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ng the Oil-Control Effects of the North Latitudinal 38° Belt in Central Part of the Ordos Basin
1
作者 MA Licheng ZHANG Linyan +3 位作者 WANG Zongxui ZHOU Xingui LI Chunlin CHEN Xi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87-688,共2页
The Ordos Basi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commonly believed to be a multi-controlled oil- bearing basin. It is bounded by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 to the north, the Qingling Orogen to the ... The Ordos Basi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commonly believed to be a multi-controlled oil- bearing basin. It is bounded by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 to the north, the Qingling Orogen to the south, the Lüliang mountain to the east and the Helanshan--Liupanshan mountain belt to the west.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ophysical data reveals a latitudinal (38°) fault belt in the centre of the Ordos Basin, which controls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basi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is belt from outcrops and indicates a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system of migration fairway within the fault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t in central part of the Ordos basin Discussing the Oil-Control Effects of the north Latitudinal 38
下载PDF
The most northerly record of the sirenian <i>Protosiren</i>and the possible polyphyletic evolution of manatees and dugongs
2
作者 Cajus G. Diedrich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11期1154-1164,共11页
Newly discovered remains of the early Middle Eocene (Lutetian) sirenian Protosiren (Protosirenidae) in shark tooth rich conglomerates from a coastal delta environment northwest of the European Rhenish Massif at Fü... Newly discovered remains of the early Middle Eocene (Lutetian) sirenian Protosiren (Protosirenidae) in shark tooth rich conglomerates from a coastal delta environment northwest of the European Rhenish Massif at Fürstenau (northwestern Germany), represent the most northerly occurrence of this genus whose global distribution was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warm waters. Its presence of the remains so far north can be explained by seasonal inflow of warm Tethys surface water into the cool, upwelling-influenced, basin. The existence of two discrete centers of sirenian evolu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Atlantic and the upwelling that separated the North American warm water faunal province from those of Africa and Eurasia. A slightly modified evolutionary model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oldest Early Eocene manatee sirenians evolved in the Caribbean of Central America. Protosiren, however, appears to have developed polyphyletically along the African coastline of the Tethys, and represents the oldest known dugong ancestor. Younger (Oligocene) European sirenian skeletons of Halitherium and Anomotherium are included in the phylostratigraphic model in which sirenians had generally reduced their teeth by 28 Ma as an adaptation for feeding on sea-plants (macroalgae/seagrass). Teeth from early megatooth sharks, which preyed on sirenians,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shallow marine Eocene and Oligocene coastlines of the southern proto-North Sea Basin, and shark bite marks have been found on sirenian skele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enian REMAINS Early Middle EOCENE PALAEOBIOGEOGRAPHY Oldest Sirenians of the Proto-north Sea basin of central Europe
下载PDF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3
作者 田立洲 宋金民 +10 位作者 叶玥豪 刘树根 李智武 金鑫 杨迪 赵玲丽 丁一 任佳鑫 王瀚 李柯然 邓豪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10,共12页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风暴岩发育,但对该风暴岩沉积以及该区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详细岩心观察及镜下薄片鉴定,研究了沧浪铺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研究区沧浪铺组...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风暴岩发育,但对该风暴岩沉积以及该区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详细岩心观察及镜下薄片鉴定,研究了沧浪铺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研究区沧浪铺组发育砾屑层、粒序段、平行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构造,可划分出5个风暴沉积序列,即:序列Ⅰ由砾屑段(A)、平行层理段(C)和丘状交错层理段(D)组成,在正常浪基面之上沉积;序列Ⅱ由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段(D)和水平层理泥岩段(E)组成,位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Ⅲ由底冲刷面和砾屑段(A)和粒序段(B)构成,于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序列Ⅳ由粒序段(B)和平行层理段(C)组成,距离风暴中心远,沉积环境更靠近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Ⅴ由底冲刷面和砾屑段(A)构成,位于平均海平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且靠近正常浪基面。川中地区北部风暴岩的发现证实,沧浪铺组一段为陆棚—斜坡—台地边缘沉积,指示上扬子板块在沧浪铺组沉积期处于低纬度地区,这为岩相古地理恢复提供了约束;同时风暴作用形成连片分布的颗粒滩,有效提升储集相带的规模,有助于对颗粒滩相带的分布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序列 风暴岩 沧浪铺组 下寒武统 川中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重力场及基底特征分析
4
作者 徐梦龙 杨亚斌 +3 位作者 邓友茂 苏振宁 冯楚豪 施苏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5-126,共2页
鄂尔多斯块体是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和现代构造活动中重要的活动块体,处于华北、华南和青藏3个板块的交接部位,其构造活动和动力学问题一直在基础地质问题领域中备受关注。同时,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查明基底特征对于... 鄂尔多斯块体是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和现代构造活动中重要的活动块体,处于华北、华南和青藏3个板块的交接部位,其构造活动和动力学问题一直在基础地质问题领域中备受关注。同时,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查明基底特征对于区内沉积盖层构造变形、挠曲与次级断裂形成、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后期深部流体上升运移通道、中新生代盖层沉积碎屑物质来源、油气分布与富集、后期铀成矿铀源分析等也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王晓鹏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 重力场特征 基底形态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北部DB1井区灯影组四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5
作者 陈泓位 王时林 +3 位作者 和源 王君 秦启荣 赵建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中北部)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限制了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勘探。为了进一步深化川中北部DB1井区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认识,通过钻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观察,并结合测井、录井、物性测试以及钻探成果... 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中北部)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限制了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勘探。为了进一步深化川中北部DB1井区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认识,通过钻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观察,并结合测井、录井、物性测试以及钻探成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中北部DB1井区灯四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灯四段主要发育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藻丘、颗粒滩和滩间海等沉积微相,其中藻丘微相主要发育藻凝块云岩和藻叠层云岩,颗粒滩微相主要发育砂屑云岩,滩间海微相主要发育泥晶云岩和粉晶云岩;藻丘和颗粒滩沉积主要发育在台缘一侧,向台内藻丘和颗粒滩沉积逐渐减少,以滩间海沉积为主;藻丘发育呈纵向叠置特征,横向延伸较近,且集中发育在灯四段上亚段,单体厚度较大,下亚段发育较少且厚度较薄;储集岩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和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黏结格架孔、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研究区岩心孔隙度分布在2.02%~6.03%,总体平均孔隙度为3.11%,岩心渗透率分布在0.00704~9.78 mD,总体平均渗透率为0.69264 mD,整体物性具有低孔特低渗透特征,部分样品由于受到裂缝的影响呈现低孔高渗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展布特征 储层特征 灯影组四段 四川盆地中北部
下载PDF
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及其对油气输导影响
6
作者 谷雨 吴俊 +1 位作者 樊太亮 吕峻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31,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勘探生产实践揭示,油气分布严格受控于断裂,不同断裂段之间油气差异性显著,断裂带具有重要的垂向输导作用。因此,加强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的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研究,对判定整体地层变形情况和厘清影...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勘探生产实践揭示,油气分布严格受控于断裂,不同断裂段之间油气差异性显著,断裂带具有重要的垂向输导作用。因此,加强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的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研究,对判定整体地层变形情况和厘清影响油气输导效率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钻/测井、3D地震及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首先开展岩石类型划分和岩性组合分析,然后通过井震标定及区域地震剖面追踪,明确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最后指明断裂作用下目的层变形特征,揭示岩性组合与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输导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发育白云岩类、含膏岩类和含泥白云岩类等3种岩石类型,根据叠置样式分为上下分段型、对称型和互层型三种岩性组合;(2)不同岩性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性,上下分段型岩性组合对应于上部弱振幅、下部强振幅,呈现席状平行亚平行反射特征,对称型岩性组合表现为具有中强振幅且连续性较好的地震反射之间夹持着弱振幅、连续性中等的席状平行反射的特征。互层型岩性组合表现为强振幅、高频率和连续性好的地震反射特征;(3)在不同的应力分段作用下,目的层变形特征分为膏岩层厚度减小、厚度增大及厚度稳定共3种类型。研究揭示出岩性组合与构造变形联合控制着油气输导,顺北区块岩性组合的叠置样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西部以对称型叠置为主,东部以上下分段型对称型为主。对称型岩性组合的变形程度较高有利于油气输导,上下分段型岩性组合在拉分段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油气输导 岩性组合 中、下寒武统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
下载PDF
冈底斯中北部及邻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背景转换的证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奋其 刘伟 +1 位作者 张士贞 李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7-1308,共12页
本文在分析冈底斯中北部及邻区侏罗系—下白垩统内部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该时期沉积环境、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冈底斯中北部弧盆系发育时限为早—中侏罗世;中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羌南地块与冈底斯地块碰撞,... 本文在分析冈底斯中北部及邻区侏罗系—下白垩统内部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该时期沉积环境、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冈底斯中北部弧盆系发育时限为早—中侏罗世;中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羌南地块与冈底斯地块碰撞,班公湖—怒江带、狮泉河—嘉黎带强烈冲断,并形成前陆盆地;早白垩世中晚期,研究区进入后造山演化阶段,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叠加在中北冈底斯—南羌塘南缘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伸展盆地,并发生强烈的深成岩浆活动;此种盆地经历的早期火山断陷和晚期拗陷等2个演化阶段,分别与地幔物质的早期上涌、晚期冷却回沉等深部地质过程对应。这些成果对研究青藏高原南部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下白垩统 角度不整合 弧盆系 前陆盆地 断陷盆地 冈底斯中北部
下载PDF
中亚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8
8
作者 余一欣 殷进垠 +4 位作者 郑俊章 李锋 徐小龙 吴航 于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1-386,共6页
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及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受油气来源及烃源岩沉积环境差异的影响,北乌斯丘尔特盆地的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的特点,而且优质储层的发... 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及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受油气来源及烃源岩沉积环境差异的影响,北乌斯丘尔特盆地的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的特点,而且优质储层的发育决定了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富集于中侏罗统和始新统储层中,良好的运移通道则是北布扎奇隆起油田形成的重要条件。北布扎奇隆起中生界的勘探目标主要是发育于隆起北坡及顶部的拉长型断背斜构造,古生界巴什基尔阶和阿赛尔阶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潜力也不容忽视。盆地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侏罗系和始新统储层潜力较有限,但东北部的下白垩统可能是一个新的勘探层系,东南部石炭系维宪阶碳酸盐岩储层在局部地区也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通道 沉积环境 储层 烃源岩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 中亚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认识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72
9
作者 徐春春 沈平 +7 位作者 杨跃明 赵路子 罗冰 文龙 陈康 冉崎 钟原 彭翰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共9页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安岳气田被发现后,在与其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现今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寻求天然气勘探发现便成为努力的目标。随着风险探井PT1井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以下简称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安岳气田被发现后,在与其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现今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寻求天然气勘探发现便成为努力的目标。随着风险探井PT1井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以下简称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及JT1井在灯四段和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发现天然气勘探新苗头,证实了北斜坡同样具备形成规模大气区的优越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并指导后续勘探部署,对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北斜坡震旦系灯二段、灯四段两期台缘带在平面上基本分离,并且无论是台缘宽度还是沉积厚度均优于高磨地区,具备天然的沉积优势;②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储层储集条件较高磨地区更优,并且震旦系—寒武系纵向上发育多套优质储层;③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较好,岩性圈闭发育且累计面积较大,JT1井、PT1井已分别证实灯四段、灯二段岩性圈闭内含气,发育斜坡背景下的大型岩性圈闭气藏。结论认为,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比高磨地区更佳,并且具备纵向上多层系立体勘探的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该盆地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战略新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北斜坡 震旦系—下古生界 天然气勘探突破 勘探潜力 JT1井 PT1井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和气区的勘探潜力 被引量:37
10
作者 谢增业 李剑 +9 位作者 杨春龙 田兴旺 张璐 李谨 李志生 国建英 谢武仁 郭泽清 齐雪宁 郝爱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共14页
2020年,相继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PT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JT1井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并且与安岳气田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深化对于川中古... 2020年,相继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PT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JT1井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并且与安岳气田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深化对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成因的认识,基于大量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天然气氢同位素等分析实验数据,对该区天然气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目前的勘探认识,明确了该区下一个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重点区块——太和气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和气区的天然气与安岳气区震旦系—寒武系具有相似的组分,并且湿度系数均为小于0.2%,在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中,均属于原油裂解气;②较之于沧浪铺组,太和气区灯影组天然气C_(2)H_(6)含量低、δ^(13)C_(2)重、δ^(2)H_(CH)_(4)轻,造成C_(2)H_(6)含量和δ^(13)C_(2)差异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关,并且δ^(2)H_(CH)_(4)主要受原始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的影响;③太和气区与安岳气区都聚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其中太和气区聚集古油藏早期—晚期的原油裂解气,早期原油裂解气占比越大δ^(13)C越轻,而安岳气区主要聚集晚期阶段原油裂解气,晚期原油裂解气的比例越大δ^(13)C越重。结论认为,太和气区具备保存早—晚原油裂解气的封闭条件,发育多层叠置的规模优质滩相储层,古油藏范围内或紧邻古油藏储—盖组合好的区域是下一步天然气拓展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 天然气 原油裂解气 地球化学特征 安岳气区 太和气区 天然气拓展勘探
下载PDF
塔北-塔中盆地三叠纪陆相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恒 宋杉林 刘海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1-46,共16页
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纪除早三叠世有短暂的海侵外 ,其余时间均表现为典型的内陆盆地 ,发育扇 扇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三叠纪的塔里木盆地被北部的沙雅隆起剥蚀区和中、西部的塔中剥蚀区分割成南天山前的库车盆地 ,昆仑山前的塔西南盆地 ... 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纪除早三叠世有短暂的海侵外 ,其余时间均表现为典型的内陆盆地 ,发育扇 扇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三叠纪的塔里木盆地被北部的沙雅隆起剥蚀区和中、西部的塔中剥蚀区分割成南天山前的库车盆地 ,昆仑山前的塔西南盆地 ,阿尔金山前的塔东南盆地和中央的塔北 塔中盆地。前三个盆地的三叠系的残留面积不大 ,其石油地质意义仅表现在生烃方面。而塔北 塔中盆地的三叠系的残留面积大 ,构成了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分布的主体 ,也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塔北 塔中盆地的三叠系包含了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三个级别的基准旋回 ,其包含有由不整合限定Ⅰ、Ⅱ两个长周期 ,长周期Ⅰ中可识别一个中周期 (Ⅰ1) ;长周期Ⅱ中可识别出三个中周期 (Ⅱ1,Ⅱ2 ,Ⅱ3 )。塔北 塔中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的有利储集相带与中周期低水位体系域关系密切。盆地中三叠系的 3套重要含油气储层Ⅲ油组(T2 a) ,Ⅱ油组 (T2 a)和Ⅰ油组 (T3 h) ,分别对应三个中周期的Ⅱ1,Ⅱ2 和Ⅱ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塔北-塔中盆地 三叠纪 陆相层序地层 内陆盆地 油气储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杜金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共14页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央古隆起带(北部)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提出了4点新认识:(1)中央古隆起带为一个在冲断褶皱基底上形成的具有潜山性质的隆起带;(2)中央古隆起带(北部)东侧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气强度大,侧向供气能力强;(3)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花岗岩、变质岩、砾岩及砂岩4种储层类型;(4)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3种类型圈闭、2套输导体系和3种类型气藏。进而明确了基岩潜山气藏、冲沟岩性气藏的勘探方向,评价优选了I类勘探区10个、II类勘探区6个,为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深层天然气风险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覆 冲沟 基岩潜山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中央古隆起带(北部)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中北部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婵 林畅松 +2 位作者 王川 王必金 孙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0,153,共5页
伊洛瓦底盆地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第三系沉降盆地,后期强烈挤压导致盆地中北部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型的挤压构造。研究区构造样式包括挤压、反转、伸展和走滑构造。盆地发育甘高复背斜带、洪湾复向斜带、Patolon复背斜带、赛带复向斜带、M... 伊洛瓦底盆地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第三系沉降盆地,后期强烈挤压导致盆地中北部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型的挤压构造。研究区构造样式包括挤压、反转、伸展和走滑构造。盆地发育甘高复背斜带、洪湾复向斜带、Patolon复背斜带、赛带复向斜带、Mahudaung复背斜带和甘尼斜坡带构造单元。研究区经历了断陷—挤压反转—强烈挤压坳陷-沉降3个发展时期,各地质时期的动力学背景决定了断裂构造的性质。研究区最有利圈闭类型为三角带构造和反转构造所形成的背斜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构造 构造样式 圈闭 伊洛瓦底盆地中北部 缅甸
下载PDF
中太平洋北部海盆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溶解相与地层年代
14
作者 李文勤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73-81,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盆沉积物 钙质超微化石 地层年代
下载PDF
川中北斜坡地区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松 岳大力 +5 位作者 谭磊 马梓珂 李明 杨应 王双琴 刘宏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2-830,共9页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围绕川中北斜坡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认为:1)区内滩体岩性以鲕粒灰岩及在此基础上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改造的残余鲕粒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灰质鲕粒云岩为...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围绕川中北斜坡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认为:1)区内滩体岩性以鲕粒灰岩及在此基础上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改造的残余鲕粒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灰质鲕粒云岩为主;颗粒滩在自然伽马曲线上以箱形、漏斗形响应为主,地震反射上以丘状杂乱、中弱振幅、中低频的a类地震相响应最优,b类地震相次之。2)纵向上,沧一段颗粒滩单体厚度不大,表现为多套频繁叠置、累计厚度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征;横向上,滩体连续性较好,可对比追踪;平面上,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显示滩体北西—南东向展布,呈现整体连片、局部分异的特征。3)滩体发育受到海平面及古地貌的双重控制,位于研究区东侧的相对古地貌高带及裂陷槽边缘地带是沧浪铺组颗粒滩发育的主要区域,也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古地貌 沧浪铺组 川中北斜坡地区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固态沥青测井评价——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四段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泽章 柳广弟 +9 位作者 罗冰 曾庆才 田兴旺 戴鑫 姜仁 王云龙 李强 赵珺仪 阿比德·阿不拉 臧建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11,共15页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模、成藏机制及论证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灯四段为研究对象,先综合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图像法定量计算,对固态沥青进行了表征;而后建立了多矿物体积模型,借助常规测井曲线组合(DEN-RT-RXO-CNL-AC),对储层固态沥青进行反演,克服了储层固态沥青分布的强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了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含量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灯四段沥青多以半充填状态存在于孔隙中,储层固态沥青含量可达4.62%,平均为2.20%;纵向上,灯四上亚段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灯四下亚段;2)高石梯—磨溪地区与德阳—安岳裂陷槽紧邻的台缘礁滩体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域,储层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东侧的含气区;3)受自西向东油气充注控制,高石梯—磨溪地区南北向固态沥青含量无明显差异。古隆起北斜坡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存在证实了北斜坡古油藏的存在,从侧面印证了北斜坡的油气成藏潜力。从固态沥青的角度,坚定了继续深化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沥青 灯影组 超深层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及孔隙演化过程——以川中北部地区沙二^(1)亚段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讯 冯林杰 +4 位作者 吕乐 蒋裕强 王小娟 李明秋 李雪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查明川中北部沙溪庙组沙二^(1)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演化历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常压物性测试等方法,在明确储层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沙二^(1)亚段河道砂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时序进行了厘定,引入定量成岩参数对成岩... 为查明川中北部沙溪庙组沙二^(1)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演化历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常压物性测试等方法,在明确储层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沙二^(1)亚段河道砂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时序进行了厘定,引入定量成岩参数对成岩相类型进行了细分,并通过增、减孔曲线叠加的方法对不同成岩相的砂体孔隙演化历程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川中北部沙二^(1)亚段主要发育河流相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2)依据成岩参数划分出中等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相(Ⅰ)、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Ⅱ)、强压实-弱胶结相(Ⅲ)和弱压实-强胶结相(Ⅳ)4类成岩相;3)成岩相Ⅰ为最有利成岩相,主要发育于边滩底部;成岩相Ⅱ为次一级的优质成岩相,常见于边滩中部;成岩相Ⅲ为不利成岩相,主要发育于边滩顶部和河床滞留沉积中;成岩相Ⅳ基本属于非储层,主要发育于河漫泥岩段,以及高泥质质量分数段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相 孔隙演化 沙溪庙组 川中北部
下载PDF
川中北部须家河组烃源岩测井解释及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林杰 蒋裕强 +2 位作者 曹脊翔 杨长城 宋林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成果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拟合地球化学参数敏感测井值,建立了可靠性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其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刻画,结果表明:1... 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成果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拟合地球化学参数敏感测井值,建立了可靠性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其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刻画,结果表明:1)川中北部须家河组烃源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较高电阻率以及低补偿密度响应特征;2)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对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的响应较为敏感,基于二者与实测地球化学参数间的多元回归,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解释模型;3)研究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多在0.75%~1.50%,生烃潜量多在0.60~1.00 mg/g,以差烃源岩为主;4)纵向上,须五段是本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层段,其次为须二段;平面上,须五段烃源岩厚度具有自西向东减薄的趋势,而须二段烃源岩厚度呈北西至南东向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北部 须家河组 烃源岩 测井解释 烃源岩评价
下载PDF
川中地区北部震旦系灯二段储层沥青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行陟 戴博凯 +4 位作者 柳少波 鲁雪松 范俊佳 刘强 杨帆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51-1262,共12页
川中地区北部震旦系灯二段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已成为灯影组勘探的主要接替区。钻井揭示该地区灯二段储层发育大量固体沥青,沥青特征对于灯影组天然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研究区关键探井灯二段储层沥青样品,基于光学显... 川中地区北部震旦系灯二段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已成为灯影组勘探的主要接替区。钻井揭示该地区灯二段储层发育大量固体沥青,沥青特征对于灯影组天然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研究区关键探井灯二段储层沥青样品,基于光学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色谱—质谱和激光拉曼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川中地区北部灯二段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和发育机制等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灯二段沥青主要以溶蚀孔(洞)和裂缝形式赋存,其次为晶(粒)间孔,形态以点状、球状、板状、脉状等为主。岩石沥青含量高,单井平均沥青含量为2.96%~5.13%。重排甾烷和拉曼光谱表明灯二段沥青处于高成熟阶段,拉曼光谱计算沥青反射率分布范围为2.49%~4.09%,沥青主要源于原油热裂解成因。灯二段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21α(H)-C_(29)降藿烷、C_(35)藿烷与C_(34)藿烷含量、Ts/Tm等多个指标与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沥青不同,推测灯二段沥青母源与灯四段存在差异,有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和震旦系陡山沱组等烃源岩的贡献。灯二段储层可能发育2期沥青,指示了地质历史时期中的2期原油充注过程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北部 北斜坡 灯二段 储层沥青 地球化学特征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鱼类入侵风险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雪健 唐文乔 赵亚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6-1347,共12页
海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受水区之一,为评估中线工程引发海河流域鱼类入侵的风险,本研究统计了南水北调引水区和受水区海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差异,采用水生生物入侵能力筛查系统(aquatic species invasiveness screening kit,AS-I... 海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受水区之一,为评估中线工程引发海河流域鱼类入侵的风险,本研究统计了南水北调引水区和受水区海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差异,采用水生生物入侵能力筛查系统(aquatic species invasiveness screening kit,AS-ISK)和外来鱼类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筛选引水区有入侵风险的鱼类物种,并用MaxEnt模型预测有入侵风险的鱼类物种在海河流域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丁鱥(Tinca tinca)、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和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是具有高入侵风险的鱼类,另有3种鱼类具有中入侵风险,均需重点监控;而具入侵风险鱼类的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南部的徒骇马颊河水系、海河水系的漳卫南运河以及环渤海地区的河流是极易发生鱼类入侵的水域。因此在海河流域高入侵风险水域应开展持续性的水生生物监测,针对具有高入侵风险的鱼类应进行早期筛查,此外在水资源利用和分配上应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鱼类入侵的发生,还应尽快开展针对东线工程的鱼类资源调查和入侵风险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引水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鱼类入侵 AS-IS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