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rg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On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Tangchaodun Ancient City
1
作者 Jian WEI Yu ZHENG Yang JIAO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1期129-150,共22页
Tangchaodun(or Tang Dynasty mound)Ancient City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part of Qitai county in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From 2018 to 2021,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ad been ... Tangchaodun(or Tang Dynasty mound)Ancient City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part of Qitai county in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From 2018 to 2021,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ad been cooperating with Xinji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According to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finding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Tangchaodun Ancient City was initially established during Zhenguan era(627-649)of Tang dynasty;it had gone through wars and chaos,had been used by Qocho Kingdom(843-14th century),Western Liao(or as the Great Liaol124-1218),and Yuan Dynasty(1271-1368),and was abandoned possibly during the reign of Chagatai Khanate in the 14th century.The ancient bathhouse of Tangchaodun Ancient City is of large scale,higher standard,and long-time usage;it is repaired and renovated for multiple times;and it most likely is a public bathhouse for citizens.The main bodies of the Buddhist temple and the Nestorian Church relic unearthed are mainly constructed between Tang dynasty(618-907)and Qocho Kingdom;excavations on the Buddhist temple show that it is built above raw soil layer,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buil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ith Tang dynasty's Puleixian(Pulei County)Ancient City.Archeology findings in Tangchaodun Ancient City may serve as solid historic evidence for the multi-ethnic integration,multi-religion coexistence,and the mingling of cultures from Tang dynasty to Yuan dynasty;and it may serve as vivid and substantial material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regarding subjects including east and west cultural exchange,and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pathway of multi-ethnic integration and"great unity".The relics of Tangchaodun Ancient City is of great revelation for our ongoing discussions on the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chaodun ancient city northern Silk Road Buddhist temple Nestorian temple Romanesque bathhouse
原文传递
山东临清中洲古城区传统民居屋面营造技艺
2
作者 梅剑平 信慧言 龙思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临清中洲古城区作为明清时期运河的重镇,传统民居的建造受到南北文化和区位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的屋面特征和营造技艺独具一格。以临清中洲古城区的传统民居屋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田野调查等方法,从当地民居整体特征入手,对古城... 临清中洲古城区作为明清时期运河的重镇,传统民居的建造受到南北文化和区位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的屋面特征和营造技艺独具一格。以临清中洲古城区的传统民居屋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田野调查等方法,从当地民居整体特征入手,对古城传统民居屋面形式和构造进行系统阐述,详细分析其营造方式和特点。发现临清中洲古城区传统民居屋面的营造蕴含了南北文化特色和当地风格。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保护传承临清中洲古城区传统民居屋面营造技艺和运河文化遗产提供有益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洲古城区 传统民居 营造技艺 南北文化
下载PDF
北魏六镇军政地位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坚 郝园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4-80,共7页
北魏建镇置戍,屯兵驻守,尤以六镇地位最为显要。六镇不仅和北方长城共同构成北魏王朝抵御异族的防线,而且是北魏军队主力驻扎的主要地区之一,更是连接漠北与中原的重要关要。克里孟古城不但是北魏建国之初防御北方的军事重镇,在北魏王... 北魏建镇置戍,屯兵驻守,尤以六镇地位最为显要。六镇不仅和北方长城共同构成北魏王朝抵御异族的防线,而且是北魏军队主力驻扎的主要地区之一,更是连接漠北与中原的重要关要。克里孟古城不但是北魏建国之初防御北方的军事重镇,在北魏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军事防御和皇帝北巡过程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北魏渐次设立六镇之时,作为牛川城的克里孟古城因地处冲要,已有城址存在,正好起到了东、西连接抚冥和柔玄两镇的作用。北魏六镇设立伊始,柔玄镇与怀朔镇即成为东西两个中心城址,其后分别节制东三镇与西三镇,使得北魏六镇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一个“双核”结构。尽管北魏六镇沿着阴山布列,但其实是一个有层次、有等级的军镇体系,从中反映出北魏统治者对防御体系设计思路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六镇 克里孟古城 怀朔镇 柔玄镇 军政地位
下载PDF
“瓜州今敦煌”地理认识的形成——以《左传》相关注解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3,共7页
本文对《左传》"襄公十四年"及"昭公九年"纪事中"瓜州今敦煌"的注解作了知识史考察,并以此为中心,对"敦煌古瓜州"、"沙州古瓜州"、"瓜州是敦煌亦是沙州"等诸多认识进行了... 本文对《左传》"襄公十四年"及"昭公九年"纪事中"瓜州今敦煌"的注解作了知识史考察,并以此为中心,对"敦煌古瓜州"、"沙州古瓜州"、"瓜州是敦煌亦是沙州"等诸多认识进行了梳理。先秦时代的瓜州只是表示一定时空的地理专名,而不是一个有着具体疆界的行政区划。自汉武帝以来,敦煌一直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而瓜州的行政建置则起步于北魏晚期。从唐代瓜、沙行政建置并行开始,同时唐代的沙州本是前代的瓜州,敦煌又是沙州治所,这些行政区域的交合为《左传》"瓜州"的索解带来了事实上的压力,也助推了"瓜州今敦煌"认识的流行。《左传》"瓜州"今注的问题在于对地名的沿革过度具体化,以致产生了"有敦煌便有瓜州"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州今敦煌” 《左传》注 北朝隋唐时期 瓜州行政区划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古都大同的文化价值
5
作者 关秀丽 冯喜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1-74,共4页
大同是集古都、佛都、艺都、融合之都于一身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一带一路"倡想的提出与实施,古都大同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上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古都大同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人文价值
下载PDF
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及其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聂晓雨 程有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125,共6页
洛阳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的都城。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人们对其形制布局的认识若明若暗。根据近年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它所开创的单一宫城"建中立极"&q... 洛阳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的都城。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人们对其形制布局的认识若明若暗。根据近年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它所开创的单一宫城"建中立极""五门三朝"等制度开启了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的新时代,说明北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对隋唐以降历代都城规划的影响及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汉魏洛阳城 古代都城
下载PDF
甘肃榆中夏官营古城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建龙 +1 位作者 蒋超年 丁得天 《文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2,共10页
2011年7~9月,为配合兰渝铁路基本建设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铁路工程涉及榆中夏官营古城遗址的线路范围进行了科学的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11处,出土陶、瓷、铜、铁、石器及动物骨骼等各类遗物800余件,为夏官营古城遗址的年... 2011年7~9月,为配合兰渝铁路基本建设工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铁路工程涉及榆中夏官营古城遗址的线路范围进行了科学的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11处,出土陶、瓷、铜、铁、石器及动物骨骼等各类遗物800余件,为夏官营古城遗址的年代和性质判断提供了实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中 夏官营古城 北宋 军事堡垒
下载PDF
中国古代都城地理思想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正统性塑造 被引量:1
8
作者 贾金晖 韩宾娜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8,188,共16页
以都城的地理空间位置来申明和阐释政权的统治合法性,是中国古代都城地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都城地理正统思想肇端于周初而成型于两汉,是政权承续正统、塑造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托。都城地理正统思想的重要性在各民族的正统竞争中不断... 以都城的地理空间位置来申明和阐释政权的统治合法性,是中国古代都城地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都城地理正统思想肇端于周初而成型于两汉,是政权承续正统、塑造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托。都城地理正统思想的重要性在各民族的正统竞争中不断提高,并在北方民族政权的继承与伸张中逐渐成为都城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北方民族政权对都城地理正统思想的利用与补苴,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中国传统都城地理思想的内涵与表征,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财富,体现出中国都城史的多元一体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地理 正统思想 北方民族政权 古都选址
下载PDF
北魏武川镇若干问题考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3,共6页
在北魏六镇中,武川、抚冥二镇的建立相对较晚,大致在北魏皇兴四年(470)“女水之战”之后。关于武川镇镇城,学界一直争议较多,经初步考证,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最具可能性。武川镇隶属位于云中川的朔州管... 在北魏六镇中,武川、抚冥二镇的建立相对较晚,大致在北魏皇兴四年(470)“女水之战”之后。关于武川镇镇城,学界一直争议较多,经初步考证,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最具可能性。武川镇隶属位于云中川的朔州管辖,二者之间有阴山交通道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武川镇 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 白漠
下载PDF
西汉上郡北部都尉府驻地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洋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西汉在边郡设立“部都尉”,协助郡太守负责边郡防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上郡高望县和望松县各有一个北部都尉。此记载明显有误。西汉上郡北部都尉只有一个,治高望县城。从政区地理、考古学和军事地理学视角分析,西汉上郡... 西汉在边郡设立“部都尉”,协助郡太守负责边郡防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上郡高望县和望松县各有一个北部都尉。此记载明显有误。西汉上郡北部都尉只有一个,治高望县城。从政区地理、考古学和军事地理学视角分析,西汉上郡北部都尉府驻地--高望县故城应是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隅的吉尔庙汉代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上郡 北部都尉 高望 吉尔庙古城
下载PDF
霍洛柴登古城建制新考
11
作者 李晓钢 张文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4-68,共5页
经考证,霍洛柴登古城为西汉西河郡增山县兼西河郡北部都尉治所,该城址位于西河郡西出眩雷塞的交通线上,这条东西向交通线的线路走向与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密切相关。随着匈奴政权重心不断向西北移动,经由霍洛柴登古城西出眩雷塞的行军路线... 经考证,霍洛柴登古城为西汉西河郡增山县兼西河郡北部都尉治所,该城址位于西河郡西出眩雷塞的交通线上,这条东西向交通线的线路走向与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密切相关。随着匈奴政权重心不断向西北移动,经由霍洛柴登古城西出眩雷塞的行军路线的重要性亦日渐凸显。霍洛柴登古城所在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内流区,西汉王朝可能用于安置降附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洛柴登古城 西河郡北部都尉 增山县 选址取向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内流区
下载PDF
景德镇老城北部区域陶瓷历史文脉调查
12
作者 魏望来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景德镇老城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景德镇御窑厂及其北部区域,因瓷而起,因瓷而兴,城市形态呈现“沿河建窑、沿窑成市”,瓷业遗迹众多,瓷业风韵犹存,代表了景德老城区的基本面貌,也是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景德镇老城北部 陶瓷历史文脉 调查 传承
下载PDF
一个贵霜国王的大夏铭文印章: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察干扬遗址
13
作者 瑞德维拉扎(著) 徐文静(译) 毛民(校)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2001年5月,一组物品(无釉赤陶,陶器器皿和一枚印章)被带到了铁尔梅兹(译者注:即唐僧取经路上的怛密国)新开的考古博物馆。它们是在库尔-帖佩(译者注:帖佩,即高台地,中亚许多考古遗址常以某高台地命名)城址被发现的,该遗址座落... 2001年5月,一组物品(无釉赤陶,陶器器皿和一枚印章)被带到了铁尔梅兹(译者注:即唐僧取经路上的怛密国)新开的考古博物馆。它们是在库尔-帖佩(译者注:帖佩,即高台地,中亚许多考古遗址常以某高台地命名)城址被发现的,该遗址座落于克孜勒苏河西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考古 贵霜王朝 大夏地区(今乌兹别克南部和阿富汗北部) 铁尔梅兹古城 察干扬遗址 陶瓮 铭文
下载PDF
军事要塞古梧州
14
作者 陈侃言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地总百越、唇齿湖湘、地控三江、咽喉粤桂的梧州,成为控制岭南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的必然。逐鹿岭南,非得梧州无以控百越,于是梧州就历史性地担当了军事要塞和古战场的角色。
关键词 要塞 古战场 水师营 屠城 北伐
下载PDF
上古时期中国南北城市文化的源流与精神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逸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24,共7页
上古时代不仅对中华文明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对中国的城市文化同样如此。夏商周三代,城市脱离乡村和城堡独立发展,城市形制开始形成,城市文化渐露雏形,城市的南北特征逐步显现。北方文化在生产条件被较早破坏后,已先于南方完成了向文明... 上古时代不仅对中华文明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对中国的城市文化同样如此。夏商周三代,城市脱离乡村和城堡独立发展,城市形制开始形成,城市文化渐露雏形,城市的南北特征逐步显现。北方文化在生产条件被较早破坏后,已先于南方完成了向文明阶段的蜕变,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方面也更为迅速。长期以来,北方都城每一次大的变动,不仅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还造成了原本孤立的城市变为城市群落的另一种后果。北方城市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地位多依赖于政治权力。上古时期,江南礼乐文化和中原多有交融。江南城市也渐渐形成稳定的特征,但尚未有独立的规划体制,基本上按照北方平原上的城市建设格局展开。对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文化土壤作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复杂文化现象的探索导夫先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时代 北方城市 江南城市 古代城市文化
原文传递
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复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78,共3页
通过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文字梳理,解析其中所反映的关于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的形成过程、技术与方法,提取出其中有关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和信息。
关键词 《诗经》 中国北方远古城市 发展过程
原文传递
河南省焦作市北朱村古民居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雅茹 张长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是明代北平布政使张昺的后裔居住地。为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时代从明末至民国,前后达300余年,是河南省现存面积最大、院落最多、保存较好的大型古村落之一。
关键词 古民居 焦作市北朱村 张昺
原文传递
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坚 郑玉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4期6-24,169,共20页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2018~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记载可知,唐朝墩古城自唐贞观年间建城以来...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2018~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据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记载可知,唐朝墩古城自唐贞观年间建城以来,历经多次战乱,沿用于高昌回鹘、西辽和元代,其废弃可能在14世纪察合台汗国时期。唐朝墩古城浴场规模较大,建筑规格较高,沿用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又历经多次修缮,其作为城市公共浴场的可能性较大。发掘出土的佛寺遗址和景教寺院遗址主体建筑年代应为唐代至高昌回鹘时期,其中佛寺遗址探沟解剖显示建于生土层之上,说明其当与唐代蒲类县古城始建年代一致。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唐至元代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更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格局形成和发展历程等问题,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唐朝墩古城遗址,对于我们当下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墩古城 丝路北道 佛教寺院 景教寺院 罗马浴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