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eismic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caused by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 被引量:1
1
作者 Fei Chen Tai Liu +2 位作者 Yawen She Xing Huang Guangyu Fu 《Earthquake Science》 2020年第1期11-22,共12页
Based on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and a fault slip model of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the co-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ΔCFS)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at depths of 0–40 km a... Based on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and a fault slip model of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the co-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ΔCFS)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at depths of 0–40 km are calculated.By comparing two sets of results from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and the semi-infinite space one,the effect of earth curvature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First,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previous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divide the fault zone as detailed as possible,give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each segment,and establish a segmented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Second,we calculate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by using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The result shows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re no more than 0.003 MPa,which proves the great earthquake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fault zone.Finally,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semi-infinite space dislocation theory and the spherical earth one.The average disparity between them is about 7.7%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and is 16.8%on the Fangzheng graben,the maximum disparity on this graben reaches up to 25.5%.It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 of earth curvature can not be ignored.So it’s necessary to use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instead of the semi-infinite space one to study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in the far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segmented structural model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 co-seismic Coulomb stress change(△CFS)
下载PDF
太原盆地交城断裂带北段工程避让范围研究
2
作者 曾金艳 李宏伟 +1 位作者 陈文 李自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25,共7页
在系统分析和整理交城断裂带北段探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探槽剖面法、经验统计法及数值模拟法,预测评估交城断裂带北段在发生最大潜在震级M_(S)7.2地震时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宽度,探讨不同方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出采用综合加权方... 在系统分析和整理交城断裂带北段探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探槽剖面法、经验统计法及数值模拟法,预测评估交城断裂带北段在发生最大潜在震级M_(S)7.2地震时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宽度,探讨不同方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出采用综合加权方法确定交城断裂带北段地表破裂带宽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探测方法精度、断层上下盘效应等影响因素,确定交城断裂带北段工程避让区为F_(1)^(1)迹线西侧外延15.0m至F_(1)^(2)迹线东侧外延86.9m范围。该结果对交城断裂带沿线的国土规划利用、建(构)筑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方法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城断裂带北段 地质探槽剖面法 经验公式法 数值模拟法 地表破裂带
下载PDF
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对小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性的指示
3
作者 台梓含 向芳 +4 位作者 程万强 王运生 黄恒旭 宋良 周宇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通过对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沉积年代进行分析,为小江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平均断陷速率为0.59 m/ka,共发育了5个洪积相沉积层。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北段... 通过对巧家盆地第四纪洪积物沉积阶段及其沉积年代进行分析,为小江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平均断陷速率为0.59 m/ka,共发育了5个洪积相沉积层。第四纪以来小江断裂带北段处于构造平静期与活跃期相互交替的阶段,期间共经历了早更新世中期~1.6 Ma,0.81~0.79 Ma,0.65~0.59 Ma,0.48~0.4 Ma,0.12 Ma至今等5期构造活跃期,其中0.48~0.4 Ma和0.12 Ma至今为小江断裂带北段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阶段。小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性与新构造运动过程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持续的侧向扩展挤出作用,但相较于断裂带中段活动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盆地 洪积物 小江断裂带北段 构造活跃期 断陷速率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反演柴北缘断裂带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
4
作者 刘洋 邱雨轩 +4 位作者 王君毅 李航昊 张宇 温扬茂 许才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5-2027,共13页
柴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地质边界,几何形态复杂。目前少有针对区域整体断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的研究。本文收集并融合得到了较为密集的区域GPS数据,建立了包括赛什腾-绿梁山断裂段、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 柴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地质边界,几何形态复杂。目前少有针对区域整体断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的研究。本文收集并融合得到了较为密集的区域GPS数据,建立了包括赛什腾-绿梁山断裂段、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北鄂拉山断裂段、南鄂拉山断裂段及阿克塞-德令哈块体、柴达木块体、鄂拉山块体的几何模型,采用负位错模型反演研究了柴北缘断裂带的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结果表明:赛什腾-绿梁山断裂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从中部(15 km深度内平均闭锁系数约0.7)向两端逐渐减小;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从西北向东南均逐渐增大,中部和东南端15 km深度内平均闭锁系数约0.99,平均滑动亏损约3.34 mm/a和3.80 mm/a;北鄂拉山断裂段最北端闭锁深度较浅,中部和南端闭锁深度较深(约19 km),中部滑动亏损较大;南鄂拉山断裂段两端闭锁深度达20 km(15 km深度内平均闭锁系数约0.9和0.99),中部闭锁深度较浅,北端滑动亏损较大。综合反演结果与历史地震分布分析,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断裂段中部和东南端、北鄂拉山断裂段中部、南鄂拉山断裂段北端地震危险性可能较高,须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断裂带 GPS 负位错模型 闭锁程度 滑动亏损
下载PDF
粤北南雄断裂带花岗质糜棱岩锆石SI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夏宗强 李伟林 +2 位作者 蔡煜琦 虞航 谢宗芸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南雄断裂带是诸广山岩体东南边缘一条多期活动的断裂带,与诸广南部矿田铀成矿关系密切。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研究,结合精细的锆石SIMS U-Pb定年,进一步探讨了南雄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时代。南雄断裂带糜棱岩中岩浆锆石年龄为239... 南雄断裂带是诸广山岩体东南边缘一条多期活动的断裂带,与诸广南部矿田铀成矿关系密切。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研究,结合精细的锆石SIMS U-Pb定年,进一步探讨了南雄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时代。南雄断裂带糜棱岩中岩浆锆石年龄为239.3±3.1 Ma,代表原岩年龄,与断裂下盘的花岗岩形成年龄一致,表明糜棱岩的原岩为印支期花岗岩;热液锆石年龄为235.2±2.5 Ma,略晚于岩浆结晶年龄,代表早期构造活动年龄。认为南雄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历史,最早的构造活动可追溯到中三叠世早期,早期韧性剪切活动形成糜棱岩带,后期发生多期次脆性构造活动。糜棱岩的形成早于铀成矿,韧性剪切活动与铀成矿无直接关系,但是糜棱岩是铀成矿的有利围岩,尤其是叠加后期构造破碎和流体交代作用的糜棱岩是铀成矿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韧性剪切带 锆石SIMS U-Pb定年 南雄断裂 粤北
下载PDF
The Rotational Structure along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Dynamics
6
作者 WangPing LuYanchou ChenJi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4年第4期327-336,共10页
As a result of 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ping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in Neotectonic period, a contra-rotational structure, namely the Zhaobishan vortex structure, has developed at the juncture of the main Altyn Tag... As a result of 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ping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in Neotectonic period, a contra-rotational structure, namely the Zhaobishan vortex structure, has developed at the juncture of the main Altyn Tagh fault and the northern fringe faul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Zhaobishan vortex stru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vious data, suggests that the tectonic transform between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the northern fringe faul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attributes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tational structure. The existence of a series of rotational structures along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o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 plateau indicate that as the substance in the northern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moves clockwise around the eastern tectonic knot of the Himalayas, rotational structures become the principal mode on the northern marginal zone of the Plateau of transforming and absorb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西藏板块 顶部结构 构造变换 北部陆缘带 Altyn Tagh 断层
下载PDF
河北省实测地表热流值及特征
7
作者 穆玖清 王安东 杨旎 《江西科学》 2023年第2期266-271,共6页
综合已有资料,共收集49个河北省大地热流数据。全省实测热流平均值为60.77 mW/m^(2),略低于热流大陆平均值。根据地理位置可分为:冀北为41.85 mW/m^(2),冀东为62.45 mW/m^(2),冀中为78.77 mW/m^(2),渤海为66.71 mW/m^(2)。从总体展布看... 综合已有资料,共收集49个河北省大地热流数据。全省实测热流平均值为60.77 mW/m^(2),略低于热流大陆平均值。根据地理位置可分为:冀北为41.85 mW/m^(2),冀东为62.45 mW/m^(2),冀中为78.77 mW/m^(2),渤海为66.71 mW/m^(2)。从总体展布看,地热异常主要分布在华北断裂区并向外围逐渐降低,地热区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多具有隆起与坳陷相间的构造格局。岩石组成地壳厚度、构造活动和岩石圈热结构上的差别,可能是造成不同区域大地热流值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热流值 华北断裂区
下载PDF
胶东平度北部山区地下水蓄水构造与开采条件分区
8
作者 代娜 郑宇轩 陈京鹏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7期7-13,共7页
平度北部山区位于胶北隆起西南与胶莱盆地的西北部,属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大区,胶莱盆地和胶北低山丘陵两个水文地质亚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运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等工作手段,分析... 平度北部山区位于胶北隆起西南与胶莱盆地的西北部,属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大区,胶莱盆地和胶北低山丘陵两个水文地质亚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运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等工作手段,分析了研究区气象水文、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隙水4种地下水类型。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含水层岩性、补径排条件等因素研究地下水富集规律,新发现东柳圈基岩裂隙水富水地段,可作为小型水源地,为城市应急供水。总结了研究区两种蓄水构造,分别为断裂破碎带型和岩性接触带型。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富集规律和不同蓄水构造类型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及赋存情况,分析了地下水开采条件,为平度北部山区的找水打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构造 断裂破碎带 岩性接触带 平度北部山区
下载PDF
藏北高原主要断裂带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谢成良 叶高峰 +1 位作者 魏文博 金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91-4002,共12页
对600线的部分测点及2100线的全部测点构成的五道梁—绿草山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进行了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中北部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根据该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域重、磁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断了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断裂... 对600线的部分测点及2100线的全部测点构成的五道梁—绿草山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进行了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中北部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根据该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域重、磁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断了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断裂的位置、产状和切割深度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北部发育有F1—F16一系列深断裂.其中,F1(苟鲁山克错—囊谦断裂带)和F9(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带)共同构成金沙江缝合带的北界,是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与羌塘—唐古拉地块的分界线;F4、F10—F12共同构成昆仑断裂带,F4(阿尼玛卿断裂带)是南部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和北部北昆仑-柴达木地体的分界线;F6、F13—F16为柴北缘断裂带,由南倾的岩石圈深断裂F6和一系列产状相背、北倾的逆冲断裂F13—F16所构成;F7和F8可能反映岩石圈内产状平缓、隐伏的滑脱构造形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昆仑断裂带 柴北缘断裂带 电性特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现代地震活动性与应力状态 被引量:32
10
作者 葛荣峰 张庆龙 +3 位作者 解国爱 徐士银 王锡勇 陈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收集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自1964年1月至2008年1月的1254个ML≥2.0的地震数据和191条震源机制解、198条原地应力测量数据,通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应变释放速率的分析计算和震源机制解及其它应力数据的统计,探讨了郯庐北段现今的地... 收集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自1964年1月至2008年1月的1254个ML≥2.0的地震数据和191条震源机制解、198条原地应力测量数据,通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应变释放速率的分析计算和震源机制解及其它应力数据的统计,探讨了郯庐北段现今的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日本海-长白山深震区、郯庐断裂带北段地震区、松辽盆地西缘地震区和松辽盆地内部地震区;郯庐断裂带北段现今地震强度较小,频度较低,但空间差异性显著,依兰-伊通断裂活动性比敦化-密山断裂强,且具有两端强而中间弱的分段活动特点;深震区P轴平均走向为288°,倾角约31°,断裂活动以逆断为主;郯庐断裂带北段附近浅震P轴走向以NEE-SWW向为主,倾角平均26°,T轴走向以NNW-SSE向为主,倾角平均23°,断裂活动以走滑和逆断为主。浅震区和深震区主压应力方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在西太平洋板块低角度高速水平消减产生的NW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郯庐断裂北段右行走滑派生的次级应力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北段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 西太平洋板块 中国东北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3 位作者 吕太乙 何文贵 刘小凤 甘卫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7-34,共8页
根据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资料,系统分析了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位移分布、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历史地震活动在时空上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了断裂带的破裂分段性.认为,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可以划分为老虎山断裂段和毛... 根据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资料,系统分析了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位移分布、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历史地震活动在时空上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了断裂带的破裂分段性.认为,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可以划分为老虎山断裂段和毛毛山-金强河断裂段两个一级破裂段,并且还可以分别进一步划分为老虎山东、西断裂段和毛毛山断裂段、金强河断裂段等二级破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古地震 分段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断层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强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苏鹤军 张慧 +2 位作者 李晨桦 伍剑波 周慧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1-676,共6页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断层气Hg、R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影像以及b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习性进行深入探讨,并识别出该断裂带潜在...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断层气Hg、R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影像以及b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习性进行深入探讨,并识别出该断裂带潜在大震危险区段。可为未来地震趋势判定及震情跟踪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断层气 地震活动性参数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基于原地应力实测数据探讨华北典型强震区断裂活动危险性及其对雄安新区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丰成君 戚帮申 +5 位作者 王晓山 张鹏 孙明乾 孟静 谭成轩 陈群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0-190,共21页
华北地区距雄安新区300km范围内包括唐山、邢台和张北三个典型强震区,近50年来,先后发生1966年邢台7.2级、1976年唐山7.8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强震活动,未来仍具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在现今构造应力环境下,3个典型强震区内断裂活动危... 华北地区距雄安新区300km范围内包括唐山、邢台和张北三个典型强震区,近50年来,先后发生1966年邢台7.2级、1976年唐山7.8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强震活动,未来仍具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在现今构造应力环境下,3个典型强震区内断裂活动危险性如何、再次发生中强地震对雄安新区地面稳定性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要回答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基于唐山、邢台和张北强震区关键构造部位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依据Byerlee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计算各强震区内潜在发震断层的临界失稳状态,探讨断裂活动危险性;之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之《中国大陆及邻区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厘定雄安新区外围300km范围内主要潜在震源区和震级上限;最后选取适宜的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定量计算主要潜在震源区未来发生震级上限地震时对雄安新区地震烈度的影响,进而为雄安新区及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唐山、邢台和张北强震区内主要潜在震源区未来发生震级上限地震产生的地震烈度衰减至雄安新区时均位于Ⅳ~Ⅶ度;(2)北京通州及邻区发生8.0级地震、涞水-高碑店沿线发生6.5级地震会在雄安新区产生Ⅶ度地震烈度,震害较轻;(3)其他潜在震源区在雄安新区产生的地震烈度均小于V度,并不会产生显著震害效应。鉴于此,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建议由原Ⅶ度调至Ⅷ度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典型强震区 活动断裂带 原地应力 地震活动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62
14
作者 王瑜 万景林 +2 位作者 李齐 王非 王二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1-198,共8页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的裂变径迹测年证据表明,该地区于9~7 Ma以来发生过快速抬升和剥蚀,并且一直持续形成了现今所见的阿尔金山。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抬升:早期43.6~24.3Ma、中期19.6~13.6 Ma、晚期9~7 Ma。抬升...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的裂变径迹测年证据表明,该地区于9~7 Ma以来发生过快速抬升和剥蚀,并且一直持续形成了现今所见的阿尔金山。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抬升:早期43.6~24.3Ma、中期19.6~13.6 Ma、晚期9~7 Ma。抬升速率先缓慢、后相对快速,9~7 Ma以来的抬升速率为0.94 mm/a。晚期的构造拾升可能与阿尔金断裂带左行走滑活动有关,而与相邻的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构造抬升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山体抬升 剥蚀 阿尔金山 裂变径迹 新生代
下载PDF
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循环深度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汪万红 张慧 苏鹤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 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段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温泉水循环深度的差异有关。认为循环深度较深的陕西段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小,而循环深度较浅的青海段和甘肃段是孕育强震的危险区,其中甘肃段可能是强震的最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缘断裂带 温泉水 氢氧同位素 ^3He/^4He 循环深度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定点监测与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曙德 赵洁 +6 位作者 王爱国 张向红 曹玲玲 张昱 武善艺 苏小忠 杨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根据前人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的综合研究,得出该断裂存在发生强震的较大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的定点监测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此,根据断裂逸出气体测项剖面浓度分... 根据前人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的综合研究,得出该断裂存在发生强震的较大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的定点监测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此,根据断裂逸出气体测项剖面浓度分布(变化)特征,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上新建3个断层土壤气连续观测站,开展断层气(H_(2)、CO_(2)、R_(n)、CH_(4))浓度观测,分析断裂带不同段深部气体特征的空间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监测甘东南地区应力调整与地震活动。初步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其背景值比较稳定,且同一测项在不同测点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同步性,说明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并具有可比性。各测点出现测项同步异常变化时,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调整及变化状态,对震情跟踪和地震预测提供参考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断层气监测 震情跟踪
下载PDF
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深部结构的MT探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符超 梁光河 +4 位作者 徐兴旺 蔡新平 武炜 李志远 杜世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07-3016,共10页
卡拉先格尔断裂是1931年8月富蕴8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也是阿尔泰造山带重要的多期活动断裂和阿尔泰地区晚古生代火山盆地向东延伸的限制性断裂。通过在卡拉先格尔地区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与资料分析,获得了关于沿剖面的地壳二维电... 卡拉先格尔断裂是1931年8月富蕴8级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也是阿尔泰造山带重要的多期活动断裂和阿尔泰地区晚古生代火山盆地向东延伸的限制性断裂。通过在卡拉先格尔地区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与资料分析,获得了关于沿剖面的地壳二维电性结构。结果显示卡拉先格尔断裂在深部表现为向南西陡倾的低阻异常带。卡拉先格尔断裂地表走向与磁异常梯度带走向一致,呈北北西向展布。新的结果还发现在卡拉先格尔断裂西南侧存在一条北西走向北东倾向的次级断裂。结合卡拉先格尔断裂地表变形特征,指出该断裂不仅是走滑断裂、还是斜滑断裂,其正断活动可能造成卡拉先格尔断裂带东侧地质体的隆升与剥蚀,从而造成断裂带两侧地质体剥蚀程度与成矿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卡拉先格尔 断裂带 准格尔北缘
下载PDF
基于GIS的小江断裂中北段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欣 王运生 梁瑞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33,共11页
小江断裂中北段作为金沙江下游重大水电工程库区内最重要的活动断裂构造,其沿线滑坡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详细调查了小江断裂中北段沿线滑坡地质灾害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岸坡结构、... 小江断裂中北段作为金沙江下游重大水电工程库区内最重要的活动断裂构造,其沿线滑坡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详细调查了小江断裂中北段沿线滑坡地质灾害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岸坡结构、断裂构造等9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AHP-CF法建立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出了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通过检验曲线验证滑坡地质危险性评价结果可知,AUC值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评价 层次分析-确定性系数法(AHP-CF) 小江断裂中北段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北延及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0
19
作者 张庆龙 王良书 +3 位作者 解国爱 杜菊民 徐士银 胡旭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7-584,共8页
郯庐断裂带北段在进入东北地区后主要分为走向北东—北北东的三支断裂,由西向东依次为沈阳—长春—哈尔滨断裂、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的不同,它们在中、新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主要表... 郯庐断裂带北段在进入东北地区后主要分为走向北东—北北东的三支断裂,由西向东依次为沈阳—长春—哈尔滨断裂、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的不同,它们在中、新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主要表现有如下5个阶段:(1)早、中侏罗世直到早白垩世时以拉张为主,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并伴有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形成了独特的火山-湖相沉积盆地;(2)早白垩世末,为北西—南东向的压缩构造应力场,使盆地内的中、上侏罗统地层发生走向近北东的逆冲推覆构造;(3)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左行剪切构造应力场,区内侏罗系和早白垩世早期的沉积物发生褶皱,与上覆地层呈明显的不整合;(4)古近纪时为北西—南东向拉张构造应力场,日本海从古近纪开始逐渐拉开,直到新近纪完成现在的格局;(5)新近纪时又转换为挤压构造应力场,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使古近系沉积物发生轻微的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北段 构造体制转换 中新生代 盆地 拉张 挤压 剪切
下载PDF
2010年南海北部海陆联测项目简介及初步成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金龙 夏少红 +2 位作者 徐辉龙 丘学林 朱俊江 《华南地震》 2010年第S1期45-52,共8页
南海北部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项目通过海陆联测研究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揭示滨海断裂带在该区的空间方位特征及构造属性,进而分析其对该区大地震的控制作用并对发震构造进行讨论。海陆联测共完成2条测线,分别位于珠江... 南海北部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项目通过海陆联测研究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带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揭示滨海断裂带在该区的空间方位特征及构造属性,进而分析其对该区大地震的控制作用并对发震构造进行讨论。海陆联测共完成2条测线,分别位于珠江口和阳江区域,获得了高质量的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海陆过渡带地壳结构反演和滨海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联测 南海北部陆缘 滨海断裂带 深部地壳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