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size, fecundity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Panax wangianus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in the sacred grove forest of North-East India 被引量:1
1
作者 N. Venugopal Preeti Ahuj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27-435,共9页
Panax wangianus (Syn. Panax pseudoginseng) S. C. Sun (Araliaceae)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of North-East Indi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plant size affects flowering phen... Panax wangianus (Syn. Panax pseudoginseng) S. C. Sun (Araliaceae)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medicinal plant of North-East Indi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plant size affects flowering phenology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flowering, fruiting and seed production. Data on vegetative and repro- ductive characters were monitored from 2016 individuals of Panax wangianus population in Law Lyngdoh, Smit sacred grove in Nongkrem, Shillong, India. Leaflet area was measured by a planimeter. Size variables of both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were measured. Climatic factors were recorded from 2007 to 2009. Age was record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bud scale scars on the rhizome. Light intens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measured using a photometer, LiCor Model LI-189 and thermohygrometer respectively. Different climatic variables are correlated with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phenological ev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age versus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characters, except 1%–2% plants showed neoteny.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natural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number of prong and carpellate conditions. Phenological statu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individuals of the age class 35–50 years and above 50 year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flowering, fruiting and seed production. Age class was significant to predict the size of the plant and its reproductive capacity. 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show synergistic effect on both th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phases in Panax wangianus in the undisturbed Nongkrem sacred grove. The color of flowers of P. wangianus also varied depending upon the sunlight intensity. Therefore, in the view of conservationand management, the age class of 35–50 years and above 50 yea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population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wangianus medicinal plant north-east India Nongkrem sacred grove climatic factors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relationship with age
下载PDF
Mineralogy of Meteorit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India: A Brief Review
2
作者 Bhaskar J. Saikia Gopalakrishnarao Parthasarathy Rashmi R. Borah 《Geomaterials》 2017年第3期83-95,共13页
We present a brief overview of meteorit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India, with a focus on falls, finds,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s. To date, out of a total 150 numbers of meteorites fall/find in India (in Meteoritical Bu... We present a brief overview of meteorit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India, with a focus on falls, finds,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s. To date, out of a total 150 numbers of meteorites fall/find in India (in Meteoritical Bulletin Database), only six meteorites from north-eastern region have received official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from the Nomenclature Committee of the Meteoritical Society. Among these six meteorites, 2 finds and 4 falls, including one ureilite, two H chondrites and three L chondrites. The first meteorite from north-eastern India (Assam L5, Find) was documented in 1846. After a lack of 153 years, the first fall (Sabrum LL6 chondrite) was documented in 1999. The most recent fall is Kamargaon (L6) chondrite in 2015. Intensively researched meteorites of this region are Goalpara and Dergaon. The reported most massive meteorite of north-eastern India is Mahadevpur (H4/5) chondrite, 70.5 kg of total known weight, and the rest are <13 kg of total known weight. The researches on these meteorites from north-east India can be applied to the newly recovered meteorites to understand the astrophysical eni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ITE MINERALOGY north-east INDIA
下载PDF
Talcott Parsons' AGIL Schema-based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of North-Eas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ailand
3
作者 Surachai Tumtavitikul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11期747-761,共15页
关键词 系统辨识 职业教育 L模式 AGI 东北部 泰国 基础 行政
下载PDF
Micromineralogy of "Black Shale" Disseminated- Sulphide Gold Ore Deposits of the Ayan-Yuryakh Anticlinorium (North-East of Russia)
4
作者 Olga Sotskaya Nikolay Goryachev +1 位作者 Elena Goryacheva Elena Nikitenk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12期744-753,共10页
关键词 硫化物矿石 黑色页岩 金矿床 浸染 扫描电子显微镜 俄罗斯 东北 背斜
下载PDF
The north-east North Atlantic Tripole implicated as a predictor of the August precipitation decadal variability over north China
5
作者 Tiejun XIE Ji WANG +3 位作者 Peiqun ZHANG Taichen FENG Xiaoxiao ZHANG Yingjuan ZH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547-560,共14页
Monthly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 China in August(NCAP)is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year,and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s to facilitate reliable forecasting.The NCAP displays a significant decad... Monthly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 China in August(NCAP)is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year,and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s to facilitate reliable forecasting.The NCAP displays a significant decadal variability of a cycle about 10-year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s with the July north-east North Atlantic Tripole(NAT)over the decadal timescales.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Eurasian decadal teleconnection(EAT)acts as a bridge that links the July NAT with NCAP decadal variability.This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bridge(COAB)mechanism,through which the July NAT influences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NCAP,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the NAT drives the EAT to adjust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north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and so regulates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by influencing local water vapor transport.When the July NAT is in a negative(positive)phase,the EAT pattern has a positive(negative)pattern,which promotes(weakens)the transmission of water vapor from the sea in the south-east to north China,thus increasing(decreasing)NCAP over decadal timescales.The decadal NCAP model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July NAT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NCAP decadal variability,illustrating that the July NAT can be implicated as a predictor of the NCAP decadal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August precipitation(NCAP) north-east North Atlantic Tripole(NAT) Eurasian decadal teleconnection(EAT)pattern coupled oceanicatmospheric bridge(COAB) decadal variability
原文传递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续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宋双双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7,共16页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经历了华北古高原垮塌形成渤海湾盆地的地貌巨变过程。针对中生代的华北古高原和古近纪期间的渤海湾盆地裂陷过程已有大量研究,但新近纪以来,由于受太行山隆起、黄河沉积物输运、黄河贯通及海侵等地质事件影响,现今...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经历了华北古高原垮塌形成渤海湾盆地的地貌巨变过程。针对中生代的华北古高原和古近纪期间的渤海湾盆地裂陷过程已有大量研究,但新近纪以来,由于受太行山隆起、黄河沉积物输运、黄河贯通及海侵等地质事件影响,现今华北东部沿海地区及海域的地貌演化过程及地貌格局的定型时间还存在争议。使用Badlands数值模拟软件,定量化分析了地幔对流、构造事件、古气候、侵蚀和沉积等地球深浅部多种因素对于地形地貌的贡献,动态重建了华北东部晚新生代(25 Ma)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并通过与区域构造格架和沉积相展布的对比,检验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华北东部的地貌格局在中新世期间已定型并趋于稳定演化;陆架海沉降是该时期华北东部地貌演化的一级控制因素。此外,该时期华北东部可能存在一条环山东半岛的古河流——华东河,这条古河流的形成时间不晚于中新世,可能在全新世期间消亡。本研究的古地貌模拟结果也有助于系统理解华北洋陆过渡带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新近纪 古地貌 陆架海沉降 华东河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文 于甜甜 +2 位作者 冯娟 陈尚锋 朴金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87,共28页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关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系统回顾了热带海温对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关联的影响及过程。最后,提出了在热带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尺度变化、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温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西北太平洋异常环流 ENSO 热带印度洋 热带大西洋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典型供排闸站施工导流分析研究
8
作者 侯钧宇 陈栋 +2 位作者 王凯 杨晨霞 严春华 《江苏水利》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扬州长江,经13个梯级提水入东平湖后,穿黄北送等,线路总长1466.5 km。鉴于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上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多样,加固改造时供排水导流工况复杂,选取输水干线典型闸站即沙集闸站,分功能、分时段、分规模、分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扬州长江,经13个梯级提水入东平湖后,穿黄北送等,线路总长1466.5 km。鉴于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上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多样,加固改造时供排水导流工况复杂,选取输水干线典型闸站即沙集闸站,分功能、分时段、分规模、分方案地进行导流,充分保障施工期工程原供排水充分效益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闸站 泵站 施工导流 供水 排水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衬砌施工
9
作者 张笛 王庆帅 《山东水利》 2024年第3期18-20,共3页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施工中,为增加应急调水输水能力,同时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在基本不增加原设计水位条件下提高了六分干的过流能力。本文简述了工程六分干渠道衬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经验,提...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施工中,为增加应急调水输水能力,同时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在基本不增加原设计水位条件下提高了六分干的过流能力。本文简述了工程六分干渠道衬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经验,提出建议对策,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应急供水 渠道输水 衬砌施工
下载PDF
东西差距还是南北差距?——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差距的演变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流动、市场需求、市场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未来中国需要精准的区域政策以调控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总体差距 东西差距 南北差距 演变机理
下载PDF
2022/2023年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想 王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1-891,共11页
2022/2023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2℃,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4.6%,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形势。东亚冬季风标准化指数为0.25,较常年同期略偏强;西伯利亚高压标准化强度指数为0.47,较常年... 2022/2023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2℃,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4.6%,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形势。东亚冬季风标准化指数为0.25,较常年同期略偏强;西伯利亚高压标准化强度指数为0.47,较常年同期略偏强;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为-0.6,“前负后正”的阶段性特征显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为-45.6 gpm,较常年同期偏弱;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500 hPa为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我国除华北、东北高度场偏低外,其余地区高度场偏高。冬季大气环流具有显著的季节内变化特征,12月为异常经向型环流,2月转为纬向型环流;对应冬季风也表现为前强后弱的变化趋势。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NAT)与乌拉尔山500 hPa高度场相关结果显示,8月、9月NAT与12月乌拉尔山地区高度场呈显著负相关,前期NAT异常负位相(正位相)有利于前冬东亚经向环流加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北大西洋海温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2
作者 菅宇翔 殷庆元 李加水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3年第2期34-37,64,共5页
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通水以来工程运行情况和沿线生态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经分析工程治污效果明显,环境影响可接受,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等环境效益显著。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东线一期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 回顾性评价
下载PDF
中俄边境地区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雨欣 张平宇 +1 位作者 初楠臣 杨奇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1-1933,共13页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中国东北9个中俄边境城市与俄罗斯远东11个首府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中俄城市经济联系有向加权网络,分析2006—2019年经济联系演变格局及...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俄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中国东北9个中俄边境城市与俄罗斯远东11个首府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中俄城市经济联系有向加权网络,分析2006—2019年经济联系演变格局及网络结构,并进一步抽象出网络结构图谱判定其演变质量。结果表明:①中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趋于紧密,其中中方边境城市的对外引力显著提高,而俄远东城市的辐射作用逐渐减弱,经济联系网络呈现近邻效应与等级效应交织共生的空间态势。②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的结网能力在13 a间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佳木斯、延吉和牡丹江为核心节点的辐射状结构;远东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虹吸效应使得网络传输流向与流量越来越依赖高首位度节点的作用。③2006—2013年,中俄城市联系网络的层级结构增强而匹配结构减弱,网络结构整体表现为依赖性和锁定性。2013—2019年,网络结构由封闭立体化趋向开放扁平化,网络结构的灵活性与复杂性显著提高。与此同时,13 a间核心社团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下促进了与其他功能社团的联动发展。④中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图谱呈现典型的异配性轴辐式结构。2006—2013年,网络系统的“核心–边缘”结构愈发明显,核心节点城市的控制力和传输力最强;2013—2019年,城市网络结构跃迁到新的演变状态,进入核心突出、边缘扁平的协同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网络 中俄边境经济合作 网络结构 中国东北边境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
下载PDF
基于几何约束的GNS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测量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晶晶 李连福 +4 位作者 王德利 曾九孙 蔡晋辉 缪东晶 李建双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1127,共7页
分析了GNS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GNS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测量方法。通过2台或多台天线组合测量,利用天线几何中心在东北天坐标系下的已知坐标,仅需2个观测时段即可解算所有天线的相位... 分析了GNS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GNS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测量方法。通过2台或多台天线组合测量,利用天线几何中心在东北天坐标系下的已知坐标,仅需2个观测时段即可解算所有天线的相位中心水平偏差和相对垂直偏差。使用扼流圈天线进行不同观测时段长的相位中心稳定性分析实验;在不同天线组合、不同天线位置条件下,对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的GNS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测量的观测时段长为24 h,天线的相位中心水平偏差重复性≤0.13 mm,相对垂直偏差重复性为0.6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GNSS接收机天线 相位中心偏差 东北天坐标系 几何约束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洪水风险区划
15
作者 乌景秀 范子武 +1 位作者 洪云飞 刘国庆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0期1-6,26,共7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承担供水任务,兼具防洪除涝、调水、航运等多种功能,为提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洪水风险管理水平,掌握沿线洪水风险分布情况,开展了洪水风险区划。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水北调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承担供水任务,兼具防洪除涝、调水、航运等多种功能,为提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洪水风险管理水平,掌握沿线洪水风险分布情况,开展了洪水风险区划。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沿线区域洪涝特性,开展区划单元划分、区划分析方案、区划分析模型构建及风险要素分析计算,采用综合风险度计算方法,将研究区域洪水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高、中和低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极高、高风险区面积共计3481 km2,占比21.20%,主要分布在洪泽湖周边、白马湖高宝湖区洼地区域及里下河区腹部湖泊湖荡周边等区域。成果反映了区域洪水风险总体状况,明确了区域内部洪水风险程度,支撑了洪水防灾减灾规划、防汛调度管理与预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风险要素分析 洪水风险区划 综合风险度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黄河以北)水质现状及变化分析
16
作者 侯思琰 崔秀平 刘德文 《海河水利》 2023年第1期48-50,共3页
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对于保障北京、天津等重要区域的供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常规断面数据资料和补充监测的基础上,评价黄河以北段输水沿线河湖现状水质,并进一步分析输水干线主要河流及调蓄水库近10 a水质... 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对于保障北京、天津等重要区域的供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收集常规断面数据资料和补充监测的基础上,评价黄河以北段输水沿线河湖现状水质,并进一步分析输水干线主要河流及调蓄水库近10 a水质变化趋势。经分析发现,水质风险存在于现状水质较差的一期输水河段小运河、七一河、六五河以及南运河部分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 水质现状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非电费成本对并联泵站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景象 张召 +5 位作者 雷晓辉 莫兆祥 马芳平 孔令仲 黄富佳 李月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泵站应用广泛、耗能巨大,并联泵站是泵站的一种常见布置形式,开展并联泵站最优流量分配方案研究对泵站运行节能降耗意义重大。但目前研究中主要考虑了提水电费等电费成本,针对非电费成本的考虑不足。综合考虑电费成本与其他非电费成本,... 泵站应用广泛、耗能巨大,并联泵站是泵站的一种常见布置形式,开展并联泵站最优流量分配方案研究对泵站运行节能降耗意义重大。但目前研究中主要考虑了提水电费等电费成本,针对非电费成本的考虑不足。综合考虑电费成本与其他非电费成本,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构建了考虑非电费成本的并联泵站站间流量最优分配模型,并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睢宁枢纽(含沙集站与睢宁二站并联运行,其中沙集站需支付非电费成本)为例开展了实例研究。应用结果表明:(1)非电费成本占比较低时对流量优化方案无影响,在非电费成本占比达到65%的阈值后对分配方案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2)当非电费成本占比较低时,机组的硬件约束决定了并联泵站的站间流量分配方式。但随着非电费成本占比提升,机组硬件约束的影响力减弱使得非电费成本开始主导站间流量分配方式,并且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高扬程工况下。在达到一定阈值后,非电费成本对泵站群的最优运行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优化调度过程中需要将其纳入优化目标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泵站 南水北调东线 优化调度 动态规划
下载PDF
21世纪第2个10年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加及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18
作者 赵嘉诚 李清泉 +4 位作者 丁一汇 刘芸芸 谭桂容 沈新勇 吴清源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4-775,共12页
华北是中国人口聚集区及主要的农业和工业区,旱涝灾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基于近61年(1961—2021年)逐月降水量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第2个10年初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2011/2012年前后经历了... 华北是中国人口聚集区及主要的农业和工业区,旱涝灾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基于近61年(1961—2021年)逐月降水量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第2个10年初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2011/2012年前后经历了从干到湿的变化。选择1999—2011年作为干旱期,2012—2021年作为湿润期,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在干旱期和湿润期相关大气环流系统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此次从干到湿的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关系不大,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发生的年代际变化有所不同。在2011—2021年湿润期,对流层中低层环流场上在蒙古高原—中国东北地区上空为气旋式环流异常,气旋西侧的偏北风将高纬度的冷空气输送到华北,有利于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的交汇;对流层高层则在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地区上空为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东亚西风急流的东伸北抬,由涡度方程诊断可知相对涡度的水平平流项对急流位置偏北东伸有重要贡献;上述环流形势有利于华北地区上升运动的增强。与此同时,湿润期华北地区上空假相当位温升高,且假相当位温垂直变化增强,说明华北上空大气更加暖湿,且大气层结更不稳定,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动力和热力条件异常变化共同导致华北地区在2012—2021年降水较前期降水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东亚西风急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家根 黄天寅 +3 位作者 陈书琴 武宇圣 庞燕 许秋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4-1363,共10页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大湖区其他湖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同在东部平原湖区的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但高于蒙新、青藏、东北山地与平原湖区的湖泊,不同区域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地质构造特征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风险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可能受沿线陆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南四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低,但Cd单项重金属存在中度至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建议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周边工农业生产排放的监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各湖泊沿线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强重金属特别是Cd等入湖的管控,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的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湖泊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人工增雨试验效果检验评估
20
作者 杨永龙 钱莉 +1 位作者 李天江 孙占峰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595-604,共10页
使用祁连山北坡中段和东段5—9月面雨量和水文资料,运用非随机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序列检验、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和区域回归等4种数理统计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对2010—2020年在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检验评估。试验发现:... 使用祁连山北坡中段和东段5—9月面雨量和水文资料,运用非随机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序列检验、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和区域回归等4种数理统计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对2010—2020年在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检验评估。试验发现:4种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均证明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试验为正效果,其中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效果检验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10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对4种评估检验方法分析,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方法使用的样本容量较大,避免了人为选择历史相似天气容易引入众多主观偏倚和争议的操作程序,产生的假效果相比其他试验最小、功效最高,可作为最终评估结果,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平均相对人工增雨效果为26%。进一步评估了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石羊河年平均径流量增加了124.6%、民勤蔡旗断面年平均下泄水量增加了124.3%、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上升了2.46 m,干涸近半个世纪的青土湖水域面积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东段 人工增雨 效果 检验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