铁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96±2Ma(MSWD=1.2),该年龄与断裂带内及附近目前发现的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时限(106~96Ma)相吻合.同时结合近些年来山东省成岩成矿的高精度年代学以及矿产勘查成果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亦存在晚白垩世金成矿作用.成矿构造背景与该时期沂沐断裂带不断引张及减压环境有关.伸展机制可能导致断裂带内及附近软流圈不断抬升,等温线升高,其进而诱发的强烈壳幔作用为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和流体来源.龙泉站晚白垩世金成矿事件的确定,也为郯庐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矿床成因对比和找矿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同位素测年 沂沭断裂带 成矿时代 华北克拉通 矿床 地质年代学 胶东 鲁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