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北岸Bg10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袁桂邦 胥勤勉 +3 位作者 王艳 杨吉龙 秦雅飞 杜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对渤海湾北岸孔深600m的Bg10孔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古地磁研究,划分了39个沉积单元;基于516个样品(60个交变样品,456个热退样品)分离出的特征剩磁,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并与标准极性年表相对比,确定正极性N1、N2、N3、N4、N5... 对渤海湾北岸孔深600m的Bg10孔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古地磁研究,划分了39个沉积单元;基于516个样品(60个交变样品,456个热退样品)分离出的特征剩磁,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并与标准极性年表相对比,确定正极性N1、N2、N3、N4、N5、N6和N7分别对应C1n、C1r.in、C2n、C2r.1n、C2An.1n、C2An.2n和C2An.3n,R1、R2、R3、R4、R5和R6分别对应C1r.1r、C1r.2r+C1r.3r、C2r.1r、C2r.2r、C2An.1r和c2An.2r。钻孔B/M界限埋深162.3m,M/G界限埋深为475.8m,钻孔底部位于C2An.3n内,其年龄应小于3.596Ma。Bg10孔包括3个沉积阶段:Ⅰ阶段为3.3~3.6Ma,沉积速率略大于130m/Ma,为构造活动期,唐县期夷平面结束后,盆地沉降和山体隆升的差异增大,并与西部地区的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Ⅱ阶段为1.9~3.3Ma,沉积速率为112m/Ma,为盆地的填充过程,气候变化控制沉积过程,但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之间沉降仍有差异。Ⅲ阶段为0~1.9Ma,沉积速率为202m/Ma,约在1.0~1.2Ma发生一期构造活动,与西部地区的昆黄运动时代大体相当。1.0Ma以来,沉积过程受构造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之间仍有差异沉降。唐山-邢台断裂带可能在1.9Ma之后活动性增强,并和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在沧县隆起上的交汇区域形成一个次级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北岸 磁性地层 沉积速率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渤海湾北岸晚第四纪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秦雅飞 胥勤勉 +3 位作者 姜洪涛 方成 袁桂邦 杨吉龙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对渤海湾北岸晚第四纪沉积物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年代学和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湾北岸50 m以浅自上而下分为九个单元,依次为第一海相层、滨海湖、末次冰消期湖沼、末次冰消期初期沼泽、盛冰期硬粘土、河床、第二海相层、末次冰... 对渤海湾北岸晚第四纪沉积物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年代学和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湾北岸50 m以浅自上而下分为九个单元,依次为第一海相层、滨海湖、末次冰消期湖沼、末次冰消期初期沼泽、盛冰期硬粘土、河床、第二海相层、末次冰期间冰阶湖沼和末次冰期泛滥堆积。自然压缩固结引发的地面沉降与沉积物的含水率、孔隙比、黏聚力和压缩系数等物理力学性质关系密切。第一海相层的各项指数均较高,其次为第二海相层和末次冰消期的泛滥沉积,最小为盛冰期的硬粘土和末次冰期泛滥沉积。以孔隙比和压缩系数为指标,假设第一海相层压缩固结到沉积环境相似的第二海相层,需要压缩固结196.2 cm;末次冰消期泛滥沉积压缩固结到沉积环境相似的末次冰期泛滥沉积,需要压缩固结114 cm。30 m以浅地层的自然固结压缩速率最大为0.04 mm/a,远远小于目前的地面沉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北岸 晚第四纪沉积物 物理力学性质 地面沉降
下载PDF
辽宁省海岸带渤海湾北岸第四系沉积环境与海面波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东涛 孙鹏慧 +3 位作者 王晓鸥 赵旭 倪金 刘学文 《地质与资源》 CAS 2009年第1期4-10,46,共8页
辽宁省海岸带ZK4孔位于下辽河凹陷区内,孔深25.5m,共揭露地层24层,包括全新统和部分晚更新统.通过对24个样品鉴定和环境分析,共分辨出2个海相层及内部7次海平面的波动.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速率 海平面波动 辽宁省海岸带 渤海湾北岸
下载PDF
渤海湾北岸MT04孔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
4
作者 刘文达 刘寒鹏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25-231,共7页
利用渤海湾北岸MT04钻孔野外地质钻探资料和室内颗粒分析成果,用实验室实验所得的粒度参数和粒度概率曲线、频率曲线,结合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对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自晚更新世以来,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7个沉积单元,这些沉... 利用渤海湾北岸MT04钻孔野外地质钻探资料和室内颗粒分析成果,用实验室实验所得的粒度参数和粒度概率曲线、频率曲线,结合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对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自晚更新世以来,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7个沉积单元,这些沉积单元构成河漫滩—河漫湖、滨湖相—冲积扇相、浅湖相—湖相三角洲—浅海相3个沉积旋回,反映出研究区湖泊接受河流沉积物,逐渐被填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北岸 沉积特征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演化
下载PDF
渤海湾北岸TZ02孔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峰 胥勤勉 +4 位作者 袁桂邦 杨吉龙 范友良 刘文达 赵建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678,共12页
渤海湾北岸晚新生代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不仅是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基础,也为古近纪沉积模式提供“将今论古”的依据。本文依据沉积物色度和粒度,以及沉积物岩性、结构和构造等,将渤海湾北岸TZ02孔划分了6个沉积组合、4个沉积阶... 渤海湾北岸晚新生代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不仅是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基础,也为古近纪沉积模式提供“将今论古”的依据。本文依据沉积物色度和粒度,以及沉积物岩性、结构和构造等,将渤海湾北岸TZ02孔划分了6个沉积组合、4个沉积阶段:1)2.10~3.22Ma,沉积组合Ⅰ和Ⅱ,湖盆填充期,发育湖相-泛滥平原相或湖相-曲流河相,该时期处于构造稳定期,干冷气候时期发育河流相、泛滥平原相,湿润气候时期发育湖泊相。2)1.33~2.10Ma,沉积组合Ⅲ,湖盆开始发育期,主要为浅湖相,仅有少量砂体,下部多有机质,上部多钙质淀积结核,指示了盆山之间的构造分异后,湖泊初始发育的特征。3)0.62~1.33Ma,沉积组合Ⅳ,湖盆扩张期,以湖相为主,多砂体,且有短期湖泊水位变浅和成陆过程;指示了盆山构造分异后,盆地加速沉降,湖盆扩张;山体隆起、河流下切,盆地中湖相砂体增多;此时TZ02孔附近为湖相中心,BG10孔为湖泊边缘。4)0~0.62Ma,沉积组合Ⅴ和Ⅵ,湖泊填充期,BG10孔为湖相的沉积中心,而TZ02孔为湖泊的边缘,接受滦河迁移摆动后的沉积物;中更新世后,构造沉降形成湖相,而间冰期发育海相,埋深0~22.5m的海相-河流相更直接地反映了末次冰消期海平面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北岸 沉积相 粒度 色度
原文传递
近年渤海与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文新 邱炜珣 陈江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451,共7页
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Ⅰ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 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Ⅰ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Ⅲ类标准(80μg/g,以湿重计),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海域贻贝体内的PHCs都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于第Ⅰ类标准).重金属As和Pb在少数站点(如烟台海水养殖区和莱州湾)出现相对高值;而Cd和Hg的高值站点(超过第Ⅱ类标准,Cd为2 000 ng/g,以湿重计,Hg为100 ng/g,以湿重计)则分别位于大连湾和河北新村海区.另外,贝类体内的Hg含量在辽东湾、山东半岛附近海域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在所有监测站点,底栖贝类体内PCBs和HCHs的含量通常较低.但与金属Hg相似,在辽东湾等部分海域,贝类体内两者的浓度也表现出递增的年际变化特点.新近的监测结果显示,底栖贝类体内DDTs含量的高值站点(超过第Ⅰ类标准,10 ng/g,以湿重计)大部分集中在渤海湾的河北省沿岸(如赵家堡和新村).这些海域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除历史残留外,附近可能存在新的DDT输入源.据此,在大连湾、河北新村附近海域,底栖贝类体内石油烃PHCs、Cd和Hg含量相当高(超过第Ⅱ类标准),可视为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区;而对于近年来贻贝体内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Hg、PCBs和HCHs)的沿岸海区,如辽东湾、山东半岛周边的黄海海域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物 分布 底栖贝类 渤海沿岸 黄海北部沿岸
原文传递
渤海湾北岸BG10孔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琳琳 胥勤勉 +2 位作者 杨吉龙 袁桂邦 郭进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6-207,共12页
本文依据自然电位、视电阻率、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声波等测井曲线,并结合粒度特征,将渤海湾北岸的BG10孔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为6个地层组合,自下而上依次为:地层组合Ⅰ,埋深513.5~600.0m,年龄为2.9~3.6Ma,受构造控制,自下而上发育湖泊... 本文依据自然电位、视电阻率、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声波等测井曲线,并结合粒度特征,将渤海湾北岸的BG10孔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为6个地层组合,自下而上依次为:地层组合Ⅰ,埋深513.5~600.0m,年龄为2.9~3.6Ma,受构造控制,自下而上发育湖泊相、泛滥平原和河流相,显示盆地被充填的沉积模式;地层组合Ⅱ,埋深346.8~513.5m,年龄为1.5~ 2.9Ma,受气候变化控制,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和湖相的交互沉积;地层组合Ⅲ,埋深274.0~ 346.8m,年龄为1.4~ 1.5Ma,构造作用增强,发育曲流河-辫状河道相;地层组合Ⅳ,埋深161.2~274.0m,年龄为0.78~ 1.40Ma,以海陆交互的沙咀为间隔,包括两套湖相地层,下部湖相地层反映了气候作用下的盆地充填模式,上部湖相地层则显示构造分异后盆地的充填特征;地层组合Ⅴ,埋深122.4~161.2m,年龄为0.20~0.78Ma,构造稳定期,气候控制山地和盆地河流发育,从而形成曲流河相;地层组合Ⅵ,埋深4.5~122.4m,年龄为0~0.2Ma,气候和构造控制下发育湖相和海相交互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北岸 沉积相 测井曲线 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