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Relat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of Ridge Tillage in Different Terrain Conditions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赵玉明 姜洪涛 王世界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2354-2360,共7页
Ridge tillage, which is a very common and important tillage measure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has som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 fits, but has little atten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Ridge tillage, which is a very common and important tillage measure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has som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 fits, but has little atten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idge direction of the arable land and i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in different terrain conditions in the black soil area. So Binxian Coun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and 168 field investigation units were ex- tract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equations of slope gradient factor and slope gradient in ridge direction, and based on the soft- ware of Arcmap, SPSS and Excel,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Binxian County were analyzed and cou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la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the average ground slope gradients are 1.92°, 6.20° and 8.27°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slope gradients along ridge direction are 1.33°, 4.52°and 6.45° respectively, which account for about 70%, 73% and 78% of the average ground slope gradients in the same terrain condition; the relative quantities of soil erosion in the present ridge tillage condition account for about 55%, 69% and 67% respectively of that in down-slope ridge tillage conditions, so the present ridge tillage has obviously relat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reasons of the present ridge tillage statu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could not only help to comprehe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of ridge tillage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but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layout of lo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lack soil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Ridge tillage Ridge direction Soil erosion Investig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A Model-Based Analysis 被引量:14
2
作者 XIA Tian WU Wen-bin +5 位作者 ZHOU Qing-bo YU Qiang-yi Peter H Verburg YANG Peng LU Zhong-jun TANG Hua-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575-1585,共11页
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crops in Northeast China (NEC) and its cultivation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over t... 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crops in Northeast China (NEC) and its cultivation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over the period of 1980-2010 and to analyze their relationship to climate change. To do so, the CLUE-S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 model was ifrst updated and used to simulat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in NEC to underst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 trends during three periods: 1980-1990, 1990-2000 and 2000-2010. The changing results in individual periods were then linked to climatic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matic drivers of these chang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expanded quickly and increased by nearly 4.5 times during 1980-2010. The concentration of newly planted rice areas in NEC constantly moved northward and the changes we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latitude. This conifrmed that climate change,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in particular, greatly inlfuenced the shift in the rice planting area. The shift in the north limit of the NEC rice planting area generally followed a 1&#176;C isoline migration pattern, but with an obvious time-lag effect. These ifndings can help policy makers and crop producers take proper adaptation measures even when exposed to the global warming situation in N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o-temporal change rice planting area climate change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Prospering Revolution of Resource Efficiency in Northeast Industrial Area in China
3
作者 Zhu Xiancheng Liu Zeyua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Despite its strong advantages in resource,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China's Northeast Industrial Area is also experiencing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envi- 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 Despite its strong advantages in resource,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China's Northeast Industrial Area is also experiencing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envi- 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condition, etc., which prevent this area from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ource problem,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d a strategy of circular economy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is are, discussed the theorie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 source recycling, and finally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is at the core of circular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northeast Industrial area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productivity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宁波 王婷 董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了2006—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演进规律。[结果]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历经波动上升、显著下降和迅速回升3个阶段,总体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北部边缘城市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南部地区,基期和末期区间两极分化局势尤为显著,整体发展严重失衡;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全局空间相关特性并不明显,大致呈现“边缘—中心”空间扩散格局,由南北两端高值集聚向内及四周递减,而后形成多个块状高值区和低值分布带,规模集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与产出冗余,劳动力和化肥冗余问题较为严重,碳排放冗余是造成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的普遍因素。[结论]优化要素配置和污染减排治理成为黑土利用重点改善方向,也是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双碳”目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格局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农村民宅可再生能源供热浅析
5
作者 韦新东 王京炜 +2 位作者 王禹崴 李妍 冯亚东 《天津科技》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东北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干燥,采暖是必须考虑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抵御寒冷的天气,住宅要具备足够的保温防寒性能来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该地区供暖方式较为独特,最典型的就是传统火炕。随着节能社会的发... 东北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干燥,采暖是必须考虑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抵御寒冷的天气,住宅要具备足够的保温防寒性能来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该地区供暖方式较为独特,最典型的就是传统火炕。随着节能社会的发展,新型农村住宅出现,提高了建筑的热舒适度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从东北地区住宅现状出发,结合以往的供暖方式及技术发展状况,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分析低碳节能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村 供暖 可再生能源 多能耦合
下载PDF
东北及邻区过去两万年来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特征
6
作者 勇心意 张瑞 +1 位作者 张硕 于梦晴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末次冰盛期(LGM)距今大约21ka,两万年来气候演化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基于湖泊、泥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和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SOM)记录,重建了LGM以来东北及邻区区碳同... 末次冰盛期(LGM)距今大约21ka,两万年来气候演化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基于湖泊、泥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和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SOM)记录,重建了LGM以来东北及邻区区碳同位素时间演化序列。结果表明,从LGM至早全新世δ^(13)C值增加至最大值(-23‰),中全新世下降后趋于稳定。对比古气候记录,揭示LGM以来有效湿度可能是东北及邻区δ^(13)C值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盛期 中国东北及邻区 碳同位素 有效湿度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中华秋沙鸭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潜在分布区
7
作者 秦明东 张文文 +2 位作者 孙冰洁 万名弢 许青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9-799,共11页
了解物种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准确地评估物种栖息地的适宜性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检索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获取东北地区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87个分布点,利用ENMTools最终筛选79个... 了解物种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准确地评估物种栖息地的适宜性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检索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获取东北地区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87个分布点,利用ENMTools最终筛选79个有效分布点和10个重要环境变量,使用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中华秋沙鸭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华秋沙鸭高适宜区主要位于长白山山脉和小兴安岭东部地区,较适宜区主要位于松嫩平原与辽河平原东部、长白山山脉西部地区,低适宜区主要位于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与辽东丘陵地区。影响模型预测的主导环境特征变量是年降水量(61.2%)、降水量变异系数(14.9%)和等温性(10.8%)。此外,在地形因子中,距水源距离(5.9%)和海拔(1.7%)对中华秋沙鸭适宜生境选择同样有重要影响。其中AUC为(0.908±0.041),表明该模型可预测我国东北地区中华秋沙鸭的潜在分布区,可为制定中华秋沙鸭的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东北地区 MaxEnt模型 适宜分布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8
作者 张继真 姜艳艳 张月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26-29,I0005,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最小,共减少约0.06万km^(2);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减少,以及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均可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同时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也可有效阻止土壤侵蚀的发生。总体来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进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稻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将 丁友强 岳博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在我国东北稻区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东北稻区目前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环节不同种类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配套装备存在问... 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在我国东北稻区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东北稻区目前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环节不同种类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配套装备存在问题和短板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对水稻秸秆切割技术、抛撒扩抛技术、耕作部件材料和加工工艺、耕作部件防堵技术、秸秆离田成本控制、秸秆压茬和全区域调平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稻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东北稻区 中国 保护性耕作 秸秆直接还田 机具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
10
作者 李金召 李萍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5期1-5,10,共6页
粮食主产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关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以粮食主产区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选用2014—2023年东北地区产业链... 粮食主产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关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以粮食主产区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选用2014—2023年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相关数据,构建基于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原来的轻微失调转变为目前的良好协调。基于此,提出构建协同发展共建共享机制与协同评价机制的建议,以期推动粮食主产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粮食主产区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东北地区
下载PDF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ulnerable Eco-areas
11
作者 Zhang Juntao & Li J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年第3期14-19,共6页
The vulnerable eco-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at we should study more on the vulne... The vulnerable eco-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at we should study more on the vulnerable eco-areas,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and increas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local peo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economy coordin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gnition of eco-environment feature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vulnerable eco-areas of China, in view of the progres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of the vulnerable ones, taking the transitional areas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nerable eco-are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nsitional areas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粮食种植结构视角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红梅 宋戈 姚双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9,共12页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通过经济、技术、市场多情景模拟提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路径。结果表明:SD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平均偏离度低于10%。预测2019—2030年研究区水稻和大豆种植面积将逐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缓慢减少。水稻和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情景下3种作物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GDP水平提升、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将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增加。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对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调控农民收入、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价格对改善玉米的耕地利用结构效果不佳。通过建立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路径组合实现耕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研究系统阐释了耕地利用要素关系及其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不同情景下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控路径,为区域未来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实现粮食供求动态平衡、促进耕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粮食种植结构 系统动力学模型 调控路径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黑土区典型县域侵蚀沟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拜泉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国明 向悦维 王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8,共11页
侵蚀沟严重威胁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揭示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为侵蚀沟防治提供依据。以典型黑土区拜泉县为研究区,基于GIS和RS技术,提取县-乡(镇)-村级尺度侵蚀沟空间分布数据,分析研究区2005~2020年侵蚀沟数量、分布情况及... 侵蚀沟严重威胁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揭示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为侵蚀沟防治提供依据。以典型黑土区拜泉县为研究区,基于GIS和RS技术,提取县-乡(镇)-村级尺度侵蚀沟空间分布数据,分析研究区2005~2020年侵蚀沟数量、分布情况及其裂度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坡度、坡向及距河流远近三项因素对侵蚀沟发育扩张的影响,为黑土区侵蚀沟分级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指标呈增长态势,2005~2020年新增329条,长度由1169.52 km增至1325.23 km,面积由23.69 km2增至29.24 km^(2)。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整体上裂度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东北部和东南部沟蚀明显增加。综合分析坡度、坡向和距河流远近三项因素,侵蚀沟主要分布在8°~15°、阳坡(S、E)且距河流距离在1500 m范围内的坡耕地,坡向上阳坡(S、E)更易发生侵蚀;坡度分异表明侵蚀沟呈现向高坡度发展趋势,在8°~15°坡耕地上存在阈值;水文特征方面表明与河流距离增加其面积及裂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侵蚀沟 GIS和RS技术 时空分布特征 多因素综合分析法
下载PDF
寒地乡村韧性提升与规划响应路径
14
作者 袁青 曲涵嘉 冷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乡村地区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韧性,即乡村主动适应和调节外部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准确认知乡村现状并及时采取规划应对措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对寒地乡村...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乡村地区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韧性,即乡村主动适应和调节外部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准确认知乡村现状并及时采取规划应对措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对寒地乡村韧性进行剖析,研究乡村的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和工程韧性等5个韧性构成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分析韧性提升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寒地乡村韧性提升的规划响应路径,将韧性提升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以期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寒地乡村 乡村韧性 规划响应
下载PDF
东北国有林区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15
作者 姜洋 曾玉敏 王岩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1-358,共8页
基于生态位理论,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下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需求和技术生态位等方面分析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状况,认识改革前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瓶颈,提出改革后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原生态种养+林X”... 基于生态位理论,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下生态产品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需求和技术生态位等方面分析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状况,认识改革前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瓶颈,提出改革后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原生态种养+林X”资源开发模式、“EODF+林下生态产品”市场转化模式、“景城一体+多核吸引”需求扩大模式及“区块链+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林下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模式
下载PDF
进口资源约束下东北国有林区木材加工企业转型策略研究
16
作者 卢宏亮 郑宇飞 +2 位作者 王乐媛 龙子衿 陈美璇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42,共7页
在进口木材资源约束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木材加工企业以及伊春森工、吉林森工、龙江森工的部分林业局的转型策略。研究表明:停伐后东北国有林区受资源约束程度较两危时期有所缓解,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木材加工企业过度依... 在进口木材资源约束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木材加工企业以及伊春森工、吉林森工、龙江森工的部分林业局的转型策略。研究表明:停伐后东北国有林区受资源约束程度较两危时期有所缓解,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木材加工企业过度依赖进口木材,企业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加。从多元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市场化发展角度分析企业转型路径,针对不同类型木材加工企业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资源约束 东北国有林区 木材加工企业 转型策略
下载PDF
建国初期川东北革命老区的传染病防治及启示
17
作者 马建堂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69,共8页
传染病是传统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近代以来,川东北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始终未能有效开展疫病防治。建国初期,面对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等多种传染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川东北革命老区通过建立防疫体系、加强法治保障、扩大... 传染病是传统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近代以来,川东北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始终未能有效开展疫病防治。建国初期,面对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等多种传染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川东北革命老区通过建立防疫体系、加强法治保障、扩大预防接种、消除顽固疫病、开展防疫宣传、整治城乡卫生、改善饮水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等措施,防疫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56年,天花、霍乱、伤寒基本绝迹,其它传染病整体上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死亡率大幅下降,老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有了坚实的保障。其启示有:防疫的政治之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之策,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命追求,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力量源泉,坚持全社会力量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革命老区 新中国 传染病 卫生
下载PDF
地区经济发展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
18
作者 成林辑 朱洪革 江世星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基于2017—2021年东北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检验,并利用空间面板交叉模型SAC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政企分开后地区经济建设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 基于2017—2021年东北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检验,并利用空间面板交叉模型SAC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政企分开后地区经济建设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有空间依赖效应,存在显著的“高-高”和“低-低”空间集聚特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教育程度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国有林区改革 职工家庭收入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农业生产运动的实践及经验
19
作者 林木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5,共7页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日伪和国民党政府的掠夺破坏,东北解放区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粮食问题面临严峻形势。实行土地改革后,东北解放区农民虽无偿分得土地和少量生产资料,但仍面临着劳动力、资金、耕畜和农具短缺等困境,严重制约农业生产...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日伪和国民党政府的掠夺破坏,东北解放区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粮食问题面临严峻形势。实行土地改革后,东北解放区农民虽无偿分得土地和少量生产资料,但仍面临着劳动力、资金、耕畜和农具短缺等困境,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解放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运动,采取确定地权、组织互助、发放贷款、保护耕畜、科学种田和表彰劳模的举措,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农民生活,而且还支援了前线战争,加速了全国解放,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农业生产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领导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东北解放区 农业生产运动
下载PDF
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历史考察
20
作者 刘显利 焦传秋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东北解放区幅员辽阔,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着坚实的革命基础。图书馆具有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教育等职能,对推进社会进程起到独特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设立专门机构... 东北解放区幅员辽阔,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着坚实的革命基础。图书馆具有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教育等职能,对推进社会进程起到独特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东北解放区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出台政策文件、动员群众力量等举措,取得了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教育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等的成效,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东北解放区 图书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