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Ⅰ区南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华伟 周丹 +4 位作者 李碧乐 孙永刚 于润涛 杨佰慧 李治华 《黄金》 CAS 2019年第5期3-10,共8页
霍洛台Ⅰ区南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的铁、铜、金、钼、钨成矿区(带)上,其成矿阶段由早至晚分为4个阶段:磁铁矿-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Ⅳ)。石英-辉钼矿阶... 霍洛台Ⅰ区南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的铁、铜、金、钼、钨成矿区(带)上,其成矿阶段由早至晚分为4个阶段:磁铁矿-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Ⅳ)。石英-辉钼矿阶段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CO_2三相包裹体(C型)、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富气相包裹体(V型)、富液相包裹体(L型)。成矿流体总体属于高盐度的H_2O-NaCl-CO_2体系。该矿床中的辉钼矿主要发育在钾硅化带中,形成于早阶段高温、高盐度流体环境;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主要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形成于中温富液相流体环境。辉钼矿的沉淀主要与沸腾作用和温度降低有关,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主要由温度降低和大气水混合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霍洛台Ⅰ区南铜钼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床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斑岩型矿床 大兴安岭北段 霍洛台Ⅰ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小柯勒河钼铜矿区二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
作者 于涛 李雪梅 +3 位作者 于润涛 李治华 孙永刚 姜芷筠 《黄金》 CAS 2021年第6期11-19,共9页
小柯勒河钼铜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结合部位,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部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为确定该矿区内二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二长岩... 小柯勒河钼铜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的结合部位,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部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为确定该矿区内二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二长岩形成于57.8 Ma±0.3 Ma(MSWD=2.0),为古新世。全岩分析结果显示:二长岩具有低镁(w(MgO)为1.89%~2.06%)和高碱(w(K_(2)O+Na_(2)O)为8.02%~8.68%)特征,属于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与俯冲带岩浆岩特征一致;具有低镁指数(Mg#为35.07~36.46)、钴(w(Co)为9.80×10^(-6)~11.66×10^(-6))和镍(w(Ni)为1.22×10^(-6)~3.25×10^(-6))特征,较高的w(La)/w(Nb)值(1.87~2.97)、w(Th)/w(La)值(0.21~0.28)、w(Th)/w(Nb)值(0.43~0.66),与壳源岩浆岩特征相似,应是下地壳基性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二长岩形成于太平洋俯冲板块向后回撤引起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小柯勒河钼铜矿床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白音诺尔矿田锡多金属成矿特征与隐伏锡矿找矿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巧 范春宝 +4 位作者 刘健 张平发 唐果 高兆全 李华年 《矿产勘查》 2021年第4期824-838,共15页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锡矿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白音诺尔矿田关于铅锌矿的开采已超40年,近年来在铅锌矿外围还发现了前景可观的锡矿。本文以多年的野外勘查成果为基础,从矿源层、成矿期次与矿化阶段等方面探讨了矿区锡多金属成矿特征,...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锡矿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白音诺尔矿田关于铅锌矿的开采已超40年,近年来在铅锌矿外围还发现了前景可观的锡矿。本文以多年的野外勘查成果为基础,从矿源层、成矿期次与矿化阶段等方面探讨了矿区锡多金属成矿特征,利用成矿构造、蚀变矿化分带、成矿专属性特征标志带、重-磁-电等地球物理特征、成矿元素-挥发份元素-烃汞氡元素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成矿模式,总结了矿区锡矿找矿预测标志,在锡矿勘查区的北西部圈定了隐伏锡矿找矿靶区,并提出了具体的验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白音诺尔 成矿特征 隐伏锡矿 找矿预测 靶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海拉尔地区北秋叶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王建民 周世强 王立佳 《吉林地质》 2019年第3期20-22,41,共4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确定对讨论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大兴安岭中北段海拉尔盆地北缘的北秋叶山石英闪长岩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确定对讨论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大兴安岭中北段海拉尔盆地北缘的北秋叶山石英闪长岩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为0.64~1.16,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7.6±1.2)Ma(n=25,MSWD=1.08),代表了北秋叶山岩体的结晶年龄,岩体的时代为晚三叠世,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该区西侧的蒙古—鄂霍茨克洋演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北段 LA-ICP-MSU-Pb定年 晚三叠世 鄂霍茨克洋
下载PDF
基于樟子松树轮晚材最大密度重建的大兴安岭北部7-8月平均气温数据集(1781‒2013)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启 兰宇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3期395-401,V0395-V0401,共14页
本文利用2013年9月份采自大兴安岭北部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高海拔树线位置(51.79°N,123.08°E,海拔900 m)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树轮样芯(直径10 mm),使用瑞士生产的DENDRO 2003树轮分析系统获取了树... 本文利用2013年9月份采自大兴安岭北部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高海拔树线位置(51.79°N,123.08°E,海拔900 m)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树轮样芯(直径10 mm),使用瑞士生产的DENDRO 2003树轮分析系统获取了树轮密度数据,建立了树轮晚材最大密度(maximum latewood density,MXD)年表,并与漠河气象站气象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XD年表与该区7-8月平均气温相关最高。因此,利用MXD年表重建了1781-2013年大兴安岭北部地区7-8月的平均气温,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31.1%。数据集包括:(1)采样点的地理位置数据;(2)树轮MXD标准年表;(3)重建的1781-2013年7-8月的平均气温,及11年滑动平均值;(4)39根样芯的树轮晚材最大密度测量值统计特征。数据存储为.shp和.xlsx格式,由9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27.2 KB(压缩为1个文件24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晚材最大密度 大兴安岭北部 气温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