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plateau basin crustal structures and thickening mechanism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Shixu Jia Zhaofan Xu +4 位作者 Zhi Liu Jianshi Zhang Baofeng Liu Jiyan Lin Wenbin Guo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2年第5期385-397,共13页
This paper uses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data to contrast and analyze the crustal structures of three plateau basins (Songpan-Garze, Qaidam, Longzhong)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This paper uses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data to contrast and analyze the crustal structures of three plateau basins (Songpan-Garze, Qaidam, Longzhong)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s well as two stable cratonic basins (Ordos, Sichuan) in its peripheral areas. Plateau basin crustal structures, lithological variations and crustal thickening mech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peripheral stable cratonic basins, the crystalline crusts of plateau basin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are up to 10 15 km thicker, and the relative medium velocity difference is about 5% less. The medium velocity change in crustal layers of plateau basin indicates that the upper crust undergoes brittle deformation, whereas the lower crust deforms plastically with low velocity. The middle crust shows a brittle-to-plastic transition zone in this region. Thickening in the lower crust (about 5 10 km), and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show low- medium velocity (relatively reduced by 7%), suggest that crustal thickening mainly takes place in lower crus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crust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shows evidence of wholesale block movement, and crustal shortening and thickening seem to be the main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this region. The GPS data show that the block motion modes and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ipher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motion direc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The Mani-Yushu- Xianshuihe fold belt alo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Qiangtang block and the Bayan Har block divides the different plateau thickening tectonic environments into the middle-western plateau,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and the southeaster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lateau basin stable cratonic basin deep seismic sounding thickening mechanism
下载PDF
The U-Pb chronologic evidence and sedimentary responses of Silurian tectonic activities at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被引量:7
2
作者 LIU JingYan YANG HaiJun +4 位作者 YANG YongHeng CAI ZhenZhong LIU YongQuan RUI ZhiFeng SU ZhenZh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1445-1460,共16页
U-Pb ages of Devonian detrital zircons from Tabei Uplift have been determined through LA-ICP-MS test technology.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st zircon ages concentrate on 460-414 Ma,especially around 436-423 Ma,indicat... U-Pb ages of Devonian detrital zircons from Tabei Uplift have been determined through LA-ICP-MS test technology.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st zircon ages concentrate on 460-414 Ma,especially around 436-423 Ma,indicating possible occurrences of strong tectonic event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during that period.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basin marginal orogenic belts,intense tectonic activities developed at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arim Basin and its obvious sedimentary responses in basin during the end of Ordovician to Early-Middle Silurian are discussed.These include(1) several unconformities within the Late Ordovician-Silurian,showing truncation,erosion,and onlap characteristics,which reflected the local uplift formed during the surrounding extrusion process;(2) the Silurian fluvial delta system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in Keping,Yingmaili,Hade,and Caohu areas,which reflected the partial uplift at the northeast margin and provided clastic supply to basin;and(3) as indicated by heavy mineral analysis,the Silurian sediments came mainly from the recycles of orogenic belts provenance,which indicated the compress tectonic setting.In addition,a wide range of red mudstone layer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lurian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rrounding tectonic uplift and the rapid decline of sea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ital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tectonic activities SILURIAN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3
作者 王圣柱 梅文科 +4 位作者 熊峥嵘 白仲才 熊伟 于洪洲 鲍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68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纪沟弧盆环境发育多种类型的烃源岩,为落实主力烃源岩高效供烃区,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基于钻井、露头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烃热模拟实验等测试数据,地质—地化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制、生烃潜力、生...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纪沟弧盆环境发育多种类型的烃源岩,为落实主力烃源岩高效供烃区,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基于钻井、露头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烃热模拟实验等测试数据,地质—地化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制、生烃潜力、生烃演化过程及供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石炭系主要发育泥岩、凝灰质泥岩和碳质泥岩3种类型的烃源岩;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生烃母质构成、生烃活化能分布不同,其生烃潜力及生烃演化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即泥岩相对低成熟演化阶段快速生烃,凝灰质泥岩持续缓慢生烃,碳质泥岩相对高成熟演化阶段快速生烃;后期构造改造、沉积充填及地温场演化联合控制了烃源岩生烃热演化过程及供烃特征。依据烃源岩生烃与油气散失时空耦合,划分出高效生烃—低散失—高效供烃、高效生烃—较高散失—较高效供烃、较高效生烃—低散失—较高效供烃、较高效生烃—高散失—低效供烃、低效生烃—高散失—低效供烃和低效生烃—低散失—低效供烃6种供烃模式。石北、滴水泉等凹陷属较高效生烃—低散失—较高效供烃单元,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为最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活化能 生烃演化模式 沟弧盆环境 烃源岩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台缘早期鲕滩带的发现及宣探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雨 谢继容 +10 位作者 文龙 周刚 文华国 张本健 徐亮 易海永 孙豪飞 徐文礼 马华灵 陈骁 罗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已在飞一段上部—飞二段取得了重要的勘探开发系列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局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油气富... 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已在飞一段上部—飞二段取得了重要的勘探开发系列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局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油气富集区,通过对该区地震资料“双高”处理解释,结合490余口老井复查,开展了飞一段台缘早期鲕滩发育特征研究,预测了台缘早期鲕滩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宣探1井的钻探成果,分析了台缘早期鲕滩储层发育特征及高含硫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飞仙关组划分5个四级层序,台缘早期鲕滩发育于SSQ1—SSQ2层序,分布于渡口河—七里北地区,岩性主要为亮晶鲕粒石灰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具有礁滩叠置和鲕滩向台内不断迁移的特征;②台缘早期鲕滩储层分布于老君庙地区以东、渡口河地区以及渡口河—七里北之间的向斜区,储层平均厚度超过100 m;③宣探1井飞仙关组台缘早期鲕滩储层类型以Ⅱ和Ⅲ类为主,局部见Ⅰ类储层,总体为含气层和气层,为岩性气藏,试油效果良好。结论认为,宣探1井成功钻遇礁滩储层,证实飞仙关组发育台缘早期鲕滩带,这对于重新认识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礁滩勘探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开辟了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新领域,且预示该区仍具有非常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同时也为克拉通边缘或内部海槽(台洼)两侧类似地区礁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 宣探1井 台缘早期鲕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与共和盆地高温热异常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显春 王贵玲 +1 位作者 张代磊 马岩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0,共14页
构造作用是影响地球深部内热向地表传输和热能再分配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发现高温地热资源,其热源成因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为理解构造作用对地热资源分布的控制过程,本文选取共和盆地高温地热异常区,分析边界... 构造作用是影响地球深部内热向地表传输和热能再分配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发现高温地热资源,其热源成因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为理解构造作用对地热资源分布的控制过程,本文选取共和盆地高温地热异常区,分析边界断裂构造性质、活动期次、演化历程,结合钻井、大地电磁和背景噪声成像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提出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地热异常形成的耦合关系。认为:1)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及周缘变形区形成于昆仑断裂和海源断裂大型活动左旋走滑作用的滑动消减带;2)共和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中新世(12–6 Ma)旋转泛湖盆凹陷、上新世—第四纪(6–3 Ma)盆内张扭变形两期主要演化阶段;3)共和盆地上地壳发育的与高温相关的地球物理低速-高导异常层(Vs<3.2 km/s,R<10Ω·m)是主导热源;4)上新世持续左旋走滑变形导致的岩石圈隆起变形是深部热能向浅层传输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浅部热能聚集成热过程至少延续到了3 Ma;5)预测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共和盆地具有类似构造演化性质的次生盆地具有高温地热资源发育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共和盆地 新构造 走滑 高导低速体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龙首山晚新生代多阶段构造隆升的盆地记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迪 陈鹏 +2 位作者 李荣西 吴小力 刘晓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59-3774,共16页
龙首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其盆山演化过程和断裂带扩展模式的恢复对揭示青藏高原新生代北东向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龙首山南北两麓3个新近系沉积剖面的构造特征和5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 龙首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其盆山演化过程和断裂带扩展模式的恢复对揭示青藏高原新生代北东向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龙首山南北两麓3个新近系沉积剖面的构造特征和5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年龄结果,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龙首山地区晚新生代的盆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龙首山地区晚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14Ma,龙首山南缘断裂带活化,阿拉善地块南缘沿此断裂逆冲于张掖盆地之上,张掖盆地开始接收阿拉善地块的物源;(2)~5Ma,龙首山南缘断裂带的次级断裂开始发育,使龙首山南侧山麓白垩系开始剥露并为张掖盆地提供物源,同时,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活化并导致潮水盆地发生挠曲沉降,接收龙首山的物源;(3)5~2.5Ma,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的次级断裂开始发育,导致龙首山北麓白垩系开始剥露并为潮水盆地提供物源。通过对龙首山周缘盆地沉积相和物源开展分析,本研究反演了龙首山地区中新世以来的断裂带活动和山体隆升过程,表明在14~2.5Ma,随着龙首山南缘断裂、北缘断裂的活化和次级断裂的发育,龙首山经历了3次强烈的隆升,这对揭示青藏高原北东向的扩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龙首山 晚新生代 锆石U-PB 盆山演化
下载PDF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晨成 陈磊 +3 位作者 李秀章 孔祥明 陈宏杰 姚铮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个金矿体、1个铅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认为该区找金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家圈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胶莱盆地东北缘 山东乳山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8
作者 韩小梦 郭云成 +4 位作者 段留安 王建田 赵鹏飞 王利鹏 喻光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0-221,共12页
前垂柳金矿为胶东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牧牛山岩体(二长花岗岩)、荆山群地层和鹊山岩体(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之间厚大的构造蚀变带内,截止目前推测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 前垂柳金矿为胶东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牧牛山岩体(二长花岗岩)、荆山群地层和鹊山岩体(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之间厚大的构造蚀变带内,截止目前推测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基于前人研究及野外调查,选择典型矿体中含金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硫化物δ^(34)S值总体为10.13‰~12.39‰,极差为2.26‰,平均值10.98‰,均一程度高,具高δ^(34)S值特征,反映了深部成矿流体上侵过程中混染了更多的地层中的硫,显示了荆山群地层对成矿有一定贡献;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比值为17.149~18.886,^(207)Pb/^(204)Pb比值为15.482~15.677,^(208)Pb/^(204)Pb比值为37.860~40.073,显示前垂柳金矿铅为壳幔混合来源,且具有下地壳铅的特征。该矿床S、Pb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与周边辽上、蓬家夼等典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反映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事件,预示了胶莱盆地东北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东北缘 前垂柳金矿 S同位素 PB同位素 物质来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晚古生代盆地构造环境: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娇鹏 陈世悦 +6 位作者 刘成林 马寅生 尹成明 彭渊 邵鹏程 马帅 刘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5,共11页
在对采集到的27件碎屑岩主微量元素系统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对柴达木东北部晚古生代盆地构造环境及原型盆地类型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较大陆上地壳,柴达木东北部地区上古生界碎屑岩整体呈现SiO_2含量富集、其余主... 在对采集到的27件碎屑岩主微量元素系统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对柴达木东北部晚古生代盆地构造环境及原型盆地类型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较大陆上地壳,柴达木东北部地区上古生界碎屑岩整体呈现SiO_2含量富集、其余主量氧化物亏损的特点,稀土元素含量整体偏低,但与大陆上地壳具有极为类似的分配型式,微量元素中相容元素整体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中等亏损,高场强元素无亏损—弱亏损。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及特征比值显示,测试样品与被动大陆边缘砂岩具有极为接近的地球化学特点,并且显示出与其他构造环境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别极为明显的特点。相关构造环境及物源岩石组合判别图解同样表明: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古生代持续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物源区岩石几乎不存在中基性物质的加入且以大陆上地壳中酸性岩类为主。在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与沉积对比、古流向以及锆石年代学的工作,综合认为,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古生代为一个向北倾斜的被动大陆边缘海盆,其物源区为加里东造山运动形成的柴北缘加里东期造山带,海侵来自宗务隆裂陷海槽且自北向南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东北部地区 上古生界 砂砾岩 地球化学 盆山格局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施炜 马寅生 +2 位作者 吴满路 张云峰 杜德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共和盆地第四纪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剖面包含了四个正极性段,三个负极性段,剖面底部地层年龄约为2.11Ma B.P.。结合剖面的沉积特征和已有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可以确定该剖面记录了共和盆地2.11M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且气候发生... 共和盆地第四纪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剖面包含了四个正极性段,三个负极性段,剖面底部地层年龄约为2.11Ma B.P.。结合剖面的沉积特征和已有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可以确定该剖面记录了共和盆地2.11M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且气候发生转型的主要时期依次为1.92 Ma B.P、1.75Ma B.P.、1.40Ma B.P.、1.02 Ma B.P.和0.87Ma B.P.。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青藏高原强烈隆升远程效应的结果。共和盆地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的建立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共和盆地 第四纪 磁性地层学
下载PDF
保德地区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田文广 邵龙义 +2 位作者 孙斌 赵素平 霍万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9,共5页
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反映地下水交替和径流特征,对煤层气的富集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以山西省保德地区煤层气井产出水测试数据为依据,系统研究了该区煤层气井产出水的离子组成、pH值、矿化度分布及氘氧同位素组成等特征。结果表明:1该... 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反映地下水交替和径流特征,对煤层气的富集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以山西省保德地区煤层气井产出水测试数据为依据,系统研究了该区煤层气井产出水的离子组成、pH值、矿化度分布及氘氧同位素组成等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煤层气井产出水呈弱碱性,北部产出水以K+、Na+、Cl-和HCO-3为主,Ca2+、Mg2+含量较低,SO2-4含量极少,而东南部产出水Ca2+、Mg2+、SO2-4则相对富集;2产出水的δDHO和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大气降水线之下,表明存在地表水2δ18 OHO值均2的渗入;3地层水矿化度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下水的动力环境及其控气作用。结论认为:东南部靠近补给区,水动力条件活跃,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其煤层含气量一般小于2m3/t,甲烷含量通常低于70%;而北部处于弱径流—滞留区水动力条件,煤层气藏保存条件较好,煤层含气量一般大于4m3/t,甲烷含量通常高于80%。此外,北部地区煤层气井的产气效果明显好于东南部地区,也说明北部地区煤层气的富集条件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 保德地区 煤层气 产出水 化学特征 控气作用 同位素组成 动力环境 矿化度
下载PDF
宁夏南部晚更新世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涛 杨家喜 +2 位作者 刘源 施炜 魏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5,共10页
通过研究宁夏南部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沉积作用,结合沉积物年代学分析,初步确定宁夏南部晚更新世发育众多沉积盆地。其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沉积盆地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物、湖相泥质粉砂质沉积物、盆地边缘斜坡岩相组合、现代河... 通过研究宁夏南部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沉积作用,结合沉积物年代学分析,初步确定宁夏南部晚更新世发育众多沉积盆地。其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沉积盆地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物、湖相泥质粉砂质沉积物、盆地边缘斜坡岩相组合、现代河流一级阶地沉积物以及黄土等几种沉积物。沉积作用特点显示,晚更新世沉积盆地的大范围出现主要受构造伸展作用控制,表明青藏高原北东扩展过程中,宁夏南部地区于晚更新世期间还存在较明显的构造伸展活动,从而证实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北东向扩展具明显的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 青藏高原东北缘 晚更新世 沉积盆地 构造伸展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新生代构造变形模式讨论--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变形机制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良 贾东 +3 位作者 李海滨 邓飞 李一泉 武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3-600,共8页
综合造山带内的构造热年代学及盆地内部进行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提出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三个背斜(潼梓关背斜、九龙山背斜和南阳坝背斜)主要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产物。野外观察发现汉中盆地是一个第四纪的拉分盆地,其主控断层具左行走... 综合造山带内的构造热年代学及盆地内部进行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提出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三个背斜(潼梓关背斜、九龙山背斜和南阳坝背斜)主要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产物。野外观察发现汉中盆地是一个第四纪的拉分盆地,其主控断层具左行走滑性质。新生代青藏高原东缘大型地块向东挤出,遭遇强硬的四川克拉通阻挡之后,沿着龙门山形成了一个右行的走滑挤压带,并且影响到邻近的四川盆地,形成北东向背斜。这期构造变形往北延伸进入米仓山,形成具有逆冲性质的北东向断层。四川盆地北面也存在向东的挤出作用,这和汉中盆地主控断层的左行走滑性质是匹配的。四川盆地北面的地块挤出影响了米仓山前缘的四川盆地,由于龙门山和米仓山构造变形的叠加,使得最东面的南阳坝背斜相对于其它两个背斜在褶皱轴上发生了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磷灰石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东北缘 新生代构造变形 挤出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缘强应力大倾角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形态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彤 张士诚 +2 位作者 邹雨时 李宁 郑永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1,共6页
四川盆地东北缘山区页岩储层构造应力强,地层倾角大,层理和天然裂缝高度发育,储层改造中水力压裂裂缝展布的不确定性十分明显。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混合方法,引入横观各向同性本构关系表征层状页岩,建立了三维复杂裂缝扩展模型。应用此... 四川盆地东北缘山区页岩储层构造应力强,地层倾角大,层理和天然裂缝高度发育,储层改造中水力压裂裂缝展布的不确定性十分明显。基于有限元和离散元混合方法,引入横观各向同性本构关系表征层状页岩,建立了三维复杂裂缝扩展模型。应用此模型分析了地应力差、压裂液黏度、注入速率、天然裂缝等因素对压裂后裂缝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差越高,越有利于垂直裂缝的产生,当应力差为5 MPa时,适当提高压裂液黏度和注入速率,有利于降低层理对裂缝扩展的限制,增加垂直裂缝比例,提高储层垂向改造效果;页岩中无优势走向天然裂缝越发育,强应力差条件下产生的剪切破裂裂缝数量也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缘 页岩气 大倾角 强构造应力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运黎 汤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3-491,共9页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也是重要的源岩,由于埋藏较深,后期改造作用大,应以找气为勘查目标。三叠系烃源岩成熟度较好,但分布范围局限,勘探潜力受到影响。盆地的诸多油气显示及地面油气异常响应特征,充分证实了该盆地具有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整个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响应特征明显,油气苗显示丰富,分布广泛。地球化学勘探测量发现了盆地内有3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区带。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对油气属性进行了判别,均表现为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成藏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计县 孙文举 +1 位作者 吴鹏 段长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为进一步拓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勘探前景,在区域烃源岩、储层、盖层和运移输导体系分析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开展了神府区块石炭系—二叠系(C—P)致密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主力煤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较大的生烃强度... 为进一步拓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气勘探前景,在区域烃源岩、储层、盖层和运移输导体系分析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开展了神府区块石炭系—二叠系(C—P)致密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主力煤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较大的生烃强度构成成藏的基本条件;储层整体呈现低孔低渗特征,以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C—P内部广泛发育的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能力;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1期持续性成藏;可划分出源内、近源和远源等3种储盖组合模式。不同层位源储配置的差异控制着不同成藏模式的形成。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为研究区及类似致密气田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藏规律 主控因素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滩气藏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50
17
作者 郭彤楼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1-211,共11页
普光、元坝和龙岗等多个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发现,揭示了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环开江—梁平陆棚东西两侧和城口—鄂西陆棚西侧台缘礁、滩带具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勘探实践证实不同部位台缘带的气藏特点及相关礁、滩沉积和储层特... 普光、元坝和龙岗等多个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发现,揭示了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环开江—梁平陆棚东西两侧和城口—鄂西陆棚西侧台缘礁、滩带具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勘探实践证实不同部位台缘带的气藏特点及相关礁、滩沉积和储层特征均具有明显差异性。文中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储层评价等研究基础上对这些差异性开展了分析工作。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它们均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研究区内不同部位的台缘带沉积和储层具有明显的差异,长兴期环开江—梁平陆棚东西两侧台缘地貌相近,铁厂河—普光—高峰场台缘带具加积为主、台缘斜坡陡、滩薄、生物礁发育的特点,上部白云岩化强;元坝—龙岗台缘带具前积和侧积明显、斜坡略缓、礁和滩均发育的特点,礁滩上部白云岩化强,孔隙型储层发育且物性较好;飞仙关期台缘不对称性明显,铁厂河—普光—高峰场台缘带仍以加积型为主,飞二段鲕滩发育,白云岩化强,孔隙型储层发育,具有储层厚度大和物性好的特点;元坝—龙岗台缘带飞二段发育鲕滩,但滩厚度薄、白云岩化弱,以孔隙型储层为主,储层物性略差。宣汉盘龙洞—见天坝长兴组台缘生物礁滩相及飞二段台缘鲕滩发育,白云岩化强,易于形成较好的储层。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不同部位台缘带沉积及储层分布明显受同沉积古地貌、白云岩化强度、断裂、埋藏期成岩作用和流体活动等综合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礁、滩 层序地层学 沉积 储层 川东北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油气微渗漏地表酸解烃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浩 孙卫东 +2 位作者 匡薇 关维娜 李云鹏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研究区的采集样品进行酸解烃、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发现甲烷气体与碳酸盐的相关系数最高,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土壤碳酸盐的影响进行排除与抑制,对酸解烃含量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进一步确定... 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研究区的采集样品进行酸解烃、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发现甲烷气体与碳酸盐的相关系数最高,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土壤碳酸盐的影响进行排除与抑制,对酸解烃含量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进一步确定甲烷含量校正数据的异常门限值,采用烃类特征比值法,结合前人的经验与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异常门限值的样品以石油伴生气居多。研究区南北两个区域酸解烃气体含量与干燥系数具有较强的差异,认为干燥系数结合酸解烃异常在研究区北部轻烃微渗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油气微渗漏 酸解烃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在研究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页岩油气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敏 欧光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01-202,共2页
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常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油气运移充注途径和古地温恢复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方法(卢焕章等,2004)。目前,流体包裹体并未被广泛应用于的页岩油气藏研究中,主要是因为页岩油气... 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常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油气运移充注途径和古地温恢复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方法(卢焕章等,2004)。目前,流体包裹体并未被广泛应用于的页岩油气藏研究中,主要是因为页岩油气储层中的成岩矿物普遍过于细小,给包裹体的测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困扰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在页岩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页岩油气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毅志 梁超云 《青海地质》 2001年第B12期22-27,共6页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柴达木陆块北缘首次发现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获得成岩年龄为1952±15Ma,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反映出该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19亿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洋)事...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柴达木陆块北缘首次发现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获得成岩年龄为1952±15Ma,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反映出该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19亿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洋)事件,对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元古代结晶基底地质构造演化及进一步探讨柴达木盆地的起源及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 亏损地幔 古元古代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