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hepaizi Uplift and its Control on Stratigraphic Deposition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NI Minjie CHEN Shi +3 位作者 LIU Zichao SHANG Fengkai QI Jiafu WANG Lish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60-1075,共16页
Geological mapping,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w... Geological mapping,interpreted cross sections,structural analyses and residual thickness ma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which is a NW-SE trending structure located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The NS-trending faults show an important transpressional phase during the Late Permian,as demonstrated b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stratigraphic thickness variations.A major compressional thrusting and strike-slip phase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created a series of NW-SE faults that originated by the large-scale uplift event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Faults were reactivated as thrust and dextral strike-slip faults.In addition,the angular unconformity observed betwee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rovide evidence of this tectonic event.Lots of normal fa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records southward tilting and regional derived extensional stres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Neogene.Before that,thick Early Cenozoic strata are widely deposited.The balanced cross-section highlights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setting an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hepaizi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evolution seismic section junggar basin chepaizi Uplift northern Tianshan
下载PDF
Oil source analysis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in Chepaizi area,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2
作者 WANG ZhenQi1,ZHI DongMing2,ZHANG ChangMin1,XUE XinKe2,ZHANG ShangFeng1,LI TianMing2,YANG Fei1,LIU LouJun2,CHENG Liang1,LU Dong1,ZHOU FengJuan1& CHEN YuanYong1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Xinjiang Oilfield Co. Ltd.,CNPC,Karamay 834000,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106-114,共9页
Well che89,located in the Chepaizi area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acquires high production industrial oil flow,which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foreland slope area of J... Well che89,located in the Chepaizi area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acquires high production industrial oil flow,which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foreland slope area of Junggar basin. The Chepaizi area is near tw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pressions of Sikeshu and Shawan,which hav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Carboniferous to Jurassic as well as Upper Tertiary.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proper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mixed source crude oil. Carbon isotope,group composition and biomarkers of crude oil in Upper Tertiary of well Che89 show that the features of crude oil in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are between that of Permian and Jurassic,some of them are similar to these two,and some are of difference,they should be the mixed source of Permian and Jurassic.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geological study show that sand extract of Lower Tertiary Wulunguhe Formation has the same source as the crude oil and sand extract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but they are not charged in the same period. Oil/gas of Wulunguhe Formation is charged before Upper Tertiary sedimentation,and suffered serious biodegradation and oxidation and rinsing,which provide a proof in another aspect that the crude oil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of well Che89 is not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Lower Terti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source analysis mixed sources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chepaizi area junggar basin
原文传递
地震沉积学在湖盆缓坡滩坝砂体预测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50
3
作者 赵东娜 朱筱敏 +2 位作者 董艳蕾 吴冬 朱茂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滩坝储集砂体储集层油气勘探难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定量地震沉积学等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滩坝储集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对研究区下白垩统4个三级层序及相关体系域开展了... 针对滩坝储集砂体储集层油气勘探难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定量地震沉积学等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滩坝储集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对研究区下白垩统4个三级层序及相关体系域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了精细地质解释与标定,预测了研究区滩坝砂体的分布和演化。最后通过对研究区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地层切片的定量分析,建立了陆相湖盆缓坡带典型滩坝沉积模式,即扇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与基岩-滩坝沉积体系共存:早白垩世SQⅠ沉积时期,滩坝砂体主要来自向岸流、向湖流及沿岸流等滨岸环流对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改造,分布在扇三角洲的前缘及侧缘;SQⅡ—SQⅣ沉积时期,沉积物来自向岸流和沿岸流对西部基岩的冲蚀作用,形成的滩坝砂体平行岸线或斜交岸线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相位调整 地层切片 滩坝砂体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被引量:62
4
作者 邢凤存 陆永潮 +1 位作者 刘传虎 向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106,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制 古地貌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宋明水 赵乐强 +2 位作者 吴春文 秦峰 曾治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1,共9页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 基于实钻资料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与控藏作用。研究认为,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垂向上具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水解层、淋滤层。风化壳结构形成主要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和古地形三大因素。风化粘土层和水解层起着封盖、遮挡作用,分布较广的淋滤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利于油气横向输导。在有水解层或风化粘土层条件下,形成"毯砂""壳"双输导模式;反之,则油气上窜或下灌,形成单一输导体。在其控制下,该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壳发育壳内、毯砂前缘和复合岩性3种油气藏分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结构 不整合 油气成藏 火山岩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振奇 郑勇 +2 位作者 支东明 党玉芳 邢成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所覆盖;车排子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和不整合面的控制,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两期成藏,一期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成藏模式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操应长 姜伟 +4 位作者 王艳忠 金杰华 徐涛 葸克来 陈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的控制因素,划分了储层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发育颗粒支撑砾岩相、杂基支撑砾岩相...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的控制因素,划分了储层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发育颗粒支撑砾岩相、杂基支撑砾岩相、含砾砂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等五类岩相储层,其中砾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不发育,多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砂岩类储层储集空间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多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11种成岩相。储层的储集物性主要受岩相控制,而成岩作用则促进了储集物性的分异。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物性分析,研究区储层可分为3大类:Ⅰ类为(含砾)砂岩相与中等—强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最好;Ⅱ类为粉砂岩相与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次之;Ⅲ类为砾岩相或砂岩相与中等—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物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集特征 储层类型 侏罗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东娜 朱筱敏 +3 位作者 董艳蕾 吴冬 陶文芳 王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0-1080,共11页
基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地震、钻井、录井和古生物资料分析,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结合下白垩统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特征、气候周期性变化特征等,将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指出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 基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地震、钻井、录井和古生物资料分析,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结合下白垩统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特征、气候周期性变化特征等,将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指出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电性资料上的响应特征。根据车排子地区特定的缓坡斜坡构造背景,建立起无坡折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型,将三级层序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湖侵体系域以粗粒扇三角洲前缘和细粒滨浅湖沉积为主,湖退体系域则发育粒度相对较粗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研究区沉积演化旋回性特征明显,幕式构造运动和古气候旋回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主控因素 下白垩统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涛 陆永潮 +1 位作者 陈平 向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下切谷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下切谷的发现及系统研究表明,以车排子凸起为界,可将下切谷分为东缘和南缘两大体系,隆后斜坡带是大型下切谷体系发育的主要部位,下切谷体系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 下切谷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下切谷的发现及系统研究表明,以车排子凸起为界,可将下切谷分为东缘和南缘两大体系,隆后斜坡带是大型下切谷体系发育的主要部位,下切谷体系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垂向切割和侧向侵蚀以及随后的充填堆积和侧向加积作用,具有独特的沉积构成特征和充填特征。下切谷由白垩纪早期准噶尔盆地南缘强烈的构造幕式挤压冲断作用导致的湖平面快速下降形成。目前,该下切谷体系已成为车排子地区的主要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特征 沉积构成 下切谷 压性盆地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火山岩风化壳发育规律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准西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林会喜 宫亚军 +4 位作者 赵乐强 闵飞琼 曾治平 管永国 牛靖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8,共8页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较多与火山岩风化壳有关的油气藏。以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测井等技术,分析石炭系风化壳发育规律,明确研究区石炭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发育黏...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较多与火山岩风化壳有关的油气藏。以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测井等技术,分析石炭系风化壳发育规律,明确研究区石炭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发育黏土层、水解层和淋滤层共3层结构的风化壳;风化时间决定风化壳的厚度,古地形控制风化壳结构层的完整性,岩性和断裂影响风化壳的局部变化。风化壳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有:①淋滤层中的各类火山岩均可以成为有利储层。②黏土层与水解层是风化壳型地层圈闭的有效盖层。③淋滤层与上覆砂体是风化壳内部油气藏的重要横向输导层。受风化壳结构控制,研究区石炭系具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及断层-毯砂-淋滤层共3种输导方式,油气主要富集于毯砂-淋滤层错断对接区、近断裂带及毯砂-淋滤层超覆对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火山岩 风化壳 油气运聚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万青青 刘洛夫 +3 位作者 肖飞 常敏 胡青 郑珊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32,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该地区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车排子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事件发生顺序;根据阴极发光测试,确定方解石胶结物期次、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该地区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车排子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事件发生顺序;根据阴极发光测试,确定方解石胶结物期次、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度及高岭石分布特征;根据X线衍射,确定黏土矿物组成及各矿物成分体积分数;根据氧同位素测试,确定自生方解石形成温度;采用反演回剥法研究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储层主要经历压实作用,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胶结作用及长石和石英的溶蚀作用。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温度主要介于40~85℃,大致对应早成岩阶段A期的晚期至早成岩阶段B期;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主要来源于长石的溶蚀;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压实阶段、压实胶结阶段及压实溶蚀阶段。该研究成果为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地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序列 成岩阶段 八道湾组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Epos3.0地震解释系统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多年 蒋春玲 +4 位作者 潘建国 谭开俊 陈永波 姚清洲 王彦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及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而火山岩体的识别是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的关键。利用该区钻井资料及岩性解释结果,对车排子连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标定,划分出3个火山岩喷发序列... 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及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而火山岩体的识别是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的关键。利用该区钻井资料及岩性解释结果,对车排子连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标定,划分出3个火山岩喷发序列,并应用Epos3.0地震解释系统对划分出的3个序列进行精细解释,再应用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算法落实断裂组合,利用多属性划分的地震相图确定火山岩相的平面分布,通过独特的异常体雕刻技术确定火山岩体的空间分布,最终发现和落实12个火山岩体圈闭,Epos3.0地震解释系统在该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油气勘探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坡折带砂体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啸 刘海磊 +3 位作者 王学勇 卞保力 杨帆 陈刚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富烃凹陷坡折带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富烃凹陷共发育4级坡折带和6期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超覆带,为了研究清水河组坡折带砂体的成因与分布,利用钻井、岩心、地震属性等资料刻画出目的层沉积... 富烃凹陷坡折带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富烃凹陷共发育4级坡折带和6期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超覆带,为了研究清水河组坡折带砂体的成因与分布,利用钻井、岩心、地震属性等资料刻画出目的层沉积相,并结合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探讨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规模砂体发育成因与主控因素,落实砂体富集区带及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浅湖2种沉积相,总体表现出"贫砂富泥"的沉积特征;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局限,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即幕式挤压形成的"二元"(冲断挤压—应力释放)体系域、沉积相带、沟谷地貌、坡折带。坡折带之下沟谷地貌中低位体系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有利砂体富集带,也是规模油气发现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砂体成因 沟谷地貌 下白垩统 清水河组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分布特征及有利勘探区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路 付立 +2 位作者 瞿建华 谢安 陆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178,216,共9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斜坡区井下钻遇白垩系清水河组8套砂层组,各套砂层物性良好,且都具有不同程度油气显示。通过多井精细砂层联井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建立了该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各岩性段与井旁地震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三维地震...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斜坡区井下钻遇白垩系清水河组8套砂层组,各套砂层物性良好,且都具有不同程度油气显示。通过多井精细砂层联井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建立了该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各岩性段与井旁地震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井下钻遇各砂层厚度与岩性特征,对各砂层组进行地震识别、对比与精细解释,识别出清水河组8套砂层组在车排子地区的地层超覆尖灭线,该尖灭线围绕车排子凸起呈环带状分布。利用地震分频和地震反演方法验证了清水河组砂层由东向西沿车排子凸起超覆尖灭特征。综合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和地震属性特征,对该地区清水河组油气勘探有利区进行预测,认为北西向断裂与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超覆尖灭线匹配良好,且三角洲比较发育区应是该地区清水河组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清水河组 超覆尖灭带 地层分布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沉积体系分布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赵东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自排2井区发现春光油田后,未能取得更大的勘探突破,该区存在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困难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白垩系的沉积...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自排2井区发现春光油田后,未能取得更大的勘探突破,该区存在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困难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白垩系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以及滨浅湖坝砂、滩砂和湖泥微相。有利的储集砂体、阶梯式输导体系和保存封堵条件是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油气藏的主控因素。由于保存条件的不同,工区不同层位、不同位置发育的油气藏,其油品具有显著的差异。进而建立了斜坡带下部、中部和上部3种不同的成藏模式,最终指出斜坡带下部的SQq_1—SQq_2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和有利层位。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滩坝 油气藏 下白垩统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快速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中拐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伟 杨洪 +2 位作者 蒋学光 季川新 彭松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2,117-118,共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中拐地区钻井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钻井液固相含量高、钻头泥包严重、钻井速度低等问题,优选出一种快钻剂,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快速钻井液体系。评价结果显示:快钻剂KSZJ与现场钻井液体系配伍性好,能很好地吸附... 针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中拐地区钻井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钻井液固相含量高、钻头泥包严重、钻井速度低等问题,优选出一种快钻剂,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快速钻井液体系。评价结果显示:快钻剂KSZJ与现场钻井液体系配伍性好,能很好地吸附于钻柱、井壁及钻屑表面,改善钻井液的润滑性能及抑制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快速钻井液体系具有抑制能力强,性能稳定(抗温达160℃,抗盐10%,钻屑回收率超过80%),润滑、防卡、防塌、防泥包和减阻性能好,机械钻速快等优点;与邻井相比,使用该快速钻井液的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60%以上,明显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显著降低了钻井风险和综合成本,对及时发现该区油气资源和保护油气储层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 中拐地区 快钻剂 快速钻井液体系 吸附 润滑 抑制 机械钻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珊珊 刘洛夫 +3 位作者 万青青 徐正建 陈浩 肖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4,118,I0002,I0003,共17页
根据单井和连井相分析,以岩心分析、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采用井—相控结合方法,分析沉积微相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根据单井和连井相分析,以岩心分析、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采用井—相控结合方法,分析沉积微相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是优势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比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物性好。结合沉积厚度、砂地比、连井剖面特征及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将研究区八道湾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沉积发育时期(MSC1-1、MSC1-2、MSC2、MSC3-1及MSC3-2),不同沉积时期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应(S)相对变化不同,使古水深由浅到深再到浅,由辫状河相向湖泊和沼泽演化,整体呈现湖退—湖进—湖退沉积演化模式。Ⅰ类有利勘探区比Ⅱ类有利勘探区更易形成优质储层,红车断裂带附近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开发区,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有利勘探开发层位。该结果对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沉积演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八道湾组 沉积相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地震资料属性多解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海涛 王立歆 +1 位作者 董月昌 李东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65-70,共6页
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利用振幅属性及叠前属性进行油藏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伴随着部分井失利。分析认为失利原因与属性的多解性有关,多解性产生的原因在于地质因素影响、地震资料采集及传播过程中影响、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影响... 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利用振幅属性及叠前属性进行油藏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伴随着部分井失利。分析认为失利原因与属性的多解性有关,多解性产生的原因在于地质因素影响、地震资料采集及传播过程中影响、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影响、主观因素影响等几个方面。通过对这几方面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研究,并采用合理对策,提高了该区油藏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多解性 对策 油藏预测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气突破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轩 张尚锋 +1 位作者 支东明 党玉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9,共6页
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相继在排2井、车89井、车95井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含油气前景。车89井油气藏的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油气来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次生混源油气源,为一构造-岩性型复合圈闭。与车89井沙... 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相继在排2井、车89井、车95井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含油气前景。车89井油气藏的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油气来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次生混源油气源,为一构造-岩性型复合圈闭。与车89井沙湾组出油气特征相比较,其下伏白垩系与其有相似的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条件,并且该区在白垩系车64井、车38井、车56井等井见油气显示,只是并未获得储量,因此该区白垩系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前景 车排子 沙湾组 新近系 白垩系 对比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层序地层结构及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传虎 王学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具有类前陆盆地前隆—隆后斜坡带的层序格架特征,其层序形成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向西和向北的幕式逆冲和松弛作用,具二元体系域结构的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对石炭系以上地层的层序进行了深入研...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具有类前陆盆地前隆—隆后斜坡带的层序格架特征,其层序形成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向西和向北的幕式逆冲和松弛作用,具二元体系域结构的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对石炭系以上地层的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5个等时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二级层序组和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对层序内部体系域构成、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规律等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砂体预测模型,确定了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层序地层 二元体系域结构 有利储集相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