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SW China
1
作者 Weiming Feng Rong Li +3 位作者 Zhan Zhao Qian Yu Wei Liu Junfeng Cao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3期169-181,共13页
Dark mudstones and shales of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 Dark mudstones and shales of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is area are yet to be quantified, thus limiting the prospect of shale gas in this are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Jiusi shale gas, using core data, well-logs, and some other test data, obtaining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organic-rich shal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deltaic-to-shallow-shelf deposits, with thickness ranging from 0 to 450 m, and above 350 m around the subsidence center. The organic matter is mainly type Ⅱ kerogen with TOC content of mostly 1%–2%, indicating a moderate maturity. The argillaceous shale reservoirs are indicative of strong heterogeneity, high clay minerals content, 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relatively developed secondary porosity. The gas-log anomaly intervals obtained from the survey wells have a cumulative thickness that is apparently greater than 200 m, and a few shale intervals showing high desorbed and adsorbed gas contents. Due to complex structures in the study area,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shale gas occurrence and trapping are generally moderate. However, areas having wide and gentle folds with moderate depth of burial reveals relatively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hydrocarbon traps. In contrast with typical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s, the Jiusi shale have bett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preserv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provide more insigh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arboniferous shale gas in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continental tansitional fades 0rganic-nich shale Shal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CARBONIFEROUS northem border area between guizhou and yunnan China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0
2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滇黔北探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斌 田文广 +2 位作者 杨兆彪 杨敏芳 李存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95,共10页
滇黔北探区赋煤向斜众多,多薄煤层发育,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丰富,是筠连外围重要的拓展区块。基于大量煤田孔及煤层气试验井,分析煤层气地质条件,建立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评价方法:多层次模糊数学+关键指标法。首先,基于层次递阶优选... 滇黔北探区赋煤向斜众多,多薄煤层发育,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丰富,是筠连外围重要的拓展区块。基于大量煤田孔及煤层气试验井,分析煤层气地质条件,建立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评价方法:多层次模糊数学+关键指标法。首先,基于层次递阶优选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关键指标,明确关键指标为合采系数、煤体结构、含气量,其中,合采系数由最优合采跨度及合采累计煤厚构成,并给出关键指标的定量评价表,然后,运用模糊数学计算公式,得到储层评分结果,最终获得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结果。结果显示:研究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宣威组煤层最多可达到20层以上,可采煤层一般3层左右,煤层总厚度一般在6 m以上,煤层层数及煤层厚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或减薄。大部分区域主力煤层为C5(M11)煤层,厚度一般在2 m以上,其灰分质量分数平均为27.73%,为中灰煤,煤级主要为贫煤–无烟煤。各向斜主力煤层含气性差异性较大,含气量最大可达到30.53 m^(3)/t。研究区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结构煤为主。以C5(M11)煤层分别向上或向下合采计算合采系数,由此形成了两个合采层段,多层合采Ⅰ类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可乐向斜中西部,牛场–以古向斜南部,镇雄向斜南部,庙坝向斜东南部,洛旺向斜中西部,石坎向斜中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区优选 储层特征 多煤层 合采系数 模糊数学 滇黔北探区
下载PDF
彝良毛坪与威宁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对比及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佳武 安正泽 文国江 《贵州地质》 2017年第3期160-168,共9页
本文总结对比彝良毛坪与威宁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并辅以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证据基础上,认为区内铅锌矿成矿具典型的"逆冲断层运移—背斜翼部贯入成矿"特征,并据此分析云炉河坝铅锌矿区银厂沟—新营上深部位... 本文总结对比彝良毛坪与威宁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并辅以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证据基础上,认为区内铅锌矿成矿具典型的"逆冲断层运移—背斜翼部贯入成矿"特征,并据此分析云炉河坝铅锌矿区银厂沟—新营上深部位于唐家坪子背斜北西翼有利于含矿流体贯入成矿,而具较好找矿前景,为区内铅锌找矿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远景 逆冲断层运移—背斜翼部贯入成矿 铅锌矿床特征对比 彝良毛坪—威宁云炉河坝地区 滇黔边界
下载PDF
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相特征与煤中硫 被引量:6
5
作者 曹志德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5期4-9,13,共7页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南端西翼;16号煤基本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少量形成于覆水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仅分布于中部的西翼,沼泽的其它部位均为芦木芦苇沼泽相。通过分析煤相与煤中全硫、有机硫的关系,认为沉积体系所处的大环境整体控制了硫含量的高低,成煤沼泽类型控制了硫分的变化。勘查区北部、北西部及中部以东可能是9号煤潜在的低硫区,由于16号煤处于区域性的高硫层位,北东部可能是黄铁矿硫相对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相 煤中硫 花秋勘探区 黔北煤田
下载PDF
贵州务正道铝土矿区域成矿规律及其对整装勘查的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沛刚 赵芝 +3 位作者 刘新星 顾文鳌 翁申富 雷志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2-839,共8页
贵州大竹园是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大型铝土矿之一,黔北务正道地区也已被国家列入首批整装勘查区。为确保进一步找矿取得突破,迫切需要对大竹园铝土矿典型矿床及务正道铝土矿矿集区的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含矿... 贵州大竹园是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大型铝土矿之一,黔北务正道地区也已被国家列入首批整装勘查区。为确保进一步找矿取得突破,迫切需要对大竹园铝土矿典型矿床及务正道铝土矿矿集区的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含矿地层、构造、古气候、地貌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分析,将大竹园组含矿岩系的分布、韩家店群成矿母岩的存在、基底黄龙组灰岩的溶蚀和向斜轴部构造的稳定延伸作为最重要的区域成矿要素,进而梳理出栗园-鹿池、张家院、大塘、新模、道真、桃园、安场和浣溪等向斜构造展布区作为整装勘查的主要目标,并分别建立了成矿模式,明确了重点勘查的找矿方向。通过2010年以来的整装勘查工作,目前已新增铝土矿资源量4.7亿吨,新发现3个超大型、4个大型和3个中型铝土矿,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本文在找矿勘查实践基础上总结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为整装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找矿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大竹园 黔北务正道 区域成矿 找矿方向 整装勘查
下载PDF
滇黔北昭通示范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36
7
作者 梁兴 张廷山 +3 位作者 舒红林 闵华军 张朝 张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7,共16页
研究区位于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的中西部区域--川南低陡褶皱带南缘带,本文利用钻井、野外露头、区域地质等资料,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体积法对页岩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表明,区内龙马溪组下段暗... 研究区位于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的中西部区域--川南低陡褶皱带南缘带,本文利用钻井、野外露头、区域地质等资料,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体积法对页岩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表明,区内龙马溪组下段暗色页岩有机质含量及成熟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偏腐泥型;岩石脆性矿物含量高,物性一般,总含气量中等,总体与长宁、威远等邻区同层位产气页岩较为相似,并与北美主要产气页岩具有一定可比性。初步估算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24871.8×10^8m^3,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受储层发育、保存条件等影响,页岩气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纵向上质量较好的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龙马溪组底部第1小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川南低陡褶皱带内,该区内保存条件好的宽缓复向斜带和箱状背斜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龙马溪组 资源潜力评价 油气勘查工程 昭通示范区 云南 贵州
下载PDF
滇黔北地区龙马溪组有机质石墨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8
作者 邹辰 李德华 +3 位作者 杨庆 陈兴炳 陈向阳 陈美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7-72,共6页
有机质石墨化是高—过成熟页岩气勘探面临的主要地质风险之一。在对滇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甩开勘探过程中,部分地区的页岩气探井、评价井钻探效果不理想,被认为与上述原因有关,但目前对该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石墨化的程度... 有机质石墨化是高—过成熟页岩气勘探面临的主要地质风险之一。在对滇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甩开勘探过程中,部分地区的页岩气探井、评价井钻探效果不理想,被认为与上述原因有关,但目前对该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石墨化的程度及其地质成因尚不明确。为了给该区页岩气战略选区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该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储层特征等资料,研究了有机质石墨化的特征,进而预测了黑色页岩有机质石墨化分布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石墨化程度与总有机碳含量、电阻率值呈负相关,漏斗型、低平直线型、钟形电阻率曲线分别与强、弱、未石墨化页岩相对应,岩心碳化明显、染手、气测无明显异常可作为强石墨化页岩的判定依据;(2)该区有机质石墨化主要受地下岩浆活动的影响,深层热液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导致有机质因温度过高而石墨化,进而导致页岩气储层的物性变差、含气量降低,石墨化区有效孔隙度平均值在2%以下;(3)石墨化区主要沿深大断裂分布。结论认为,加强对于该区西部、西南部基底断裂的识别、刻画工作,是优化区内页岩气井井位部署、降低勘探风险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地区 页岩气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石墨化 峨眉山地幔柱 基底断裂 勘探风险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地质概要 被引量:93
9
作者 刘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3,共5页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分属于黔中—渝南石炭纪铝土矿成矿带北部的正安、道真两个铝土矿带,铝土矿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泥、页岩和(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石灰岩侵蚀面上,属沉积型硬水铝石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马平期,铝土矿含矿岩系...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分属于黔中—渝南石炭纪铝土矿成矿带北部的正安、道真两个铝土矿带,铝土矿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群泥、页岩和(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石灰岩侵蚀面上,属沉积型硬水铝石铝土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马平期,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岩石地层名为大竹园组(C2d)。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该区铝土矿是在广西运动古侵蚀面上,风化残积物演化形成的成矿母质(类似红土型铝土矿)经地表径流搬运、沉积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地质勘查 大竹园组 晚石炭世 黔北
下载PDF
贵州赤水地区天然气勘探远景和方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伯忠 杨传忠 宋开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10,共6页
贵州赤水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迄今仅发现旺隆、太和2个气田和1个含气构造,未打开天然气勘探局面。近年来,通过对地质、钻井、开发及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具有万米以上,有多套良好的生油气层系,初估生气量达2000亿&... 贵州赤水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迄今仅发现旺隆、太和2个气田和1个含气构造,未打开天然气勘探局面。近年来,通过对地质、钻井、开发及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具有万米以上,有多套良好的生油气层系,初估生气量达2000亿×3;在地史发展中处于加里东期黔中古隆起和印支斯泸州古隆起的斜坡带,有利于气的运聚;区内存在东西向南北向两组构造,潜伏构造发育;已发现圈闭19个;钻井证实该区为具多压力系统、多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洲 赤水地区 天然气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