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山北麓4种豆科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及其环境解释
1
作者 赵宏胜 冯霜 +4 位作者 徐金娥 代素敏 杨泽宇 李燕南 兰登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95-102,共8页
以阴山北麓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和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4种豆科荒漠植被群系及其环境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 以阴山北麓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和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4种豆科荒漠植被群系及其环境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群落特征及土壤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灌木群系中,建群种地上生物量受群落内植物种种间竞争以及土壤钙积层和湿土层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伴生种长势越好,建群种生物量越低,并且随着湿土层厚度的增加,钙积层厚度的减少,建群种地上生物量增加。同时利用拟合函数求得柠条锦鸡儿和刺叶柄棘豆群系建群种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群系建群种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多项式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豆科 荒漠灌木群系 地上生物量 环境因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施肥模式研究
2
作者 杜二小 赵沛义 +3 位作者 韩云飞 高日平 张君 李焕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18-122,共5页
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施肥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019年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对215户的1090.20 hm^(2)马铃薯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单施化肥的农户占调查户数的63.8%,占调查面积的20.60%;有机无机肥料配... 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施肥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019年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对215户的1090.20 hm^(2)马铃薯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单施化肥的农户占调查户数的63.8%,占调查面积的20.60%;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户数占20.9%,面积占53.9%。施肥模式主要受灌水条件和种植规模的影响,旱作区域有机肥施用量(实物干基量)以15.0~22.5 t/hm^(2)为主,化肥用量(纯养分合计量)集中在0~75 kg/hm^(2);灌溉农田的农户有机肥施用量以45~60 t/hm^(2)为主,化肥用量均大于750 kg/hm^(2)。氮磷钾的配比相差较大,旱地上N∶P_(2)O_(5)∶K_(2)O=100.0∶82.20∶64.40(kg/hm^(2));灌溉条件下为N∶P_(2)O_(5)∶K_(2)O=300.40∶265.20∶236.30(kg/hm^(2))。总体上,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施肥以单施化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模式多样化,规范性较差,普遍存在有机肥施入不足、氮磷钾配比与马铃薯养分需求匹配度较差的问题,灌溉农田和种植大户还存在化肥施用量明显偏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模式 内蒙古阴山北麓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防风效果研究
3
作者 杨广源 郭占斌 +4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陈琦 王建瑞 高万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53-63,71,共12页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比灌浆期高4.02%,WD-9藜麦防风效能为8.63%~68.83%,比灌浆期高9.28%,W-7藜麦防风效能为2.14%~56.46%,比灌浆期高15.12%。②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比灌浆期藜麦田后1H处平均粗糙度高0.65 cm。灌浆期WD-9藜麦粗糙度最大为6.73 cm,W-19藜麦粗糙度最小为2.79 cm,成熟期WD-9藜麦田粗糙度最大为7.50 cm,W-19藜麦田粗糙度最小为3.56 cm。③在不同行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均在藜麦田后1H处达到最大,其中WD-9藜麦田后1H处的防风效能为76.44%~69.89%,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0H~5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5.71%,藜麦田背风面7H~9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2.00%。④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在背风面1H处粗糙度最大,其中WD-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大为10.91 cm,比灌浆期增大0.98 cm,W-1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小为6.88 cm,比灌浆期减小0.42 cm。藜麦田背风面0H~5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7H~9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比灌浆期高10.48%。不同品系藜麦中WD-9藜麦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均可以有更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防风效果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 地表粗糙度
下载PDF
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大豆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影 王凤梧 +7 位作者 戴桂香 郑成忠 梅雪 张子臻 王千军 徐振朋 黄文娟 叶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29-38,共10页
【目的】筛选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大豆品种。【方法】对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个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产量和品质性状,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目的】筛选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大豆品种。【方法】对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个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产量和品质性状,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聚类分析表明,20个品种可分为3类,第1类(蒙豆50、登科5号、蒙豆49、登科1号、蒙豆58、蒙豆912、蒙豆57、蒙豆42、蒙豆1137、蒙豆43和蒙豆160)综合表现出产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即高产优质;第2类(蒙豆53、蒙豆54、蒙豆343、蒙豆46、蒙豆48、蒙豆15、内豆4号)产量低,品质适中;第3类(东农690)产量较高,脂肪含量低。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因子和籽粒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45.298%和41.496%;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总粒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的贡献较大。【结论】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名和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品种生育期和抗性等综合因素,筛选出蒙豆50、蒙豆43、蒙豆1137、登科5号、蒙豆42、蒙豆58、蒙豆49和登科1号这8个综合性能较好的大豆品种,适宜在阴山北麓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大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品种筛选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
5
作者 乔瑞芳 贾秀斌 +2 位作者 杨跃文 何小强 高艳利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8-22,共5页
以阴山北麓地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和林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旨在为该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的抚育管理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平均冠幅(D... 以阴山北麓地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和林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旨在为该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的抚育管理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平均冠幅(D)和灌丛高×冠幅面积(HC)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来拟合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效果最佳,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的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均小于20%,生物量模型W=1.150+D^(1.820)和W=1.067+(HC)^(0.785)可作为优化模型来估算阴山北麓地区小叶锦鸡儿的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木林 小叶锦鸡儿 地上生物量 模型 阴山北麓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种植概况及发展潜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云飞 刘小月 +2 位作者 刘丹 曹秭琦 任永峰 《现代农业》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产业发展的综合分析,了解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现状,分析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种植的潜力,并针对研究基础薄弱、品种匮乏、产品单一等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产业发展的综合分析,了解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现状,分析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种植的潜力,并针对研究基础薄弱、品种匮乏、产品单一等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藜麦种植的地域优势,为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阴山北麓 种植现状 发展潜力
下载PDF
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小月 任永峰 +6 位作者 赵志媛 张娜 苗新岳 张舒 韩云飞 张鹏 赵沛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56-63,共8页
【目的】探究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滴灌处理下藜麦田间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性与产量变化规律。【方法】在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设置藜麦田间滴灌试验,分为苗期+分枝期滴灌(W1)、苗期+显穗期滴灌(W2... 【目的】探究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滴灌处理下藜麦田间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性与产量变化规律。【方法】在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设置藜麦田间滴灌试验,分为苗期+分枝期滴灌(W1)、苗期+显穗期滴灌(W2)、苗期+灌浆期滴灌(W3)、苗期+分枝期+显穗期滴灌(W4)、苗期+分枝期+灌浆期滴灌(W5)、苗期+显穗期+灌浆期滴灌(W6)6种处理,对比分析各处理对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及藜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藜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不同滴灌处理土壤含水量在40~7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大。各滴灌处理藜麦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推移呈上升趋势,其中W5处理藜麦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灌溉处理。W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2225.56 kg/hm^(2)和6.49 kg/(mm·hm^(2))。【结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苗期(450 m^(3)/hm^(2))+分枝期(450 m^(3)/hm^(2))+灌浆期(450 m^(3)/hm^(2))滴灌藜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可作为该地区藜麦节水高产高效的滴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滴灌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阴山北麓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范锦龙 李贵才 张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28-1532,共5页
利用1982—2003年8kmNASA/GIMMS半月合成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分析了阴山北麓地区农牧交错带的NDVI年平均值、年累积值距平的动态变化以及NDVI年平均值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的时间序列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2—2003年N... 利用1982—2003年8kmNASA/GIMMS半月合成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分析了阴山北麓地区农牧交错带的NDVI年平均值、年累积值距平的动态变化以及NDVI年平均值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的时间序列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2—2003年NDVI年平均值呈现逐渐增高趋势,1990年以后的NDVI年平均值明显高于以前;NDVI在空间变化上表现为牧业区<农牧区<农业区,说明农业区NDVI受气候的影响程度较牧业区和农牧区弱;研究区温度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降水与植被指数呈正相关,降水的多寡决定了植被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植被指数 温度 降水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北西乌兰不浪紫苏斜长麻粒岩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玉清 王弢 +1 位作者 贾和义 张志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4-399,共6页
内蒙古西乌兰不浪北紫苏斜长麻粒岩是1∶5万石兰哈达幅和1∶25万白云鄂博幅从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和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中解体出来的古老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紫苏斜长麻粒岩进行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不一致线与谐和线上、下交... 内蒙古西乌兰不浪北紫苏斜长麻粒岩是1∶5万石兰哈达幅和1∶25万白云鄂博幅从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和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中解体出来的古老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紫苏斜长麻粒岩进行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不一致线与谐和线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511.4±4.9)Ma和(818±159)Ma。结合区调成果认为(2511.4±4.9)Ma年龄代表古老花岗岩侵入体上侵就位时代,(818±159)Ma代表后期叠加变形变质热事件时代。这两组年龄为大青山中段地壳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斜长麻粒岩 锆石 U-PB年龄 新太古代
下载PDF
阴山北麓不同用地方式下春季土壤表层水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海春兴 赵明 +2 位作者 郝润梅 郭永昌 李晶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0-154,共5页
阴山北麓属于农业生产环境脆弱区,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和水资源的不足。其中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性最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物理分析,对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含水量... 阴山北麓属于农业生产环境脆弱区,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和水资源的不足。其中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性最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物理分析,对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含水量受海拔高度、地形状况、地表植被盖度、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土地利用状况、坡面朝向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春时期,受低温的影响,土壤深层水处于固结状态,土壤表层含水量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下的表土物理性质。随着地温的升高,土壤中的固态水逐渐融化,其往地表输送的同时增加了土壤表层的含水量。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该区风力不断加强,近地面的蒸发随之加大,所有的土地类型其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均明显降低。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扩大林地面积,涵养土壤水源。农地实行免耕有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所以每年秋收后不应很快将土地翻耕。阴山北麓地区以西北风为主风向,西北风来自内陆干冷地区,风中含水量低,且风速大,迎风坡地区应尽量减少耕地,增大草地及灌木林面积,以减小风对土壤水风的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土地利用 春季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阴山北麓不同用地方式下春季土壤可蚀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晓佳 海春兴 刘广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6-932,共7页
阴山北麓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此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加之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风蚀问题,土壤可蚀性是影响土壤侵蚀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土壤取样及室内理化分析,结合采样点的地表物... 阴山北麓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此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加之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风蚀问题,土壤可蚀性是影响土壤侵蚀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土壤取样及室内理化分析,结合采样点的地表物质组成、植被覆盖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分析了其潜在可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阴山北麓草地的平均土壤潜在可蚀性最小,为63.82%,耕地的平均土壤潜在可蚀性最大,为66.05%,灌丛和林地居于其中,分别64.58%和64.88%。耕地的平均可蚀性>林地的平均可蚀性>灌丛的平均可蚀性>草地的平均可蚀性。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和不断的风蚀,土壤可蚀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持续的,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壤温度和湿度环境发生了变化,土壤潜在可蚀性反而降低,表现为第二次采样的土壤可蚀性>第三次采样的土壤可蚀性>第一次采样的土壤可蚀性。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表层的理化性质、地表状况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表层土壤的潜在风蚀性不同。人类活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是叠加在自然因素之上的影响土壤潜在风蚀性的人为因素。所以,应加强对耕地的保护,退耕还林草,减小其潜在风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风蚀 土地利用
下载PDF
阴山北麓春季土壤含盐量及其与电导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鹏飞 李虹 海春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6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对阴山北麓春季土壤野外采样的含盐量进行室内理化分析表明,土壤已接近或达到盐渍化水平.在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中度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及非盐渍化土壤所占比重分别为7.7%、53.8%和38.5%.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测定表明,土壤含... 对阴山北麓春季土壤野外采样的含盐量进行室内理化分析表明,土壤已接近或达到盐渍化水平.在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中度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及非盐渍化土壤所占比重分别为7.7%、53.8%和38.5%.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测定表明,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植树种草、井灌沟排、施用磷石膏、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措施,以改良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土壤含盐量 电导率
下载PDF
阴山北麓旱作区垄沟集雨种植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沛义 贾有余 +5 位作者 妥德宝 任永峰 路战远 李焕春 段玉 弓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2期165-170,共6页
为改善旱作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对垄沟集雨栽培措施下食用向日葵和马铃薯的土壤水热及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试验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变化基本上在... 为改善旱作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对垄沟集雨栽培措施下食用向日葵和马铃薯的土壤水热及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试验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变化基本上在整个生育期一直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向日葵试验在6月中旬前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表现为:垄膜沟植>垄作>起垄沟植>平作,而到6月下旬至8月上旬起垄沟植处理温度高于垄作,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8月中旬至9月上旬起垄沟植温度最高,表现为:起垄沟植>垄膜沟植>垄作>平作,9月中下旬又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整个生育期,向日葵采用垄膜沟植、垄作和起垄沟植较平作积温分别增加了162.6℃·d、35.8℃·d和80.6℃·d,而马铃薯分别增加了228.7℃·d、48.6℃·d和58.7℃·d。不同作物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向日葵叶面积指数最高值出现在播种后100天左右,马铃薯出现在播种后90天左右,整个生育期向日葵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而马铃薯在播种后90天之前,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平作>垄作,之后垄膜沟植叶面积指数下降明显,在收获前15天左右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垄膜沟植。向日葵和马铃薯增产趋势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向日葵和马铃薯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WUE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旱作区 垄沟集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阴山北麓春季土壤风蚀对不同土地利用表土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鹏飞 海春兴 +1 位作者 赵明 李红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92,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增大,这改变了自然土壤表层原有的性质,并对风产生不同的抗蚀效果。本文通过对阴山北麓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风蚀对表土有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增大,这改变了自然土壤表层原有的性质,并对风产生不同的抗蚀效果。本文通过对阴山北麓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风蚀对表土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在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草地(2.698%)、退化林地(2.403%)、人造林地(2.298%)、灌丛(1.381%)、耕地(1.360%)、退耕地(1.145%)、未成林林地(0.959%)。第二,温度及风速大小是影响阴山北麓地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第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不是渐变的,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因此,针对阴山北麓处于西北风主风向地带、风速大、土壤风蚀易发生的实际情况,在其迎风坡应尽量减少耕地,增大草地及灌木林面积,以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增加表土的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资源得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土地利用 土壤风蚀 有机质
下载PDF
7Be示踪内蒙古阴山北麓开垦草原土壤风蚀的尝试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洪涛 周瑞平 +2 位作者 周瑞荣 王静 海春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以放射性核素7Be为研究手段,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开垦草原区春季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7Be含量的连续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土壤剖面中7Be含量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由于7Be主要随降雨到达地表,而研究区春季(3~6月)降水很少,使得该时... 以放射性核素7Be为研究手段,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开垦草原区春季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7Be含量的连续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土壤剖面中7Be含量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由于7Be主要随降雨到达地表,而研究区春季(3~6月)降水很少,使得该时间段的7Be沉降量很小,在土壤表层没有形成明显的分布规律,因此,7Be不能作为估算开垦草原土壤风蚀量的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开垦草原 土壤风蚀 7Be示踪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观光农业资源优势与开发构想——以武川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娜 郑大玮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对高质量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提出了强烈要求,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内蒙古武川县属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县境内以缓坡丘陵为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对高质量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提出了强烈要求,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内蒙古武川县属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县境内以缓坡丘陵为主,结合当地的带状种植,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且地理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旅游潜力。本文从武川县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意义、区位、资源及政府扶持等优势出发,分析了在武川县建立观光农业园区的可行性,并提出建立田园景观观光区、采摘区、高新技术农业园区和人文历史名胜旅游区的开发构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构想 观光农业旅游 武川县 农业园区 观光农业园 旅游方式 政府扶持 阴山北麓 农牧交错带 采摘
下载PDF
狼山发现蛇绿混杂岩--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碰撞边界的关键证据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吕洪波 冯雪东 +4 位作者 王俊 朱晓青 董晓朋 张海春 章雨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7-805,共29页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笔者等在狼山南缘的一系列构造逆冲片露头中发现了蛇绿混杂岩。根据野外观测、岩石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确定了蛇绿混杂岩的基质为绿泥石片岩,而混杂岩块包括:紫...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笔者等在狼山南缘的一系列构造逆冲片露头中发现了蛇绿混杂岩。根据野外观测、岩石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确定了蛇绿混杂岩的基质为绿泥石片岩,而混杂岩块包括:紫红色硅质岩、石英角斑岩、玄武岩、蚀变辉绿岩和变质辉长岩等。其中,绿泥石片岩、玄武岩、蚀变辉绿岩中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将岩浆喷发时代锁定在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而且该三种岩石都具有高铝(Al_2O_3>17%)玄武岩的特征,指示了本区白垩纪与俯冲带相关的构造环境。依据狼山白垩纪蛇绿混杂岩的发现笔者等尝试重新厘定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之间的碰撞时间和边界:作为华北克拉通西北重要组成部分的鄂尔多斯地块在晚白垩世向北俯冲并最终与中亚造山带碰撞拼合,从而造成了阴山造山带西段狼山的隆起。根据构造地貌相似性原理,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界可能要从白云鄂博至西拉木伦河一带向南移到阴山—燕山一带,而最后的碰撞时间则由晚古生代推迟到晚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的中亚造山带的宽度也进一步向南加宽为整个蒙古南部与内蒙古高原区,构成新的中亚造山带。这一认识为华北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以及重要成矿带成因机制探讨提供了新的大地构造模型,也为促进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理论的改进提供新的信息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狼山 蛇绿混杂岩 华北克拉通 中亚造山带 碰撞边界 晚白垩世
下载PDF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18
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6 位作者 王玉芬 张向前 程玉臣 范希铨 赵彦栋 李民 刘恩泽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64-65,68,共3页
经多年试验总结,旱作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控制规程主要要点为"以集轮作、种子精选、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基础,机械、化学等除草方法相结合"的杂草综合控制技术模式,该研究并对杂草综合控制的措施、时间、除草剂与机具... 经多年试验总结,旱作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控制规程主要要点为"以集轮作、种子精选、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基础,机械、化学等除草方法相结合"的杂草综合控制技术模式,该研究并对杂草综合控制的措施、时间、除草剂与机具选择、具体技术要求等重要内容进行描述,形成适合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除草技术 保护性耕作 阴山北麓 燕麦田
下载PDF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19
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7 位作者 张向前 程玉臣 张建中 王玉芬 范希铨 赵彦栋 李民 刘恩泽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77-78,87,共3页
经多年试验总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规程主要要点为"以集轮作、种子精选、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基础,机械、化学等除草方法相结合"的杂草综合控制技术模式,该研究并对杂草综合控制的措施、时间、除草剂与机... 经多年试验总结,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规程主要要点为"以集轮作、种子精选、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基础,机械、化学等除草方法相结合"的杂草综合控制技术模式,该研究并对杂草综合控制的措施、时间、除草剂与机具选择、具体技术要求等重要内容进行描述,形成适合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除草技术 保护性耕作 阴山北麓 芥菜型油菜田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应用 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武岩 靳拓 +6 位作者 王跃飞 贺鹏程 罗军 刘宏金 张雷 郭晓宇 陈瑞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00-2108,共9页
内蒙古阴山北麓作为内蒙古的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农田残膜污染的问题。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降解性能及其产量经济效益对于... 内蒙古阴山北麓作为内蒙古的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农田残膜污染的问题。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降解性能及其产量经济效益对于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马铃薯田开展了3种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1种普通PE地膜和裸地处理(分别标记为F1、F2、F3、CK和OF)的覆膜栽培试验和降解地膜填埋试验。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5—6月土壤温度逐渐升高,7—8月中旬达到作物生育期峰值,随后降低至较低水平。与普通PE地膜相比,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发芽、幼苗期(5—6月)平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未形成显著差异(P>0.05),能够满足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需求。F1和F2处理在作物覆膜后42—56 d进入诱导期,当季作物收获前均能进入破碎期,降解率为34.21%—42.74%,填埋365 d后基本降解完全;F3处理覆膜后68—84 d进入诱导期,作物收获前降解率为15.47%—28.04%,填埋365—540 d基本降解完全。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49.64—58.53 t·hm^(-2)和1.6×10^(4)—2.4×10^(4) yuan·hm^(-2),未与普通PE地膜形成显著差异(P>0.05)。F1和F2处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裸地(P<0.05),其中作物产量分别提高36.85%和38.27%,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43×10^(4) yuan·hm^(-2)和1.5×10^(4) yuan·hm^(-2);与普通PE地膜相比,作物产量分别增加4.1%和5.18%。根据降解性能和作物产量综合评价,在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条件下,F1和F2处理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且在提高作物产量、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马铃薯 全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率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