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controlling Regularitiesof Structureinthe Lehong Lead-zinc Deposit, Northeastern Yunnan
1
作者 CUI Junhao HAN Runsheng +1 位作者 ZHAO Dong ZHANG Xiaop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197-198,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Lehonglead-zincdeposit is a large-sized Pb-Zn depositnewly foun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Lead-zinc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rea,which occurrenceis strictly
关键词 REE PB ZN northeastern yunnan Ore-controlling Regularitiesof Structureinthe Lehong Lead-zinc Deposit
下载PDF
Metallogenic Processes:Evidencesfrom Zoning Patterns of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geochemistryin the Lehong Zn-Pb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Yunnan, China
2
作者 ZHAO dong HAN Runshen +4 位作者 REN Tao WANG Jiasheng ZHANG Xiao-pei WU Yongtao CUI Jun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51-252,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large clusters of Zn-Pb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Yunnan,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Tr... 1 Introduction The large clusters of Zn-Pb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Yunnan,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Triangl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Pb Metallogenic Processes:Evidencesfrom Zoning Patterns of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geochemistryin the Lehong Zn-Pb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yunnan China Zn
下载PDF
Applicability of Biodegradable Mulch in Maiz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ern Yunnan
3
作者 丁云双 黄吉美 +3 位作者 钱成明 刘宾照 周金娥 倪留双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2324-2330,共7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adaptability of degradable mulches in maiz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ern Yunnan. [Method] The tests of sun drying, burying and maize mulching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15 controllable d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adaptability of degradable mulches in maize production in northeastern Yunnan. [Method] The tests of sun drying, burying and maize mulching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15 controllable degradable mulches in northeastern Yunnan. [Result] Of the test mulches, the induction period last the longest of 56 d, and the induction period can not be well controlled. Besides, the degradable mulches proved similar with common mulches in terms of heat preser- vation and yield increasing for crops, and performed excellently in covering strength, extension degree and toughness. Additionally, degradable mulches left few residues after maize harvesting, which would remove mulch pollution. [Conclusion] The biodegradable mulch functions well in heat preservation and yield increasing, as well as resolving the issue of plastic pollu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viron- me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agriculture, green agri- culture and modernized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Mulch northeastern yunnan CORN ADAPTABILITY
下载PDF
Strontium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Lemachang independent silver ore deposit, northeastern Yunna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海琳 李朝阳 +2 位作者 涂光炽 周云满 王崇武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Sr isotope geochemical studies (the87Sr/86Sr and δ18O-87Sr/86Sr systems) on the wall rocks and ores from the Lemachang independent Ag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Yunnan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Sr isotope geochemical studies (the87Sr/86Sr and δ18O-87Sr/86Sr systems) on the wall rocks and ores from the Lemachang independent Ag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Yunnan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had flown through radiogenetically Sr-enriched rocks or strata prior to their entry into the locus of ore precipitation,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Ag ore precipitation. The radiogenetically Sr-enriched source region may be the Proterozoic basement (the Kunyang and Hekou groups). Moreover, the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the Sr isotopic system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contain as much as 3×10-6 Sr with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r being 0.750 and that of oxygen 7.0‰ The ore-forming temperatures were estimated at 150–250°C for the carbonate rock-type ores and at 200–260°C for the clastic rock-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achang northeastern yunnan INDEPENDENT Ag DEPOSIT Sr ISOTOPE ORE-FORMING fluid.
原文传递
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古环境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慧鸿 苏中堂 +1 位作者 马慧 孙珮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4,共11页
【目的】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萎缩消亡存在多种认识。为了深入探讨其成因,拟通过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古环境演化研究,分析古环境因素对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滇东北地区万和剖面为研究对... 【目的】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萎缩消亡存在多种认识。为了深入探讨其成因,拟通过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古环境演化研究,分析古环境因素对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滇东北地区万和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系统开展滇东北地区奥陶系临湘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微相特征研究、此期间的古环境演变分析,探讨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萎缩消亡中的古环境影响。【结果】通过对万和剖面临湘组—龙马溪组岩石学特征、镜下矿物组成以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分析,共识别出六类沉积微相:含泥瘤状灰岩相、纹层状微晶灰岩相、微晶生屑灰岩相、纹层状钙质泥岩相、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相以及含钙质泥页岩和含钙质碳质泥岩相。并进一步划分出三个沉积亚相:浅缓坡、深缓坡和局限滞留陆棚;利用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其古海洋地球化学特征,并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发现:在奥陶系大渡河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之间,古海洋环境指标如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陆源碎屑输入量和古海平面变化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波动频繁。【结论】通过分析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周围的古海洋环境变化,认为滇东北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成因是海洋环境缺氧导致光合生物衰退,从而抑制了碳酸盐生产,使得碳酸盐岩台地萎缩直至消亡。除此之外,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陆源碎屑输入量增加以及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在碳酸盐岩台地消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碳酸盐岩台地 赫南特阶 晚奥陶世 滇东北地区
下载PDF
沼气工程技术在滇东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政 赵兴玲 +5 位作者 吴凯 梁承月 王昌梅 杨斌 尹芳 张无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滇东北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农村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沼肥作为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可以有效缓解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滇东北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滇东北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农村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沼肥作为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可以有效缓解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滇东北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技术的优势,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并对沼肥种植技术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村地区合理利用资源、整治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工程技术 生态环境 治理对策 滇东北农村
下载PDF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魏泽昳 李向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文章在收集详细地质遗迹野外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滇东北地区昭通市昭阳区的各种地质遗迹进行综合分类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昭阳区地质遗迹可分为西部和东部2大区片,西部为以大山包为代表的玄武岩台地,集火山岩地貌、高原湖泊和湿地为一... 文章在收集详细地质遗迹野外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滇东北地区昭通市昭阳区的各种地质遗迹进行综合分类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昭阳区地质遗迹可分为西部和东部2大区片,西部为以大山包为代表的玄武岩台地,集火山岩地貌、高原湖泊和湿地为一体;东部为以昭通山间盆地为中心的碳酸盐岩岩溶地貌,附有古生物化石景观;碳酸盐岩、泥页岩、砂岩、玄武岩等丰富的岩性及其他作为隔水岩系和含水岩系的相间分布为岩溶作用和岩溶地貌的差异奠定了基础;不同程度的断裂-褶皱形成的构造地貌是现今东、西地质遗迹分异的主控因素;地层岩性-构造地貌背景下的水文条件为塑造丰富的地质景观提供了外部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玄武岩台地 生物化石 岩溶地貌 滇东北地区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太阳坝大型沉积型铝土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8
作者 王子正 冯兴雷 +6 位作者 牛浩斌 黄宣凯 葛祥英 周邦国 崔晓亮 王生伟 郭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1-682,共12页
铝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之一,渝南—黔北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内著名的成铝区,与之毗邻的滇东北地区整体处于上扬子陆块南部滇东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是铝成矿的有利区位,但一直未有突破性发现。近年来,基于1∶1万矿产地质调查,通过... 铝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之一,渝南—黔北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内著名的成铝区,与之毗邻的滇东北地区整体处于上扬子陆块南部滇东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是铝成矿的有利区位,但一直未有突破性发现。近年来,基于1∶1万矿产地质调查,通过地表调查、剖面、探槽、钻探和综合研究等手段,笔者团队首次在滇东北大关太阳坝地区发现了一处大型铝土矿。矿体延伸相对稳定,厚度0.82~30.85 m,平均厚度2.14 m;矿石以硬水铝石为主,归属一水型铝土矿,就平均品位而言,w(Al_(2)O_(3))为59.03%、w(SiO_(2))为19.03%、铝硅比值(A/S)为4.36,估算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矿床从成因上分为原生的沉积型(为主)和次生的堆积型,矿床展布主要受梁山组(P_(2)l)地层沉积时期沉积相带(滨岸沼泽相带)和新寨子向斜构造控制,与相邻的渝南—黔北成铝区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该发现表明大关地区为一聚铝盆地,从而拓展了上扬子陆块西缘成铝区范围。该项找矿突破势必带动周边铝土矿的勘查,为建设滇东北地区铝资源基地奠定基础,助推滇东北地区形成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太阳坝地区 喀斯特型铝土矿 岩相古地理 成矿规律 成矿潜力
下载PDF
滇东北次方言苗语味觉词研究
9
作者 杨世恒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4-70,94,共8页
味觉词作为苗语词汇系统内封闭的小类,虽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其音节形式上既有单音节也有双音节。除了基本概念义外,还通过通感、隐喻引申了大量的义项,故而在句法层面上凸显出更多的句法特征。文章以苗语味觉词为研究对象,从味觉词系... 味觉词作为苗语词汇系统内封闭的小类,虽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其音节形式上既有单音节也有双音节。除了基本概念义外,还通过通感、隐喻引申了大量的义项,故而在句法层面上凸显出更多的句法特征。文章以苗语味觉词为研究对象,从味觉词系统、评价对象、句法特征、语义体系及隐喻特征等方面对苗语味觉词进行深入描写分析,力图展示滇东北次方言苗语味觉词的全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次方言苗语 味觉词 语义 隐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长青 许虹 陈毓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26,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度、组成、结构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铜矿石有机质的反射率为1.0 4 %~ 2 .172 % ;除个别样品外 ,n H/ n C值平均 0 .4 9,n O/ n C 值平均 0 .0 6 2 ,表明其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 ,有机质的物理性质及红外光谱特征也显示了这一点。 2有机质的组成以 C为主 ,其次为 H、O、N,两种铜矿石中有机质的 C、H、O元素含量类似 ,仅 N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3有机质的结构中以羟基、烷烃、芳烃官能团为主 ,有时有 C=O官能团 ;羟基红外吸收峰强度大 ,表明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热液流体交代作用。 4玄武岩中铜矿石沥青的δ1 3CV- PDB为- 2 7.3‰~ - 33.2‰ ,平均 - 31.97‰ ,沉积岩中铜矿石碳质的 δ1 3CV- PDB为 - 2 0 .2‰~ - 2 3.2‰ ,平均 - 2 2 .11‰ ,表明二者无明显成因联系 ,前者属腐泥型 ,为石油的遗迹 ,来自下部地层 ;后者为腐植型 ,来自原地沉积的陆生高等植物。两种铜矿石中不同来源有机质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有机质 沉积夹层
下载PDF
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的沉积型铜矿床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居里 郭健 +7 位作者 刘忠奎 张云峰 张蓉 王伟涛 冯士信 冯娟萍 井继峰 李领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3-671,共9页
在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床。文章对此类沉积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型铜矿床主... 在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床。文章对此类沉积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型铜矿床主要有两种矿化类型:结核状铜矿化和浸染状铜矿化,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等为主;成矿受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地层控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形成的古火山构造和古地形以及火山期后的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成矿过程可能从沉积成岩阶段一直延续到成岩期后。区域上假整合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的宣威组沉积岩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峨眉山玄武岩 上二叠统宣威组 结核状铜矿化 浸染状铜矿化 滇东北地区
下载PDF
滇东北会泽地区发现铝土质泥岩铜矿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钱壮志 侯蜀光 +4 位作者 章正军 姜常义 徐章宝 唐冬梅 高宏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5,共4页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云南会泽县的大黑山层状铜矿的矿化分布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间断面(假垫合面)之上的宣威组底部,明显受铝土质泥岩层位的控制。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及与国内典型砂岩铜矿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在成矿背景、赋矿围...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云南会泽县的大黑山层状铜矿的矿化分布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间断面(假垫合面)之上的宣威组底部,明显受铝土质泥岩层位的控制。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及与国内典型砂岩铜矿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在成矿背景、赋矿围岩岩性和成矿地质特征上,有别于中国南方川滇地区的砂岩/页岩铜矿,是一种新的铜矿类型。根据赋矿围岩和沉积层控等宏观地质特征,暂定为“铝土质泥岩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赋矿围岩 铝土质泥岩 大黑山 会泽地区 滇东北
下载PDF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红外测温及其矿床成因意义——以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32
13
作者 韩润生 李波 +3 位作者 倪培 邱文龙 王旭东 王天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显微红外测温是利用红外显微镜研究不透明~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典型的会泽型(HZT)铅锌矿... 显微红外测温是利用红外显微镜研究不透明~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典型的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本文以该矿床的闪锌矿、方解石流体包裹体为例,应用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发现闪锌矿中发育大量流体包襄体,按其相态可分为6类:纯气相(V)、富液相气液两相(L+V)、富气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含子矿物三相(L+V+S)、含CO2三相(LCO2+LH2O+VCO2)包裹体,而在热液方解石中仅发现富液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包裹体。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个区间:150~221℃和320~364℃;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3个区间:12.0%~18.0%、5.0%~11.0%、11%~5.0%。不同世代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全过程,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中一晚阶段,而且与脉石矿物(方解石)共生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高于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了闪锌矿流体包裹体较方解石更能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大致经历了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通过压力校正后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反映了早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呈中一高温,进一步证实了该矿床并非低温矿床。通过矿床对比研究,不仅反映了该矿床明显不同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而且表明了显微红外测温技术为该类矿床成矿流体P—T—Z条件及矿床成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途径,并将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 红外显微测温 HZT铅锌矿床成因 会泽超大型富锗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 集区
下载PDF
滇东北木杆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平 汪正江 +4 位作者 余谦 刘伟 熊国庆 刘家洪 何江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8-647,共10页
基于Xd2井和Ydd3井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岩心测试结果,结合邻区资料,总结滇东北地区木杆向斜黑色页岩岩性、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特征,评价木杆向斜页岩气资源潜力。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主要为深水陆... 基于Xd2井和Ydd3井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岩心测试结果,结合邻区资料,总结滇东北地区木杆向斜黑色页岩岩性、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特征,评价木杆向斜页岩气资源潜力。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主要为深水陆棚相黑色碳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其中龙马溪组一段可以分为1亚段、2亚段和3亚段,页岩优质段(总有机碳含量大于2.0%)厚40~70m,平均有机碳含量为3.00%~3.61%,干酪根碳同位素值-30.21‰^-27.01‰,有机质含量高、类型好,等效镜质体反射率(VRo)为2.73%~2.79%。矿物组成具有较低含量的石英和长石,较高含量的碳酸盐岩和黄铁矿,由下至上,石英、碳酸盐岩和黄铁矿含量降低,长石和黏土含量增加。页岩孔隙度为2.39%~8.53%,横向渗透率(0.00001~15.0)×10^-3μm^2,以中等孔隙为主,低—特低渗透率,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演化形成的介孔和微孔。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埋深约1500~2300m,含气面积125.55km^2,资源量999.93×10^8m^3,主力含气层段位于五峰组上段—龙一段1亚段,厚度38~43m,平均总含气量2.95~4.31m^3/t。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厚度大,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分布,埋藏适中,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潜力 五峰组-龙马溪组 木杆向斜 滇东北
下载PDF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斌 金灿海 +3 位作者 张玙 冀盘龙 郭阳 王子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3-605,共13页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响应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脱贫规划,开设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二级项目,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实...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响应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脱贫规划,开设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二级项目,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实施。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使得云南乌蒙山区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从而助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脱贫战略目标。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毛坪铅锌矿最新发现的高温热液改造痕迹为契机,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之上,重新系统总结了毛坪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并借助于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从微量元素、H-O同位素、S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等方面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认为其至少存在2期成矿期次,与其中一期成矿时代相近的黄龙组(C_2h)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提出了毛坪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毛坪铅锌矿 滇东北
下载PDF
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闪锌矿Rb-Sr定年 被引量:18
16
作者 沈战武 金灿海 +2 位作者 代堰锫 张玙 张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地区代表性矿床之一,目前尚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数据。该文对选自块状铅锌矿石的4件闪锌矿单矿物样品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21.7±5.8 Ma(MSWD=1.5),表明毛坪铅锌矿床的主成矿作用发生于石... 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地区代表性矿床之一,目前尚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数据。该文对选自块状铅锌矿石的4件闪锌矿单矿物样品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21.7±5.8 Ma(MSWD=1.5),表明毛坪铅锌矿床的主成矿作用发生于石炭纪。此外,闪锌矿^(87)Sr/^(86)Sr初始值为0.712166±0.000017,低于大陆地壳^(87)Sr/^(86)Sr平均值(0.719)且高于地幔Sr初始值(0.707),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并混有少量地幔物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毛坪铅锌矿属后生矿床,与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浆活动无成因联系,类似于典型的MVT矿床,且滇东北地区可能发育多期铅锌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同位素 成矿时代 物质来源 毛坪铅锌矿床 滇东北
下载PDF
滇东北晚二叠世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特征 被引量:29
17
作者 康高峰 王辉 +1 位作者 王巨民 刘池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8,共8页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生物化石标志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沉积体系与其空间配置格局及演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研究区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煤层层位的空...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生物化石标志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沉积体系与其空间配置格局及演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研究区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煤层层位的空间叠置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了煤中硫的分布规律,讨论了研究区厚煤层(C5)在层序格架下的聚煤特征和位置。结合最新的勘探资料,预测出研究区中西部盐津—彝良一带蕴藏着资源潜力巨大的优质煤。建议今后在保持东部威信—镇雄一带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加大对预测靶区煤田的地质勘探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格架 聚煤特征 晚二叠世 滇东北
下载PDF
滇东北黑色岩系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伟 刘洪林 +1 位作者 李晓波 薛华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7,127-128,共6页
云南省东北部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之一,该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黑色岩系广泛发育。在深入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利用页岩气钻井资料对该区黑色岩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页岩气含量... 云南省东北部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之一,该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黑色岩系广泛发育。在深入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利用页岩气钻井资料对该区黑色岩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页岩气含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该区黑色岩系可细分为黑色页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泥铁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晶灰岩等8种岩性;②黑色岩系总有机碳含量介于0.02%~9.37%,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干酪根为主;③岩心孔隙度介于0.22%~4.06%、渗透率介于0.000 002 9~0.7mD,孔隙以微孔为主(小于10nm)。该区已钻的9口井页岩含气量总体偏低(平均只有0.42m3/t)且页岩气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认为:在宽缓向斜和断层发育少的构造区域,页岩矿物中斜长石、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等的含量大小影响了页岩气含量的高低;伊利石含量介于25%~40%时页岩含气量相对较高,普遍大于0.5m3/t,伊利石含量大于40%,页岩气含气量普通低于0.5m3/t;绿泥石含量介于15%~25%时,页岩含气量相对较高;斜长石含量大于10%时,页岩气含气量普遍低于0.5m3/t;碳酸盐类矿物含量越高,则页岩气含气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东北部 黑色岩系 储集层 早寒武世 早志留世 页岩气 伊利石 绿泥石 斜长石 含气性
下载PDF
滇东北矿集区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随海 韩润生 +3 位作者 申屠良义 吴鹏 邱文龙 文德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721,共11页
围岩蚀变是昭通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区760中段98勘探线剖面实测、蚀变岩分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迁移特征与参数计算,指出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在蚀变中心,黄铁矿化最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之,硅化较弱... 围岩蚀变是昭通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区760中段98勘探线剖面实测、蚀变岩分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迁移特征与参数计算,指出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在蚀变中心,黄铁矿化最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之,硅化较弱,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远离矿体,黄铁矿化逐渐减弱,而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逐渐增强。强黄铁矿化和强黄铁矿化-强方解石化-强硅化粗晶白云岩蚀变组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从细晶白云岩带到强黄铁矿化带,元素整体呈迁入形式,主要为与Zn-Pb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如Ge、Ag、Cd等迁入;同时伴随成矿流体作用,亲铁元素及铁明显富集,显示不同蚀变岩相受热液改造作用影响。蚀变指数(I_A)的大小,与矿化强弱呈正相关关系,I_A大,则矿化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分带 元素迁移 昭通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会泽型铅锌矿床
下载PDF
滇东北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营 董文渊 +4 位作者 顾宝 王林昊 唐海龙 罗祥毅 陈朝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以滇东北金佛山方竹林为对象,在全面调查竹林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基础上,构建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建立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竹林健康综合评价;第二层为要素... 以滇东北金佛山方竹林为对象,在全面调查竹林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基础上,构建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建立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竹林健康综合评价;第二层为要素层,包括林分活力指标、外界干扰指标、林分结构指标和冠层结构指标;第三层为12个二级指标,包括胸径、地径、高度、生物量、枯立竹数、郁闭度、年龄结构、乔木层丰富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抚育管理强度、社会重视程度。基于不同立地条件预测竹林分活力指标,建立了竹林健康评价模型,并将竹林健康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金佛山方竹林健康林分占31.11%,亚健康林分占51.11%,不健康林分占1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金佛山方竹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 健康等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