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umerical Experiment Study for Effects of the GrasslandDesertification on Summer Drought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维忠 倪允琪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In this paper, the summer climate of 1991 in North China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and the effects of the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on summer drought in the central and ... In this paper, the summer climate of 1991 in North China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and the effects of the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on summer drought in the central and the northern parts of North China as well as Mongolia are studied. I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essentially cat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n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that keep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The desertification makes precipitatio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during its flood period decrease obviously in July. The border of the precipitation or the soil moisture reduction in the desertification region extends about one latitude southeastward and beyond the southeast edge of the desertification. Thus, vegetation in the border region approaches desertification further. However, there appears evident difference of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whole desertification region. The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greatly changes the transfers of fluxes between land and atmosphere.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or secondary circulation cells in the desertification region are excited and as a result moisture transport is changed. The variation of flux transfers between land and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motion of atmosphe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of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Experiment Drought in north China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下载PDF
Calibrating Vegetation Cover and Grassland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 Flint Hills of Kansas, USA
2
作者 Julie L. Commerford Kendra K. McLauchlan Shinya Sugit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7期1-10,共10页
Grassland cover and composition respond to climate and have undoubtedly changed during the Holocene, but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s from fossil pollen have been vague about spatial scale and taxon-specific cover. He... Grassland cover and composition respond to climate and have undoubtedly changed during the Holocene, but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s from fossil pollen have been vague about spatial scale and taxon-specific cover. Here, we estimate the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 for sedimentary basins approximately 50 m in radius, and we report pollen productivity estimates for 12 plant taxa in the tallgrass prairies of central North America. Both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 and pollen productivity estimates were calculated via the Extended R-Value Model. To obtain these estimates, we collected and quantified the pollen found i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24 ponds across the study area. Vegetation was surveyed in the field in a 100 m radius around each pond, and vegetation maps from the Kansas Gap Analysis Project (GAP) were used to a radius of 2 km. Pollen fall speed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Stoke’s Law.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basins approximately 50 m in radius have a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1060 m in this grassland landscape. Pollen productivity estimates range from 0.02 to over 30 among the 12 taxa: Artemisia, Ambrosia, Asteraceae, Chenopodiaceae, Cornus, Fabaceae, Juniperus, Maclura, Poaceae, Populus, Quercus, and Salix. Woody taxa generally have higher pollen productivity than herbaceous taxa (except for Chenopodiaceae and Ambro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POLLEN PRAIRIE north America PALEOECOLOGY
下载PDF
藏北一年生人工草地弃耕不同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涛 赵玉红 +5 位作者 苗彦军 孙磊 王向涛 包赛很那 王敬龙 雷变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探讨人工草地弃耕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可为藏北高寒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分别采集弃耕2年、弃耕10年的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表层(0~10 cm)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 探讨人工草地弃耕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可为藏北高寒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分别采集弃耕2年、弃耕10年的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表层(0~10 cm)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独有OTUs表现为天然草地(5416)>弃耕2年(5057)>弃耕10年(3933),真菌群落独有OTUs表现为弃耕10年(1638)>弃耕2年(1564)>天然草地(1266)。不同弃耕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细菌群落(门和属水平)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真菌群落门水平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含量、pH值、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属水平主要影响因子除上述因子外还包括速效钾含量。总之,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弃耕 藏北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中国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区划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青 辛晓平 张宏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56,共7页
以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草地类型区域分异为基础,重点考虑不同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综合分析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然后在"3S"技术的支... 以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草地类型区域分异为基础,重点考虑不同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综合分析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然后在"3S"技术的支持下,将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分为北方草原区、北方荒漠区和农牧交错区3个一级区及10个二级区,对各个功能区的区域范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为了功能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而需要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区划结果对认识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价值,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及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地 农牧交错带 生态功能区划 “3S”技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上官周平 樊军 王丽梅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85-92,共8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早、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000-5000k...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早、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000-5000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人工草地 黄土高原北部 群落演替 退化过程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围栏封育下华北半干旱草原植物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中林 秦卫华 +3 位作者 周守标 张纪兵 汪贞 王运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6-1193,共8页
为查明围栏封育条件下华北半干旱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及变化,于河北坝上地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00m×100m围栏监测固定大样地,采用样方法对封育区和放牧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围栏内外主要植物的生态位... 为查明围栏封育条件下华北半干旱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及变化,于河北坝上地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00m×100m围栏监测固定大样地,采用样方法对封育区和放牧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围栏内外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在围栏内外的生态位宽度均为最大。披针叶苔草、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程度的生态位重叠。这些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比例也较高;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其生态位相似比例较小。表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生态位相似比例 半干旱草原 华北
下载PDF
我国北部草原地区近地层平均风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桁 朱瑞兆 +1 位作者 冯守忠 王玉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在内蒙锡盟118m气象观测塔历时4年的逐时10层测风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近地层的平均风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地区近地层风特性与我国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在118m塔层范围内,存在着上下一致的风速日变化,风速随高度变化指... 在内蒙锡盟118m气象观测塔历时4年的逐时10层测风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近地层的平均风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地区近地层风特性与我国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在118m塔层范围内,存在着上下一致的风速日变化,风速随高度变化指数α较大,平均α=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层 特性 草原地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地植物群落季节生长格局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莉 郑元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61-2167,共7页
中国北方草地横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气候区,水分是限制中国北方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基于水分平衡过程的、简单的植物群落模型,利用460个气象站40年气象数据的月平均值,模拟中国北方7种草地类型的季节及年生长... 中国北方草地横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气候区,水分是限制中国北方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基于水分平衡过程的、简单的植物群落模型,利用460个气象站40年气象数据的月平均值,模拟中国北方7种草地类型的季节及年生长、叶片投影盖度(FPC)、蒸发系数(k)及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野外观测数据对模型的验证显示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相符较好.温性草地自东向西,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植物群落的k、NPP与FPC呈递减趋势,显示了中国温性草地自东向西,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干旱的水分梯度;其中高寒草甸的3个模拟参数值均最高,高寒草原FPC次于高寒草甸,而NPP却与温性典型草原相近,温性典型荒漠的3个参数最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典型荒漠等7种类型草地的畜群承载力约为每公顷5.2、2.3、3.6、2.1、1.0、0.6和0.2只羊单位,区域最适恢复植被盖度分别以93%、79%、56%、50%、44%、38%和37%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投影盖度 净第一性生产力 草地 中国北方 季节生长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草地资源及退化现状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闫月娥 王建宏 +7 位作者 石建忠 周晓雷 吴小舟 吕子君 陈道军 魏秀元 李健 朱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29,共6页
采用草地定期监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北麓草地资源及其退化草地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祁连山北麓现有草地面积433.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91.00万hm2,草地鲜草总产量565.10万t;退化草地面积达332.00万hm2,其中沙化型退化草地27.22万h... 采用草地定期监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北麓草地资源及其退化草地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祁连山北麓现有草地面积433.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91.00万hm2,草地鲜草总产量565.10万t;退化草地面积达332.00万hm2,其中沙化型退化草地27.22万hm2,病虫害型退化草地58.38万hm2,鼠兔害型退化草地49.30万hm2,毒草害型退化草地42.50万hm2,盐渍化型退化草地5.67万hm2,分别占研究区草地面积的6.29%、13.55%、11.44%、9.86%和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麓 草地资源 退化草地 现状分析
下载PDF
陕北天然草场的类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广琦 陈一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68-372,共5页
对陕北天然草场的植物种类组成、地域分布和群体生产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将本区草场资源划分为 6个类型 :干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草本半灌木草场、灌木草丛草场、低湿地草甸草场及农林隙地杂类草草场。根据各类草场利用中存在的问... 对陕北天然草场的植物种类组成、地域分布和群体生产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将本区草场资源划分为 6个类型 :干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草本半灌木草场、灌木草丛草场、低湿地草甸草场及农林隙地杂类草草场。根据各类草场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开发和改良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天然草场 类型 改良 植被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天山北坡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娓 孙霞 +3 位作者 贾宏涛 秦鹏 贾阳阳 金俊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96-1600,共5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各处理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轻牧>不放牧>中牧>重牧.各放牧强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0~20... 以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各处理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轻牧>不放牧>中牧>重牧.各放牧强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0~20与20 ~ 30 cm土层.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放牧强度只对草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有影响,而对深层次土壤影响不大.各处理碳氮比变化不大,集中分布在0 ~20 cm土层,20 cm以下土壤碳氮比明显下降;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不放牧>中牧>轻牧>重牧.0 ~20 cm土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38.07%~4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天山北坡 草原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天山北坡草地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德旺 盛建东 +2 位作者 刘耘华 查向浩 门学慧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以天山北坡草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采样对不同类型草地的生物量水平进行估算, 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在地上与地下的分配规律, 并对生物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做了探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类型草地总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温性... 以天山北坡草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采样对不同类型草地的生物量水平进行估算, 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在地上与地下的分配规律, 并对生物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做了探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类型草地总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温性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高寒草甸、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同一类型草地,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空间变异程度不同;不同类型草地, 低地盐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与其他草地差异显著(P〈0.05), 温性山地草甸与温性荒漠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差异均显著(P〈0.05);各类草地根冠比为3.2~20.0;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和人类利用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地下生物量则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地形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草地生物量 分布特征 根冠比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补播和施肥对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7
13
作者 魏学红 杨富裕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155-18156,共2页
[目的]探讨补播及施肥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进行补播,并采用牛羊粪施肥对草地进行改良试验,测定其牧草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化。[结果]在补播... [目的]探讨补播及施肥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进行补播,并采用牛羊粪施肥对草地进行改良试验,测定其牧草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化。[结果]在补播区,2003年牧草长势良好,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其中平均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增幅较大的是垂穗披碱草区和无芒雀麦区,经过1个冬天的生长,2004年牧草的平均盖度和鲜草产量明显降低;在施肥区,2003年植被盖度比对照区提高26%,2004年植被盖度较2003年又提高14%,并且鲜草产量上升较快,增幅达到20 g/m2。[结论]采用围栏、补播、施肥、灌溉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良天然退化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补播 施肥 改良效果 藏北
下载PDF
川西北草原牦牛、藏羊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1
14
作者 羊云飞 王红宁 +3 位作者 杨光友 罗光荣 袁斌 杨帆 《四川畜牧兽医》 2003年第B09期33-34,37,共3页
采用粪便内蠕虫虫卵检查法,对四川红原县牧区采集的39份粪样品,其中牦牛30份,藏羊9份,对6种常见寄生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这几种寄生虫的检出率为:球虫牦牛57%;藏羊67%、线虫牦牛57%;藏羊100%、前后盘吸虫牦牛43%;藏羊22%、肝... 采用粪便内蠕虫虫卵检查法,对四川红原县牧区采集的39份粪样品,其中牦牛30份,藏羊9份,对6种常见寄生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这几种寄生虫的检出率为:球虫牦牛57%;藏羊67%、线虫牦牛57%;藏羊100%、前后盘吸虫牦牛43%;藏羊22%、肝片吸虫牦牛23%,藏羊11%、鞭虫牦牛7%及绦虫牦牛3%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川西北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草原 牦牛 藏羊 肠道寄生虫 流行病学调查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82
15
作者 蔡晓布 张永青 邵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4-1044,共11页
就藏北退化高寒草原土壤肥力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寒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化学、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生物学性质对土壤肥力的演变则具有关键影响。(2)随草地退化程度的提高,2-10cm土层土壤容... 就藏北退化高寒草原土壤肥力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寒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化学、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生物学性质对土壤肥力的演变则具有关键影响。(2)随草地退化程度的提高,2-10cm土层土壤容重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孔度、土壤含水量则分呈显著的增、减趋势,但草地退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寒草原土壤中,〉0.25mm的水稳性团粒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则具有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3)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腐殖质与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则呈相反趋势;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在总体上随草地退化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腐殖质碳占有机碳比重、HA-C占腐殖质碳比重、HA/FA则均随草地退化的加剧而呈明显上升;(4)不同程度退化草地2-10cm土层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在总体上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相一致;BC/BN与TC/T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70**,p≤0.01),轻度、中度退化草地BC/TC、BN/TN均呈明显上升,仅严重退化草地呈下降趋势。5)高寒草原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则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草地退化 土壤肥力 藏北高原
下载PDF
青海湖沙柳河镇南部土壤入渗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景波 张慧慧 马淑苗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3-700,共8页
通过对青海湖北部沙柳河镇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实验测定,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土壤蓄水性。结果表明,青海湖农场四大队厚土层低草地、高草地、油菜地和沙柳河镇南薄土层低草地的初渗率均值分别为4.55、4.71、0.64和2.31 mm... 通过对青海湖北部沙柳河镇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实验测定,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土壤蓄水性。结果表明,青海湖农场四大队厚土层低草地、高草地、油菜地和沙柳河镇南薄土层低草地的初渗率均值分别为4.55、4.71、0.64和2.31 mm/min,稳定前平均入渗率均值分别为2.09 mm/min、3.29 mm/min、0.53 mm/min和1.95 mm/min,稳渗率均值分别为1.53 mm/min、2.31 mm/min、0.32 mm/min和1.74 mm/min。在同一实验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入渗率为高草地>低草地>油菜地。同种植被厚土层的初渗率大于薄土层,而厚土层的稳定前平均入渗率和稳渗率小于薄土层。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达到稳定入渗所需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厚土层低草地、高草地、油菜地和薄土层低草地的入渗率达到稳定状态用时的均值分别为125 min、87 min、40min、49 min。霍顿模型是研究本区入渗过程较好模型,考斯加科夫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在本区的适用性相对较差。由于青海湖北部土壤颗粒间的孔隙和土壤的孔隙度比陕西黄土高原区的大,使得青海湖北部土壤稳渗率比陕西黄土高原区的较高。该区土壤厚度小,土壤水库容量小,蓄水能力小,旱年易发生草原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率 低草地 高草地 油菜地 青海湖北部
下载PDF
中国西北山地景观要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作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秦甲 丁永建 +2 位作者 叶柏生 周兆叶 谢遵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7-404,共8页
以祁连山北坡为典型研究区,分析了20条河流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数据以及植被、冰川等山地景观要素的特征数据,采用流域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地植被景观及冰川覆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草地及冰川是祁连山区影响河川径... 以祁连山北坡为典型研究区,分析了20条河流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数据以及植被、冰川等山地景观要素的特征数据,采用流域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地植被景观及冰川覆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草地及冰川是祁连山区影响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景观要素.森林有"减少"径流的作用,而草地、冰川有"增加"径流的作用,并且随着森林、草地覆盖率的增高,相应的河川径流量"减少"或"增加"速率变缓.祁连山各景观要素中草地、森林、冰川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各自相对增加1%时对应的河川调节量分别为2.3mm、-0.27mm、0.06mm.研究区相同面积景观要素的径流调节能力有:森林>草地>冰川,其中森林的径流调节能力明显要高于草地、冰川,平均是草地、冰川的3.45倍与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森林 草地 冰川 调节径流能力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波动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瑞 张克斌 刘云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植被波动是植被动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波动特征较南方森林群落波动存在较大差异.该文在生态学、统计学的基础上,结合草地植被特征,对草地植被波动及波动率进行定义,并首次组建了草地植被波动测度公式,同时采... 植被波动是植被动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波动特征较南方森林群落波动存在较大差异.该文在生态学、统计学的基础上,结合草地植被特征,对草地植被波动及波动率进行定义,并首次组建了草地植被波动测度公式,同时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波动系数.在波动率公式构建的基础上,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数量波动及波动率.结果表明,盐池县2002—2006年草地植被波动率正向波动2003年最大,为0.685,是近年来植被生长状况最好的一年;负向波动以2005年的-1.098的绝对值最大,表明2005年是近年来植被生长状况最差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草地植被 波动 波动率
下载PDF
西藏那曲藏北草地观光畜牧业发展的探讨——以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凡 李森 陈同庆 《四川草原》 2004年第12期38-42,共5页
观光畜牧业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那曲畜牧业现状和发展观光畜牧业条件的基础上,以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为例,分析了才曲塘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对示范区进行了生态旅游景观功能区划分。提出可以通过才曲塘的规划和... 观光畜牧业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那曲畜牧业现状和发展观光畜牧业条件的基础上,以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为例,分析了才曲塘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对示范区进行了生态旅游景观功能区划分。提出可以通过才曲塘的规划和建设,探索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的草地观光畜牧业景观结构,充分发挥其畜牧业和生态旅游的功能,对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起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示范 草地畜牧业 观光农业 畜牧业发展 生态旅游 综合开发 畜牧业现状 高寒地区 区划 分发
下载PDF
从“蒙地”到北方草原:草原政策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腾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1-17,共7页
从"蒙地"向"北方草原"的转变,为草原政策的形成和变迁提供了原初动力。清末民初的一系列"变故"推动蒙古草原进入近代化历程,这个历程的实质就是"中原-边疆"的横向空间关系被置换为"中央-... 从"蒙地"向"北方草原"的转变,为草原政策的形成和变迁提供了原初动力。清末民初的一系列"变故"推动蒙古草原进入近代化历程,这个历程的实质就是"中原-边疆"的横向空间关系被置换为"中央-地方"的纵向权力关系,"内蒙古"随之转变为内蒙古自治区并成为新中国行政疆域和政权格局内的一个地方单位。现代意义上的"北方草原"就存在于该地方单位之内,针对北方草原所实施的草原政策则因此成为纵向地贯彻国家意志、完成中央管理地方的重要工具。由近代种种"转变"所构成的草原政策的历史背景,正是理解当前围绕草原政策形成的政策辩论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政策 政策变迁 放垦“蒙地” 北方草原 近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