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多方效益的高速铁路客运通道合理分工研究
1
作者 伍夷祺 何世伟 +1 位作者 吴艺迪 赵日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在铁路通道日常调图中,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能否与运行图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平行通道内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调整并与运行图进行综合优化并探究各方效益变化,可得到更贴合运行实际的调整方案,为铁路企业调图决策提供指导。通... 在铁路通道日常调图中,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能否与运行图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平行通道内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调整并与运行图进行综合优化并探究各方效益变化,可得到更贴合运行实际的调整方案,为铁路企业调图决策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出行服务网络对旅客市内出行时间进行描述,以运输企业成本及旅客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通过能力限制、列车到发时刻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从而实现列车开行方案、运行图调整一体化模型的构建,并调用商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平行通道进行算例分析,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算例结果分析表明,通过本模型求得的分工方案可对通道内列车进行合理分工,有效减少旅客出行时间。通过对调整前后各铁路企业效益变化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其结果可为铁路运营企业进一步优化开行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道 旅客列车 列车开行方案 列车运行图 出行服务网络 效益分析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the North-south Transitional Zone of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Xiang MA Beibei +2 位作者 LU Chunxia YANG He SUN Me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The north-south transitional zone in China mainly consists of the Qinling-Daba Mountain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est-East geo-ecological space in China, containing protected areas vital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 The north-south transitional zone in China mainly consists of the Qinling-Daba Mountain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est-East geo-ecological space in China, containing protected areas vital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hina.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its natural habita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integration of protected areas based on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s on a global scale. In this study, five important types of protected areas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spatial patterns were analyse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accessibility analysis, were employed for both point and areal data, and focused on four aspects: land use scale, shift in the centre of gravity,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accessibility. In addition, policy background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ected area system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from 1963 to 2017 were also examined. We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West-east corridor us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protected area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paces. We focused on spatial shape, type intersection, and key areas to analyse the spatial overlap of the protected areas. Protected area establishmen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itial(1956–1980), rapid development(1981–2013), and national park transformation(2014–present). These stages reflected the change in the concept of ‘simple protection—sustainable use—integration and upgrade’ for protected areas of China. The spatial centre of gravity of the protection zone system was located in the west Qinling-Daba Mountains, and its high-density core exhibited a relatively stable N-shaped structure composed of four gathering area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density, the average access time for protected areas was high(1.56 h);wetland parks and scenic areas are located closer to the city centre. As the West-east corridor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extends from west to east, there is a clear spatial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ed goal orientation should be adopted based on the idea of zoning and classified governance.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s, the spatial overlap of protected area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At present, the spatially overlapped protected areas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remain prominent, with inclusion overlap being the most common, and forest parks exhibiting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overlap with other protected areas, we should focus on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corridor-type ecological space based on the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south Transitional Zone(NSTZ) protected area(PA)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CCESSIBILITY the West-east corridor spatial overlap
下载PDF
沪杭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叶玉玲 王艺诗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7,共5页
随着沪杭客运专线的建成,沪杭运输通道内原有运输格局被打破,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将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沪杭运输通道旅客进行SP和RP调查,分析沪杭运输通道客流的构成和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运用非集计的多项Logit模型建立旅... 随着沪杭客运专线的建成,沪杭运输通道内原有运输格局被打破,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将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沪杭运输通道旅客进行SP和RP调查,分析沪杭运输通道客流的构成和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运用非集计的多项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别标定不同月收入旅客群体的出行效用函数。利用该模型,计算沪杭客运专线开通后,基于多种客运专线服务水平方案下的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分担情况和客运专线的客流结构。从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及有序竞争的角度,得出客运专线在沪杭通道内的合理定位,并提出票价和开行间隔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运输 运输通道 出行特征 LOGIT模型 交通方式选择
下载PDF
基于雷电记录与行波数据的雷击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璞璘 束洪春 +3 位作者 马仪 黄然 董俊 陈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2,共9页
针对输电线路故障概率最高的雷击故障存在实测数据故障点反射波难以标定等困难,提出基于行波测距数据和雷电定位系统记录等多平台来源信息的雷击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以实测数据中疑似故障点反射波对应的疑似故障点作为基准,根据最近... 针对输电线路故障概率最高的雷击故障存在实测数据故障点反射波难以标定等困难,提出基于行波测距数据和雷电定位系统记录等多平台来源信息的雷击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以实测数据中疑似故障点反射波对应的疑似故障点作为基准,根据最近邻地闪记录与疑似故障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差排除雷电定位系统中非故障雷击地闪记录和实测行波数据中非有效行波的干扰,初步确定故障点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最近邻地闪记录在空间位置上的趋向性,以线路走廊走势作为基准,计算最近邻地闪记录与线路走廊各基杆塔之间的空间趋势接近度,以接近度作为修正系数对行波测距结果进行优化。最后,以故障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行波测距 波头标定 信息融合 线路走廊趋势 雷击记录
下载PDF
北京-郑州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的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辉 付慧敏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为研究运输通道内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北京-郑州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运用简单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抽样率和样本容量,对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旅客出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行旅客中企管人员最多;月收入小于1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公路出... 为研究运输通道内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北京-郑州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运用简单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抽样率和样本容量,对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旅客出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行旅客中企管人员最多;月收入小于1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公路出行,高于2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民航出行,介于二者之间的旅客多选择铁路出行;旅客多以出差、经商和探亲为出行目的;在小于300 km的出行距离内,公路占绝对优势;在300~1500 km内,铁路优势明显;服务属性中,旅客最为关心的是安全,最不满意的是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运输通道 运输方式 旅客 出行特征 服务属性
下载PDF
高速公路通道路网交通诱导决策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飞 李新伟 +1 位作者 刘立能 杜锦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1-645,共5页
为解决灾变事件发生时一条最优路径和多条可绕行路径的决策问题,应用图论及最优化理论相关方法构建模型.以通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实时安全可靠度为基本约束条件,采用图论相关方法研究了诱导起终点间通路求解方法.应用最优化理论建立运营... 为解决灾变事件发生时一条最优路径和多条可绕行路径的决策问题,应用图论及最优化理论相关方法构建模型.以通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实时安全可靠度为基本约束条件,采用图论相关方法研究了诱导起终点间通路求解方法.应用最优化理论建立运营安全最优路径决策模型,并采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优路径.在解决最优路径的基础上,引入重复度的概念及相应算法,研究其他可绕行路径的决策模型.针对高速公路通道路网,构建了灾变事件下的交通诱导决策模型,解决综合考虑安全、行程时间和通行需求的路径决策.结果表明,图论方法能求解任意起终点间的所有通路,Dijkstra算法能求解最优路径,应用重复度算法可寻求其他可绕行路径以满足灾变事件下的绕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通道路网 运营安全 行程时间 路径决策
下载PDF
基于SEM-MNL模型的运输通道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骥 姚鸣 +2 位作者 刘艳 唐林 陈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问题,对于合理规划运输通道、整合运输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使用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解释力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从出行产生的内在机理入手,将出行者心理潜在主观因素纳入效用函数中,... 研究目的:研究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问题,对于合理规划运输通道、整合运输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使用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解释力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从出行产生的内在机理入手,将出行者心理潜在主观因素纳入效用函数中,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各种潜在和显性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涵盖在潜在变量和显性变量共同作用的运输通道出行行为SEM-MNL模型,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解释力,并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潜在变量对出行者选择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2)研究结果显示,加入潜在变量的整合模型检验指标比未考虑潜在变量的传统模型更优,模型的准确率有大幅提升;(3)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运输通道结构分析与配置等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通道 结构方程模型 决策机理 出行方式选择
下载PDF
丝绸之路引领下的西安国际大都市建设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临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46-153,157,共9页
分析了西安市在丝绸之路和南北旅游大通道方面的优势条件,指出西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安旅游发展的思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发挥西安核心点的引领作用;以旅游文化廊道为轴线,提升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分析了西安市在丝绸之路和南北旅游大通道方面的优势条件,指出西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安旅游发展的思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发挥西安核心点的引领作用;以旅游文化廊道为轴线,提升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打响"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深挖区域文化元素,打造西安印象新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南北旅游大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 西安旅游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穗港走廊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平 曹小曙 徐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以通达性为切入点,以G IS工具为技术手段,用最短时间距离以及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两种指标,其中后者以人口数为其加权因子,根据区域之间的道路通车情况,建立网络模型,对广州至香港之间的廊道状区域的陆路交通网络通达性现状及其空间格局进... 以通达性为切入点,以G IS工具为技术手段,用最短时间距离以及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两种指标,其中后者以人口数为其加权因子,根据区域之间的道路通车情况,建立网络模型,对广州至香港之间的廊道状区域的陆路交通网络通达性现状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分析得出,穗港走廊内部的陆路网络通达性呈现出同心环状态分布的空间格局,并且其通达性水平以环心为最优,逐渐往外层递减。把两种指标的计算结果换算成通达性系数,进行对比,发现利用人口数作为加权因子之后,走廊南部在整个网络的通达性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走廊北部的通达性地位却受到了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港走廊 通达性 空间格局 最短时间距离 加权平均出行时间 交通工程
下载PDF
不同指标下的穗港城市走廊潜在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被引量:31
10
作者 徐旭 曹小曙 闫小培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9-186,共8页
本文以最短时间距离以及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两种指标,其中后者以未来人口数为其加权因子,在对广州至香港之间廊道状区域的陆路交通网络现状通达性数据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其潜在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分析。由此得出,穗港走廊内部的... 本文以最短时间距离以及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两种指标,其中后者以未来人口数为其加权因子,在对广州至香港之间廊道状区域的陆路交通网络现状通达性数据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其潜在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分析。由此得出,穗港走廊内部的陆路网络潜在通达性呈现出同心环状态分布的空间格局,其潜在通达性水平以环心为最优,逐渐往外层递减;两种指标换算成通达性系数进行对比,发现利用未来人口数作为加权因子之后,走廊南部在整个网络的通达性地位得到了提升,但走廊北部的通达性地位却受到了削弱;穗港走廊潜在通达性空间格局比现状更加收敛,整体通达性水平得到提升,初始通达性水平越低的地方,提升的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港城市走廊 潜在通达性 空间格局 最短时间距离 加权平均出行时间
下载PDF
公路运输通道内的车辆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文友 李旭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考虑到影响运输通道内车辆出行路径选择的因素较为复杂 ,而现有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对多因素、微观指标的反应不敏感 ,本文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通道内的车辆出行路径选择微观模型 ,并以安徽省沪蓉通道高界段为例进行模型的辩识和参数的... 考虑到影响运输通道内车辆出行路径选择的因素较为复杂 ,而现有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对多因素、微观指标的反应不敏感 ,本文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通道内的车辆出行路径选择微观模型 ,并以安徽省沪蓉通道高界段为例进行模型的辩识和参数的标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通道 公路项目 随机效用理论 出行路径选择 模型
下载PDF
共享单车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恩建 李翠萍 +2 位作者 郇宁 杨扬 李斌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92,142,共9页
为深入分析共享单车导入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文中将通勤方式选择行为解析为面向主要出行方式和末端接驳方式的联合选择行为,并构建双层NL(Nested Logit)模型以描述通勤者的分层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通勤距离下的实际案例... 为深入分析共享单车导入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文中将通勤方式选择行为解析为面向主要出行方式和末端接驳方式的联合选择行为,并构建双层NL(Nested Logit)模型以描述通勤者的分层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通勤距离下的实际案例,计算共享单车出现前后通勤走廊内各主要出行方式及公共交通末端接驳方式的分担率。结果表明:在短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的分担率达到13.2%,对于地面公交、私人自行车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地铁的分担率影响较小;在中长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更多被作为地铁的接驳方式,在促使地铁分担率上升3.6个百分点的同时,也造成地面公交、私家车及出租车分担率下降。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便捷传统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的同时,可减少早高峰期间地面公交来自短距离出行的客流压力,提升地铁对长距离出行客流的吸引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汽车和出租车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通勤走廊 出行结构 选择行为分析 NL模型 通勤距离
下载PDF
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旅客分担率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长伟 吴群琪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为预测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内旅客运输分担率,结合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的旅客运输特性,通过将不同特性的变量引入效用函数,对Logit模型的应用加以改进,以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为例,进行了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联合应用。结果表明:... 为预测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内旅客运输分担率,结合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的旅客运输特性,通过将不同特性的变量引入效用函数,对Logit模型的应用加以改进,以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为例,进行了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联合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地进行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预测;成渝(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中,成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成遂渝(成都—遂宁—重庆)高速公路、成遂渝(成都—遂宁—重庆)准高速铁路的分担率约为29%、3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旅客分担率 LOGIT模型 运输通道
下载PDF
辽西走廊旅游发展的战略途径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鲁小波 陈晓颖 马斌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充分考虑辽西走廊旅游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辽西走廊应采用"一心、八极、三横轴、三竖轴和七外联轴"的旅游发展空间战略,通过均衡格局、精品品牌、区域合作和特色突出四项部署以及政府重视旅游产业;政... 在充分考虑辽西走廊旅游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辽西走廊应采用"一心、八极、三横轴、三竖轴和七外联轴"的旅游发展空间战略,通过均衡格局、精品品牌、区域合作和特色突出四项部署以及政府重视旅游产业;政策倾斜;旅游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旅游创新驱动;思想观念转变;旅游人才等六项对策来促进辽西走廊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辽西走廊旅游发展空间战略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其旅游竞争力,并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研究既有利于辽西走廊范围内旅游业的优化布局,也有利于辽宁省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其他地区也可从中借鉴旅游布局和发展战略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辽西走廊 战略途径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城市道路中的通道控制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建嵩 陈建阳 孙立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4期95-99,共5页
将高速公路中通道控制的概念应用于城市道路,研究了这种控制模式在城市中的应用范围,讨论了通道控制策略,采用总行程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分别推导了总行程时间的各组成部分,并建立总行程时间最小控制策略下的通道控制数学模型和控制流程... 将高速公路中通道控制的概念应用于城市道路,研究了这种控制模式在城市中的应用范围,讨论了通道控制策略,采用总行程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分别推导了总行程时间的各组成部分,并建立总行程时间最小控制策略下的通道控制数学模型和控制流程。数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总行程时间最小为控制策略的城市交通通道控制方法,可使系统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道控制 控制模型 总行程时间
下载PDF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被引量:58
16
作者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 2010年第1期44-52,80,共10页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慢行交通 交通模式 自行车廊道网 宁静步行系统
下载PDF
旅游运输通道的系统分析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戢晓峰 刘帅 韩春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9-72,共4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与竞争力,大量旅游交通设施开始规划建设,在旅游城市及旅游景点间逐步形成了旅游运输通道。在定义旅游运输通道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性与协调性,并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与竞争力,大量旅游交通设施开始规划建设,在旅游城市及旅游景点间逐步形成了旅游运输通道。在定义旅游运输通道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性与协调性,并建立了游客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旅游运输通道的系统结构与配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旅游运输通道系统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运输通道 运输方式 出行行为 结构配置 客运组织
下载PDF
“两廊一圈”建设与中越旅游合作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国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两廊一圈”是中国与东盟两大经济体之间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通道相连接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组合良好。旅游业是中越经济合作中最先得益的行业,也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两廊一圈”中... “两廊一圈”是中国与东盟两大经济体之间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通道相连接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组合良好。旅游业是中越经济合作中最先得益的行业,也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两廊一圈”中越旅游合作的模式是:中越双方实施相同的政策,各方面也通力合作;既发展国内游,也发展出国游,以外向型旅游市场为中心,国际国内跨境旅游相结合,合力将该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旅游热点和重点地区,以达到中越两国旅游业“双赢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未来“两廊一圈”旅游经济将持续增长,旅游业将给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来良好的机遇;中越旅游合作将成为世界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廊一圈 中国 越南 旅游合作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人群的上海公交走廊出行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狄迪 杨东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9-376,共8页
基于上海市公共交通走廊内的乘客出行调查,利用离散选择理论,建立了现状调查/假设意愿调查(RP/SP)融合数据的Nested Logit模型.通过模型参数标定、敏感性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研究了在城市公交走廊内,来自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对于公共... 基于上海市公共交通走廊内的乘客出行调查,利用离散选择理论,建立了现状调查/假设意愿调查(RP/SP)融合数据的Nested Logit模型.通过模型参数标定、敏感性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研究了在城市公交走廊内,来自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对于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行为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转移适用性;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研究可知,在城市公交走廊内,影响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因素不尽相同,其区域差异性不容忽视;其次,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对于各公交方式的偏好存在较大差异;再次,不同区域的出行者在走廊内选择交通方式时,对于同一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从数据获取、模型建立、标定分析及仿真验证四个步骤逐次展开,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出行者在城市公交走廊选择行为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性,对未来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规划和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人群 公交走廊 出行行为 现状调查/假设意愿调查(RP/SP)数据融合 Nested LOG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SVM的高原川道型城市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辉 王剑坡 张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3,共6页
为探究典型高原川道型城市(西宁市)的出行者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以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及出行特征指标,将包含小汽车出行和出租车出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这2项通勤方式选择作为... 为探究典型高原川道型城市(西宁市)的出行者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以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及出行特征指标,将包含小汽车出行和出租车出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这2项通勤方式选择作为目标变量,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出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8项决策变量。针对29960次有效出行样本,合理划分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此,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和传统的二项Binary logistic(BL)模型以识别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选取3项定量指标分方式的分类预测精度、总体分类预测精度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对比不同模型的分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BL模型,SVM对分类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对出行方式选择的预测适用性良好,具体来说,对私人交通方式的预测,SVM的预测准确率比BL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出8.08%,公共交通则高出了2.76%;SVM的总体分类准确率比BL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出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原川道型城市 西宁市 支持向量机(SVM) 出行方式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