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Vapor Transport Related to the Interdecadal Shift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ern East Asia in the Late 1990s 被引量:1
1
作者 Po HU Minghao WANG +2 位作者 Liu YANG Xiaojuan WANG Guolin FE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781-793,共13页
In this study, an interdecadal shift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ern East Asia (NEA) was identified, demon-strating that summer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abruptly after 1998/99. The synchronous shift in summer m... In this study, an interdecadal shift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ern East Asia (NEA) was identified, demon-strating that summer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abruptly after 1998/99. The synchronous shift in summer moisture budget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NEA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northward into NEA from three low-latitude paths was limited because most water vapor was transported eastward. Water vapor transported from the westerly path in mid-high (WMH) lat-itud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EA and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adjustment in the late 1990s. Regard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less input was found through the west-ern boundary while more output occurred through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NEA, and z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fluxes mainly concentrated at the low to middle levels, which led to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shift in NEA around the late 1990s. Furthermore, it i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wind anomalies (rather than the moisture disturbance) as the dominant internal dynamic factor and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PDO/AMO) as possible external forc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influencing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causing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shift over NEA in the late 199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terdecadal shift northern east asia
原文传递
东亚太平洋与欧亚遥相关型的相互配置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邹珊珊 郭品文 杨慧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8,共9页
利用近60 a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的不同配置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AP与E... 利用近60 a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的不同配置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AP与EU两种遥相关型是相互独立的,相关系数为-0.03。两者存在以下四种配置:EAP和EU均活跃且位相相同(第I类配置)、EAP和EU均活跃且位相相反(第II类配置)、仅EU活跃(第III类配置)和仅EAP活跃(第IV类配置)。EAP与EU呈现不同配置类型时,中国夏季的降水分布相应的存在差异。当二者之间是第I类配置时,降水异常分布呈北方型;当二者配置为第II类时,降水异常分布呈现出中间型,雨带集中在长江流域;第Ⅲ类配置时,降水大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黄河以南地区;而第Ⅳ类配置时,降水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环流场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欧亚遥相关型 降水异常
下载PDF
南海北部晚第四纪颗石藻生产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娟 李丽 +1 位作者 王慧 赵美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6,共8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MD05-2904岩心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长链不饱和烯酮作为颗石藻生产力的替代性指标,讨论颗石藻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60ka以来,颗石藻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冰期高,间冰期低;冰阶高,间冰阶低... 通过对南海北部MD05-2904岩心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长链不饱和烯酮作为颗石藻生产力的替代性指标,讨论颗石藻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60ka以来,颗石藻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冰期高,间冰期低;冰阶高,间冰阶低;在轨道尺度上岁差周期明显,反映出太阳辐射、东亚季风对颗石藻生产力在长期尺度上起调控作用;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流输送的营养盐对本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也较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认为,在地质历史上沉积速率变化大的区域,对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和堆积速率的对比讨论,更有利于反映生产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冰期/间冰期 东亚季风 岁差 南海北部
下载PDF
东亚地区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艳玲 王黎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43-48,共6页
利用1953—2007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统计分析东亚地区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北气旋活动频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方... 利用1953—2007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统计分析东亚地区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北气旋活动频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出现了显著的突变。从月际分布可知,5月北方气旋频数最多,8月南方气旋频数最多;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存在着明显的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蒙古国中部和中国东北地区北部;夏季南方气旋活动频繁,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及日本南部海面。南北气旋活动频数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统计结果可增加对东亚温带气旋活动规律的认识和了解,并为预测和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气旋 南方气旋 活动频数 东亚地区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一百万年以来的表层古生产力变化:来自ODP1144站的蛋白石记录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建 王汝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通过南海北部ODP 1144站蛋白石含量测定及其堆积速率的计算,并结合氧同位素记录等相关资料,获得南海北部1050ka以来高分辨率的表层古生产力变化与冰期旋回和东亚季风的关系。约900ka以来,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较900ka以前明显增加,反... 通过南海北部ODP 1144站蛋白石含量测定及其堆积速率的计算,并结合氧同位素记录等相关资料,获得南海北部1050ka以来高分辨率的表层古生产力变化与冰期旋回和东亚季风的关系。约900ka以来,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较900ka以前明显增加,反映了“中更新世革命”事件之后,全球气候变冷,并导致表层生产力的提高。由于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冬、夏季风的加强,加上1144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站在冰期时表层生产力增加,间冰期时表层生产力降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与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时间序列频谱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出现了相对应的偏心率周期、斜率周期和岁差周期,说明该站表层生产力的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周期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南海 表层生产力 轨道驱动
下载PDF
北非中东动乱及中亚:何如、何为与何去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志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71-74,共4页
2011年以来暴发的北非中东地区动乱是这些国家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街头政治"是此次动乱主要表现形式。中东北非国家的的结构脆弱性是动乱的诱因,而这种结构性的脆弱归根到底是西式"民主"与"前现代"... 2011年以来暴发的北非中东地区动乱是这些国家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街头政治"是此次动乱主要表现形式。中东北非国家的的结构脆弱性是动乱的诱因,而这种结构性的脆弱归根到底是西式"民主"与"前现代"的东方式的帝王情节的碰撞和对决的结果。目前中亚国家结构脆弱性同北非中东国家也有类似之处,这种潜在危险也逐渐开始影响到中亚国家未来政治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中东动乱 中亚 结构脆弱性
下载PDF
东亚强寒潮——冷涌越过赤道并引发南半球热带气旋和强降水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思雄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7-525,共19页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使季风低压发展增强,达到了热带气旋的强度;该热带低压又正好处于南半球中高纬西风槽前,沿槽前西北气流向南深入内陆,在澳大利亚的西澳、北澳和昆士兰等州引发了强降水,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学者李宪之早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冬半球强冷空气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并激发夏半球对流活动与热带气旋这一精辟的观点。此外,还揭示出冷空气活动使Hadley环流增强,利于冬季风维持。最后提出了伴有强烈扰动的冬季风环流系统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寒潮-冷涌 越赤道气流 南北两半球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 强降雨
下载PDF
试论南北朝时期高句丽黄海交通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冯立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高句丽5世纪初扩张到辽东,使其大体完成了对黄海东部、北部海域的半包围,并长期保持一种陆海相结合的地理优势,深刻影响着黄海东部交通。5—6世纪中叶,高句丽一方面极力封锁黄海东部海域,阻遏百济、新罗西向中国的交通航路,挤压了百济... 高句丽5世纪初扩张到辽东,使其大体完成了对黄海东部、北部海域的半包围,并长期保持一种陆海相结合的地理优势,深刻影响着黄海东部交通。5—6世纪中叶,高句丽一方面极力封锁黄海东部海域,阻遏百济、新罗西向中国的交通航路,挤压了百济和新罗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黄海航路联系魏、宋,在黄海上有能力展开诸如袭杀北燕君主、执送南朝军将、运输八百战马、阻拒北魏使节等军事、外交行动,实际标志着对黄海东半部的控驭。这打破了自西汉武帝以来中原王朝在东方形成的陆海交通优势,成为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强盛不受制"的一个重要条件,并引发了东亚地缘格局的结构性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高句丽 黄海 辽东 东亚 地缘格局
下载PDF
中国古代苦瓜史考略 被引量:7
9
作者 薛彦斌 《古今农业》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苦瓜原产亚洲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地区,而东印度和东南亚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北宋时期苦瓜由东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传入中国,历经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今,在中国至少有1 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园艺史和食... 苦瓜原产亚洲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地区,而东印度和东南亚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北宋时期苦瓜由东印度和东南亚一带传入中国,历经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今,在中国至少有1 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园艺史和食品史上留下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并经由中国,约在14世纪末或江户时代传入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北宋 东印度 东南亚 起源 传播
下载PDF
PJ和MnE遥相关型对东亚夏季气温的协同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MING Jing SUN Jianqi YU Shu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本文研究发现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和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型(MnE)对东亚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协同影响。当PJ和MnE处于同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中部地区相互叠加抵消,从而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弱,而此时显著的气温异常... 本文研究发现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和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型(MnE)对东亚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协同影响。当PJ和MnE处于同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中部地区相互叠加抵消,从而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弱,而此时显著的气温异常主要位于东亚北部。相反,当PJ和MnE处于反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地区相互叠加增强,从而对东亚中部和亚洲北部地区的气温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理解与预测中需要考虑这两个遥相关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气温 太平洋-日本遥相关 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
下载PDF
南海北部MD12-3429站位海水古生产力和溶解氧含量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鹤 黄宝琦 王娜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南海北部陆坡较高的沉积速率,为研究亚轨道尺度的气候变化提供了绝佳的材料。本次研究对南海北部MD12-3429站位(20°08.52′N,115°49.84′E,水深903m)0—35.21m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属种进行统计,运用沉积物粗组分、底栖有孔... 南海北部陆坡较高的沉积速率,为研究亚轨道尺度的气候变化提供了绝佳的材料。本次研究对南海北部MD12-3429站位(20°08.52′N,115°49.84′E,水深903m)0—35.21m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属种进行统计,运用沉积物粗组分、底栖有孔虫丰度、特定环境下的底栖有孔虫属种含量(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Uvigernia,Bulimina,Chilostomella oolina和Globobulimina pacifica)及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BFAR)等指标综合研究MIS7期(约24.3万年)以来的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和中层水海水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该站位自MIS7期以来表层海水的营养总体呈现间冰期高、冰期低的特点,而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在间冰期低、冰期高,这可能受到东亚季风冬季风带来营养元素的影响。该站位水深903m,处于南海中层过渡带,本次研究的结果反映了南海北部中层水MIS7期以来营养与溶解氧含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中层水 溶解氧含量 东亚季风 南海北部
原文传递
北宋东亚多国体系下的外交博弈--以外交谈判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纯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42,共14页
北宋东亚多国体系下大国制衡与争锋、小国图存与发展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外交博弈和外交谈判十分激烈,且并非简单的双边关系,而与多国制衡关系相互联动。华夷观念是外交博弈的基本理念,但并非固化教条,而是具有弹性特征并因时变... 北宋东亚多国体系下大国制衡与争锋、小国图存与发展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外交博弈和外交谈判十分激烈,且并非简单的双边关系,而与多国制衡关系相互联动。华夷观念是外交博弈的基本理念,但并非固化教条,而是具有弹性特征并因时变化。在华夷观念下代表着等级制国际关系的名分是外交博弈的首要目标,利益是外交博弈的核心诉求,其背后都是对国家安全的追求。外交博弈结果主要取决于综合实力,同时受到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外交使节的谈判技巧对外交博弈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大局影响有限。北宋外交博弈既有历史共性,也有多国体系下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东亚多国体系 外交博弈 外交谈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