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星邈 谢建国 +4 位作者 郑海洋 郭梦瑶 赵雨轩 王曙明 张井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析,对于指导大豆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41—2019年东北春大豆区育成的33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大豆区大豆品种随着年代增加,平均分枝数降低,1940s最高,3.50个,2010s最低,降至0.86个。平均株高在1980s之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之后平稳上升,2010s最高,为88.20 cm,1950s最低,为73.50 cm。平均生育期在20世纪70年代最长,为123.86 d,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s降至116.67 d。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只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有所升高,其他相邻年代间均呈下降趋势,在1940s最高,为41.40%,在2010s降至39.48%,平均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在1940s最高,为21.90%,1990s最低,为20.05%。平均百粒重在1990s最高,达到21.03 g,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0s最低,为19.17 g。平均单产随年代变化持续增加,由1940s的1770.00 kg·hm^(-2)增长到2857.06 kg·hm^(-2)。育成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区 不同年代 主要性状 演变分析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燕平 宗春美 +9 位作者 孙晓环 齐玉鑫 白艳风 李文 任海祥 王晓梅 侯国强 徐德海 张帅 师红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7-845,859,共10页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丹江地区对12个表型性状的2年综合鉴定,评价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特点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除生育期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品种间和年份间均呈显著的差异,且2年变化趋势相同。有效分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和株高,这些性状选择潜力较大,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选择潜力有限;(2)表型性状特征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受育成单位纬度和育种目标的影响,生育期呈现北早南晚,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小、植株矮小、节数相对较少、脂肪含量较高,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大、植株高大、单株有效节数多且主茎单节最多荚数多,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吉育71的ZF值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表型性状与ZF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主茎单节最多荚数等7个表型性状可作为春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大豆育种中应重视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资源,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综合性状优良、育种性状优势互补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种质资源 表型变异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样本的代表性及其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栾维江 刘章雄 +3 位作者 关荣霞 常汝镇 何蓓如 邱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69-1476,共8页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06~0.886,平均为0.704;东北春大豆样本在大多数位点上有优势等位变异,从而降低了其遗传多样性.其中35份种质具有特异等位变异,分布在29个位点上;各个位点上分化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较低.东北春大豆中3个省种质的共有等位变异较多,以吉林省和辽宁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黑龙江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有目的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变异 核心种质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克山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勇 傅蒙蒙 +9 位作者 杨兴勇 董全中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王燕平 任海祥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1-890,共10页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33d(103.8~157.0d)、蛋白质含量39.69%(35.6%-44.38%)、油脂含量20.58%(17.47%-22.84%)、蛋脂总量60.27%(54.00%-63.97%)、百粒重17.61g(6.13~28.17g)、株高约96cm(54.92~146.8cm)、主茎19节(11.23—25.83)、分枝2.75个(0.22~7.63)、倒伏2级左右(1.00~4.oo);(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0和MG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其它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000和MG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10~120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0~20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0和MGI,特别是油脂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1.5%;株高、节数均低于MG0和MGI,分别低约10~40cm、2~8节。biGII的生育天数在当地高达150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蛋白质、蛋脂总量均低约2%,油脂低约0.5%;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biGIII在克山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它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克山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克山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长春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延喜 孙晓环 +8 位作者 郑朝春 李海波 兰磊 赵宽 王燕平 任海祥 傅蒙蒙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3,共9页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长春是东北中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长春地区的表现,研究其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长春是东北中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长春地区的表现,研究其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长春地区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14 d(93.88~137.75)、蛋白质含量41.09%(36.68%~45.85%)、油脂含量21.94%(19.00%~23.94%)、蛋脂总量63.09%(59.49%~66.24%)、百粒重20.53 g(9.47~28.20 g)、株高约83.82 cm(45.8~146.8 cm)、主茎16.7节(10.3~25.3)、分枝2个(0.1~10.1)、倒伏2级左右(1.4~4.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0/MG I,生育天数在120 d左右。MG000、MG00生育天数集中在98~104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株高、节数均比MG0/MG I低约20~28 cm、3~4节。MGⅡ/MGIII在长春不能稳定成熟,其株高、主茎节数比MG0/MG I高约25~35 cm、2~3节。至于籽粒性状(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百粒重),不同熟期组间绝对值差异不大,而各熟期组内均含有表现突出的资源。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长春表现,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遗传率高但相对遗传进度较低,需加大选育强度;蛋脂总量的改良应建立在蛋白质、油脂改良的基础上;本群体在倒伏性状上潜力有限,应通过引进新的种质来进行改良。4)长春当地的82个地方/育成品种(共88个,其中6个育成品种未查到系谱资料)共有99个祖先亲本,这些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当地,其次为黑龙江省和国外;其中衍生品种最多的前2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约63%,衍生品种最多的前5个祖先亲本衍生品种数及贡献率分别为金元(58,6.35%)、铁荚四粒黄(50,8.16%)、十胜长叶(49,6.61%)、嘟噜豆(44,4.02%)、四粒黄(P340)(41,6.36%);虽然当地育成品种平均含有9.3个祖先亲本,但当地品种的遗传基础仍较为狭窄,需通过其它地区资源扩展当地种质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祖先亲本
下载PDF
农作物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以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31
6
作者 黄青 唐华俊 +2 位作者 吴文斌 李丹丹 刘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668-2676,共9页
【目的】当前对涉及到耕地内部不同作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格局遥感提取方法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在作物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基于2005年和2010年作物生育期内遥感... 【目的】当前对涉及到耕地内部不同作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格局遥感提取方法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在作物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基于2005年和2010年作物生育期内遥感影像全覆盖的MODIS-NDVI数据,利用RS、GIS技术,通过分析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种植结构、物候历及NDVI曲线特征,建立不同作物面积遥感提取模型,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空间分布格局信息。同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农作物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的作物面积信息,2005年和2010年平均精度达到了90%以上;5年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大豆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面积年动态度为-4.47%,水稻和玉米平均斑块面积均增加,且5年的变化幅度均超过20%。【结论】成本和收益是作物面积增加或减少的主要原因;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大尺度作物面积提取的方法是可行的;景观生态学中格局指数可以用来分析耕地内部作物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DVI 格局变化 水稻 春玉米 大豆 东北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牡丹江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海祥 白艳凤 +8 位作者 王燕平 宗春美 孙晓环 齐玉鑫 李文 傅蒙蒙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东北是我国春大豆的主要生态区,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第2亚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牡丹江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牡丹江的潜在... 东北是我国春大豆的主要生态区,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第2亚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牡丹江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牡丹江的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分布在101~147 d(平均为124 d)、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5.36%~45.36%(平均为39.69%)、油脂含量范围为18.93%~23.78%(平均为21.96%)、蛋脂总量范围57.74%~66.67%(平均值61.82%)、百粒重范围在8.49~29.43 g(平均值19.91 g)、株高36.6~115.3 cm(平均值82 cm)、主茎11.2~20.4节(平均为16节)、分枝为0~4.8个(平均2.8)、倒伏在1.2~3.6(平均2级左右)。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 0和MG 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值相近,其他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 000和MG 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06~113 d,比当地无霜期早10~20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 0/MGⅠ,特别是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62%、1.59%;株高、节数均低于MG 0/MG I,分别低10~30 cm、2~4节。MGⅡ的生育天数高达136 d,不能稳定成熟;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油脂含量、蛋脂总量分别低约1.5%、2%;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 cm、1~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 III在牡丹江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他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本群体中包含第二亚区育成217个品种,查到系谱资料的208个,这208个品种共涉及169个祖先亲本,其中黑龙江来源有77份、吉林省48份、辽宁省8份、国外来源26份,其他来源10份。衍生品种最多的前10个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吉林,对该亚区品种的贡献率约48.9%;衍生品种数在11~20间主要来源于黑龙江,前20个祖先亲本对该亚区品种的贡献率约62.4%。4)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牡丹江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田蛴螬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钟涛 范唯艳 +1 位作者 许国庆 赵彤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8-712,共5页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和国家"双减"方针指导下的东北春大豆田蛴螬防治指标,在沈阳春大豆田播种后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对大豆死亡株率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产量(y...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和国家"双减"方针指导下的东北春大豆田蛴螬防治指标,在沈阳春大豆田播种后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对大豆死亡株率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产量(y)与虫口密度(x)呈负相关关系(y=-0.0135x+0.4232,32>x≥1,r=-0.990),产量损失率(y)与蛴螬虫口密度(x)与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3.0051x+2.6781,x≥1,r=0.991);x≥4,即虫口密度≥4,产量与产量损失率均达到显著差异;基于防治收益应大于防治成本的原则,确定了东北春大豆田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蛴螬幼虫的防治指标应为2.33头/m^2。不同时期、不同虫口密度下蛴螬危害造成的大豆死亡株率间存在较大差异。每平方米有1~5头蛴螬为害时,大豆苗期(V1)死亡株率达到48.18%~57.87%,至大豆初花期(R1)大豆死亡株率达到65.67%~75.05%,V1期死亡株率远大于V1至RI阶段的死亡株率,因此要加强苗期蛴螬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田 东北大黑鳃金龟 蛴螬 防治指标
下载PDF
3种喷雾助剂对东北春大豆除草剂减量增效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宇飞 胡新 +2 位作者 高世杰 于涵 文景芝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27,共7页
为降低除草剂使用量,提高东北春大豆杂草防除效果,在常用土壤封闭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减量25%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种喷雾助剂(有机硅类助剂施倍丰、表面活性剂类助剂激健、植物油类助剂速捷),比较杂草防除效果和大豆生物学性状、产量、收... 为降低除草剂使用量,提高东北春大豆杂草防除效果,在常用土壤封闭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减量25%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种喷雾助剂(有机硅类助剂施倍丰、表面活性剂类助剂激健、植物油类助剂速捷),比较杂草防除效果和大豆生物学性状、产量、收益等指标,探明3种助剂对除草剂减量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3种喷雾助剂对杂草总防效优异,鲜重防效、株防效均高达90%,添加3种喷雾助剂的减药处理与常规不减药处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施倍丰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防效最好,对2类杂草的最高鲜重防效和最高株防效均达到90%以上;速捷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最高,达94.2%,但株防效最低,为86.7%,对阔叶类杂草的鲜重防效和株防效约为86%;激健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与施倍丰相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约为90%,激健对阔叶类杂草的鲜重防效和株防效比速捷略低,防效约85%。3种喷雾助剂对大豆株高、荚数、百粒重等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收益与常规不减药处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激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能增产4.47%,增效3.43%,其次是施倍丰,增产1.6%,增效2.12%,速捷没有增产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除草剂使用中添加喷雾助剂能达到减量增效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推广除草剂减施技术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喷雾助剂 除草剂 减施技术
下载PDF
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在不同播季及生态区的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红玉 沈能展 +1 位作者 张兴文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选用北方春大豆品种,在7个大豆生态区采用春、夏、秋三季播种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特点,包括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全生育期日数及生育期结构(R/V)和标准差。研究结果将为深化大豆生态区划及品种的合理布局、育种... 选用北方春大豆品种,在7个大豆生态区采用春、夏、秋三季播种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北方春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特点,包括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全生育期日数及生育期结构(R/V)和标准差。研究结果将为深化大豆生态区划及品种的合理布局、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春大豆 生育期 性状 生态区 播种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铁岭地区的表现及育种潜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树宇 宗春美 +9 位作者 刘德恒 傅连舜 朱海荣 孙国伟 王燕平 任海祥 傅蒙蒙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东北大豆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铁岭市种植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361份,利用重复内分组设计试验方法,采用频次分布和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对4类1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 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东北大豆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铁岭市种植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361份,利用重复内分组设计试验方法,采用频次分布和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对4类1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揭示其育种潜势。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铁岭市平均表现值为:全生育期104 d(83.6~136 d)、蛋白质含量40.9%(37.7%~45.9%)、脂肪含量22.4%(18.9%~23.8%)、蛋脂总量63.3%(60.4%~66.5%)、百粒重18.8 g(11.0~34.7 g)、株高72.0 cm(42.4~121 cm)、主茎17.1节(11.5~23.1)、分枝1.59个(0.27~5.09)和倒伏1.8级(0.88~4)。(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Ⅱ和MGⅢ,该熟期组品种的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值相近,其他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当地品种水平。(3)群体各生态遗传性状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空间,部分优异亲本品种,可供育种工作者在改良各生态、品质性状时参考利用。(4)追溯第4亚区品种祖先来源及贡献率表明:该地区育成/搜集品种平均含有祖先亲本7.8个,其中前20个祖先亲本对当地育成品种的贡献率为70.6%,而前1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为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种质资源 熟期组 生态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傅蒙蒙 王燕平 +11 位作者 任海祥 王德亮 包荣军 杨兴勇 田中艳 傅连舜 程延喜 苏江顺 孙宾成 杜维广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1-549,共9页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扎兰屯为代表的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该地区积温偏低,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00、MG 00熟期组;第二亚区包括以克山、佳木斯、牡丹江、长春为代表的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等地,该地区气候适宜,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三亚区包括以白城、大庆为代表的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东北部降水量低的地区,播种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四亚区包括以铁岭为代表的辽宁省大部分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Ⅱ和MGⅢ熟期组。(2)明确了各熟期组大豆的生态特征。MG 000和MG00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一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其他亚区生育前期、后期略有缩短、提前成熟,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生长季节。MG 0和MGⅠ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第一亚区比当地品种晚20~30 d、前期晚7~10 d,在第四生态亚区比当地品种早10~20 d、前期早3~5 d,不适合在这些地区种植。MGⅡ、MGⅢ熟期组仅在第四生态亚区正常成熟,部分品种可以在第二、三生态亚区成熟,生育前期在第二、三亚区比当地品种晚约10 d、在第一亚区晚约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生育期性状 遗传变异 生态特征 生态亚区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熟期组的划分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27
13
作者 傅蒙蒙 王燕平 +12 位作者 任海祥 王德亮 包荣军 杨兴勇 田忠艳 曹景举 傅连舜 程延喜 苏江顺 孙宾成 杜维广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特性是最主要的生态特性。美国建立的大豆熟期组制度已为全世界采纳。熟期组归类表述了品种最主要的地理生态特性,有利于全世界不同地区间的引种、交流和育种方案设计。本研究搜集了我国东... 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特性是最主要的生态特性。美国建立的大豆熟期组制度已为全世界采纳。熟期组归类表述了品种最主要的地理生态特性,有利于全世界不同地区间的引种、交流和育种方案设计。本研究搜集了我国东北地区数十年来育种或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地方和育成的共计361份品种,于2012-2014年在东北大豆不同气候生态区的9个试验点,以美国和国内已明确MG000~MGⅢ熟期组的品种为标准,进行东北地区品种熟期划分的研究。鉴定方法为先根据标准品种相邻熟期组生育日数平均值的1/2为界,划定不同熟期组在该环境的范围,初步划定各品种的熟期组归属,然后统计各品种在不同环境的熟期组归属次数,结合考虑该品种适应的生态条件,最终确定其熟期组归属。本研究认为东北地区早春土壤墒情较好,播种后种子开始吸水萌动,而完全成熟则在完熟期(R8时期),大豆的全生育期应为从播种到R8时期的生育日数。获得结果如下:(1)确定了不同试验点/生态亚区各熟期组划分的生育期天数范围和各熟期组鉴定的最佳试验点/生态亚区,具体的说以北安和扎兰屯作为MG000和MG00熟期租适宜的鉴定地点,克山和牡丹江作为MG0和MGⅠ适宜的鉴定地点,铁岭作为MGⅡ和MGⅢ适宜的鉴定地点;(2)361份东北春大豆归入MG000~MGⅢ共6个熟期组;(3)揭示了不同熟期组在东北地区的地域分布,大致上MG000和MG00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北部,MG 0和MG I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南部,MGⅡ主要分布在吉林省,MGⅢ主要分布在辽宁省;(4)提出了一批东北地区各熟期组鉴定的本地区标准品种;(5)提出我国东北地区熟期组鉴定的方法,即先在当地将待鉴定的品种生育期天数与标准品种的表现或者本文所给出的各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进行初步划分,然后按照其熟期组划分结果安排在适宜的鉴定点进行统一鉴定,经比对后确定其熟期组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全生育期 熟期组 熟期组标准品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资源株型和产量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傅蒙蒙 王燕平 +11 位作者 任海祥 王德亮 包荣军 杨兴勇 田忠艳 傅连舜 程延喜 苏江顺 孙宾成 杜维广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明确东北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表观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株型相关性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目、倒伏程度)生态特性及各亚区改良方向,本研究采用1916-2012年间搜集或育成的东北地区代表性资源361份,于2012-2014... 为明确东北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表观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株型相关性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目、倒伏程度)生态特性及各亚区改良方向,本研究采用1916-2012年间搜集或育成的东北地区代表性资源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4个生态亚区的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试验研究(Ⅰ亚区:北安、扎兰屯,Ⅱ亚区:克山、牡丹江、佳木斯、长春,Ⅲ亚区:大庆、白城,Ⅳ亚区:铁岭)。(1)将品种在所有环境下的平均值作为该品种的综合值,用以作为与生态区值比较的标准。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群体及各熟期组在各生态区产量和株型性状的差异虽达到显著水平,但绝对差异并不大。第Ⅰ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植株高大主茎荚数偏低(仅为其它亚区值的一半左右);第Ⅱ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株型高大但倒伏问题突出;第Ⅲ亚区包括黑龙江西南至吉林省东北部缺水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植株矮小,主茎节数降低,但产量、主茎荚数和表观收获指数均较好;第Ⅳ亚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大部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植株矮小,表观收获指数偏低、产量略低的特点。(2)通过将大豆按照产量高低分为3组(低产、中产、高产),讨论不同亚区不同产量类型大豆改良的方向及该亚区改良进展及理想的高产株型。结果表明:产量改良应通过改良地上部生物量来实现,不同亚区不同产量类型改良的方向略有不同。第Ⅰ亚区将中产型改良为高产型应重视主茎节数的增加,本地区高产品种应注意改良地上部生物量和主茎荚数,本群体在这两个性状优势有限;第Ⅱ亚区各产量类型改良均应注重主茎节数和株高的改良,中产型改良为高产型应重点关注主茎节数;第Ⅲ亚区改良与地上部生物量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性状均能改良各产量类型;第Ⅳ亚区应注意改良当地品种表观收获指数。根据各亚区内群体高产品种及当地适宜熟期组高产品种的株型特点,提出了不同亚区的高产株型,同时筛选出一批各生态亚区内高产品种供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产量性状 株型性状 生态特征 理想株型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蒙蒙 王燕平 +11 位作者 任海祥 王德亮 包荣军 杨兴勇 田中艳 傅连舜 程延喜 苏江顺 孙宾成 杜维广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5-716,共12页
为明确东北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采用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北安、扎兰屯、克山、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长春、白城、铁岭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品种在所有环境下的平均值作为该品种在... 为明确东北大豆籽粒性状的生态特性,采用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北安、扎兰屯、克山、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长春、白城、铁岭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品种在所有环境下的平均值作为该品种在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获得的常规值,常规值的大小代表了品种的基因型值,用以作为与生态区值比较的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东北地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总量为40.47%、21.35%和61.82%,百粒重总平均值为19.06g。不同试点间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总量最大相差约2—3个百分点,百粒重最大相差约3g;而品种间相对应性状则分别相差约8,4,6个百分点和20g,品种问差异远大于试点间表达的平均差异。(2)品种按育成年代归类,不同育成年代品种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异趋势,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随育成年代呈现下降趋势、油脂含量和百粒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蛋白质含量从41.23%降至40.28%,蛋脂总量从62.16%降至61.74%,油脂含量从20.92%升至21.46%,百粒重从18.70g升至19.29g。但同一育成年代内品种的差异大于不同育成年代间平均值间的差异。(3)品种按熟期组归类,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异趋势,蛋白质含量(39.97%~41.31%)呈现以MGI组为底端,向早向晚均上升;油脂含量(20.42%-21.83%)与蛋脂总量(61.23%-62.92%)随熟期组变晚呈下降的趋势;百粒重在MGIII组(20.32g)达到最大,在其它熟期组间(18.86—19.18g)差异不显著。熟期组内品种籽粒性状的差异远大于熟期组间育成品种籽粒性状平均值间的差异。(4)各熟期组品种在各生态区籽粒性状的差异虽达到显著水平,但差异并不大。第1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各熟期组在该地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蛋脂含量、百粒重平均值分别低于相应的全试验平均值约0.1—0.4、0.6~1.3和1—1.5个百分点。第Ⅱ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地区,MG000-MGI油脂含量在该地比相应的全试验平均约高0.1~0.2个百分点,百粒重高约0.45~1.1g。第Ⅲ亚区包括黑龙江西南至吉林省东北部缺水地区,MG000-MGII的蛋白质含量在该亚区比相对应的常规值高约0.3~0.5个百分点,MG000.MGI的蛋脂总量在该亚区均高于相应的常规值,其中MG000高约0.5个百分点,其余各组高0.1—0.2个百分点。第Ⅳ亚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大部地区,MG000-MGU的蛋白质含量在该亚区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0.2—0.6个百分点,油脂含量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0.7—1.64个百分点,蛋脂总量则比相应的常规值高约1个百分点。第1亚区综合生态条件并不利于大豆高品质的表达,第Ⅱ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油脂含量、百粒重的表达,第Ⅲ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的表达,第Ⅳ亚区综合生态条件有利于各品质性状的表达。东北各亚区生态环境对籽粒品质性状的表达有一定作用,但各亚区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更大。根据品种在各生态亚区的表现筛选出一批籽粒性状有特色的品种供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品质性状 品种变异 育成年代 熟期组 生态特征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凯伟 张继权 +2 位作者 魏思成 刘聪 王春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8-420,共13页
以东北春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熟型构建东北春大豆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区划指标隶属度函数和作物反应函数两种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结合精细化插值(Anusplin插值)后的东北地区1990—2019年气象数据,从时间... 以东北春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熟型构建东北春大豆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区划指标隶属度函数和作物反应函数两种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结合精细化插值(Anusplin插值)后的东北地区1990—2019年气象数据,从时间、空间(1 km×1 km农田)和熟型开展东北春大豆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8月平均温度、5—9月累积降水量和7月累积日照时数是影响春大豆相对气象产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分熟型的气候区划结果在表达春大豆单产分布和产量稳定性方面优于不分熟型。根据气候适宜度和减产率的定量关系将适宜度评价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东北地区最适宜春大豆种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的北部和三江平原中南部。随着气候变暖,适宜春大豆种植区域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性 精细化气候区划 东北春大豆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吉林省白城市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17
作者 苏江顺 齐玉鑫 +9 位作者 杨君 彭浩 程学良 谭程友 王燕平 任海祥 傅蒙蒙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共计361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白城市田间表型,研究其在该地区的潜在育种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白城平均全生育期105 d (80. 4~130... 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共计361份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白城市田间表型,研究其在该地区的潜在育种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白城平均全生育期105 d (80. 4~130 d)、株高73. 3 cm (30. 1~131 cm)、主茎节12. 9个(7. 13~18. 9个)、分枝数2. 53个(0. 08~8. 83个)、蛋白质含量41. 0%(36. 8%~46. 1%)、油脂含量21. 4%(18. 0%~23. 7%)、蛋脂总量62. 3%(58. 1%~65. 8%)和百粒重18. 4 g (8. 33~25. 7 g)。(2) MG000和MG00的生育天数比当地无霜期早约50~60 d,集中在83~92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I、MGⅡ,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MG000和MG00品质性状优于MGI、MGⅡ,蛋脂总量分别高约2%;株高低20~50 cm,节数低3~9节。MGⅢ熟期中的少部分品种,不能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差于当地品种,蛋脂总量均低约1%,油脂低约1%;而株高高出约16 cm,节数多2节。(3)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遗传进度小。根据育种潜势分析,提出了在农艺和品质性状上可用于改良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育种潜势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晓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第2期79-80,共2页
大豆是我国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栽培区之一。针对东北大豆产区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制度,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几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东北春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春大豆 东北产区 栽培技术 优质 高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