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es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System Since Miocene in Qiongdongnan Basin,Offshore Haina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Yunlong He~1,Xinong Xie~1,Ming Su~1,Tao Jiang~1,Chen Zhang~1,Shanshan Tian~1,Junliang Li~2 1.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2.Department of Technology,Zhanjiang Branch of CNOOC,Zhanjiang 524057,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6-226,共1页
Very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recor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morpho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system since Miocene in Qiongdongnan Basin(QDNB),offshore Hainan,northern South ... Very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recor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morpho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system since Miocene in Qiongdongnan Basin(QDNB),offshore Haina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morphology:wide and gentle slope,sigmoid-progradational slope,slumping slope and channeled slope.Different feature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slope system MIOCENE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Gravity Flow on Slope and Abyssal System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9
2
作者 SU Ming XIE Xinong +5 位作者 LI Junliang JIANG Tao ZHANG Cheng HE Yunlong TIAN Shanshan ZHANG Cuim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43-253,共11页
The study of new seismic data permi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in terms of inter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n shelf and abyssal setting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QDNB). Six gravity fl... The study of new seismic data permi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in terms of inter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n shelf and abyssal setting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QDNB). Six gravity flow types are recognized: (1) turbidite channels with a truncational basal and concordant overburden relationship along the shelf edge and slope, comprising laterally-shifting and vertically-aggrading channel complexes; (2) slides with a spoon-shaped morphology slip steps on the shelf-break and generated from the deformation of poorly-consolidated and high water content sediments; (3) slumps are limited on the shelf slope, triggered either by an anomalous slope gradient or by fault activity; (4) turbidite sheet complexes (TSC) were ascribed to the basin-floor fan and slope fan origin, occasionally feeding the deep marine deposits by turbidity currents; (5) sediment waves occurring in the lower slope-basin floor, and covering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400 km2, were generated beneath currents flowing across the sea bed; and (6) the central canyon in the deep water area represents an exceptive type of gravity flow composed of an association of debris flow, turbidite channels, and TSC. It presents planar multisegment and vertical multiphase characteristics. Turbidite associated with good petrophysical property in the canyon could be treated as a potential exploration target in the QD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flow slope and abyssal system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The Gravity Flow on a Shelf-Edge-Slope-Basin-Floor Complex in Qiongdongnan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3
作者 Ming Su~1,Xinong Xie~1,Yunlong He~1,Tao Jiang~1,Chen Zhang~1,Shanshan Tian~1,Junliang Li~2 1.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2.Department of Technology,Zhanjiang Branch of CNOOC,Zhanjiang 524057,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5-225,共1页
The Qiongdongnan Basin lies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o the west the basin is bound by the Red River Fault and the Yinggehai Basin,to the east by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and to the south by... The Qiongdongnan Basin lies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o the west the basin is bound by the Red River Fault and the Yinggehai Basin,to the east by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and to the south by the Xisha Rise.In this study,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as set up and 11 third-order sequences were distinguished.B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flow Shelf-Edge-slope-basin-Floor Complex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9
4
作者 何云龙 解习农 +2 位作者 李俊良 张成 苏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发育于前古近系基底之上的裂陷盆地,自中新世以来进入裂后沉降期。10.5Ma以来,随着盆地演化进入加速沉降阶段,盆地水深迅速增大,陆坡体系开始发育。根据陆坡体系的外部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在空...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发育于前古近系基底之上的裂陷盆地,自中新世以来进入裂后沉降期。10.5Ma以来,随着盆地演化进入加速沉降阶段,盆地水深迅速增大,陆坡体系开始发育。根据陆坡体系的外部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在空间上自西向东可以将其划分为3段,盆地西部陆坡以快速进积的陆坡楔状体为主要特征;盆地中部陆坡以陡倾的陆坡角度,大量的陆坡峡谷、沟谷和大规模的沉积物重力流等陆坡沉积为特征;盆地东部陆坡以宽缓的陆坡形态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供给和断裂活动对陆坡体系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陆坡发育时期所经历的沉积过程、古地貌形态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坡体系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坡体系 控制作用 琼东南盆地 南中国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及运聚成藏模式预测 被引量:38
5
作者 何家雄 苏丕波 +3 位作者 卢振权 张伟 刘志杰 李晓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流体活动强烈,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气源岩类型多,气源供给系统及运聚条件良好,是我国深水水合物资源的重要远景区之一。为深入研究该区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根据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和资源潜力;根据高分辨率地震解释资料,重点剖析了气源供给的运聚通道系统与水合物成藏的耦合关系;最后结合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探讨了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热解气和生物气气源充足、资源潜力大,能够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烃源供给;②天然气运聚系统较优越,存在生物气源自生自储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下生上储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下生上储型3种类型的水合物成藏模式;③深水区热解气源下生上储型水合物,其热解气源输送运聚通道主要为断层裂隙和泥底辟及气烟囱所构成的纵向运聚供给系统,其形成展布及优劣,主要取决于构造沉积演化、断裂活动和活跃地质热流体异常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 资源潜力 运聚系统 成藏模式 深水区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来源及输送样式 被引量:10
6
作者 雷振宇 苏明 +4 位作者 张莉 帅庆伟 孙鸣 刘杰 杨睿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物输送样式,本次研究将盆地裂后期加速沉降阶段以来的沉积物充填样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对这一区域潜在物源区的分析,通过对已有勘探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对深水沉积体的类型进... 为了更好地揭示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物输送样式,本次研究将盆地裂后期加速沉降阶段以来的沉积物充填样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对这一区域潜在物源区的分析,通过对已有勘探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对深水沉积体的类型进行识别,建立具有成因关系或相同来源的深水沉积体组合,尝试对沉积物输送样式进行划分和归类。研究结果认为,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盆地主要存在海南岛物源、莺西物源、南部隆起带物源和神狐隆起物源等4个潜在物源区,沉积物输送样式可划分为垂向沉积物输送、轴向沉积物输送和转向沉积物输送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输送 晚中新世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陆坡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半地堑特征及其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龙根元 吴世敏 +1 位作者 刘兵 郭翔燕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4,共7页
利用琼东南盆地的反射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崖北、北礁凹陷等半地堑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种类型,认为半地堑经历了中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两个演... 利用琼东南盆地的反射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崖北、北礁凹陷等半地堑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种类型,认为半地堑经历了中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两个演化阶段,并且在时间上有东早西晚,空间上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征。在盆地半地堑组合特征及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盆地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和南海海盆扩张的联合作用影响,表现为裂陷前期(Tg-T7)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及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联合作用,后期(T-T)主要受南海海盆海底扩张作用影响;而盆地张裂是通过纯剪切作用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构造样式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坡折带类型及层序地层样式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亚雄 朱筱敏 +1 位作者 陈欢庆 张功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9,共7页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断裂型和挠曲型两种坡折带类型,并阐述了各种坡折带的特点以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同时相应建立了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和断阶... 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陵水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断裂型和挠曲型两种坡折带类型,并阐述了各种坡折带的特点以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同时相应建立了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和断阶式两种层序地层样式。单断型箕状断陷式层序地层样式往往发育于具一条主控凹断裂的箕状凹陷中,按构造几何形态可分为凹陷边缘陡坡带、凹陷中心深陷带以及凹陷边缘缓坡带3个构造区带。断阶式层序地层样式主要是在一条主断裂的控制下、多条与主断裂走向平行的次级断裂共同作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层序地层几何样式。系统研究了各层序地层样式的分布,剖析了各层序地层样式内部沉积体系的展布。研究表明,各层序中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砂体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层序地层 陵水组 渐新统 琼东南盆地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气泡羽状流的发现:多波束水体数据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斌 刘胜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9,共7页
利用2016年在南海西北部陆坡琼东南海域采集的多波束水体数据,发现了海底气体渗漏至海水中形成的羽状流。在多波束数据上,羽状流成火焰状,直径大约为30~50m,从1 380多米的海底延伸至大约650m的深度,高度超过700m。在经过羽状流的浅剖剖... 利用2016年在南海西北部陆坡琼东南海域采集的多波束水体数据,发现了海底气体渗漏至海水中形成的羽状流。在多波束数据上,羽状流成火焰状,直径大约为30~50m,从1 380多米的海底延伸至大约650m的深度,高度超过700m。在经过羽状流的浅剖剖面上,存在显示浅层气存在的声学空白区域,并识别出断裂和裂隙区域,但在水体中并无明显的异常。这可能是由于浅剖数据的分辨率不够未能捕捉到水体异常,或者气体渗漏具有间歇性。该海域存在明显的似海底反射显示,气体渗漏可能与水合物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由于缺乏经过羽状流的多道地震数据,难以对羽状流的形成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推测。南海北部陆坡羽状流的发现对于理解被动大陆边缘的甲烷渗漏机制、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琼东南盆地 气体渗漏 羽状流 水体图像
下载PDF
岩石吸收品质因子在天然气运移封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德良 李振生 +2 位作者 杨强 李景明 袁学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47-350,共4页
超声波在岩石中的衰减特征通常用岩石吸收品质因子(Q值)来表征。Q值可以作为反映岩石物性的综合参数之一,Q值的对比可以判断油气有利的疏导和封闭方向,可以作为储层和盖层性能评估的指标之一,可以作为研究天然气生、储、盖组合的一种重... 超声波在岩石中的衰减特征通常用岩石吸收品质因子(Q值)来表征。Q值可以作为反映岩石物性的综合参数之一,Q值的对比可以判断油气有利的疏导和封闭方向,可以作为储层和盖层性能评估的指标之一,可以作为研究天然气生、储、盖组合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选择华北克拉通盆地南缘下寒武统已确认的天然气生、储、盖岩石组合,利用超声波探测,探讨了Q值在研究天然气运移封闭过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运移封闭 岩石吸收品质因子 超声波探测 克拉通盆地 岩石Q值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聚集流体活动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旭东 尹成 +1 位作者 曾凡详 赵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利用台西南盆地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陆坡聚集流体活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了断层、气烟囱、泥火山、泥底辟等聚集流体活动系统。研究区聚集流体活动系统主要特征包括:(1)断层与气烟囱相伴生;(2)气烟囱发育... 利用台西南盆地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陆坡聚集流体活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了断层、气烟囱、泥火山、泥底辟等聚集流体活动系统。研究区聚集流体活动系统主要特征包括:(1)断层与气烟囱相伴生;(2)气烟囱发育的区域与似海底反射(BSR)分布区域基本吻合,在气烟囱上方可以识别出一定长度的BSR;(3)泥底辟/泥火山导致周围和上覆地层形成了大量小尺度断层和微裂隙,中、深部流体可沿破裂带向上运移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因此,研究区聚集流体活动系统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成藏提供了流体来源,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对于揭示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规律意义重大,能够为其他区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西南盆地 聚集流体 活动系统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陆坡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5
12
作者 柳保军 申俊 +3 位作者 庞雄 何敏 连世勇 屈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6,61,共9页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砂泥互层沉积,与距今23.8Ma以来的半深水-深水的偏泥细粒沉积明显不同。同时,珠海组沉积时期古陆架坡折带自北向南迁移,穿越白云凹陷至南部隆起带附近,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表现出明显海退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白云凹陷珠海组存在优良的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条件,这对白云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珠海组 三角洲沉积体系 陆架坡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