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itivity of mountain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for Urumqi and Kaidu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Tianshan Mountains
1
作者 YongChao Lan ZhengYao Ma +4 位作者 YongPing Shen ChengFang La Jie Song XingLin Hu HongWei Di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3期274-280,共7页
The mountain watersheds of Kaidu River and Urumqi River, which separately originate from the south and north-sid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a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 The mountain watersheds of Kaidu River and Urumqi River, which separately originate from the south and north-sid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a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n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and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ast 40 years of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correlative hydrological and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study areas. Various weather scene combinations are assumed and the response models of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ar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s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l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overall present an oscillating and increasing trend since the 1960s and this increase are quite evident after 1990. There is a marked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untain runof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le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esponding degree to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between mountain runoff of Ummqi River and Kaidu River Basins Also, mountain runoff of Urumqi River Basin is mor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than that of Kaidu River Basin, and mountain runoff of Kaidu River Basin i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 than that of Ummqi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slope north slope Tianshan mountains Kaidu River Urumqi River climate change sensitivity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水分遥感反演及植被需水量估算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 押海廷 徐存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80,共15页
探究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分和植被需水量动态变化特征,可为生态恢复不同阶段所需水资源量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兰州市南北两山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 L2A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结合实测土壤0~10 cm的111个数据,分别构建... 探究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分和植被需水量动态变化特征,可为生态恢复不同阶段所需水资源量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兰州市南北两山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 L2A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结合实测土壤0~10 cm的111个数据,分别构建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odified 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MPDI)和植被调整垂直干旱指数(Vegetation-adjusted 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VAPDI)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并采用4种模型指标定量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反演的效果进行精度评价,选出最优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并结合土壤水分限制系数,与研究区2019年林地、草地和耕地植被面积的空间数据、各站点生长季内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构建植被生态需水量模型,厘清研究区内土壤水分、植被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种数据源下的PDI、MPDI、VAPDI和实测数据之间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线性负相关性,其中R^(2)分别为0.37、0.64和0.59,从评价指标的结果来看,MPDI的土壤水分回归模型的拟合决定系数最高,2种遥感数据反演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致性。(2)分辨率高的Sentinel-2L2A土壤水分反演更加精细,土壤水分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多时段土壤水分的平均值为23.27%,呈现出降低再增加然后下降,总体增幅为74.07%。(3)兰州市南北两山4—10月植被需水量月均值也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4—10月中7月植被需水量最大,为3.98×10^(7)m^(3),10月植被生态需水量最小,为0.97×10^(7)m^(3)。随着环境绿化工程的实施,兰州市南北两山从只能生长耐旱草本和低矮灌木的植物,逐步形成以多种类结合的群落结构。本研究可为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遥感反演 植被需水量 兰州市南北两山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the subduction-related magmatic rocks in the Dahong Mountains, northern Hubei Province--Constraint on the existence and subduction of the eastern Mianlüe oceanic basin 被引量:15
3
作者 DONG Yunpeng ZHANG Guowei +2 位作者 ZHAO Xia YAO Anping LIU Xiaom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4期366-377,共12页
The existence and subduction of the eastern Mianl oceanic basin in the south Qinling belt are keys to understand the Qinling orogen. Based on geological mapping, several volcanic sli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umen, ... The existence and subduction of the eastern Mianl oceanic basin in the south Qinling belt are keys to understand the Qinling orogen. Based on geological mapping, several volcanic sli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umen, Zhoujiawan, Xiaofu and Yuantan areas, which distribute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Dahong Mountains (DHM), and thrust into the Sanli-gang-Sanyang fault. These slices consist mainly of diabases, basaltic-andesitic lavas, pyroclastic rocks and a minor tuff. The geochemistry of the basalts, andesites,and diabases is characterized by depleting in Nb and Ta, enriching in Th and LILE (e.g.K, Rb, Ba), and undifferentiating in HFSE. Thes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original magma of these rocks was derived from a mantle wedge above a subduction zone, and formed in an island-arc setting in Carboniferous-early Triassic. Comparing with the ophiolites and island-arc volcanic rocks in Mianxian-Leyang area to the west, it is reasonable to consider that there had been an oceanic basin connecting with the Mianle ancient ocean to the westward, distributing along the south edge of the Tongbai-Dabie block. In view of the ophiolite in Huashan area and these island-arc volcanic rocks along the north of the Dahong Mountai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had been a plate tectonic evolutionary history with oceanic basin rifting and subduction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SUBDUCTION Mianle ancient oceanic basin Dahong mountains south qinling.
原文传递
南秦岭安康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研究
4
作者 张炜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14-17,共4页
安康金成矿远景区位处南秦岭安康成矿带,区内赋矿层位为志留系下统斑鸠关组、梅子垭组,受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的叶坪河复式向斜构造控制,成矿类型属沉积改造型。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Au元素在各地层的平均质量分数值范围为1.19×10... 安康金成矿远景区位处南秦岭安康成矿带,区内赋矿层位为志留系下统斑鸠关组、梅子垭组,受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的叶坪河复式向斜构造控制,成矿类型属沉积改造型。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Au元素在各地层的平均质量分数值范围为1.19×10^(-9)-~6.68×10^(-9),而经后期变质改造的各地层中(含矿层片岩类),Au元素的质量分数值升高,各变质地层Au元素的质量分数值范围为255×10^(-9)~711×10^(-9),平均值的范围为23.06×10^(-9)~26.52×10^(-9),具找矿前景,是勘查区内主要的找矿目标。认为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围岩蚀变、化探异常可作为该区域金矿床找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安康成矿带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下载PDF
Timing and setting of Guan-jiagou conglomerate in South Qinling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5
5
作者 YANQuanren A.D.Hanson +4 位作者 WANGZongqi P.A.Druschkel YANZhen WANGTao LUHai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6期1722-1729,共8页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of central China, the Guanjiagou Formation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with regard to its depositional 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Being comprised of an approximately ...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of central China, the Guanjiagou Formation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with regard to its depositional 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Being comprised of an approximately 2050 m thick succession of texturally and compositionally immature, presumed marine turbiditic sandstones and con-glomerate, the Guanjiagou Formation consists of an overall prograding- and coarsening-upward megasequence. Al-though bounded by faults on both its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it is weakly metamorphosed and deformed. To the north is the Devonian Sanhekou Group and to the south is the Neoproterozoic Hengdan Group.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sequence contains granitic and volcanic clasts (Guanjiagou conglomerate). The feldspars from these clasts were dated using the 40Ar/39Ar method. Two cooling ages of 219.690.49 and 216.460.59 Ma, for K-feldspar from a granitic clast and plagioclase from a volcanic clast,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These ages are identical to the time of regional igneous ac-tivities (ca. 240—220 Ma) and are interpreted as the prod-ucts of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collision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n the Early Mesozoic, suggesting that the Guanjiagou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in the Norian of the Late Triassic, ca. 220 Ma. Therefore, 40Ar/39Ar and sedimen-tary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Guanjiagou Formation con-tains sediments that may have filled in a remnant ocean ba-sin, which might be part of the Anyemaqen-Mianle ocean, or Tethys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Central Orogenic Belt in China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to Early Mes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家沟 成因 ^40Ar/^39Ar定年 残余海洋盆地 沉积年代 构造意义
原文传递
激电测深法在南秦岭苏岭沟金矿区的勘查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满怀 王运 +7 位作者 刘凯 胡宝群 王向阳 李建斌 胡远平 胡兴旺 赵灿 叶社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10,共17页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由夏家店、苏岭沟和刘家峡3个矿区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黑色岩系容矿的金矿床。在苏岭沟金矿区利用激电测深(IP)方法,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由夏家店、苏岭沟和刘家峡3个矿区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黑色岩系容矿的金矿床。在苏岭沟金矿区利用激电测深(IP)方法,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展布情况。根据激电测深数据获得“低阻-高极化”特征的断面激电异常曲线图并结合地质资料,解译推测了深部含矿目标层及含矿构造空间赋存状况。经钻探验证,金矿化体位置与激电测深推断的极化率异常中心埋深基本吻合。同时,建立了矿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的数据库。本次研究为本矿区及矿区外围开展激电测深法探寻同类型、同特征的矿床积累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寒武系 黑色岩系 激电测深 苏岭沟 南秦岭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以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7
作者 韦晓旭 彭剑峰 +4 位作者 彭猛 李轩 崔佳月 李金宽 魏亚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3-1652,共10页
本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了油松径向生长宽度年表,其特征值表明,油松标准年表的质量较高,包含较多的气候信息,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标准年表与鸡公山南北气象站(麻... 本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了油松径向生长宽度年表,其特征值表明,油松标准年表的质量较高,包含较多的气候信息,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标准年表与鸡公山南北气象站(麻城和信阳站)的气象因子相关结果发现:油松生长与鸡公山南侧麻城气象站几乎与所有月份气温都呈负相关,与当年5—7月气温(6月的平均气温,5、6月平均最高气温和6、7月平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几乎所有月份相对湿度都呈正相关,表明过渡带南侧高温带来的土壤水分胁迫对油松生长主要起着限制作用,南侧春末夏初4—6月相对湿度是油松生长的限制因子;鸡公山北侧信阳气象站生长季及生长季后期8—9月气温(8月平均气温、8、9月平均最低气温)对油松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上年7—8月相对湿度是油松生长的限制因子,北侧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对油松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效应。滑动相关分析显示出,近几年油松生长对过渡带北侧信阳气象站8—9月平均气温的正响应趋势增强;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受到高温抑制(亚热带的麻城气温负相关),油松生长南界可能会向北移动。油松响应气候变暖的生长动态研究旨在为过渡带森林管理与更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公山 油松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南北过渡带
下载PDF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霜雪灾害与寒冷气候事件研究
8
作者 李嘉宁 岳大鹏 +1 位作者 赵景波 杨天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频期,1704—1783年和1784—1863年为较低频期,且存在3年、7年、11年、28年的准周期。(2)霜雪灾害频次和等级存在季节性特征。霜灾在春秋两季最为频繁,雪灾在冬春季节发生最多,冻灾几乎仅在冬季发生。中度等级灾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重度等级灾害常发生于秋冬之际。(3)霜雪灾害的强弱与频次在空间上有较好一致性,多集中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关中盆地东南部。(4)霜雪灾害发生高频期对应气候更为寒冷干燥。冬季风强度是决定霜雪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5)小冰期气候在清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较暖或炎热月份发生降温达15~20℃的灾难性降温事件,并导致灾难性天气过程。(6)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发生两次极端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在1662—1692年和1861—1900年,后者指示清代气温最低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霜雪灾害 时空变化 寒冷气候事件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角子山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9
作者 马玉见 刘亚剑 +3 位作者 梁涛 卢仁 包刚 雷万杉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9,共15页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集中于(129.5±1.4)Ma(1个)和(116.1±1.4)~(122.2±1.3)Ma(17个)两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后者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9.3±0.9)Ma。结合前人10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数据,27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8.2±1.2)Ma,代表了角子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角子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Si和碱、贫Ca和Mg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角子山花岗岩样品显示了Rb、Th及Zr、Hf的正异常和Sr、P、Ti的负异常。角子山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0.9×10^(-6)~204×10^(-6),(La/Yb)N值为4.24~21.0,δEu值为0.53~0.78,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平滑)和中、重稀土亏损(近水平)的特征。角子山花岗岩样品的LaN-(La/Yb)N投点显示了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成分变异受控于部分熔融作用。角子山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源残余相包括角闪石、斜长石和金红石,无石榴子石残余,表明它形成于正常厚度地壳,存在深度大致为40~50 km和小于30 km的两个部分熔融岩石源区。角子山花岗岩形成于秦岭早白垩世陆(板)内造山阶段,经历了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作用,是~120 Ma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子山 正长花岗岩 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 岩石圈拆沉 伏牛山余脉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南北强降雪与小雪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李双双 何锦屏 +1 位作者 段克勤 延军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0-900,共11页
不同等级降雪变化可反映气候变暖对关键气候变量趋势和极端性的综合影响。基于1970—2018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辅以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法、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对秦岭南北11月—次年3月强降雪和小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3个分... 不同等级降雪变化可反映气候变暖对关键气候变量趋势和极端性的综合影响。基于1970—2018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辅以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法、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对秦岭南北11月—次年3月强降雪和小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3个分区(关中平原、秦岭南坡和汉江谷地)不同等级降雪与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1970—2018年,秦岭南北11月—次年3月无降水日数增多,固态降水(降雪或雨夹雪)日数明显减少。1998年后,降雪日数比重由前期8.5%下降为5.2%。②秦岭南北小雪降雪量、降雪日数变化显著下降,降雪强度显著上升;强降雪3个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显著,说明区域降雪变化以小雪减少为主。③在气温响应关系上,秦岭南北3个子区小雪降雪量、降雪天数与气温显著负相关;关中平原、汉江谷地气温与强降雪量、天数显著负相关,秦岭南坡气温变化与强降雪3个指标相关性较弱。说明河谷平原区是强降雪对气温响应的敏感区。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冬季气候响应规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强降雪 雨雪判别方法 秦岭南北
下载PDF
1970—2020年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胡佳岚 李双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目的]在陕西3大地理单元中,秦巴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仅次于黄土高原。明晰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与气候变暖的响应关系,对区域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BG分割法、经验正交函数和Lasso回... [目的]在陕西3大地理单元中,秦巴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仅次于黄土高原。明晰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与气候变暖的响应关系,对区域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BG分割法、经验正交函数和Lasso回归等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夏季昼晴夜雨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970—2020年,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空间上,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主导模态为全区一致增强。其中,1000 m以下的谷地和平原区,是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变化的敏感区。在影响因素上,秦岭南坡、汉江谷地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变化与气象因子相关性高于关中平原。其中,秦岭南坡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主导气象因子为日照时间,而汉江谷地则受日照时间和平均风速的共同影响。[结论]2003年后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存在突变增强。以白天高温、夜间强降水为侵蚀形态的降水类型,将成为秦岭南北水土保持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昼晴夜雨 时空分析 Lasso回归 秦岭南北
下载PDF
南秦岭南康地区铁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12
作者 李明 丁小燕 王婷婷 《中国锰业》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研究区位于南秦岭云台-迷坝印支-燕山期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该区域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构造运动,从加里东期以来进入了以裂陷为主导的秦岭海槽,古陆大量成矿物质搬运至陆缘海槽中,完成了铁、锰的富集,形成矿源层,在后期... 研究区位于南秦岭云台-迷坝印支-燕山期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该区域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构造运动,从加里东期以来进入了以裂陷为主导的秦岭海槽,古陆大量成矿物质搬运至陆缘海槽中,完成了铁、锰的富集,形成矿源层,在后期的构造环境中,使矿源层的锰铁质淋积,富集在层间断裂带中形成工业锰矿体。区内圈定铁锰矿体10余条,矿体主要赋存于志留系白龙江群卓乌阔组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建造中。受层间滑动断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等,个别矿体具分支状、多层状。矿床类型属沉积-淋积改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铁锰矿 成矿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南秦岭寒武-志留系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分析
13
作者 王文波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8期103-106,127,共5页
我国南秦岭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带分布范围广、成矿条件优、潜在资源量大。对南秦岭寒武-志留系区域含矿地层、构造体系、岩浆岩特征开展归纳总结,并以西、中、东部三个不同地段典型铀矿床成矿特征进行简要对比,发现区域铀成矿的共性特征... 我国南秦岭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带分布范围广、成矿条件优、潜在资源量大。对南秦岭寒武-志留系区域含矿地层、构造体系、岩浆岩特征开展归纳总结,并以西、中、东部三个不同地段典型铀矿床成矿特征进行简要对比,发现区域铀成矿的共性特征,总结得出区域上浅海半深水的沉积环境是最有利的铀成矿环境,断裂构造为导矿、容矿提供了有利空间通道,深部幔源流体上升为铀富集提供了有利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寒武系 志留系 碳硅泥岩型铀矿 成矿规律
下载PDF
西宁市南北山主要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杨维 李慧婷 季海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24-132,146,共10页
为探讨西宁市南北山典型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揭示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选取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区为典型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含水率及物理性质,分析不同造林树种下的土壤水... 为探讨西宁市南北山典型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揭示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选取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区为典型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含水率及物理性质,分析不同造林树种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大小依次为天然草地(15.40%)>人工灌丛(14.19%)>人工油松林(13.01%)>人工云杉林(12.16%)>人工杨树林(11.77%),土壤物理性质表现为人工杨树林>人工油松林>人工云杉林,且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分随林龄、林分结构及立地条件改变而存在差异,并出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根据西宁市南北山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取合理的乔灌草搭配模式进行人工造林是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南北山 造林树种 林分结构 土壤水分 立地条件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基于可供性视角下秦岭北麓露营地规划设计研究
15
作者 李克旭 马劭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伴随着民众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与休闲娱乐诉求的不断增长,露营活动日渐受到青睐,并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本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感知可供性、创造可供性、认知可供性3个维度出发,以秦岭北麓露营地为研究目标,进行... 伴随着民众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与休闲娱乐诉求的不断增长,露营活动日渐受到青睐,并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本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感知可供性、创造可供性、认知可供性3个维度出发,以秦岭北麓露营地为研究目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基于可供性理论的秦岭北麓露营地营建策略与方法。为设计者提供将可供性理论运用在露营地营建设计中的理论依据。为用户营建一个自然、和谐、舒适的使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供性理论 秦岭北麓 露营地设计
下载PDF
提质培优技术对秦岭南坡栓皮栎林结构和健康的影响
16
作者 李江月 陈良 +2 位作者 赵志宏 赵新峰 刘永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76-81,共6页
通过在秦岭南坡(略阳县国有金池院林场)对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栓皮栎林进行提质培优抚育技术研究试验,分别在2017年6月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实施前、2017年9月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实施后、2022年7月提质培优技术实施5年后,对栓皮栎林林木胸径... 通过在秦岭南坡(略阳县国有金池院林场)对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栓皮栎林进行提质培优抚育技术研究试验,分别在2017年6月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实施前、2017年9月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实施后、2022年7月提质培优技术实施5年后,对栓皮栎林林木胸径径级分布、林分高度、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南坡栓皮栎硬阔软阔混交林提质培优抚育作业5年后,20 cm径级以上的大径材树木占比提高了8.7%;栓皮栎林优质木树体占比提高了9.52%;病虫危害木、枯损木、濒死木等非健康木占总株数的比例下降了8.8%。充分说明,栓皮栎林实施提质培优抚育技术在调整林木径级分布,提高优质木比例,降低枯死木、病虫害危害木比例,减弱林木分化,为目标树生长提供较多较好生存空间和通风光照条件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栓皮栎林 提质培优 林分结构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地理结构与范围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百平 姚永慧 +4 位作者 刘俊杰 李佳宇 蒋娅 高美荣 查小春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东西向横穿中国中部的昆仑—秦岭巨型构造系使得我国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南北分异,但目前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位置和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划分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秦巴山地和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与范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了中国... 东西向横穿中国中部的昆仑—秦岭巨型构造系使得我国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南北分异,但目前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位置和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划分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秦巴山地和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与范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范围和性质。研究表明,中国南北过渡带由西部的秦岭—大巴山系和东部的江淮低山平原两部分组成,以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标志,与之对应的主要气候指标是最冷月均温0~4℃、极端最低气温为-10~-20℃;秦岭南坡下部常绿阔叶树种的出现不是亚热带开始的标志,而是南北植物交错区的开始或者严格意义上南北过渡的开始;江淮地区具有明显的夏季高温、冬季低温的特点,冬季气候指标比夏季温度指标更具控制作用;秦巴山地的存在和江淮地区冬季低温是我国南北过渡带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发育了长约1750 km、平均宽度400 km、面积约70万km2的中国南北过渡带。南北过渡带的概念比南北分界线和北亚热带的提法更能够反映秦巴山地和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也更能体现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的独特性质,对于认识中国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更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分界线 中国南北过渡带 秦巴山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最冷月均温
下载PDF
秦岭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凯博 魏蓉 +4 位作者 孙琦 江瑶 徐新涵 王益 陈怡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63-271,共9页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秦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岭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秦岭在区域调水、森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秦岭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草)以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具体生态保护工程补偿实践,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众参与、补偿方式几个角度探讨了秦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岭生态补偿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补偿 南水北调 公众参与
下载PDF
气候作用下的中国南北区域分异:生态、生产、生活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成元 冯宏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1,共6页
从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生产活动、个体适生习性3个方面,综述了中国南北区域的分异。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水热组合差异使得秦岭淮河线成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同时还造就了中国南北方土壤发育和河流冰情的差异... 从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生产活动、个体适生习性3个方面,综述了中国南北区域的分异。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水热组合差异使得秦岭淮河线成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同时还造就了中国南北方土壤发育和河流冰情的差异。在产业生产活动方面,农业种植活动如耕地类型、作物种类和熟制都表现出典型的区域分异。同时,这种南北分异在能源工业、民俗建筑风格和交通运输方式上也表现显著。而在个体适生习性方面,身高体型、性格秉性、服饰风格和饮食习性等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淮河 南北分界 自然生态 生产活动 生活习性
下载PDF
秦岭北麓大百合属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博 千小绵 +3 位作者 周佳 李乐 王军利 冯树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探究大百合属(Cardiocrinum)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项目组用5 a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24条峪进行了多季节、多次的实地考察,初步探明2种大百合属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有居群分布,它们分别是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 为探究大百合属(Cardiocrinum)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项目组用5 a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24条峪进行了多季节、多次的实地考察,初步探明2种大百合属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有居群分布,它们分别是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Yunnanense(Elwes)Steara)和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其中荞麦叶大百合为首次在秦岭地区被发现,且仅在西安市鄠邑区的太平峪有分布,而云南大百合在秦岭北麓大多峪口有分布。文章对2种大百合的形态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及探索,以期为大百合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大百合属 资源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