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oil reservoir (10^(9) t): A case study of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1
作者 Li-zhi Shi Zhuo-zhuo Wang +4 位作者 Zhan-tao Xing Shan Meng Shuai Guo Si-miao Wu Li-yan Luo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The Daqing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among which the total resources of tight oil alone exceed 109 t and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 The Daqing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among which the total resources of tight oil alone exceed 109 t and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base of Daqing oilfield.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in the Qijia area,Songliao Basin,NE China,tight oil has been found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To work out tight oil’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aking tight oil in Gaotaizi oil layer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oil in Gao3 and Gao4 layers of the Qijia area,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well drilling journey,well logging,and test.It is that thre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K2qn1,K2qn2+3,and K2n1)develop in the examined area,and exhibit excellent type I and II kerogens,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and moderate maturity.The reservoir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thin-bedded mudstone,siltstone,and sandstone,and presents poor porosity(average 8.5 vol.%)and air permeability(average 4 mD).The main reservoir space primarily includes intergranular pores,secondary soluble pores,and intergranular soluble pores.Three types of orifice throats were identified,namely fine throat,extra-fine throat,and micro-fine throat.The siltstone is generally oil-bearing,the reservoirs with slime and calcium become worse oil-bearing,and the mudstone has no obvious oil-bearing characteristics.The brittleness indices of the sandstone in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range from 40%to 60%,and those of the mudstone range from 40%to 45%,indicating a better brittlenes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Based on the study of typical core hole data,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tight oil and establishes a tight oil single well composite bar chart as well as the initial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properties in the tight oil reservoir.This study has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tight oil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Qijia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Tight oil Thin-bedded mudstone-siltstone-sandstone reservoir Qijia area Qingshankou Formati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ngliao basin Daqing oilfield
下载PDF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 diagenesi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Lower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of Dongling,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Yun-qian Lu You-lu Jiang +2 位作者 Wei Wang Jian-feng Du Jing-dong Liu 《China Geology》 2020年第2期247-261,共15页
The Lower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is the typical tight oil sandstone in China.In order to better predict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Lowe... The Lower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is the typical tight oil sandstone in China.In order to better predict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the diagenesi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uite of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thin section analysi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ercury intrusion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on a set of selected tight sandstone samples.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es of burial evolution,organic matter therm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charge,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 porosity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istory is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characterized of being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predominated by compaction,improved by dissolution and enhanced by cementation.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erio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uit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y,micro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According to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inclusions and the history of burial evolution,Yingcheng Formation has mainly two phase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first phase of oil and gas is charged before the reservoir is tightened,the oil and gas generated by Shahezi source rocks enter the sand body of Yingcheng Formation,influenced by the carrying capability of sand conducting layer,oil and gas is mainly conducted by the better properties and higher connectivity sand body and enriched in the east,which belongs to the type of densification afte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second phase of oil and gas charge after densification,which belongs to the type of densification before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genetic evolution Fluid inclusion Porosity recovery Reservoir quality Hydrocarbon charging periods Dongling area Oil-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ngliao bas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深水中大型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与成效——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A边际气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奎 胡德胜 +4 位作者 宋瑞有 龚宇 肖大志 黄安敏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区块,并优选A4构造进行油气目标评价。从圈闭解释与落实、圈闭烃类检测两方面对A4构造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A4构造中部预测优势含气区具有强振幅属性、低密度、低速度、低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等有利含气信息特征,总体为Ⅲ类AVO异常,且能够升级HL_0气组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部署滚动探井A4-1井实施钻探,在黄流组钻遇气层超20 m,莺歌海组二段钻遇可疑气层近10 m,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30亿立方米,钻探效果好。滚动勘探研究在深水A边际气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A边际气田后续滚动勘探活动,而且证实了滚动勘探同样适用于深水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滚动勘探 勘探成熟区 深水区 中央峡谷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4
作者 蒙启安 张金友 +9 位作者 吴伟 康德江 王金伟 于丹 孙祖宇 刘丽娟 刘帅 刘金凤 张智聪 于婷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是大庆油田重要的页岩产油层,主要发育泥纹型和夹层型2种类型的页岩油,其中泥纹型页岩油已经在Q9油层取得效益勘探,夹层型页岩油近2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探井取得较好效果,展现了一定的资源规模,是大庆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和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对青山口组沉积相、砂体分布、储层宏微观特征和含油性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北部和西部物源,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浊积砂和砂质碎屑流,夹层砂岩在全区大面积分布,沿着物源方向逐渐减薄;夹层型页岩油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有效孔隙度一般为6%~12%,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有机生烃缝等,砂岩和页岩均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源储一体近距离运移立体成藏,砂岩、页岩普遍含油,在成熟烃源岩内为纯油区,大规模连续成藏;按照有效烃源岩范围、砂岩分布范围、储层特征、黏土矿物含量、油水关系等地质条件,综合划分了青山口组夹层型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区带,初步估算资源量潜力为25×10^(8) 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主要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齐家南和古龙西地区夹层砂岩相对较厚、源岩品质相对较好,是近期增储建产的现实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青山口组 夹层型页岩油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川东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石油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5
作者 张志宇 熊治富 +2 位作者 季春辉 蒋艳霞 杨焓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火山岩的岩相展布规律、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油气成藏富集模式等问题,以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二叠系火山岩成储成藏模式,指出了天然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受峨眉地...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火山岩的岩相展布规律、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油气成藏富集模式等问题,以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二叠系火山岩成储成藏模式,指出了天然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发育两类火山岩相关的有利储层,一类是近火山口的火山碎屑熔岩储层,发育于茅三段中部及上部,主要分布在涪陵北部大竹—梁平—兴隆场喷溢相区,储层厚10~35 m,测井解释孔隙度介于3.4%~8.0%;另一类是远离火山口的火山—沉积碎屑岩储层,为火山灰与正常沉积物的混合沉积,发育于茅三段底部及吴家坪组,平面上分布于普光—涪陵北—建南地区,储层厚16~35 m。(2)茅三段底部和吴家坪组火山—沉积碎屑岩作为储层的同时,也是优质的烃源岩,自身具有高孔隙度、高有机碳含量、自生自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特点,能够源内成藏。茅三段火山碎屑熔岩储层被下伏茅三段底部和上覆吴家坪组烃源岩所包裹,形成“夹心”式的源储配置关系,具有“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1)涪陵北部为火山碎屑熔岩气藏勘探有利区,可进行老井复查、复试或优选有利构造位置部署探井;(2)围绕开江—梁平陆棚及其边缘的涪陵北、建南、普光地区是火山—沉积碎屑岩气藏勘探有利区,对于此类储层可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思路,避开高陡构造区,优选保存条件好、埋深小于6 000 m的甜点区进行天然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北部 二叠系 火山岩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明筏 文虎 +2 位作者 倪楷 付小平 杨鸿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
以最新钻井LB1井、7个野外露头剖面及部分老井资料为依托,探讨了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优质页岩的平面及纵向展布规律,认为优质页岩的展布受沉积相控制,呈NW—SE走向。在广元—旺苍地区发育盆地相,泥页岩厚度较小(10~20 m);盆地相两边发育... 以最新钻井LB1井、7个野外露头剖面及部分老井资料为依托,探讨了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优质页岩的平面及纵向展布规律,认为优质页岩的展布受沉积相控制,呈NW—SE走向。在广元—旺苍地区发育盆地相,泥页岩厚度较小(10~20 m);盆地相两边发育深水陆棚相,泥页岩厚度较大(20~45 m);外围依次发育浅水陆棚或斜坡相,泥页岩厚度逐渐变小(0~15 m)。从斜坡相到陆棚相,再到盆地相,呈现出灰质逐步减少,硅质含量逐渐增加的特征,泥页岩厚度呈先大(深水陆棚相)后小(盆地)的趋势。另外,对LB1井地化特征、储层微观特征开展研究,并与已突破的焦石坝、丁山、东溪地区志留系页岩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含气量、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及可压性好等特点。根据高有机碳的特点,认为无定形体有机质的广泛发育是高有机碳含量的基础,缺氧硫化环境是保存的关键。根据高含气量的特点,认为含气性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对比表面积贡献较大的主要是有机质含量。最后评价了中国石化矿权内大隆组勘探潜力,认为资源量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 页岩展布规律 高有机碳含量 高含气量 缺氧硫化环境 比表面积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苏北盆地厚覆盖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健 邓荻 +3 位作者 张海东 阮娟 岑超 宋涛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解决强干扰地区电磁数据采集质量差和厚覆盖区目标热储层埋深大的难题,丰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勘探的技术手段,在江苏苏北盆地厚覆盖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地热勘查工作.经过野外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获得了地下3.5 km以浅的电性结构,... 为了解决强干扰地区电磁数据采集质量差和厚覆盖区目标热储层埋深大的难题,丰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勘探的技术手段,在江苏苏北盆地厚覆盖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地热勘查工作.经过野外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获得了地下3.5 km以浅的电性结构,划分出7套电性层,结合地层物性特征识别出7套地层,查明了主要热储层的埋深及厚度,部署了DR1地热井,完井井深2535 m,并于1634~2535 m钻遇三垛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热储层,涌水量432 m3/d,出水水温63.0℃.钻探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地热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地热勘查 厚覆盖区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特征及铀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敏 刘晓辉 +1 位作者 吴大坤 王东旭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23-336,共14页
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主要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特征,砂岩厚度大且延伸稳定,颜色分为黄色、黄绿色、白色、浅灰色和灰色,目前已在浅灰色砂岩中发现铀矿化,但是对该区是否存在氧化带及其铀矿化成因认识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不同颜色... 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主要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特征,砂岩厚度大且延伸稳定,颜色分为黄色、黄绿色、白色、浅灰色和灰色,目前已在浅灰色砂岩中发现铀矿化,但是对该区是否存在氧化带及其铀矿化成因认识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不同颜色砂岩地球化学环境指标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黏土矿物的研究,判断其地球化学环境,推测氧化带前锋线位置及判断铀富集的有利部位,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该区找矿思路和方向。文章采集了拜泉地区8个钻孔的93个不同颜色砂岩样品的U、Th、Fe^(3+)、Fe^(2+)、S_(全)、C_(有)等元素分析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并在其中选取25件不同颜色的砂岩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颜色砂岩中,白色砂岩的w(U)值最低,w(Th)、Th/U值最高,w(U)、w(Th)值在不同颜色砂岩之间具有分带性;(2)所有颜色砂岩的w(Fe^(3+)+Fe^(2+))值都偏低,其变化具有分带性,其中黄色砂岩Fe^(3+)/Fe^(2+)值最高,w(C_(有))值在不同颜色砂岩之间具有分带性,w(S_(全))值在不同颜色砂岩之间分带性不明显;(3)所有颜色砂岩黏土矿物均以蒙脱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伊利石和混合层黏土含量较少,黄色—黄绿色—白色—浅灰色—灰色砂岩的蒙脱石含量逐渐升高,绿泥石含量逐渐降低。白色砂岩的黏土矿物总量明显高于其他颜色的砂岩,其中高岭石、伊利石含量相对较高,蒙脱石、绿泥石含量相对较低;(4)不同颜色砂岩的w(Na_(2)O)和w(K_(2)O)值变化存在黄色—黄绿色—白色—浅灰色—灰色砂岩逐渐升高的趋势;(5)灰色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对集中,而黄色、黄绿色、白色和浅灰色砂岩稀土元素分布比较分散,计算Ce_(anom)值显示,姚家组的砂岩形成于缺氧、还原的古水体环境。通过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形成于还原环境,黄色、黄绿色、白色砂岩受到后生氧化,灰色砂岩未受到后生氧化,浅灰色砂岩介于氧化还原之间,故认为浅灰色砂岩的地球化学环境有利于铀富集,可以作为今后铀矿调查的重点,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拜泉县至绥棱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环境 姚家组 砂岩型铀矿 拜泉地区 松辽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9
作者 任收麦 乔德武 +5 位作者 张兴洲 刘永江 王楠 孙跃武 唐振兴 崔永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资源 勘探 战略 选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玉华 蒙启安 +4 位作者 梁江平 白雪峰 彭建亮 薛涛 汪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3,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发育致密砂岩油,累计资源潜力超过10×108t。勘探实践证实,这种致密储层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连续、单体规模小、物性变化大等非均质特性,且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针对大庆油田致密储层非均质特性,从精细落实资源、水平井提产及有效开发等3个方面开展一体化联合攻关,探索建立了以资源精细评价、甜点精细刻画与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油层增产改造为代表的致密油勘探适用技术系列,形成了以"实现有效开发"为目的的低成本、高效率工厂化实施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水平井油层平均钻遇率保持在75%以上,压后初期平均日产油30t以上,是周边直井的17倍;建成3个试验区,投产井累计产油超过7×104t;新增三级储量超过2×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非均质特征 勘探技术 进展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特征 被引量:68
11
作者 张永生 王延斌 +5 位作者 卢振权 王俊涛 苏奎 樊馥 曹洁 曾艳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 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层因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褶皱"基底"而受到油气勘探界的忽略。近4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古生界除局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动力接触变质或热力变质外,并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初步查明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在区域上分布4套烃源岩,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索伦组)、中二叠统(哲斯组、吴家屯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下石炭统(白家店组、红水泉组)。其中上二叠统和中二叠统中的暗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达百余米、累计厚度达数百米至千余米,区域分布广,依据有机地球化学主要指标(有机碳、成熟度、干酪根类型),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是本区上古生界2套区域主力生烃层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可望构成松辽及外围地区油气勘探战略接替新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及外围地区 石炭系-二叠系 烃源岩 油气勘探 新层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璞珺 程日辉 +5 位作者 王洪艳 梁晓东 单玄龙 杨宝俊 孙效东 刘万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目前已发现深层和中浅层两套烃源岩:深层断陷层序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发育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地层及中浅层坳陷层序发育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暗色泥岩。该区发育有中浅层砂岩、深层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层,嫩一段、嫩二段泥岩...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目前已发现深层和中浅层两套烃源岩:深层断陷层序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发育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地层及中浅层坳陷层序发育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暗色泥岩。该区发育有中浅层砂岩、深层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层,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及青一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根据地层层序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本区勘探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注重深层、兼探中浅层;②坳陷层序以找油为主,断陷层序以找气为主,断陷层序中应特别注意寻找类似于XS1井的火山岩气藏;③以滨北地区的逆断层带为线索,重点寻找前古近纪形成并保存下来的油气藏和新近纪以来形成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北地区 地层层序 构造背景 火山岩储集层 油气勘探 坳陷层序 断陷层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新生界生物气聚集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顺 冯志强 +3 位作者 林春明 张海燕 吕茜 王佰常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2,共5页
对松辽盆地新生界地质环境的研究表明 ,高的地温场、滞留区的缺氧还原环境、第四系和第三系大安组适合的水介质矿化度和pH值以及丰富的腐殖型有机质 ,有利于生物气的形成。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和良好的区域盖层及后期微弱的构造运动形... 对松辽盆地新生界地质环境的研究表明 ,高的地温场、滞留区的缺氧还原环境、第四系和第三系大安组适合的水介质矿化度和pH值以及丰富的腐殖型有机质 ,有利于生物气的形成。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和良好的区域盖层及后期微弱的构造运动形成平缓的构造起伏有利于生物气聚集成藏。根据盖层、第四系和第三系大安组气源岩的分布特征 ,预测大庆长垣以西及南部大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新生界 生物气 成藏条件 育利区带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9
14
作者 卢双舫 李娇娜 +7 位作者 刘绍军 冯子辉 李景坤 霍秋立 王雪 薛海涛 李吉君 申家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青三段)成烃转化率-埋深关系曲线及R0-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青三段)成烃转化率-埋深关系曲线及R0-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可能为1400~1700m,而不是过去认为的1200m左右。生油门限深度的变化对盆地各地区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力烃源岩区,生油门限变深,将使评价所得生、排烃量减少,但对资源潜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影响对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评价;对于烃源岩埋藏相对较浅的滨北地区,生油门限变深,勘探潜力、勘探方向、有利目标评价将受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盆地内抬升剥蚀量较大的东南隆起区,生油门限变浅,约为700m,将明显提升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和宾县-王府地区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生油门限 生油高峰 主力烃源岩区 主力烃源岩层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大庆探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振宽 陈树民 +5 位作者 王建民 刘杰烈 刘俊峰 宋永忠 宋宗平 宋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4期31-37,共7页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质不断提高。松辽盆地北部地震资料T1反射视主频70?80Hz,T2反射视主频60?70Hz,T5反射视主频40Hz左右;海拉尔盆地地震资料T2反射视主频55?60Hz,T5层反射视主频45Hz左右。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大庆油田共实施高分辨率三维地震4730.7km2,在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高产断块油藏、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和铜钵庙岩性油藏勘探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大庆油田 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被引量:9
16
作者 康德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和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对水动力场的计算,通过平面和纵向上的研究认为,西斜坡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地层水化学性质和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表明两者间应该存在允许地下流体(包括油气)...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和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对水动力场的计算,通过平面和纵向上的研究认为,西斜坡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地层水化学性质和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表明两者间应该存在允许地下流体(包括油气)相互连通的窗口,从而导致高台子油层的规模弱于萨尔图油层;研究区内地层水以压实流和渗入流两种为主,由四周向中心交汇,在水动力方面,泥岩层以向上下排出为主,砂岩层则是顺层向上倾方面流动;寻找有利勘探区应以压实流和渗入流的交汇区为主,在其中以高矿化度的浓缩亚区为主要目标,即高台子油层应富裕构造带以南至泰康隆起带中部,萨尔图油层应以齐齐哈尔至平洋地区为下一步的重点考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水动力 油气聚集 矿化度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分布、成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晓波 李剑 +6 位作者 王东良 李志生 陈践发 张英 李谨 王义凤 王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40,共11页
以生物气、低熟气理论及岩性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试气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平面、纵向及试气产量分布规律,判识浅层气成因类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浅层气成藏控... 以生物气、低熟气理论及岩性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试气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平面、纵向及试气产量分布规律,判识浅层气成因类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浅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差异性,指出不同类型浅层气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西部斜坡区中部组合萨尔图、高台子油层,中央拗陷区上部组合黑帝庙油层及以上层位,朝阳沟阶地中部组合葡萄花油层是浅层生物气、低熟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中央拗陷区中部组合葡萄花和萨尔图油层是浅层油型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东南隆起区和中央拗陷三肇凹陷部分地区下部组合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是浅层煤成气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浅层气 分布规律 成因类型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勘探方向
下载PDF
兴城—丰乐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识别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宗平 姜传金 杨耀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30,130-131,共3页
前期钻探揭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天然气的良好储层,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如何寻找火山岩储层一直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难题。将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结合开展火山岩储层识别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前期钻探揭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天然气的良好储层,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如何寻找火山岩储层一直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难题。将钻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结合开展火山岩储层识别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对火山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从观察火山岩岩心特征着手,建立地质—地震解释模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构造趋势面分析、地震属性分析、三维体切片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等识别火山岩储层,在松辽盆地北部兴城—丰乐地区深层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取得了实效,实现了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突破,所建立的深层火山岩储层地震识别模型经钻探证实效果很好,已在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 储集层 识别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及启示——以川中北部地区JT1井天然气立体勘探为例 被引量:52
19
作者 杨雨 谢继容 +8 位作者 赵路子 黄平辉 张玺华 陈聪 张本健 文龙 汪华 高兆龙 山述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浅海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近期风险探井——JT1井继在川中北部太和含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后,又在其上的茅口组发现了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且测试获得112.8×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浅海碳酸盐岩储层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裂缝、缝洞型储层,近期风险探井——JT1井继在川中北部太和含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后,又在其上的茅口组发现了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且测试获得112.8×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JT1井实现了纵向上多套含气层系天然气立体勘探的突破和茅口组储层类型的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太和含气区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其沉积演化、高能滩相特征、储层特征及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北部台洼边缘发育茅二段滩相孔隙型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砂屑云岩和亮晶砂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9%;②茅口组沉积中晚期川北地区发育广元—巴中古裂陷,川中北部发育台内洼地,川中—川北地区茅口组高能滩围绕裂陷和台洼边缘规模分布,呈现“一缘三高带”的古地理格局;③受高能滩相的控制,川中北部茅口组孔隙型储层沿“一缘三高带”规模分布,“一缘三高带”高能滩相分布面积近6000 km^(2),该区垂向上发育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多套烃源岩且烃源断裂发育、疏导体系良好,有利于油气规模富集成藏。结论认为,四川盆地茅口组具有相控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一缘三高带”是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该认识为四川盆地天然气规模增储指明了新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北部地区 太和含气区 中二叠统茅口组 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集层 天然气立体勘探 新领域新方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8
20
作者 段金宝 代林呈 +2 位作者 李毕松 朱祥 李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0,共12页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 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研究了该区灯四段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并与川中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藻屑云岩与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格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类型包括丘核相孔洞型储层、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浅滩相孔隙型储层;②储层主要发育在灯四段各亚段的中上部,一亚段以浅滩相孔隙型储层为主,二亚段以丘核相孔洞型储层和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③灯四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丘核、颗粒滩和丘坪微相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岩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丘滩相储层孔隙大规模增加的关键因素;④灯四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可划分为沉积—同生—准同生期原生孔隙形成、浅埋藏期原始孔隙减少、早成岩期次生孔隙大规模形成、中—深埋藏期次生孔隙调整等4个阶段;⑤对比川北地区与川中地区的灯四段储层,二者具有相似性但控制因素不同,前者为相控储层,而后者则受控于沉积相与岩溶作用。结论认为,阆中—元坝—广元—胡家坝一带为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南江—巴中一带为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震旦世 灯影期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丘滩相 岩溶作用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