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Jinjie Mining Area Based on RS and GIS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Fan HOU En-ke JING Xiu-y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Jinjie mining area. [Method] Taking Jinjie mining area as study object,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Jinjie mining area was asses...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Jinjie mining area. [Method] Taking Jinjie mining area as study object,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Jinjie mining area was assessed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by means of multivariate weighted stack method. [Result] Most of Jinjie mining area belonged to extremely high sensitive or high sensitive area which accounted for 73.35% of total area, with little moderate sensitive (19.50%), low sensitive (0.96%) and non-sensitive area (6.19%);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would damage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verely. [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min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njie mining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china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优化及生态敏感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雅丹 韦宝婧 +4 位作者 黄泽斌 杨帆 彭兴 吴毅 熊素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公路沿线生态稳定性,通过构建公路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ArcGIS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指导其在生态脆弱区的选线优化,有效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碎和丧失。结果表明:1)从高程(B1)、坡度(B2)、坡向(B3)、水源保护(B4)、土地利用现状(B5)、风景名胜资源保护(B6)、植被覆盖度(B7)、景观破碎度(B8)、地质灾害(B9)9个指标进行评价,权重值由大到小为B7>B1>B4>B8>B5>B2>B9>B6>B3,表明植被覆盖度对公路生态敏感性影响最大,坡向影响最小。2)玉屏至镇远公路生态敏感性分值为1.60~5.62,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分别占10.72%和25.84%。3)对传统公路选线(B线)与基于生态敏感性选线(K线)指标对比,K线生态敏感性(4.34)低于B线(4.58),提出了不同路段工程建设适宜性与生态恢复策略。本研究为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推广至其他领域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评价体系 选线优化 生态脆弱区 层次分析法(AHP) 贵州东部山区
下载PDF
西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初探 被引量:9
3
作者 金樑 高亚敏 +3 位作者 崔光欣 王平 杨磊 王晓娟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0-205,共6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其生态安全的评价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维护西部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军事安全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对西北生态脆弱地区草地生态系...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其生态安全的评价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维护西部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军事安全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对西北生态脆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剖析,阐述了开展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确立了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原则,分析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6个主要因子:人类活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植被群落动态、气候变化、土壤条件、有害生物等.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草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区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评价
下载PDF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静 吴鑫悦 李文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8-1230,共13页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风险,运用分区分级、多维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脆弱性一级分区–生态系统状态二级分区”的综合分区体系,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可分为6个一级分区,各分区面积分别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24.5%、45.3%、6.9%、15.8%、0.3%和7.2%。2)在一级分区约束下,根据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区域生态风险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将西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生态保护红线二级分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的有效发挥、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二级分区体系 生态脆弱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风险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被引量:60
5
作者 刘军会 高吉喜 +2 位作者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7-1616,共10页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2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4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5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区 生态保护红线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敏感条件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明 沈镭 +2 位作者 钟帅 张超 孔含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62-1974,共13页
"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和生态保护压力。为促进矿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SPSS和GIS刻画了中国21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产能格局、生态敏感区格局及其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目标... "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和生态保护压力。为促进矿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SPSS和GIS刻画了中国21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产能格局、生态敏感区格局及其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表明:(1)中国矿业产能分布显著集中,47.29%的产能集中于22个资源型城市;(2)资源型城市整体生态敏感性高,综合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50.91%;(3)76.49%的矿业产能分布于Ⅱ级和Ⅲ级生态敏感区,矿业产能与生态敏感区分布不存在根本冲突;(4)30%的去产能目标假设下,到2020年预计削减矿业产能19.83亿t,生态避让效应达43.15%,125个资源型城市亟需去产能。其中煤炭、综合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产能削减量分别为9.55亿t、3.42亿t、2.39亿和2.43亿t;(5)建议按先南后北、先县级市后地级市原则分阶段有序调整矿业产能空间格局,科学合理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去产能 生态敏感区 叠加分析 空间格局优化 GIS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