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1
作者 GE Qian XUE Z. George +3 位作者 YE Liming XU Dong YAO Zhigang CHU Fengyo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49-858,共10页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The mean grain size ranges from 0.05 φ to 7.28 φ with a mean value of 5.60 φ. The average concentra- tions of major elements descend in the order of SiO2 > Al2O3 > CaO > Fe2O3 > K2O > MgO > Na2O > TiO2 > P2O5 > MnO, while those of trace elements exhibit a descending order of Sr > Rb > Zn > V > Cr > Pb > Ni > Cu > As > C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and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zones. Zone I locate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Pearl River, Taiwan Residents rivers, and small rivers nearby. Zone II locates in the eastern exit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the coastal area off Leizhou Peninsula,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the ero- sion products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Hainan Island. Zone III locates off the eastern Hainan Island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deeper than 50 m isobaths,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Hainan Island and coral reef. The influence from open water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size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nd that anthropo- genic impact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ize GEOCHEMICAL elements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controlling factor
下载PDF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冬 初凤友 +2 位作者 李家彪 杨海丽 陈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5-917,共13页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口外珠江来源的泥质沉积物的主体被限制在-50m等深线以浅的内陆架。现代珠江入海物质能维持粤西陆架泥质沉积区0.1cm/a左右的现代沉积速率。在川山群岛至海陵岛一带和琼州海峡东侧泥质区,分别受岛屿阻挡和逆时针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沉积中心。在沉积物不同粒级的来源和搬运方式存在差异的地方,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可能主要反映的是粗颗粒沉积物的运移趋势,而非细颗粒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源汇过程 现代沉积速率 粒径趋势 近海沉积物
下载PDF
珠江口及琼东北海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亮 张玉芬 +1 位作者 李团结 许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更好的了解南海北部近陆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分布,通过对珠江口至海南岛东北海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测试,共获取了约3 500个样品粒度数据,700余个样品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该区域沉积物粒度以粉砂及细砂为主,分选性为较差及差,沉积物常... 为了更好的了解南海北部近陆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分布,通过对珠江口至海南岛东北海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测试,共获取了约3 500个样品粒度数据,700余个样品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该区域沉积物粒度以粉砂及细砂为主,分选性为较差及差,沉积物常量元素组合以SiO2、Al2O3、Fe2O3、CaO、K2O、MgO及Na2O为主,这7种氧化物占沉积物总量的90%以上(平均值)。对沉积物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将调查海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分别为珠江口及粤西区域(Ⅰ)、琼州海峡东分布区(Ⅱ)及琼东分布区(Ⅲ),同时综合分析得出了各区域沉积物运移的路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粒度 沉积物 珠江口 琼东北海区
下载PDF
粤西及琼东北海区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亮 许冬 李团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86,共7页
通过对粤西及海南岛东北部海区现场调查,取得了大量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数据,分析后发现调查海区悬浮体浓度值普遍较低,绝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对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平面图及断面图分析后发现,春夏季粤西悬浮物主要来源于珠江口及... 通过对粤西及海南岛东北部海区现场调查,取得了大量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数据,分析后发现调查海区悬浮体浓度值普遍较低,绝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对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平面图及断面图分析后发现,春夏季粤西悬浮物主要来源于珠江口及琼州海峡,且两处悬浮物在电白外海存在明显的分界,琼东北海域悬浮物主要来自于海南岛及外海。近岸及底层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浊度能够很好地反映悬砂含量,但是不能反映生物活动及分布状况,如琼东上升流区的生物活动较剧烈,虽然其悬浮物浓度值偏高,但其浊度值并没有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浊度 悬浮体 粤西 琼东北
下载PDF
探地雷达(GPR)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殷勇 朱大奎 I.P.Martini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2-469,共8页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采用了探地雷达(GPR)研究海岸带沙体的结构、展布和沉积序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和有限的露头资料对比以及对反射波形态、结构的研究,确定了海滩脊、海岸沙丘的反射特征以及潜水面的位置。雷达图像显...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采用了探地雷达(GPR)研究海岸带沙体的结构、展布和沉积序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和有限的露头资料对比以及对反射波形态、结构的研究,确定了海滩脊、海岸沙丘的反射特征以及潜水面的位置。雷达图像显示五龙港古海滩脊由亚水平、不连续、高振幅和透镜状反射波组成;木兰头海岸沙丘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短的、陡倾斜反射可能代表未受扰动的海岸风成沙的前积层。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是一种可靠、快速和经济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砂砾质海岸可产生高质量、高分辨率和连续的反射剖面,值得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反射波形 海滩脊 海岸沙丘 海南岛东北部
下载PDF
海南岛东北部地区发展芒果生产问题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国干 郑文权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明芒果是见效快、效益高、结果期长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大量资料分析了海南岛东北部地区发展芒果生产的现状、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论证了该地区种植芒果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海南岛 芒果 漆树科 热带 经济作物
下载PDF
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瑾 杨小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8-2103,共6页
农村地区植被不同程度上都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为了揭示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特征,在搜集文献资料和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文昌、琼海的23个村庄周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被主要有维管植物967种,其... 农村地区植被不同程度上都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为了揭示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特征,在搜集文献资料和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文昌、琼海的23个村庄周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被主要有维管植物967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924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中单种科与寡种科占多数,特别是单种科比例较高,与尖峰岭的较为接近,比五指山高8个百分点,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小属和单种属占绝大多数,占海南1 210属的45.62%,地理成分以泛热带植物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植被 植物区系 琼东北
下载PDF
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格局分析 被引量:70
8
作者 雷金睿 陈宗铸 +3 位作者 吴庭天 李苑菱 杨琦 陈小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66-2377,共12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有直接影响。以海南岛东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探讨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和分布特征,并运用双...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格局有直接影响。以海南岛东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探讨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和分布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空间响应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岛东北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2.09亿元,其中林地构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体,而湿地的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表现的空间聚集或异常的区域及范围明显不同,以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空间聚集性最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高值区明显聚集于海岸带、东寨港和清澜港红树林一带,低值区集中在海口城区、文昌北部农耕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空间负相关关系(P<0.05),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生态核心的服务价值,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溢出效应 海南岛东北部
下载PDF
琼东北八所组ES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夏蒙蒙 王超群 +4 位作者 胡道功 赵希涛 贾丽云 吴环环 吕同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三江河一带的八所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64.36 ka~18.40 ka BP);沉积时代对应末次冰期MIS4~MIS2阶段;河流的下切与T2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琼东北海平面的频繁波动及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此外,分布于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地带的老红砂与八所组属同期异相的风成堆积,应与八所组地层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所组 ESR 沉积环境 晚更新世 琼东北
下载PDF
海南东北部木麻黄人工林树高曲线研建
10
作者 陈毅青 薛杨 +3 位作者 王小燕 宿少锋 林之盼 王霞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88-92,共5页
以海南东北部地区系统抽样样地获取的木麻黄人工林内216株林木为样本,选用6种常用的精度较高的树高曲线方程进行模拟木麻黄的树高曲线,通过决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预估精度4个统计量以及残差图检验,得到海南省木麻黄人工... 以海南东北部地区系统抽样样地获取的木麻黄人工林内216株林木为样本,选用6种常用的精度较高的树高曲线方程进行模拟木麻黄的树高曲线,通过决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预估精度4个统计量以及残差图检验,得到海南省木麻黄人工林树高曲线为H=1.3+30.217×e-8.790/D。研究为通过胸径迅速准确获得木麻黄的树高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木麻黄人工林的生长收获以及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东北部地区 木麻黄 树高曲线 研建
下载PDF
海南东北部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剑锋 薛杨 +2 位作者 王小燕 宿少锋 林之盼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本文以海南东北部次生林、半红树林、木麻黄与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等4种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样地0~100 cm土壤层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土壤pH值为4.08~5... 本文以海南东北部次生林、半红树林、木麻黄与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林等4种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样地0~100 cm土壤层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土壤pH值为4.08~5.90,均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3~35.19 g/kg,只有半红树林有机质含量达到中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为0.07~1.10 g/kg,半红树林明显高于其他3种森林类型;土壤全磷含量为0.01~0.14 g/kg;土壤全钾含量为0~1.0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0.95~56.97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0~130.99 mg/kg;土壤硝态氮含量为0~5.91 mg/kg;土壤氨态氮含量为0.01~3.8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化学性质 海南东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